网络103链路层规范
南自103规约
F21Q/×××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103规约应用指南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目次前言 (III)1 范围和目的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 (1)4 物理层及链路层 (2)4.1字节帧格式 (2)4.2地址 (2)5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2)5.1 ASDU 1:带时标的报文 (2)5.1.1 ASDU1的用途 (2)5.2 ASDU 5:标识报文 (2)5.3 ASDU 6:时间同步 (3)5.4 ASDU 7:总查询(总召唤) (4)5.5 ASDU 8:总查询(总召唤)终止 (4)5.6 ASDU 9:被测值Ⅱ (4)5.7 ASDU 10:通用分类数据 (5)5.7.1主站向子站发送的报文 (5)5.7.2子站向主站发送的报文 (5)5.8 ASDU 20:一般命令 (6)5.8.1复位子站 (6)5.8.2控制开关 (6)5.9 ASDU 21:通用分类命令 (7)5.9.1读全部组的标题 (7)5.9.2读一个组的全部条目的值或属性 (7)6 扰动数据的传输 (7)6.1传输过程 (7)6.2注意事项 (7)6.2.1扰动表的项数 (7)6.2.2扰动值的个数 (7)6.2.3扰动数据准备就绪中的时间 (7)6.2.4通道数据的否定认可 (8)6.2.5扰动数据的删除 (8)附录 A (资料性附录)通用分类服务使用示例 (9)A.1 通用分类服务的组号 (9)A.1.1 01组:保护测量值 (9)A.1.2 02组:软压板 (9)A.1.3 03组:遥控组 (9)A.1.4 04组:定值组 (9)A.1.5 05组:定值区号 (10)A.1.6 06组:电量组 (10)A.1.7 07组:模拟量组 (10)A.2 数据说明 (10)A.2.1 数据类型说明 (10)A.2.2 数据存放顺序 (10)A.3 读所有被定义组的标题 (11)A.4 读一个组的全部条目的值或属性 (13)A.5 修改定值的实现 (15)前言从一九九九年《电力行业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 667-1999》颁布以来,该规约在电力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已经成为各个设备和后台系统间互通信息所不可或缺的桥梁。
IEC103规约培训
IEC103规约培训
IEC-103定值召唤
固定帧长帧格式:
• 长度固定恒为5个字符 • 0x10--启动字符 • Link Control--链路控制域 • Link Address--链路地址域 • Check Code--校验和,Link
Control 和Link Address累加和的 256模值 • 0x16--结束字符
IEC103规约培训
传输原因
1 什么原因传 输?
应用层公共 1 什么地址? 地址域
信息体地址 2 那个数据点?
信息体
X 信息
应用层帧结构
IEC103规约培训
IEC-103常用的类型标识
标识
1
2 6 7 21 其他
含义
上送压板及告警等开关量 状态 上送保护动作信息 对时 总查询
通用分类服务读 详见各个厂家的103规约
0x01
CCS1:68 0d 0d 68 53 06 15 81 2a 06 fe f1 00 01 01 00 01 11 16
装置1:10 10 06 16 16 (确认)
CCS2:10 5a 06 80 16 (一级数 据)
索引
l 链路控制域 顾名思义是链路控制域用于链路控制。 链路控制域占1个字节。
l 链路地址 链路地址是装置的标识。 链路地址域占1个字节。
IEC103规约培训
IEC-103链路层控制域
103规约讲义-hbt
返回上一级
常见报文分解常见报文分解- ASDU10
7.2.6.30
7.2.6.32 7.2.6.33
ASDU10报文举例说明 ASDU10报文举例说明
返回MAIN 返回MAIN
通用分类服务NGD、GDD、 通用分类服务NGD、GDD、GID
7.2.6.30 通用分类数据集数目(NGD) 通用分类数据集数目(NGD) 通用分类数据集数目=NGD:=CP8{数目(NO):6,计数器位(COUNT):1,后续状态位(CONT):1} 通用分类数据集数目=NGD:=CP8{数目(NO):6,计数器位(COUNT):1,后续状态位(CONT):1} 其中: 其中: 数目=NO:=UI6[ 数目=NO:=UI6[1~6]〈1~63〉 63〉 计数器位=COUNT:=BS1[ 计数器位=COUNT:=BS1[7]〈0~1〉,计数器位(COUNT)的初始值为零 ,计数器位(COUNT)的初始值为零 〈0~1〉:=具有相同返回信息标识符(RII)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一位计数器位 具有相同返回信息标识符(RII)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一位计数器位 后续状态位=CONT:=BS1[ 后续状态位=CONT:=BS1[8]〈0~1〉 〈0〉:=后面未跟着具有相同返回信息标识符(RII)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后面未跟着具有相同返回信息标识符(RII)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1〉:=后面跟着具有相同返回信息标识符(RII)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后面跟着具有相同返回信息标识符(RII)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例如,有一定值报文的NGD依次为:89 例如,有一定值报文的NGD依次为:89 c8 88 c8 88 cb 8c 48 7.2.6.32 通用分类数据描述(GDD) 通用分类数据描述(GDD) 通用分类数据描述=GDD:=CP24{数据类型(DATATYPE),数据宽度(DATASIZE),数目 (NUMBER):7, 通用分类数据描述=GDD:=CP24{数据类型(DATATYPE),数据宽度(DATASIZE),数目 (NUMBER):7, 后续状态位(CONT):1} 后续状态位(CONT):1} 其中: 数据类型=DATA TYPE:=UI8[ 数据类型=DATA TYPE:=UI8[1~8]〈0~255〉,常用类型有:3、7、18等 255〉,常用类型有:3 18等 数据宽度:=DATASIZE:=UI8[ 数据宽度:=DATASIZE:=UI8[9~16]〈1~255〉 16] 255〉 数目:=NUMBER:=UI7[17~23] 数目:=NUMBER:=UI7[17~23]〈1~127〉 127〉 后续状态位:=CONT:=BS1[24] 后续状态位:=CONT:=BS1[24]〈0~1〉 〈0〉:=后面未跟随数据元素 〈1〉:=后面跟随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数据中具有相同的返回信息标识符(RII) 后面跟随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的数据中具有相同的返回信息标识符(RII) 7.2.6.33 通用分类标识数据(GID) 通用分类标识数据(GID) 通用分类标识数据:=GID:=CP8× 通用分类标识数据:=GID:=CP8×i 其中i:=数据宽度(DATASIZE)乘以数目(NUMBER),使用位串的除外。 其中i:=数据宽度(DATASIZE)乘以数目(NUMBER),使用位串的除外。
