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优秀课件 PPT(共30张)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优质课件 (共16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优质课件 (共16张)](https://img.taocdn.com/s3/m/60d32e09f524ccbff021847f.png)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优质课件 (共16张)
第二篇章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神舟十号
嫦娥四号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优质课件 (共16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优质课件 (共16张)
2018年世界GDP排名前3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优质课件 (共16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优质课件 (共16张)
第二篇章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阅读120页《邓小平文选》
即兴发挥, 编写解说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优质课件 (共16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优质课件 (共16张)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优质课件 (共16张)
2、义务教育 地位:国家普及_青__少__年__教__育_ 、扫除__扫__除__文__盲___、提高__提__高__人__口__素__质、培养___合__格__公__民___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 项战略决策。 措施: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_《_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义__务__教__育__法__》_,90年代提出__科__教__兴__国___战略,加_紧__普_及__九__年__义_务__教_成育 为其重要环节. 成果:2001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实现__基__本__普__及__九__年__义__务__教__育__,__基__本__抛__除__青__壮__年__文__盲_____的战略目标。 3、高等教育 建国初:参照_苏__联____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调整。(其利弊?在课本找) 1958年:实施“__教__育__大__革__命__”,以教育与_____生__产__劳__动__相结合为核心。 1961到1963年进行调整,高等教育进入____稳__定__发__展___轨道 文革十年造成_严__重__破__坏_____。___1_9_7_7____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80年代以来:中__国__高___等__教__育_迅速发展,高校建立起__学__士__--_硕__士__-_-博__士________三级学位制度; 9大/1学0/招20生20、分配制改革,扩大了办__学__自__主__权___;少__数__民__族__高__等__教__育、__成__人__高__等__教__育__、_民__办__高__等__教__育__得到长足发展。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共29张PPT)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19880e0066f5335a8121e7.png)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据统计,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200万中专毕业生
和100万大学毕业生。
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5、新时期:拨乱反正,快速发展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 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77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1957 1960
229所 1289所
10.5万 32.3万
44万 96万
“教育大革命”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许多违反教育 规律的“改革”,造成了教育界的大混乱。是错误的。
3、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教育部对教育进行全面调整
1963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4、“文革”时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建国初高等教育照搬苏联模式
1953—1957年,教育 在“必须彻底地、系统地 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的 口号下,模仿甚至照搬苏 联的教育模式,对高等院 校进行了改造、调整。 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各 种专业技术人才。
2、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大革命”
1957—196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 份 学校数目 招生人数 在校学生
——《高等教育法》
趋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 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 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 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 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3)配套课件6-2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3)配套课件6-2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8f2a3f7172ded630b1cb654.png)
(3)1982 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明确规定:“国家 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4)1993 年, 《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在 20 世纪末, 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成就:__________元旦,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 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科学研究
全面调整
稳定发展 民办
迅速发展
少数民族 成人
重难点拨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这是被历史的经验证明了的,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 (1)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 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 育。
(2)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前 途。从世界来看,哪一个国家重视教育,那么这个国家就兴 旺发达,例如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迅速崛起与重视人才和教 育是分不开的。我国的劳动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 素。 因此,国家的兴旺和发达与重视教育的程度是分不开的。
