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相关知识培训【输血科】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培训ppt精品医学课件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7.静脉通道观察:保持血液输注通畅,防止输血管 道扭曲受压,当出现针头脱落、移位或阻塞时应 及时处理。
8.患者的监护:输血的全过程应随时观察受血者情 况,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 输血开始的15分钟内,医护人员应留在受血者床 边严密观察,以便对随时出现的异常症状能及时 发现。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电话通 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 和抢救,并查找原因,作好记录。对婴幼儿、意 识不清、全麻、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述自我感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5.受血者血标本的运输 标识好的血标本连同«临床输血申请单»,由医护 人员送往输血科。
6.受血者血标本的交接 (1)血标本运送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对
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 «临 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 (2)确认无误后,由送检人员与接收人员共同在« 受血者血样接受核对登记本»上签名并注明核对时 间。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4.受血者血标本采集 (1)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 (2)血标本采集前的核对,确定输血后有两名医护
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 样。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 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 患者身份。 (3)«临床输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腕带的 资料完全一直是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 不得采集血标本
5.输血科工作人员按照保存和失效日期的先后次序 发放血液,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
6.血液一经发出,一律不得退回。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三、血液的输注与护理
1.输血前核对 输血前核对需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参与,输血核对 包括血标本送捡前核对、取血时核对,血液在输 注前、中、后核对。输血前核对包括输血前治疗 室核对、床旁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血 液信息、«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 血袋标签及血袋外观等。核对正确无误后,方可 输血。
临床科输血培训PPT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
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用血量分级管理
申请审核人分级管理
《800 800—1600
临床用血 申请分级 管理
中级以上申请 上级核准 中级以上申请 科主任核准 中级以上申请, 科主任核准,医 务部批准
》1600
第三十三条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 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 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 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 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第三十四条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 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 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 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 记入;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第十二条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 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 血样。 第十三条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 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第十四条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第十五条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 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 ABO血型(正、反定型), 并常规检查患者 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 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临床输血规范》内科指南
一、 红细胞: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 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 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二、 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 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 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 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 考虑输注 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2024输血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节约用血技巧分享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01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估是否
需要输血及输血量。
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02
根据患者需求和实验室指标,选择最合适的血液制品,如红细
胞、血浆、血小板等。
采用自体输血和血液回收技术
03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采用自体输血或血液回收技术
,减少异体输血的需求。
完善输血操作规范
不断优化输血操作规范,减少人为错误和操 作失误的可能性。
加强患者监测和随访
建立完善的患者监测和随访机制,及时发现 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05
合理用血原则及实践应用
合理用血概念阐述
合理用血的定义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指标,科学、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血液制品,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和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 。
实践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医院通过加强合理用血管理, 成功降低了输血反应发生率,提
高了医疗质量。
案例二
某医生在处理一例大出血患者时, 根据临床用血指南制定了科学的输 血方案,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案例三
某医院通过推广节约用血技巧,有 效减少了血液浪费,提高了血液资 源的利用效率。
06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要求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规定了临床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前评估、输血操作及输 血后管理等环节的具体要求。
《血站管理办法》
明确了血站的设置条件、职责、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确保血液采集、储存和供应的安全有效。
《血液安全质量管理规范》
对血液采集、检测、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质量管理提 出了具体要求。
输血作用
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 氧能力,提高组织供氧;补充各 种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等。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禁忌症
