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历史考点分布
历史山东高考各知识点占比
![历史山东高考各知识点占比](https://img.taocdn.com/s3/m/fff2e85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e.png)
历史山东高考各知识点占比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理解和掌握过去的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程以及当今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高考中,历史也成为考生们需要认真准备和应对的科目之一。
而山东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历史高考的各知识点占比也备受关注。
了解山东高考历史各知识点的占比分布,有助于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备考效率。
以下将对山东高考历史的各知识点占比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历史高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
在山东高考中,这三个部分的知识点占比大体上是相对合理的,以确保考生对历史的全面理解。
在古代史部分,该部分占整个历史高考分数的30%左右,是历史高考的重点所在。
古代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夏商周、秦汉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其中,夏商周的知识点是整个古代史的基础,对于理解后续历史时期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近代史部分占整个历史高考分数的40%左右,是历史高考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代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明朝末年、清朝的建立与统治、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等。
其中,近代史的重点是明清时期和近代化进程。
明朝末年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明朝的衰落原因、明末农民起义和明末社会的变局等。
近代化的进程则涉及到中国历史上的种种变革,其中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全面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现代史部分占整个历史高考分数的30%左右,是历史高考的考点之一。
现代史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等。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同时也需要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作用。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2016-2020五年高考考点分布(全国卷)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2016-2020五年高考考点分布(全国卷)](https://img.taocdn.com/s3/m/d743d4e777232f60ddcca1e4.png)
改革开放
评论钱穆《国史大纲》观点
对19和20世纪世界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提见解
提炼关于《汤姆叔叔的小屋》材料观点论述
鲁滨逊漂流记的时代背景
汉阳铁厂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汉代对不同类别历史人物的等级评定
选修一
(45题)清末新政
王安石变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
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
日本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资本主义新变化
1945-1975间联合国成员的变化
20C60.70d法德农村迅速实现机械化的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时的经济计划
41
中德关系
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治河
西周分封制与希腊城邦
钢铁业发展
海关税率调整
国家治理
中国古今的基层社会管理
中美大豆种植业的发展与物种交流
近代上海与英国曼彻斯特的城市发展条件
42
论述古代中国社会转型
新文化运动
群众爱国运动
新文化化运动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孙中山的联俄思想
20世纪20年代对社会改良运动的批判
30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经济
抗日战争
抗战后期经济
毛泽东思想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马克思主义传播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抗日根据地农民地位的提高
中共八大的法制建设
31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
吸引外资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工业化建设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一五计划
1953年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新中国女性的社会生活与地位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
32
高考历史知识点比例
![高考历史知识点比例](https://img.taocdn.com/s3/m/106d60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f.png)
高考历史知识点比例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高考历史科目中各个知识点所占的比例。
高考历史是考生的必修科目之一,掌握历史知识点的比例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比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古代史在高考历史科目中所占的比例。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科目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涉及从夏朝至清朝的历史时期。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史占据高考历史科目的30%至40%左右的比例。
考生需要了解古代王朝的兴衰演变、政治制度、军事变革、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近现代史在高考历史科目中所占的比例。
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科目中的另一重要部分,主要涵盖从鸦片战争至现代中国的历史时期。
一般来说,中国近现代史占据高考历史科目的30%至40%左右的比例。
