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电影观后感范文五篇精选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5篇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96644ec77da26924c5b047.png)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5篇《绿皮书》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古典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绿皮书》经典电影优秀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绿皮书》经典电影优秀观后感1前几天,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和名字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充满术语条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独属于上世纪,野性的,畅快的美国,在黑人摇滚乐和爵士乐明快的节奏中逐渐的成型.一个社会底层的白人,托尼,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为一位黑人钢琴家,唐,当巡演司机.一个连黑人喝过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会与他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开着车一路南下,从城市到乡村,从文明到落后.歧视黑人的氛围越来越浓重,这时《绿皮书》作用,便慢慢提现出来,与其说是绿皮书,不如说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标注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进食的餐馆,密密麻麻,俨然一部严肃的法律条文.无奈的是,更过分的事情不断发生,钢琴上被堆满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没的日落镇,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样〞的破落杂乱的旅馆,贵为钢琴家却只不过是白人消遣的工具,从琴凳起来的那瞬间,所受的尊敬和掌声烟消云散,与他们而言,他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老黑〞.看到这里,或许你们会觉得这是个注定悲伤的故事,其实不然.南下的路途中,托尼与唐在朝夕相处后,渐渐被他的才华所征服.更了解到唐与常人不同的,喜欢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灵魂,它不会因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这个过程里,与其说是抛去世俗成见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赎.处于社会底层的托尼,在唐的指导下开始写充满诗意的信件,开始学会平和的对待别人,开始平等的对待以前所不屑的群体.影片中温暖的内核也逐渐揭开.除了相互的救赎,影片更体现出的是一种对平等与自尊的向往.当唐的车经停南部一个农场时,被雇佣的黑人劳动力起身注视这位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同胞时,他们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绪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后来想想,两个人,一个为黑人开车的白人,一辆车,不正给了那些深色人种以新的希望吗?还有一幕,影片快结尾时,唐因为被邀请他举行圣诞音乐会的地方禁止与白人一同进餐,而勇敢的拒绝演出,我想,这也是追求平等的缩影吧,虽然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成见,但正是一个不断向好发展的微光…一个温暖,诙谐的内核,救赎的不仅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着美丽外壳却黑暗的灵魂.《绿皮书》在当下的社会中,不应该是黑人逃避伤害的港湾,更应变成他们争取权利的通行证.希望你们,也看看《绿皮书》.《绿皮书》经典电影优秀观后感2前不久,我去看了电影《绿皮书》.我想,爱看电影的人,一定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毕竟,《绿皮书》在今年,也是被提名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了,网上评分,也是很高了.首先,这是一部有关种族阶级的故事.在美国的_60年代,还是有着种族的偏见的.而〝绿皮书〞,记录的都是黑人们可以居住的旅店和餐厅,因为有些店铺是不接待黑人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想,才会有〝绿皮书〞的存在.全剧中,我最感动的一幕,便是音乐家黑人的那句〝暴力永远不能取胜,保持尊严,才能赢得胜利.〞尽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还是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换作是我,怕是只会感到不公吧.我们在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难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为此感到恼怒,甚至大打出手.也许,你会说是别人的错,但是我们也应该懂得,用合适的方式,去挽回自己的尊严.我想,绝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对黑人抱有歧视的另一个主角托尼,也会就此改变.放在现在,我们也存在着歧视,例如性别歧视.有些工作,只要男生,有些房子,只租给女生.但是,我们都在渐渐改变,正在走向更好的未来.等你努力去做的时候,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其中,最触动人心的,便是那句经典的〝世界多的是害怕踏出第一步的孤独之人.〞是这样的,明明存在着,却总是等待.感到孤独,何不走去呢?这个以真实故意改编的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一点复杂和温暖.《绿皮书》让我明白了尊严的重要,面对不公平的该有的模样和踏出第一步的勇气.《绿皮书》经典电影优秀观后感3《绿皮书》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实在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我不仅看过电影,在看电影前我也听说过《绿皮书》这本书.此书旨在帮助黑人在旅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的酒店和餐馆.就像黑人艺术家唐·谢利给白人托尼·瓦莱隆加的那本绿皮书一样.充满了种族歧视,但也充满了善意.《绿皮书》共有两个主角,一个是黑人艺术家唐·谢利,一个是白人托尼·瓦莱隆加.影片的一开始通过种.种铺垫,巧妙的告诉观影者们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然后开始将影片引入正题,使唐·谢利与托尼·瓦莱隆加相遇开始谢利医生的南下演奏之旅.