血型不符、严重输血反应史、传染性 疾病等。
输血反应类型及预防措施
发热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 输血器等。
循环超负荷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输血速度和量、监测患 者生命体征等。
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询问过敏史、使用抗过敏药 物等。
细菌污染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确保血液质 量等。
溶血反应
输血作用
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 氧能力,提高组织供氧;补充各 种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等。
血液成分与功能
红细胞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维持酸碱平衡。
白细胞
抵御感染,参与免疫反 应。
血小板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浆
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
废物。
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大量失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感染等。
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 输给患者。
围手术期合理用血管理
1 2
制定用血计划
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 定详细的用血计划,包括输血量、输血时间和输 血方式等。
加强术中管理
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控制性降压、使用止血药 物等措施,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需求。
输血并发症识别与
05
处理
常见输血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过敏反应
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严 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 肿等。
细菌污染反应
输入被细菌污染的血液后,出 现高热、寒战、内毒素性休克 等。
发热反应
输血后15分钟至2小时内,出 现畏寒、发热、头痛、恶心等 症状。
血型不符、严重输血反应史、传染性 疾病等。
输血反应类型及预防措施
发热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 输血器等。
循环超负荷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输血速度和量、监测患 者生命体征等。
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询问过敏史、使用抗过敏药 物等。
细菌污染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确保血液质 量等。
溶血反应
输血作用
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增加携 氧能力,提高组织供氧;补充各 种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等。
血液成分与功能
红细胞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维持酸碱平衡。
白细胞
抵御感染,参与免疫反 应。
血小板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浆
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
废物。
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大量失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 、严重感染等。
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 输给患者。
围手术期合理用血管理
1 2
制定用血计划
根据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 定详细的用血计划,包括输血量、输血时间和输 血方式等。
加强术中管理
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控制性降压、使用止血药 物等措施,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需求。
输血并发症识别与
05
处理
常见输血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过敏反应
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严 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 肿等。
细菌污染反应
输入被细菌污染的血液后,出 现高热、寒战、内毒素性休克 等。
发热反应
输血后15分钟至2小时内,出 现畏寒、发热、头痛、恶心等 症状。
输血相关知识 ppt课件精选全文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 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输血时要先慢后快,输血前15分钟要慢(2ml/分)
出现异常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立即向医师报告,及时治疗和抢救,并做好记录。
ppt课件
19
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放在病历中。 输血完毕,填写输血完毕的时间,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
②慢性溶血反应:输血后2—10d,低热、黄疸以及血红蛋 白尿。
4. 输血后紫癜:输血后l周左右出现全身黏膜点状或斑状出
血、血小板减少。
5.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后出现呼吸苦难或呼
吸窘迫。
6. 非心源性肺水肿:输血过快或过量而出现肺水肿。
ppt课件
27
(二)处理措施
1.发生输血反应后,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报告 医师、护士长及科主任,迅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
ppt课件
22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结束后的 一段时间内,出现某些新的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 疾病不能解释者。分为急性和迟发性输血反应。
ppt课件
23
(一)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有:
1. 发热反应 2. 过敏反应 3. 溶血反应 4. 细菌污染反应 5. 其他不良反应
ppt课件
(1)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若症 状呈进行性发展,应停止输血,保留输血器、剩余血 液备查。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畏寒、发冷时,注意保 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ppt课件
28
(2)溶血反应:可疑溶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 血器,输注生理盐水;抽取患者血标本与血袋剩余血 一并送输血科检验;密切观察肾区症状及尿液变化, 遵医嘱给予吸氧、碱化尿液等对症处理;对尿少、尿 闭者,按急性肾衰竭处理,必要时行透析疗法。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 依据:
《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血站负责互助
献血血液的采集、检测及用血者血液的调配工作。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血
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47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48
我站近年来在血型方面的科研成绩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49
4 3
2
1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27
Rh阴性患者接受Rh阳性血是否一定会产生抗D抗体?
• 事实上,Rh阴性的人接受Rh阳性血输注后,并非 一定会产生抗D抗体
• 这与受血者免疫状态、输入血液制品的种类、红 细胞的量以及其他未知因素有关。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28
• 据2005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报道,161名 外伤患者接受了未做交叉配型的O型血581单位, 其中10名Rh阴性患者接受了Rh阳性血,仅有一名 患者产生了抗D抗体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35
同型输血与相容性输血
• 同型输血
ABO,Rh D血型相同
• 相容性输注
✓ ABO血型系统相容
A
O cell
B
AB
A
AB 浆 B
O
✓ Rh D血型系统相容
Rh D阴性 •《R临h床输D血阳知识性培训》
•36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
•37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Rh D阴性血输给阳性患者可以吗?
