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幻灯片
ED50
LD50
lgC
Cumulative Effect %
A1
A2
100
B1
B2
50
ED50
LD50 lgC
安全范围(SM) safety margin SM = ED95 → LD5的距离
有效安全系数 Safety index LD1/ED99
Cumulative Effect %
A1
A2
Effect %
最低有效浓度 minimal
EC50
lgC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效能和效价
效能(efficacy)或称最大效应, 为药 物的药理效应的最大值(Y轴最高点) 。 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效价强度(potency) 能引起等效反应( 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 量,又称等效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 大。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LD50 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 致畸胎 (Teratogenesis) 致癌 (Carcinogenesis) 致突变 (Mutagenesis)
重大事件
Thalidomide babies
3. 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如何反应量效关系? 量效曲线
C Dose
Effect
量反应与质反应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药理效应 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具体数量或最 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all-or-none response or quantal response)药理效应只能用全 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必需用多个动物或 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优秀课件
❖ 举例: (1)用抗菌药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传染病,是对因治疗。 (2)用解热镇痛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是对症治疗。
❖ 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 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 不利的反应。
❖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 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 免的,是非期望的药物作用。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 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2、熟悉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一)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
是指未被吸收的 药物在用药部位 所呈现的作用。
是药物被吸收之后 随血液循环分布到 组织器官所发生的 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
是指药物对其所 接触的器官、 细胞直接产生的 作用。
去甲间肾接上作腺用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是由于机体的整 血体管性收而缩通过机体 反射机制或生理 血性压调升节高间接产生 的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
(3)后遗效应: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 阈浓度(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 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不良反应
(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 良后果,也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 抑制,耐药菌过量增殖,而引起的新的感染。 如伪膜性肠炎等。
❖ 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 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对机体 不利的反应。
❖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 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 免的,是非期望的药物作用。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 效应动力学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2、熟悉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 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一)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
是指未被吸收的 药物在用药部位 所呈现的作用。
是药物被吸收之后 随血液循环分布到 组织器官所发生的 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
是指药物对其所 接触的器官、 细胞直接产生的 作用。
去甲间肾接上作腺用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α受体 是由于机体的整 血体管性收而缩通过机体 反射机制或生理 血性压调升节高间接产生 的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
(3)后遗效应: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 阈浓度(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 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不良反应
(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 良后果,也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菌受 抑制,耐药菌过量增殖,而引起的新的感染。 如伪膜性肠炎等。
《药理学》教学课件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的非受体作用机制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如: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影响酶的活性:酶促或酶抑制剂 2.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 3.影响物质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 4.作用于受体
2.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范围) 局部作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全身作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相 关部位发挥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 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则作用很弱甚至无 作用,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 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LOGO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 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
1.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 2.药理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的反应 举例:肾上腺素 兴奋: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肾上腺素) 抑制: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降低(氯丙嗪)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1.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式) 直接作用: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由直接作用引起
强心苷
毛果 芸香碱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1)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 (2)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
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三致) (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药理效应
药物的受体机制
二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导入情景: 一男士在某歌厅昏迷后被急诊送入医院抢救,无陪同
人员,无任何病史提供。入院时昏迷、口唇发绀,呼吸浅 缓,频率每分钟5~6次,瞳孔呈针尖样大小,体格检查示 全身外周静脉遍布注射痕迹,初步诊断为急性阿片类药物 中毒。经对症治疗和纳洛酮注射后病人清醒。后病人承认 自己注射药物吸毒。 请思考:
1.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 2.该不良反应属于哪一种类型? 3.纳洛酮的用药依据是什么?
