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 第八章 弯曲变形(1,2,)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第八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材料力学》第八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解题方法与技巧归纳
受力分析
在解题前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明确各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便后续进 行应力和应变的计算。
图形结合
对于一些复杂的力学问题,可以画出 相应的示意图或变形图,帮助理解和 分析问题。
公式应用
熟练掌握材料力学的相关公式,能够 准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检查结果
在解题完成后,要对结果进行检查和 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压杆稳定
探讨细长压杆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
解题方法与技巧
准确理解题意
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和考查的知识点。
选择合适的公式
根据题目类型和所给条件,选用相应的公式 进行计算。
注意单位换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检查答案合理性
得出答案后,要检查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 物理规律,避免出现错误。
相关题型拓展与延伸
组合变形问题
超静定问题
涉及多种基本变形的组合,如弯曲与扭转 的组合、拉伸与压缩的组合等,需要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
超静定结构是指未知力数目多于静力平衡 方程数目的结构,需要通过变形协调条件 或力法、位移法等方法进行求解。
稳定性问题
疲劳强度问题
研究细长压杆在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 ,需要考虑压杆的临界力和失稳形式等因 素。
研究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破坏行为 ,需要了解疲劳极限、疲劳寿命等概念和计 算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重点知识点回顾
材料的力学性质
包括弹性、塑性、强度、硬度等基本概念和 性质。
杆件的拉伸与压缩
涉及杆件在拉伸和压缩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及 变形分析。

材料力学(弯曲)

材料力学(弯曲)

B
F1
FB
A
FA 如果作用在梁的外力和外力偶都在纵向对称平面内, 梁变形后,轴线将在纵向对称平面内弯曲。这种梁的弯曲 平面与外力作用平面相重合的弯曲,称为平面弯曲。 梁变形后的轴线与外 力在同一平面内
二、梁的类型
根据梁的支座反力能否用静力平衡条件完全确定, 可将梁分为静定梁和超静定梁两类。工程中的单跨静 定梁按支座的情况又可分为三种:
二、剪力和弯矩的符 号 1.剪切的符号
剪力的符号规则: 截面外法线顺时针转 90度后与剪力方向一 致时,该剪力为正; 反之为负。
Q+ Q+ Q Q
2.弯矩的符号
弯矩的符号规则: 使分离体弯曲成凹面 向上的弯矩为正;使 分离体弯曲成凹面向 下的弯矩为负。
M+
+

M+ M M
静定梁的形式: 外伸梁 悬臂梁
简支梁
三、载荷的形式:
F
集中力
集中力偶
分布力
M
q(x)
§9-2 梁的内力及计算
一、剪力与弯矩
如图a为一简支梁,并且梁上的所有载荷都在梁的纵向对称 平面内。现在利用截面法分析。用m-m截面假想将梁分为左右 两段,取左段进行分析。由b)图所示,因为有只返利FA作用, 为使左段满足∑Fy=0,截面m-m上必然有与FA反向的内力FQ存 在;同时因为FA对截面m-m的形心C点有一个力矩FAx,为了满 足∑MC=0,截面m-m上也必然存在一个与力矩FAx转向相反的 内力偶矩M。可见,梁弯曲时,横截面上存在着两种内力: F 剪力和弯矩 相切于横截面的内力FQ,称 FA 为剪力,单位为N或kN;
FA FB
M
x
(b)
FQ
C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

判断方法:(两种方法)
左上右下为正
使研究对象顺时针转动为正
具体计算时:(黑色表示外力,蓝色表示内力)
S
F
S
F
S
F
S
F
F
判断方法:(两种方法)
左顺右逆为正 上凹下凸为正
具体计算时:(黑色表示外力,红色表示内力)
正: 负:
M
直接求解剪力和弯矩的法则:
1、 任意截面上的剪力=[∑一侧横向力代数值] 横向力:包含载荷、约束力、分布力、集中力 代数值:左上右下为正,反之为负
2、 任意截面上的弯矩=[∑一侧外力对截面形心之矩的代数值] 外力:包含载荷、约束力、分布力、集中力、集中力偶 代数值:左顺右逆为正,反之为负 截面形心:所求截面的截面形心
绘制剪力弯矩图的方法(从左往右绘制):
q F F S s +=12所围成的面积 S F M M +=12所围成的面积。

材料力学(I)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材料力学(I)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同,故可将同一截面上的弯矩Mz和My按矢量相加。 例如,B截面上的弯矩
sb
12
M max Fl 。 W 4W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在FN 和Mmax共同作用下,危险 截面上正应力沿高度的变化随sb和s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值的相对大小可能有图d ,e ,f 三种
情况。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是拉 应力:
s t ,max
Ft Fl A 4W
可见此杆产生弯一压组合变形。现按大刚度杆来计算应力。
15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2. AC杆危险截面m-m上的最大拉应力st,max和最大压应力
sc,max分别在下边缘f点处和上边缘g点处(图b):
s t ,max
F M FN M max 或 s c ,max N max A W A W
强度条件为
26
s r 3 [s ] 或
s r 4 [s ]
材 料 力 学 Ⅰ 电 子 教 案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究竟按哪个强度理论计算相当应力,在不同设计规范中并不
一致。注意到发生扭-弯变形的圆截面杆,其危险截面上危 险点处:
M W
s
T T Wp 2W
2 2
为便于工程应用,将上式代入式(a),(b)可得:
(a)
3. 根据钢管的横截面尺寸算得:
π 2 [ D ( D 2d ) 2 ] 4 40.8 10 4 m 2 π I [ D 4 ( D 2d ) 4 ] 64 868108 m 4 I W 124 10 6 m3 D/2 A

《材料力学》课程讲解课件第八章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课程讲解课件第八章组合变形