• Rh D阴性红细胞
膜上无D抗原 血浆无抗-D抗体
可以,但不推荐。 1、浪费Rh D
• Rh D阴性血浆
输血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使用一次性输血器材等。
2023
PART 02
输血前准备工作
REPORTING
患者评估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输血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输血申请流程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填 写输血申请单
输血科审核申请单, 根据病情和库存情况 制定输血计划
选择洗涤红细胞或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品进行输注,减少免疫性反应的发生 及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并调整输血策略
孕妇及新生儿输血指南
对于孕妇输血,应首选自体输血或同种异体洗涤红细胞 输注,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在输血前应充分评估患儿的血型、交叉配血结果及输血 指征,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规范输血操作流程
培训医师熟练掌握输血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合理选择血液制品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类型及剂量。
加强输血后观察与记录
要求医师密切关注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与报告。
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应用前景
新型血液替代品研究
介绍目前正在研发的新型血液替代品,如人工合 成血红蛋白等。
03
血液制品必须一次性使 用,不得重复使用或添 加任何药物。
04
输血过程中应定期更换 输液器和针头,避免污 染。
观察并记录患者反应
01
02
03
04
在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应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若出现发热、寒战、皮疹等过 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
予相应治疗。
若出现溶血反应等严重情况, 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
。
白细胞
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对抗感染 。
2023
PART 02
输血前准备工作
REPORTING
患者评估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输血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输血申请流程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填 写输血申请单
输血科审核申请单, 根据病情和库存情况 制定输血计划
选择洗涤红细胞或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品进行输注,减少免疫性反应的发生 及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并调整输血策略
孕妇及新生儿输血指南
对于孕妇输血,应首选自体输血或同种异体洗涤红细胞 输注,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在输血前应充分评估患儿的血型、交叉配血结果及输血 指征,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规范输血操作流程
培训医师熟练掌握输血操作规范,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
合理选择血液制品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求,合理选择血液制品类型及剂量。
加强输血后观察与记录
要求医师密切关注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与报告。
关注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应用前景
新型血液替代品研究
介绍目前正在研发的新型血液替代品,如人工合 成血红蛋白等。
03
血液制品必须一次性使 用,不得重复使用或添 加任何药物。
04
输血过程中应定期更换 输液器和针头,避免污 染。
观察并记录患者反应
01
02
03
04
在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应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若出现发热、寒战、皮疹等过 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
予相应治疗。
若出现溶血反应等严重情况, 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
。
白细胞
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对抗感染 。
输血安全知识培训ppt课件
患者或其家属有权拒绝输血,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选择,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治疗 方案。
医务人员责与义务明确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具备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 性和准确性。
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促进医学发展
输血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发展对于 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
义。
02
输血前准备工作与流程
患者评估与沟通
评估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
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输血史、过敏 史等,明确输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签署输血同意书
确保患者或家属在充分了解输血风险 后,自愿签署输血同意书。
输血基本概念与原理
输血前准备与操作规范
详细介绍了输血的定义、目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等基础知识。
重点讲解了输血前的患者评估、血液制品 选择、输血器材准备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 事项。
输血反应识别与处理
输血后观察与记录
深入阐述了各种输血反应的类型、症状、 识别方法及处理措施。
强调了输血后患者的观察要点、记录要求及 后续护理措施。
检查血液制品外观质量
检查血袋标签是否清晰完整,信 息是否齐全。
观察血液制品颜色、透明度、是 否有凝块或溶血现象。
如发现血液制品有异常情况,应 立即停止输血并与输血科联系。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输血前必须严格消毒输血器具 和穿刺部位皮肤。
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防止污染。
输血后应及时更换输液器,避 免长时间使用同一输血器。
评估输血风险
医生需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如免 疫性溶血、过敏反应等,并制定相 应的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责与义务明确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具备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 性和准确性。