7.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是指少数由 于遗传因素所致的生化缺陷的患者,对某些药物产 生的特定反应。
SUCCESS
THANK YOU
2019/5/28
药物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精神依赖性又称为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 易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物被称为“精神药 品”,如催眠药等。
身体依赖性又称为生理依赖性或成瘾性。 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物有吗啡、哌替啶 等,被称为“麻醉药品”。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一、药物的剂量与效应
§2-2 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量-效关系示意图
作 用 强 度
无效量 0
最 小 有 效 量
常用量
治疗量 安全范围
中毒量 致死量
极最 量小
中 毒 量
剂量
二、量效曲线
§2-2 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剂量相关型
副作用 毒性反应 继发反应 反跳现象 耐受性 耐药性 依赖性
§2-1 药物的作用
剂量无关型 变态反应 三致反应 后遗效应 特异质反应
1.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与治疗作用同时出 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2、G-蛋白( GPr )偶联受体 3、酪氨酸激酶受体 4、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细胞内受体或核受体) 5、细胞因子受体
(四)受体调节
指受体与配体作用,使受体的 数目和亲和力发生变化。是维持 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有 两种类型:
1.向下调节(衰减性调节)和向上调节(上增性调节)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即有治病作用,也有致病作用。
第二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一)相关概念 1.受体(receptor)能与配体特异性 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大分 子物质(主要为糖蛋白或脂蛋白,也 可以是核酸或酶的一部分)。
2. 受点:受体某个部位的构象具有高度 选择性,能正确识别并特异地结合某些 立体特异性配体,这种特异的结合部位 称为受点。
(1)受体下调:指长期使用激动药,组织或细胞 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如哮喘 病人用肾上腺素,产生耐受性。
(2)受体上调:指长期使用拮抗药,组织或细胞 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升高的现象。如长期 使用β-R拮抗药普萘洛尔后突然停药,可出现肾上 腺素受体上调而引起反跳现象,诱发高血压。
(五)受体与药物结合(受体动力学)
病因,称对症治疗。
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应采用标本兼治的措施!
举例:胆结石引起的剧烈疼痛 小儿肺炎引起高热
四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
定义: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出现的与用 药目的无关的意外的有害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停药反应等。
1. 药物作用(微观):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 的原发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2. 药物效应(宏观):是药物原发作用引起机 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用的结果。
二者稍有区别。如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阻断 M-R,而其效应则是扩瞳。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1)调节功能:调整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兴奋(亢进):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作用 称为兴奋。引起兴奋的药物为兴奋药,如咖啡因能提高中 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多数药物与受体上的受点结合是通过分 子间的吸引力(范德华力、离子键、氢键 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受体与药物结合引 起生理效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亲和力 和内在活性。
1.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2.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效 应力) :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 激活产生生物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本 身内在固有的药理活性。
药理学第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 学
一、研究内容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药物对机体 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
反应等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
机体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动学(Pharma药co物kin代et谢ics动,PK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
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 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 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 比如:窄谱抗菌药物与广谱抗菌药物(好比打靶)。
特点
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 性较强,使用针对性强;
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 针对性差,不良反应较多, 但作用范围广。
性。药受物体与数受目体有的限结,合且在 与衡后体 药 到解状仍内物 饱离态是有与 和处,其特受 。于药原定体动物形的结态 解 。分合平 离布可点达,
同一受体可分布在不同组织器官,且兴奋时产生
不同的效应。膀胱逼尿肌的M受体兴奋,膀胱逼尿肌收缩
膀胱括约肌的M受体兴奋,膀胱括约肌舒张
(三)跨膜信息传递的受体类型
按药物作用部位分:
1. 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前在用药 部位直接产生作用。如口服硫酸镁的导泻作 用。
2. 全身作用(吸收作用或系统作用):药 物被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 生的作用,也称为吸收作用。临床药物绝大 多数都是吸收后显效的,如对乙酰氨基酚的 解热镇痛作用。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3.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特异性结 合的物质称配体。是指内源性递质、激 素、自身活性物质或结构特异的药物。
(二)受体特性
(1)特异性 (2)敏感性 (3)饱和性 (4)可逆性 (5)变异性
药物能准确识别并与其 受 而体药分物相 特子-应 定受只的 的体占受 生(细体 理D胞结 效-R的合 应)极,。复微产合小生物部能分够 , 激活一系列生物放大系统,应用 微量的药物即能引起高度生理活
内在活性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 质的决定因素。
与受体结合的药物,根据其结合后 产生的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
(1)激动剂(兴奋药):既有较强的 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药物。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二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第三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区别什么是药物作用?什么是药物效应?
