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介绍(Glen Shan整理)
止血带
【摘要】了确保病人的安全,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本科对临床使用的止血带采用人工清洗流程及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消毒,并连续观察了消毒效果,效果满意【关键词】止血带;消毒方法;酸性氧化电位水年来,山西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止血带的消毒供应,保证了临床使用的安全,从细节上防止了院内感染的发生,而传统的止血带消毒多使用含氯剂浸泡,含氯剂气味重,对呼吸道及皮肤刺激性,对止血带的腐蚀性强。
自从本科配备了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已用于多手工清洗后物品的消毒,包括止血带的消毒,做到了资源的有效使用,效果很好。
1方法1.1清洗将从临床回收的止血带集中在去污区专用清洗池内,工作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具。
首先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污染物,再使用清洁剂揉搓清洗止血带至清洁光亮,再反复用清水冲洗至无泡沫。
1.2消毒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2min,再使用纯水冲洗30s,达到终末漂洗。
1.3干燥将消毒后的止血带先放入消毒后的洗衣机内甩干2min,然后整齐地摆放在载物筐内,放置量不可太满,约1/2满为宜,以免影响干燥效果。
将载物筐置于干燥柜内,设置温度70℃,时间为10~15min。
干燥必须彻底,防止潮湿而重新滋生细菌。
1.4包装彻底干燥后,清洁区工作人员要认真洗手之后进行包装,将20根止血带组,整齐地放入专用清洁袋内包装封口,在封口处打印消毒日期,放专架存放,供临床备用。
2试验随机取3根消毒干燥后止血带,分别用浸有中和剂的棉签,对止血带进行涂抹采样,往返各两遍,以无菌操作方法将棉签棉花端剪入试管中,振荡混匀,分别取2ml接种5平皿,倾入培养基,37℃,培养72h,计菌落数。
每季度应对止血带进行一次细菌培养。
3结果经多次试验,细菌菌落数均<20 cfu/根,符合消毒要求。
4讨论酸性氧化电位水是一种电解氯化钠产生的高氧化还原电位、低pH值、含一定有效氯的消毒剂,其有效氯浓度仅需50~70mg/L,比传统含氯消毒剂低近10~20倍,杀菌谱广,速度快,对环境污染小,且取材容易,使用简便易行,成本低。
《灵枢》筋针—无痛速效安全针法
《灵枢》筋针—无痛速效安全针法近几十年来,针灸临床涌现出多种针刺疗法。
从其针刺深度来看,主要有浅针刺类的腕踝针、浮针、皮内针、皮下针、筋针等。
深针刺类的小针刀、刃针、长圆针、筋骨针等。
有关浅刺针法的作用机制,学者们进行了多学科、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其中“筋针”类浅刺针法,因其操作简便、取效迅速、经济安全而引起业内重视。
2019年,“筋针”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连续4年确定为中医药继续教育年度项目。
什么是筋针疗法?“筋针疗法”源自《黄帝内经》,通过对《灵枢·经筋》的挖掘整理,结合临床实践而研创的一种新型特色针刺法。
筋针疗法是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特制的筋针,选取“以痛为输”之筋穴,浅刺皮下,激发卫气,无感得气,舒筋散津,从而速治筋性痹病、筋性腔病与筋性窍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
皮下浅深筋膜类似经筋,经筋乃卫气输布之处,卫气与邪气相合则筋病,无感得气是卫气的表现形式,宣导卫气,疏调经筋是取效的关键。
“筋针”与其他浅刺类针法的共同特点操作层面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刺感应不强或无或可长时间留针其诊治疾病主要为筋病(类似于软组织损伤及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等)“筋针”特点微痛无感:无痛进针,不需“酸麻胀重”等得气感,在无感状态下接受针刺;穴少力专:“以痛为腧、以结为腧、以舒为腧”安全无毒:筋针浅刺皮下,卧针而刺,不深入肌层,较常规针法安全;经济方便:针具价廉,无需特殊的诊治环境,费用低。
经脉与经筋的区1、经脉受阴血而荣,经筋禀受阳气而柔2、经脉分布为顺逆留注,经筋分布为起结聚布3、经脉是表里内外相关,经筋则是连接筋骨的关系4、经脉属络脏腑,经筋不脏腑5、经脉的作用主要是运行气血,经筋则主要是连属骨节6、经脉强调虚实,经筋重视寒热7、经脉的疾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经筋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8、经脉病预后较差,经筋病预后较好9、经脉病的治疗以循经取穴为主,经筋病的治疗以痛为腧为主筋针疗法的原则筋病者,宜从筋治,治疗部位宜浅。
常见疾病的一针疗法
常见疾病的一针疗法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法,针灸最古。
”针灸是作用在穴位上的一种疗法。
笔者20年来,临床应用穴位外治法,在穴位上或针,或灸,或按压,或拔罐,或药物贴敷,颇觉得心应手。
今不揣浅陋,介绍数病的治法于下,供同道参考。
1.胃痛以指代针,按压至阳、灵台穴,治疗急性胃痉挛有特效。
笔者临床应用20年余,治疗急性胃痉挛数十例,快则3-5秒,慢则3-5分钟,必能止痛,屡用屡效,从未失手,疗效之快捷远胜于服药。
按压至阳、灵台穴治疗急性胃痉挛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体位,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坐位效果欠佳,可能与坐位按压时用力的方向有关,故应取俯卧位。
二是取穴方法,从两个肩胛骨下角找一连接线,与椎体相交的地方就是第7胸椎,上为灵台,下为至阳,一般情况下此二穴都有显著的压痛点;若压痛点不明显,可上移或下移一个椎体。
三是按压方法,医者立于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放于至阳穴和灵台穴上,行圆圈状按揉,用力要垂直朝向腹部方向,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按压时间一般为3-5分钟,按压时应嘱咐患者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以活动胃部,提高疗效。
