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定律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设计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讨加法运算定律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运算定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铅笔盒里有5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那么他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8,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引出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加法运算定律》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

2. 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加法运算定律的引入案例和相关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计算器、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案例,激发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

2.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其简便性。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案例、讲解概念、推导定律、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本章节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运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的基本知识,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运用: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2.加法结合律的运用: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运用。

2.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4.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和运用,通过PPT展示相关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加法运算定律(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加法运算定律。

我将带领大家复习加法的意义,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大家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教材的章节为第四册第6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加法运算定律,难点是能够将定律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计算工具,同学们请准备好你们的课本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加法运算定律。

比如:3 + 2 = 5,这个式子可以理解为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等于5个苹果。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答。

比如:“5 + 3 =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公式,并配合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讲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运用今天学到的加法运算定律,完成下面的计算题。

1. 7 + 4 = ?2. 8 + 4 = ?3. 9 + 6 = ?答案:1. 7 + 4 = 112. 8 + 4 = 123. 9 + 6 = 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做练习,加强巩固。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对于拓展延伸部分,我建议大家可以在课后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也可以尝试自己出一些类似的题目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强调了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这是因为在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教材的熟悉和理解至关重要。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理解其含义。

2、经历加法运算定律的建构与应用过程,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培养数感和符号意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重点:理解加法定律及其含义,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难点:经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究过程,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信息技术应用:PPT教法:观察法、举例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妈妈买了一些糖果,怕孩子们吃多有害牙齿。

决定每天早晨给大宝和二宝吃两颗糖,中午吃三颗。

两个宝宝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地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有中午多?妈妈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三颗,中午吃两颗,怎么样?宝宝听了都高兴起来。

生:大笑。

师:你们为什么笑?生:宝宝太愚蠢,其实每天吃到的糖是一样多的。

师:你怎样证明是一样多呢?生:3+4=7(个)4+3=7(个)3+4=4+3师:两种吃法不同,但结果每天吃到的糖的总数量是同样多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出概念,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呀?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

(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旅行途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生1::李叔叔上午骑了了40KM,下午骑了50KM。

生2:所求的问题是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你会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所要解答的数学问题吗?生1:上午骑行的路程+下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生2:下午骑行的路程+上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师:你会列式解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生1:56+40=96(千米)生2:40+56=96(千米)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及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2. 难点:加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法运算定律。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定律。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的存在。

2. 新课: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定律的应用。

3. 练习: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运算定律。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评价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评价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技巧。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其他教学方法。

3.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运算定律,如乘法运算定律。

2.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其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推荐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书籍,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

九、教学资源:1. 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2. 准备丰富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课程:数学年级:四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日期: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性质。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知识,如加法的定义、加法交换律等。

2. 提问:我们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2. 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加法运算定律在计算过程中的简便性。

3. 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 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演示解题过程,讲解自己的思路。

3.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四、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数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分享。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强调加法运算定律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掌握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和思维活跃度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8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五部分习题。

例2教学加法结合律。

对于这两个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广泛的接触,对于加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已经有充分的认知经验。

教材创设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确认规律、解释规律和表述规律这样一个完整的合情推理过程,为后面学习其它的运算积累研究经验。

(二)核心能力通过举例、讨论、提炼规律的过程,积累研究发现规律的经验,经历“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规律”的过程,提高符号意识,进一步理解定律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三)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知道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的过程归纳出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结合律。

3.在研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会应用运算律。

(四)学习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从运算意义的角度理解定律模型的正确性。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加法结合律》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复习任务。

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发现。

看来,每个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发现。

这些发现正确吗?科学吗?严谨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算式的计算,唤起已有经验,初步感知规律。

】.问题探究加法结合律两个数相加,有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如果是三个数相加,会有什么规律呢?我们继续研究。

出示例2①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方法一: 88+104+96 方法二:88+(104+96)=192+96 =88+200=288 =288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7页例1和第18页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你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出示课本第17页例1主题图:李叔叔骑车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思考:为什么用加法?二、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一)尝试解决问题问题:1. 40+56和56+40这两种列式都对吗?2.这两个算式相等吗(二)枚举中验证规律问题: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78+0=0+785+a=a+5△+□=□+△100+☆=☆+100问题:1、像这样的算式你写得完么?2.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总结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4.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四)堂上练习:判断下列算式是否使用加法交换律。

(1)3+6=2+7(2)34+43=34+43(3)25+61=21+65(4)54+46=46+54(5)36+24+52=36+52+24三、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一)尝试解决问题出示第18页例2:看图,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二)迁移学习经验,概括规律1.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复习导入通过口算练习,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初步感知规律。