答案:一、扫盲
识字
开展识字教育
逐步减少文盲 中国教育
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文盲
人口素质 优先发展
合格公民 科教兴国 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务教育 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三、苏联 相结合 1977 教学
改造
调整
教育大革命
教育与生产劳动
二、义务教育 1.重要性:是国家普及__________、扫除__________、 提高__________、培养__________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 项战略决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5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e3b13d0059eef8c75fbfb3eb.png)
课堂练习:
1、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我国教育的什么现象
A.扫盲教育 C.义务教育
B.初等教育 D.高等教育
课堂练习:
2、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案例,因父亲认为 小娟是个女孩,所以在小娟12岁时就不让其 上学,结果小娟就把父亲告上法庭,案子最 后小娟获胜。小娟父亲的做法违背了下列哪 部法律 A.《宪法》 C.《未成年保护法》 B.《义务教育法》 D.《教师法》
课堂练习: 4、为彻底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
全民族的素质,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 措施有 ①推行扫盲教育 ② 普及义务教育
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④支持发展民办教育 A ①②③④ C ② ③ ④ B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课堂练习: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 在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②资源配置、专 业结构更加合理③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 来越大④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建设速 度加快
民族振兴
新 中 国 教 育 发 展 通 史(1949至今)
扫盲教育 1949 年—— 文革前 文革期 间 文革结 束—— 今
1950年工 农教育会 议进行扫 盲教育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参照苏联
起步 挫折
教育大革命
遭到严重破坏
1982年 宪法 1993年 教育纲要 2001年基本 扫除
1986义务教育法 1977年 90年代“科教兴 恢复高考 国” 实施希 80年代高 等教育迅 望工程 速发展 2001年基本普及
振兴
第二篇 析教育原因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相关史实,举例说明推动新 中国教育发展的原因? (提示:多角度、关键词写在纸上、史论结合)
1.政策方针、法律支持,如科教兴国,《义务教育法》
2.政治的独立与稳定,如新中国的成立,新时期改革开放 3.经济发展,如改革开放为教育投资奠定基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精品课件(64张)(共6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精品课件(64张)(共66页)](https://img.taocdn.com/s3/m/56e16c9d02d276a200292eeb.png)
example
“北大”红 卫兵批判 校长陆平 等“反动 学术权威”
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毛主席,你 是我的偶 像——一个 毛的超级 FAN
出家人也难逃批斗
批完和尚 批修女
文革时,人们每当说话前必须先念“语录”。 一天,有对农民夫妻发生口角,男方扯着 女方去公社离婚,找到了张秘书。 男:“下定决心”,我们离婚。 女:“排除万难”,再过几年。 张秘书:“抓革命促生产”,你们的事 我不管。 公社主任一听,忙上前:“路线是个纲”, 有事好商量,“红军不怕远征难”,麦收过后 再来谈!
文化大革命中的 “两个估计”
1971年4月15日到7月 31日,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召开,会议通过了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 要》,全面否定17年教 育工作。提出了两个估 计:教育战线是资产阶 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 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 的大多数世界观是资产 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 坏。 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1977年冬天,全国有 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 试。年龄由13岁到37 岁不等。至今,这是 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 多的一次。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 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 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 考试。
以考试来选用人 才,是人类经过 长期摸索探求之 后作出的最佳选 择。考选制度, 必须是包含着这 样几种基本精神 的:一曰公开平 等,二曰竞争择 优,三曰量才使 用,四曰内行管 理。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 指……终于抓住了什 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 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 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 北京。 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全国下乡知青 总数累计已达1700万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162754763231126fdb1131.png)
四、春风送暖,精雕细琢追求教育真(1978——至今)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时空观念
辛亥 革命, 移风 易俗
1912
国共 对峙, 军阀 混战
1927
全面 抗日, 救亡 图存
1937
解 放 战 争
1945
新中国成立, 毛:全面教 育方针
1949
1913朔方高等学校 1929宁夏省立第一中学 1919五师八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永恒的校训:尚德、远志、求是、笃行
• 我爱一中,这里有支勇于开拓、敬业善导, 守正务实的教育队伍。
• “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的育人理 念,秉承“全面发展,人文与科学均衡,英 语见长”的办学思想,大胆改革,锐意进取, 独特的人文精神、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一流的 教学业绩,成为塞上凤城的一道迷人风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8课国运兴 衰,系 于教育 课件(共 30张PP T)
一、没落王朝 衰败书院新建学堂(明清——1906)
银川书院(明——1906)
宁夏府中学堂(1906——1912)
教学内容 读四书五经、写八股文、送试帖诗
教学目的 生源 教学组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时空观念
辛亥 革命, 移风 易俗
1912
国共 对峙, 军阀 混战
1927
全面 抗日, 救亡 图存