此法不仅对急性胃痉挛特效,对各种胃痛都有效果。
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各种胃病,至阳、灵台是常用之穴,多用针刺之法,针后可拔罐。
知道此法的人都以为这是我的独特经验,实际上并非如此,此法源于《灵枢》,我只不过是把这一方法找了出来,并进行了临床验证而已。
至于取效之理,督脉为阳脉之海,至阳为阳气最多之意,按之可散寒温胃止痛。
从西医学看,可能与神经节段支配有关。
2.腹痛根据腹痛的部位采用不同的穴位治疗。
脐上胃脘部的疼痛(以中脘穴处为中心者),除按压至阳、灵台穴外,也可针足三里穴;肚脐周围的腹痛(以天枢穴处为中心者),针上巨虚;肚脐以下的小腹疼痛(以关元穴外为中心者),针下巨虚。
至于其理,六腑病多在募穴所在处出现疼痛,应根据“合治内腑”的原则,取其对应的下合穴,对此《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详细记载,潜心读之自明。
针灸绝技《一针疗法》
针灸绝技《一针疗法》让喜欢针灸的人了解针灸,让学习针灸的人热爱针灸,让从事针灸的人享受针灸,让中国的针灸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
穴位表象辩证:如肝俞,如果隆起(多见左侧肝俞)证属肝火无疑。
如肾俞、太溪望之凹陷,病人一定是肾虚。
针足三里,出针后针孔出现凹陷,说明胃经气虚。
若针了几次孔出现凹陷在短时间内就平了,说明胃气渐复。
头痛:女性经前头痛,头维穴点刺出血。
肓俞穴用于用脑过度,肾虚冲气上逆引进头痛。
太阳疼痛可针束骨,阳明头痛可针中脘,少阳头痛可侠溪,厥阴头痛可针太冲。
眉棱骨痛:昆仑,这是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主要治疗风寒或风热外袭所致的眉棱骨痛。
一侧痛取同侧,两侧都痛取双侧,先用拇指按压昆仑穴,同时让患者反复用力睁眼闭眼皱眉以活动疼痛处,按压约30—60秒钟,若疼痛减轻,再行针刺,用提捻转泻法,同时让患者继续活动眉部疼痛处,留针30分钟。
一般针后即能缓解。
若疼痛缓解不明显,则属胃热上攻,起针后再针解溪。
麦粒肿:上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太阳膀胱经,下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阳明胃经,分取以下二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般治疗1次即可治愈,最多不超过3次。
一是肩胛区反应点。
反应点是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高起于皮肤,小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
用三棱针点刺或者挑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出血原则是“血变而止”即点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才说明火热已除,方可停止。
二是足中趾趾腹,一般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原则血变而止。
最好是大趾和次趾一起点刺。
牙痛:一般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龋齿牙痛。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就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
从经络学看,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1是翳风治疗风火牙痛。
特点是遇风发作加重,遇冷减轻痛,受热加重或者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尖周炎初期。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介绍(Glen Shan整理)
解决方法
页码
痰饮眩晕,几副至一二十副苓桂术甘汤。灸几次百会穴即可解决。 五倍子研末温醋调成膏状,贴肚脐。(凡是小儿久泻不止,查看肛门不红者, 屡用屡效。) 艾条灸肚脐 指压胆俞穴 人中、后溪
引言
2
2 10 11
针睛明穴
11
柴胡桂枝汤
29
泻太冲
37
37
补太溪
38
补太溪,针中脘、内关、足三里
五脏病首取背腧穴或原穴,也常
69
用募穴。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 使用。邪闭五脏出现神昏者,当
刺井穴,欲调五脏之气,当取营
70 肺脏病
71 肝脏病
72 脾脏病
73 肾脏病
74 心脏病
75
六腑病首取下合穴,也常用背腧 穴。
76 口苦
77
胃病、呕吐、反胃等一切胃病 (胃炎、溃疡、痉挛等)
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脱肛
可缓解或消失。
临睡前将大蒜捣烂如泥敷于阳溪穴上,用胶布固定,翌晨醒来时牙痛已全消。 63
手太阳针后溪、足太阳针束骨.也可用落枕穴,中渚,及耳穴颈项部反应点。 66
针悬钟(绝骨)外踝上三寸,腓骨前缘。
67
对于久坐伏案,颈部筋肉有条索状物或活动不灵活的“颈项急”型颈椎病,用 之最宜。针束骨。
69
昆仑和腕骨治疗诸多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间盘
53
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肩胛区找到如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高于皮肤,少则一两 个,多则数十个,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血变而
56
三棱针点刺中趾趾腹,一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也是血变而止。
57
脾胃积热,在其脾腧、胃腧、及足中趾腹点刺出血,隔日一次,另用吴茱萸调 醋贴足心涌泉穴,一日一换,再处清泻脾胃积热及软坚散结之汤药内服。
这不是《灵枢》针灸,评高树中《一针疗法》,其他的就更是噱头,打着黄帝内经旗号营销而已
这不是《灵枢》针灸,评高树中《一针疗法》,其他的就更是噱头,打着黄帝内经旗号营销而已最近很多朋友都给我推荐很多所谓的黄帝内经针灸,灵枢针灸,部分人推荐的是相对靠靠谱的,还有很多是各种营销课之下的灵枢针灸,真是末法时代,群魔乱舞。
引用这篇文章来表达我的观点吧。
观点一:西学东渐,针灸没落,新针杂陈,学者心态浮躁,能潜心中医的人少,能潜心钻研经典的临床者人更少,纵观近几十年来大陆新发明针灸种类繁多,可谓百花齐放,或取经典一角,或取人身一部,或全息之,或八卦之,或平衡之,或对应之,或结合神经刺激等等不一而足,此类新针之术,在某些疾患方面确有非凡之效,但以吾之感觉,这些总有捉襟见肘之感,绝非岐伯之针,绝非岐伯原意。
