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教案范文
心律失常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心律失常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和症状。
2.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3.培养学生对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护理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心律失常的定义及分类2.心律失常的症状与体征3.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4.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5.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护理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心律失常这个疾病,你们对心律失常了解多少?2.提问:什么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有哪些分类?Step 2 知识讲解1.讲解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
2.介绍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如心悸、胸闷、气喘、乏力等。
3.探究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4.讲解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如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5.强调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护理的重要性,如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
Step 3 案例分析1.给出几个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让代表小组进行总结和汇报。
Step 4 学习困难解决1.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和解答。
2.如果问题较多,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助。
四、教学手段:1.讲解2.问题引导3.案例分析4.小组讨论五、教学资源:1.演示心电图仪器2.电子教学课件六、教学评价:1.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问答、解决问题等形式的评价。
2.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一份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护理方案。
七、板书设计:心律失常定义:心脏节律不规律的状态分类:窦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症状与体征-心悸-胸闷-气喘-乏力诊断方法-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处理原则-药物治疗-电复律预防和护理-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话题和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心律失常的兴趣,并概括了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了学生对心律失常的了解,并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律失常教案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南华大学湘潭临床学院内科教研室教师姓名:邓胜林职称:授课类型:大班理论授课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图表授课对象:级大班学时:6学时课授时间:年月日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心律失常的类型,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和治疗。
2、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类别。
3、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特殊检查方法,心电图诊断疑难的心律失常的类型。
教学方法:1 使用心电图展示心律失常表现便于理解记忆。
2、举例法:培养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
3、提问式、启发式教学:既可复习基础知识,加深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又可培养医学生的医生角色感,增强今后的医生责任心。
4、使用多媒体教学。
5、使用部分专业英语,提高医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
6、介绍部分医学权威书刊及网站,使学生能掌握最新医学动态,为今后科研、医疗业务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心律失常的类型,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诊断和治疗。
教学难点:1、发病机制:(一)、冲动形成异:1. 窦性冲动异常:过速、过缓、不齐 2. 异位冲动异常:绝对或相对自律性增高3. 触发激动:后除极(二)、冲动传导异常1. 折返激动:单次、多次 2. 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完全性(生理、病理)2、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教学步骤、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1、概述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10 分钟2、心律失常发生机制18分钟3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15 分钟4、各种不同类型心律失常详述` 120 分钟窦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5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10分钟6 心律失常的预后7分钟课后思考题: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
2,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分度以及治疗方法。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一概述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实习报告
心律失常实习报告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生理异常导致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跳节奏和频率的异常。
本次实习报告主要围绕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进行探讨。
一、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参与了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过程。
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发生的时间、性质、持续时间等。
其次,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心律等。
最后,进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二、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实习期间,我了解到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首选方法,如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电
生理治疗包括电复律和射频消融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
手术治疗主要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适用于严重心律失常患者。
三、心律失常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包括生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
实习期间,我了解到生活护理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
药物治疗护理要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心理护理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心律失常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和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作为一名未来的医护人员,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心律失常教案
心律失常教案XXX教案2012~2013学年第1学期所在单位:教研室心血管内科,课程名称为心律失常。
授课对象为XXX2009级临床理论班,授课教师职称为副主任医师,教材名称为内科学。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疾病,包括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
本课程将介绍心律失常的病因、心电图变化、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并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发病机制。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是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和心电图特点,以及心房颤动的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及其不同的治疗措施、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教学方法将采用理论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内容将通过幻灯片呈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积极备课,查找典型心电图,并进行病房见,结合病人,让学生感受心律失常听诊的特点。
教学内容将分为六节,分别是概述、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传导阻滞。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发生机制,以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在窦性心律失常部分,将介绍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检查及临床意义,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在房性心律失常部分,将介绍房性早搏、房扑、房颤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原则。
