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初中计算机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下午2:00-5:00活动地点:XX中学计算机教室活动主题: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策略探讨参与人员:初中计算机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初中计算机教研组于2023年4月10日开展了以“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策略探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2:00-2:10)活动伊始,教研组长张老师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强调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讨论。
2. 经验分享(2:10-3:00)在经验分享环节,三位教师分别就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的案例进行了分享。
(1)李老师分享了她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案例,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和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王老师介绍了她在课堂上利用在线协作工具进行小组讨论的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刘老师分享了她在课堂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编程的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讨论环节(3:00-4:00)在讨论环节,全体教师针对三位教师的经验分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2)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以下是部分讨论内容:- 张老师认为,教师应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王老师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刘老师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024年信息技术校本个人研修计划范例(七篇)
2024年信息技术校本个人研修计划范例我参与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学习,为确保本次学习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促进个人专业发展,我制定了详尽的研修计划。
一、指导原则借助专家教授的指导,持续更新教育理念,以推动自身向专业化方向不断进步。
二、研修目标1. 提升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和操作水平。
2. 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语文教学进行持续反思和总结,以增强专业发展能力。
3.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法1. 求知请教对讲解中的疑问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进行网络查询并向同行求教,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解决。
积极参与研修活动,与学员们交流学习,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反思进步加强业务学习,主动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和专业理论,每周确保投入数小时,通过多种途径,如相关期刊、多媒体技术、观摩、讲座、网络等,获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3. 主动学习珍视这次培训机会,严格遵守培训规定,每天安排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详细记录专家报告,迅速调整思路,将专家的讲解内化为自身知识,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将研修与科研紧密结合,定期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积极参与教科研成果的征集。
四、具体行动1. 每天安排1-____小时登录网络研修平台,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和作业。
2. 认真听取专家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业务能力。
3. 在培训期间,积极参与同行研讨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总结反思,以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 阅读更多信息技术相关书籍,掌握教学软件操作,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我决定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文化素养,增强理论基础,提高教学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
2024年信息技术校本个人研修计划范例(二)一、指导思想遵循学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导向,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秉持科学育人的原则,系统而有条不紊地推进化学教学研究工作,致力于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全力以赴服务于教育教学任务。
技术赋能教学汇聚创新力量——白山市第三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信息化教学创新典型案例
技术赋能教学汇聚创新力量——白山市第三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信息化教学创新典型案例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学校教师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变革,白山市第三中学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课程体系的构建、课堂成效的提升、教育教学新路径的创新,激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内驱动力,以“整校推进”工作系统推动学校卓越教育体系的全方面发展。
一、校本研修,研训结合蓄能力我校立足我校教学实际实际,根据学校SWOT分析(SWOT),着重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学科课程标准,融合校本研修主题,以问题为导向,以主题研修为抓手,以能力点的课堂运用为载体,以实践融合为方法,将培训所得的信息技术能力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去,通过集体研修和教研组内学科研修两个维度开展相关校本研修,又在不同维度内分别组织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学习和提升。
1.研修思路——点线面结合和双线并行“点”是指微能力点,即以课堂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以点定锚,把准方向;“线”是指线上线下研修相结合,即借助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中小学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开展提升学习,结合研修体化,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面”是指全面铺开,即所有教师全员参与,教研组整体推进。
“双线并进”是指“个人学”一条线,“集体用”一条线,“双线并进”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共同体建设。
2.研究策略——一长两支架三研修一长,是指研修组长发挥引领带头作用,首先上一节标准课,组内研讨评价,分析亮点和不足,其他老师随之跟进;两支架是指按照方案实施,按照评价量表指导和测评;三研修是指以学校为主题的研修、以技术支持为主题的研修、同学科组与跨学科组的研修。
教研组在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规划下,从学科着眼,精挑细选,组建一支强有力培训团队。
信息技术课主题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信息化人才,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课主题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方向。
2. 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4.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选取一节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研讨对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备课。
(2)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3)备课过程中,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观摩(1)选取一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观摩。
(2)观摩过程中,教师认真记录教学过程,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3)观摩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亮点与不足。
3. 研讨交流(1)针对观摩课,全体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提出改进意见。
(2)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
(3)分享优秀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教学研讨(1)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难点,进行专题研讨。
(2)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教学难题的方法。
(3)针对课程改革方向,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活动实施1. 活动组织(1)成立信息技术课主题教研活动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
2. 活动宣传(1)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活动内容。
(2)邀请校内外专家、优秀教师参与活动,提升活动质量。
3. 活动总结(1)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活动成果,形成活动报告。