但是目前针界,没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理论来提纲挈领去指导临床者行针。
岐伯之意已失,面对复杂的人体,面对生命科学,面对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像一群盲人在摸象,一群人在挖一座看不见大小的金山,我们也不知道山里有没有,有多少金银财宝,挖到一个珍珠,就好像挖到宝库、找到金钥匙一样。
造成此现象原因甚多,一则我们所见之经典,并非周秦之经典,经过战乱、政治、人为、又或岁月流失,经典中的经典,经过传承千年的过程中,各种原因的整订和修缮,已失去了经典本身的面貌,使后世学者读经之后,常有落空之感,针灸在传承过程中,经过上述各种因素一起作用下,加之在传承中,或有断代期,造就了目前针灸的现状。
观点二、若不是有付标题《灵枢》铨用,我不会对此书有兴趣。
根据这些年研读《灵枢》而有的一点领悟及鉴别力,直觉上很难将<一针疗法>与《灵枢》划上等号。
尽管如此,几天前还是买来此书,并一口气读完。
然而,心情之沉重远过于预期中的失望。
从引言看出,这是一个对针灸有热忱、有追求的针灸医师;从书中"对几个问题的思考中﹕要学好中医必须要读几千年前的经典著作吗?",(原文:凡是跟我上门诊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都知道,我要求每人都要带四大经典,至少必须带一本《灵枢》。
刘兵:一针疗法
刘兵:一针疗法导读:“让喜欢针灸的人了解针灸;让学习针灸的人热爱针灸;让从事针灸的人享受针灸;”一、落枕从经络角度看,后项为太阳经所过,侧项部为少阳经所过,所以后项部疼痛或压痛明显者,病在太阳经,一侧疼痛或压痛明显者在少阳经,应分别取下穴治疗。
1、后溪或束骨治疗太阳经落枕,即后项部疼痛或压痛明显的落枕,多见于仰卧睡眠而落枕者。
后项部有三条经脉通过,分别是手足太阳经和督脉,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临床所见,单纯病在督脉者甚少,所以后顶部的落扰一般归属于手足太阳经。
虽然后项部的落枕属太阳经,但严格地说还是有偏于手太阳经和偏于足太阳经之分,如果落枕的症状主要在后项部,距离后正中线较近,甚至牵致后头或项背着.属足太阳经;如果落枕的症状主要在颈项部的后外侧,距离后正中线稍远,甚至牵及耳后及肩胛者,屑手太阳经。
正因为手足太阳经的落枕有区别,所以《灵枢·杂病》说:“项痛不可以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请大家再注意一下,这几说的就是“项”了,也就是说,虽然手足太阳经的循行有区别,但总的来说,还是在后项部的。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所以主要治疗手太阳经的落枕。
但由于后溪穴卫为八脉变会穴,通于督脉,手足太阳经脉气卫相通,所以只要是后项部的落枕,不管是在督脉或在太阳经,后溪穴都是常用救穴。
束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所以主要治疗足太阳经的落枕。
又因为足太阳主筋所生病,落枕卫是筋病,所以用之也有良效。
应用后溪穴与束骨穴治疗落枕时应注意的几点:一是要寻找穴位处的压痛点针刺,二是要配合颈项部的活动。
因落枕多见于后项部的一侧,所以可先取同侧穴位,如未完全缓解,再加刺对侧穴位。
2、悬钟(绝骨)治疗少阳经落枕,即侧颈部疼痛或压痛明显的落枕,多见于侧卧睡眠而致落枕者。
此外,落枕也可选用落枕穴、中及耳穴颈项部反应点,也有较好疗效。
落枕穴也主要用于少阳经的落枕,其道理可参见“急性腰扭伤的一针疗法”中腰1~腰5穴的用法部分。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
熟练针灸技能:针灸技能是针灸实践的核心,是针灸医师必备的基本功。在诠释一针疗法灵枢时, 需要熟练掌握针灸技能,包括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方面的技能。
一针疗法灵枢主要讲述了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经络、穴位、针灸方法、 针灸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经络是针灸学的基础,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针灸方法是针灸 实践的核心。
在诠释一针疗法灵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经络理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道路,是针灸治疗的基础。在诠释一针疗法灵枢时,需 要深入理解经络理论,掌握经络的循行、分布、功能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该章节针对一些常见疾病,如感冒、咳嗽、头痛、失眠等,介绍了针灸治疗 方法。每个疾病都从病因、症状、辨证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读者提供了实用 的针灸治疗方案。
该章节介绍了针灸在保健和养生方面的应用。包括针灸在预防疾病、调理身 体、改善亚健康等方面的作用。通过阅读该章节,读者可以了解针灸在保健和养 生方面的优势和应用方法。
精彩摘录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一本揭示中医精髓的经典之作
在中医的世界里,《灵枢》被誉为“针灸之祖”,是针灸学的经典之作。而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则是对这部经典之作的精彩摘录和解读,为读者揭示了中 医的精髓和奥秘。
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不仅是对《灵枢》的深入解读,更是对中医理论的独特 见解。其中,作者通过对《灵枢》的深入研究,提炼出了许多实用的针灸疗法和 理论,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涵盖了经络病症、脏腑病症、时间性病症以及其 他病症的一针疗法,几乎涵盖了针灸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同时,书中还通过图文 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各种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使得读者能够更 加直观地了解针灸疗法的应用。
一针疗法秘诀:一针法治百病系列总结