在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部分,将介绍阵发性室上速、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以及交界性早搏、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改变及意义。
在室性心律失常部分,将介绍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颤动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
最后,在心脏传导阻滞部分,将介绍心脏传导阻滞的分类,各种传导阻滞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方法。
教学参考资料包括内科学等相关教材和临床电生理检查的诊断意义。
心律失常讲课教案
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不断拓展,包括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 心力衰竭等患者均可考虑植入起搏器。
并发症减少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起搏器设计的改进,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发 生率不断降低。
2024/1/28
32
提高心律失常诊疗水平途径探讨
01
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心血管内科医生对心律失 常的诊疗水平,加强心电图判 读、心脏电生理检查等专业技
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 心脏电传导系统的异常、心肌细 胞自律性的改变以及心脏传导通 路的异常等。
6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无症 状,重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 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心电图检查,包括常规心电 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心电图等。此 外,还需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 进行综合判断。
2024/1/28
7
分类方法及各类特点
分类方法
快速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根据心律失常发生时心 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 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 律失常两大类。根据心 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可 分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和 室性心律失常。
2024/1/28
心率>100次/分,包括 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 动过速、心房扑动、心 房颤动等。
17
诊断标准和流程梳理
01
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介绍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心电图表现等方面。
2024/1/28
02
诊断流程梳理
梳理心律失常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动
态心电图监测、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步骤,确保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心血管内科实习医生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心血管内科实习医生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总结与心得体会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异常,包括心搏过缓、心搏过速、心率不规则等多种类型。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实习医生,我在实习中接触了大量心律失常患者,并积累了一些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和心得,现在将其总结如下。
一、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及其特点1. 房颤(AF):心房除极不规则,心室跟随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多变性大;易引发栓塞,需要抗凝治疗。
2. 室性心律失常(VT/VF):心室快速、规则搏动;可恶化为室颤,需紧急电除颤。
3. 早搏(PVC/PAC):突发的早期心搏;正常人偶尔出现无需处理,频繁早搏或伴心动过速时需要干预。
4. 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三度阻滞,需根据阻滞程度和症状决定治疗策略。
二、心律失常的诊断与评估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ECG)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
对于暂时性心律失常,需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明确诊断。
同时,综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特点,进行心律失常的类型、病因和严重程度评估。
三、治疗策略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1. 非药物治疗- 心电生理治疗:通过电刺激导管插入心腔,刺激或阻断特定的电路,恢复或维持正常的心脏搏动。
- 射频消融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摧毁心脏内异常传导路径或自律细胞。
- 起搏器植入:对于心室停搏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需要起搏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植入起搏器来维持心脏正常的搏动。
2.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等。
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禁忌症。
- 抗凝治疗: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需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四、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和心得体会1. 全面评估病情: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其他相关疾病,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教案
心律失常教案教案标题:心律失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心律失常的定义、症状和分类。
2. 了解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和危险性。
3. 掌握检测和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
4. 学会紧急情况下的急救处理措施。
5. 了解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和生活方式建议。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心脏模型或图表。
3. 心电图示例。
4. 视频素材: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和急救演示。
5. 学生手册或笔记本。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张心电图示例,引发学生对心律失常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心律失常,以及他们对此的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3.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心律失常的定义、症状和分类。
4. 解释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和危险性。
5. 展示心脏模型或图表,讲解心律失常对心脏的影响。
案例分析:6. 播放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视频素材。
7. 分组讨论学生对案例的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诊断方法:8. 介绍心律失常的常见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Holter监测和电生理检查等。
9. 展示心电图示例,讲解如何从心电图中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急救处理:10. 播放心律失常的急救演示视频素材,教授学生紧急情况下的急救处理措施。
11.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预防和生活方式建议:12. 讲解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因和定期体检等。
13. 强调学生应该如何应对心律失常患者的需求和提供支持。
总结和讨论:1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15. 鼓励学生讨论个人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对未来学习的期望。
作业:1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报告,包括病情描述、诊断和处理建议。
评估:17.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报告来评估他们对心律失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活动:18. 邀请心脏病专家或医生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心律失常的相关话题。
常见心律失常学习教案
2、同步直流电复律:室速伴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充血性心衰时,或药 物治疗无效时,应迅速电复律。洋地黄中毒的室速不能用。
心电图:提前出现一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秒,其前无P波,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 类型:单形性,多形性,平行收缩性(并行心律)
第10页/共30页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十五分。
治疗
一 无器质性心脏病 低危,室早不会增加发生心性死亡的危险 无明显症状不必治疗,查找诱因,减轻焦虑,控制吸烟、饮酒、咖啡等。
心房颤动很常见,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10%,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甲亢、心肌病等易发生房颤。左房扩大发生房颤 的机率明显增加。
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称为孤立性房颤。
心房扑动 心房发出快而有规则的冲动.