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个爱抽烟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有能力,爱扯淡,自诩为〝忽悠大师〞,总能耍得别人一愣一愣的.而且托尼是一个负责的人,比如说在小酒吧时,几个白人小混混正欺辱着他的黑人雇主谢利,他奋不顾身的把谢利救出.虽然他的工作是确保唐能准时到达各个地方和保护他不会遭受到各种麻烦的困扰.但有几个司机会为一个黑人雇主去招惹数个小混混呢?黑人艺术家唐·谢利是一位想要改变种族歧视的世界级钢琴艺术家,他为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谢利医生具有良好的修养.高雅的礼仪与强大的自尊.这一切,及他想要改变种族歧视的决心使他在面对任何人的时候都能坚持己见,不屈不挠.这部电影一共有四种人:谢利.托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谢利虽为黑人,但儒雅随和,谈吐文明.有一颗高贵的内心,是很纯洁的.托尼是一位硬汉,言出必践,很负责.也有高贵的内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贵族,所作所为令人作呕,对谢利嘴上很尊敬,背地里却议论他.即使他们的礼仪再优雅,也挡不住那阴暗的内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们恰恰是单纯的,一个劲在酒馆里快活.一个人的肤色并不能决定他的品行,真正决定他的是他那高贵的灵魂.《绿皮书》经典电影优秀观后感4在刚刚结束的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个奖项.今天,这部影片已在全国上映了.诚挚地推荐给大家,真的很好看.你不用管美国媒体的评价,你就从中国观众的角度看,就可以了.在超级英雄3D电影满天飞的当下,这样本身就不贵的2D电影,真的是良心之作.好电影一年看不了几部,去影院观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笔记本电脑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可以用两个词概括:funny touching. 幽默有趣,感人至深.我永远记得大学时的系主任给我们上精读课时,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剧.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个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白的是连字都认不全的白丁 .反差如此之大,两人三观碰撞出来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个白人受雇于一个黑人当全职司机,现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设在_62年,那时,种族隔离制度还没有被废除……各种反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我不能剧透,仅仅举两个反差的例子.影片中的黑人钢琴家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坚决不肯降低专业水准,他只演奏古典音乐作品,什么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关心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他也不关注流行音乐圈.但照常理来说,黑人最擅长的应该是爵士乐,这就是一种反差.所以,影片最后在那个黑人专属的小酒馆里,黑人钢琴家虽然打破自己的原则演奏了爵士乐,但他却特别开心.他对于自我身份的纠结得到了暂时的释怀.爵士乐最大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大家看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个细节,酒馆里的表演者们先演奏了一个调,然后黑人钢琴家开始跟上,这就是知音,你起个头,给个调,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吃肯德基炸鸡的那场戏,爆笑.时光倒退到上世纪90年代,要是中国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顿肯德基,得高兴一个月,可以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因为很贵!!!曾经一度,中国老百姓觉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国,肯德基不是什么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认为是黑人常去的店.《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是不吃炸鸡的,黑人不吃炸鸡,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机狂吃炸鸡,这也是一种反差.炸鸡被提及两次.第二次在南方庄园,主人用炸鸡招待黑人钢琴家,他脸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炸鸡 ,在影片中是有特定含义的.男演员马赫沙拉-阿里,凭借这部影片刚刚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的最佳男配角.而就在两年前,他凭《月光男孩》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的小金人,也是最佳男配角.厉害啊!演技真的是好!影片中的几段钢琴演奏场景,每一个场景,钢琴家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每到一个州,每到一个城市,遭遇都各不相同,这些遭遇会影响他每次演出的心情.作为一个黑人,面对各种歧视,他一贯选择的是隐忍和接受,但从长期来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最后一次,他终于爆发了……影片的节奏把握的非常好,语言也特别好.好剧本,好演员.总之,各种反差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沉重的主题用喜剧的形式呈现,看着不沉重,温暖感人.就像一场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好电影,再一次倾情推荐.《绿皮书》经典电影优秀观后感5电影的背景设定在_62年,次年马丁·路德·金做出了那个著名的演讲〝I have adream〞.不太了解美国历史的观众,也能了解到当时黑人被白人隔离.歧视的情况.作为黑人,要依靠旅游指南《绿皮书》,才能在旅程中准确地找到接纳黑人的餐馆和旅店.电影的主角,一个是著名黑人钢琴家唐·雪利,他需要往南部巡演,而越到南部人们对黑人的歧视就越严重,为了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他需要一个活泛的人做他的司机;另一个主角是白人混混托尼·利普,失业在家的他需要一份工作养家糊口,于是他来应聘这个司机的职位.在一番纠结后,托尼·利普接受了这个工作,于是这段向南巡演的〝冒险〞开始了.唐·雪利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被当时白种人不耻的黑人身份,一个是被当时上流阶层引以为贵宾的艺术家钢琴家身份.这两个身份,使得他的遭遇是分裂开来的,一方面他能在演出台上获得热烈的掌声与恭维,另一方面在台下,他又是被歧视.被隔离.被侮辱,甚至是被殴打的对象.