考生需要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社会运动、经济改革、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世界史在高考历史科目中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世界史的内容涉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对于了解国际关系和世界历史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世界史在高考历史科目中的比例为10%至20%左右。
考生需要了解世界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高考历史科目中还有一部分知识点是与历史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相关的。
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历史的研究方法、历史证据的分析和解读等。
这部分知识点在高考历史科目中的比例较小,大约占据总分的5%至10%左右。
总体而言,在高考历史科目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是主要的知识点,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约为70%至80%左右。
而历史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相关的知识点相对较少,但同样重要。
在备考历史科目时,考生应该重点关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这三个主要知识点,并且注重历史思维能力和解题方法的培养。
掌握这些知识点和能力,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
以上就是高考历史知识点比例的相关内容介绍。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精选文档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f79da31866fb84ae45c8d36.png)
综合考查
2019年(40题)近代中国与世界文化科学的进步 (爱因斯坦热) (25分,全国Ⅱ卷)
近年历史学科命题趋势
1、与教材的知识联系紧密,紧扣教材 , 回归教材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基本上是以新材 料、新情景、新问题作为命题切入点的, 命题结果让考生感觉历史高考脱离课本, 远离课堂;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发生了明 显的转折性的变化,初步的感觉是,由“ 脱离课本”走向“回归课本”。
2、加强用联系、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 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只要有可 比点或者相似点,尽可能发散思维引导 学生进行联系,形成联系的习惯,强化 对知识点产生联系的敏感性。(2019 年全国Ⅰ卷(41题)汉、唐行政区划的 演变及经济重心的南移。2019年全国 Ⅱ卷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君 主专制与英国代议制的比较。
命题的基本方法
广泛收集,有效改编(试题的来源) 注重教材,梯度设计(试题的逻辑) 立足考点,力戒陈旧(问题的设计) 创设情境,材料多样(材料的形式) 讲求覆盖,兼顾冷热(知识的分布) 及时编制,纠错练习
讲评的基本原则 注意及时性 突出针对性 强调层次性
“三讲”与 “三不讲” “三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 ——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 ——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 的点拨)。 “三不讲”——过易的问题(通过看书、做题能解决) ——过偏的问题(超越教学深度的问题) ——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
3、注重史观的考查,在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理解历史的变化,强调对历史阶段特 征的掌握。
如全国Ⅰ卷29题:考查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 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典型作用。第25题 考查了古代儒学发展的各阶段特征。如选修题第45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在近代化向西方学习的进 程中对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认识。所以,选修题目 的答题也必须是在总体通史和文明史观的掌握基础上 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全国Ⅱ卷29、33、34考查近代化史观,35、40 、41涉及全球化史观,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和培 养的同时注意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和价值观、人生观、 世界观的培养。
近五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表
![近五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表](https://img.taocdn.com/s3/m/21eba704770bf78a642954ca.png)
近五年历史高考1考点分布表2011— 2015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考点分布统计(必修)表 1 古代史阶专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分(全国新课标卷)(全国新课标卷)(新课标卷Ⅰ、Ⅱ)(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Ⅰ、Ⅱ)段考试大纲期题Ⅱ)24. 西周政治对秦(卷Ⅰ)24. 西周分封(卷Ⅱ) 24. 分封( 1)商周汉统一的影响(董制下的墓葬等级规定制、礼乐制仲舒的大一统思时期的政想)治制度2016 年高考命题导向( 1)结合现实生活中与宗法制有关的民族情结、风俗习惯等考查宗法制。
( 2)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或国名地名的来历等考查分封制( 1)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 2)秦中央集权制古度的形成代古中古代国代中政( 3)汉到国治元政治制制度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40. 中国古代选官(卷Ⅰ)41. 从地方行(卷Ⅰ) 25. 汉代外戚依据及认识( 25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干政分)史变迁(12 分)(卷Ⅱ) 25. 汉代地方吏治28. 清代君主专制(卷Ⅱ)41. 明清君主(卷Ⅱ)27. 明清体制的僵化(内阁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君主专制制度的依样画葫芦)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强——明代内29. 古代专制政治阁制发展特征(梁启(卷Ⅱ)40. 清朝超)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1840至 1900境考查郡县制的进步性。