体检:心律一般规则,表明房室传导固定,不做心电图无法辩识;房室传导不固定时,心 律则不规则.
查找诱因,避免过劳、情绪激动;避免过度饮酒、喝浓茶或咖 啡
早搏频发伴症状明显时给予药物治疗 镇静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异搏定) 普罗帕酮(心律平)
洋地黄
第8页/共30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十五分。
房室交界性过早搏动(交界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一室上性波群,其前无P波,或有一倒置的P´ 波,P´-R间期<0.12秒,倒置的P´波也可在QRS波 群之中而看不见;或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 0秒; 2 QRS波群形态正常,也可因室内差异性传导形态有所 异常;
内科学之心律失常课程学习教案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心律失常基础知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方法•特殊类型心律失常诊治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课程介绍与目标内科学及心律失常概述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及其功能异常的医学科学,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导致心脏收缩节律和频率的异常,是内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
课程目标与要求掌握心律失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熟悉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例。
了解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内科疾病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水平。
ABDC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演示、讨论等方式,系统介绍心律失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知识。
病例分析结合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情、提出诊断和处理方案,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通过心电图操作、心脏听诊等实验手段,加深对心律失常的理解和掌握。
临床见习安排学生到临床一线,参与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和临床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心律失常基础知识0102 03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等。
心脏电生理检查包括心电图、心内电图、希氏束电图等,用于评估和诊断心脏电活动异常。
心脏电生理基础心律失常分类与发病机制心律失常分类根据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发病机制包括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异常和传导异常等。
遗传因素与心律失常某些心律失常具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因素有关。
常见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心悸、胸闷、头晕、晕厥等,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诊断方法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心电图、心内电图等。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律失常教案
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教案心律失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掌握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心律失常的临床判断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患者关心、细心、耐心的态度。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心律失常的定义及分类。
2.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3.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4.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5. 常见心律失常病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律失常的基本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心律失常病例,提高学生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法:心电图操作演示,让学生熟悉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临床医学内科学循环系统教学单元相关教材。
2. 课件:心律失常的教学课件。
3. 案例:选取典型心律失常病例。
4. 设备:心电图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心律失常在循环系统疾病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授课:讲解心律失常的基本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选取的典型心律失常病例,让学生参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实践操作:心电图操作演示,让学生熟悉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心律失常的临床案例分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心律失常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心律失常临床案例分析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教学目标:1.了解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类型。
2.掌握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了解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教学重点:1.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常见类型。
2.掌握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掌握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教学难点:1.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常见类型。
2.掌握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
教学准备:1.投影仪、幻灯片。
2.病历、心电图和药物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引入心律失常的概念和重要性。
2.询问学生对心律失常的理解。
二、理论知识(30分钟)1.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类型。
2.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三、案例分析(40分钟)1.提供几个典型的心律失常病例(包括病历、心电图等),请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强调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心电图进行心律失常的诊断。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更多的心律失常病例。
教学评估:1.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心律失常的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心律失常的理解。
2.实际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心电图观察和诊断,检查学生掌握心律失常的能力。
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心律失常病例的分析和治疗方案的能力。
教学反思:1.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学生对心律失常的概念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2.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病例讨论提高了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3.课后需要学生学习更多的心律失常病例,加强对心律失常的理解和诊断能力。
第三篇内科学之心律失常课程演示文稿
根据折返的部位分为4种,其中后二者占90%以上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室折返性内心动过速(AVRT)
第三十七页,共82页。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 reentry tachycardia)
二、冲动传导异常
(一)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二)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左、右束支及左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三)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第十页,共82页。
按发生时心率快慢分类
快速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按心律失常发生原理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
第九页,共82页。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冲动的形成异常
(一)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停搏
(二)异位心律
1. 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律(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逸搏心
2. 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房性、交界区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 速(房性、交界区性、室性);心房扑动、颤动;心室扑动、颤动
交界性期前收缩:同房性期前收缩
第二十八页,共82页。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1)
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症状明显者以消除症状
为主,包括戒除吸烟、酒、咖啡、浓茶等 刺激,改善缺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因素, 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
第二十九页,共82页。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2)
需要紧急处理的室性期前收缩:
第五十五页,共82页。