一针疗法秘诀:一针法治百病系列总结第一秘1. 摇头:(即宾努之症)针取屏迫,手法补,穴在长强穴2. 失音:针孔最。
腕上七寸3. 腰痛:合谷4. 肢肿:温溜5. 月水不调:曲池6. 目视昏昏:灸五里。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7. 胸中瘀血:巨骨。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8. 气硕(颓):天鼎。
(天鼎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中点。
)9. 目痛不闭:大迎(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10. 噎病:乳根11. 心烦:太乙(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或针强间(属督脉。
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12. 舌强:滑肉门(足阳明胃经穴。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或针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或针风府(督脉穴。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13. 心悬:外陵(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14. 吐血不愈:取气冲。
(三棱针去血,立愈)位于人体的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15. 喉闭:足上、下廉。
即上、下巨虚。
(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大肠的下合穴。
)(下巨虚在足阳明胃经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小肠的下合穴。
)16. 腹坚大:冲阳(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17. 面目浮肿水病:陷谷(即董氏门金穴)别名陷骨。
输(木)穴。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18. 唇裂: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足阳明胃经的井穴)19. 慢惊风:针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高树中《一针疗法》核心总结
高树中《一针疗法》核心总结第一章:经络病症的一针疗法第一节:头痛1.经前头痛:头维2.肾虚冲气上逆头痛:肓俞3.太阳头痛用穴:束骨4.阳明头痛用穴:中脘5.厥阴头痛用穴:太冲6.少阳头痛用穴:侠溪第二节:眉棱骨痛1.昆仑主治:外感(风热或风寒)眉棱骨痛2.解溪主治:胃经浊热上攻所致眉棱骨痛临床上针昆仑和解溪取效的关键有三点:①辨证要准:浊邪上攻②按已刺:做预示性诊断③必须动针疗法:行针的同时要抬眉、皱眉或揉眉部疼痛处第三节:麦粒肿治疗:一是肩胛区反应点;二是足中趾趾腹。
第四节:牙痛1.风火牙痛:翳风2.胃火牙痛:内庭3.虚火牙痛:太溪4.龋齿牙痛大杼(龋齿或虚火牙痛)偏历(龋齿及各种牙痛,按已刺)5.牙和穴“此穴在合谷穴与第二掌骨之间,针入得气刺向第二掌骨牙疼立止留针5分钟出针结束,决无不效者”。
第五节:落枕1.后溪手太阳小肠经落枕2.束骨主治足太阳膀胱经之落枕针后溪、束骨治疗落枕要点:①寻找穴位处的压痛点针刺(按已刺)②动针法③先针患侧,如未痊愈,加针对侧④不善者可加痛处刺络拔罐更宜3.绝骨(悬钟)少阳经落枕此外落枕可选用落枕穴(外劳宫,用于少阳经的落枕)、中渚穴及耳穴颈项部反应点第六节:颈椎病1.束骨:颈椎病以颈项部症状为主,项部筋肉有条索状物或活动不灵活者。
2.昆仑:椎动脉性颈椎病(上不足,而晕者)3.后溪或腕骨:神经根型颈椎病4.太溪:用脑过度或有肾虚症状的颈椎病,有椎间盘病或骨质增生者。
5.大钟:肾虚,此外还有董氏奇穴足跟腱中点宜可治颈椎病。
第七节:肩周炎1.阳陵泉:疼痛部位不是很明确又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
立效。
2.条口或解溪、陷谷穴:阳气虚衰的肩周炎者。
李克绍重用生白术30-90g配熟附子15g;朱良春补脾胃肝肾。
3.鱼肩:肩前痛4.三间:肩周炎,特别是以肩髃疼痛(肩峰稍前下方)明显者5.后溪:肩后疼痛甚至牵引肩胛者6.束骨:肩后痛牵引腋下拘紧疼痛者第八节:中风手指拘挛腕骨:中风偏瘫手指拘挛第九节:乳腺增生病人迎:胸部的所有病症附:脑髓病症无论虚实都可以针灸百会和风府穴进行补泻。
一针疗法简介
一针疗法简介一针疗法是指用一穴一针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并非今人的独创,早在中医古典医著中有着大量的记载和阐述,如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可视为一针疗法,或者说单穴治病的典范。
又如:头腮面颊红针通里,眼目似云蒙针太冲,咽喉痛针内庭,痔疮大便难针承山,头痛眩晕针百会,头风头痛针风池,头风眼疾针上星,心热口臭针大陵,脾心痛急针公孙,脚气针复溜,疝气针大敦,肩背诸疾针中渚,腰膝强痛针交信,胁肋腿痛针后溪等等。
一针疗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一、整体平衡一针疗法简介整体平衡一针疗法是今人王文远教授率先提出并运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赢得海内外许多病人的信赖。
1、整体平衡一针疗法的定义整体平衡一针疗法是对疾病的治疗从整体的角度、宏观的角度、全面的角度,选择健侧的某一特定穴位,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以中旁取、以近调远的取穴方法和利用人体信息(经络和神经)系统的反馈针刺效应原理,借用针刺手段,将术者的信息能量反馈于大脑,然后在大脑中枢神经调节下,依靠病人自身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治愈的单穴一针疗法。
2、整体平衡一针疗法的理论依据整体平衡一针疗法的理论源于中医阴阳整体系统、巨刺法学说等(1)阴阳整体平衡学说: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之“脏腑相关”、“形神合一”、“人身小天地”等论述,说明人是一个整体。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当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破坏了阴阳动态平衡所形成的病理过程,必然出现“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整体反映原理。