强度条件(简单应力状态)——
max
对有棱角的截面,最大的正应力发生在棱角点处,且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max
N A
M zmax Wz
M ymax Wy
x
对于无棱角的截面如何进行强度计算——
1、确定中性轴的位置;
y
F z
M z F ey M y F ez
ez F ey z
y
zk yk z
y
x
1、荷载的分解
F
Fy F cos
Fz F sin
z
2、任意横截面任意点的“σ”
x
F
y
(1)内力: M z (x) Fy x F cos x
M y (x) Fz x F sin x
(2)应力:
Mz k
M z yk Iz
My k
M y zk Iy
(应力的 “+”、“-” 由变形判断)
F
1, 首先将斜弯曲分解
为两个平面弯曲的叠加 Fy F cos
z
L2
L2
Fz F sin
z
2, 确定两个平面弯曲的最大弯矩
y
Mz
Fy L 4
M
y
Fz L 4
3, 计算最大正应力并校核强度
max
My Wy
Mz Wz
217.8MPa
查表: Wy 692.2cm3
4, 讨论 0
y
Wz 70.758cm3
的直径为d3,用第四强度理论设计的直径为d4,则d3 ___=__ d4。
(填“>”、“<”或“=”)
因受拉弯组合变形的杆件,危险点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切应力,
r3 1 3 2 4 2
r4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例题: 图示吊车大梁,由32a热轧普通工字钢制成,许 用应力 [σ]=160MPa ,L=4m 。起吊的重物重量F =80kN,且作用在梁的中点,作用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α =5°,试校核吊车大梁的强度是否安全。
F
Fy F cos 50
L2
L2
解:1. 外力分解
Fy F cos 80 cos 50 79.7kN Fz F sin 80 sin 50 6.96kN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例:图示梁,已知F1=800N,F2=1650N,截面宽度 b=90mm,高度h=180mm。求:
1、梁上的max及所在位置; 2、若改为a=130mm的正方形截面,梁上的max; 3、若改为d=130mm圆形截面,梁上的max。
F2
F1 z
32
32 6
d3
72.6mm
取 d 73mm
构件在荷载的作用 下如发生两种或两种以 上基本形式的变形,且 几种变形所对应的应力 (和变形)属于同一数 量级,则构件的变形称 为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 线弹性小变形范围内,采用叠加原理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二.组合变形分析方法 条件:线弹性小变形
组合 变形
0.642q 106 31.5 103
0.266q 106 237 103
160MPa
q 7.44kN / m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M zD 0.456q
M zA 0.266q
z
M yD 0.444q
M yA 0.642q
A截面
y
max

材料力学-第八章叠加法求变形(3-4-5)

材料力学-第八章叠加法求变形(3-4-5)

C
刚化
P
EI=
C
θc1
fc1
pa3 3EI
fc1
c1
pa2 2EI
2)AB部分引起的位移fc2、 θc2
P
A
θ B B2
C
fc2 刚化
EI=
B2
PaL 3EI
fc2 B2 a
PaL a 3EI
c c1 B2
θB2
P Pa
c
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2EI
PaL 3EI
fc fc1 fc2
fc
pa3 3EI
MPa,[]=100
MPa,E=210
GPa,
w l
1 400

例题 5-7
解:一般情况下,梁的强度由正应力控制,选择梁横 截面的尺寸时,先按正应力强度条件选择截面尺寸, 再按切应力强度条件进行校核,最后再按刚度条件 进行校核。如果切应力强度条件不满足,或刚度条 件不满足,应适当增加横截面尺寸。
[例8-3]如图用叠加法求 wC、A、B
解:1.求各载荷产生的位移 2.将同点的位移叠加
=
wC
5qL4 384EI
A
qL3 24EI
B
qL3 24EI
+
PL3 48EI
PL2
16EI PL2
16EI
+
ML2 16EI
ML 3EI
ML 6EI
例题 5-4
试按叠加原理求图a所示简支梁的跨中截面的
16EI
1 qa4 24 EI
()
例题 5-5
图b所示悬臂梁AB的受力情况与原外伸梁AB
段相同,但要注意原外伸梁的B截面是可以转动的,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8 弯曲变形与静不定梁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8 弯曲变形与静不定梁

B
ql4 RBl3 0
8EI 3EI
q 约束反力为
B
RB
3 8
ql
RB
用变形比较法求解静不定梁的一般步骤:
(1)选择基本静定系,确定多余约束及反力。 (2)比较基本静定系与静不定梁在多余处的变形、确定 变形协调条件。 (3)计算各自的变形,利用叠加法列出补充方程。 (4)由平衡方程和补充方程求出多余反力,其后内力、 强度、刚度的计算与静定梁完全相同。
教学重点
• 梁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 •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 积分法和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 • 梁的刚度条件。
教学难点
•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推导过程; • 积分法和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 • 变形比较法求解静不定梁。
第一节 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
齿轮传动轴的弯曲变形
轧钢机(或压延机)的弯曲变形
例13-4 用叠加法求图示梁的 yC、A、B ,EI=常量。
M
P
解 运用叠加法
A
C
l/2
l/2
A
=
q
5ql4 Pl3 ml2
B
yC
384EI
48EI
16EI
A
ql3 24EI
Pl 2
16EI
ml 3EI
B
B
ql3 24EI
Pl2 16EI
ml 3EI
M
+
q
A
+
BA
B
二、梁的刚度条件
y max y,
A
max
A ql3
B
24EI
RA
q
A
θB
l
B θB RB
在梁跨中点 l /2 处有 最大挠度值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
13
压杆稳定计算 1)根据压杆的约束条件确定长度系数 )根据压杆的约束条件确定长度系数µ 2)计算杆件自身的柔度 )计算杆件自身的柔度λ(10.7),判断发生弯曲的平面 , 也可由惯性矩来判断最大、最小刚度平面) (也可由惯性矩来判断最大、最小刚度平面) 3)通过比较 的大小,判断计算临界压力的公式 的大小, )通过比较λ的大小
1. λ1与材料的性能有关,材料不同,λ1的数 与材料的性能有关,材料不同, 值也就不同; 越大,杆件越容易弯曲。 值也就不同;λ越大,杆件越容易弯曲。 2. 满足 1条件的杆件称为细长杆或大柔度杆; 满足λ≥λ 条件的杆件称为细长杆 大柔度杆; 细长杆或 也叫大柔度杆的分界条件。 也叫大柔度杆的分界条件。其临界应力可用欧 拉公式计算。 拉公式计算。 3. λ越大杆件越容易弯曲。 越大杆件越容易弯曲。 越大杆件越容易弯曲 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1)由截面形状确定最大、最小刚度平面 )由截面形状确定最大、 2)计算柔度,判断欧拉公式是否适用 )计算柔度, 3)计算临界压力和临界应力 )
σ =
P ≤ [σ ] st A
14
图示结构中, 为圆截面杆 直径d=80 mm,A端固 为圆截面杆, 例10.4 图示结构中,AB为圆截面杆,直径 , 端固 端铰支; 是正方形截面杆 边长a=70 mm,C端也为 是正方形截面杆, 定,B端铰支;BC是正方形截面杆,边长 端铰支 , 端也为 铰支; 和 杆可以独自发生弯曲变形而互不影响 杆可以独自发生弯曲变形而互不影响; 铰支;AB和BC杆可以独自发生弯曲变形而互不影响;两杆 的材料是A3钢 的材料是 钢,其λp=104 ,l=3 m,稳定安全系数 st=2.5 ; ,稳定安全系数n 求结构的许可载荷P。 求结构的许可载荷 。
π 2E Pcr = σ cr A = 2 ⋅ A = 269kN λ