103规约详细解析
103规约详细解析⼀、DL/T667-1999(IEC60870-5-103)通信规约基本要点1. 通信接⼝1.1 接⼝标准:RS232、RS485、光纤。
1.2 通信格式:异步,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位。
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
线路空闲状态为1,字符间⽆需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线路空闲间隔⾄少33位(3个字节)1.3 通信速率:可变。
1.4 通信⽅式:主从⼀对多,Polling⽅式。
2. 报⽂格式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和可变帧长报⽂两种报⽂格式,前者主要⽤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2.1 固定帧长报⽂启动字符控制域地址域代码和结束字符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启动字符1(1byte)————长度(1byte)————长度(重复)(1byte)————启动字符2(重复)(1byte)————控制域(1byte)————地址域(1byte)————链路⽤户数据[(length-2)byte]————代码和(1byte)————结束字符(1byte)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ASDU为“链路⽤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介绍(3)Length=ASDU字节数+22.3 控制域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1)“主从”报⽂的控制域D7 D6 D5 D4 D3 D2 D1 D0备⽤PRM FCB FCV 功能码0 11(A)PRM(启动报⽂位)表明信息传输⽅向,PRM=1由主站⾄⼦站;PRM=0由⼦站⾄主站。
(B ) FCB (桢记数位)。
FCB = 0 / 1——主站每向从站发送新⼀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 取反。
主站为每个从站保存⼀个FCB 的拷贝,若超时未收到应答,则主站重发,重发报⽂的FCB 保持不变,重发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
IEC-103规约培训资料
IEC-103信息体地址
FUN INF
功能码 信息序号
68 0e 0e 68 28 01 01 81 09 01 c2 22 01 1a 8b 15 10 04 68 16
单点信息SPI 0:分 1:合 双点信息DPI 0/3:没有意义 1:代表分 2:代表合
16
IEC-103信息内容
68 0e 0e 68 28 01 01 81 09 01 c2 22 01 1a 8b 15 10 04 68 16 01 1a 8b 15 10 动作内容 04 SIN 68 和校验 16 结束
PRM--启动标志位。主站到子站为1,子站到主站为0 8
IEC-103链路层控制域功能码
启动方向 功能码和服务
<0> 复位远方链路 <3>发送/确认用户数据
从动方向 功能码和服务
<0>确认:肯定认可 <1>确认:否定认可
<4>发送/无应答用户数据 无应答
<7>复位帧计数位 <9>请求链路状态 <10>请求1级用户数据 <11>请求2级用户数据
17
IEC-103两种信息交换方法
1.基于严格规定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和 标准化的报文传输应用过程、方法;
2.通用分类服务,可以传输几乎所有可能的信息。
通用分类服务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具有传输任何数据的能力。为了能够正确解释数据的 类型和格式,在实际数据的前面加上一个被称为“数据集”的类型和长度信息等,从 而形成能自我描述的通用分类数据,这也被采用作为许多通用分类服务的应用服务数 据单元(ASDU)的公共单元。一个“数据集”包括:
IEC-103规约培训资料
国电南自以太网103规约
国电南⾃以太⽹103规约变电站保护和测控系统站内传输规约⼀. 前⾔1.本规约参考了IEC60870-5-103(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配套标准)传输规约(以下简称103规约),采⽤103规约的应⽤服务数据单元。
根据103规约的要求,新研制的保护、测量、控制设备必须采⽤该配套标准的兼容范围,不能满⾜的部分采⽤通⽤分类服务完成。
因此本协议适⽤于新研制的产品。
对于对等⽹形式多主站或单主站的⽹络结构,为充分发挥⽹络的优势,⾃(突)发事件及变化数据必须主动上传,因此在103规约的基础上(仅采⽤103规约的应⽤服务数据单元),链路层采⽤⽹络传输规则(包含源和⽬的地址、数据是否有效传送等)。
2.传输帧格式仅采⽤可变帧长帧格式。
3.应⽤服务数据单元本规约采⽤103规约定义的应⽤服务数据单元,链路规约数据单元中不得包含多于⼀个的应⽤服务数据单元。
4.报⽂信息的分类及优先本协议将主站和⼦站的报⽂信息按照发送的优先级分为以下⼏种类型图1-2报⽂的优先级5.链路服务级别本标准采⽤3级链路服务级别,如图1-3所⽰图1-3通信采⽤的链路服务级别6.链路传输规则:采⽤平衡和⾮平衡两种传输⽅式。
由主站启动的传输服务,采⽤窗⼝尺⼨为1的⾮平衡传输⽅式。
由⼦站启动触发的传输服务,采⽤链路服务级别s1(发送/⽆回答)的服务⽅式遥信变位、遥测变化、SOE事件、操作结果、循环传送的测量量和状态量等采⽤⼦站启动触发的传输服务规则。
⼦站⽆数据变化或⽆事件发⽣时,不主动发⽣事件启动触发传输服务,只按⾮平衡式链路传输规则进⾏传输。
⼦站循环传送的测量量和状态量,也可由主站总查询。
⼆.报⽂类型及⽤途1.1 由主站发往⼦站的报⽂(控制⽅向)三.报⽂定义可变帧长报⽂说明:应⽤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0~255>:多CPU时作为CPU分地址,第1个地址从1开始,依次递增,但不等于<255>。
<255>为⼴播地址。
1.1下⾏报⽂(控制⽅向)1.1.1 兼容报⽂1注1:实时时钟采⽤⼆进制表⽰。
IEC103规约应用的知识要点
40 B8 3F 28 40 D0 6E E0 6E D8 6E 68 00 98 6A 1D 16 链路层信息:68 24 24 68 08 42(应用层信息)1D 16 应用层信息:32 0E 02 42 01 5C F8 05 00 00 00 06 88 05 18 03 F8
类型标识 32
状态位:
IV
NT
BL
SB
RES 0 RES 0 RES 0 SPI
IV :有效/无效; NT:当前值/非当前值 ;SB:未取代/取代 ;SPI :0=开 OFF、1=合 ON.