( 2)与分封制和行省制相联系,考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轨迹。
( 1)引用新材料考查汉至元主要的政治制度,如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等。
( 2)联系现实政治生活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体现出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历史功能。
(1)引用新材料考查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史实。
(2)结合文物史料或历史遗存考查内阁的设置及影响。
(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 2)手工代业的发展中国经济(3 )商业的发展(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4. 汉代政府政策(卷Ⅱ)25.宋代“不(卷Ⅰ)24.小农经济对经济的影响(抑抑兼并”(卷Ⅰ)26.宋代东南制豪强兼并土地)沿海经济的发展(卷Ⅰ) 27. 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南移)(卷Ⅱ) 26. 唐宋经济重心南移25. 南北朝时期的26. 明代后期工商(卷Ⅱ)26. 明朝区域(卷Ⅱ) 26. 宋代(卷Ⅱ) 27. 明代商品社会经济(货币使业经济的发展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商品经济发展(交经济发展用)盛子)(卷Ⅰ)40.我国自古(卷Ⅰ)27. 清代对海洋利用的史实和商品经济发展(对相关政策(25)(“重外贸易)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840至 1900(1)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等考查小农经济的概况。
2015-2019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2015-2019年全国卷一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4383a9e4ce2f0066f53322b8.png)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鸦片战争与近代经济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经济·28] 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经济·28] 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政治·29]北洋军阀分裂割据
[文化·40]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
[政治·29]甲午中日战争
[经济·33]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贫富差距加大
[思想·42]近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经济·34]英国工业革命因素
[经济·42]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经济·34]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社会主义道路;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战后调整,多极化因素
[经济·34]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保障
[政治经济·34]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
[政治改革·45]唐太宗谱牒改革
[政治•24]西周分封制
[政治•25]西汉中央集权加强
[政治•25]唐藩镇割据[政治•27]明朝贡贸易
[政治改革•45]汉武帝年号改革
[政治•24]西周嫡长子继承制;[政治•25]汉武帝中央集权
小农经济
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经济
[经济·24]战国小农经济的形成
[经济·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2014-2018年全国卷一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分布一览表
(整理:惠阳中山中学王春强)
◆中国古代史(选择4道,24-27题)
高频考点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古代制度:中央地方监察选官制度
[政治·25] 中央制度
(外戚干政)
[政治•27]地方制度(巡抚)
五年(2019-2023)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分布对比
![五年(2019-2023)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分布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48f10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7.png)
五年(2019-2023)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考点分布对比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高考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各个维度,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考策略务必精准高三备考的不同阶段,目标和任务各不相同,就像打仗一样,攻克不同的山头有不同的打法,只有抓住要领,才能打赢主动仗。
一是细化“作战地图”。
从现在到一模考试前,主要任务是过课本、串教材,把基础知识再夯实,为专题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各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新课标、《中国考试评价体系及说明》和近三年高考原题,把高考考点和试题变化点做成“作战地图”,平时考试、练习要对照“作战地图”进行选题,并在“作战地图”上一一标注,确保考点训练无死角、考点覆盖无遗漏。
二是组织集体攻坚。
发挥学科组集体备考的优势,学科组内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每次考试变式训练的预测由组长把关。
学科组坚持“一课一研”、“一考一研”,新老教师步调一致,节奏有序,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集体教研智慧。
三是找准学科增分点。
认真研究本省、本市、本校近年来的高考数据,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得失分情况,找准突破点和增分点,有目的进行专项训练和突破提升。
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语文的古文分析和作文、理科的做题速度、文科的答题思路等,都要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和突破的方法策略,在实践中调整提升,打破制约瓶颈,找到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
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
