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全疏散设计

合集下载

图书馆防火分区课程设计

图书馆防火分区课程设计

图书馆防火分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防火分区的基本概念,掌握图书馆防火分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生掌握图书馆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了解不同功能区域的防火要求。

3. 学生了解火灾发生时,如何根据防火分区进行安全疏散。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书馆的防火分区布局,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2. 学生具备在火灾发生时,根据防火分区迅速找到安全出口和疏散路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防火分区在火灾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图书馆的防火分区管理和维护。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提高火灾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安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对防火知识了解有限,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防火分区基本知识:图书馆防火分区的重要性、防火分区的定义及划分原则。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建筑防火分区及其划分原则”2. 图书馆防火分区布局:介绍图书馆不同功能区域的防火分区设置,分析其合理性。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各类建筑防火分区实例分析”3. 防火分区管理与维护:讲解防火分区在日常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维护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防火分区的管理与维护”4. 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教授学生如何根据防火分区进行安全疏散,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二节“火灾应急处理与疏散逃生”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图书馆防火分区设置,开展防火疏散演练。

教材章节:第六章“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防火分区基本知识、图书馆防火分区布局第二课时:防火分区管理与维护、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第三课时:实践活动(实地考察、防火疏散演练)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结合实际案例,注重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建筑安全疏散规定(3篇)

建筑安全疏散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等事故造成的损失,确保建筑内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

三、安全疏散的基本要求1. 疏散通道的设置与维护- 疏散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短路径上,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

- 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需求,一般不应小于1.2米,重要通道应不小于1.5米。

- 疏散通道内不得堆放物品,不得设置障碍物,确保畅通无阻。

- 疏散通道的照明设施应完好,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应保证足够亮度。

2. 安全出口的设置- 每个建筑至少应设置两个安全出口,并应分散布置,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

- 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建筑物两端,且应避免设置在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域。

- 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需求,一般不应小于1.4米,重要出口应不小于1.8米。

-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如疏散指示灯、指示牌等。

3. 疏散楼梯的设置与维护- 疏散楼梯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短路径上,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

- 疏散楼梯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需求,一般不应小于1.2米,重要楼梯应不小于1.5米。

- 疏散楼梯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不得设置障碍物。

- 疏散楼梯的扶手应牢固,扶手高度应适宜。

- 疏散楼梯的照明设施应完好,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应保证足够亮度。

4. 安全疏散门的设置与维护- 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得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

- 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2米,重要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5米。

- 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应与疏散方向一致,不得设置门禁系统或自动门禁系统。

- 疏散门的门框、门扇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并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

5. 疏散指示系统的设置与维护- 建筑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系统,包括疏散指示灯、指示牌、疏散箭头等。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4篇)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4篇)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合理配置和管理安全疏散设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疏散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门、疏散通道、避难层、安全出口等。

第四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的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配置和保持安全疏散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二章安全疏散设施的配置和保养第五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安全疏散设施的配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验收合格。

第六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保养工作应当由经营、使用单位负责,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到定期检查、清理、修缮等。

第七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指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八条对于因非工程原因导致的安全疏散设施受损,使用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第三章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第九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的经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灾难情况下的疏散预案,并向员工和用户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十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疏散通道、避难层及其相关设施应当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堵塞。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并保持通畅,不得被封堵或挡住。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防火门应当设置在安全疏散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并保持常闭状态,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定期检查和验收。

第十四条监督检查部门对于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安全疏散设施,有权要求使用单位立即整改。

第十五条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使用单位,监督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通过各种形式向员工、用户普及安全疏散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学校安全疏散通道规定(3篇)

学校安全疏散通道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所有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实验室、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疏散通道管理。

第三条学校安全疏散通道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第二章疏散通道设置与维护第四条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 疏散通道应设置在楼内各层的明显位置,宽度不得小于1.2米,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确保畅通无阻。

2. 每层楼应至少设置两个疏散通道,相邻楼之间的疏散通道应相互连通。

3. 疏散通道的入口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指示标志应清晰可见,易于识别。

4. 疏散通道的地面应平整,无台阶、障碍物,通道两侧应设置防滑设施。

第五条疏散通道的维护与管理:1. 学校应定期对疏散通道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2. 疏散通道的设施设备(如消防器材、疏散指示标志等)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确保其完好有效。

3. 疏散通道的维护工作由学校后勤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应予以配合。

第三章疏散通道使用与管理第六条疏散通道的使用:1. 疏散通道仅用于紧急疏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堵塞或改变其用途。