材料力学第八章-弯曲变形

材料力学第八章-弯曲变形
q0 B x 等价 MA A EI f q0 B
L
A
L
解:建立静定基 确定超静定次数 用反力代替多余约束 得新结构 —— 静定基

q0
A
B L RB
32
q0 A L B RB
几何方程——变形协调方程
f B f Bq f BRB 0
物理方程
=
A B RB q0 A B
qL RB L f Bq ; f BRB 8EI 3EI
A A 铰连接
P
C D
C
D
B
A点:f A 0, A 0
B点: f B左 f B右
C点: f C左 f C右 C左 C右
D点:f D 0
21
边界条件、连续条件应用举例
P
弯矩图分二段,
共积分常数 需4个边界条件 和连续条件
A B
C
(+)
A点: A 0 B点: f B左 f B右 , C点:f C 0
解:载荷分解如图
=
P A B
查梁的简单载荷变形表,
得到变形
Pa PA 4 EI
q B
2
Pa f PC 6 EI
3
+
A
qa qA 3EI
3
5qL f qC 24 EI24
4
P
A
C a a
q B
Pa PA 4 EI
qa 3 qA 3EI
2
Pa 3 f PC 6 EI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beam deformation 1 M ( x) 已知曲率为 EI z x
M>0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

材料力学-弯曲变形

二、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梁的刚度校核
1.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当梁上同时受几种荷载作用时,我们可用叠加法来计算 梁的变形。其方法是:先分别计算每一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所 引起的 梁的变形(挠度或转角),然后求出各种荷载作用下 变形的代数和,即得到这些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变形。一般工 程中要找的是特定截面的变形(最大挠度和最大转角)。我 们将一些简单荷载作用下梁变形的计算公式列成教材中表81,以供选用。
2
式(8-2)再积分一次得:
y
1 EI
M( x)dxdx
Cx
D 8
3
式(8-2)、(8-3)为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式中常数C、D
可由边界条件确定。
图8-1a 图8-1b
(图8-1a)的边界条件为:
x 0, yA 0; x l, yB 0
(图8-1b)的边界条件为:
x 0, yA 0;
ql 3 24EI
, B
ql 3 24EI
转角 A 为负值,表明A截面绕中性轴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转角 B 为负值,表明B截面绕中性轴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例2:试计算图示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并求 ymax
例2图
设:a>b
解:(一)分段建立弯矩方程和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二次
AC 段 (0 x1 a)
C1a D1 C2a D2 将 C1 C2, D1 0 代入上式得:D1 D2 0
将 D2
0 代入式e得:C2
Pbl 6
P(l a)3 6l
化简后得:
C1
C2
Pb 6l
(l 2
b
2)
(三) 列出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将C1,C2, D1, D2代入式 a,b,c,d得:

材料力学笔记(第八章)

材料力学笔记(第八章)