![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https://img.taocdn.com/s3/m/e93aca8569eae009581becfc.png)
民主严复的民智思想
人物蔡元培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陕甘宁边区政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经济洋务运动与开平煤矿的兴办
文化晚清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
文化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
Ⅱ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抗日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
经济洋务运动与福州船政局的协造生产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欧洲联合与多极化趋势
经济至年经济危机与胡佛反危机措施
经济斯大林模式
经济新经济政策
战争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
Ⅱ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斯大林模式
文化爱因斯坦相对论
战争二战后战犯审判《纽伦堡原则》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企业
经济欧洲一体化与欧元发行
战争二战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
文化民国初年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经济洋务运动与世纪年代的矿业政策
改革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
Ⅲ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经济晚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
经济世纪年代上海婚礼习俗的中西融合
政治渡江战役时期人民解放军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政治经济文化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与社会转型
年
Ⅰ卷
选择道,分
问答道,分
政治甲午战争期间中日舆论宣传的对比
政治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经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英国早期殖民扩张
文化启蒙思想与民族思想
文化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哥白尼日心说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
![一近六年历史高考必修分值分布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f1b57bac941ea76e58fa04a5.png)
4、加强对历史识图能力的考查
如2019年全国Ⅰ卷第34题欧洲局 部图,第41题汉唐行政区划图,需要 对历史地图观察,比较,分析,说明 。
近年历史学科命题趋势
1、与教材的知识联系紧密,紧扣教材 , 回归教材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基本上是以新材 料、新情景、新问题作为命题切入点的, 命题结果让考生感觉历史高考脱离课本, 远离课堂;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发生了明 显的转折性的变化,初步的感觉是,由“ 脱离课本”走向“回归课本”。
2、考查社会热点,关注民生与社会和谐
(2)中国史中古代史所占分值较多,主要以选 择为主,但也有大题出现(如2019年高考);现 代史分值比例较小;近代史也主要以选择为主。
(3)世界史所占分值较大,且主要以大题为主 。
3、选修试题情况
结论: 近年来选修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不在考查教材上的内容,
而且基本是考查古代史文言文的内容。
二、高频考点分布情况
2019年高考一改往年周年纪念等显性热点,而 更多关注社会发展的长效热点。例如:如全国Ⅰ卷 第40题,基于中国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所产生的 纠纷,中国强化海洋权益,而选出的中国古代历史 关于海洋利用及近代中国海洋利用的试题。以往的 备考经验是过热的特别是涉及国际争端的问题不考 的可能性更大,以避免备考中押题,但是2019年第 40题表现出关注时政热点,而且考查的结果显示备 考中可以做到押到主题及相关的知识点,增强了备 考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全国Ⅱ卷41题建筑与政治 的关系,联接房产热;选修45题改革考查赋税改革 的相对公平。
历年山东高考历史考点分布表
![历年山东高考历史考点分布表](https://img.taocdn.com/s3/m/29927e5cad02de80d4d840e1.png)
合计:37分
非选:2次33分
2007—27罗斯福新政
2008—13 70年代滞胀
2012—29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及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25
4分
6分
2分
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建设
合计:44分
非选:2次12分
2007—13八字方针(周与斯诺谈话改正错误)
2007—14民族自治(10元人民币图案)
历年山东高考历史考点分布表
知识点
题目
分值
中国古代的政治
合计:45分
非选:2次7分
2007—9明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007—29先秦政治(分封制)
2008—8唐政治行政效率高原因
2009—9宗法制
2010—10宋二府三司
2010—29秦驿路、郡县加强对边疆管辖
2011—9科举制
2012—10唐三省六部制
2012—9战国法家思想
2012—12宋朝的印刷、文人阶层膨胀*
2013—16明清批判思想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2分
2分
7分
4分
4分
2分
4分
说明:
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既注重面的覆盖,更注重重难点的考查。(面的覆盖不够,汉、宋没考)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合计:2分
2007—15 1760史实(京剧1790)
2012—12宋朝的印刷、文人阶层膨胀
2013—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向外学习的内容、特点、成因、影响等
5分
6分
6分
20分
20分
中国近代的科技和文化、生活
2010—12近代生活变化
4分
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政策的调整
近五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表
![近五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表](https://img.taocdn.com/s3/m/a38b8ca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d.png)
国君主立宪制确
实立
〔卷Ⅱ〕33.美国 制确实立
.
〔卷Ⅰ〕33.1787 年宪法和独立宣 言精神
z.
