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
胜芳历史文化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及利用研究
![胜芳历史文化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及利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ff54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2.png)
2、规划目标:根据资源调查结果,明确保护对象,设定具体的保护目标,包 括短期和长期目标。
3、空间布局:对护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明确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 貌协调区等不同区域的范围。
4、保护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维护、 修缮、复原等。
5、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 等相关产业。
4、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参与到保 护规划的实施中来。
5、奖惩机制:对于在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相应的 奖励;对于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
六、结语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 使命。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守护这些珍贵的 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继续领略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3、提升公众认知度: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等活动,让胜芳市民和非物质文 化遗产爱好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胜芳历史文化名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 外,可以利用媒体资源,如报刊、电视等,加大对胜芳历史文化名镇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社会度。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 遗产论坛等,将胜芳历史文化名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华 文化的魅力。同时,积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 富胜芳的文化内涵。
六、结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表明,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 未来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构建和谐繁荣的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内容二
云南历史文化名城村镇保护体系规划
![云南历史文化名城村镇保护体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54256a8102de2bd960588be.png)
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体系规划(公示稿)文本图纸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评价 (2)第三章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体系规划 (6)第四章传统建筑文化分区及聚落形态类型划分 (8)第五章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规划要求 (10)第六章云南历史聚落的挖掘 (15)第七章规划实施 (24)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1.全面梳理云南历史聚落发展脉络,系统认识云南省历史聚落遗产资源的价值和特色;2.全面系统整合云南省历史文化资源,构建系统性、多样性、开放性的云南省历史文化聚落遗产体系;3.科学有序指导云南省历史文化聚落遗产资源的发掘、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逐步构建和完善云南省历史文化聚落遗产的保护体系。
第2条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7月1日;4.《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2008年1月。
第3条规划原则1.多样性原则聚落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趋向定型的,这个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宗教、军事等各个领域,并形成多样的历史聚落,保护体系规划就是要使这种多样性得到完整的保护。
2.系统性原则要全面地、系统地地见证我们民族文明的历史,并不是个别列级聚落的无序堆砌,作为一个省、一个地区的列级聚落必须形成一个体系,由各种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历史聚落有机地组织起来。
3.真实性原则历史聚落携带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历史的实物见证。
失去了原真性,则它的科学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借鉴价值、使用价值等等大多会失去依托。
4.特色性原则云南具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从而造就了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历史聚落,保护体系规划就是要使这些历史聚落的民族文化特色得到彰显。
5.动态化原则云南少数民族乡村历史聚落中有相当部分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步,其原生状况难以适应居民生活发展要求,其完整保护(实物遗存风貌和社会生活风貌)难度较高,研究保护利用模式,实行动态管理是可持续保护的重点。
乡村振兴规划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
![乡村振兴规划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2d80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b.png)
乡村振兴规划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引言:乡村振兴是中国的当今重要发展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乡村地区受到了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如人口流失、土地荒芜、农业产业衰退等。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成为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规划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研究报告。
一、历史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乡村振兴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发展,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样重要。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资源,对于吸引游客、培养乡村特色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振兴规划的现状当前,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规划。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前瞻性的设计,许多规划都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乡村地区的历史建筑、古镇和文化遗址面临许多挑战。
规模化的旅游开发、土地流转和乡村建设等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同时,传统工艺的衰落、乡村文化的丧失也加大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难度。
四、乡村振兴规划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乡村振兴规划需要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规划的全过程。
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制定相关规定和加大宣传力度,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五、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潜力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古建筑、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等。
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展示,可以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策略为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采取综合的策略。
包括加强监管执法、建立保护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
同时,还需要培养专业保护人才,提高保护意识。
七、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有些地方已经在乡村振兴规划中成功融入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区等方式,有效保护并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了乡村振兴。