材料力学(土)笔记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1.概 述工程实际中,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往往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若几种变形所对应的应力(变形)属于同一数量级,则构件的变形成为组合变形对于组合变形下的构件,在线弹性、小变形条件下,可按构件的原始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 可先将荷载简化为符合基本变形外力作用条件的外力系分别计算构件在每一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力或变形利用叠加原理,综合考虑各基本变形的组合情况以确定构件的危险截面、危险点的位置及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并据此进行强度计算 若构件的组合变形超过了线弹性范围,或虽在线弹性范围内但变形较大则不能按其初始形状或尺寸进行计算,不能用叠加原理工程实际中,经常需要将构件相互连接铆钉、螺栓、键等起连接作用的部件,统称为连接件连接件(或构件连接处)的变形往往比较复杂,而其本身尺寸都比较小在工程设计中,通常按照连接的破坏可能性采用既能反映受力的基本特征,又能简化计算的假设,计算其名义应力然后根据直接试验的结果,确定其相应的许用应力,来进行强度计算这种简化计算的方法,称为工程实用计算法2.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对于横截面具有对称轴的梁当横向外力或外力偶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时,梁发生对称弯曲 这是,梁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位于外力所在平面内的平面曲线碰到双对称截面梁在水平和垂直两纵向对称平面内同时承受横向外力的作用情况这时梁分别在水平纵对称面(Oxz 平面)和铅垂纵对称面(Oxy 平面)内发生对称弯曲 在梁的任意横截面m-m 上,由1F 和2F 引起的弯矩值依次为1y M F x = 和 2()z M F x a =-梁的任一横截面m-m 上任一点(,)C y z 处与弯矩y M 和z M 相应的正应力分别为'yyM z I σ= 和 ''z z M y I σ=- 由叠加原理,在1F 和2F 同时作用下,截面m-m 上C 点处的正应力为 '''y z y z M M z y I I σσσ=+=-式中y I 和z I 分别为横截面对于两对称轴y 和z 的惯性矩y M 和z M 分别是截面上位于水平和铅垂对称平面内的弯矩且其力矩矢量分别与y 轴和z 轴的正向相一致在具体计算中,也可先不考虑弯矩和坐标的正负号,以其绝对值代入然后根据梁在荷载分别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判断由其引起该点处正应力的正负号为确定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点的位置,需求截面上中性轴的位置由于中性轴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令0y 、0z 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则由上式可得中性轴方程000yz yzM M z y I I -=由上式可见,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其与y 轴的夹角为θ,且tan tan y y z I I z M y M I I θϕ==⨯= 对于圆形、正方形等y z ,有由于梁各横截面上的合成弯矩M 所在平面的方位一般不相同所以,虽然每一截面的挠度都发生在该截面的合成弯矩所在平面内梁的挠曲线一般仍是一条空间曲线梁的挠曲线方程仍应分别按两垂直平面内的弯曲来计算,不能直接用合成弯矩计算 确定中性轴位置后,作平行于中性轴的两条直线,分别与横截面周边相切于两点该两点即分别为横截面上拉应力和压应力为最大的点对于工程中常用的矩形、工字型等截面梁其横截面都有都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对称轴,且截面的周边具有棱角故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必发生在截面的棱角处于是,可根据梁的变形情况,直接确定截面上最大拉、压应力点的位置,无需定出中性轴 在确定了梁的危险截面和危险点的位置,并算出危险点处的最大正应力之后由于危险点处于单轴应力状态,可按正应力强度条件计算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对于一般实体截面梁,其数值较小,可不必考虑3.拉伸(压缩)与弯曲3.1 横向力与轴向力共同作用等直杆受横向力和轴向力共同作用时,杆将发生弯曲与拉伸(压缩)组合变形对于弯曲刚度EI 较大的杆,由于横向力引起的挠度与横截面的尺寸相比很小因此,由轴向力在相应挠度上引起的弯矩可略去不计可分别计算由横向力和轴向力引起的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按叠加原理求其代数和,即得在组合变形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max ,max N t t b F M A Wσσσ=+=+ 当材料的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不相等时杆内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必须分别满足杆件的拉、压强度条件对于弯曲刚度EI 较小的杆件,在压缩和弯曲组合变形下轴向压力引起的附加弯矩较大,且其转向与横向力引起的弯矩相同因此不能按杆的原始形状来计算,叠加原理也不再适用3.2 偏心拉伸(压缩)作用在直杆上的外力,当其作用线与杆的轴线平行但不重合时,将引起偏心拉伸或偏心压缩 横截面具有两对称轴的等直杆承受矩截面形心为e (称为偏心距)的偏心拉力F 为例 先将作用在杆端截面上A 点处的拉力F 向截面形心1O 点简化得到轴向拉力F 和力偶矩Fe ,将力偶矩分解为ey M 和ez Msin ey F M Fe Fz α==cos ez F M Fe Fy α==式中,坐标轴y 、z 为截面的两个对称轴F y 、F z 为偏心拉力F 作用点(A 点)的坐标于是的得到一个包含轴向拉力和两个在纵对称面内的力偶的静力等效力系此力系将分别使杆发生轴向拉伸和在两相互垂直的纵对称面内的纯弯曲当杆的弯曲刚度较大时,同样可按叠加原理求解在上述力系作用下任一横截面n-n 上的任一点(,)C y z 处相应于轴力N F F =和两个弯矩的正应力,由叠加原理,的C 点处的正应力F F y zFz z Fy y F A I I σ⨯⨯=++ 利用惯性矩与惯性半径间的关系 2y yI A i =⨯,2z z I A i =⨯ 式子可改写为22(1)FF y zz z y y F A i i σ=++ 上式是一个平面方程,表明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按线性规律变化应力平面与横截面相交的直线(沿该直线0σ=)就是中性轴令0y 、0z 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代入即得中性轴方程002210F F y z z y z y i i ++= 在偏心拉伸(压缩)情况下,中性轴是一条不通过截面形心的直线为定出中性轴的位置,可利用其在y 、z 两轴上的截距y a 和z a在上式中,令00z =,相应的0y 即为截距y a ,而令00y =,相应的0z 即为截距z a 由此求得2z y F i a y =-,2y z Fi a z =- A 在第一象限内,F y 、F z 都为正值,则y a 、z a 均为负值即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分别处于截面形心的相对两侧对于周边无棱角的截面,可作两条与中性轴平行的直线与横截面的周边相切两切点即为横街面上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所在的危险点将危险点的坐标代入公式即可求得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对于周边具有棱角的截面,其危险点必定在截面的棱角处,并可根据杆件的变形来确定 最大拉应力,max t σ和最大压应力,max c σ,其值为,max ,max t F F c yz Fz Fy F A W W σσ⎫⎪=±±⎬⎪⎭ 式子对箱型、工字形等具有棱角的截面都适用当外力的偏心距(F y 、F z )较小时,中性轴可能不与横截面相交即横截面就可能不出现与轴力异号的应力由于危险点仍处于单轴应力状态,可按正应力的强度条件进行计算3.3 截面核心如前所述,当偏心轴向力F 的偏心距较小时,杆横截面上就可能不出现异号应力 因此当偏心压力F 的偏心距较小时,杆的横截面上可能不出现拉应力外力作用点离形心越近,中性轴距形心就越远当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附近的一个区域内时,就可以保证中性轴不与横截面相交,这个区域就称为截面核心当外力作用在截面核心的边界上时相对应的中性轴正好与截面的周边相切,利用这一关系就可确定截面核心的边界为确定任意形状截面的截面核心边界,可将与截面周边相切的任一直线视作中性轴 在y 和z 形心主惯性轴上的截距分别为1y a 和1z a可确定与该中性轴对应的外力作用点1按上述方法求得与其对应的截面核心边界上的点2、3、…的坐标连接这些点所得到的一条封闭曲线,即为所求截面核心的边界该边界曲线所包围的带阴影线的区域,即为截面核心圆截面对于圆心O 时极对称的,因此,截面核心的边界对于圆心也是极对称的为一圆心为O 的圆作一条与圆截面周边相切于A 点的直线,将其视为中性轴取OA 为y 轴,于是,该中性轴在y 和z 形心主惯性轴上的截距为1/2y a d =, 1z a =∞圆截面的222/16y z