2. 疏散通道内不得停放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不得堆放杂物。

3. 疏散通道的进出口不得设置障碍物,确保畅通无阻。

第七条疏散通道的管理:1. 学校应建立健全疏散通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 学校应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

3. 学校应加强对疏散通道使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四章疏散演练第八条学校应定期组织疏散演练,确保师生熟悉疏散路线和疏散方法。

第九条疏散演练的内容应包括:1. 熟悉疏散通道的位置和出口。

2. 掌握紧急疏散的信号和注意事项。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第三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防火间距第三节消防车道第四章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第一节防火和防烟分区第二节防火墙和隔墙第三节电梯井和管道井第四节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第五节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第五章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疏散楼梯间和楼梯第三节消防电梯第六章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消防用水量第三节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第四节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第五节消防水泵房第六节固定灭火装置第七章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第一节防烟、排烟第二节通风和空气调节第八章电气第一节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第二节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第三节灯具第四节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室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附录三本规范用词说明face="幼圆" color="#000000"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的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特点,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民用建筑及与其相连的附属建筑:一、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

本规范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民用建筑和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民用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注: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女儿墙的高度。

屋顶上的了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米者,不计入层数内。

安全疏散课程设计

安全疏散课程设计

安全疏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安全疏散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疏散原则和程序。

2. 学生能够描述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方法,如火灾、地震等。

3.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疏散路线图、安全标志和警报系统等工具进行安全疏散。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并实施家庭和学校的安全疏散计划。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疏散时所需的基本自救工具,如防烟面具、手电筒等。

3. 学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迅速、有序地参与安全疏散行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救灾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救自护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取得实际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疏散基本知识:包括疏散的定义、目的和原则,介绍疏散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疏散与自救基本知识2. 紧急情况识别:学习识别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了解预警信号和警报系统。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紧急情况的识别与预警3. 疏散方法和技巧:教授在不同紧急情况下,如何快速、安全地进行疏散。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疏散方法与技巧4. 疏散路线和标志:学习如何阅读和使用疏散路线图、安全标志,掌握疏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疏散路线与安全标志5. 自救工具的使用:介绍防烟面具、手电筒等自救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救工具的使用与维护6.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疏散演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疏散演练与实操7. 家庭与学校安全疏散计划:指导学生制定家庭和学校的安全疏散计划,培养安全意识。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制度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制度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提高安全疏散效率,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疏散设施是指为了排除事故隐患、实施安全疏散而在建筑物内设置的应急设备。

第四条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第五条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及规划、安全疏散通道与疏散标识的设置、安全疏散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安全疏散演练等。

第六条本单位设立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疏散设施设置及规划第七条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使用人数、使用性质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

第八条建筑物内应设置合适数量的疏散通道,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

通道的宽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九条安全疏散通道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通道应设置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设施,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十条安全疏散楼梯应保持畅通,楼梯口不得设置门或障碍物,楼梯的扶手应保持完好。

第十一条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变更。

第十二条新建建筑物应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和规划,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符合要求。

第三章安全疏散通道与疏散标识的设置第十三条安全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疏散通道。

第十四条疏散标识应明确标识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的方向,标识应清晰可见,不得被遮挡。

第十五条疏散标识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标识文字应清晰、简洁。

第十六条安全疏散通道及疏散标识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四章安全疏散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第十七条安全疏散设施的维护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

第十八条安全疏散设施的日常维护应由专人负责,定期对设施进行清洁、检查和维修。

第十九条安全疏散设施的维护应符合相关标准,不得擅自使用不合格设备。

汽车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汽车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J67-84(试行)状态:有效发布日期:1984-05-15 生效日期: 1985-01-01发布部门: 公安部发布文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第三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防火间距第三节消防车道第四章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第一节防火分隔第二节防火墙和防火隔墙第三节电梯井、管道井和其它防火构造第五章安全疏散第六章消防给水和报警、灭火设备第一节消防给水第二节火灾报警和泡沫灭火设备第七章采暖和通风第八章电气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和减少火灾对汽车库的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汽车库防火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汽车库。

本规范不适用于消防站的车库、人民防空专用车库和农村社队在农村建造的汽车库。

第1.0.4条汽车库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第2.0.1条停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防火分类分为四类,如表2.0.1。

表2.0.1 停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防火分类类注:①建筑物内同时设有停车库和修车库时,其车库的防火分类应按其中类别较高的确定。