为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奠定基础,做好铺垫。

1.复习旧知。

(1) 计算下面各题。

34+50= 180+25++75= 420+280=()+42050+34= 180+(25+75)= 49+34+51= 51+()+34(2)说一说:在加法算式34+50=84中,34、50和84分别叫什么?预设:34和50叫作加数,84叫作它们的和。

(3)想一想:观察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预设1:第1组两个算式中的两个加数相同,前后位置不同,但它们的和相同。

预设2:第二组三个数连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运算定律,这节课先来研究“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习任务一:探究加法交换律【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先观察、再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然后猜想验证,讨论交流,进而发现、总结规律”这样一个思路来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汇报探究结果,并且把探究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渗透了“符号化”思想,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性并体会了符号的简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概括能力,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1.谈话引入,呈现问题师: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观察情境图,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

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预设:已知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

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说一说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1)你会用线段图表示出所要数学信息和解答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画出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

(2)学生生独立解答,说说不同思路,展示不同算法。

预设1:上午骑行的路程+下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40+56=96(km)预设2:下午骑行的路程+上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56+40=96(km)(3)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4)同样的一张旅行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距离和下午骑的距离加起来,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说明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预设: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

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40+56"是用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56+40”呢(下午的路程加上上午的路程)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

(屏示等式:40+56 =56+40)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优秀教案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内容: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在连加法运算顺序发生变化结果不变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同加法交换律相比比较抽象,因此我在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尝试探究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内容。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能够分散教学难点,而且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关键,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质疑、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0+34=()+() 64+()=36+() 79+()=45+()A+700=( ) +( )先指名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然后集体回顾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230+270=300+300 48+d=d+48 60+80+40=60+40+80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他们的和不变。

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呢?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二、讲授新课1、计算37+26+63和26+(37+63)2、比较上面两式的异同再观察并计算59+38+732和59+(38+732)讨论:刚才两组例子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质疑:这样的猜想对吗?验证我们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42+45+55和45+(45+55)125+48+52和(48+52)+125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上面两题符合我们刚才的猜想,可能是偶然哦!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和应用。

2. 难点: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的内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互相提问,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做准备。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运算定律,如乘法运算定律、减法运算定律等。

2.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运算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2.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练习题,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工具,如讨论卡片、小组评价表等。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168-34=一三4(页)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66+34)=234-100=一三4(页)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34-66=200-66=一三4(页)4、拓展提高。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信息窗呈现的是为校园绿化,从苗木基地购进树苗和花苗的情境。

借助问题“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引入对加法运算律的学习。

本节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一是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二是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三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建模过程,积累规律探索的学习经验,提高建模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并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树苗和花苗,这是购进树苗和花苗的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情境入手,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探索,学习规律(一)学习加法结合律1.解决问题(1)独立列式解决“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谈话: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把信息和问题读一读,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了一种方法,想一想有没有第二种方法,在作业纸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2)班内交流,得出等式预设一:56+72+28。

先算冬青和柳树一共多少棵,再算三种树一共多少棵。

预设二:56+(72+28)。

先算柳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再算三种树一共多少棵。

谈话:两种算法不同,但结果相同,这两个算式之间就可以划上等号。

(3)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得出等式谈话: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列式时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了一种方法,想一想有没有第二种方法。

请在作业纸上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一:(80+88)+112。

先算月季和牡丹一共多少棵,再算三种花一共多少棵。

预设二:80+(88+112)。

先算牡丹和茶花一共多少棵,再算三种花一共多少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践》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践》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
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介绍。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练。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课本《数学四年级下册》。

2. 教学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概念讲解
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
素的概念。

3. 实际应用练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例如:
问题1: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问题2:一家超市原本有8箱牛奶,后来进货进了4箱,请问超市现在有多少箱牛奶?
4. 讨论与总结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际应用练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规律。

六、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作业的正确性。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仍有困难,下
一次教学时需要加强概念讲解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举例说明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 提高题: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加法运算定律的相关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4.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范文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8页例2。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观察”“归纳”让学生自主发现加法结合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3、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小游戏: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

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上海”(生:海上)、“语言”(生:言语)。

很好,接着来,声音再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多媒体出示)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好吗?教学流程:练习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想到了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数学知识?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看来同学们不仅会玩游戏,还能在游戏中联想到我们的数学知识,真不错!师:那聪明的你们能快速的口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ppt出示:1+2+3+4+5+6+7+8+9=)师:怎么这么快啊?你是怎么算的?师:这方法听起来真不错!师: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算?通过咱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了。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在情景中初步感知规律出示教材例2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骑自行车吗?李叔叔也特别喜欢骑自行车,因为这样既节能环保、又能锻炼身体。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咱们用三条线段分别表示出了每天的路程。

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ppt线段图合并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__ (生:等于65+25)
78+64=__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5=________+35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
=192+96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
(▲+★)+●=_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3)~(7)为教材练习五第4题(略)。

2.连一连。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