产生原因:
(1)药物的化构、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组 织结构的差异;
(2)机体生化功能及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组 织器官的亲和力)的差异,如碘;
(3)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如治疗 量的洋地黄对心脏有较高的选择性,中毒量能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四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一)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并产生防治效果的作用。 按用药目的分: 1. 对因治疗(治本):针对病因的治疗,也称治本。 2. 对症治疗(治标):用药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足以消除
抑制(麻痹) :凡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作用称抑制。如 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或巴比妥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 的抑制作用,此类药物称抑制药。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和抑瘤,达 到治疗目的作用。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补充机体某些物质如维生素、 激素、微量元素不足。
二 、药物作用的方式
(四)受体调节
指受体与配体作用,使受体的 数目和亲和力发生变化。是维持 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有 两种类型:
1.向下调节(衰减性调节)和向上调节(上增性调节)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即有治病作用,也有致病作用。
第二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一)相关概念 1.受体(receptor)能与配体特异性 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大分 子物质(主要为糖蛋白或脂蛋白,也 可以是核酸或酶的一部分)。
2. 受点:受体某个部位的构象具有高度 选择性,能正确识别并特异地结合某些 立体特异性配体,这种特异的结合部位 称为受点。
(1)受体下调:指长期使用激动药,组织或细胞 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如哮喘 病人用肾上腺素,产生耐受性。
(2)受体上调:指长期使用拮抗药,组织或细胞 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升高的现象。如长期 使用β-R拮抗药普萘洛尔后突然停药,可出现肾上 腺素受体上调而引起反跳现象,诱发高血压。
(五)受体与药物结合(受体动力学)
病因,称对症治疗。
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应采用标本兼治的措施!
举例:胆结石引起的剧烈疼痛 小儿肺炎引起高热
四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
定义: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出现的与用 药目的无关的意外的有害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停药反应等。
1. 药物作用(微观):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 的原发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2. 药物效应(宏观):是药物原发作用引起机 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用的结果。
二者稍有区别。如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阻断 M-R,而其效应则是扩瞳。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1)调节功能:调整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兴奋(亢进):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作用 称为兴奋。引起兴奋的药物为兴奋药,如咖啡因能提高中 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多数药物与受体上的受点结合是通过分 子间的吸引力(范德华力、离子键、氢键 形成药物受体复合物。受体与药物结合引 起生理效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亲和力 和内在活性。
1.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2.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效 应力) :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 激活产生生物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本 身内在固有的药理活性。
药理学第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 学
一、研究内容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药物对机体 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
反应等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
机体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动学(Pharma药co物kin代et谢ics动,PK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
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 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 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 比如:窄谱抗菌药物与广谱抗菌药物(好比打靶)。
特点
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 性较强,使用针对性强;
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 针对性差,不良反应较多, 但作用范围广。
性。药受物体与数受目体有的限结,合且在 与衡后体 药 到解状仍内物 饱离态是有与 和处,其特受 。于药原定体动物形的结态 解 。分合平 离布可点达,
同一受体可分布在不同组织器官,且兴奋时产生
不同的效应。膀胱逼尿肌的M受体兴奋,膀胱逼尿肌收缩
膀胱括约肌的M受体兴奋,膀胱括约肌舒张
(三)跨膜信息传递的受体类型
按药物作用部位分:
1. 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前在用药 部位直接产生作用。如口服硫酸镁的导泻作 用。
2. 全身作用(吸收作用或系统作用):药 物被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 生的作用,也称为吸收作用。临床药物绝大 多数都是吸收后显效的,如对乙酰氨基酚的 解热镇痛作用。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3.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特异性结 合的物质称配体。是指内源性递质、激 素、自身活性物质或结构特异的药物。
(二)受体特性
(1)特异性 (2)敏感性 (3)饱和性 (4)可逆性 (5)变异性
药物能准确识别并与其 受 而体药分物相 特子-应 定受只的 的体占受 生(细体 理D胞结 效-R的合 应)极,。复微产合小生物部能分够 , 激活一系列生物放大系统,应用 微量的药物即能引起高度生理活
内在活性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 质的决定因素。
与受体结合的药物,根据其结合后 产生的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
(1)激动剂(兴奋药):既有较强的 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药物。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第二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第三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
区别什么是药物作用?什么是药物效应?
产生原因:
(1)药物的化构、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组 织结构的差异;
(2)机体生化功能及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组 织器官的亲和力)的差异,如碘;
(3)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如治疗 量的洋地黄对心脏有较高的选择性,中毒量能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四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一)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并产生防治效果的作用。 按用药目的分: 1. 对因治疗(治本):针对病因的治疗,也称治本。 2. 对症治疗(治标):用药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足以消除
抑制(麻痹) :凡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作用称抑制。如 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或巴比妥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 的抑制作用,此类药物称抑制药。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和抑瘤,达 到治疗目的作用。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补充机体某些物质如维生素、 激素、微量元素不足。
二 、药物作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