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称评聘工作中的弊端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称评审论文职称论文评审:
论职称评聘工作中的弊端及其对策
摘要:叙述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中较普遍存在的弊端,包括过于注重学历和发表论文的期刊等级、仅仅根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聘任制流于形式、继续教育重形式轻效果等,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专业职称;评审;聘任;考核
我国自从开始进行专业职称评定工作以来,发展到现在实行的专业职务聘任制,专业技术职称管理工作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也显露出诸多问题,成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一个焦点。

1现行职称评聘中存在的弊端
1.1评审标准过于注重对学历的要求[1]
我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目前执行的评审标准仍然是1986年原中央职改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条例,该《条例》在任职条件中对晋升上一级职称所需的学历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对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方面的要求比较笼统。

相应地,各省市制订的相关标准也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申报者只要学历达到这一要求,就符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条例,而不管其从事的专业岗位工作要求。

例如,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管其原来所学的是图书馆学情报信息学专业的,或是中文英语等文科专业或理工农医专业的,只要取得了相应的专科或本科学历,就可晋升相应的职称。

这样一来,促使大专学历的人去读本科,本科学历的人去读研究生。

近些年来,各个专业技术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确实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有什么作用,就很难说了。

1.2过于注重发表论文的期刊等级
现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条例对学术论文都有详细具体的要求,有的还规定必需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

各部门和单位都普遍制定了各自的晋升人员期刊名录,若发表的论文不是这些名录中的期刊,则得不到认可。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对期刊的等级做过规定,对所谓的“国家级”、“省级”刊物的划分并无明确的标准,用“核心期刊”与一般期刊作为参照标准,也有不妥之处。

一般来说,核心期刊论文质量要优于非核心期刊,但由于现代科学的交叉性及微分化、积分化趋势等原因,并非所有优秀论文都刊载在学科的核心期刊上;反之,非核心期刊也会刊载优秀学术论文[2]。

1.3仅仅根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现行的评审方式是由各个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者上报的材料进行评审。

就是说,评委们仅仅是根据申报者上报的材料进行评审,根据书面材料勾勒对申报者的肤浅印象,而对申报者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实际工作情况与实绩等诸多反映实质性的内容却知之甚少;况且,还不能排除申报材料中存在的虚构、夸大与失真等现象。

近些年来,社会上存在专业技术人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下降的问题,学术造假现象时有出现[3]。

采用目前这一评审方式,评委们根本不可能真正了解申报者的思想品行、学识能力、工作实绩和劳动态度等实际情况,只能是凭借主观印象与判断来投赞成票或反对票,一个工作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之命运就在这数十分钟内被决定了,同时还不排除其中的人际关系、指标数量、地区或部门平衡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

1.4评聘不分,专业技术聘任制流于形式
在我国,有关职称工作文件曾规定专业职务应规定任期,每期一般约为3年,在任职期内不能履行职责者,可以提前解聘。

此项规定是防止专业技术人员安于现状而出现混日子的消极倾向,有利于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素质。

但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部门和单
位对任期已满的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实施考核重聘或履行续聘手续,甚至一聘到底,因而给专业技术人员造成一种误解,认为职称即职务,一次评聘,终生享用[4]。

这种做法混淆了职称与职务的含义,没有真正树立起为聘而评的正确理念,有违聘任制的初衷。

职称与职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职称是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是一种荣誉,只说明该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了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资格,没有数量限制,没有明确体现职责,不应与工资、待遇挂钩;职务则由该专业技术人员所在部门或单位的行政领导人聘任或任命,要考虑其履行职责的能力并有一定的数额限制,有明确的职责并与工资、待遇等挂钩,体现责、权、利的统一。

1.5继续教育重形式轻效果
根据有关职称晋升条例规定,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

继续教育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更新岗位专业理论和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必要途径,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地方的继续教育只求形式走过场,不重视实际效果。

例如笔者所在的温州市2009年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申报者继续教育培训班开设的4门课程是《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产业建设》、《职业道德教育》、《科技与创新》,这些课程的内容仅仅是一些关于民族文化、文化产业、职业道德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常识,而对于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提高,其继续教育的效果甚微。