黑人身份,使得他被白人隔离,这也使得他对黑人身份下意识地排斥,拒绝听黑人音乐,拒绝吃黑人喜欢的食物炸鸡,拒绝玩黑人喜欢玩的游戏,这导致了黑人群体也把他当成异类.这使得唐·雪利非常孤独,既不属于白人,也不属于黑人,同时造成他对自我认知的偏离.而托尼·利普就比唐·雪利简单多了.他是意大利人,是一个白人混混,身上有不少毛病——聒噪.行为粗鄙.贪小便宜.同时受环境影响与生俱来地歧视黑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温和的丈夫慈爱的父亲,并且他总有一种能力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两人刚上路的时候,其实是互相都有些瞧不上对方的.托尼·利普瞧不上黑人,甚至他的亲戚认为他一定干不了一个星期就会跑路的;而唐·雪利也隐隐不喜托尼·利普的市侩和无赖的样子.在观看了唐·雪利的第一场演出后,托尼·利普就折服于唐·雪利的才华下的,他赞赏唐·雪利对于音乐的天赋;而唐·雪利在托尼·利普的唠嗑中慢慢打开了自己的心房,让他看到自己的孤独.疑惑与愤懑.在南下一路上遇到的各种意外事件,使得两人交心,两人都因为彼此成为了更好的人.电影的高潮,在最后一站如约而至的到达了.在最后一站中,唐·雪利被禁止去演出地的餐厅吃饭,被羞辱的唐·雪利决定不进行演出.餐厅的管理员想要贿赂托尼·利普说服唐·雪利,被托尼·利普一拳顶到了墙上.这里体现出托尼·利普成长的完成,如果是从前那个贪财市侩的托尼·利普一定会收下贿赂后劝服唐·雪利,就算没有贿赂,他也应该会拦住唐·雪利的,毕竟若是没有完成所有演出,他是收不到尾款的.然后俩人去了提供黑人用餐的橘鸟餐厅,在这里,唐·雪利完成了他的演出,体现了他成长的完成.他不再排斥黑人的食物,不再特立独行地下意识与自己的同胞隔离,不再在意钢琴是不是施坦威,完成了自己对黑人身份的认可.电影看到结尾,放了几张老照片,说这段故事源于真实事件,俩人在之后的岁月依然维持着友谊,直到_年俩人双双离世.看完电影的时候,就在想这份友谊是多么得珍贵与不易啊,两人身份对立,阶级对立,却能相识相知,并将这份友谊维持到死去.不过后来看背景资料的时候,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俩人就是普通的雇佣关系,甚至唐·雪利还开除了托尼·利普,俩人之后也没有什么联系.唐·雪利的亲属对这部电影表示了不满,说这部电影的构思主要取决于托尼·利普的叙述,而没有怎么参考唐·雪利的角度,甚至丑化了他.看来故事终究是故事,现实还是太真实了一点.《绿皮书》经典电影优秀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8篇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a4872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5.png)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8篇《绿皮书》观后感。
随着互联网的进展,我们很便利就能发现电影或者电视剧,在观看影片时,您肯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
写好观后感能熬炼我们的思维力量和规律梳理力量,写观后感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栏目我特意收集并为您呈上“《绿皮书》观后感范文”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并参考!《绿皮书》观后感范文篇1“他们没有选择入场与否的权利,但是你有,托尼。
”这是整一部电影中打动我最深的一句话,是在第一场表演结束后,谢利面对正在与一群下流的人玩骰子的托尼说出的。
一个人是否同流合污,是否把自己代入他人的认知中,是否屈从于不公正的命运,全然把握在自己手中。
这是看罢电影后,充溢我全心的想法。
【地狱的俄尔普斯】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的美国。
在那个时代,白人与黑人间存在深刻的芥蒂,黑人被称作“黑鬼”“有色人”,诸如此类的卑视,使生活在美国的黑人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在影片开头,托尼扔掉被黑人用过的杯子,足可见不公平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谢利博士受到卑视,仍演奏着音乐,力图以黑人的身份成为闻名的音乐家,是“地狱中的俄尔普斯”的真实写照。
【对命运的抗争】谢利从未停止与命运的抗争,在音乐中,在行动里。
谢利博士对来自白人的卑视是极力反对的。
当白人要求他去树林中破烂的厕所时,他坚决反对并要求回宾馆去;当白人反对他进入餐厅时,他放弃演出,转而去到小酒馆中尽情演奏……这一切,都能发现谢利以一个音乐家身份,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转变命运的契机】两人在旅途中从对方身上受益良多。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影响着。
托尼在与谢利的交往中,发觉了谢利虽是黑人,却有着高尚的品行,由此,转变了一系列恶习。
谢利在与托尼的交往中,感受到了托尼的乐观与善意。
这是一个黑人与白人和谐来往的范本,黑人放下了与生自来的自卑,白人放下了对黑人的误会与卑视。
谢利与托尼的交往,无疑是“地狱”中的盼望。
谢利将自己的盼望,通过抗争与奋斗的方式,映射在了社会中。
《绿皮书》观后感(精选20篇)
![《绿皮书》观后感(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ae135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c.png)
《绿皮书》观后感(精选20篇)《绿皮书》观后感(精选20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精选2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绿皮书》观后感篇1假期里我观看了美国的一部电影,就是著名的《绿皮书》。
这部电影讲的是白人托尼工作的酒吧因为装修所以要停止营业3个月,当时托尼很穷,停业3个月会使他失去经济来源。
正好有一个朋友认识一个叫做唐的黑人,他有一场巡回演出,需要找一名2个月临时司机,便要托尼去面试。
托尼顺利被录取了,还有了每星期125美元的薪水。
刚开始的时候,托尼对唐的态度并不是很好。
只不过把他当成一个有钱的黑人而已。
但后来跟着托尼被唐生活中的行为一点一滴的感化。
进了堂的一举一动便开始反省自己以前的过错,并认可了唐音乐方面的能力。
从此他们关系并不仅仅是老板与员工,还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在那个年代,黑人的地位很低,几乎就是奴隶,但唐靠努力和天分,成为了一名古典音乐家,品味比大多数白人还高,但并没有得到认可,并处处必须按照美国一本对黑人管理制度《绿皮书》上面的要求去做事。
比如只能住指定的酒店、不能使用白人的洗手间、不能参加晚会等不公平的条件。
这些约束给唐带来了很多不便以及麻烦,导致未能完成所有计划中的演出。
我认为,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很严重的种族歧视。
希望美国等拥有黑人的国家能重视这一点。
肤色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这个人的思想。
《绿皮书》观后感篇2今天,阳光明媚,太阳把我晒得十分快乐,一路兴高采烈,去干嘛呢?我和妈妈逛到了电影院,看到醒目的广告牌《绿皮书》介绍,据说点评分数特高十分好看,哇!我情不自禁称赞道,妈妈:“它曾获奥斯卡小金人奖耶!”于是我怀揣着好奇心进入影院。