②屋顶停车场的防火分类应按停车库的类别确定。

第2.0.2条停车库和修车库的耐火等级分为三级。

各级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表2.0.2的规定。

表2.0.2各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烧性能和耐极限(小时)件名称注:①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和外露部位应加设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2.0.2相应构件的规定。

②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参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附录确定。

③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屋顶如作为停车场时,其屋面板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2.0.2楼板的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楼梯、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疏散标识等。

第三条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依法行政”的原则,确保设施的完好使用和有效疏散。

第四条单位应当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疏散设施的定期检查、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第五条安全疏散设施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安装和建设,保证符合国家标准和建筑规范。

第六条安全疏散设施应当设在易于发现、易于接近的位置,能够确保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快速疏散人员。

第七条安全疏散设施应当保持畅通,不得被占用、封闭,严禁设置障碍物影响疏散。

第八条安全疏散设施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整改。

第九条安全疏散设施应当设置明显的标识,提示疏散方向和距离,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找到逃生通道。

第十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使用方法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人员了解疏散通道的位置和使用。

第十一条安全疏散通道应当保持干净整洁,严禁堆放杂物,确保畅通无阻。

第十二条场所内应当设置紧急疏散预案和应急疏散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人员。

第三章安全管理责任第十三条单位负责人应当担负起全面负责单位安全工作的责任,对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负有监督和检查责任。

第十四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疏散设施的检查、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安全疏散设施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报告,经确认后进行修复和整改。

第十六条安全疏散设施使用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使用设施,不得擅自损坏或占用。

第十七条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疏散设施的日常监督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医院安全疏散预案(三篇)

医院安全疏散预案(三篇)

医院安全疏散预案第一部分:背景介绍1.1 医院的特殊性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具有特殊的安全要求。

医院内病患众多,人员流动性大,病情复杂,处于脆弱状态,一旦发生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安全疏散预案的制定对医院来说至关重要。

1.2 灾害类型医院可能面临的灾害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火灾、地震、水灾、恐怖袭击等。

不同灾害类型对应的疏散预案需有所不同。

1.3 预案的目标医院安全疏散预案的目标是保护病患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并确保医院正常运转。

第二部分:预案制定的基础2.1 法律法规的依据医院安全疏散预案的制定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规定》、《消防法》等。

2.2 预案组织架构建立负责预案制定、组织实施、协调应对的领导团队和工作小组,确定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2.3 危险评估对医院可能面临的各种灾害进行危险评估,了解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第三部分:预案内容3.1 灾害提前预警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及时获取灾害信息,并向相关人员发布预警通知。

3.2 疏散组织和指挥设立医院安全疏散指挥部,负责组织和指挥疏散工作。

指挥部必须设在能够保证安全的区域,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和应急救援工具。

3.3 疏散路线和出口设置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疏散路线和出口设置方案。

疏散通道要保持畅通,标识清晰。

3.4 疏散演练定期进行疏散演练,使医务人员和病患熟悉疏散路线和程序,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部分:预案执行和评估4.1 按预案行动一旦发生灾害,医院应按照预案的要求迅速行动,组织疏散工作,并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

4.2 评估预案的有效性每次疏散演练后,评估预案的有效性,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

4.3 紧急会商对于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和紧急情况,及时召开会商,讨论解决办法,并在预案中进行修订。

第五部分:预案修订和宣传5.1 预案的修订根据医院的经验教训和新的情况,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使其与时俱进。

5.2 预案的宣传定期向医务人员和病患宣传预案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五章 建筑安全疏散设计2

第五章 建筑安全疏散设计2

7
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3.2 公共建筑
(二)疏散楼梯
2. 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公共建筑, 如顶层局部升高,当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
50人且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高出部分可设置1部疏散楼
梯,但至少应另外设置1个直通建筑主体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且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3.1 一般要求
1.安全疏散的要求: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 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规范满足; 2.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相邻两个安全出
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
应小于5m。 3. 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4.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
9
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3.2 公共建筑
(二)疏散楼梯
4.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 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பைடு நூலகம்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2)对于体育馆的观众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人~ 700人。
1
第三节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3.1 一般要求
5. 除人员密集场所外,建筑面积不大于500 ㎡、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 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当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时, 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 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 梯。 除另有规定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建筑 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 可设置1个疏散门。

2024年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2篇)

2024年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2篇)

2024年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保障公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场所等安全疏散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安全疏散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标识、安全指示灯等设施。