房颤的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应长期抗凝治疗
心内科实习见习报告
心内科实习见习报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在心内科进行实习见习,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心内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主要负责诊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学知识的严谨性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这次实习见习,我对心内科的常见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例如,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胸痛、心悸、气促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灌注不足,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对于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学习了心内科的诊断技能和治疗手段。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查房和病例讨论,观察了医生如何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心电图是心内科的重要检查手段,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的电生理状态,诊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
此外,我还学习了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方法的应用和解读。
在治疗方面,我了解了各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我也观察了心脏起搏器、除颤仪等设备的应用,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此外,实习期间,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心内科的患者往往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医生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至关重要。
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倾听他们的诉求,解答他们的疑问,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家属沟通,让他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
最后,这次实习见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存在漏洞,有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不够熟悉。
此外,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技能训练。
心律失常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人于近期在心内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2. 掌握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技术的应用;3. 学习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4. 提高临床医生对心律失常的综合诊疗能力。
三、实习内容1. 临床表现及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头晕、黑蒙、晕厥等症状。
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导师学习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2. 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波形分析、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等。
同时,还跟随导师参与了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操作,了解了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原则,掌握了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
同时,跟随导师参与了心律失常患者的药物治疗,了解了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参与了部分心律失常患者的介入治疗,了解了介入治疗的原理、操作流程、术后护理等。
此外,还学习了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等介入治疗方法。
5.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等。
此外,还参观了心脏外科病房,了解了心脏外科患者的术后护理。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能力,掌握了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技术的应用;2. 了解了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提高了临床医生的综合诊疗能力;3. 增强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医患关系;4. 培养了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心内科电子教案集锦
心内科电子教案集锦教案1: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1.1.1.1 了解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1.1.1.2 掌握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等1.1.1.3 熟悉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1.1.2 技能目标1.1.2.1 学会分析心电图,识别各类心律失常1.1.2.2 学会运用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严重程度1.1.3 情感目标1.1.3.1 培养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关爱与同情心1.1.3.2 提高对心律失常治疗的信心1.2 教学内容1.2.1 心律失常的定义与分类1.2.1.1 定义: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冲动形成、传导或节律异常,导致心脏搏动节律不规律或搏动力度异常1.2.1.2 分类: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部位及机制,可分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结性心律失常等1.2.2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1.2.2.1 症状:心悸、胸闷、乏力、头晕、黑矇等1.2.2.2 体征:心律不齐、心音异常、血压波动等1.2.3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1.2.3.1 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等1.2.3.2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1.2.3.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谱等1.2.4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与药物1.2.4.1 治疗原则: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严重程度、患者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1.2.4.2 常用药物: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加深对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的理解1.3.3 互动教学法: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1.4 教学评估1.4.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心律失常基本概念的理解1.4.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掌握1.4.3 临床实践:评估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心律失常的处理能力教案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请参考上述教案1的结构,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编写)教案3: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请参考上述教案1的结构,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编写)教案4: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请参考上述教案1的结构,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编写)教案5: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请参考上述教案1的结构,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编写)心内科电子教案集锦旨在为心内科医生和医学生提供全面、详细的教学资源,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内科疾病。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_见习教案_4_心律失常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 见习教案 4:心律失常
1. 前言
在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期间,心律失常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本篇教案中,我们将会介绍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 定义和分类
心律失常是指心率、节律或者两者的改变。
心律失常的分类有很多种,按照起
源可分为心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室性心律失常;按照临床表现,可分为窦性心律失常和非窦性心律失常。
3.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悸
•恶心、呕吐
•眩晕、晕厥
•胸痛、心前区不适感
•无症状或偶有心悸感
4. 诊断
从临床表现来看,心律失常的诊断并不困难。
一般来说,根据患者的病史、体
格检查以及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可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窦性心律失常是正常的心律类型,因此只有在发生了非窦性心律失常才能被称作是心律失常。
5. 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可能
需要结合电生理检查、心脏起搏器等技术手段,来对不同的心律失常进行干预。
针对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等,可能需要紧急的药物治疗或者电除颤等手段来保护患者生命。
6.