(2)将活动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校于近日组织开展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优化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4. 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三、活动内容1. 信息技术教师经验分享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他们分别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为在场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教师们观摩了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
这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研讨教师们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们共同探讨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建设问题。
大家认为,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次活动安排了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常用软件操作、网络教学资源检索等。
四、活动成果1.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2. 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教师们在活动中学习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 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得到丰富教师们共同探讨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建设问题,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丰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记录(校本)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记录(校本)
校本研训记录2011年度第一;;学期(;2011 年;;9 月;;4 日;;--; 2011 年9 月;;10日)学;校平师附小松风校区研训时间9.9研训地点计算机教室发言人或主讲人周云研训人数2研训主题组内总结交流参加对象及有关单位林常青、周云研训模式总结、讨论、交流研训课题及内容摘要一、由于计算机教室是新建的,我们组对计算机教室进行一次打扫整理。
二、学生计算机都还没有安装系统,我们组对学生机进行安装系统。
由于采用新的网络传送系统,我组对新的网络传送系统进行探索,最终熟练掌握网络传送系统。
三、讨论准备本次学生计算机安装的学习软件,并进行安装。
四、测试计算机教室网络流畅与否。
五、交流讨论本学期课程中的难重点,对难点进行讨论分析,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备注。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校本研修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校本研修方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校本研修方案范文〔精选5篇〕1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老师的信息素养,全面推动“数字化教育应用工程”,结合我市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状况,制订我校的校本培训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通过本次培训,力争基本达到学科老师能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学中猎取信息、探究问题、协作争论、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恩励工具,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同步进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达到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的目的。
二、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三、参与人员:全体老师四、培训方式:采纳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集中培训主要以讲授和实例练习为主,做到讲练结合,基本掌控当天所学内容。
分散学习以个人为主,练习学习内容,发觉问题后实时解决问题。
五、培训地点:学校微机室六、培训时间:详细安排见《培训时间安排表》七、培训内容:根据市教委和市电教管的安排,结合我校的实际状况,确定本次培训的内容如下:1、设备的日常运用与简约维护;2、信息化教学常用技能培训:〔1〕网络搜寻:培育老师利用互联网精确搜寻、下载教学资源的技能;〔2〕素材处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原始素材的技能,能够利用word处理文字材料,用e*cel处理电子表格,用photoshop处理图片。
〔3〕课件集成: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3、网络教研培训:潍坊市数字教育应用服务平台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校本研修方案范文〔精选5篇〕2 在当今及将来社会,掌控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还很年轻,需要信息技术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怀、支持、探究、沟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活动标题
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活动标题伴着暖阳的春季,我校科任教研活动徐徐拉开了帷幕,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在老师们的积极配合下得到了顺利开展。
全组老师认真执行教研计划,按期完成了第一次研修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按照学校的要求,横州镇中心学校信息技术组的老师精心准备,扎实开展了校本研修活动。
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新课标,围绕《情境教学与课堂效率探究》主题,我们组进行了分工计划和集体备课。
邓炳达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五年级下册《艺术字标题》的精彩案例,首先展现同学们参加学校校名校训书写比赛作品的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的兴趣。
各组小组组长上台进行抽签,选择本组要制作的《艺术字标题》内容。
各组成员们开始“艺术字标题”大比拼比赛教学过程中邓炳达老师对待学生真诚、亲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任务驱动、师生参与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学习由浅到深,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整节课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小老师积极上讲台进行演示操作邓炳达老师不忘巡视指导学生,给孩子们适时点拨。
课堂上同学们互帮互助认真完成课堂任务,同时老师们在认真的聆听并作好听课记录。
课后邓炳达老师对自己的这节课例进行了反思,说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以及以后在课堂上的改进。
马明、曾智莹老师及蒙永婷老师对邓炳达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评课仪课,大家畅所欲言,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活动中,蒙永婷老师分享了研修主题情境教学与课堂效率探究的新课标要求。
马明老师在这次返岗活动中,分享了在网络平台学习的情境教学与课堂效率探究的名师课例及收获。
曾智莹老师有条理分享了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及课堂教学的经验。
校本返岗研修教研是教师进行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活动中谈论教学中的各种困惑,共同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研讨,共同进步,细细地品味,就会从学习中收获精彩。
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我校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篇关于我校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的案例。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增强教师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4. 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 主题:以“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为主题,针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 过程:首先,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单元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然后,每位教师根据分析结果,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设计教学方案。
最后,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讨论,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 成果: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单元主题教学方案。
2. 教学观摩- 主题: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 过程:由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提出改进建议。
- 成果: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提升。
3. 课题研究- 主题: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
- 过程:首先,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论证。
然后,教师们根据课题研究方向,分组进行研究和实践。
最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 成果:形成了多个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案例和论文,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4. 经验交流- 主题:以“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为主题,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 过程: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