(双点状态信息 DPI:01=开 OFF,10=合 ON,00、11=无效。)
附加信息 SIN:0E
1.3.3 保护事件报文 保护事件分一般事件和保护动作事件。
保护动作事件的信息传输过程如下:
类型标识 02
10 7A 1C 96 16 68 12 12 68 28 1C 02 81 01 1C F2 5F 02 26 03 96 00 7B 93 15 15 0B 39 16
可变结构限定词 传送原因
应用层:02 81 01 1C F2 5F 02 26 03 96 00 7B 93 15 15 0B 标识类型 02:带相对时间的时标报文(格式如右图); 可变结构限定词 81: 单个信息表示,共 1 个; 传送原因 01 :突发信息; 装置地址 :1C(28); 遥信信息:第一个 F2 5F 02 FUN=F2(242)、INF=5F(95,过流Ⅱ段动作)、 状态=02 合 相对时间:26 03 806 毫秒 故障序号:96 00 150 4 字节时标:7B 93 15 15 37 秒 755 毫秒,21 分,21 时。 附加信息:0B
103标准IEC870-5-103规约
标准IEC870-5-103规约技术文档(报批稿)烟台东方电子信息集团综自所1999年6月目录目录 (1)第一篇兼容范围 (2)第一章通信帧说明 (2)第二章链路规约数据单元 (5)2.1固定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DPU) (5)2.1可变帧长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DPU): (8)第三章正常传输的通信报文及其信息元素 (12)3.1通信报文 (12)3.1信息元素说明 (20)第四章基本应用功能简介 (24)4.1 正常情况下基本链路传输过程: (24)4.2 时间同步 (25)4.3 总召唤 (28)4.4 站启动 (28)4.5 命令传输 (29)4.6 测试模式 (30)4.7 监视方向的闭锁 (32)4.8 扰动数据 (33)4.9通用服务 (46)第二篇专用范围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63)第一章专用范围的帧报文 (63)1.1状态位置信号收集过程 (63)1.2被测值的收集过程: (71)1.3累计量收集过程 (78)1.4步位置信息的收集过程: (82)1.5控制断路器命令/升降命令/控制命令: (84)1.6设点(设定)命令的传输过程: (87)第二章以上信息体的信息元素 (89)附录附参考书目: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IEC870-5-101(1995年)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IEC870-5-103(1998年)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第一篇兼容范围本标准提供了继电保护设备(或测控设备)的信息接口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将继电保护和测量控制功能组合在一个设备内,只有一个通讯口的设备的信息接口,以及继电保护和测量控制功能分别由不同设备完成其功能的设备的信息接口。
本规约属于问答式规约。
在任何情况下,子站都不准主动向主站发送信息。
注:本配套标准定义的继电保护信息的兼容级别2的专用范围的类型标识和信息序号,只适应于国内已经生产的那些继电保护设备,在硬件方面改动比较困难时,可以使用本配套标准的专用范围,对于新的继电保护设备如果兼容范围还不能满足,不能满足要求的部分必须采用通用服务来实现。
IEC103子站规约
5 北京四方设备通讯设置
5.1 北京四方设备的特点 与北京四方设备通讯时,其设备分两类:一种是纯保护设备;另一种是带四遥信息的保
护测控一体化设备。纯保护设备基本上是标准 103 应用,带四遥信息的保护测控一体化设 备(以下称 300E 设备)的设置上与标准 103 应用有区别,具体如下:
不带故障序号保护事件 Asdu1,以及带故障序号保护事件 Asdu2。 ¾ 保护定值召唤和修改功能
读写通用分类数据 Asdu10。 ¾ 保护信号复归功能
复归命令 Asdu21。 ¾ 对时功能
广播时间同步命令 Asdu6。
7
¾ 保护转遥信功能 对于 Asdu1 和 Asdu2 保护事件可进行事件转遥信。
¾ 保护事件上送功能 不带故障序号保护事件 Asdu1,以及带故障序号保护事件 Asdu2。
¾ 保护定值召唤和修改功能 读写通用分类数据 Asdu10。
¾ 保护信号复归功能 复归命令 Asdu21。
¾ 对时功能 广播时间同步命令 Asdu6。
¾ 保护转遥信功能 对于 Asdu1 和 Asdu2 保护事件可进行事件转遥信。
2.2 通用设置 以下用具体参数设置来说明通信组态的通用参数的设置过程。假定在串口 1 上接 5 个标
准设备,设备地址分别为 1~5,并实现保护转遥信功能。 本机参数约定 IP1=100.100.100.18 IP2=100.100.101.18, 本机间隔号=0。
2.2.1 通信组态的串口参数设置
1)、300E 设备的遥测量不是主动上送,必须通过定时申请通用分类数据来获得遥测信 息,其中通用分类数据组号及条目号(GIN)需要设定。 2)、300E 设备没有专门的 Asdu 应用数据单元传送遥信数据,通过保护事件的应用数 据单元 Asdu1 和 Asdu2 上送,程序将 Asdu1 和 Asdu2 转成遥信数据,遥信对应 FUN 和 INF 需要设定。 3)、300E 设备的遥控是通过带确认写条目的通用分类数据操作实现,遥控 GIN 号需要 四方厂家提供。 5.2 与北京四方设备通讯实现的功能 ¾ 保护事件上送功能
103规约
正式的决议或协议尽可能表达了有关题目的意见 这些意见是国际协商一致取得的
(3)所产生的文件以建议的形式供国际使用 并按标准 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
并在此意义上为各个国家委员会所接受
(4)为了促进国际间统一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各国家委员会承诺最大可能地在他们的
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中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和相应国家或地
60870-5 系列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各种应用情况下的不同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标准 它
们分别是