八、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在乡村振兴规划中,需要找到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保护性规划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保护性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c1b69145f0e7cd184253608.png)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2)一、规划来源 (2)二、规划背景 (2)三、规划范围 (2)四、保护性规划原则 (2)五、规划目标 (2)六、规划依据 (2)第二部分规划设计 (3)一、专项评估 (3)1. 价值评估 (3)2. 现状评估 (3)3. 管理评估 (3)4. 利用评估 (3)二、灵水村保护区划 (3)1. 灵水村区划确定 (3)2. 区划等级 (3)三、灵水村保护措施 (4)1. 总体保护理念 (4)2. 总体保护措施 (4)3. 管理措施 (5)四、灵水村环境规划 (5)1. 环境治理与保护要求 (5)2. 生态保护要求 (7)3. 景观保护规划 (7)五、灵水村展示规划 (8)1.展示原则、目标和方式 (8)2.功能分区,展示和使用要求 (9)3.展示主题与布局 (9)4.游线组织 (9)5.游客服务设施设置 (9)6.开放容量测算 (10)六、灵水村管理规划 (10)1.管理机构 (10)2.管理机构的责权范围与日常工作内容 (10)3.培训计划和宣传、教育计划 (11)七、灵水村规划分期 (11)1.规划分期 (11)2.建设重点项目与措施 (11)八、灵水村投资估算 (11)1.估算依据 (11)2.建设项目及投入估算 (12)3.资金筹措及政策建议 (12)九、道路交通调整规划 (13)1.对外交通 (13)2.内部交通 (13)十、人口调控或社会居民调控规划 (13)1.现状及特征 (13)2.遵循原则 (13)3.规划内容 (13)十一、土地利用调整规划 (14)1.基本原则 (14)2.调整要点 (14)十二、基础设施调整规划 (14)1.给水规划 (14)2.排水规划 (14)3.能源规划 (14)4.防火规划 (15)十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 (15)1.保护建筑 (15)2.整治建筑 (15)3.总体保护措施 (15)4.村落格局及空间形态的保护 (15)5.土地和建筑的控制 (15)十四、规划附则 (16)1.具备法律效力 (16)2.规划解释权 (16)3.执行时间 (16)第三部分规划图纸 (16)图件一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区位图图件二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现状图图件三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风貌分析图图件四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保护规划总图图件五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保护区划图图件六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建筑保护分级示意图图件七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保护措施示意图图件八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重点项目修缮示意图图件九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环境规划示意图图件十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展示规划图图件十一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基础设施示意图图件十二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道路交通调整规划图图件十三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用地分区图图件十四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项目分期规划图图件十五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图件十六北京门头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居民点控制示意图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保护性规划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来源2005年11月,门头沟灵水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对灵水村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受门头沟斋堂镇的邀请,中坤塔格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编制保护性规划,拟以此规划作为灵水村保护利用的参考文本。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以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的开题报告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以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6c7c3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3.png)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以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财富,历史文化名村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历史文化名村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
同时,历史文化名村也承载着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维护民族文化传承和地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岳阳县张谷英村作为岳阳文化的代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文化名村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许多村庄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古建筑物被拆除或改变了传统形态,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失去了传承。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本文主要围绕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展开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张谷英村历史文化概况的介绍;现状分析,包括村庄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村庄地理环境、文化遗产与建筑特色等的研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保护现状、保护规划、保护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岳阳县张谷英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方案并提出保护建议,以期保护该村庄的独特文化和历史特色,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取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实地调研所观察到的历史和文化现象的分析,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三个角度对该村庄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针对该村庄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还将开展专家访谈、座谈等方法,以收集专家意见和市场需求,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文预期研究的结果包括:首先,全面了解张谷英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深入挖掘其历史遗产,准确掌握该村庄的文化特色;其次,准确判断该村庄面临的保护困境和机遇,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最后,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方案,为该村庄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保障。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利用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8555c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7.png)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的发展和保护。
而历史文化名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更是备受人们关注和重视。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历史文化名村通常指历史悠久、具有独特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的古老村落。
这些村落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优秀乡村建筑和园林景观的典范。
西递、宏村、兴坪、周庄等知名历史文化名村已经成为中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向后人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乡村文化和建筑的典范,代表了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最高成就。
因此,只有通过保护历史文化名村,才能够真正地传承和保护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后人能够更好地感受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那么,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名村呢?首先,对于历史文化名村的珍贵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规范历史文化名村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以确保它们能够永久保存下来。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村的监管和管理,切实保障这些村落居民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在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利益。
其次,历史文化名村的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吸引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但是,这种利用必须有计划、有序,不能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造成影响。