其他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 成果:教师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主题校本研修策划书3篇
主题校本研修策划书3篇篇一《主题校本研修策划书》一、研修背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制定本主题校本研修策划书。
二、研修目标1.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2. 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修主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四、研修对象全体教师五、研修时间[具体时间段]六、研修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资源的获取与处理等。
2. 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组织教师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引导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等,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教育科研方法培训:介绍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流程,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5. 交流与分享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七、研修方式1. 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组织教师集中学习。
2. 小组研讨: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研讨活动,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3. 实践操作:安排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操作,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网络研修: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活动。
八、研修步骤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具体时间 1])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制定研修计划和方案。
组织教师进行研修需求调查,了解教师的研修需求和期望。
收集整理相关研修资料,做好研修前的准备工作。
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具体时间 2])按照研修计划和方案,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小组研讨、实践操作等活动。
初中计算机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水平,我校开展了初中计算机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机素养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计算机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策略。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确定备课主题:根据教学进度,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如“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等。
(2)制定备课计划:明确备课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3)分工合作:每位教师根据备课主题,负责搜集相关教学资源,整理教学思路。
(4)集体讨论: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形成最终的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1)确定观摩课:由一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2)观摩内容: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参与度等方面。
(3)课后反思:观摩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其他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学研讨(1)主题讨论:围绕备课主题,教师们展开讨论,分享教学心得。
(2)案例分析: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教学资源分享:教师们互相分享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四、活动实施1. 组织保障(1)成立教研组:由学校领导、计算机教师组成,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3)宣传动员: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等形式,宣传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参与度。
2. 活动实施(1)集体备课:按照备课计划,教师们进行集体备课,形成教学方案。
(2)课堂观摩:观摩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认真观摩、记录。
(3)教学研讨:围绕备课主题,教师们展开讨论,分享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方案6篇(基于信息技术2.0的教师研修计划)
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方案6篇(基于信息技术2.0的教师研修计划)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训练局、教科中心工作方案为指针,以全面实施素养训练为宗旨,以"高质量、轻负担、有特色"为目标,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推动前进学校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完善与实施,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教研组和老师培训力度建设为工作重点,探究"有效学习"和"有效教研"的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同学综合素养,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老师专业化进展。
二、工作目标1、通过开展校本教学争论,解决我校训练教学实际问题,转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指向学校自身问题解决的倾向。
2、通过开展校本教学争论,提升老师训练教学水平,转变老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老师教学阅历,积聚老师的训练教学才智,让老师成为训练才智的缔造者。
3、通过开展校本教学争论,改善我校训练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老师和同学的共同进展,共同成长。
三、主要工作(一)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老师的科研素养。
1、选择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迅速而灵敏培训形式,全力提高老师的科研实践力气。
组织老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从先进学校吸取教学才智,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认真学习20xx版《新课标》,认真研读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新课标。
2、连续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活动,加强两边校区同班级教研相互沟通。
3、发挥现代远程训练的优势,狠抓现代训练技术的培训。
4、创建促进老师专业进展的培训活动,全体老师要结合自己的训练教学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并作为老师年度月常规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构建"合作备课+相互观课+反思型说课+参预式议课+领导评课"的合作进展型教研模式从而增加校本教研的时效性,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二)提高校本教研实效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其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探索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探索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网络教研运行模式1.校长论坛——搭建管理者交流平台由教研室初中组、小学组两位主任担任版主,根据阶段教学改革工作重点项目布置校长交流反思内容,可以是读书心得交流,可以是阶段工作总结,可以是工作思路汇报,可以是专题成果展示等。
2.主题论坛——搭建学科交流平台分学科、分学段建立主题交流区,由教研员担任各学科论坛版主,各主题论坛又分设“问题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三个小板块,由骨干教师和兼职教研员担任版主。
3.“教育博客”——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我们把“教育博客”也称为“教师个人工作室”,要求将教育博客与传统教学常规有效整合,教师把自己的优秀反思、优秀教学设计、听课感受、读书心得等发表在博客上,一方面,积累专业成长资料,反映自己专业成长轨迹;另一方面,便于同事之间共同学习、相互交流。
对于网络教研的管理,我们采用“月报制”和分级管理的办法。
(1)月报制:即以校为单位,每月将学校网络教研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
月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最有价值的跟帖,主要是对发布的主话题跟帖质量进行评价,看每位教师参与的态度与思考问题的深度;二是最值得推荐的优秀案例,包括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反思、优秀案例分析等,主要在于推荐优秀作品,积累校本资源,提供鉴赏平台;三是最想探讨交流的问题,各校提供本单位校本教研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困惑,教研员对有关问题搜集整理,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每月的主问题放在问题探讨区引导大家交流讨论。
(2)分级管理:指的是学校、中心校、县(市)教育局形成三级教研管理机制,通过月报与通报反馈形式形成上下有效互动。