传输规约 IEC 60870-5-101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1995 年)
传输规约 IEC 60870-5-102 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1996 年)
传输规约 IEC 60870-5-103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1997 年)
制定
本标准文本以下列文件为基础
国际编制草案
投票报告
57/327/FDIS 本标准投票通过的情况可见于上表中的投票报告 附录 A 和附录 B 是提示性的附录
57/333/RVD
1 范围和目的 IEC 60870-5-103 适用于具有编码的位串行数据传输的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和控
制系统交换信息 制定本配套标准使得变电站内一个控制系统的不同继电保护设备和各种
员会联席会议负责审查 本标准承担单位为东北电力集团公司 江西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 江西省电力公司 国家
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 哈德威四方保护与控制设备有限公司参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谭文恕 刘静泉 叶锋 李营 冀有党 马文龙 徐石明 李泽 浦明治
103规约修订版(南方电网调〔2006〕13号文)课件
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主站-子站通信与接口规范(2006年修订稿)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1月目次第二版前言 (IV)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主站与子站通信的接口要求 (2)3.1 物理接口 (3)3.2 链路层/网络层说明 (3)3.3 应用层说明 (4)4 主站与子站通信报文规范 (7)4.1 概述 (7)4.2 读取子站配置 (14)4.3 下装子站配置 (24)4.4 对时 (37)4.5 保护事件/自检信息/开关量变位信息/故障测距值上送 (39)4.6读模拟量 (46)4.7定值操作 (48)4.8总召唤 (57)4.9故障录波数据传输 (59)4.10通用文件传输 (66)4.11召唤装置故障历史信息 (75)4.12 取消操作 (79)附录A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的定义 (79)A.1 控制域定义 (79)A.2 相关说明 (80)附录B 子站配置信息 (82)B.1 概述 (82)B.2 子站通用服务组序号的分配 (83)B.3 装置配置 (84)B.4 线路配置 (90)B.5 模拟量配置 (93)B.6 状态量配置 (95)B.7 定值区配置 (97)B.8 定值配置 (98)B.9 母线配置 (103)B.10 开关配置 (104)B.11 变压器配置 (106)B.12 发电机配置 (108)B.13 电抗器配置 (110)B.14 电容器配置 (111)B.15 刀闸配置 (112)附录C 子站配置资料表 (115)C.1 输电线路的参数 (115)C.2 变电站装置信息 (115)C.3 采集开关量信息 (116)C.4 变电站的母线接排图 (117)C.5 装置的信息定义 (117)图表图表1 一般体系结构 (3)图表2 APDU结构示意图 (4)图表3 ASDU在103标准中的位置 (5)图表4 通信流程示意图 (11)图表5 主站-子站传输配置信息过程 (12)图表6 主站-子站正常通信用报文 (12)图表7 读子站配置各组标题 (15)图表8 子站上送各组标题 (16)图表9 读子站一组配置的全部条目的描述/值 (17)图表10 子站上送一组信息的全部条目 (18)图表11 读子站一组配置的全部条目的“属性结构” (19)图表12 子站上送一组信息的全部条目的“属性结构” (20)图表13 通用分类功能的信息序号语义的补充定义 (25)图表14 下传子站配置各组标题 (25)图表15 子站确认各组标题 (27)图表16 下传带执行的写标题 (28)图表17 子站响应带执行的写标题 (28)图表18 向子站下装一组配置的全部条目的描述 (29)图表19 子站响应带确认的写条目 (30)图表20 下传带执行的写条目 (31)图表21 子站响应带执行的写条目 (32)图表22 向子站下装一组配置的全部条目的“属性结构” (33)图表23 子站响应带确认的写全部条目的“属性结构” (34)图表24 下传带执行的写条目 (35)图表25 子站响应带执行的写条目 (36)图表26 广播对时 (37)图表27 7字节时标定义 (38)图表28 突发数据上送 (39)图表29 故障相别及类型FPT定义 (43)图表30 简要录波报告上送 (44)图表31 跳闸相别(JPT)定义 (45)图表32 主站读模拟量 (46)图表33 子站响应读模拟量 (47)图表34 主站召唤装置当前运行定值区号 (49)图表35 子站上传装置当前运行定值区号 (50)图表36 主站召唤装置定值 (51)图表37 子站上传装置定值 (52)图表38 修改定值:向子站下装定值 (53)图表39 修改定值:子站响应带确认的写条目 (54)图表40 修改定值:下传带执行的写条目 (55)图表41 修改定值:子站响应带执行的写条目 (56)图表42 主站启动总召唤 (57)图表43 子站上送双点信息状态 (58)图表44 总召唤结束 (59)图表45 主站调文件列表及子站上传文件列表头信息 (60)图表46 子站上传文件列表 (61)图表47 主站调录波文件 (63)图表48 子站上传文件内容 (64)图表50 主站召唤一般文件列表 (67)图表51 子站上传文件列表 (67)图表52 主站召唤文件内容 (69)图表53 子站上传文件内容 (70)图表54 主站下装文件的基本信息 (72)图表55 子站确认下装文件的基本信息 (72)图表56 主站下装文件的具体内容 (73)图表57 子站确认下装文件的具体内容 (74)图表58 主站召唤装置故障历史信息 (76)图表59 子站上送装置故障历史信息 (77)图表60 历史信息数据块定义 (78)图表61信息传输格式类型(I格式)的控制域 (79)图表62编号的监视功能类型(S格式)的控制域 (79)图表63未编号的控制功能类型(U格式)的控制域 (80)图表64 超时的定义 (80)图表65 未被确认的I格式APDU的最大数目k和最迟确认APDU的最大数目w (81)图表66 配置信息组标题特征字符串 (83)图表67 装置配置的“属性结构”定义 (84)图表68 