人体各个局部的病变,实际是整体病变的局部表现。
整体平衡针疗法就是将病理过程的形成和消失归结为整体平衡失调,达到重新恢复平衡的功能动态变化。
(2)巨刺针法平衡学说:《内经》中有“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的论述。
人是一个整体,通过经络系统到经脉相通、阴阳贯通,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
一般而言,巨刺法适应于疼痛及活动障碍的患者,取穴为上下左右相对的健侧部、经络,使阴阳复归于平衡状态。
高树中《一针疗法》速查
高树中《一针疗法》速查一、十二经脉二、合治内腑(指六腑的下合穴治六腑的病):六腑的下合穴:(六腑的下合穴不同于经络的合穴)胃——足三里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胆——阳陵泉三、四关主治五脏(腕、踝、膈、脐)十二原出于四关,五脏有病当取十二原四、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六阳腑有病取足三里五、病在脏者取之井井穴点刺出血有很好的清热泻火作用-对五脏的实热证常取井穴治疗六、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阳经荥输治外经病,阴经荥输治内脏病七、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俞募穴的应用五脏病首取背俞穴或原穴,也常用募穴,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六腑病首取下合穴或募穴,也常用背俞穴。
八、病在络脉—关节对应取穴腕—对侧踝肘—对侧膝肩—对侧髋指关节—对侧趾关节同名经络相互对应,阳经疗效准确明显,阴经差些。
九、常见病的常用穴位1、头痛女子经前偏头痛:头维点刺挤血,变色为止;肾虚冲气上逆头痛,用脑过度房事过频加重,昏痛、胀痛,喜按。
以拇指代针按压肓俞穴可缓解,主要是注意休息并用中药调理;太阳头痛针束骨;阳明头痛针中脘;少阳头痛针侠溪;厥阴头痛针太冲。
2、眉棱骨痛风寒或风热外袭所致眉棱骨痛,一侧痛取同侧,两侧都痛取双侧。
先按压昆仑穴,同时让患者反复用力睁眼闭眼皱眉活动疼痛处,按压30~60秒钟,若减轻再行针刺,留针30分钟。
若不效则属胃热上攻,针解溪;胃经浊热上攻引起的眉棱股痛,针解溪,操作方法同上条;3、麦粒肿上眼睑麦粒肿背部肩胛反应区点刺挤血,色变为止;下眼睑麦粒肿(脾胃积热循胃经上攻)足中趾趾腹点刺挤血,变色为止。
4、牙痛风火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发热,多见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针翳风穴。
胃火牙痛:疼痛剧烈,牙龈红肿,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
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泻法针内庭穴。
(可用厉兑、热甚加下关、颊车,清胃散等清热泻火解毒的中药。
)虚火牙痛: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
针灸书籍推荐
针灸书籍推荐时光弹指一挥间,学医习针10年,仍然记得10年前高年级的学长学姐给萌新做讲座,我提的问题:学习针灸入门可以看什么书?学姐推荐了一本《一针疗法·灵枢诠用》,因此我接触的第一本针灸相关的专业书籍便是《一针疗法》,书本内容,生动不枯燥,有经典诠释,有经验总结,让人充满信心和兴趣,也总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持针艾行天涯,一针一灸即中。
值得纪念的是2015年,斐哥送了我一套黄龙祥先生的《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让我慢慢重新认识了针灸;《针灸资生经针灸摘英集》是舍友(da tou ge ge)送的,爱你们!因此,我也推荐一些针灸相关书籍,本书单涵盖46(篇)本,覆盖古典针灸医籍、歌赋,针灸基础理论、各家临床经验集、理论与临床进阶篇、解剖书籍、针灸简史等内容,适合针灸专业学生、规培医师,针灸医师。
欢迎各位评论留言一起推荐好书,欢迎收藏、点赞、分享啊!书单来了:一、古典针灸医籍及歌赋:①医籍:1.《针灸大成》2.《针灸甲乙经》3.《灵枢经》4.《针灸资生经针灸摘英集》5.《元代珍稀针灸三种》《窦太师针经》《针灸集成》《盘石金直刺秘传》②歌赋6.《标幽赋》7.《百症赋》8.《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9.《胜玉歌》二、针灸基础相关书籍:10.《高式国针灸穴名解》高式国11.《针灸理论解读--基点与视角》赵京生12.《针灸学释难》李鼎13.《内经针灸类方语释》张善忱张登部14.《针灸基本功》谢锡亮关玲15.《刺法灸法学》陆寿康16.《各家针灸学说》魏稼17.《难病针灸典籍通览》刘立公顾杰三、针灸临床相关书籍18.《一针疗法·灵枢诠用》高树中19.《针灸秘验与绝招》彭静山费久治20.《针道摸象》王文德21.《结构针灸刺法经验》关玲22.《贺普仁针灸传心录》贺普仁23.《金针王乐亭经验集》张俊英等整理24.《盛氏针灸临床经验集》盛燮荪25.《郑魁山针灸临床经验集》方晓丽26.《靳三针疗法》袁青等27.《魏稼教授针灸医论医案选》/《魏稼针灸经验集》28.《热敏灸实用读本》陈日新等29.《灸绳》周楣声30.《临床针灸反射学》金观源等31.《头针疗法》/《针经》焦顺发四、理论与临床进阶必备书籍32.《针灸腧穴通考》黄龙祥黄幼民33.《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黄龙祥34.《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黄龙祥35.《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黄龙祥36.《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朱兵五、解剖相关书籍:37.《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黄龙祥38.《解剖列车》Thomas W. Myers(美)著关玲,周维金,瓮长水译39.《推拿按摩的解剖学基础》安德鲁.比尔(美)著丁自海,汪华侨译40.《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克里斯蒂·凯尔著;汪华侨译41.《触发点疗法(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方案)》克莱尔·戴维斯,安伯戴维斯(美)著黎娜译42.《肌筋膜激痛点自我照护手册》DONNA FINANDO著,郭芳娟、高文彬译43.《疼痛的症状与体征图解》 Steven D.Waldman 著,樊碧发,刘波涛译六、其他44.《黄龙祥看针灸》黄龙祥45.《图说中医·针灸》黄龙祥46.《美国针灸热传奇》李永明编著我学习针灸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经历,读书、小组听课与讲课、针灸操作练习、跟诊、下乡义诊等等,有成长、进步,也遇到瓶颈和迷茫。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 读后感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读后感“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