如:对于博客,采取以校为主的管理办法,要求教师人人在教育网建立教育博客,结合学校实际,对教师的传统常规进行科学改良,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常规要求,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各校则通过建立博客圈对本校教师博客进行统一管理,每月对教师博客进行评价,筛选优秀博文,上报中心校;中心校再次筛选优秀作品作为中心校优秀校本资源,同时上报县(市)教育局;县(市)教育局对各中心校上报的资源进行展评,筛选优秀资源纳入局本资源库。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三篇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三篇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直接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方式。
随着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与应用,几乎整个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其中也不乏教育领域,为了顺应时代的发杂,很多学科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都必须及时做出调整。
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选择。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1亲爱的各位老师们,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中公教师特此整理了《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信息技术期末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信息技术期末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总结一学期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总结一学期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梳理经验,发现问题。
2. 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总结(1)教师们分享了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如PPT、微课、在线教学平台等。
(2)分析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等。
(3)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足,如设备故障、网络不稳定、学生操作不熟练等。
2.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讨(1)教师们就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开展翻转课堂、进行个性化学习等。
(2)分享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如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作业布置与批改、开展在线讨论、实施差异化教学等。
(3)探讨了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如开发校本课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等。
3.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1)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竞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3)建立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获取和交流信息技术资源。
四、活动过程1. 活动前期准备(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为教研活动做好准备。
(2)收集教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为教研活动提供素材。
(3)邀请信息技术专家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2. 活动开展(1)教师们围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研讨。
初一信息科技教研活动方案
初一信息科技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提高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
3.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
1.教师专题讲座
邀请资深信息科技教师或相关专家,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2.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集体分析案例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借鉴和学习。
3.教学技能培训
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关的教学技能培训,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编程教学等。
4.教学研讨会
就当前信息科技教育的热点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提出解决方案。
三、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本学期内每月一次,共计4次活动。
2.地点安排:学校多媒体教室或会议室。
3.人员安排:信息科技教研组全体成员,相关专家(根据需要邀请)。
四、工作要求
1.各位教师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2.教研组长要及时总结和反馈,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
3.学校要给予大力支持,为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五、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信息科技教育的持续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本校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活动旨在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2. 活动内容- 教研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由两名以上信息技术教师组成。
- 活动时间安排:每月举行一次教研活动,活动时间为一周六的上午。
- 活动步骤:- 第一步:确定教研主题。
每次教研活动前,由教研组长确定教研主题,并向全校教师发送通知,征求意见。
- 第二步:教师研讨。
教研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进行研讨和交流。
- 第三步:课堂观摩。
教研组成员相互观摩课堂教学,提供反馈和建议。
- 第四步:总结交流。
教研组成员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分享心得体会。
- 第五步:制定教研计划。
根据教研活动的成果,制定下一阶段的教研计划。
3. 活动评估为了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措施:- 教研组长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反馈调查,收集意见和建议。
- 每学期末,由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制定下学期的教研计划。
4. 活动效果通过本校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活动,我们期望达到以下效果:-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 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
5. 活动保障为了保障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将提供以下保障措施:-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地供教研活动使用。
- 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 指定专人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欢迎各位教师积极参与本校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活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
电脑课程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计算机教室三、参与人员:电脑课程组全体教师四、活动主题: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分组讨论3. 总结发言4. 活动总结六、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由电脑课程组负责人进行开场致辞,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分组讨论本次教研活动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讨论一个主题,具体如下:(1)小组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2)小组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3)小组三: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4)小组四:信息技术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以下是各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1)小组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讨论中,教师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 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3.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阅读、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文批改、学生互评等,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2)小组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教师们认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 利用图形计算软件、几何画板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2.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线上数学竞赛、互动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批改、学生互评等,提高教学质量;4. 通过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小组三: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教师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水平;2. 通过在线英语教学平台,开展英语角、口语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批改、学生互评等,提高教学质量;4. 通过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区域教研体系的探索与思考]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记录