1937
解 放 战 争
1945
新中国成立, 毛:全面教 育方针
1949
1913朔方高等学校 1929宁夏省立第一中学 1919五师八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 (共30张PPT)
永恒的校训:尚德、远志、求是、笃行
• 我爱一中,这里有支勇于开拓、敬业善导, 守正务实的教育队伍。
• “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的育人理 念,秉承“全面发展,人文与科学均衡,英 语见长”的办学思想,大胆改革,锐意进取, 独特的人文精神、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一流的 教学业绩,成为塞上凤城的一道迷人风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8课国运兴 衰,系 于教育 课件(共 30张PP T)
一、没落王朝 衰败书院新建学堂(明清——1906)
银川书院(明——1906)
宁夏府中学堂(1906——1912)
教学内容 读四书五经、写八股文、送试帖诗
教学目的 生源 教学组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PPT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PPT教学课件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ceeda579563c1ec4da7121.png)
• 我爱一中,这里有支勇于开拓、敬业善导, 守正务实的教育队伍。
• “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的育人理 念,秉承“全面发展,人文与科学均衡,英 语见长”的办学思想,大胆改革,锐意进取, 独特的人文精神、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一流的 教学业绩,成为塞上凤城的一道迷人风景。
• 我爱一中,这里有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校为 家、爱生如子的教师。
改革开放为各项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2002年一中迁 校至此,我们拥有了标准化大操场、花园式教学楼、先进的 实验设备……
如今的她,抖落了世纪的风尘,闪动着百年的光 彩,校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环境优美, 释放着“精敬于业,乐融于群,追求卓越”的一中人 精神。
永恒的校训:尚德、远志、求是、笃行
•
2.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 言的存 废问题 ,曾经 引起激 烈争议 ,但争 论至今 ,越来 越多的 人逐渐 达成共 识:推 广普通 话很重 要,保 护方言 也很重 要,二 者并不 是非此 即彼的 关系。
学雷锋活动,让我们学会在成长中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献出自己 的绵薄之力,让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
诵读一封封家书,带领我们回望一段红色历史, 向革命先辈献上一份致敬!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煦的春日,5公里的健步行活动,我 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满怀喜悦与激动,展现着“一中人”的 自信、洋溢着“一中人”的阳光。
辛 亥 革 命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一举推翻了 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主救亡运动兴起,社 会提倡剪辫易服,天乳运动,天足运动……新的 变化在悄然发生。
1913年,在宁夏府中学堂基础上,成立朔方高等小学,许景鲁担任堂长。 1919年,北洋政府将学校又改名为甘肃省第五中学,于甘肃第八师范合 并,时称"五中八师",为四年制普通中学,校长为李秉彝。我校在“大革 命”时期引领社会风潮,培养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包括西北著名的革命家 孙殿才、王绪祥等人。 1929年,又因宁夏改建行省,学校改名为宁夏省立第一中学 1934年,学校单独设立了高中。次年,迁至现在中山公园、妇幼保健院 附近
• “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的育人理 念,秉承“全面发展,人文与科学均衡,英 语见长”的办学思想,大胆改革,锐意进取, 独特的人文精神、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一流的 教学业绩,成为塞上凤城的一道迷人风景。
• 我爱一中,这里有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校为 家、爱生如子的教师。
改革开放为各项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2002年一中迁 校至此,我们拥有了标准化大操场、花园式教学楼、先进的 实验设备……
如今的她,抖落了世纪的风尘,闪动着百年的光 彩,校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环境优美, 释放着“精敬于业,乐融于群,追求卓越”的一中人 精神。
永恒的校训:尚德、远志、求是、笃行
•
2.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 言的存 废问题 ,曾经 引起激 烈争议 ,但争 论至今 ,越来 越多的 人逐渐 达成共 识:推 广普通 话很重 要,保 护方言 也很重 要,二 者并不 是非此 即彼的 关系。
学雷锋活动,让我们学会在成长中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献出自己 的绵薄之力,让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
诵读一封封家书,带领我们回望一段红色历史, 向革命先辈献上一份致敬!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煦的春日,5公里的健步行活动,我 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满怀喜悦与激动,展现着“一中人”的 自信、洋溢着“一中人”的阳光。
辛 亥 革 命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一举推翻了 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主救亡运动兴起,社 会提倡剪辫易服,天乳运动,天足运动……新的 变化在悄然发生。
1913年,在宁夏府中学堂基础上,成立朔方高等小学,许景鲁担任堂长。 1919年,北洋政府将学校又改名为甘肃省第五中学,于甘肃第八师范合 并,时称"五中八师",为四年制普通中学,校长为李秉彝。我校在“大革 命”时期引领社会风潮,培养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包括西北著名的革命家 孙殿才、王绪祥等人。 1929年,又因宁夏改建行省,学校改名为宁夏省立第一中学 1934年,学校单独设立了高中。次年,迁至现在中山公园、妇幼保健院 附近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24张)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件(24张)](https://img.taocdn.com/s3/m/371351a48e9951e79a892737.png)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 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探究问题] (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有什么重要意义? (2)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的关系 的? 提示:(1)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了总的战略目标和正确的 方向,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 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2)发展教育为科研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 基础。