这本书既“授人以渔”,又“授人以鱼”。
“授人以渔”是理论基础,他把原理讲明白了,可以看出作者理论功底深,对《灵枢》有一定研究。
“授人与鱼”是指作者分享了许多临床验案,很有借鉴意义。
有人说,实践这本书时效果并不佳,我想先问问是否把前面的理论部分搞明白了,再借鉴后面的验案的。
作者高树中,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高老今年刚成为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候选人。
这本书是我2021年4月开始读的,当时见习并不是很忙,就有了时间读书。
5月回学校之后课程比较紧就没有继续读了。
虽然没有读完,但那段阅读经历还是有帮助到我。
当时理论部分已经读完了,临床验案读了一些。
有时候会觉得书读完了可能就忘了,最近重读这本书才发现我之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一些理论就是从这本书学到的,它已经自然而然地融进了我的中医思维里。
比如穴位凹陷表示虚证,起针后针孔凹陷也是虚。
还有“以痛为腧”,穴位是一个范围,揣穴是在这个范围找痛点,而不是非要把定位精确到毫米。
《灵枢》诠用——《一针疗法》,对于针灸医师来说,确实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启发思维,打开思路,更巧妙的治疗疾病!对于痛症,尤其是急性痛症,按以下三法操作,往往可速效!一、“揣穴”,即先找压痛点或者敏感点,按压穴位后症状减轻了再针刺,按压有效,针刺自然效果就更好了。
这也是《灵枢》的方法,叫“按已刺”。
二、随咳进针法:记载于窦杰的《针经指南》,有两个作用,一是转移病人注意力,缓解病人对针刺的恐惧,减轻进针时的疼痛,避免晕针;二是咳嗽可以宣散气血,提高疗效。
三、运动行针法:针刺的同时让病人活动患部,更是取效的关键,这也正是《灵枢·周痹第二十七》所说“故刺痹者……其瘈坚,转引而行之”的具体应用。
高树中老师《一针疗法》课件
高树中老师《一针疗法》课件¡思考:如何提高临床疗效?¡ 1.选取正确的针刺穴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刺此者,必中气穴····中气穴则针染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胀论》:“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肓,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
¡《灵枢·九针十二原》: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框,夺阴者死,夺阳者狂。
¡《一针疗法》¡病案:三阳络案¡肩周炎,颈椎病案¡双上肢无力案:左关大,双尺弱案¡妇科研究生痛经案。
2.正确的针刺方法!¡《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补写反则病益笃《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泻,害中而去则至气。
¡举例:(很多病人针刺一段时间后乏力)¡《灵枢·寿夭刚柔》:三变刺法。
放血、艾灸、火疗、《经筋》阳明经筋刺法(面瘫),腰突。
¡《灵枢·根结》: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中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以甘药和之。
¡《经筋》:“足少阴之筋···在内者熨引饮药”腰突火疗案¡《素问·调经论》:“肌肉蠕动,命曰微风””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杨某面肌痉挛¡举例:戴向丽老师治疗:胆囊炎案、阑尾炎案¡下肢躁动案,自血疗法è定义:从病人身体的静脉抽出血液,再注射到病人自身穴位,已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自血疗法也称自然净血,就是把皮肤病患者自身的血液,从静脉血管内抽出来,再由臀部肌肉注入病人自身体内,从而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达到调理人体内环境,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一书出版发行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一书出版发行
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06(15)6
【摘要】国内最新一部系统介绍针灸经络及相关病证的专著《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一书,近日由济南出版社出版:本书由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高树中教授在苦研《灵枢经》及其其他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历经20余年临床体验而著,被誉为是继刘力宏《思考中医》之后的又一力作。
本书力求实用性、新颖性,第一次把中医经典与针灸临床紧密结合,以全新的角度展现了针灸的神奇魅力。
本书详细概括了针灸经络的起源、发展,经络病症的辨证方法,临床常见经络病症,脏腑病症,时间性病症以及其他病症: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操作简单:本书的用意在于,让喜欢针灸的人了解针灸,让学习针灸的人热爱针灸,让从事针灸的人享受针灸,让中国的针灸为全人类健康服务。
适用于广大从事针灸工作的医院,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和针灸爱好者提供参考。
【总页数】1页(P16-16)