〔3〕法国制 确实立
〔4〕德意志 帝国君主立 宪制确实立
科
学 社
〔1〕"共产党
会 主
宣言"
义
理
论
的
诞 生
28.巴 黎 公 社 文
和 国
告
际
工 人
〔2〕巴黎公
运 动
社
近 代 〔1〕经典力 科学 学
-
〔卷Ⅰ〕34.德国 疆域及邻国的变 迁〔凡尔赛体系 的构建〕 〔卷Ⅱ〕34.德意 志帝国君主立宪 制确实立
〔2〕深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成就及影响,理清其与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之间的联系。 ⑴以原始法律条文、名人言论、漫画
等为切入点,考察西方代议制的共性
及英、美、法、德四国各自的特点等。
41.明清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英
⑵考察对历史概念的全面理解和比拟, 如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美国总统 制和法国议会制异同等。
〔 4〕 京 剧 等剧种的 产生和开 展
〔 1〕 雅 典
古 政治
希
古腊
代 希 腊 罗
罗 马 政
马治
制
度
〔 2〕 罗 马 法
-
〔卷Ⅱ〕28.京剧的产 生和开展
中国的文学反映的时代特征 及对后世的影响。 利用材料考察京剧艺术的特 点和成就。
〔卷Ⅰ〕26.古代雅典 的制度 〔卷Ⅱ〕32.雅典政 治〔原则〕
〔3〕蒸汽机 的的创造和 电气技术的 应用
40.三次科技革命 与城市交通信号 灯的变迁〔25〕
界科学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2023广东卷历史高考考点分布
![2023广东卷历史高考考点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c6948b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3.png)
2023广东卷历史高考考点分布一、导言2023年广东卷历史高考考点分布是考生备考历史科目时需要着重关注的重要内容。
历史作为文化科目之一,在高考考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考生需全面、深入地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的脉络和规律,把握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关系,了解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具备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下面将对2023年广东卷历史高考考点分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二、考点分布2023年广东卷历史高考主要考点包括我国古代史、我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个部分。
各个部分的考点分布如下:1. 我国古代史我国古代史是历史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2023年广东卷考试中,我国古代史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2) 秦汉时期的统一战国和西汉、东汉的政治改革、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3)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变革、农业经济和科技进步;(4)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变革和文化繁荣。
2. 我国近现代史我国近现代史是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明清、近代史、现代史等历史时期。
2023年广东卷考试中,我国近现代史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文化传统和对外关系;(2) 近代史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和民族意识觉醒;(3) 现代史时期的近代史运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
3. 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也是广东卷历史高考的考点之一,重点涉及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023年广东卷考试中,世界近现代史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欧洲近现代史的资本主义兴起、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2) 美洲近现代史的殖民地开发、独立运动和民主建设;(3) 非洲近现代史的殖民统治、民族解放和经济发展;(4) 亚洲近现代史的民族主义运动、独立斗争和社会变革。
三、备考建议了解2023年广东卷历史高考考点分布后,考生应重点关注以下备考建议:1. 全面复习针对考点分布,考生需要全面复习历史知识,确保对我国古代史、我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有清晰全面的掌握。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格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e057a0ba168884868662d617.png)
[政治·25]汉代监察制度
[经济·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27]明代跨区域贸易繁荣
[文化·24]古代儒家政治理想
[文化·40]孟子法制观念
[改革·45]清朝养廉银制度改革
2016年
Ⅰ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3道,42分
[政治·26]宋代重史传统与君主行为
[政治·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
[文化·27]明清时期昆曲的流行
[经济·41]中国古代的大豆种植
[人物·47]三娘子
Ⅲ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5]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经济·24]战国以前冶铁业的发展
[文化·26]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
[文化·27]明代中期京城和江南地区对文化知识的崇尚
[文化·42]汉代儒学思想对人才选拔分类的影响
[经济·26]北宋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经济·27]明代初期的朝贡贸易