故事主要讲了托尼是个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混混,在一家夜总会做侍者,这间夜总会因故要停业几个月,可托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费,不会因此取消。
《绿皮书》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83da9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9.png)
《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精选15篇)《绿皮书》观后感1电影中的优雅钢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机,一个感觉高高在上,一个太接地气,一个收入丰厚,一个为生计忙碌,一个经常是手捧一本书,一个经常是手抓一鸡块,一个处事得体,一个简单直接......太多差异的两个人走在了一起,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敬业,都穿着非常得体,一路走来,互相影响、互相帮助,除了友情的暖,还是轻松的笑,讨论了很多关于人性,孤独,偏见的话题,但没有说教,而是用趣味传达温情,暖化了人的内心。
电影让人领略了美国不同洲的风景和酒店,也让人感触深刻,有内涵,相对国内大部分肥皂剧来说,质量确实较高,有中心、有主线,有清晰的传递路线。
家庭的纽带:家庭很重要,为了家庭男主人公愿意通过各样的方式赚钱,养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为了赚钱愿意离开家两个月,电影传递了离开家这么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会很重要,再怎么样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里,否则就“没有他的床了”。
让人不得不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传情的纸信:为了省长途电话费,托尼一路给家里的妻子写了好多信,从一开始的流水帐到后面的讲情画意,从开始的照写到后面的自成一套,写得已经让音乐大师都觉得满意,妻子看得感动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说明交流很重要,表达很重要。
然而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还会写信呢?我们或许已经失去了这个途经。
快乐是什么:是点燃一个烟,是喝一杯酒,是看一会书,是写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鸡块,是在大众的酒吧里弹一曲音乐,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间一次简单的聊天,是在无垠的公路行驶.......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自然随性、简单纯粹的一个小举动。
而我们如今的快乐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忙着追求物质和一些不可及的东西,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生活的初心....包容是什么:包容举止的随意粗俗,包括有点难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捡块石头那样的小便宜,从扔掉别人喝过的杯子到同桌吃饭、共睡一间......而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太计较一些事情,太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电影还告诉我们什么:要有改变的勇气,要学着尝试。
《绿皮书》观后感(15篇)
![《绿皮书》观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e2a9f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5.png)
《绿皮书》观后感(15篇)《绿皮书》观后感(15篇)《绿皮书》观后感1 唐是一个活得像白人一样的黑人,知书达理,为了自由行动着;而托尼是一个活得像黑人一样的白人,油嘴滑舌,却胆识过人。
在这部电影里,早已固化了的种族人设被巧妙的对调了:精英黑人,底层白人。
这一黑一白,一路走来,一路艰辛。
唐所见证的种族歧视程度远比他所想的更加过分:只准入住黑人酒店,不被允许上白人卫生间,不允许试穿西装,不允许和白人同桌吃饭……这一切都在一点____垮唐的内心,也在渐渐改变托尼的立场。
开头托尼是一位白人,由于工作的夜总会关门装修,为了维持生计,他亟需一份工作。
有个朋友建议他去参加一位音乐博士为寻找司机所举办的面试。
到达豪华公寓后,他发现这位博士是个名叫唐的黑人古典乐钢琴家,钢琴家正需要一个司机,负责他举办南方巡演时的接送工作。
刚开场的托尼烟不离手,脏不离口,生活窘迫,却保有白人种族歧视者的傲慢。
他回绝接触黑人使用的东西,会偷偷把来家里干活的黑人用过的杯子丢到垃圾桶。
然而,迫于养家糊口的无奈和压力,他不得不为黑人唐做事。
一路做事,一路磨合,他们之间日益理解,友谊日渐加深,托尼也开场无法忍受那些歧视者。
托尼揪着酒店经理的衣服质问为什么,唐只是想在这家餐厅吃饭而已;流氓警察辱骂着唐,托尼生气地大打出手;唐被白人混混在酒吧暴揍着,托尼丢下手中的披萨跑到酒吧救了满脸伤痕的唐,唐声音颤抖着说:“我只是想喝点酒。
唐尽管知道他在南方会受到不好的待遇,他还是决然决然去演绎,希望他的音乐能改变人们的想法。
他在参加一系列演出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自己勇气和坚毅的力量,他的经历也因同性恋而变得异常复杂。
生活本不易,重要的是就是作真正的自己。
无论是在哪里,无论是在做什么。
托尼和唐这两个男人之间显示出来满满的友谊,他们之间荡漾着快乐,团结共同克制时代不公的遭遇,这是令人心酸和振奋的一个过程。
这也是影片想要给观众表达的一种感觉,也是本片最值得去享受的一个地方。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5篇)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c69deae45c3b3566ec8b4c.png)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5篇)电影《绿皮书》观后感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电影《绿皮书》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1《绿皮书》背景是讲美国民权运动,黑人刚刚获得胜利后,在南方地区种族歧视严重地区,黑人钢琴家巡回演出践行法律实施的艰难。
影片主人公托尼是钢琴家唐为巡回演出临时应聘的司机及保镖。
唐是黑人钢琴演奏家。
托尼有非常严重的种族歧视,家里来了两个黑人服务人员,用过的杯子都被他丢尽垃圾桶,而为了生计赚钱做起了黑人唐是司机。
影片有非常多的对比,在托尼和唐身上种族、行为习惯、待遇等都有鲜明的对比。
托尼虽然是白人但就是个小混混,社会的底层,啥不讲究,能吃能喝能睡,一点礼节没有,在黑人面前感觉有高贵的血统。
唐是个黑人,受过高等教育,有贵族的礼节,在白人面前忍让,在艺术上受到白人贵族的崇拜,但在生活上一样还是受到歧视,住黑人专用宾馆,不能和白人贵族一起用餐,白人贵族也是把唐作为一个消遣的工具。