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在开发旅游资源时,采取科学的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以保护好历史文化名村。
最后,历史文化名村的传承也非常重要。
村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历史建筑和文物上,更体现在当地居民的习俗、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上。
因此,在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弘扬他们的民间文化和传统技艺,让这些村落的文化和乡土特色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江西山地丘陵地带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以贵溪耳口曾家村为例
![江西山地丘陵地带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以贵溪耳口曾家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50e70452ea551810a6875c.png)
Ubn P ni G res Ln s p r l n g・ a n adc e a a n d a
江西 山地丘 陵地带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
— —
以贵溪耳 口曾家村为例
P e e v to n v l r s r a i n a d De eopme t o s o i a d Cut l l g s i n fHit r n lu a l e n c r Vi a t e Mou t i o sAr a n l a dsi i n x r v n e : h n a n u e sa d Hi y L n n Ja g i o i c l P
臧。 同 时,部 分 村民 缺 乏足够 的 古建 筑保 护意 识等 原 目,新 建 和改 造 的房屋 与传 统 建筑 风貌
镇流 坑村 、青原 E文陂 乡美陂村 等都在 大力发 展 旅游 ,却忽 视了古 村落 的生态保 护,结 果使古 村
貌 ,获得 与平原地 带不 同的景观 视觉 。 目 ,江 前 西 省现 有6 个目 家级和 省 级历 史文 化名 镇名 村 7 中.太部 分位于 山地丘 陵地带 。随着社 会经济 的 索 .力图为相 似类 型的 史文化名 树保护 规划提
供一种 思路和 参考借 鉴价值 。
发展 ,江 西部分历 史文化 名村 也出现 了过度旅 游
有机 地 兢格 自
兢
.“
要素、
女、 月
行 析 .“ f 史
Ab Ia W”ht e s o on T ct h oci ec omi de l m en mor d c veop t e on
hso i vl esi h o l n sor sGr hl e s h ee nc ed b i r iog nt e m unaiou t c l  ̄o i d i fnd osb n co er y l n y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实践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3ae93c96137ee06eff918b5.png)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实践简介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列入法律规定至今已经十周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已公布五批共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名镇181个。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达725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体系日臻完善。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大批有特色的名镇名村得到了保护。
一、发展过程虽然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就已经提出要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不少省份陆续开展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命名工作,2000年在我国政府的积极申报下,安徽省西递、宏村两个古村落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但全面开展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工作是近十年的事情。
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第一次以法的形式确认了名镇、名村在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
第14条,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
”从此,中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大幕拉开。
2003年10月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2个,其中名镇10个;2005年公布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8个,其中名镇34个;2007年公布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7个,其中名镇41个;2008年公布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4个,其中名镇58个;2010年公布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9个,其中名镇38个。
目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0个,其中名镇181个。
已公布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25个。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开始研究制定。
2008年开始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作出了规定。
2008年国务院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原则和要求。
2011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国家级名城、名镇、名村进行了检查,各省市在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既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也让我们看到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
![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7cd0b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f.png)
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随着现代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乡镇历史文化名村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
本文将就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乡镇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农村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的村落。
这些村庄地域特色鲜明,建筑风格独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历史文化名村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风险。
二、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1. 传承历史文化:乡镇历史文化名村是我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保护与利用这些村庄,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乡镇历史文化名村具有独特的价值与魅力,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3. 增加乡村居民收入: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利用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乡村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三、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内容1. 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加强对历史文化建筑、文物和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其中。
2. 村庄整体规划:制定乡镇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规划,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保留村庄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同时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提升村庄的生活品质。
3. 提供公共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如道路、水电、通讯等,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 乡村旅游开发:开发符合社区特色和历史文化的旅游项目,提供各类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增加乡村居民和游客的收益。
5.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宣传乡镇历史文化名村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成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提高村庄的名气和知名度。
四、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1. 研究调查:对乡镇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全面调研,了解村庄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明确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