[文化·24]《墨子》中关于科学知识的记载
[政治·41]宋代至明清地方的乡约制度
[改革·45]汉武帝年号制改革
Ⅱ卷
选择4道,16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4]商汤灭夏建商
[政治·26]唐代三省六部制与武则天削弱相权
[经济·25]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
问答2道,32分
[政治·29]晚清外交近代化
[经济·30]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文化·40]西学东渐思潮、新文化运动
[民主·46]晚清民主设计方案
2014年
Ⅰ卷
选择3道,12分
问答2道,27分
[政治·29]戊戌变法废八股
[经济·28]小农经济抵抗外资经济
[经济·30]近代中国电影发展
高考历史试卷知识点分布
![高考历史试卷知识点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f3f135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7.png)
高考历史试卷知识点分布随着高考的逼近,历史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内容广泛且繁杂,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有很多。
而对于高考历史试卷来说,知识点的分布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高考历史试卷的知识点分布。
首先,我们来分析历史试卷中不同类型题目的比例。
在高考历史试卷中,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
选择题和填空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得分,占据了试卷的一定比例。
这些题目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历史事件、人物、日期等基础知识,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解答题则更注重考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试卷中一般占据较高的比例。
这些题目的知识点更为深入,需要考生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有一定的把握。
其次,我们来分析历史试卷中的知识点分布。
高考历史试卷的知识点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古代历史、近代历史、现代历史等各个时期。
其中,古代历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等,近代历史则包括明清、民国时期等,现代历史则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事件。
这些时期的知识点分布各不相同,考生需要综合掌握。
此外,历史的知识点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除了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外,还需要对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
因此,高考历史试卷的知识点分布相对较为广泛,考生需要全面掌握。
此外,对于历史试卷的知识点分布,还需要从不同层次的考察来分析。
历史试卷中的问题往往涉及到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更高层次的考察则需要考生具备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由于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内在的联系。
因此,考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善于思考和运用,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方式。
这也是历史试卷的知识点分布的一种特点,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历史试卷的知识点分布与备考方法。
由于历史的内容较多,考生需要从不同方面入手,建立起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2017年复习建议题号2012 2013 2014 2015 201624 刺史监察制度(1-1)分封制、等级制(1-1)君主专制(1-1)小农经济(2-1)儒家思想(3-1)25 古代中国文化(3-2)程朱理学(3-1)儒家思想(3-1)君主专制(1-1)小农经济(2-1)26 明清经济(2-1)雅典政体(1-6)程朱理学(3-1)宋代经济(2-1)宋代监察制度(1-1)27 陆王心学(3-1)光荣革命(1-7)海禁(2-1)科举(1-1)中央集权(1-1)28 内阁(1-1)近代西方科技(3-7)近代经济(2-2)近代经济(2-2)近代经济(2-2)29 君主专制(1-1)近代民主革命(1-3)戊戌变法(3-3)北伐战争(1-3)甲午中日战争(1-2)30 民族工业(2-2)工农武装割据(1-3)近代社会生活变迁(2-4)抗日战争(1-1)抗日战争(1-3)31 工农武装割据(1-3)罗斯福新政(2-6)一五计划(3-3)一五计划(2-3)十年探索(2-3)32 一五计划(2-3)欧共体(2-8)雅典民主政体(1-6)罗马法(1-6)罗马法(1-6)33 市场经济(2-3)斯大林模式(2-7)1987宪法(1-7)英国内阁(1-7)英国两党制(1-7)34 罗马法(1-6)欧洲格局(1-9)苏联新经济政策(2-7)罗斯福新政(2-6)经济区域化(2-8)35 世界贸易(2-8)改革开放(2-3)欧元(2-8)世界银行(2-8)马歇尔计划与欧洲联合(2-8)40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2-3)中国古代海洋利用(2-1)中西方科技成就(3-3,3-4)儒学的发展(3-1)近代人口增长与压力41 评析“冲击—反应”评析汉唐地方制度评析抗日战争评析生产力的影响因素评析“制度构想与实践”选修一王莽改革清末新政魏晋法律改革唐代币制改革唐太宗时谱牒改革备注:图中所示的1-1,1-3等为考点在教材中的目录,如1-1为必修一第一单元;以人民版教材为目录依据;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来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考查的重点一直没有变化,中国史是考查重点。
除去选修题15分,全卷必修题目的85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渐稳定在2:1。
三册必修里政治、经济是考查重点,文化史的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
也就是说,知识分布有侧重点的同时在趋渐均衡。