装置配置表示例 (87)图表69 线路配置的“属性结构”定义 (90)图表70 线路配置表示例 (90)图表71 模拟量配置的“属性结构”定义 (93)图表72 模拟量配置表示例 (93)图表73 状态量配置的“属性结构”定义 (95)图表74 状态量配置表示例 (96)图表75 定值区配置的“属性结构”定义 (97)图表76 定值区配置表示例 (98)图表77 装置定值的“属性结构”定义 (99)图表78 定值配置表示例 (100)第二版前言为了规范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接口,以保证主站-子站间以及主站-主站间的互联、互通、互识,为今后各厂家故障信息系统之间通讯的兼容性、系统功能的准确定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工程施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牵头组织国内有关故障信息系统厂家进行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一致性测试及互操作试验,主要检测各个厂家主站-子站系统之间、子站接入典型IED 装置的模型实现、协议实现与《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通信与接口规范》的一致性,以及各厂家主站、子站系统的实际接入能力和效果。
新一代电能质量装置IEC103协议说明
新一代电能质量装置IEC103协议说明IEC103协议是一种用于新一代电能质量装置的通信协议,用于实现电能质量装置与系统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IEC103协议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一、IEC103协议的特点1.通信方式灵活:IEC103协议既支持串行通信方式,也支持以太网通信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2.可靠性高:IEC103协议采用分帧传输的方式,将大数据包分为多个较小的数据帧进行传输,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同时,协议还支持错误校验和数据重发功能,可以检测和纠正通讯数据的错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传输效率高:IEC103协议采用压缩编码和差分编码等技术,减少了数据的传输量,提高了传输效率。
协议还支持多帧并行传输,进一步提升了传输速度。
4.支持多种数据类型:IEC103协议不仅支持常见的遥测、遥信、遥控等数据类型,还支持电能质量参数的传输,可以满足电能质量装置的各种需求。
5.可扩展性强:IEC103协议定义了统一的信息结构和通信规范,方便了新设备的接入和升级,并且支持自定义数据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扩展协议功能。
二、IEC103协议的工作原理IEC103协议工作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上。
1.物理层:IEC103协议定义了通信电缆的连接方式、传输速率等物理参数,可以使用串行通信或以太网通信。
2.数据链路层:IEC103协议通过定义报文的格式和控制策略,实现数据的分帧传输、流量控制和差错校验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应用层:IEC103协议定义了电能质量装置与系统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协议规范,包括报文的结构、数据格式、编码方式等。
协议支持多种数据类型的传输,包括遥测、遥信、遥控、电能质量等。
三、IEC103协议的应用场景IEC103协议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领域,具体应用场景包括:1.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电能质量装置可以通过IEC103协议将采集到的电能质量参数传输给系统控制中心,以方便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
101,103,104规约简单说明
103可变帧格式说明注意68H 启动字符length 长度length 长度68H 启动字符CODE 控制域ADDR 链路地址域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CS 代码和16H 结束符TYP 类型标识VSQ 可变结构限定词COT传输原因ASDU ADDR 装置物理地址FUN 功能类别INF 信息序号信息元素值时标(ms)时标(min)时标(h)应用层(ASDU)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信息体注意:1:103是采集规约,属于一对多通讯。
一般链路地址和ASDU ADDR保持一致。
这就是现场每个装置设置地址的原因。
2根据数据单元来辨别ASDU的具体位置。
一般涉及控制域,地址域的是串口通讯。
103报文ASDU结构图OSI应用报文信息头报文信息体数据单元类型信息体标识符信息体时标数据单元标识符101可变帧格式说明68H启动字符length长度length长度68H启动字符CODE控制域ADDR链路地址域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CS代码和16H结束符TYP类型标识VSQ可变结构限定词COT传输原因ASDU ADDR公共地址信息体地址(一般两个字节,低前信息体元素信息体时标应用层(ASDU)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信息体OSI应用注意:101属于转发规约,链路地址和公共地址一般是一个值。
一址。
信息体地址可以认为是转发表的地址。
一般涉及控制域,地址域的是串口通讯。
101报文ASDU结构图注意104可变帧格式68H APDU控制域8位位组1控制域8位位组2控制域8位位组3控制域8位位组4ASDUTYP VSQCOT(低位)COT(高位)ASDU公用地址低位ASDU公用地址高位信息体地址(一般3个字节,低前高后)信息体元素信息体时标应用层(ASDU)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数据单元标识符注意:104属于转发规约,链路共地址。
信息体地址可以认为是转发表的地址。
一般涉及口通讯。
没有控制域,地址域,CS和16H结束符。