![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383533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c.png)
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乡镇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遗产,代表着乡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需要进行乡镇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利用规划。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乡镇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利用规划。
1. 背景介绍乡镇历史文化名村是指那些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传统文化的乡村。
这些村庄保存着许多传统建筑、文物古迹、传统乡土文化等,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的现代化建设给乡村历史文化名村带来了一定的损坏。
因此,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2. 保护与修复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是乡镇历史文化名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保护与利用规划中,我们应该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禁止私自拆迁和破坏。
另一方面,针对已经损毁的传统建筑,进行科学的修复工作,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3. 挖掘和保护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保护与利用规划中,我们需要重视挖掘和保护民俗文化。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民俗活动和节庆,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同时,建立民俗文化档案和博物馆,收集与民俗相关的物品和资料,保存和展示乡村的传统文化。
4. 加强文化教育和旅游开发文化教育和旅游开发是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向居民和游客普及乡村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同时,可以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让居民和游客亲身感受乡村的历史文化魅力。
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来到乡村参观游览,创造经济效益。
5. 加强规划管理和资金保障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并且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
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名村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确保规划的落实和执行。
传统村落古村历史文化名村村庄保护规划调研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
![传统村落古村历史文化名村村庄保护规划调研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7895bd7aaea998fcd220e4f.png)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第三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第五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第六章成果要求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适用本要求。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同时编制。
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考虑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同时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第五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遵守本要求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九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章编制基本要求第十条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保护目标,明确保护内容,确定保护重点,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措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内容,一般包括:(一)保护和延续古城、镇、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二)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有传统风貌的历史街巷;(三)文物保护单位、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四)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五)传统风貌建筑;(六)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反映历史风貌的古井、围墙、石阶、铺地、驳岸、古树名木等;(七)保护特色鲜明与空间相互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42f19c108a1284ac85043fa.png)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讲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陆琦教授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二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历史建筑特点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四历史文化街区、镇、村整治发展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载体,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具有较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及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会越来越少,它不能再生产,而再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仿制品,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
整个国际上历史文化保护的理念,实际上说到底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威尼斯宪章”所说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问题、“奈良文件”所说的文化多样性问题,都在说明我们要保护各国不同的文化遗产,因为“这些遗产对我们当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建总局联合所做的《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并公布了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24个城市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它们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西安、延安、遵义、昆明、大理、拉萨。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的报告,公布了第二批38个历史文化名城。
广东省潮州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又批准了第三批37个城市,使名城总数增加至99个。
广东省有肇庆、佛山、梅州、海康(雷州)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10个;历史文化名村12个;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34个;历史文化名村24个;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中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41个;历史文化名村36个;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中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58个;历史文化名村12个;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村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对于村落,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提问:“一没名人,二没巨贾,为何要保护古镇古村?那些乡土建筑(老建筑)又有何价值?”文化部出台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已于10月1日实施。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8763c42cc58bd63186bdea.png)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赵勇(发表于《城市规划》2004年第8期)[摘要]随着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公布,我国正式拉开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序幕。