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120~P121) 阅读这段材料,请思考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提示: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 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 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带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 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素质和科技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提 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 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史料一1950年,刘少奇回信给吴玉章说:“可以组织这一团 体,但不能限于新文字,汉字简体字也应研究整理一下,以 便大众应用。” 史料二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 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 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 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 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后来被称 为“七二一指示”。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 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探究问题] (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有什么重要意义? (2)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的关系 的? 提示:(1)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了总的战略目标和正确的 方向,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 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2)发展教育为科研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 基础。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120~P121) 阅读这段材料,请思考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提示: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 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 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带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 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素质和科技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提 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 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史料一1950年,刘少奇回信给吴玉章说:“可以组织这一团 体,但不能限于新文字,汉字简体字也应研究整理一下,以 便大众应用。” 史料二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 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 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 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 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段话后来被称 为“七二一指示”。
2019精选教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授课课件(28张)(共28张PPT).ppt
![2019精选教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授课课件(28张)(共28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217aa02b52d380eb62946d4f.png)
原因
党和政府的具体措施
扫盲成就
课
地位
理解“国运
标 解
党和政府的具体措施
兴衰,系于 教育”的深
读
刻含义
义务教育的成就
基本历程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扫盲教育
地位: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文化素质极端低下,_扫__盲__工__作__成为教育 工作的重中之重。 2.措施: a.1950年全国_工__农__教__育__会__议__的召开,强调人民文化素养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 。 b.政府开办各种类《型中的华补人习民学共校和。国宪法》 c.1982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规定:“国家 发展各种教育设《施中,国扫教除育文改盲革。和”发展纲要》 d.199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在20世纪 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 3.成就:
问题探究1:我国为何要进行扫盲教育工作?
(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儿童刚入解是学放率最时还,基不我本到国2的学0%龄人, 权。
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 为此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 出: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 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改革调整。
b.1958年:伴随“大跃进”形式,中国实施“ 实行高等教育三类办学体制。
教育大革命”高校
c.从1961年开始,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___调__整___,中国 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def..2.1持09世7续7纪年十8,年0年恢的代复“以统_文_来一_化_,__大__高__革高__等__命考__教__招__育_”生_迅_对_速_高制发等度展教。,育高造校成建严立重起破三坏级
党和政府的具体措施
扫盲成就
课
地位
理解“国运
标 解
党和政府的具体措施
兴衰,系于 教育”的深
读
刻含义
义务教育的成就
基本历程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扫盲教育
地位: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文化素质极端低下,_扫__盲__工__作__成为教育 工作的重中之重。 2.措施: a.1950年全国_工__农__教__育__会__议__的召开,强调人民文化素养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 。 b.政府开办各种类《型中的华补人习民学共校和。国宪法》 c.1982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规定:“国家 发展各种教育设《施中,国扫教除育文改盲革。和”发展纲要》 d.199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在20世纪 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 3.成就:
问题探究1:我国为何要进行扫盲教育工作?