但是唐不这样想,黑人刚刚获得平等的权力,在北方城市尚且还有种族歧视,在南方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他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很多,但是为了黑人更多的利益及推行法律的执行,毅然决定去南方种族歧视严重的地方去巡演,其就是所谓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制度规定了但没有去执行的等于零,执行也是需要刷流量的,流量多了,自然就习以为常了。
唐在巡演过程中处处小心,处处隐忍,在随着和托尼的接触中,慢慢释放了自己的压抑,结果都出事,托尼来救助。
两人在接触过程中慢慢消除种族其实,变成朋友。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2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位是暴躁易怒,爱用拳头解决事物的白人老哥,却有着一个贫穷而温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过人,富有天分的音乐家,坐拥金钱与名气,却一个人独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绅士小哥。
两位看似不相关的人,一同前往那个白人至上的美国的南方。
最新绿皮书观后感(通用5篇)
![最新绿皮书观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1382e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5.png)
最新绿皮书观后感(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绿皮书观后感(通用5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15篇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3b585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d.png)
绿皮书观后感精选15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皮书观后感1《绿皮书》大概讲的一个黑人钢琴家为了去美国南方巡回演出不得不找一个白人、能解决问题的司机加保安跟自己同行,而在这途中两个人遇到了很多人简单定义有好人有坏人,遇到了很多事,有开心有难过,最后钢琴家走出自己的笼子和白人司机一起过圣诞的故事。
那为什么是不得不找一个能解决问题的白人司机呢?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只能按照《黑人驾驶员绿皮书》去住嘈嘈杂杂的黑人专属小旅馆;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不能和白人同伴一起喝酒、和白人美女聊天;因为他皮肤是黑色,邀请他来表演的主人让他去室外解决上厕所问题;因为他是皮肤是黑色,饭店老板坚决不让他进饭店正常吃饭;因为他皮肤是黑色,小酒馆的白色肤色的人可以肆意调笑羞辱他;因为他皮肤是黑色,警察不加思考就把他抓进了监狱;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服装店老板不给他试衣服的机会;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同样的黑人认为他一身正装也只是管家制服……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必须找一个白色的司机保护自己。
在当时的美国特别是南部,肤色就是原罪。
正如钢琴师的同伴所说,你以为他为什么放弃在大道上受人尊敬的,甚至多三倍的工资的光鲜工作而来南方巡演?我开始也不太懂他为什么要南下巡游,直到他因为车出问题不得已停下来却看见自己的同胞在种植园里穿着破烂的衣服甚至分不清性别得都在拿着锄头麻木得挥起来又扔它掉下去得工作,直到他在滂沱的雨中让司机停下车,打开车门快步走进雨中而不停止时,我好像知道了,“我独自忍受轻视,因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你说我住在城堡里?那告诉我,托尼,我是谁?”我想,他是来寻找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2最新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老题材,老类型,老套路,却能把一个严肃的历史问题,激奋的真实故事,用轻喜剧的形式展现出来。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优秀作文范文5篇
![电影《绿皮书》观后感优秀作文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33d03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1.png)
白人托尼瓦莱隆加是一个爱抽烟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有能力,爱扯淡,自诩为“忽悠大师”,总能耍得别人一愣一愣的。而且托尼是一个负责的人,比如说在小酒吧时,几个白人小混混正欺辱着他的黑人雇主谢利,他奋不顾身的把谢利救出。虽然他的工作是确保唐能准时到达各个地方和保护他不会遭受到各种麻烦的困扰。但有几个司机会为一个黑人雇主去招惹数个小混混呢?
唐雪利,一个近乎音乐天才的存在。近日也在看《傅雷家书》,本已感叹于傅聪的令人惊叹的音乐天赋,接近夸张的领悟力,对音乐的极度敏感使傅聪可以在短于常人的时间里完成超出常人的成就。而唐雪利,据电影里对他的介绍,从3岁便开始演出,14个月内到白宫表演2次,双博士同样是学艺术,虽然不是一个领域,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这个人是一个在音乐方面的天才。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至少在1962年的美国,尤其是美国南部的致命问题他是黑人。
《绿皮书》这部电影虽然是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但一点儿也没有暴力情节,不像曾经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样,《绿皮书》是利用人性的虚伪将种族歧视完美的展出,这样却更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此外《绿皮书》中有一句台词让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独的,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是啊,有时候我们就应该勇敢的第一步,因为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你就会感受到欢乐与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从一开始对黑人生来的厌恶,甚至将黑人用过的杯子直接扔进垃圾桶到开始主动的帮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让黑人小哥帮他写信再到与黑人小哥成为好友并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谊冲破了阶级、冲破了种族、冲破了一切。
绿皮书观后感(15篇)
![绿皮书观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4839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2.png)