以太网结构下的103规约
以太结构下的103链路层说明(草案) 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自动化内部数据信息交换的网络化,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
既要符合发展潮流,又要适应兼容现有的规约协议,显然,在不改变现有规约应用层的前提下,替换现有规约链路层(即驱动软件)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最佳途径。
下述各项条款是对103规约的链路层在以太结构下的一些说明:1.系统结构:硬件回路采用标准的以太总线结构;软件设计采用CLIENT/SERVER 结构,即监控与通信服务器网络应用软件作为SERVER端,保护装置网络应用软件作为CLIENT端。
2.S ERVER端与每个CLIENT端建立一条虚拟TCP链路,提供平衡式或非平衡式传输信道。
3.S ERVER端与CLIENT端均创建一个UDP的SOCKET(SOCK_DGRAM),作为动态绑定在线IP地址的搜索插口。
4.UDP的端口号统一为0X408,TCP的端口号统一为0X418。
5.IP地址采用B类网地址,格式为:0 1 16 32bit。
屏蔽字为255.255.0.06.SERVER端在初始启动时及正常运行时的时间片上,通过UDP信道会主动发送标识自己节点名称的网络节点名。
CLIENT端收到UDP报文后,才建立与SERVER端的TCP连接。
7.TCP(SOCK_STREAM)虚拟链路一旦建立,综合自动化的数据信息就完全按103规约(应用层)进行交换,无需更改任何报文内容,但逻辑应答须按平衡方式调整,原链路传输层规则取消。
8.UDP在线广播报文的格式为:共计41个字节,其中B1为零,表示某CLIENT端在线;为255,表示SERVER端在线。
B2-B9填0用于广播SERVER端地址或者B2为1、B3-B9填7字节绝对时间(格式参见103规约)用于广播对时,B10-B41为在线广播端的节点名。
9.SERVER端在收到CLIENT端的UDP广播报文后,应立即用UDP在线报文回应。
SNP-9000通信规约-103
上海南自SNP-9000通信规约DL/T667-1999(IEC60870-5-103)一、通信接口1. 串口:1) 接口标准:RS232、RS485、光纤。
2)通信格式:异步, 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 1位偶校验位, 1位停止位。
3)字符和字节传输由低至高。
4)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线路空闲间隔至少33位(3个字节)。
5)通信速率:可变。
6)通信方式:主从一对多,问答(Polling)方式。
2.以太网:1)采用10/100M自适应以太网,网络方式采用TCP/IP,其应用层包含完整的通信帧,采用与串行方式相同的链路传输规则。
2)主站与子站使用TCP协议交换信息。
3)主站作为连接的客户端,子站作为连接的服务器端(监听者)。
4)使用TCP连接的端口号是可配置的,一般在系统设计时与用户协商确定。
缺省使用IANA确认的端口号2404。
二、报文规范1.本协议将主站和子站的报文信息按照发送的优先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本标准采用3级链路服务级别3.链路传输规则:采用平衡和非平衡两种传输方式。
由主站启动的传输服务,采用窗口尺寸为1的非平衡传输方式。
由子站启动触发的传输服务,采用链路服务级别s1(发送/无回答)的服务方式遥信变位、遥测变化、SOE事件、操作结果、循环传送的测量量和状态量等采用子站启动触发的传输服务规则。
子站无数据变化或无事件发生时,不主动发生事件启动触发传输服务,只按非平衡式链路传输规则进行传输。
子站循环传送的测量量和状态量,也可由主站总查询。
三、报文格式60870-5-103通信规约有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报文格式,前者主要用于传送“召唤、命令、确认、应答”等信息,后者主要用于传送“命令”和“数据”等信息。
1. 固定帧长报文10 H 启动字符(1byte)CODE 控制域(1byte)ADDR 地址域(1byte)C S 代码和(1byte)16 H 结束字符(1byte)注: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68 H启动字符1(1byte)Length 长度(1byte)Length长度(重复)(1byte)68 H启动字符2(重复)(1byte)CODE控制域(1byte)ADDR地址域(1byte)ASDU链路用户数据[(length-2)byte]C S代码和(1byte)16 H 结束字符(1byte)注:(1)代码和=控制域+地址域+ ASDU代码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2)ASDU为“链路用户数据”包,具体格式将在下文介绍(3)Length=ASDU字节数+21) 控制域控制域分“主从”和“从主”两种情况。
CSC新品以太网103规约调试说明1
CSC新品保护以太网通讯调试说明新品保护调试中对于保护上送的所有信息都是通过UDP的组播方式上送的,组播地址为:236.8.8.8装置的接收端口为:1889 发送端口为:1888图1以Wizport使用为例:要观察到装置上送的报文首先把本机IP地址设置为和保护同一网段的一个IP地址,然后可以打开Wizport,在新建端口项选择以太网UDP报文接收端口点击确定进入,如图1所示。
图2根据图2所示填写好相应的参数,点击确定按钮,就能看到如图3所示的报文接收窗口,如网络正常就能看到装置上送的UDP的CSC2000规约的报文。
图3新品保护装置的103规约调试,对于下发命令必须试点对点的发送,在新建端口项选择以太网UDP报文发送端口点击确定进入,如图4所示图4在UDP发送选项如图5所示设置好通讯参数,同时在发送报文填写好需要发送的报文,新品保护只有以太网2口可以出网络103规约的报文图5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在UDP接收窗口能看到装置接收到该报文后的回答报文,如图6所示图6注意:1、如果检修压板置上(一个硬开入),则装置会在面板的右上角出现一个手掌的小图标,这时103规约的链路回答一切正常,但是不回答有效数据,比如对于总召唤报文会响应有数据,但是在用一级数据去召唤,又会回答无数据等情况。
2、普通版本对于主站下发的报文必须保证链路层地址、应用层地址和装置的LON网地址一致,否则装置不响应。
3、目前版本在以太网103规约方面可能出现103规约和CSC2000规约同时发送的情况,据谭彦说是1秒钟内检测不到103的报文就发送CSC2000报文,但是实际测试在一秒钟内还是有CSC2000报文发出,同时报文之间的间隔不能太快,否则容易导致丢失事件,组桢需要时间每桢之间至少大于500ms。