2建议采取的几条应对措施
2.1继续教育应与相应专业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
根据不同专业及其工作岗位,建立不同专业、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教育与考试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继续教育与相应专业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

在这一方面,国外已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例如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都普遍实行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关执业者只有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后才能从事相关的岗位工作,获得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格[5]
2.2采用论文答辩方式辨别申报者真实的学术水平
学术论文本来应能反映申报者的真实学术水平,显示其学术研究的能力,但近些年来,学术论文抄袭、剽窃、造假等不端行为时有所闻,使学术论文作为反映学识水准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论文发表在何种级别的期刊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论文究竟说了什么,只要是有正式刊号或书号的出版物,都应该得到认可,应当认可发表在有CN序号的刊物或有国家正式书号ISBN的出版物上的论文和作品。

建议采用学位论文答辩的方式,要求申报者面对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委会成员,就其发表的论文内容进行提问与答辩[6],以鉴别其论文的真伪,确认其真实的专业学术水平,由评委会成员对其学术水平做出鉴定。

2.3建立评审结果公示制度
目前各地普遍都建立了评审前审报材料公示制度,这对于避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材料的虚构、夸大与失真,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可信,杜绝弄虚作假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未能通过专业技术职称评委会评审的申报者却不知自身未能通过评审的原因这一现象必须加以纠正。

笔者建议在评审工作结束后,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委员会网络平台上公布当年的评审结果[7],特别是对未能通过的申报者更有必要给出明确、公正的结论,具体地说明其不能晋升的原因、存在的不足之处、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内容。

这样做,不仅是对申报者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同时对其他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有导向与启发作用。

这一方法还能使职称评审工作从幕后走到台前,打破评审工作的神秘感,增加透明度,能有效地防止各种形式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职称评审工作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2.4增加能反映工作实绩的量化考核指标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使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水平应该体现在具体的业务工作实践中,将自身学术水平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在工作实践中体现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人生价值。

从这一角度来
看,如何来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实绩就显得十分重要。

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又能反映学科与专业特点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绩考核指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量化考核、打分,将之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和续聘的依据[8]。

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的学历、工作年限与发表的论文反映了其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和学术研究能力,说明其已具备了从事某专业岗位任职的要求,但这些并不是实际工作的全部,其在这一岗位上究竟干得怎么样、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对专业工作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其所取得的工作实绩。

试想一下,假如有这样一位高校教师,取得了博士学位,有过在国内外著名学校教学的经历,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但其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整天想着为自己个人“捞外快”,那么对于这种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能为而不为者,我们就应该根据量化的年度考核指标对其工作实绩给出公平合理的打分,使其在专业技术职称晋升与聘任方面遭遇“红灯”。

2.5实行评聘分离,竞争上岗,建立与评审、聘任、考核与奖惩相适应的科学体系[9]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针对现有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聘任、考核与奖惩相适应的科学体系,根据这一体系对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工作岗位聘任、年度考核等方面进行测评,彻底改变目前相当一部分部门和单位存在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流于形式、聘任制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这一状况,废除评聘不分、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后不思进取的陋习,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专业业务量化考评竞争上岗。

在聘任时,对专业技术人员除考虑其专业技术职称因素外,还须综合考虑其实际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及敬业精神等诸多因素,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职务评聘、晋升、工资、奖金等待遇挂起钩来,真正将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韩玲,田亮.试谈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5(3):30-31.
[2]于桂霞.建立考核制度加强图书馆科学管理[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9(4):62-65.[3]王有腔.对学术告假现象的反思[J].中国医学伦理学006(2):29-31.
[4]张美玲.浅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海医药,1998(3):63.
[5]魏景芳.关于建立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思考[J].情报杂志,2003(8):92-93.[6]陈松林,赖金泉.努力创新卫生专业技术的评价机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5):23-24.
[7]王绿华.对高校图情人员职称评审的几点看法[J].情报杂志,2000(5):112-113.[8]贾廷江,林明河,骆腾,等.高校实验室人员定编与职务聘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6-8.
[9]裴娟.深化职称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6):364-3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