i i d ==,将其代入公式即得与其对应的截面核心边界上点1的坐标2211/16/28z y y i d d a d ρ=-=-=-,2110y z z i a ρ=-= 从而可知,截面核心边界是一个以O 为圆心,/8d 为半径的圆对于边长为b h ⨯的矩形截面,两对称轴y 和z 为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将与AB 向切的直线①视作中性轴,其在y 和z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矩形截面2212yb i =,2212z h i = 将上式代入,即得中性轴①对应的截面核心边界点上点1的坐标为2211/12/26z y y i h h a h ρ=-=-=-, 2110y z z i a ρ=-= 同理,分别将与矩形边界相切的直线②、③、④视作中性轴可得对应的截面核心边界上点2、3、4的坐标从而得到了截面核心边界上的4个点当中性轴从截面的一个侧边绕截面的顶点旋转到其相邻边时 将得到一系列通过边界点B 但斜率不同的中性轴而B 点的坐标(,)B B y z 是一系列中性轴共有的 将其代入中性轴方程,经改写后得2222110F F B B B B F F y z y z z y z y z y z y i i i i ++=++= 上式中,B y 、B z 为常数 因此该式就可看作时表示外力作用点坐标(,)F F y z 间关系的直线方程即当中性轴绕B 点旋转时,相应的外力作用点移动的轨迹是一条连接点1、2的直线将1、2、3、4四点中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即得矩形截面的截面核心边界截面核心为位于截面中央的菱形对于具有棱角的截面,均可按照上述方法确定其截面核心对于周边有凹进部分的截面(例如槽型或T 字型截面等)在确定截面核心边界时,应该注意不能取与凹进部分的周边相切的直线作为中性轴,因为这种直线显然约横截面相交4.扭转与弯曲一般的传动轴通常发生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讨论杆件发生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直径为d 的等直圆杆AB ,A 端固定,B 端具有与AB 成直角的刚臂,并受铅垂力F 作用,将F 简化为一作用于杆端截面形心的横向力F 和一作用于杆端的力偶矩e M Fa = 杆AB 将发生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分别作杆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可见杆的危险截面为固定端截面,内力分量分别为M Fl =, e T M Fa ==由弯曲和扭转的应力变化规律可知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力σ发生在铅垂直径的上、下两端点对于许用拉应力,压应力相等的塑性材料来说,该两点的危险程度相同 研究任一点,围绕该点分别用横截面、径向纵截面和切向纵截面截取单元体 该点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可见该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其三个主应力为132σσσ⎫=⎬⎭ 20σ= 对于塑性材料制成的杆件,选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来建立强度条件用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将上述各应力代入向相应的应力表达式求得相当应力后,即可根据材料的许用应力[]σ来建立强度条件,对杆进行强度计算 其中弯曲正应力/M W σ=,扭转切应力/p T W τ=,对于圆截面杆2p W W =截面周边各点处弯曲正应力的数值和正负号都将随着轴的转动而交替变化这种应力称为交变应力,交变应力下工作的构件另有相应的计算准则5.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法5.1 剪切的实用计算设两块钢板用螺栓连接后承受拉力F螺栓在两侧面上分别收到大小相等、反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两组分布力系的作用 螺栓在这样的作用下,将沿两侧外力之间,并与外力作用线平行的截面m-m 发生相对错动称为剪切面应用截面法,可得剪切面上的内力,即剪力s F在剪切实用计算中,假设剪切面上各点处的切应力相等 于是剪切面上的名义切应力为S sF A τ=式中s A 为剪切面面积,s F 为剪切面上的剪力 通过试验得到剪切破坏时材料的极限切应力u τ,除以安全因数,得许用应力[]τ 剪切强度表示为[]S sF A ττ=≤ 名义切应力并不反映剪切面上切应力的精确理论值只是剪切平面上的平均切应力但对于低碳钢等塑性材料材料制成的连接件,变形较大而临近破坏时剪切面上的切应力将逐渐趋于均匀而且满足剪切强度条件式,不至于发生剪切破坏,从而满足工程需要对于大多数的连接件来说,剪切变形及剪切强度时主要的5.2 挤压的实用计算螺栓连接中,在螺栓与钢板相互接触的侧面上,将发生彼此间的局部承压现象,称为挤压 在接触面上的压力,称为挤压力,并记为bs F挤压力可根据被连接件所受的外力,由静力平衡条件求得当挤压力过大时,可能引起螺栓压扁或钢板在孔缘压皱,从而导致连接松动失效在挤压实用计算中,假设名义挤压应力的计算式为bs bs bsF A σ= 式中,bs F 为接触面上的挤压力;bs A 为计算挤压面面积当接触面为圆柱面时,计算挤压面面积bs A 取为实际接触面在直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理论表明,这类圆柱状连接件与钢板孔壁间接触面上的理论挤压应力沿圆柱的变化情况如图 计算所得的名义挤压应力与接触面中点处的最大理论挤压应力值相近当连接件与被连接构件的接触面为平面时,计算挤压面面积即为实际接触面的面积 通过试验,按名义挤压应力公式得到的材料的极限挤压应力,除以安全因数确定许用挤压应力[]bs σ,则挤压强度条件可表达为[]bs bs bs bsF A σσ=≤ 注意,挤压应力是在连接件和被连接件之间相互作用的当两者材料不同时,应校核其中许用挤压应力较低的材料的挤压强度6.铆钉连接的计算铆钉连接在建筑结构中被广泛采用铆接的方式主要有搭接、单盖板对接和双盖板对接三种搭接和单盖板对接中的铆钉具有一个剪切面(称为单剪)双盖板对接中的铆钉具有两个剪切面(称为双剪)6.1 铆钉组承受横向荷载在搭接和单盖板对接中,由铆钉的受力可见铆钉(或钢板)显然将发生弯曲在铆钉组连接中,在弹性变形阶段两端铆钉的受力与中间铆钉的受力并不完全相同 为简化计算,并考虑到连接在破坏前将发生塑性变形,在铆钉计算中假设①不论铆接的方式如如何,均不考虑弯曲的影响②若外力的作用线通过铆钉组横截面的形心,且同一组内各铆钉的材料与直径均相同,则每个铆钉的受力相等 按照上述假设,即可得每个铆钉的受力1F 为1F F n= 式中,n 为铆钉组中的铆钉数求得每个铆钉的受力1F 后,即可分别校核其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被连接件由于铆钉孔的削弱,其拉伸强度应以最弱截面(轴力较大,截面积较小)为依据 不考虑集中应力的影响对于销钉或螺栓连接,其分析计算方法与铆钉连接相同6.2 铆钉组承受扭转荷载承受扭转荷载的铆钉组,由于被连接件(钢板)的转动趋势每一铆钉的受力将不再相同令铆钉组横截面形心为O 点 假设钢板的变形不计,可视为刚体于是,每一铆钉的平均切应变与该铆钉截面中心至O 点的距离成正比,其方向垂直于该点与O 点的连线由合力矩定理,每一铆钉上的力对O 点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钢板所受的扭转力偶矩e M ,即 e i i M Fe Fa ==∑式中,i F 为铆钉i 所受的力;i a 为该铆钉截面中心至铆钉组截面形心的距离对于承受偏心横向荷载的铆钉组可将偏心荷载F 向铆钉组截面形心O 简化得到一个通过O 点的荷载F 和一个绕O 点旋转的扭转力偶矩e M Fe =若同一铆钉组中每一铆钉的材料和直径均相同则可分别计算由力F 引起的力'i F 和由转矩e M 引起的力''i F铆钉i 的受力为'i F 和''i F 的矢量和求得铆钉i 的受力i F 后,可分别校核受力最大的铆钉的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解 (1)外力分析,确定变形类型—拉弯组合;
(2)内力分析,确定危险截面—整个轴;
M=600(kN·cm) FN=15(kN)
(3)应力计算,确定危险点—a、b点;
P产生拉伸正应力: t
FN AFNd 2源自4FNd 24
M拉产弯生组弯合曲:的正应力:wmax
M Wy
M
d3
32
32M
d3
P M= a Pe
补例8.1 已知: P=2kN,L求=:1mσm,Iazx=628×104mm4,Iy=64×1040mm2740 2844
解:1.分解P力。 Py Pcos φ Pz Psin φ 2.画弯矩图,确定危险截面--固定端截面。 3.画应力分布图,确定危险点—A、 B点
σ” σ’
A
x
y
Pyl
M
z
践中,在计算中,往往忽略轴力的影响。
4.大家考虑扭转、斜弯曲与拉(压)的组合怎么处理?
例8.5 图8.14a是某滚齿机传动轴AB的示意图。轴的直径为35 mm,材料为45钢, [σ]=85 MPa。轴是由P=2.2kW的电动机通过
带轮C带动的,转速为n=966r/min。带轮的直径为D=132 mm,
Mz Py l - x Pcosφ l - x Mcosφ My Pz l - x Psinφ l - x Msinφ
式中的总弯矩为:M Pl- x
3.计算两个平面弯曲的正应力。在x截面上任取一点A(z 、y),
与弯矩Mz、My对应的正应力分别为σ’和σ”,故
- Mz y , - M yz
第八章 组合变形
基本要求: 掌握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的强度计算。
重点: 弯曲与拉伸(或压缩)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材料力学教程-7.弯曲变形