针对众多历史小城镇、古村落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的客观实际,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便成为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本文结合建设部开展的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导则1的课题研究,围绕历史文化村镇的定义及其保护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导则国际上对历史小城镇、村落保护一直都十分关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先后于1975年和1982年通过了《关于保护历史小城镇的决议》(Resolu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smaller Historic Towns)和《关于小聚落再生的Tlaxcala宣言》(ICOMOS Declaration of Tlaxcala 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Small Settlements),均对如何保护和继承历史村镇的文化遗产提出了极有价值的措施建议。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历史小城镇、古村落众多,它们是各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但是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村镇在进行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历史文脉的科学保护,一味地采取拆旧建新或营造仿古建筑、仿古一条街的做法,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街区建筑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
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村镇,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编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导则就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主要就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编制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实施措施进行探讨。
1 历史文化村镇概念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首次涉及到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提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传统村落古村历史文化名村村庄保护规划调研 张谷英工作计划书
![传统村落古村历史文化名村村庄保护规划调研 张谷英工作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e199ca3208a1284ac9504346.png)
张谷英村调研工作计划书
一、调研主题
本次调研主题为深入调查和研究张谷英古村落历史文化,自然文化,建筑文化,风水文化等资源,挖掘地脉文脉人脉特色,合理整合其文化价值点,梳理出文化价值脉络。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将出具张谷英村概念性策划方案,将成为村落旅游和商业开发政策的导向,为进一步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以及商业价值开发工作提供主体思路。
三、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
(一)、张谷英村外部环境
1、宏观政策环境研究
2、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3、社会人文环境研究
4、村落自然环境研究
(二)、张谷英村内部文化背景
1、区域历史背景研究
2、家族历史背景研究
3、风水文化背景研究
4、建筑文化背景研究
5、民俗文化背景研究
(三)、张谷英村目前性质状态
1、村内建筑性质状态研究
2、村内物质性质状态研究
3、村内社会性质状态研究
4、基础设施性质状态研究
(四)、张谷英村需求调研
1、依据调研内容制作调研表
2、该项目市场需求研究
3、村内居民意愿研究
4、专家意见
四、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将采取文献调研法、现场观察法、试验法、询问调研法以及问卷调研法等调研方法。
五、提交成果
本次调研结束,将提交一份《张谷英村文化遗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调研时间,人员安排及预算
(一)、调研时间
本次调研预计将花费90天的工作时间。
具体调研开始时间取决于项目进度。
(二)、人员安排
本次调研共六人,申宇,周密,许雨辰,汤斯,李娇,徐冰。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9fd8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4.png)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许多村镇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
传统的历史建筑和风貌正受到新建筑、城市扩张、环境污染等因素的侵蚀,许多村镇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特色。
为了保护和传承村镇的历史文化,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村镇保护规划,并结合技术手段来实施保护。
本文将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进行研究,探索保护规划在村镇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以实现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目标。
保护规划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与修复原则:根据历史文化村镇的特点和文物遗产的实际状况,制定出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和标准。
这些原则和标准可以包括保护村镇整体风貌、保护历史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2. 规划和设计:根据历史文化村镇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设计。
规划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合理布局村镇的各个功能区,以提升村镇的整体品质。
3. 环境保护:保护历史文化村镇的环境是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村镇环境的保护,提高环境质量,防止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历史文化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4. 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三维扫描、遥感技术等,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调查和评估,获取精确的数据。
同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数字仿真等技术手段,还原历史文化村镇的原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历史文化。
三、保护规划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在实际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应用保护规划技术:1. 调研与评估:首先需要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全面的调研与评估,包括历史建筑、文物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为制定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2. 制定保护规划:根据调研与评估结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bdf63a49649b6649d74727.png)
16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应通过保护和利用名村、古村落完成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为农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基于此,本文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现状展开分析,从做好发展定位、打造文化品牌、坚持守护本心、做到活化利用等多个方面提出村落保护与利用路径,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包含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和生态宜居等多个方面,将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当成是重要组成部分。
受城乡不平衡发展等历史因素影响,乡村出现了历史文化名村风貌被破坏、传统村落环境恶化等问题,想要保证乡村得到振兴,还要加强对这些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为乡村振兴目标实现奠定扎实基础。
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人们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历史文化名村作为能够对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完整反映民族历史文化的村落,被国家相关部门评选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村落,得到了重点保护。
面对这些村落,人们在保护与开发之间陷入徘徊,难以理清保护原始风貌还是进行商业开发的思路,导致资源未能得到深入挖掘。
对古建筑进行过度修缮,使得村落出现了去古味,逐步丧失传统文化优势。
而村民难以获得维持生活的经济支撑,陆续选择逃离村落,造成村落发展难以为继,使名村保护陷入困境。
相比较而言,传统村落通常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地区对传统文化保护宣传不足,旅游开发则存在无序问题,使得村落原本特色风貌、文化内涵遭到了破坏。
旅游人数持续增加,超出了村落环境承载容量,使得村落环境遭到破坏,导致人居环境恶劣,多数村民选择居址外迁,只在村落开展经济活动。
受外来文化冲击,新建设施使得村落环境品味受到了影响,造成村落逐步丧失特色。
环境的一再恶化,最终造成村落缺乏竞争力,最终为人们遗弃。
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路径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问题的产生,追根究底还是由于村落保护与利用忽视了原本的主体。