[信息技术学科区域教研体系的探索与思考]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记录十多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研蓬勃发展。
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毕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课程基础还相对薄弱,加上专职教师数量不多,并缺乏对教材、教学有深度研究的引领者,导致校本教研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对教研投入缺乏热情,对外力的依赖性较强;第二,有些学校没有建立信息技术科组,很难有效地开展学科业务学习和研究;第三,许多教师缺乏问题意识,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第四,校本教研活动大多形式单一,局限于听课、评课,对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的策略关注偏少。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区域教研,既可以弥补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不足的问题,又是对校本教研新模式的尝试与拓展。
区域教研体系的构建区域教研是基于学校,融学习、工作和研修于一体的校际或更大区域内的教研活动。
它与校本教研是一脉相承的。
结合中山市没有下辖县的实际情况,本文中的区域教研是指以市教研室、市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为引领,以镇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为主体,直面问题、注重实效、行为跟进、植根于教学实践的校际或镇区际教研活动。
经过多年探索,中山市信息技术学科现已逐步构建起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行动研究为主体,以区域教研为手段,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区域教研体系。
一个中心思路:搭建平台,和谐发展。
两个基本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三个工作亮点:市编教材建设、信息学竞赛、教师教学竞赛。
五个常规活动:教学视导,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和案例评比,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专任教师职务培训,精品课程建设。
六个拓展项目:开展“数码先锋号”IT普及计划,举办专委会学术年会活动,建设先进中心教研组和先进科组,培养学科带头人,承办省级教研活动,推进区域教研活动。
区域教研体系的运作1.建章立制,保障区域教研的正常开展第一,成立市学科中心教研组和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狠抓镇区中心教研组长和学校科组长的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区域教研活动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信息安全校本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安全素养,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我校决定开展信息安全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升教师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2. 掌握信息安全基本知识,了解常见信息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3. 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信息安全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信息安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对象全体教师六、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包括:-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和原理-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及防护措施-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校园信息安全现状及对策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教师了解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案例内容包括:- 网络攻击案例- 信息泄露案例- 网络诈骗案例3. 实践操作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安全实践操作,包括:- 网络安全防护软件的使用- 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 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4. 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信息安全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如:- 如何在课程中融入信息安全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如何应对网络信息安全挑战5. 经验分享邀请在信息安全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分享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七、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X月X日):专家讲座,教师签到、领取资料。
2. 第二阶段(X月X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实践操作。
3. 第三阶段(X月X日):经验分享,总结反馈。
八、活动要求1. 全体教师应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环节,教师应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3. 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尊循民主教学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活动时间:
◆组织负责:董超
◆课例执教:梁亚威
◆活动成员:董超、梁亚威、王芳、刘江艳(信息技术学科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标:1、增进课堂中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的教学关系。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备课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时间:2009年3月26日
·地点:学生机房
·对象:信息组全体教师
召集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下例教学问题:①部分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不理会教师的教学指令,偷偷地玩游戏、聊天或下载安装一些软件。
教师发现学生的这些行为后,往往通过教学控制软件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断开网络甚至呵斥学生;另有部分学生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拖延了教学的时间,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程。
为了追赶进程,教师强制性地去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并追发出新的教学指令,从而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抗议,并由此引发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②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指令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指令被动接收者。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关系。
讨论的结果整理如下: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备课组成员认识到:师生之间紧张的教学关系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的有效性,又不影响师生之间融洽的教学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为此我们确立了本次教研的主题:“在遵循教学民主原则下,提高教学指令的有效性”。
要求备课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本质及在课堂教学中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通过本次的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我们确实感受到提高教学指令有效性带来的好处,课堂上无论是学生学习配合的默契程度还是教学的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我们同时也感受到课堂教学指令有效性的提高不是通过一两节公开课,或是一两次的教研活动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的实践下去。
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教师都需要成长的空间与时间,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总结。
同时,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仍然有许多困惑的地方。
比如,在每周只有一课时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行为?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单靠我们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一两句激励的语言就想要改变部分学生的原有的学习习惯,可能性太小了。
显然,我们需要一种长期、持续的激励来作用于这一部分学生,但作为一门次要学科的教师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