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内科(心内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需要我们在见习
期间积极学习和掌握。
了解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非常重
要,可以让我们在面对患者时有相应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做好病史搜集、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等基础工作,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
教案首页教学过程3 .分类: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 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4 .发生机制:①冲动形成的异常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一、概述 学生活动 备注 1 .概念: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 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2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窦房结、结间束、 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
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随即由结间通道和普通心 房肌传递,抵达房室结及左心房。
冲动在房室结 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抵达希氏束后传导再度加 速。
束支与普肯耶纤维的传导速度均极为快捷, 使全部心室肌几乎同时被激动。
最后,冲动抵达 心外膜,完成一次心动周期。
图片演示图片演示 提问:窦房结 的血液供应来 自于哪支血 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管?观看图片,加深记忆。
心卿N'd 布崎乐用国 Sinu3 Node Air Sum Right Bundle Branch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sinus pause or sinus arrest )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心电图表现为 在较正常PP 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 波发生, 或P 波与QRS 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 间期与基 本的窦性PP 间期无倍数关系。
4 .窦房阻滞概念:窦房结冲动传导至心房时发生延缓或阻滞。
心电图特点:由于体表心电图不能显示窦房 结电活动,因而无法确立第一度窦房传导阻滞的 诊断。
第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停搏鉴别困 难,特别当发生窦性心律不齐时。
第二度窦房传 导阻滞分为两型:莫氏(Mobitz )1型即文氏(Wencketbach )阻滞,表现为PP 间期进行性缩 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 间期,该长PP 间期短于 基本PP 间期的两倍,此型窦房传导阻滞应与窦 性心律不齐鉴别;莫氏^型阻滞时,长PP 间期 为基本PP 间期的整倍数。
窦房传导阻滞后可出 现逸搏心律。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①概念: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_见习教案_心力衰竭
教案首页教学过程图片演示让学生观看此胸片,除心力衰竭活跃课堂气氛。
讲授【右心衰竭临床表现】1.症状:体循环淤血的表现:纳差、恶心、呕吐、腹胀、上腹胀痛、黄疸、夜尿增多。
2•体征:①颈静脉充盈;②肝脏肿大;③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④水肿:下肢、全身、胸水、腹水;⑤紫绀:周围性;⑥心脏体征图片演示图片演示观看图片,回顾解剖知识,提问:还有哪些疾病能导致下肢浮肿,单侧浮肿与双侧浮肿相同吗?讲授2.体征:原心脏病体征、HR f、奔马律、P2【辅助检查】1•胸片:心脏大小、形态异常,肺淤血2.心电图:无特异性3.UCG:心脏扩大、EF;(收缩性);心房扩大而EF不((舒张性)4.血流动力学:LVEDP215mmHg仁两肺底湿啰音讲授5•右心衰:周围静脉压升高【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不难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的类型:左、右或全心力衰竭,收缩性、舒张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程度:此部分为重点重点掌握举例举例分级: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 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W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分期: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心肌)病或心力衰喝症状,如患者有咼血压、心绞痛、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肌毒性药物等,可发展为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B期: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如左室肥厚,LVEF降低,但无心力衰竭症状。
C期: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讲授【治疗】治疗目的:1.缓解症状纠正血流动力学。
2.改善生活质量提咼运动耐量。
3.延长寿命防止心肌损害加重。
治疗方法:1•病因治疗:去除或限制病因,消除诱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教学过程1. 概念: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2.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窦房结、结间束、 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
冲动在窦房结形成后, 随即由结间通道和普通心 房肌传递,抵达房室结及左心房。