近年来,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考查分值较高,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和世界当代模块。
III.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选择题部分从2014年以来,全国卷选择题部分考察的内容基本固定,分为:【24-27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28-30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
【31题】为中国当代史;【32-35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32题】依然是世界古代史;【33-35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从图表中看出必修一中,第一、三、六、七单元为必考点。
在古希腊罗马部分,古希腊民主政体与罗马法隔年出题,2015-2016年考的是罗马法律,在2017年备考中建议加大对古希腊民主政体的复习。
必修二中,第一、二、三、八单元为必考点,建议考生着重复习。
必修三中,儒学思想的演变、近现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以及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为考察重点。
选择题复习建议:24题特点:中古史;单一模块;历史概念考查;重视推理,论从史出。
对策:课标意识;立足教材,把课文内容当作素材;学生推理。
25题特点:中古.思想文化为主;论从史出;题干未以全文言文出现。
对策:重视儒学思想;调整教学思路,善于追问;推理教学,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比较教学,历史概念教学。
26题特点:历史概念内涵考查;关注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教学;重视教材难点、主干知识的理解学习。
27题特点:都是考查从“历史现象”—本质。
对策:中古史的通史意识;重视从“历史现象”—本质的教学;关注社会变迁前后的比较复习。
28题对策:转折时期的比较教学和多角度分析;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
29题特点:逆向思维;社会变迁、转折。
对策:“二观”把握历史阶段,微观剖析历史事件;史观统领史实的学习;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初中历史知识的适当补课。
30题特点:比较分析;考点外知识,提供素材;考查课本核心知识。
对策:重视课本核心知识;适当关注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打破思维定势。
31题特点:经济史;考查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数据分析、中外比较。
对策:重视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中外比较,揭示隐性知识;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史教学;善于追问。
32题特点:命题依托教材;现象—本质;对策:立足、用足教材;初中历史、高中选修的渗透;训练题不出现:题干是否定式、选项是组合式的题目。
33题特点:观点印证;教材小字内容出现。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把选修内容渗透到必修复习中;概念教学,重视学以致用。
34题特点: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初中(选修)内容的渗透。
对策:立足、用足教材;补缺知识点与初中历史的关联。
35题特点:世界经济史;课本内容为命题载体;关注时政热点。
对策:重视比较教学;知识点复习中穿插同步训练,学生讲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主观题复习建议:40题(25分)为材料分析题,通常涉及到中西方同类型事件对比特点:小切口,深内涵;答题范围: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重视背景、措施及影响。
对策:立足教材,掌握核心知识,避免简单的知识梳理;“启示”教学方法:论从史出;一轮复习应严格控制课外材料;关于教材中的难课,并在教学上突破;关注比较教学;综合探究课应纳入教学并重点复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一般这道题整体难度不大,重点是考察同学对材料的区分和概括的能力,还有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41题(12分)为评析题,这种题相当于一个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对策2012①提炼观点,表明态度;②用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③得出结论。
2013①仔细分析设问;②注意图片下方说明信息;③对图片多角度解读。
2014①选取任一方面;②理由要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注意史观运用。
2015①亮出观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2016①亮出论点;②论证观点,理由充分,调动所学知识;③得出结论。
45题(15分)为选修题,一般而言45-48题均为历史的选修题,四选一。
目前考生大多选修的为选修一《重大历史改革回眸》,故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选修一的答题建议。
本题15分,一般为两问,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第一问主要问改革的背景或措施,这一问相对简单,认真读材料,一般都能答得好;第二问基本上沿袭第一问的问题,主要问采取的措施的影响与评价,一般要一分为二的进行评价:积极方面:在教学中,我总结过三句话,基本上能够用得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XX矛盾,稳定了XX社会秩序,促进了XX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一般答: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总之,历史这一学科并不难学,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也绝非难事,要义在于查漏补缺,强化应试技能,提高学科素养。
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史鉴今。
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