4、新平台保护Master通过103规约上送分组召唤的定值时,如果该组定值个数正好等于22的整倍数,则103上送定值最后一帧的NGD应为16,目前重庆白马变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它版本存在这个问题。
深圳南瑞IEC-103规约说明
深圳南瑞IEC-103规约说明深圳南瑞IEC-103规约说明深圳南瑞编写:校核:2001年3⽉12⽇前⾔ (3)第⼀章IEC-103规约功能说明 (4)第⼆章IEC-103规约结构 (5)第三章IEC-103物理层说明 (5)第四章IEC-103链路层说明 (5)4.1 传输⽅式 (5)4.2 传输速率、校验⽅式和重复帧传输的超时时间间隔 (5) 4.3 帧格式 (5)4.3.1 固定帧长帧格式 (6)4.3.2 可变帧长帧格式 (6)4.3.3 控制系统⾄保护设备报⽂控制域的定义 (7)4.3.4 保护设备⾄控制系统报⽂控制域的定义 (8)第五章IEC-103(深圳所)应⽤层说明 (9)5.1 1级和2级⽤户数据的定义及其优先级 (9)5.2 应⽤层系统介绍 (10)5.3 初始化 (10)5.4 时间同步 (13)5.5 总查询 (14)5.6 正常通信过程(正常情况下链路传输过程) (16)5.7 保护事件、告警信息、状态量的传输 (17)5.8 命令传输过程(信号复归) (17)5.9 通⽤分类服务(定值、测量值、软压板(控制字)) (18) 5.9.1 通⽤分类服务概述 (18)5.9.2 ⽬录结构(组号条⽬号的定义) (19)5.9.3 通⽤分类服务原理 (20)5.9.4 读取定值、测量值、软压板(控制字) (20)5.9.5 修改定值、软压板(控制字) (23)5.10扰动数据传输(录波数据传输) (28)5.10.1 绕动数据的内容 (28)5.10.2 绕动数据传输的过程 (28)前⾔IEC60870-5-103传输规约是1999年10⽉1⽇实施的电⼒⾏业标准(国内称为DL/T 667-1999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配套标准),规约要求采⽤此规约的监控和保护装置必须符合该标准的所有强制性定义。
IEC60870-5-103规约作为新的变电站内通信规约,在以后的⼤量应⽤是必然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电站以太网传输规范版本<2.0> 修订历史变电站以太网传输规范1 简介1.1 目的本规范定义了变电站内统一的基于以太网的传输规范,使得站内的设备能够在一致的传输规范上通讯以及相互联系。
1.2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变电站需要通过以太网相互通讯的设备,也可以在其他一些相似的系统中使用。
1.3 参考资料IEC60870-5-1041.4 定义、术语设备:本规范中的设备指的是逻辑上独立的应用,而不是物理设备,监控软件等同称为设备,包括虚设备。
一个物理设备可以包含多个设备。
传输协议层:负责应用报文的正确传送以及网络连接的维护。
路由设备:连通不同设备之间通讯的设备,包括规约转换设备、网关、远动设备等。
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PDU:应用规约数据单元双网:指同一个物理设备上的两个网络,这两个网络以对等方式或主备方式收发数据。
过程层:过程层的定义参见IEC61850.1.5 概述本规范定义了站内自动化系统内部基于以太网通讯传输的规定,包括了模型定义、约束条件、以太网端口的定义、传输层控制报文的定义及使用方法、传输层通讯的管理、其它说明。
2 模型定义站内通讯模型分为三个层次:设备的通讯模型分为应用服务层、传输协议层、网络收发层。
应用服务层形成应用数据包ASDU,ASDU数据包的定义详见《变电站应用报文规范》。
传输协议层添加传输协议层的报文控制APCI,同时控制数据重发机制,在该层要保证发送给应用服务层的数据是有序的。
APCI参照IEC60870-5-104规约定义,对控制域进行了扩充,将现有的4个8位位组控制域扩充为12个8位位组。
前4个8位位组的定义与使用方法与IEC60870-5-104规范一致,扩充的8个8位位组,分别表示源厂站地址、源设备地址,目的厂站地址、目的设备地址和备用。
3 约束条件站内通讯采用双网方式时,相互通讯的设备除U格式报文外使用双发双收的方法,即发送方的I格式报文和S格式报文在双网上同时发送,接收方双网接收后选取一个报文给应用服务层。
站内以太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子网地址为XX.YY和XX.YY+1(特殊情况下另行规定)。
设备的主机地址采用16位方式,设备双网的主机地址相同。
控制方为TCP的客户端,监视方为TCP的服务端。
以太网通讯以字节方式传输,字节顺序采用LITTLE_ENDIAN顺序。
对于单网,1组TCP与一个TCP等同对于双网,1组TCP是指与相同设备地址关联的所有TCP连接。
4 以太网端口的定义本规范中采用以下端口:1) TCP的端口为6000。
5 设备地址的定义考虑到大型变电站中一个字节的地址范围可能不够使用,所以设备地址采用16位地址,带有以太网直接选用16位地址。
由于采用标准103规约通讯的设备使用的是8位地址,所以代理设备将其报文转发时应扩展成16位地址。
全站设备的16位地址必须唯一。
0XFFFF 为广播地址。
若使用主备方式,设备地址中的最低位作为主备设备配对使用。
在设备地址范围内,0XFF00---OXFFFD归网络设备使用,0XFE00H---0XFEFF归站级设备使用(其中0XFEFE、0XFEFF用于系列配置软件的地址),0X0100---0XFC00之间低字节为零的地址归代理设备使用,零地址保留,0XFFFF为广播地址,其余的地址范围属于间隔层或过程层设备。
各设备的IP地址也依此划分。
6 传输层控制报文的定义及使用方法传输接口(TCP 到用户) 是一个定向流接口,为了检出ASDU 的启动和结束,每个APCI 包括下列的定界元素:一个启动字符,ASDU 的规定长度,以及控制域(见图4)。
可以传送一个完整的APDU (或者,出于控制目的,仅仅是APCI 域也是可以被传送的)(见图5)。
注: 以上所使用的缩写出自IEC60870-5-3的第五节,如下所示: APCI 应用规约控制信息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APDU 应用规约数据单元图 4 –APDU 定义图 4 –APDU 定义APDU APCIASDU启动字符68H 定义了数据流中的起点。
APDU的长度域定义了APDU体的长度,它包括APCI的控制域八位位组和ASDU。