冲动在房室结 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 抵达希氏束后传导再度加3. 分类: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教师活动 讲授新课教学内容、概述学生活动 备注图片演示图片演示 提问:窦房结 的血液供应来 自于哪支血 管?观看图片,加 深记忆。
理论联系 实际,加深 理解。
速。
束支与普肯耶纤维的传导速度均极为快捷, 使全部心室肌几乎同时被激动。
最后,冲动抵达 心外膜,完成一次心动周期。
4.发生机制:①冲动形成的异常举例讲授图片演示图片演示②冲动传导异常5.诊断:①病史;②体格检查;③心电图检查;④长时间心电图记录;⑤食管心电图;⑥临床电生理检查。
二、窦性心律失常1.窦速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100 次/分。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P 波在I、Ⅱ、aVF 导联直立,aVR 倒置。
PR间期0.12~0.20s。
心电图符合窦性心律的上述特征,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 次/分,为窦性心动过速 ( sinus tachycardia)。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终止。
频率大多在100~150 次/分之间,偶有高达200 次/分。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其频率逐渐减慢,停止刺激后又加速至原先水平。
2.窦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 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
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不同PP 间期的差异大于0.12 秒)。
3.窦性停搏提问: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检查是什么?最能确诊的检查是什么?提问:窦速一定是疾病吗?提问:心率太慢会产生哪些症状?观看图片,加深记忆。
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sinus pause orsinus arrest )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心电图表现为 在较正常 PP 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 P 波发生, 或 P 波与 QRS 波群均不出现, 长的 PP 间期与基 本的窦性 PP 间期无倍数关系。
4.窦房阻滞概念: 窦房结冲动传导至心房时发生延缓或 阻滞。
心电图特点: 由于体表心电图不能显示窦房 结电活动, 因而无法确立第一度窦房传导阻滞的 诊断。
第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停搏鉴别困 难,特别当发生窦性心律不齐时。
第二度窦房传 导阻滞分为两型:莫氏( Mobitz )Ⅰ型即文氏 ( Wencketbach )阻滞,表现为 PP 间期进行性缩 短,直至出现一次长 PP 间期,该长 PP 间期短于 基本 PP 间期的两倍,此型窦房传导阻滞应与窦 性心律不齐鉴别;莫氏Ⅱ型阻滞时,长 PP 间期 为基本 PP 间期的整倍数。
窦房传导阻滞后可出 现逸搏心律。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①概念: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 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② 临床表现:头晕、黑朦、乏力等,严重者 可发生晕厥。
③ 心电图特点: 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 缓(50 次/分以下),且并非由于药物引起;②窦 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 传导阻滞同时并存;④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综合图片演示 观看图片,加 深记忆提问:什么情 况应该安装心 脏起搏提问:你认为 窦房传导阻滞 的病因是什 么?征,这是指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 房扑动、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交替发作。
④ 治疗:无症状者不必治疗,有症状者起搏 器治疗, 起搏器治疗后出现心动过速可口服抗心 律失常药物。
三、房性心律失常1. 房性早搏①概念: 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 部位。
③心电图特点: P 波提前发生,与窦性 P 波 形态不同。
讲授提问:出现房 性早搏一定是 疾病图片演示观看图片,加 深理解。
比较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包括期前收缩在内前后 两个窦性 P 波的间期, 短于窦性 PP 间期的两倍。
完全性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前后 PP 间期恰 为窦性者的两倍。
室内差异性传导: 较早发生的房性期前收缩 有时亦可出现宽大畸形的 QRS 波群。
2.房性心动过速⑴自律性房速①概念: 大多数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 房性心动过速因自律性增高引起。
②临床表现: 发作呈短暂、 间歇或持续发生。
③心电图特点:①心房率通常为 150~ 200 次/分;②P 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 在Ⅱ、Ⅲ、aVF 导联通常直立;③常出现二度 I 型或Ⅱ型房室传 导阻滞,呈现 2: 1 房室传导者亦属常见,但心 动过速不受影响; ④P 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 (与 心房扑动时等电线消失不同) ;⑤刺激提问:为什么 会发生代偿间 歇?提问:房速常 见于哪些患者?④治疗: 洋地黄引起者:①立即停用洋地黄;②如血 清钾不升高,首选氯化钾口服;③已有高血钾或 不能应用氯化钾者,可选用利多卡因、 β 受体阻 滞剂。
非洋地黄引起者:①积极寻找病因;②洋地 黄、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可用于减慢心室率;③如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可 加用Ⅰ A 、Ⅰ C 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④少数持 续快速自律性房速药物治疗无效时, 亦可考虑作 射频消融。
⑵折返性房速心电图特点: P 波与窦性者形态不同, PR 间 期通常延长。
⑶紊乱性房速 常发生于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充血性心 力衰竭的老年人心电图特点: ①通常有 3 种或以上形态各异 的P 波,PR 间期各不相同;②心房率 100~130 次/分;③大多数 P 波能下传心室,但部分 P 波 因过早发生而受阻,心室率不规则。
