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说课稿明朝的对外关系
《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明朝的对外关系》,下面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明朝的对外关系》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二节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对外关系: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明朝的建立和统治,这为过渡到这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明朝统治的一个总结,又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因此,本节内容在这一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同学们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史实,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分析郑成功成功的原因,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的依据: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历史观点来统率史实”,在突破重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人物,分析胜利原因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说学情优势: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发展,而且学生对郑和、戚继光已有所了解,关于郑和、戚继光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较多,对这两位人物比较熟悉。
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不足,评价人物比较单一和片面。
根据学生的情况,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五、说教法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明朝时期的外交关系
说课稿明朝时期的外交关系说课稿:明朝时期的外交关系一、背景介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外交关系对于理解明朝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说课稿将重点讲述明朝时期的外交关系。
二、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1. 了解明朝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2. 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3. 分析明朝外交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内容安排3.1 外交政策及特点在此部分,我们将介绍明朝时期的外交政策并强调其特点。
我们将讨论明朝王朝的外交原则、目标以及对内外局势的反应。
3.2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本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述明朝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
以中国与朝鲜、日本、蒙古、满洲、西域等国家的交往为例,阐述明朝的外交策略、贸易和文化交流。
3.3 明朝外交的影响最后,我们将总结讨论明朝外交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主要探讨外交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对于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明朝的外交历史;2. 讨论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以促进思维和交流;3. 小组活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明朝外交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五、教学参考资料以下是本次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1. 明史资料:学生可参考明朝时期的相关史书或史料,了解明朝外交历史;2. 外交史研究论文:选取具有权威性的研究论文,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外交史知识;3. 外交政策演讲视频:呈现明朝时期外交政策的相关演讲视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六、课后作业本次课程的课后作业如下:1.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明朝外交的小议论文,表达自己对明朝时期外交的看法和理解;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或团队合作,进行一次关于明朝时期外交的研究报告。
以上是《明朝时期的外交关系》的说课稿,希望本节课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明朝时期的外交关系,提升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明朝的对外关系优质课件
(1)倭寇旳含义:日本武士和奸商构成旳海盗集团 (2)戚继光抗倭
原因:倭寇走私、抢劫,损害百姓生命财产 概况:戚家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过程:台州九战九捷,消灭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倭寇 成果:平息了倭患,抗倭斗争取得胜利 意义:戚继光领导旳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旳战争,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郑壮和举远、你航一有是次何人感海想类上?航强海国史旳上辉空煌!前旳
你以为郑和远航
成功旳原因有哪些?
明政府旳支持 造船技术旳发达 明朝前期国力旳强盛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旳广泛利用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旳英雄气概和
敢于探索旳精神 和平外交政策
……
二、戚继光抗倭
明代抗倭图(局部)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B 3、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日旳 ( )
A.山东 B.浙江 C.福建
D.广东
A 4、下列论述,不正确旳是(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域 B.郑和下西洋旳目旳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旳联络 C.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戚继光抗倭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旳业绩
第15课 明朝旳对外关系
导入
郑和故里旳三宝亭
(位于云南省晋宁县 昆阳镇)
郑和墓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 牛首山南麓 )
郑和: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 他从小据说了许多海外旳情况,学到了诸 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旳精神和英勇 无畏旳气概。 1423年明成祖朱棣命他带领船队出使西洋。
说课稿明朝时期的外事往来
说课稿明朝时期的外事往来说课稿:明朝时期的外事往来引言本文档将重点介绍明朝时期的外事往来,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时代背景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以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时期,明朝与世界各国保持了广泛的外交联系。
二、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明朝时期的外事往来以封建王朝的体制为基础,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外政策。
其中,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1. 重视邻国关系:明朝强调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尤其是东亚诸国,如朝鲜、琉球、日本等,建立了一系列的外交使节机构,促进了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2. 封闭与抵御侵略:明朝面临外来势力的侵略,因此重视边疆防御,采取了封闭政策,限制外国商贸和移民,并修建了长城等防御工事。
3. 外交交往与外交贡献:明朝积极与海外国家进行外交交往,派遣船队进行贸易,推动了海洋贸易的发展。
同时,明朝还出使西方国家,如葡萄牙、荷兰等,带来了外来文化和技术的引进。
三、外事往来的影响明朝时期的外事往来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交流:外交交往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中国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
2. 经济发展:外贸的拓展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加强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3. 技术引进:明朝通过与外国的交往,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艺,对中国的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总结明朝时期的外事往来是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其对外交、文化、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影响不可忽视。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当时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以上是我对明朝时期的外事往来的简要介绍。
希望本文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历史的兴趣,深入探索明朝时期的外交关系,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
谢谢!。
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说课稿
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高中历史课程中“明清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明朝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明朝的对外关系不仅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外交政策,而且对于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此,本课在明清时期历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主要内容1. 明朝的对外政策:介绍明朝初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后期的开放与交流。
2. 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分析明朝与朝鲜、越南、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关系特点。
3. 郑和下西洋: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路线、影响等方面。
4. 西方国家的侵略与明朝的应对:阐述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对明朝的侵略行为以及明朝的应对策略。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对外政策及其变化。