(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儿童刚入解是学放率最时还,基不我本到国2的学0%龄人, 权。
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 为此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 出: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 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改革调整。
b.1958年:伴随“大跃进”形式,中国实施“ 实行高等教育三类办学体制。
教育大革命”高校
c.从1961年开始,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___调__整___,中国 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def..2.1持09世7续7纪年十8,年0年恢的代复“以统_文_来一_化_,__大__高__革高__等__命考__教__招__育_”生_迅_对_速_高制发等度展教。,育高造校成建严立重起破三坏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共1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d4de5c69dc5022abea001f.png)
来源于《世界经济信息网》
第三篇章:国梦复兴,深化教育
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 __________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中国现代教育的复兴之路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 第二篇章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地位:国家普及__________ 、扫除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培养____________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成果:2001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目标。 教育问题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将是首要的问题,总有一天,人们终于会认识到,教育问题绝不亚于经济问题。 3、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 富裕国家80%的财富来自非自然资源。
*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的深刻含义。
教育有多重要—— 家国情怀
教育问题在任何国家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 4当%代(中劳国动教增育长还+资有本哪增些长地)方+需66要. 反思?
地新位中: 国国成家立普之及初,__中__国__适__龄__儿、童扫小除学__入__学__率__不__到_、20提%高,_初__中__入__学__率__仅_、为培6%养。____________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教育问题绝不亚于经济问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 新成中果国 :成20立01之年初中,国中向国世适界龄宣儿布童实小现学__入__学__率__不__到__2_0_%__,__初__中__入__学__率__仅__为__6_%__。__________的战略目标。
2019精选教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经典课件(41张)(共41张PPT).ppt
![2019精选教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经典课件(41张)(共41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1d80ff6137ee06eff91849.png)
动 C.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 D.十年“文革”运
动
3.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 个举措是:
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制定 B.教育大革命 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 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 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②资源配置、专业结 构更加合理③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 ④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建设速度加快
当堂检测
1.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 A.1957年的反右运动 B.1958年的“大跃进”运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曲折发展历程
⑴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
——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窄。 ⑵“大跃进”时:实施“教育大革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 核心、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曲折发展历程
⑴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
——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窄。 ⑵“大跃进”时:实施“教育大革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 核心、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⑶调整期:全面调整高等教育 ——进入稳定发展轨道
学习目标
1、熟悉建国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史 实 2、理解“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 义
问题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教材内容,回答建国 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开展扫盲教育 实施义务教育 发展高等教育