第一个被计数的十二位位组是控制域的第一个八位位组,最后一个被计数的八位位组是ASDU的最后一个八位位组。
ASDU的最大长度限制在1008以内(1024减去启动、两个长度八位位组和十三个控制域八位位组)。
控制域定义了保护报文不至丢失和重复传送的控制信息,报文传输启动/停止,以及传输连接的监视,设备地址等。
图6,7,8为控制域的定义。
三种类型的控制域格式用于编号的信息传输(I格式),编号的监视功能(S格式)和未编号的控制功能(U格式)。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0 定义了I 格式,I格式的APDU常常包含一个ASDU. I格式的控制信息如图6所示比特8 7 6 5 4 3 2 1八位位组 1图 6 – 信息传输格式类型( I 格式)的控制域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 1 并且第二位比特 = 0 定义了S 格式. S 格式的APDU 只包括APCI. S 格式的控制信息如图7所示。
比特 8 7 6 54 3 2 1图 7 –编号的监视功能类型(S 格式)的控制域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第一位比特 = 1 并且第二位比特 =1 定义了U 格式. U 格式的APDU 只包括APCI. U 格式的控制信息如图8所示。
在同一时刻,TESTFR, STOPDT 或 STARTDT 中只有一个功能可以被激活。
STARTDT 的U 格式报文中序列号N 用来协商监视方向上送的I 格式报文的发送序列号 N 。
TESTFR 和STOPDT 中的序列号N 无意义。
比特 8 7 6 5 4 3 2 1图 8 –未编号的控制功能类型(U 格式 ) 的控制域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发送序列号N(S)和接受序列号N(R) 的使用与ITU-T X.25定义的方法一致。
为了简化起见,附加的次序如图9 至图12所示。
八位位组 2八位位组 3 八位位组 4 八位位组1 八位位组 3 八位位组 4 八位位组 2 八位位组t八位位组3 八位位组4八位位组2 八位位组 5八位位组 5两个序列号在每个APDU和每个方向上都应按顺序加一。
发送方增加发送序列号而接受方增加接收序列号。
当接收站按连续正确收到的APDU的数字返回接收序列号时,表示接收站认可这个APDU或者多个APDU.发送站把一个或几个APDU保存到一个缓冲区里直到它将自己的发送序列号作为一个接收序列号收回,而这个接收序列号是对所有数字小于或等于该号的APDU的有效确认,这样就可以删除缓冲区里已正确传送过的APDU。
万一更长的数据传输只在一个方向进行,就得在另一个方向发送S格式,在缓冲区溢出或超时前认可APDU。
这种方法应该在两个方向上应用。
一组TCP的第一个TCP创建连接后,监视方向的接收序列号和控制方向的发送序列被设置成0。
下列定义对图9至16 有效:V(S) = 发送状态变量(见ITU-T X.25);V(R) = 接收状态变量(见ITU-T X.25);Ack = 指示DTE已经正确收到所有达到并包括该数字的I格式APDU,I(a,b) = 信息格式APDU,a=发送序列号,b=接收序列号S(b) = 监视格式APDU,b=接收序列号U = 未编号的控制功能APDU图9 –编号I格式APDU 的未受干扰过程图10 –S格式APDU认可编号I格式APDU 的未受干扰过程图11 –编号I格式APDU受干扰的过程图12 –未确认的最后的I格式APDU情况下的超时图13 –未受干扰的测试过程图14 –未确认的测试过程测试过程:未使用但已建立的连接会通过发送测试APDU( TESTFR=激活)并得到接收站发回的TESTFR=确认,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周期性测试。
发送方和接收方在某个具体时间段内没有数据传输(超时)会启动测试过程。
每一帧的接收– I帧,S帧或U帧–会重新计时t3.。
B方要独立地监视连接。
只要它接收到从A方传来的测试帧,它就不再发送测试帧。
测试过程也可以在“激活”的连接上启动,这些连接缺乏活动性,但需要确保连通。
用启/停进行传输控制控制方利用STARTDT(启动数据传输)和STOPDT(停止数据传输)来控制监视方的数据传输。
当连接建立后,监视方的数据传输不会自动激活。
即,当一组连接建立时STOPDT处于缺省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监视方并不通过这个连接发送任何数据,除了未编号的控制功能和对这些功能的确认。
控制方必须通过这个连接发送一个STARTDT指令来激活这个连接中的数据传输。
监视方用STARTDT 响应这个命令。
如果STARTDT没有被确认,这个连接将被控制方向关闭。
这意味着站初始化之后,STARTDT必须总是在来自监视方向的任何用户数据传输(例如,一般的询问信息)开始前发送。
任何监视方向的待发用户数据都只有在STARTDT 被确认后才发送。
STARTDT 是一种控制方向激活监视方向的机制。
控制站即使没有收到激活确认,也可以发送命令或者设定值。
扩展后的STARTDT中包含监视方向I格式报文的发送序号的协商。
图15 –开始数据传送过程7.未被确认的I 格式APDU (k)最大数目k表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未被DTE确认(即不被承认)的连续编号的I格式APDU的最大数目。
每一I格式帧都按顺序编好号,从0到模数n-1,这里的“模数”是指序列号对参数n的模数。
以n为模的操作中k值永远不会超过n-1。
(见ITU-T X.25推荐的2.3.2.2.1和2.4.8.6)。
-当未确认I格式APDU达到k个时,发送方停止传送。
-接收方收到w个I格式APDU后确认。
-模n操作时k的最大值是n-1。
k值的最大范围:1到16383(214-1)APDU,精确到一个APDU.w值的最大范围:1到16383 APDU,精确到一个APDU。
(推荐:w不应超过三分之二的k)。
图16 –停止数据传输过程8代理转发当使用串口等非以太网的设备需要接入自动化系统时,或者使用不同规约的设备接入时,这些设备需要经过代理设备转接,才能与自动化系统相互通讯,另为其它厂站的信息需要接入本站时,也可能需要代理转接(另一种可能是将该站的设备作为本站的一部分)。
当设备报文经过代理设备转发时,由代理负责报文的APCI中被代理设备地址的填写。
如果是跨厂站转发,应同时填写源厂站地址及目标厂站地址(需要使用控制域中的保留字节)。
9双网的使用当系统使用双网通讯时,APDU报文在双网上同时发送,目标设备在双网上接收后确定一个APDU报文进行处理,双网处理和接收的APDU报文的选择方法见5.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