材料力学教程-7.弯曲变形
数据处理
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 绘图等处理,以便更好地理解 和分析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评 估材料的弯曲性能,并探讨影 响材料弯曲性能的因素。
结论总结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 提出改进和优化材料弯曲性能
的建议。
04
弯曲变形的工程应用实例
桥梁的弯曲变形分析
总结词
桥梁的弯曲变形分析是确保桥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桥梁在不同载荷下的弯曲变形程度,可以评估桥梁的 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转角
梁在弯曲变形后,其横截 面绕其中性轴旋转的角度 称为转角。转角是衡量梁 横截面旋转程度的量。
弯曲变形的物理关系
弯矩
由于外力作用在梁上,使梁产生弯曲变形的力矩 称为弯矩。弯矩是引起梁弯曲变形的力。
剪力
在梁弯曲变形过程中,垂直于轴线的横向剪切力 称为剪力。剪力使梁产生剪切变形。
扭矩
当外力作用在梁的某一侧时,会使梁产生扭转变 形,这种使梁产生扭转变形的力矩称为扭矩。
详细描述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规模,对风载和地震等外部载荷非常敏感。因此,在高层建筑设 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弯曲变形分析。这包括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楼层在不同 载荷下的弯曲变形进行模拟和分析,以确保建筑物在各种外部载荷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机械零件的弯曲变形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机械零件的弯曲变形分析是确保机械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环节。通过对机械零件在不同工作载荷下的弯曲变形进行 分析,可以优化零件的设计和加工工艺,提高其工作性能 和寿命。
通过实例分析和习题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弯曲 变形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弯曲变形的未来研究方向
弯曲变形的非线性行为