第四条安全疏散设施建设应当符合以下原则:(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疏散路径畅通;(二)符合相关建设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三)具备耐用、可靠、易于维护的特点;(四)满足特殊人群的疏散需要。

第二章安全疏散设施建设第五条安全疏散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相关建设规范和标准要求,确保安全通道宽度、门窗数量和位置、标识设置等满足疏散需求。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当对安全疏散设施的施工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及时消除建设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第七条安全疏散设施的计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环节应当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确保建设过程的合法、安全、高效。

第三章安全疏散设施使用和管理第八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应当按照下列原则进行:(一)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二)定期检查维护设施的完好性;(三)设置合适的安全疏散标识和指示灯。

第九条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疏散预案,明确疏散责任和程序,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升员工的灾害应对能力。

第十条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设立专门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机构;(二)定期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的使用情况;(三)配备足够的安全疏散设施维护人员;(四)建立安全疏散设施的档案和台账。

第十一条在特殊场所,如地铁、医院、学校、商场等,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附属设施,确保特殊人群的安全疏散。

第十二条建设、使用和管理安全疏散设施的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依法进行安全评估和备案。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十三条监督检查和处罚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对违反本规定的情况依法进行处罚,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的有效运行。

疏散通道管理条例

疏散通道管理条例

疏散通道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疏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内的疏散通道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疏散通道是指公共场所内供人员疏散使用的通道,包括但不限于楼道、门厅、通道、走廊等。

第二章疏散通道的设置与布置第四条各类公共场所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合理设置和规划疏散通道,确保人员疏散的畅通性。

第五条公共场所内的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

疏散通道宽度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定,确保人员快速疏散。

第六条公共场所内的疏散通道应明确标示,设置明显的指示牌或标识,指示疏散的方向和位置。

指示牌或标识应清晰易懂,并经常进行维护和更新。

第七条公共场所内的疏散通道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快速疏散,并避免发生踩踏等意外事故。

第三章疏散通道的管理与维护第八条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应对疏散通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通道的无障碍状态。

如发现通道存在堵塞、损坏等问题,应及时消除和修复。

第九条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应制定疏散预案和应急演练,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熟悉疏散通道的使用方法,并按照预案进行疏散。

第十条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应加强对疏散通道使用的监控和巡查,发现不当使用或占据疏散通道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和处理。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疏散通道管理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并将其告知员工和相关人员,确保管理的落实。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置和规划疏散通道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第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设置障碍物或妨碍疏散通道畅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罚款,并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设置明显的指示牌或标识,或者指示牌或标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安全疏散图课程设计

安全疏散图课程设计

安全疏散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安全疏散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构成要素及作用。

2. 学生能描述常见安全标志、疏散指示及应急设施的位置和功能。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估疏散通道的合理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绘制简单的安全疏散图。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疏散路线。

3. 学生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识别安全疏散图,并按正确路线疏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安全疏散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安全疏散图的绘制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探究性,教学要求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安全疏散图的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安全疏散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疏散图的定义、作用及重要性- 疏散图的构成要素:安全出口、疏散路线、安全标志、应急设施等2. 常见安全标志与疏散指示- 常见安全标志的分类、图形及含义- 疏散指示的识别与理解3. 疏散通道的设计与评估- 疏散通道的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 评估疏散通道的合理性,提出优化建议4. 安全疏散图的绘制与应用- 绘制简单安全疏散图的方法与步骤- 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疏散路线5.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与疏散- 紧急情况下识别安全疏散图的方法- 按照正确路线快速疏散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五章“安全疏散与逃生”相关内容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常见安全标志与疏散指示、疏散通道的设计与评估、安全疏散图的绘制与应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与疏散。

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范本

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范本

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范本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消防安全是重要的公共安全领域,人们在建筑物中工作、生活时,面临着各种火灾风险。

出口设计是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出口设计能够保障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及时疏散和逃生。

本文旨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提供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设计范本,为实际工程项目的出口设计提供参考。

1.2 文献综述针对消防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设计,已有大量的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文献主要涵盖了出口设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疏散逃生的人员行为与流动规律、火灾风险评估等方面。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可以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第二章:消防安全出口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2.1 国家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规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出口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如出口的设置规划、出口的数量与位置、出口的尺寸与标识等。

2.2 国家标准的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出口的设置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如出口的数量、位置、通道尺寸、通道的材料和防火性能等。

第三章:疏散出口的人员行为与流动规律3.1 疏散逃生的人员行为与心理状况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往往面临紧急情况,出现焦虑、恐慌、逃生迷茫等心理状况。