2. 使学生掌握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点。
3. 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路线、影响。
4. 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对明朝的侵略行为及明朝的应对策略。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明朝的对外政策及其变化。
2. 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特点。
3.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路线、影响。
4. 西方国家对明朝的侵略行为及明朝的应对策略。
(二)难点1. 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原因及影响。
2.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 西方国家侵略明朝的原因及明朝应对策略的得失。
四、说教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在教授明朝的对外关系时,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出问题,如“明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郑和下西洋对明朝的对外关系有何影响?”,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
(二)问答法问答法是本课采用的核心教学方法。
说课稿明朝的外部联系
说课稿明朝的外部联系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的外部联系,包括对外贸易、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对外贸易和外交关系。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贸易和外交关系的复杂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和航海史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思考明朝时期的对外联系的重要性。
导入: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和航海史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思考明朝时期的对外联系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明朝时期的外部联系,包括对外贸易、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突出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外交政策的特点。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明朝时期的外部联系,包括对外贸易、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突出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外交政策的特点。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明朝时期的重要事件或外交使团,例如郑和下西洋和王振使朝鲜等,通过讲解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明朝时期的重要事件或外交使团,例如郑和下西洋和王振使朝鲜等,通过讲解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明朝时期的外部联系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明朝时期的外部联系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5. 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结合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朝时期的外部联系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结合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朝时期的外部联系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五、学法指导1. 通过引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张宣讲优质课件
照)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 同学们,你们懂得吗?亚洲许多国家和地 域,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旳遗址。 这是为何呢?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外
二、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 请大家读课文,思索学案课前学习部分。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
经过本课所学旳三个知识点: 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 期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 门旳居住权.你能得出明朝前后 期国力发生怎样旳变化呢?
四、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 学习至此: 请同学们完毕课后作业(见学案)
五、梳理知识 整合提升
• 1、你还有什么疑惑?
• 2、知识总结:
明朝前期,因为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同世 界友好往来,但是到了中后期,伴随国势衰弱,友 好变成了冲突,所以有了倭寇入侵和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我国广东澳门旳居住权,这阐明中国在世界上 已经落后了,同步也印证了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二、 戚 继 光 抗 倭
台州九捷
2 1、经 背过 景
抗倭形势图
·看谁知多少·
戚家军抗倭为何能够取得胜利?
1、“人心向背”:这是一场反侵略旳正义战争, 符合 人民旳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 同仇敌忾旳民族向心力。
4、戚继光卓越旳军事韬略和指挥才干。
“(16世纪前期)番彝佛朗机(指葡萄牙殖民者)假朝贡 (借用朝贡名义),占据屯门(在今香港)海澳(海岸弯
曲可停船旳地方),时肆剽掠,屠食婴儿。” ——《新安县志》
请将上面文件资料记载旳葡萄牙殖民者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 洋活动进行比较,阐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明 朝的对外关系》 讲义
《明朝的对外关系》讲义明朝(1368 年 1644 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其存续的两百多年间,对外关系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对外政策。
他致力于恢复国内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对外交往较为谨慎。
然而,随着明朝国力的逐渐强盛,对外交流也日益频繁。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关系中的一大壮举。
从 1405 年到 1433 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遍历亚非各国。
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明朝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航海技术,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郑和的船队带去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同时也带回了许多异域的珍宝和特产。
他们的航行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加强了明朝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方面,明朝与朝鲜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
朝鲜定期向明朝朝贡,明朝也给予朝鲜一定的支持和保护。
在文化方面,双方交流频繁,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明朝与日本的关系则较为复杂。
明初,由于倭寇的侵扰,明朝对日本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
但在中后期,随着双方贸易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多,关系有所缓和。
在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明朝与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国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往来。
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彼此相互影响。
明朝还与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建立了联系。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商品远销这些地区,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
然而,明朝的对外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在中后期,随着欧洲殖民者的东来,明朝面临着新的挑战。
葡萄牙人、荷兰人等相继来到中国沿海地区,试图建立殖民地和开展贸易。
明朝政府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例如在与葡萄牙人的冲突中,明朝成功捍卫了国家的主权。
明朝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自身的宗主国地位,要求周边国家向其朝贡。
这种朝贡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区的稳定,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明朝的对外关系丰富多彩,既有辉煌的成就,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说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说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XXXXXX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20号参赛选手,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国力强盛,所以XXX 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
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XXX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尤其是XXX下西洋这一目与当今国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遥相呼应。
2、教学目标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XXX下西洋、XXX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理解XXX下西洋的意义与XXX抗倭的反侵略斗争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本人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事实的资料,了解XXX下西洋和XXX抗倭的概况。
3)情绪态度与价值观:感触感染XXX下西洋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及开拓精神。
研究XXX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XXX下西洋的史实和XXX抗倭的事迹。