材料力学 第八章

材料力学 第八章

边界条件: x 0
xL
y1 0
y2 0
L
Fb 2 x C1 2L
x连Βιβλιοθήκη 条件:xay1 y2
Fb 3 x C1 x D1 6L
Fb 2 F x ( x a ) 2 C2 2L 2
1 2
Fb 2 C1 ( L b 2 ) C2 , 6L
yC , B
1、载荷分解
q
ql
ql2
2查表:单独载荷作用下
q
5ql yC1 384EI
yC 2
B2
4
ql3 B1 , 24EI
yC1
ql
B1
(ql)l 3 48EI
(ql) l 2 ql3 , 16EI 16EI
yC2
ql2
B2
yC 3
3ql 4 48EI
图所示。试求 ( x), y( x)

A 。
Fa L
FAy
FBy
1、求支座反力
FAy
Fb , L
FBy
2、分段列出梁的弯矩方程 AC段 (0 x a)
Fb M 1 ( x) FA x x, L
BC段 (a x L)
Fb M 2 ( x) x F ( x a), L

1 y
y '' ( x )
'2
( x)

3
2
M ( x) EI z
y ( x) ( x) 0
'
1 y ' 2 ( x) 1
故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M ( x) y' ' EI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12 103 141106
94.3MPa 100MPa
故所选工字钢为合适。
材料力学
如果材料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不 同,且截面部分 区域受拉,部分区域 受压,应分别计算出最大拉应力 和最 大压应力,并分别按拉伸、压缩进行 强度计算。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
t,max
=+
t,max
①外力分析:外力向形心简化并沿主惯性轴分解。
②内力分析:求每个外力分量对应的内力方程和 内力图,确定危险面。
③应力分析:画危险面应力分布图,叠加,建立 危险点的强度条件。
一般不考虑剪切变形;含弯曲组合变形,一般以弯
曲为主,其危险截面主要依据Mmax,一般不考虑弯
曲切应力。
材料力学
四.叠加原理
构件在小变形和服从胡克定律的条件下, 力的独立性原理是成立的。即所有载荷作用 下的内力、应力、应变等是各个单独载荷作 用下的值的代数和。
材料力学
F F
350
150
y
50 z
50 150 z0 z1
显然,立柱是拉伸和弯曲的 组合变形。
1、计算截面特性(详细计算略) 面积 A 15103 m2
z0 75mm I y 5310 cm4
材料力学
2、计算内力 取立柱的某个截面进行分析
FN F
M (35 7.5) 102 F 42.5102 F
组合变形
§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8.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8.3 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 §8.4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content
1、了解组合变形杆件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2、掌握拉(压)弯组合变形和偏心拉压杆 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3、掌握圆轴在弯扭组合变形情况下的强度 条件和强度计算