了解人员在火灾时的行为和心理状况,可以为疏散出口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2 疏散逃生的人员流动规律疏散逃生过程中,人员的流动规律直接影响着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研究人员流动规律,可以为疏散出口的数量、位置和尺寸等方面的设计提供指导。

第四章:消防安全出口的设计范本4.1 出口数量与位置的设计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密度,确定消防安全出口的数量与位置。

4.2 出口尺寸与通道设计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确定消防安全出口的尺寸和通道的宽度,确保人员的顺利疏散和逃生。

4.3 出口标识与照明设计在消防安全出口的设计中,应合理设置出口标识和照明设施,确保人员在火灾时能够准确找到出口,并在黑暗环境中能够有足够的照明。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五篇)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五篇)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第一条:安全疏散管理制度由保安部门负责,部门队长为责任人,定期维护、检查的要求,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要求。

建立此制度。

第二条。

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第三条。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四条。

常闭式防火门经常保持关闭;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的防火门,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需完好有效。

第五条。

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第六条。

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第七条。

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置换,填写隐患整改通知。

第八条。

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____任何妨碍通行的设备。

第九条:各楼层安全疏散指示保持清晰明显,包厢内逃生导向图保持正确,张贴明显处第十条。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二)1、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黄线原则,在消防设施、器材及消防通道两侧以黄色划定区域,严禁在黄线区域内长时间停留或堆放物品,以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

2、紧急出口应每日经常性巡查,严禁在紧急出口停留有影响到疏散的物品与人员,确保各紧急出口内外畅通。

3、设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正常、完好的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系统,严禁关闭、遮挡或覆盖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4、各类消防安全应急设施(如:防火卷帘、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排烟送风、应急广播系统等)应经常巡查、测试、维护与保养,确保系统的正常、完好,可随时投入应急使用。

5、紧急出口应使用符合公司规定标准的消防安全门。

安全疏散管理制度(三)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单位内人员在突发事故发生时的生命安全,便于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减少人员伤亡,并积极维护和保护财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在单位内工作、学习、居住的人员。

《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办法》

《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办法》

《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保障全体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各类火灾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引用标准。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液体化工码头分公司机构设置、组织形式制定,用于规定分公司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关系。

第二章日常管理第三条各种消防器材、设施是用于扑救火灾的专用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做他用,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

第四条消防设备设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日常检查与维护,各科室、班组(岗位)落实具体责任人负责所辖生产、办公、生活区域内消防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编制出登记表,标明种类、数量、设置地点、责任人和责任岗位,确保消防器具整齐洁净、完好可用。

发现常规消防器材(灭火器、消防工器具等)破损、失压、过期,通知安全科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更换;发现水消防、特殊消防系统存在缺陷录入缺陷管理系统,由相关部门负责整改。

第五条消火栓周围15米内不准堆放任何杂物和停放车量,港区所有道路必须保持畅通,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在道路上堆放杂物,如因堆放杂物而贻误扑灭火灾战机的,造成的后果由该部门和个人负责。

第六条室内外的火灾报警装置和消火栓(消防器具),非火警情况下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七条港区内的所有消防设备不得擅自动用,违者依法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

第八条港区内的所有消防设施、器材等遇火险使用后,必须立即通知安全科进行更换。

第九条各科室、班组(岗位)对消防责任区内的消防器材每日巡检、点检,每月进行全面检查一次,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巡检卡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安全科或生产科相关专业进行更换、检修,保证器材完好率达到100%。

第十条值班专职消防员要对消防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签字、清扫并做好交接班登记。

第十一条安全科负责按期更换药剂,对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定期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2024年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二篇)

2024年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二篇)

2024年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全省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寄宿制学校,公共图书馆,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企业、员工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第三条人员密集场所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消防工作的法定职责,督促、指导人员密集场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积极施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第四条的消防安全管理应遵守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消防安全。

第五条人员密集场所应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二章消防安全职责第六条人员密集场所行政主管部门职责:(一)落实省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每年对所主管的单位开展检查考核;(二)落实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三)每季度分析本部门和本行业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协调和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四)积极施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五)消防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密集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该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

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确定一名消防安全管理人,并向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二)统筹安排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每半年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三)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五)组织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六)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七)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安全疏散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