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 纪的文盲标准为: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 字的人,这 是传统意义
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
动
3.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 个举措是:
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制定 B.教育大革命 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 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在 ①大学数量不断增加②资源配置、专业结 构更加合理③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 ④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建设速度加快
当堂检测
1.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 A.1957年的反右运动 B.1958年的“大跃进”运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曲折发展历程
⑴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
——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窄。 ⑵“大跃进”时:实施“教育大革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 核心、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曲折发展历程
⑴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
——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窄。 ⑵“大跃进”时:实施“教育大革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 核心、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⑶调整期:全面调整高等教育 ——进入稳定发展轨道
学习目标
1、熟悉建国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史 实 2、理解“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 义
问题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教材内容,回答建国 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开展扫盲教育 实施义务教育 发展高等教育
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 纪的文盲标准为: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 字的人,这 是传统意义
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没落王朝 衰败书院新建学堂(明清——1906)
银川书院(明——1906)
宁夏府中学堂(1906——1912)
教学内容 读四书五经、写八股文、送试帖诗
教学目的 生源 教学组织
科举取士
局限较大,多豪门士绅子弟
没有班级班次,没有统一进度, 没有学年学期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 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体操、图画……
• 他们心中满载着对学生沉甸甸的爱和对社会沉甸甸的责 任,默默奋斗在教学第一线。
• 我们的进步是他们最大的收获,我们的成材是他们最大 的财富。
别样的英语手抄报、地理思维导图、生动有趣的雅思课堂
充满青春活力的运动会、课间操
在热闹的义卖活动中,我们不仅觅得自己喜欢的东西,更为资助 贫困学生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
1978——至今 1949——1978
没落王朝
衰败书院新建学堂 一
1912——1949 明清——1912
小组合作: 任选一个主题,生成本课思维导图
•
1.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 安全的 家庭环 境。和 谐安宁 的家庭 氛围给 他以心 理上的 安全感 与幸福 感。要 让孩子 全面发 展,和 谐家庭 至关重 要,建 立温馨 的家庭 。才能 让他们 有信心 、有兴 趣学习 。
学雷锋活动,让我们学会在成长中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献出自己 的绵薄之力,让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
诵读一封封家书,带领我们回望一段红色历史, 向革命先辈献上一份致敬!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煦的春日,5公里的健步行活动,我 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满怀喜悦与激动,展现着“一中人”的 自信、洋溢着“一中人”的阳光。
学校积极响应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 落地,在高一年级推行智慧课堂建设,创新教学模式, 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高效。
• 百年的成长,使她显得美丽芬芳。 • 青春在这里闪现光芒,智慧在这里得到升华! • 同学们,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们敢与天斗,与
雷霆碰杯,同日月争光, • 让我们所有的一中人,用心中最美好的祝福,祝愿母校
请根据材料分析1949——1966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1966——1976)
一中校园流行新词汇:
革命、斗争、破四旧、 牛鬼蛇神、红卫兵、 红宝书、 “改造好了”领导小 组
四、春风送暖,精雕细琢追求教育真(1978——至今)
我是一中人 我爱一中
我最想说的话是: 我骄傲,我是一中人
•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校; • 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校。 • 然而,我想采撷一切如花的词汇, • 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 • 用凝重的感情, • 唱出我最动人的颂歌——我爱一中。
更加耀眼夺目, • 我们,注定成功,必将辉煌!
一中现任教务校长谈谈眼中一中变化(视频)
银川一中副校长:张永宏(主管教学)
家国一体,与时俱进 今天你以一中为荣,明天一中以你为荣 今天你以祖国为荣,明天祖国以你为荣
枯木逢春 孜孜不倦勤勉治学 三 蹉跎岁月 忠爱大义践行不缀 二