无论是名村还是传统村落都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由人创造,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特有的人居环境,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研究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375e08a1c7aa00b42acb0a.png)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研究摘要】随着历史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我国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愈加重视。
由于我国当前的保护发展规划忽视了保护物质遗产的传统文化和改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区域内居民的生活环境,致使保护发展规划难于全面实施。
本文主要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原则、基本内容和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提供部分理论及实践经验,促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发展规划1.前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十分迅速。
很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建设中,一味地采用拆旧建新或者仿建古建筑的做法,忽略了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历史文脉的保护,导致其街区建筑的传统风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的破坏。
当前,如何高效地保护好我国尚存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协调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编制出科学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迫在眉睫。
2.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原则2.1真实性原则古建筑物的原本真实性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根本价值特色,在对古建筑物进行保护时应避免对古建筑遗产造成原本真实性的损害,任何修复工序都应尽量使用原材料,杜绝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同时应采用具有可逆性的技术[1]。
2.2完整性原则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包含建筑、环境、空间格局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元素的一个统一整体,所有的组成元素与整体之间都有着必要的联系。
因此,在对古建筑物进行保护时不能将其组成元素彼此分开独立对待,而应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原本风貌的完整性。
2.3保护和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原则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进行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其区域内的古建筑遗产免遭破坏。
但是,保护工作并不是为了单一的保护而限制到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
相反,在保护的同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旅游开发等经济活动。
在展示历史文化遗产风貌的同时,不仅没有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产生破坏,也可以起到筹集保护资金的作用。
历史文化名村调研报告
![历史文化名村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dd3c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0.png)
历史文化名村调研报告《历史文化名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历史文化名村是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开展了一次对历史文化名村的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历史文化名村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特色建筑等。
2. 掌握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3. 借鉴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经验,推动其他地区的文化保护工作。
三、调研内容1. 走访了多个历史文化名村,包括江南水乡、岭南风情等不同地域的特色村落。
2. 调研了村庄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包括村落的建立背景、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
3. 考察了村庄的保护措施和实际效果,包括保护规划、文物修缮、旅游开发等方面。
四、调研收获1. 发现了多个历史文化名村的独特魅力,包括精美的古建筑、丰富的传统文化、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等。
2. 发现了历史文化名村的存在问题,包括环境污染、文物失窃、民俗传承不完整等。
3. 总结了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经验,包括政府与民间合作、立法保护、科学规划等。
五、调研建议1. 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2. 鼓励文化名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促进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历史文化名村的文化传承工作,培养后继人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六、结语历史文化名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能够更好地推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让这些独特的村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51c2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4.png)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村落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张谷英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民居建筑特色,引起了我国学者和政府的关注。
本文将以张谷英村为例,探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重要性、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重要性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成为了人们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它们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更是对中国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反映,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首先,传统村落保护是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责任。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保存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
通过保护村落的原貌和特色,可以使后人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其次,传统村落保护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追求。
传统村落往往处于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之中,通过保护这些村落,可以保持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提供给人们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和观光地。
同时,保护村落可以有效防止城市扩张过程中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
最后,传统村落保护有利于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开发,可以通过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村落的文化软实力和生活品质,不仅有利于村民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改善,也有利于培育村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张谷英村的现状张谷英村位于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厦门市,有着400多年的历史。
传统村落特色明显,保存了丰富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张谷英村也面临着许多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首先,村庄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年轻人的外出打工,村庄的人口大幅减少,老年人占比较大,村庄的活力和传承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30T09:34:10.7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作者:李凌波
[导读] 摘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演变的长河中,不同地方都构成了独居特色的当地文化。
到现在经济飞速进步发展的21世纪,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都变成了我国不能复制和再生的宝贵财富。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 315000
摘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演变的长河中,不同地方都构成了独居特色的当地文化。