材料力学第八章

材料力学第八章


FN F zF z F yF y A Iy Iz
式中 A为横截面面积;
C
y
Iy , Iz 分别为横截面对 y 轴和 z 轴的惯性矩;
(zF,yF ) 为力 F 作用点的坐标;
(z,y)为所求应力点的坐标.
四、中性轴的位置
FN F zF z F yF y A Iy Iz
z
z
F/A
y
FzF/Wy
z FyF/Wz y
y
FN
(a)
My
(b)
Mz
(c)
(5)对于周边具有棱角的截面,其危险点必定在截面的棱角处, 并可根据杆件的变形来确定
最大拉应力 tmax 和最大压应力 cmin 分别在截面的棱角 D1 D2 处。无需先确定中性轴的位置,直接观察确定危险点的位置 即可
i ay yF
中性轴
2 z
2 iy az zF
(3)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分别处于截面形心的相对两侧
z (yF , zF )
O
az ay
y
z
中性轴
O
外力作用点
z
D1(y1,z1) y
中性轴
y
D2(y2,z2)
(4)中性轴将横截面上的应力区域分为拉伸区和压缩区 横截面上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分别为D1 , D2 两切点
C
Fx 0 Fy 0
FNAB F
FRAx 0.866F FRAy 0.5 F
A 1.2m F
30°
B
D 1.2m
FRAy
FNAB
30°
Fy
B
AB杆为平面弯曲与轴向压缩组合变形 中间截面为危险截面.最大压应力 FRAx A 发生在该截面的上边缘 F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六版最新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六版最新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
667 667
F c 160 106 171300N
934 934
许 可 压 力 为 F 45000N 45kN
§8-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例2图 示一夹具。在夹紧零件时, 夹 具受到的P = 2KN的力作用 。已知: 外力作用线与夹具竖杆轴线间的距离
e = 60 mm, 竖杆横截面的尺寸为b = 10 mm ,h = 22 mm,材料许用应力 [] = 170 MPa 。 试校核此夹具竖杆 的强度。
4、拉(压)弯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
拉弯组合变形下的危险点 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t ,max
Fl Wy
F A
[ t ]
c ,max
Fl Wy
F A
[ c ]
4、中性轴位置
由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均为零;
FN
M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z| 0
A
Iy
| z | FN I y A M y
+_
(-z y)
y -_
z
_
_
+
|z|
第三组
圆截面、弯扭组合变形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扭转+双向弯曲
求合弯矩
M
2
M
2 y
M
2 z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例题1 传动轴左端的轮子由电机带动,传入的扭转力偶矩
Me=300Nm。两轴承中间的齿轮半径R=200mm,径向啮合 力F1=1400N,轴的材料许用应力〔σ 〕=100MPa。试按 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d。
§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基本变形 构件只发生一种变形;
轴向拉压、扭转、平面弯曲、剪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求图示简支梁的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
并确定其最大挠度wmax和最大转角max。梁的EI
为常量
例题 5-3
解: 1.分段列弯矩方程
约束力为
FA
F
b, l
FB
Fa l
两段梁的弯矩方程分别为
M1x
FA
x
F
b l
x
0 x a
M2x
FA
x
F
x
a
F
b l
x
F
x
a
a x l
为了后面确定积分常数方便,列弯矩方程M2(x) 时仍取x截面左边的梁段为分离体,使方程M2(x)中 的第一项与方程M1(x)中的项相同。且不要把M2(x)中 的F(x-a)展开。
得: C ql3 ,D 0
24
A
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
线方程分别为:
x θA
θB
l
B
x
q (6lx2 4x3 l 3 ) y
24EI
w qx (2lx2 x3 l3)
24EI
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分别为:
max
A
B
ql3 24 EI
wm a x
w
x l 2
5ql 4 384EI
例题 5-3
22
x
B
x
EIw ql x q x2 22
y
l
EIw ql x2 q x3 C 46
EIw ql x3 q x4 Cx D
C
12 24
由边界条件:
EIw ql x2 q x3 C 46
q x 0时,w 0; x l时,w 0
EIw ql x3 q x4 Cx D 12 24
EIw
F
lx
x2 2
C1
(3)
EIw
F
lx2 2
x3 6
C1 x
C2
(4)
例题 5-1
2. 确定积分常数,并求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
该梁的边界条件为:在 x =0 处 w'=0 ,w =0
由(3)、(4)两式得 C1 0,C2 0
将C1和C2代入(3)、(4)两式,得
转角方程
w Fxl Fx2 (5)
弯矩分段,要分段积分
式中积分常数C、D由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确定
要求:(1)约束处满足边界条件 (2)梁中间的点满足连续与光滑条件
边界条件
y A
x =0 , w=0 y ( = 0)
x
x = l , w= 0 =0 B x
x = l , w=0 ( = 0)
光滑连续条件:
wc wc
P
c
c
x
48EI
l
y2
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分别为:
P
C
l 2
B
x
max
A
B
Pl 2 16 EI
wm a x
w
x l 2
Pl3 48EI
讨论: c 0
[例8-3]:已知梁抗弯刚度为EI。试求图示简支 梁的转角方程、挠曲线方程,并确定θmax和wmax。
q
A
C
D
E
B
x
a
a
a
a
y
q
A
C
D
E
B
x
a
a
a
a
y
CL9TU5
C2l
0
即 从而也有
C2
Fb 6l
l2
b2
C1
Fb 6l
l2 b2
例题 5-3
4. 建立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将C1、C2、D1、D2代入(1)、(1')和(2)、(2')式得两 段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如下:
左段梁 (0 x a)
右段梁 (a x l)
1 w1
2 w2
C
例题 5-1
试求图示悬臂梁的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
并确定其最大挠度wmax和最大转角max。梁的EI
为常量。
例题 5-1
解: 1. 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该梁的弯矩方 程为
M x F l x (1)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为
(b)
EIw M x Fl x Fl Fx (2)
通过两次积分得
EI 2EI
挠曲线方程 w Fx2l Fx3
(6)
2EI 6EI
例题 5-1
转角方程
挠曲线方程
w Fxl Fx2 (5)
EI 2EI
w Fx2l Fx3
(6)
2EI 6EI
根据该梁边界条件和全梁横截面上弯矩均为负值,
描出挠曲线的示意图(图c)。
(c)
例题 5-1
2. 求max和wmax
(6)
a>b时,x1<a,可见 w'发生在AD段,即 wmax发生在AD段。
例题 5-3
将x1的表达式(6)代入左 段梁的挠曲线方程(4),得
wmax
w1 |x x1 9
Fb 3lEI
l2 b2 3
(7)
例题 5-3
wmax
w1 |x x1 9
Fb 3lEI
l2 b2 3
(7)
x13
C1x1
D1
EIw2
qax2
q 2
(x2
a)2
EIw2
qa 2
x22
q 6
( x2
a)3
C2
EIw2
qa 6
x23
q 24
(x2
a)4
C2
x2
D2
由连续条件:
x1 x2 a时,w1 w2,w1 w2
得C1 C2 D1 D2
由边界条件:x1 0时,w1 0 得 D1 0
由对称条件:x2 2a时,w2 0
3l 2 4b2
Fbl 2 0.0625 Fbl 2
16EI
EI
例题 5-3
可见在集中荷载作用于右支座附近这种极端情况
下,跨中挠度与最大挠度也只相差不到3%。因此
在工程计算中,只要简支梁的挠曲线上没有拐点都
可以用跨中挠度代替最大挠度。
当集中荷载F作用于简支梁的跨中时(a=b=l/2),最
大转角max和最大挠度wmax为
解:由对称性,只考虑半跨梁ACD
M1(x1) qax1 (0 x1 a)
M2 (x2
)
qax2
q 2
(x2
a)2
(a x2 2a)
EIw1 qax1
EIw2
qax2
q 2
( x2
a)2
y
q
A
C
D
E
B
x
qa x1
qa
x2
a
a
a
a
EIw1 qax1
EIw1
qa 2
x12
C1
EIw1
qa 6
6. 求wmax的近似表达式
由(7) 式还可知,当集中 荷载F作用在右支座附近时, b值甚小,以致 b2 和 l2 相 比可略去不计,则有
wmax
Fbl 2 9 3EI
Fbl 2 0.0642
EI
它而发x生在l x1处0.5(l跨l3中点处0.C5。7)7的l 挠度wC为
2
wC
w1
|xl
2
Fb 48EI
定的工作需要,例如
车辆上的板弹簧。缓 P / 2
P/2
解车辆受到的冲击
和振动作用。
P
CL9TU2
二、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
1.挠曲线(平坦的曲线)
挠曲线方程:w f (x)
w
2.挠度和转角
y
挠度w:横截面形 心处的铅垂位移。
x
转角θ:横截面绕中 性轴转过的角度。
w
规定:y正向的挠度 为正,顺针向的转
y
角为正。
转角θ与挠度w 关系:
tan
df f (x)
dx
挠曲线
x
CL9TU3
§8-2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式
1.曲率公式
材力 曲线 y f (x) 的曲率为 数学
M 1 w w
EI z
(1 w2 )3 / 2
2.曲率与弯矩的符号关系
M0
(+)
x
w 0
如图:w ”与弯矩的符号相反。 y
(c)
由挠曲线可见,该梁的max和wmax均在x=l的自
由端处。由(5)、(6)两式得
max
|xl
Fl 2 EI
Fl 2 2EI
Fl 2
2EI
wmax
w
|xl
Fl 3 2EI
Fl 3 6EI
Fl 3 3EI
例题 5-1
3. 由此题可见,当以x为自变量对挠曲线近似微分 方程进行积分时,所得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中 的积分常数是有其几何意义的: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式:
(-) M 0
w 0
EI
d2w dx2
M
(x)
M w或EIw M
EI z
3.积分法求梁的挠曲线方程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EI d2w M (x)
dw x
dx2
EI M (x)dx C dx o
xx
EIw [ M (x)dx]dx Cx D 00
第八章 弯曲变形
§8-1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
一.工程实例 在工程实践中,对某些受弯构件,除要求具有足够
的强度外,还要求变形不能过大,即要求构件有足够 的刚度,以保证结构或机器正常工作,如摇臂钻床。
桥式起重机的横梁变形过大,则会使小车行走困 难,出现爬坡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