春风送暖 精雕细琢追求教育真谛
•
2.俗话说“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 道自己 有错”, 还有一 句俗话 说“穷 养富养 ,不如 有教养”,无论 贫穷还 是富裕 ,孩子 有教养 ,即使 再平凡 的躯体 ,也能 因此增 色不少 。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引导是十分 重要的 。
辛 亥 革 命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一举推翻了 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主救亡运动兴起,社 会提倡剪辫易服,天乳运动,天足运动……新的 变化在悄然发生。
1913年,在宁夏府中学堂基础上,成立朔方高等小学,许景鲁担任堂长。 1919年,北洋政府将学校又改名为甘肃省第五中学,于甘肃第八师范合 并,时称"五中八师",为四年制普通中学,校长为李秉彝。我校在“大革 命”时期引领社会风潮,培养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包括西北著名的革命家 孙殿才、王绪祥等人。 1929年,又因宁夏改建行省,学校改名为宁夏省立第一中学 1934年,学校单独设立了高中。次年,迁至现在中山公园、妇幼保健院 附近
以育人才,教育学生爱国救民,开启心智 劳动子弟上不起学,不少人对学堂恐疑
甲班秀才班,乙班收童生,五年一贯制
封建教育
现代教育
一、没落王朝 衰败书院新建学堂(明清——1906)
学生课本剧
时空观念
一 明清书院——1906年“宁夏府中学堂”—— 1913年 易名为“朔方高等小学” 中 史
二、蹉跎岁月,忠爱大义践行不缀(1912——1949)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侵华日军派遣飞机对银川实 施狂轰滥炸,原宁夏中学学生仓促疏散到永宁县纳家户、养和 乡避难。而后,由于时局动荡不安,学校被迫多次转移。先后 迁往中卫县城、金积董府、银川新城等地。其间,民国二十八 年(1939年)学校曾临时改称“宁夏省立联合中学”。
1948年,解放战争的炮火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华大地。 宁夏反动军阀马鸿逵苟延残喘,竟丧心病狂地再次在学校强 行 征兵。当时,高二班学生四十余人,仅剩五人。全校的 学生员额一下子减少一百余人。宁夏中学 灾难深重,濒临绝 境。
改革开放为各项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2002年一中迁 校至此,我们拥有了标准化大操场、花园式教学楼、先进的 实验设备……
如今的她,抖落了世纪的风尘,闪动着百年的光 彩,校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环境优美, 释放着“精敬于业,乐融于群,追求卓越”的一中人 精神。
永恒的校训:尚德、远志、求是、笃行
时空观念
辛亥 革命, 移风 易俗
1912
国共 对峙, 军阀 混战
1927
全面 抗日, 救亡 图存
1937
解 放 战 争
1945
新中国成立, 毛:全面教 育方针
1949
1913朔方高等学校 1929宁夏省立第一中学 1919五师八中
1942宁夏中学
三、枯木逢春,孜孜不倦勤勉治学(1949——1978)
• 我爱一中,这里有支勇于开拓、敬业善导, 守正务实的教育队伍。
• “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的育人理 念,秉承“全面发展,人文与科学均衡,英 语见长”的办学思想,大胆改革,锐意进取, 独特的人文精神、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一流的 教学业绩,成为塞上凤城的一道迷人风景。
• 我爱一中,这里有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校为 家、爱生如子的教师。
银川书院(明——1906)
宁夏府中学堂(1906——1912)
教学内容 读四书五经、写八股文、送试帖诗
教学目的 生源 教学组织
科举取士
局限较大,多豪门士绅子弟
没有班级班次,没有统一进度, 没有学年学期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 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体操、图画……
• 他们心中满载着对学生沉甸甸的爱和对社会沉甸甸的责 任,默默奋斗在教学第一线。
• 我们的进步是他们最大的收获,我们的成材是他们最大 的财富。
别样的英语手抄报、地理思维导图、生动有趣的雅思课堂
充满青春活力的运动会、课间操
在热闹的义卖活动中,我们不仅觅得自己喜欢的东西,更为资助 贫困学生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
1978——至今 1949——1978
没落王朝
衰败书院新建学堂 一
1912——1949 明清——1912
小组合作: 任选一个主题,生成本课思维导图
•
1.孩子的健康成长,最最离不开祥和 安全的 家庭环 境。和 谐安宁 的家庭 氛围给 他以心 理上的 安全感 与幸福 感。要 让孩子 全面发 展,和 谐家庭 至关重 要,建 立温馨 的家庭 。才能 让他们 有信心 、有兴 趣学习 。
学雷锋活动,让我们学会在成长中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献出自己 的绵薄之力,让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
诵读一封封家书,带领我们回望一段红色历史, 向革命先辈献上一份致敬!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煦的春日,5公里的健步行活动,我 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满怀喜悦与激动,展现着“一中人”的 自信、洋溢着“一中人”的阳光。
学校积极响应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 落地,在高一年级推行智慧课堂建设,创新教学模式, 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高效。
• 百年的成长,使她显得美丽芬芳。 • 青春在这里闪现光芒,智慧在这里得到升华! • 同学们,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我们敢与天斗,与
雷霆碰杯,同日月争光, • 让我们所有的一中人,用心中最美好的祝福,祝愿母校
请根据材料分析1949——1966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1966——1976)
一中校园流行新词汇:
革命、斗争、破四旧、 牛鬼蛇神、红卫兵、 红宝书、 “改造好了”领导小 组
四、春风送暖,精雕细琢追求教育真(1978——至今)
我是一中人 我爱一中
我最想说的话是: 我骄傲,我是一中人
•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校; • 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校。 • 然而,我想采撷一切如花的词汇, • 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 • 用凝重的感情, • 唱出我最动人的颂歌——我爱一中。
更加耀眼夺目, • 我们,注定成功,必将辉煌!