【关键词】《灵枢经》;针疗法;出版;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基层医务工作者;经
络病症;发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G236
【相关文献】
1.《中医外治疗法》一书公开出版发行 [J],
2.《临床常见新疗法》一书出版发行 [J],
3.介绍一种新疗法一针刺拔罐发泡疗法 [J], 辛雨
4.一针疗法配合拔罐和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32例体会 [J], 翁景恩;王金鸿
5.《一针疗法·灵枢诠用》一书出版发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针疗法-病在脏者取之井
一针疗法-病在脏者取之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井穴位于手足末端皮肉浅薄处,《灵枢》以水流为比喻,喻为水之源头,即十二经脉脉气所出之处。
为了说明脉气所出的“井穴”的重要性,《灵枢·根结第五》还以大树为比喻,指出脉气所出的“井穴”就是大树之根,称为“根”。
脉气结聚的穴位好比是大树结的果实,称为“结”。
对于根结的重要性,本篇说:“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
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
”,可见井穴既是脏腑经脉之气所发的部位,是脉气之“根”,也是阴经和阳经脉气相互交接的部位。
若脏腑之气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四末,便是厥证。
如《伤寒论》说:“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若郁闭太甚,内闭心神清窍,则会出现昏不知人,即“尸厥”等证。
由于热邪郁闭于内者,还会出现“热深厥亦深”的情况,即病人烦躁,胸腹灼热,但手足逆冷,或伴有抽搐,其则昏不知人。
临床上常见的中暑和高热神昏就是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火热内陷心肝。
这种邪人五脏的急证,绝不可因其手足逆冷而误认为虚寒,误针躯干部的气海、关元等穴以补其元气,而是应该急刺十二井穴出血,使郁闭之脉气通达于外,阴经阳经脉气相接续,气血能沿十二经脉周流全身,则手足自温,神志可清。
对于这种情况,《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
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
治之者,反取四末。
”,“反取四末”就是取四末的井穴可使其经气回返之意,但历代医家都将“反取四末”解释为误治,实非《灵枢》本意。
我所在的医院针灸科和小儿科相邻,小儿科门诊遇到高热神昏的患儿,有时就请我们针灸科的医师先为针刺开窍醒神,常用穴位是十二井穴点刺出血,甚者再加刺人中、印堂、百会等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活动肩部,一般留针30-45分钟。 Nhomakorabea后溪
80
针同侧束骨。
82
针腕骨
82
针百会、神庭等穴。针后在风府穴点刺出血,并以黄连温胆汤加醒脑开窍之牛 黄内服。
84
针人迎
85
针人中,一、横穿人中沟,从人中的一侧进针,另一侧出针;二、朝鼻中隔方
向斜刺,以病人眼中流泪为度。进针时均应让病人配合腰部的活动。针刺人中 87
43
急性腰扭伤。腰部脊柱正中在督 脉循行线上的扭伤
44 腰部正中督脉线上的扭伤
45 腰正中扭伤
46
腰椎的右侧相当于夹脊穴处腰部 扭伤
47 右侧距腰椎一巴掌有于之腰扭伤
48
腰部正中即督脉的腰扭伤和各种 腰痛
49 腰椎一侧相当于夹脊穴处的疼痛
50
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距离腰 椎三指左右附近的疼痛。
51
五脏病首取背腧穴或原穴,也常
69
用募穴。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 使用。邪闭五脏出现神昏者,当
刺井穴,欲调五脏之气,当取营
70 肺脏病
71 肝脏病
72 脾脏病
73 肾脏病
74 心脏病
75
六腑病首取下合穴,也常用背腧 穴。
76 口苦
77
胃病、呕吐、反胃等一切胃病 (胃炎、溃疡、痉挛等)
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脱肛
序 号
疾病
1 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症
2 小儿久泻不止
3 低热,35.5℃
4 胆道蛔虫发作而剧烈腹痛
5 急性腰扭伤
6
坐骨神经痛久治不愈,头部怕冷 怕风
坐骨神经痛(疼痛与天气变化不
7
大,显然非风寒湿邪所致。病在 太阳少阳两经,痛则心烦,显系
肝胆气郁外窜胆经所致。)
8 头顶痛
肚子一痛就想大便,大便后疼痛
9 缓解,左下腹痛,并且怕生气,
膈,而不是胃气上逆。
97 呃逆。
98 尿毒症换肾后呃逆不止。 99 急性胰腺炎
100 支气管哮喘
101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 疹、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疼痛部位在
胸骨上、中段的后方(胸骨后疼
痛),有时可稍偏左,也可较为
广泛地涉及心前区大部,少数病
例疼痛部位可在胸骨下段,甚至
在上腹部,疼痛可放射至左肩,
的摩擦音,活动过度膝关节会肿
腓肠肌痉挛,小腿抽筋。此症多
54 由气血不足,寒湿侵袭或局部肌
肉过劳所致。
55 癔病性失语。多见于青年女性.
病在心针大陵(心包代君受
邪),病在肺取太渊,病在脾针
太白,病在肝针太冲,病在肾针
56 太溪。上焦和中焦的脏腑病(如
心肺脾胃肝胆)可治膏之原鸠
尾,中焦和下焦的脏腑病(如脾
78 等一切肠病(急慢性肠炎、阑尾
炎等)
79
淋证、癃闭、遗尿、尿失禁等属 膀胱病
80 五脏六腑的急性病症
81 心梗
82 六腑病
胃脘痛,肚脐以上,剑突心口以
83
下部位的上腹部疼痛。多见于胃 痉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
溃疡等。
84 急慢性胃痛
85 对胃痛伴有恶心呕吐者
86
所有的胃病,六腑病,所有的脾 胃病,不论其寒热虚实
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58 急性阑尾炎
59 合治内腑,六腑的下合穴
60 支气管哮喘
61 小儿高热惊厥
俞募穴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部
62
位,所以脏腑有病,就会在对应 的俞募穴出现反应。心肌梗塞在
上腹部疼痛,不少人误以为胃痛