(通过材料、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郑和下西洋(通过分解问题,以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研究,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
但是学生对XXX下西洋、XXX抗倭等史实,学生不是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
在此基础上,要尽能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研究探究。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比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
在教学中要借助多媒体展示地图等感性材料来研究历史,符合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
三、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1、教法:问题分解导学法、材料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学法:自主研究法、竞争合作法4、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和三个探究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下册》中“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
该课是延续前一课“明朝的海外贸易”所讲述的内容,并围绕着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展开教学。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明朝时期国家的对外交往及其盛世的辉煌。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介绍东南亚各国与明朝的关系及保持明朝封疆大臣,维护对外关系的措施。
通过讲授本课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交往的经验和成果,感受明朝盛世的辉煌,也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良好的对外关系对国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 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2. 了解明朝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关系;3. 掌握明朝时期维护对外关系的措施。
能力目标1. 训练学生的信息感知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 培养学生的对外友好交往意识;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研究兴趣。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和疆域保护。
1. 明朝时期的对外交往明朝时期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盛世,他们与外国友好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教材详细讲述了明朝时期的对外贸易、海禁政策、朝贡体系,以及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和中非、中东、欧洲之间的对外交往等。
2. 疆域保护为了保持对外关系的和平稳定,明朝通过多种途径来保护自己的疆界安全。
教材着重介绍了明廷收编蒙古兵、军事重镇边疆与交通要道的设立、朝鲜半岛的守卫及东南亚的战役等明朝维护疆域的具体措施。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 讲述明朝时期国家的对外交往;2. 介绍东南亚各国与明朝的关系;3. 讲述明朝时期维护对外关系的措施。
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意义;2. 帮助学生理解明朝时期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3. 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持良好的对外关系对国家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1. 教师讲授法:对一个国家的对外交往讲述需要基于前置知识的讲解,同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演示、对话等。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关系。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认识我国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以及对外交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一些具体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知识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态度,认识我国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意义及其在世界上地位的影响;戚继光抗倭的策略和成果;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过程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郑和下西洋的图片或故事为导入,激发学生对明朝对外关系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共同解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明朝的对外关系》。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属于人教版(2016)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本课的主题是通过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两件史事,使学生认识到明代对外关系政策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关系,二是在面对侵略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从而感受我国自古以来作为大国的气度与骨气,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分析完教材,我来说说对学生的认识。
知识上,初一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有粗浅的印象,知道这两件史事的存在,但没有具体细节支撑,也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两件史事。
思维上,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能够对历史文本进行初步归纳与解读,并开始有意识地去辩证分析问题,但理性思维仍旧较弱。
情感上,学生对这两件史事的发生有着直觉的钦佩与自豪,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细节根据,因此这种钦佩与自豪只停留在感觉层面。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和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概括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特点及戚继光鸳鸯阵的优势,提升历史信息归纳收集能力。
通过分析史料、分小组讨论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影响,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从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中感受郑和不畏艰辛、大局为重的精神,能够从戚继光抗倭高超卓越的军事智慧中感受其保家卫国的民族情怀,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体会戚继光的军事智慧。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8江西初中历史教师招聘面试《明朝的对外关系 》说课稿
2018江西初中历史教师招聘面试《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明朝的对外关系》。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属于人教版(2016)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本课的主题是通过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两件史事,使学生认识到明代对外关系政策的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平友好的国家间关系,二是在面对侵略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从而感受我国自古以来作为大国的气度与骨气,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情分析完教材,我来说说对学生的认识。
知识上,初一学生对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有粗浅的印象,知道这两件史事的存在,但没有具体细节支撑,也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两件史事。
思维上,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能够对历史文本进行初步归纳与解读,并开始有意识地去辩证分析问题,但理性思维仍旧较弱。
情感上,学生对这两件史事的发生有着直觉的钦佩与自豪,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细节根据,因此这种钦佩与自豪只停留在感觉层面。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和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概括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特点及戚继光鸳鸯阵的优势,提升历史信息归纳收集能力。
通过分析史料、分小组讨论探究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影响,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同时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从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中感受郑和不畏艰辛、大局为重的精神,能够从戚继光抗倭高超卓越的军事智慧中感受其保家卫国的民族情怀,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
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明朝的对外关系”在历史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在封建社会晚期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明朝的对外政策:介绍明朝初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后期逐渐开放的对外政策。
2. 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分析明朝与朝鲜、越南、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3. 明朝与欧洲的关系:探讨明朝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4. 郑和下西洋:详细介绍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线、影响等方面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对外政策及其演变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明朝与周边国家及欧洲国家的交往情况。
3. 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态度。
2. 培养学生树立开放、包容、合作的世界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明朝的对外政策及其演变。
2. 明朝与周边国家及欧洲国家的交往。