2 疏散速度
疏散速度是安全疏散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建筑物的使用功 能,使用者的人员构成、照明条件有关,其差别比较大。
疏散人员行动能力的分类 表5-2 群体行动能力 人 员 特 点 平均步行速度 (m/s) 水平 (V) 仅靠自力难以行动的人: 重病人、老人、婴幼儿、弱智者、身体 残疾者等 不熟悉建筑内的通道、出入口等位置的 人员: 旅馆的客人、商店顾客、通行人员等 熟悉建筑物内的通道、出入口等位置的 健康人 建筑物内的工作人员、职员、保卫人员 等 0.8 楼梯 (V) 0.4 流动系数 (人/m) 水平 (N) 1.3 楼梯 (N′) 1.1
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建筑名称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 耐火等级 一、二级 托儿所、幼儿 园 医院、疗养院 学 校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耐火等级 三级 四级
表5-3
25
35 35
20
30 30

— —
20
20 22
15
15 20

— —
40 35 25 22 20 15 其它民用建筑 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 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
N 100 B2 = b= ×0.55 = 0.74m A2 • t 37×2
取0.75m 答:三级建筑的百人宽度指标,平坡地时为0.65m,阶梯地时为 0.75m。
1.1.1 普通建筑安全出口宽度
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展览厅及歌舞娱乐 放映游艺场所等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 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按下列规定经计算确定: (1) 每层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的每100 人净宽度不应小于表5-6的规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 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中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上 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 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 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的设置,自 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 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2)避难层的净面积 a.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 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 算。
某避难层应容纳的避难人员数量为两 避难层之间楼层的总避难人数。 b.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 宜集中布置。
三. 安全出口 1. 宽度 2. 数目 3. 构造
四. 疏散楼梯 1. 敞开楼梯 A. 特点 B. 要求 2. 封闭楼梯间 A. 特点 B. 要求
3. 防烟楼梯间 A. 敞开式 B. 封闭式 4. 剪刀楼梯间 A. 特点 B. 要求
5.室外疏散楼梯 A. 特点 B. 要求 6.消防电梯 A. 设置范围 B. 设计要求 a. 布置 b. 前室 c. 尺寸 d. 速度 e. 井道 f. 排水
一. 安全分区和疏散路线 1. 火灾时人的心理与行为 2. 疏散安全分区 A. 目的 B. 安全等级
3. 疏散设施的布置和疏散路线要求 A. 阶段性 B. 简明性 C. 分流性 D.距离性
二.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1. 疏散时间 A.安全类别 B. 影响因素 C. 允许时间 2. 疏散距离 A. 房间内 B. 房间外
7. 疏散楼梯的设计原则 a. 影响因素 b. 平面布置 c. 竖向布置
8.避难层等其他疏散设施 A. 避难层 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供发生火灾时 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如果作为 避难使用的只有几个房间,则这几个 房间称为避难间。
避难间一般与设备层、消防给水分区 系统和排烟系统分区有机结合设置。
5)、避难层的防火构造要求 a. 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烧 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 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宜低于2.00h。 b. 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 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宜设隔 热层。
c. 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 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隔墙上的门 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E.避难层的安全疏散 1)为保证避难层在建筑起火时能正常 发挥作用,避难层至少应有两个不同 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 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 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 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3)在避难通道上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和火灾事故照明,其位置以人行走时 水平视线高度为准,以免受烟气浓度 影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4)消防电梯作为一种辅助的安全疏散 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 梯因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则严禁在避 难层开设电梯门。
a. 停机坪位置 1)直接设在屋顶平台上 2)设在屋顶设备机房的上部。
b. 停机坪的大小和形式 停机坪的大小取决于直升飞机的大小。
1)停机坪荷重计算 2)停机坪灯光 3)停机坪符号 4)停机坪消防设施
第五章 安全疏散设计
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 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 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 播及辅助救生设施等。对超高层建筑还 需设置避难层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
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使用 性质、重要性、耐火等级、生产和储存 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容纳人数以及火灾 时人的心理状态等情况,合理设置安全 疏散设施,做好设计,以便为人员安全 疏散提供有利条件。
B. 避难层的类型 a. 敞开式避难层 b. 半敞开式避难层 c. 封闭式避难层
C. 避难层设置 a.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 设置避难层(间)。
b.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 面积超过1000㎡的公共建筑,宜设置 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或供直升飞机救 助的设施。
D.避难层的设置条件、数量及净面积 1). 设置条件和数量
6) 通风和防排烟系统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7) 其他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 火栓和消防卷盘。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 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飞机停机坪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
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 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 救助的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