本型心律失 常最终可能发展为心房颤动。
治疗:针对原发病。
3. 心房扑动 临床表现:心房扑动的心室率不快时,患者 可无症状。
房扑伴有极快的心室率,可诱发心绞 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体格检查可见快速的颈静 脉扑动。
心电图特点: ①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 扑动波称为 F 波,扑动波之间的等电线消失, 在 Ⅱ、Ⅲ、 aVF 或 V-导联最为明显。
典型房扑的心 房率通常为 250~300 次 /分。
②心室率规则或不 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率是否恒定。
当心房率 为 300 次 /分,未经药物治疗时,心室率通常为 150 次/分(2:1 房室传导)。
使用奎尼丁、普罗图片演示观看图片,加 深理解。
提问:你认为 此类心律失常 患者应该积极 药物提问:房扑的 心率是规整的 吗?比较图片演示观看图片,加 深理解。
讲授治疗:急性 Af ——电复律,慢性 Af ——长 期抗凝 + 控制心率。
四、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1.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概念: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可前向和逆 向传导,分别产生提前发生的 QRS 波群与逆行 P 波。
提问:你认为 房颤的治疗应 以什么为重 点?帕酮、莫雷西嗪等药物,心房率减慢至 200 次/分以下, 房室传导比率可恢复 1:1,导致心室率 显著加速。
③QRS 波群形态正常, 当出现室内差 异传导、 原先有束支传导阻滞或经房室旁路下传 止房扑的方法是直流电复律。
药物治疗治疗目标 旨在减慢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射频消 融可根治房扑。
4. 心房颤动 临床表现: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
心室率超 过 150 次 /分,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 竭。
心室率不快时,患者可无症状。
房颤时心房 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时减少达 25%或更多。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 心律极不规则。
当心室率快时可发生脉短绌。
房 颤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甚大。
栓子来自左心 房。
房颤患者并发房室交界区性与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最常见原因为洋地黄中 毒。
图片演示 观看图片,加 深理解。
理论联系 实际。
提问:心脏听 诊心律不齐一 定是房时,QRS 波群增宽、形态异常。
治疗: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最有效终心电图特点:逆行P 波可位于QRS 波群之前(PR 间期< 0.12 秒)、之中或之后(RP 间期<0.20 秒)。
QRS 波群形态正常,当发生室内差治疗:通常无需治疗。
2.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心律概念: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连续发生形成的节律。
心电图特点:正常下传的QRS 波群,频率为40~60 次/分。
可有逆行P 波或存在独立的缓慢的心房活动,从而形成房室分离。
此时,心室率超过心房率。
治疗:一般无需治疗。
必要时可起搏治疗。
3.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概念:心动过速发作起始与终止时心率逐渐变化,有别于阵发性心动过速,故称为“非阵发性”。
心电图特点:心率70~150次/分或更快,心律通常规则。
QRS 波群正常。
自主神经系统张力变化可影响心率快慢。
如心房活动由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起搏点控制,可发生房室分离。
治疗:主要针对基本病因。
观看图片,加深理解图片演示提问:逆行P波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回顾心脏的神经支配有哪比较4.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①阵发性室上速临床表现:心动过速发作突然起始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症状包括心悸、胸闷、焦虑不安、头晕,少见有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与休克者。
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快速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亦与原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心电图特点:①心率150~250 次/分,节律规则;② QRS 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形态异常;③ P 波为逆行性(Ⅱ、Ⅲ、aVF 导联倒置),常埋藏于QRS 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P渡与QRS 波群保持固定关系;④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触发,其下传的PR 间期显著延长,随之引起心动过速发提问:阵发性室上速的心律是规整的吗?与房扑如何鉴活跃课堂气氛。
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颈动脉窦按摩(患者 取仰卧位,先行右侧,每次 5~10 秒,切莫双侧 同时按摩)、Valsalva 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 力作呼气动作) 、诱导恶心、将面部浸没于冰水 内等。
药物治疗:腺苷、钙离子拮抗剂、 β -受体 阻滞剂、洋地黄、普罗帕酮食道调搏术 直流电复律:注意,已应用洋地黄者不应接 受电复律治疗。
预防复发:是否需要给予患者长期药物预 防,取决于发作频繁程度以及发作的严重性。
导 管消融技术已十分成熟,安全、有效且能根治心 动过速,应优先考虑应用。
②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双径路:快径。
速度快,不应期长。
慢径路:速度缓慢,不应期短。
③AVRT5. WPW 综合征图片演示观看图片,加 深理解提问:为什么 不可同时按摩双侧颈动脉 窦?图片演示回顾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的相 关知理论联系 实际。
图片演示观看图片,加 深理解A 型:胸导 QRS 均向上,左室和右室后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