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
促进医学发展
输血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发展对于 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
义。
02
输血前准备工作与流程
患者评估与沟通
评估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
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输血史、过敏 史等,明确输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签署输血同意书
确保患者或家属在充分了解输血风险 后,自愿签署输血同意书。
输血基本概念与原理
输血前准备与操作规范
详细介绍了输血的定义、目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等基础知识。
重点讲解了输血前的患者评估、血液制品 选择、输血器材准备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 事项。
输血反应识别与处理
输血后观察与记录
深入阐述了各种输血反应的类型、症状、 识别方法及处理措施。
强调了输血后患者的观察要点、记录要求及 后续护理措施。
检查血液制品外观质量
检查血袋标签是否清晰完整,信 息是否齐全。
观察血液制品颜色、透明度、是 否有凝块或溶血现象。
如发现血液制品有异常情况,应 立即停止输血并与输血科联系。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输血前必须严格消毒输血器具 和穿刺部位皮肤。
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防止污染。
输血后应及时更换输液器,避 免长时间使用同一输血器。
评估输血风险
医生需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如免 疫性溶血、过敏反应等,并制定相 应的预防措施。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节、免疫防御等作用。
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大量失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 重症感染等多种情况。
禁忌症
对输血成分过敏、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应慎重或避免 输血。
输血反应类型及处理
发热反应
常见症状为发热、寒战 等,应停止输血并对症
处理。
过敏反应
可出现皮肤瘙痒、荨麻 疹等,应立即停止输血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输血流程,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效率。
新型血液替代品的研发
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血液替代品,解决血源紧张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03
02
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 液成分的作用及适应症。
输血操作流程
从申请、核对、取血到输血等整个 流程的规范操作。
04
新型输血技术介绍
自体输血技术
包括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回收和术后引 流血液回输等技术。
成分输血技术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输注特定的血液成 分,提高治疗效果。
换血治疗
对于严重溶血病患者,需进行换 血治疗,以清除体内抗体和胆红 素。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和 处理并发症。
其他特殊情况处理建议
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建立稀有血型库,提前备血,确保患 者用血需求。
输血反应处理
对于输血反应患者,立即停止输血, 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
输血传播疾病预防
严格筛选献血者,进行血液检测,确 保血液安全。
原因并采取措施。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问题分析
针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 出根本原因。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优 化输血流程、加强输血前评估等。
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大量失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 重症感染等多种情况。
禁忌症
对输血成分过敏、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应慎重或避免 输血。
输血反应类型及处理
发热反应
常见症状为发热、寒战 等,应停止输血并对症
处理。
过敏反应
可出现皮肤瘙痒、荨麻 疹等,应立即停止输血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输血流程,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效率。
新型血液替代品的研发
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血液替代品,解决血源紧张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03
02
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 液成分的作用及适应症。
输血操作流程
从申请、核对、取血到输血等整个 流程的规范操作。
04
新型输血技术介绍
自体输血技术
包括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回收和术后引 流血液回输等技术。
成分输血技术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输注特定的血液成 分,提高治疗效果。
换血治疗
对于严重溶血病患者,需进行换 血治疗,以清除体内抗体和胆红 素。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和 处理并发症。
其他特殊情况处理建议
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建立稀有血型库,提前备血,确保患 者用血需求。
输血反应处理
对于输血反应患者,立即停止输血, 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
输血传播疾病预防
严格筛选献血者,进行血液检测,确 保血液安全。
原因并采取措施。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问题分析
针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 出根本原因。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优 化输血流程、加强输血前评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25
血液制品来源须符合卫生行政部门 要求。
培 训
成分输血
输血评估
血液制备 血液成分及功能
临床用血知识
输血相关传染病 输血不良事件
输血适应症
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病历书写 输血护理记录
法律法规
无偿献血奖励办法
血液组成、寿命
献血法
免费用血及手续办理
献血意义
参加献血的规定
血液输注
暂停献血
献血程序
如何参加献血 献血的益处
不能献血 献血意义
艾滋病传播途径
临床输血时对临床医师要求:
1、判断(是/否)输? 2、选择输什么? 3、选择输多少? 4、选择何时输?