绿皮书观后感(15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绿皮书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绿皮书观后感1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其作品《白夜行》中曾写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的确,知人识面人心难测,人与人之间最大最长最深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
《绿皮书》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如果人们能摈弃内心的成见,相互交往付之以真诚,就能消除彼此戒备,在种族主义浓重的大背景下,依然可以收获弥足珍贵的友谊。
故事的主人公——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音乐博士,穿行在美国各大城市间的各大名流音乐厅、剧场巡回演出。
舞台上的雪莉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众多的美国名流带来高雅艺术盛宴,彼时的他仿佛褪去了自己的黑人身份。
音乐结束,雪莉走下舞台回归生活,然而此时的他不管是外出用餐,还是生活娱乐,都时不时受到来自周围人的歧视、冷眼甚至暴力,雪莉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难受。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白人托尼,故事一开始,两个黑人到托尼家打工,托尼的妻子见到他们很卖力,于是给他们倒了两杯水,此时的托尼还未在心中摒弃种族歧视的观念,于是将那两个杯子一下子倒进了垃圾桶。
可见这种固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观念去扼杀那些明明无辜的人自由生活的可能,仅仅凭人种差异,就可以让一个人失去努力的机会,失去可以有所成就的开挂人生,肤色不能决定人生,人种无法阻绝感情。
后来,托尼事业挫败不幸失业,迫于生计、缘分使然,他找到了给著名的音乐家雪莉博士做私人司机的这份工作,突然发现这位音乐家正是几天前去他家打工的黑人之一。
在与雪莉博士的日常交往接触中,托尼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正直善良的雪莉。
雪莉真诚友善地对待身边的人(包含他),他目睹了雪莉在舞台上演奏钢琴的光辉形象,内心不由升起对雪莉博士的尊敬和赞叹。
在一次演出中途车坏了,托尼赶忙下车去修,雪莉下车一下子望见了在对面耕地的黑人农民,中间隔着栅栏却像堵高墙一样,一边是西装革履,而另一边则是挥汗如雨,粗布陋衣。
《绿皮书》经典影片观后感5篇
![《绿皮书》经典影片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868a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7.png)
《绿皮书》经典影片观后感5篇《绿皮书》经典影片观后感1《绿皮书》能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说实话我是有一份意外与惊喜的,当然没人会怀疑这是一部叙事流畅,情感细腻,缓缓道来却又充满力量与感动的佳作,然而这部影片在讨论的问题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种族主题。
然而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在美国一直没有得到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识,所以才一直被讨论呢?《绿皮书》里的人物设定是我认为是这个剧本成功的关键与基础,主人公托尼是一个意大利移民后裔,虽然也是白色人种,但是却也遭到同为白种人的歧视,这为他建立起对另一位角色唐的同情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而唐则被塑造成了一个极具戏剧冲突的人物,身为社会身份最底层的黑人,却从事着钢琴演奏家这么一个出入上流社会的职业。
当他在纽约的时候,身居豪宅,然而却也没有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可,一个细节就是,当托尼在被雇佣的时候,起初并没有被告知雇主是个黑人。
当到了南方,这种歧视完全就放在台面上了:黑人只能居住在指定的旅馆里,演出的餐厅却不给他用餐。
当唐被邀请到一个庄园里表演,受到了上宾的礼待,然而厕所却只能使用室外的。
两个个性鲜明且逻辑成立的角色在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中,在编剧和导演的细心编排之下,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旅程,最终改变了他们自己。
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托尼第一次看到唐的演奏的那一段,这也是整个电影里面托尼思想的转折点。
在剧本的创作上,编剧并没有用事件而是选择了用艺术的感染力来起到这个转变作用,这种手法在音乐剧中会比较常见,在电影里则有点冒险,因为电影是画面的叙事,但凡演员的演技或者导演的分镜上略有瑕疵,这种艺术的感染力便无法体现,这种转变则会无法被观众接受,整个影片会毁于一旦。
但幸好,他们做到了,他们把艺术的感染力深刻地刻在了这部影片之中,造就了一部独一无二地《绿皮书》。
要我用一句话来归纳影片的话,就是我这篇读后感的标题:“艺术让人找到了人性中真正的光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更像是一个梦想。
我们都渴望和平年代,渴望每个人都幸福地生活着,但近年国际社会持续动荡不安,欧洲移民问题,各国贸易摩擦,美国排外政策,包括这次香港的动乱,好像都在揭示一个答案:当经济下滑,生活质量甚至生存产生问题时,所有人都只会为自己而去活着。
《绿皮书》观后感(15篇)
![《绿皮书》观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fde47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2.png)
《绿皮书》观后感(15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绿皮书》观后感1种族话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话题,电影是很好的媒介。
但是要让电影里的这个故事既在三界之外游离,又要观众有代入感和思考,这个平衡和角度很难取舍。
一般这种类型的故事,常见的视角是强势视角,看见弱势的不顺利之后反思自己然后做出改变实现大和谐,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在于,弱势群体中的强话语权人与强势群体中的弱话语权人之间的交集。
好看的故事必然要有冲突有碰撞,tony和tang两个人物的们每一个点都在冲突,从灵魂到外壳,从外界到内在。
发生冲突是理所当然,和解是漫长且考验人的。
电影展现的和解过程漫长又残酷,从纽约出发一路向南像是把两个人从象牙塔抓出来丢进现实世界的雾霾里,从酒吧到西装店到警察局,对博士种族身份折磨的高点发生在伯明翰,但是和解的也从伯明翰开始拴上了最后一环。
博士和tony两个人的和解是从澡堂和警察局这一段开始的,博士的那段自我剖析是他对自己的辩白和拉扯,给电影前段里的那个私下端的过分台上笑容亲和的黑人钢琴家的所有行为做了解释,同样,tony的市井气和义气总是来得恰到好处,俗的时候真的太俗,能干的时候又很能干。
电影里有几个场景很让我动心,一路贯穿下来博士教tony写情书,以及圣诞夜妻子悄声对博士说谢谢他的信的时候。
写信的部分有个博士穿着黄格子西装指导的场景,配着飘落的黄叶,那个场景太好看了。
妻子那个拥抱和耳语之后两个人的笑真的太美了。