小腹痛,有时牵及阴部及腰脊部
疼痛不适。疼痛以脐下关元为中
63 心,关元及肾俞按之虚软,迟脉
痛处又开始肿,每发则一月方
止,每年必发,少则一次,多则
数次,屡治无效。
18 眉棱骨痛
19 胃经浊热上攻所致的眉棱骨痛
20 上眼睑麦粒肿
21 下眼睑麦粒肿
22 麦粒肿遗留硬结半年余
风火牙痛,遇风发作或加重,遇
23
冷痛减,受热加重,或伴有恶寒 、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
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胃火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
87 脾胃虚弱,或虚寒的胃痛
88 胃痛或一切胃病
89 胃痛或各种胃病
90 上腹部以中脘穴为中心的疼痛
脐周疼痛,即以双侧天枢穴为中
91
心的疼痛,属大肠病,应取大肠 的下合穴上巨虚。多见于各种急
慢性肠炎。
92
脐下疼痛,特别是以关元穴为中 心的疼痛,属小肠病
肚脐下腹部两侧是肝经所过,如 93 果两侧或一侧少腹疼痛,多与肝
53
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肩胛区找到如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高于皮肤,少则一两 个,多则数十个,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血变而
56
三棱针点刺中趾趾腹,一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也是血变而止。
57
脾胃积热,在其脾腧、胃腧、及足中趾腹点刺出血,隔日一次,另用吴茱萸调 醋贴足心涌泉穴,一日一换,再处清泻脾胃积热及软坚散结之汤药内服。
胃肝胆肾膀胱大小肠)可治肓之
胃腑病,大肠小肠病(肠中不
便),大肠病,肠胃病(气在与
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
下者,取之三里)。胆腑病(善
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
57 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
胃,胃气逆则苦,故曰呕胆。)
膀胱三焦(小腹痛肿,不得小
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
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
可缓解或消失。
临睡前将大蒜捣烂如泥敷于阳溪穴上,用胶布固定,翌晨醒来时牙痛已全消。 63
手太阳针后溪、足太阳针束骨.也可用落枕穴,中渚,及耳穴颈项部反应点。 66
针悬钟(绝骨)外踝上三寸,腓骨前缘。
67
对于久坐伏案,颈部筋肉有条索状物或活动不灵活的“颈项急”型颈椎病,用 之最宜。针束骨。
69
昆仑和腕骨治疗诸多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韧带、腱鞘滑液囊、椎间盘
105 慢性胆囊炎
106 痛经
107 急性扁桃体炎
108 美容、面部皮肤气色调整 109 保健
110 丑时失眠 111 丑时肩痛 112 丑时腰腿痛 113 丑时烦躁 114 寅时哮喘 115 寅时胃痛 116 寅时下肢木胀不适 117 变异型心绞痛 118 卯时肩痛 119 辰时下肢疼痛
120 辰时耳鸣 121 巳时头痛 122 午时心悸 123 午时哭泣 124 午时头痛 125 酉时四肢疼痛麻木加重
纤维环、关节软骨盘以及周围神经等组织、因直接和间接外力作用,或长期劳 70
损所致的各种损伤,常有针入病已的奇效。
取手太阳经穴后溪。
71
腕骨。对于用脑过度或肾虚症状较为明显的颈椎病针太溪,大钟。足跟腱中点 71
有明显疼痛点,按经络辩证分别用其他穴位,如果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 碍,多用阳陵泉。
74
条口透承山。鱼际附近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并有明显的压痛点。
或风热外袭所致的眉棱骨痛,一侧痛取同侧或两侧痛取双侧,先用拇指按压昆
仑穴,同时让患者反复用力睁眼闭眼皱眉以活动疼痛处,按压约30-60秒,若疼 52
痛减轻,再行针刺,用提插捻转泻法。同时让患者继续活动眉部疼痛处,留针
30分钟。一般针后疼痛即能缓解,若缓解不明显,则属胃热上攻,起针后再针
同上,但针解溪,用泻法,并嘱其少食辛辣油腻之品。
足太阳膀胱经第二侧线,距离腰 椎一巴掌左右附近的疼痛。
52
距离腰椎更远的疼痛,一巴掌之 外。
膝骨关节炎,主要症状膝关节酸
痛,活动不灵活。特点是清晨起
床或久坐后关节僵硬疼痛,稍稍
活动才能行走,站立或行走过久
53 又觉关节疼痛需坐下休息,上台
阶费力,下台阶腿软,下蹲困
难,有时需要扶持才能站起,膝
关节伸屈活动时会听到喀嚓喀嚓
经有关。
妇科病人可见两侧少腹疼痛,但
也是多以左侧少腹为重,此与肝
气行于左有关。左侧的病痛多与
94
肝有关,当用常规治疗无效时, 结合脉证,此类病人多是胀甚于
疼,多有走窜或起包块,伴心
烦,左关脉大于其他部位,生气
时即加重者,属肝郁无疑。
95 膈肌痉挛、打嗝、呃逆、哕。
胃气上逆影响到心就会嗳气。见
96
嗳气必加菖蒲。膈肌痉挛的病位 在膈,所以呃逆的直接病机是动
33
颈椎病,颈项强痛,牵及肩胛及 上肢疼痛麻木者
34 颈椎病
35 肩周炎
50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
36
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 不营则痛和活动障碍,肝肾阴虚
和阳明脉虚是肩周炎发病的内在
37 疼痛在肩髃穴处的肩周炎
38 肩周炎肩后疼痛 39 肩周炎肩后部牵及腋下拘紧疼痛 40 中风后手指拘挛
胸闷烦乱,坐卧不宁,每天必欲 走出家门数次,不论走多快多 41 远,都丝毫不觉得累,身体与病 前相比特别有劲。舌尖红赤,舌 苔黄厚而腻,脉数。 42 乳腺增生
作10余次,发作时疼痛甚剧。
解决方法
页码
痰饮眩晕,几副至一二十副苓桂术甘汤。灸几次百会穴即可解决。 五倍子研末温醋调成膏状,贴肚脐。(凡是小儿久泻不止,查看肛门不红者, 屡用屡效。) 艾条灸肚脐 指压胆俞穴 人中、后溪
引言
2
2 10 11
针睛明穴
11
柴胡桂枝汤
29
泻太冲
37
37
补太溪
38
补太溪,针中脘、内关、足三里
74
针三间,用针柄或火柴头或直接用拇指指甲在三间穴处向第二掌骨侧按压,可
以找到一个王不留行籽大小的显著压痛点,多数病人还有条索状物,用28-30号
0.5寸毫针(针太细了不行,疗效受影响),先向压痛点斜刺,穿过条索状物后 再将针直刺于条索状物和第二掌骨侧之间,同时让病人咳嗽和活动肩部,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