ppt课件
21
1、确定病人输血后,医护人员持《临床输 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病人有关信息 后,采集血样。
2、采集血样时,确认其身份;
3在试管上认真填写患者的信息。
4、病人血样成人3-5ml紫色枸橼酸钠抗凝 的血液,儿童至少2ml,新生儿至少1ml (输血前检查血样)。
ppt课件
22
1、由医护人员持病人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 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正确无误后, 并双方签字。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样应一律退回。
2、病人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 内的。
ppt课件
23
血型鉴定 及不规则抗体筛选
1、输血科对病人红细胞ABO血型鉴定必须 包括正定型(即用抗A、抗B作红细胞定型) 和反定型(即用A、B、O标准红细胞做反 定型);以及红细胞Rh(D)血型鉴定。
ppt课件献血前后注意事项
肝炎传播途径5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 。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000 。
ppt课件
6
院长 输血管理委员会 医务科 输血科 临床科室 麻醉科 护理部
ppt课件
7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院长或分管医疗院长
疾病处理流程 。
ppt课件
18
1、临床经治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 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 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病 人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 系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
a、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 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 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其直系属的同意,并在 《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签字并按手印。
2、应用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样作抗体筛选试 验(急诊输血除外)。如果输血患者3天 后请重新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
ppt课件
24
交叉配合试验保证病人血液制品输 注为相容性输注,包括:
1、交叉配合试验应包括主次侧:病人血清 与供血者红细胞之间反应为主侧,病人 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之间反应为次侧。
2、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在盐水相试验基础上, 加做检查IgG血型抗体非盐水相试验(凝 聚胺法、凝胶法等)。
ppt课件
1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创面弥漫性渗血
评估
DIC
病情
失血量
缺氧症状
输血指证
检测 指标
APTT
Hb PT
Hct
WBC
Plat
提出 用血申请
制订输血 治疗方案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ppt课件
12
申请量
申请权
审核签发权
三
<800ml
级
用
血
800ml~1600ml
中级以上
申
医师
请
管
理
≥1600ml
医务科
输血科
麻醉科
手术室
护理部
输血 临床科室
管理
ppt课件
8
血站
输血 科
核 对
用血 科室
血站名称
核
献血编号、血型
对 标
采血日期及时间
签
有效期及时间
储存条件
2~6℃储血冰箱
温 度
核
登
分
记
对 标 签
记 入 库
类 存 -20℃储血冰箱 放
监录消 测毒
血小板保存箱
核
对
护理监测
ppt课件
9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 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根据患者 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 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ppt课件
上级医师
科主任
科主任 医务科
13目的 风险来自方式输血治疗同意书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
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 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 即实施输血治疗。
ppt课件
14
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
互助献血
ppt课件
15
为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
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评 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 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 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严格掌握输血原则 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
能少输的不多输
能输成分血不输全血
能输自体血不输异体血
ppt课件
10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
内科:血红蛋白小于60g/L或红细胞压积 小于0.2时可考虑输注
外科:血红蛋白大于100g/L,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小于70g/L,应考虑输。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要根据患 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 等因素决定。
ppt课件
16
输
输血适应证的评估
血
记
输血过程
输
录
输血后疗效评价
血
病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历
输血记录单
ppt课件
17
1、输血申请流程 。 2、病人血样采集与送检流程 。 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流程 。 4、血液制品入库、核对、贮存流程 。 5、血液制品提取与发放流程 。 6、血液制品输注过程流程 。 7、输血后疗效的评估;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
ppt课件
19
b、病人《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3、申请输血应由临床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 输血申请单》内容。
A、《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经治医生申请, 主治以上医师核准并签字,连同病人血样于预 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B、 输血科医师或工作人员可根据申请单进行配 发血。
ppt课件
20
临床输血相关知识 培训
输血科
ppt课件
1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从实 际意义上讲,输血是一种组织细胞的移植, 同其它器官移植一样,存在着异体免疫问 题。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但它也可以 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且血液资源尤为宝贵,必须加以保护。
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安 全、有效。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