以及博士用邀请tony作自己的经纪人委婉的表达自己低头的意愿,那里真是有股倔强的可爱。
当然,肯德基的出场是不能不留下印象的,别人家的全家桶有那么大一个鸡排!!虽然那天的晚饭没有吃成肯德基但是这个小片段真的很有趣。
其实很开心最后看到了全家福一样的和解画面。
电影表现的是美好的一面,真正的种族歧视其实还是没有完全消灭,再将目光落回现实又会觉得很无力。
《绿皮书》观后感15篇
![《绿皮书》观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cc1b8a27284b73f34250d9.png)
《绿皮书》观后感15篇《绿皮书》观后感1窗外下着小雨,慵懒地躺在床上看了一部电影《绿皮书》,看完电影整个内心非常地平静,感觉自己也被治愈了。
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每周都花点时间看一个电影。
记得很久以前,我去参加一个秋招的面试,面试官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经理,于是我问他最喜欢的营销类书籍是什么,他说,我很少看书,但是我每天都看一部电影。
好的电影就是如此,我们通过导演的镜头,看到了不同地方的美景,体验了一把别人的人生的感觉。
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今天的正题吧。
故事的主要脉络很简单,讲述了白人司机和黑人音乐家南下巡回演出的故事。
为什么强调了黑人和白人呢,因为故事发生在上世界60年代,种族矛盾突出。
影片的一开始,我们的主人公托尼就展现了他非凡的社交能力,很能应付人际关系,博士雪利也体现了他的礼貌优雅和涵养。
旅途开始,托尼就被塞了一本《绿皮书》——黑人旅行指南。
雪利不许托尼多讲话,不许他抽烟,不许他偷东西,不许他乱扔垃圾。
一开始托尼迫于他是老板不得不服,后来听了雪利的演出后,被他征服。
雪利也开始教托尼写情书,教他忍耐有礼貌,托尼也帮助雪利走出监狱困境,帮助他减少了内心的自卑感,融入到黑人的生活世界里。
一开始的雪利总是在忍耐,到了最后一场演出的雪利已经建立了自信,他非常坚定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拒绝了演出,来到了黑人专属的酒吧放飞了自我。
电影一直在做反差对比,突出了当时的整个大环境。
但又是非常地治愈的,不管是两位男主之间的和解,还有他们内心与自我的和解。
看完电影我非常地宁静,感觉自己也有一些被自己接纳和解了。
《绿皮书》观后感2《绿皮书》大概讲的一个黑人钢琴家为了去美国南方巡回演出不得不找一个白人、能解决问题的司机加保安跟自己同行,而在这途中两个人遇到了很多人简单定义有好人有坏人,遇到了很多事,有开心有难过,最后钢琴家走出自己的笼子和白人司机一起过圣诞的故事。
那为什么是不得不找一个能解决问题的白人司机呢?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只能按照《黑人驾驶员绿皮书》去住嘈嘈杂杂的黑人专属小旅馆;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不能和白人同伴一起喝酒、和白人美女聊天;因为他皮肤是黑色,邀请他来表演的主人让他去室外解决上厕所问题;因为他是皮肤是黑色,饭店老板坚决不让他进饭店正常吃饭;因为他皮肤是黑色,小酒馆的白色肤色的人可以肆意调笑羞辱他;因为他皮肤是黑色,警察不加思考就把他抓进了监狱;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服装店老板不给他试衣服的机会;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同样的黑人认为他一身正装也只是管家制服……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必须找一个白色的司机保护自己。
《绿皮书》观后感(通用52篇)
![《绿皮书》观后感(通用5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40321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4.png)
《绿皮书》观后感《绿皮书》观后感(通用52篇)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皮书》观后感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皮书》观后感篇1窗外下着小雨,慵懒地躺在床上看了一部电影《绿皮书》,看完电影整个内心非常地平静,感觉自己也被治愈了。
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每周都花点时间看一个电影。
记得很久以前,我去参加一个秋招的面试,面试官是某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经理,于是我问他最喜欢的营销类书籍是什么,他说,我很少看书,但是我每天都看一部电影。
好的电影就是如此,我们通过导演的镜头,看到了不同地方的美景,体验了一把别人的人生的感觉。
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今天的正题吧。
故事的主要脉络很简单,讲述了白人司机和黑人音乐家南下巡回演出的故事。
为什么强调了黑人和白人呢,因为故事发生在上世界60年代,种族矛盾突出。
影片的一开始,我们的主人公托尼就展现了他非凡的社交能力,很能应付人际关系,博士雪利也体现了他的礼貌优雅和涵养。
旅途开始,托尼就被塞了一本《绿皮书》——黑人旅行指南。
雪利不许托尼多讲话,不许他抽烟,不许他偷东西,不许他乱扔垃圾。
一开始托尼迫于他是老板不得不服,后来听了雪利的演出后,被他征服。
雪利也开始教托尼写情书,教他忍耐有礼貌,托尼也帮助雪利走出监狱困境,帮助他减少了内心的自卑感,融入到黑人的生活世界里。
一开始的雪利总是在忍耐,到了最后一场演出的雪利已经建立了自信,他非常坚定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拒绝了演出,来到了黑人专属的酒吧放飞了自我。
电影一直在做反差对比,突出了当时的整个大环境。
但又是非常地治愈的,不管是两位男主之间的和解,还有他们内心与自我的和解。
看完电影我非常地宁静,感觉自己也有一些被自己接纳和解了。
《绿皮书》观后感篇2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我观看了《绿皮书》这部电影。
使我感触颇深,一回想起就感慨万千。
2024年《绿皮书》观后感(精选15篇)
![2024年《绿皮书》观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41cf9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a.png)
2024年《绿皮书》观后感(精选15篇)《绿皮书》观后感1《绿皮书》讲述的是一个粗俗暴力的白人托尼,为世界上优秀的黑人钢琴家唐开车,向南方做巡回演出的故事。
影片中有好几个片段,讲述的是因为店里的老板、服务生看唐是一个黑人,所以不让他上洗手间、去餐馆吃东西。
这就是当时最严重的问题——种族歧视。
但他身为一个黑人,也要维护自身的权益,况且他还是被邀请来的嘉宾,理应接受较好的服务。
所以他总是不赞同他们的作法。
他的一次次演出,目的是是想要消除白人对黑人的不公平对待。
在影片的开始,作者抛下了一个疑问:托尼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唐放弃在纽约第三大道的三倍薪酬,且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却选择艰难地在美国陆地上行走、闯荡。
而在影片快要结束时,唐三重奏的音乐伙伴给出了答案。
他说:“因为光靠天赋是不够的,改变大众的想法需要勇气。
”唐正是因为怀揣这样的勇气,才会拿着绿皮书,用音乐来改变人们对黑人的认识。