一中现任教务校长谈谈眼中一中变化(视频)
银川一中副校长:张永宏(主管教学)
家国一体,与时俱进 今天你以一中为荣,明天一中以你为荣 今天你以祖国为荣,明天祖国以你为荣
枯木逢春 孜孜不倦勤勉治学 三 蹉跎岁月 忠爱大义践行不缀 二
春风送暖 精雕细琢追求教育真谛
•
2.俗话说“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 道自己 有错”, 还有一 句俗话 说“穷 养富养 ,不如 有教养”,无论 贫穷还 是富裕 ,孩子 有教养 ,即使 再平凡 的躯体 ,也能 因此增 色不少 。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引导是十分 重要的 。
辛 亥 革 命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一举推翻了 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主救亡运动兴起,社 会提倡剪辫易服,天乳运动,天足运动……新的 变化在悄然发生。
1913年,在宁夏府中学堂基础上,成立朔方高等小学,许景鲁担任堂长。 1919年,北洋政府将学校又改名为甘肃省第五中学,于甘肃第八师范合 并,时称"五中八师",为四年制普通中学,校长为李秉彝。我校在“大革 命”时期引领社会风潮,培养了一大批进步学生,包括西北著名的革命家 孙殿才、王绪祥等人。 1929年,又因宁夏改建行省,学校改名为宁夏省立第一中学 1934年,学校单独设立了高中。次年,迁至现在中山公园、妇幼保健院 附近
以育人才,教育学生爱国救民,开启心智 劳动子弟上不起学,不少人对学堂恐疑
甲班秀才班,乙班收童生,五年一贯制
封建教育
现代教育
一、没落王朝 衰败书院新建学堂(明清——1906)
学生课本剧
时空观念
一 明清书院——1906年“宁夏府中学堂”—— 1913年 易名为“朔方高等小学” 中 史
二、蹉跎岁月,忠爱大义践行不缀(1912——1949)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侵华日军派遣飞机对银川实 施狂轰滥炸,原宁夏中学学生仓促疏散到永宁县纳家户、养和 乡避难。而后,由于时局动荡不安,学校被迫多次转移。先后 迁往中卫县城、金积董府、银川新城等地。其间,民国二十八 年(1939年)学校曾临时改称“宁夏省立联合中学”。
1948年,解放战争的炮火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中华大地。 宁夏反动军阀马鸿逵苟延残喘,竟丧心病狂地再次在学校强 行 征兵。当时,高二班学生四十余人,仅剩五人。全校的 学生员额一下子减少一百余人。宁夏中学 灾难深重,濒临绝 境。
改革开放为各项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2002年一中迁 校至此,我们拥有了标准化大操场、花园式教学楼、先进的 实验设备……
如今的她,抖落了世纪的风尘,闪动着百年的光 彩,校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环境优美, 释放着“精敬于业,乐融于群,追求卓越”的一中人 精神。
永恒的校训:尚德、远志、求是、笃行
时空观念
辛亥 革命, 移风 易俗
1912
国共 对峙, 军阀 混战
1927
全面 抗日, 救亡 图存
1937
解 放 战 争
1945
新中国成立, 毛:全面教 育方针
1949
1913朔方高等学校 1929宁夏省立第一中学 1919五师八中
1942宁夏中学
三、枯木逢春,孜孜不倦勤勉治学(1949——1978)
• 我爱一中,这里有支勇于开拓、敬业善导, 守正务实的教育队伍。
• “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的育人理 念,秉承“全面发展,人文与科学均衡,英 语见长”的办学思想,大胆改革,锐意进取, 独特的人文精神、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一流的 教学业绩,成为塞上凤城的一道迷人风景。
• 我爱一中,这里有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校为 家、爱生如子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