到现在经济飞速进步发展的21世纪,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都变成了我国不能复制和再生的宝贵财富。
当中由国家文物保护局和建设部门一同组织和评选出来的历史文化名村,具备丰富的文物聚集成片的历史建筑物、传统的建筑风格、曾经的交通、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等,或者在历史上出现了巨大影响的地方等,这些都能够集中将当地特有文化和民族特征的村落反应出来,为研究我国特色历史文化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所以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文中将主要分析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工作。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当中,我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占据了非常关键的地位。
历史文化名村的提法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外一般都叫做古村落、历史小城镇,并将古村落和历史小城镇当做历史地区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村在保存数量、分布范围、种类、特色、历史文化价值当中,都是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
开展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工作,为了从最大程度上保护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产,为了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的继承发展。
1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过程框架
尽管国内有关历史文化名村的研究在有关行业都获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可是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发展上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重点是重申报、请维护;重开发、轻视保护;重视旅游建设,轻视历史文化等等。
伴随着保护工作的进行和实施,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流程中表现出来的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重视。
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当中就好比城市设计实践流程,作为一个二维过程理论。
重点包含了物质性过程和社会性过程两个方面,前者就是对规划空间的设计实施重点强调,后者是重点对保护过程的社会性保障强调。
就如同田宝江提出的,“在我国以往的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注重物质形态规划,对可行性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
物质性的过程就是明确目标的时序性的过程,可以被认为是直线发展的。
社会性过程是保护过程广度方向的发展,是横向发展,表现出对物质性过程的支撑、维护、保障的作用。
物质性和社会性过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作用机制的维护,社会性流程建立在物质性过程之上,同时,还是物质性运行的前提基础和保证。
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产生了物质性过程同时贯穿始终。
物质性过程直接反映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流程中表现为名村保护规划和实施。
社会性过程反映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流程中表现为名村保护运行保障体系。
总而言之,可以获得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流程框架是社会性过程和物质性过程两个维度的有机契合。
内容主要包含了保护规划和实施、名村保护运行保护体系两个方面。
2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问题分析
2.1专项规划水平有待提高
历史名村专项规划水平有待提升是各个地方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流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首先忽视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主旨。
部分地方历史文化名村规划流程中仅仅关注旅游经济的增长,将历史文化名村开发作为增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造成了历史文化名村管理当中过度重视开发而忽视了保护,同时在操作流程中忽视了生态环境等限制性指标对管理的影响,其次,管理体系功能无法发挥出来。
作为影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效果的关键组成部分的法规体系、组织结构、评价体系和公众参与,实际操作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效果并未真正体现出来,造成了名村保护运行保证系统功能无法真正获得体现,最终将直接影响名村保护效果。
2.2依法行政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不严格执行保护规划,随意修改保护标准,结果导致有些古村落的历史格局被损坏;文化古迹周围的历史环境被损坏,有些地方的历史建筑物被损毁。
2.3保护资金不足,古村镇和历史建筑缺乏定期的全面维护
有些古村中人口密度比较大,基础设备比较落后,建筑年久失修,居民居住条件比较差,因为缺少专项保护资金,这类地方的建筑处在消极保护的情况下,或者交给开发商进行整治和建设改造,因为商业利益急功近利,结果往往会直接损失掉有价值的历史遗存。
3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措施
3.1做好编制与管理
建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框架流程中,正确的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框架作为达到保护村落的目标的重要方式。
编制管理流程中,要坚持整体性、持久性的权力责任,对重要的历史建筑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建筑物的年限延长。
对于村落当中普遍存在的居民,要使用“保外内修”的原则,保证居民的外部面貌,可是在建筑内部进行修改。
同时当地政府要关注出台新的政策,指导当地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可是在这个流程中需要关注的是,这种政策的出台要充分将当地的民意考虑进来,同时要从当地的乡规民约当中提取经验,实践表明,这样的思想非常正确。
3.2村落传统格局及整体风貌的保护措施
作为组成历史文化名村总体环境的要素,在悠久历史下构成的传统民居、街巷、古树、古井、文化遗址等都带有村落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
所以,将保护好这些实物和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传统格局和空间形态的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村落的恢复、保留、整治、改善和保护过程中,将原先村落块状集聚性聚落特征保留下来,维护并强化历史的文化气息。
同时将村落历史风貌的保护力度增强,使用立法以及行政方面的措施,将居民建筑限制要素明确规定,明确规定建筑材料、高度和尺寸,从而保证村落民居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3.3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备案制度保护规划需要全方位的覆盖到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当中,每一个省都要加大对保护规划的审查力度,确保规划编制的质
量水准。
历史文化名村规划首先要将家底摸清楚,将历史文化名村当中的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历史街巷的基本信息,建立历史建筑档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划定不同的保护范围、不同类型建筑的保护规划方法。
建设部门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将组织专家,陆续的对对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成果进行备案调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规划要重新进行编制。
3.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作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传统的村落作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载体。
因此,保护村落的总体环境下,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也归纳到保护范围当中来,从而保证村落具备特有的传统文化历史可以得到保护和传承。
另外,村落独特的宗教、建筑、传统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等都是保护的重点对象。
需要建立专业的研究和保护机构,将加大对保护工作的投入,深入的研究整理传统艺术和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赋予新生命力。
另外,建立非物质文化的展示平台,加强保护文化的宣传力度,将人们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有效的提高。
总而言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直接关系到我国优秀文化和传统文化命脉的传承和延续。
做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促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关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强,窦觉勇.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J].山西建筑,2017,04:18-19.
[2]李冬珍,孙盼.精准扶贫对历史文化名村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9:147-149.
[3]罗瑜斌,袁艺峰.南社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效益评价[J].华中建筑,2017,04:122-125.
[4].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N].福建日报,2017-04-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