3.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二)难点1. 明朝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2. 明朝与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 郑和下西洋对后世的影响。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选择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及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 启发法:-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如“明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郑和下西洋对明朝的国际地位有何影响?”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明 朝的对外关系》 说课稿
《明朝的对外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明朝的对外关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明朝的对外关系》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明朝在对外交往方面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对抗,展现了明朝对外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单元前两课分别讲述了明朝的政治和经济,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有助于学生了解明朝在当时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脉络。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对于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较为复杂的内容,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
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以及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胜利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高超和开放包容的精神。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意义。
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和胜利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友好交往与冲突对抗。
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评价。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讲解重点知识,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的关系》说课稿9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的关系》说课稿9一. 教材分析《明朝对外的关系》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5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明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以及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
教材通过讲述明朝与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关系,以及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展示了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以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明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情况,以及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平友好交往的重要性,培养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情况,以及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
2.教学难点: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的对外关系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明朝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情况,以及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详细阐述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5.案例分析:通过讲述郑和下西洋的事迹,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影响,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条件 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指
南针的应用
个人因素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 探索的精神。
设疑导学 自主探究
二、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国力衰弱)
1、戚继光是谁? 2、什么是倭寇? 3、为什么明朝中期倭患严重? 4、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 重的后果? 5、戚继光抗倭:时间、地点、人物、 原因、 经过、结果 6、戚继光抗倭的评价
每次约2.7万人 大船63艘 (连小船共有 200多艘) 长151.8米 宽61.8米
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 航海图、罗盘针
1000到1500 人 17艘
160人 4艘
船数 船只 大小 到达 范围 设备
长24.5米 宽6米 美洲 罗盘针
长34米, 宽8米 印度 罗盘针
船只最大
范围最广 设备先进
郑和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远航,他 当时具备了哪些条件?
1、郑和是谁? 2、西洋指哪儿?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概况?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文莱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概况
时间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次数
规模 人数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最多 时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第15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朝的对外关系
I
说课内容
第4阶段: 教学过程 第5阶段: 板书设计
第1阶段: 教材分析
第2阶段: 学情分析
第3阶段: 教学教法
2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 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 人物的能力。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 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 州(今山东蓬莱)人。戚继 光出身将门,自幼刻苦好 学,深明大义,先后在山 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 ,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 戚继光
戚 继 光 抗 倭
台州九捷
福建、广东
抗倭形势图
材料: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 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 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 剿灭了那里的倭寇。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 胜利的原因。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到达 范围
红海沿岸 非 洲 东 岸
刘家港
榜葛剌
占城
人物
时间 次数 人数
郑和
1405—1433 7次
哥伦布
1492—1504 4次
达· 迦玛 比较结果
1497— 1498 1次
(特点)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课堂小结
明 朝 的 对 外 关 系 冲突 戚继光抗倭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向世当 国力强盛 衰 界 时 弱范处 (前期) 了围于 内封 已建 经社 由会 强的 国力日渐衰落 盛 中 (中后期) 逐国 渐, 转在
教法学法
教法分析:
直观演示法 归纳法 对比法
学法分析:
自主阅读法 讨论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自主
出示图片 激趣导入
合作
1 2
探究
4
3
总结巩固 当堂检测
设疑导学 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图 片 导 入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
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
设疑导学 自主探究
一、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国力强盛)
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 洋、戚继光抗倭等基 本史实,掌握明朝对 外关系的概况。
知 识 与 能 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同学们感受郑和戚继光的 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突出重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 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 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所以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 媒体教学课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 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 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通过动态地图演示, 化抽象为形象
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人民 群众的大力支持。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与其他军队之间密切配合
4、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才能
如何评价戚继光?
1、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2、戚继光具有淡泊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 任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评价历史人物,分析战争胜利 的原因。
突破难点:学生讨论探究与老师归纳总结相结合
学情分析
优势: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的理解 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学生对郑和、戚继 光已有所了解,关于郑和、戚继光的影视作 品、文学作品较多,对这两位人物比较熟悉。
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 力不足,评价人物比较单一和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