从整部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唐是一个十分高雅的人,但是唯独在一个片段中,我们才看到了真实的他。
这个片段讲述的是托尼邀请他一起用手吃炸鸡,但是唐觉得这是一个不卫生的行为,经过托尼的一次次强烈推荐,唐也无法推脱,于是大胆地放下姿态,啃着炸鸡。
然后也学着托尼将鸡骨头扔在窗户外。
作为一个黑人,他学会与自己的同胞一起,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乐的乐趣。
而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人,他学会捍卫自己的权益,当对方不允许自己在餐厅内吃饭时,取消演出。
这都是敢于面对自己,接受事实的表现。
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但孤独的唐从来不与自己的兄弟联系。
他认为即使哥哥知道自己的联系方式都没有来找自己,便也不愿做那个主动的人。
但托尼却看得透彻:“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既然有勇气去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又何乐而不为呢?“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只有勇敢地面对生活,尊重与温暖便会向你走来。
《绿皮书》观后感2路始于两个人。
一个住在布朗克斯的一个街区,为了家人的生计奔波,烟不离手,油嘴滑舌,是一个活得像黑人一样的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范文五篇精选
《绿皮书》讲述了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古典钢琴家唐开车。
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接下来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绿皮书》电影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范文一
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我观看了《绿皮书》这部电影。
使我感触颇深,一回想起就感慨万千。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托尼·利普应聘唐·雪利的工作——当一名司机,负责唐·雪利的巡回演出以及宿舍和钢琴。
可是唐·雪利是个黑人,而托尼·利普则不喜欢黑人,甚至讨厌黑人,把黑人用过的水杯统统都丢在垃圾桶里。
但是后来托尼·利普改掉了这种偏见的坏毛病,而唐·雪利也渐渐地从十分严肃、不爱说话变成了时常微笑、说话比较多的人。
最后托尼·利普完成了任务,回到了自己家过圣诞节,唐·雪利也来了,因为托尼·利普离家两个月,所以要写信。
而他不会写,于是唐·雪利就给托尼·利普指导。
所以唐·雪利进入这个白人家庭受到了款待。
这部影片其实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的假丑恶。
演出了种族之间的歧视,说明了白人在一定程度上看不起黑人,认为他们都没有什么才能。
举个例子:唐·雪利就是一位黑人钢琴家,他弹出来的曲子美妙无比。
可是他之所以获得台下白人的掌声,是因为他弹出的音乐是使他们感到高雅。
一旦唐·雪利下了表演台,他就又变成了白人口中的“老黑”和“茄子”。
许多商店、餐厅都对黑人有非常大的约束。
还有一次,唐·雪利要上厕所,明明有那么好的厕所,他们却让他上远处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厕所。
是啊!一个大师、世界级的钢琴手,就因为唐·雪利是黑人,那些看似高雅的白人们就开始排挤他。
所以,从现在做起,请大家淡化肤色的不同,看重他们身上的优点。
如果你这样去做了,你一定会被尊敬与受到回报的。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范文二
《绿皮书》大概讲的一个黑人钢琴家为了去美国南方巡回演出不得不找一个白人、能解决问题的司机加保安跟自己同行,而在这途中两个人遇到了很多人简单定义有好人有坏人,遇到了很多事,有开心有难过,最后钢琴家走出自己的笼子和白人司机一起过圣诞的故事。
那为什么是不得不找一个能解决问题的白人司机呢?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只能按照《黑人驾驶员绿皮书》去住嘈嘈杂杂的黑人专属小旅馆;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不能和白人同伴一起喝酒、和白人美女聊天;因为他皮肤是黑色,邀请他来表演的主人让他去室外解决上厕所问题;因为他是皮肤是黑色,饭店老板坚决不让他进饭店正常吃饭;因为他皮肤是黑色,小酒馆的白色肤色的人可以肆意调笑羞辱他;因为他皮肤是黑色,警察不加思考就把他抓进了监狱;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服装店老板不给他试衣服的机会;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同样的黑人认为他一身正装也只是管家制服……因为他皮肤是黑色的,他必须找一个白色的司机保护自己。
在当时的美国特别是南部,肤色就是原罪。
正如钢琴师的同伴所说,你以为他为什么放弃在大道上受人尊敬的,甚至多三倍的工资的光鲜工作而来南方巡演?我开始也不太懂他为什么要南下巡游,直到他因为车出问题不得已停下来却看见自己的`同胞在种植园里穿着破烂的衣服甚至分不清性别得都在拿着锄头麻木得挥起来又扔它掉下去得工作,直到他在滂沱的雨中让司机停下车,打开车门快步走进雨中而不停止时,我好像知道了,“我独自忍受轻视,因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我不够黑,也不够白,我甚至不够男人,你说我住在城堡里?那告诉我,托尼,我是谁?”我想,他是来寻找自己。
《绿皮书》电影观后感范文三
前不久,我去看了电影《绿皮书》。
我想,爱看电影的人,一定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
毕竟,《绿皮书》在今年,也是被提名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了,网上评分,也是很高了。
首先,这是一部有关种族阶级的故事。
在美国的1960年代,还是有着种族的偏见的。
而“绿皮书”,记录的都是黑人们可以居住的旅店和餐厅,因为有些店铺是不接待黑人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想,才会有“绿皮书”的存在。
全剧中,我最感动的一幕,便是音乐家黑人的那句“暴力永远不能取胜,保持尊严,才能赢得胜利。
”尽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还是可以说出这样的话。
换作是我,怕是只会感到不公吧。
我们在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难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为此感到恼怒,甚至大打出手。
也许,你会说是别人的错,但是我们也应该懂得,用合适的方式,去挽回自己的尊严。
我想,绝不是一味的使用暴力。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对黑人抱有歧视的另一个主角托尼,也会就此改变。
放在现在,我们也存在着歧视,例如性别歧视。
有些工作,只要男生,有些房子,只租给女生。
但是,我们都在渐渐改变,正在走向更好的未来。
等你努力去做的时候,一切,都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