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在语文科目的考试中,诗歌鉴赏类的题型是不可少的,从初中到高中,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题目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技巧,高中语文诗歌类鉴赏题目得高分是不成问题的。

鉴赏诗歌意境教案

鉴赏诗歌意境教案

典例2 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诗后问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01
参考答案: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自然浑成,意境雄浑壮阔。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2、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3、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作者通过描写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课外练习3 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借哪些意象抒发怎样的情感?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课内练习2 读杜甫的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与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与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与答题技巧一.答题模板1.第一种形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答分析:景--情--境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一个双音节的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清冷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为什么?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日迟迟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1 / 72.第二种形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的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续上示例《绝句二首》(其一)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答: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主要针对教材中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识别与解析、意境的领悟与体会,以及如何运用意象与意境进行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学会识别和解析诗歌中的意象。

2. 培养学生领悟和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丰富意象和意境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境的领悟与体会。

重点:意象的识别与解析,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自然风景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元素,从而引出意象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识别与解析,结合教材中的诗歌实例进行分析。

a. 识别意象: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加以解释。

b. 解析意象:分析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表达情感。

3. 意境领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的方式,提高意境领悟能力。

4. 诗歌鉴赏: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未知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中的意象与意境。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有关意象与意境分析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2. 内容:a. 意象:识别、解析b. 意境:领悟、体会c.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a. 意象:夕阳、落叶、孤舟b. 意境:萧瑟、孤寂、凄美c. 鉴赏短文:此诗描绘了一幅萧瑟凄美的秋日景象,夕阳映照着落叶,孤舟漂泊在江面上。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内心孤独、无助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意象与意境的掌握程度,以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具有丰富意象与意境的诗歌,让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鉴赏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l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一、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并解答诗歌意境相关问题。

3. 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意境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想象与联想。

3. 练习题:分析给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意境的定义与重要性。

3. 讲解分析方法:讲解并示范如何抓住意象、理解情感、品味语言、想象与联想等方法。

4. 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给定诗歌的意境。

5. 解答与讲解:针对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正确分析并解答诗歌意境相关问题。

3.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教学延伸:1. 诗歌意境的分类:自然意境、人物意境、哲理意境等。

2. 不同类型意境的特点与鉴赏方法。

3. 举例分析不同类型意境的诗歌,加深理解。

七、巩固练习:1. 提供几首不同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讨论分析的思路与技巧。

3.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与指导。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与技巧。

2. 强调诗歌意境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阅读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2. 要求报告中包括诗歌的意境类型、分析思路与技巧等内容。

十、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五、一词、一句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 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前人认为,某词 (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 你有何看法?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句)就 构成了全诗的线索。抓住这个 词(句)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检测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 程度。
2020
1该词(句)对 突出主旨所起的 作用。
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 手法作简要分析。(2005年卷)
2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 法(步骤1)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 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 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步骤2),写出了诗人恍托置身 仙境的情景(步骤3)
三、分析语言类型
1
2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 语言艺术。
3
解答分析:这种提醒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诗的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 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单击添加副标题
古代诗歌鉴赏 题型 设计及答题思 路
lingshuang
一 分析意境类型
1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 角度来鉴赏这首诗!
3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 件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诗歌意境并在答题中运用技巧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2. 如何在答题中运用分析意境的技巧。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内涵。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意境技巧答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培养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首具有鲜明意境的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10分钟)1. 描述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景象,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

2. 概括意境:提炼诗歌意境的核心特点,如优美、雄浑、幽静等。

3. 分析情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如喜悦、忧伤、愤怒等。

4. 联系背景: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3. 示范分析诗歌意境(10分钟)以一首诗歌为例,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和掌握分析方法。

4. 练习与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诗歌进行分析,练习运用所学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课后选取一首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写在日记中,次日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意境的特点,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探讨现代诗歌意境的演变,了解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在意境上的差异。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

诗歌鉴赏意象与意境分析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诗歌鉴赏》第二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具体内容包括:意象的概念与分类、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意境的构建与解析、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的分类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意境的美感。

3. 掌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的构建与解析。

重点:意象的分类及作用,诗歌意境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出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

2. 新课内容:(1)讲解意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举例说明意境的构建与解析。

(3)探讨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概念、分类与作用2. 意境的构建与解析3.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并阐述你的感受。

2. 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语言通顺,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运用意象与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及作用2. 意境的构建与解析3.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一、意象的分类及作用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重要元素。

分类如下:1. 自然意象:如山水、草木、花鸟等,用以描绘自然景观,表达诗人的情感。

2. 人物意象:如英雄、美人、隐士等,通过人物形象寄托诗人的理想和愿望。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之形象意境类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之形象意境类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之形象意境类【解题技巧】总体要求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

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

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

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

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

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解题技巧】答题格式类型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解题技巧】分类解析:(一)形象意境类名词解释: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分析意境型

(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分析意境型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诗歌鉴赏意境技巧

诗歌鉴赏意境技巧

⑶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是否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是否情景交融, 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 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借景抒 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 情,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比如马致远的 秋思》 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 《秋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 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既是写景, 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既是写景, 也是抒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 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 也是抒情。“无边落木萧萧下”,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 韶华易逝,平添乡愁。 不尽长江滚滚来” 韶华易逝,平添乡愁。“不尽长江滚滚来”,让人联想到 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 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的不幸遭 杜甫此处明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的感慨。 遇。杜甫此处明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的感慨。
(5)虚写和实写 )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 恰好与之相反。例如: 写,恰好与之相反。例如: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 眼前实景、实事, 眼前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 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 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 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 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 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 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 不舍之情。 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分析意境型-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分析意境型-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分析意境型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2007年陕西卷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练习:(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分析技巧指导方案设计教案

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分析技巧指导方案设计教案

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分析技巧指导方案设计教案一、引言古代诗歌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常常被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而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和体会古代诗歌的意境有时会成为一项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指导学生读懂和分析古代诗歌意境的技巧,旨在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二、背景介绍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丰富多样的意境是其独特之处。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分析和理解这些意境。

三、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传统古代诗歌的常见意境类型2. 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四、教学内容1. 意境类型介绍a. 壮丽的山水意境:通过描绘山水景物,展现壮美的自然景观,如《登鹳雀楼》。

b. 忧国忧民的意境:通过抒发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和忧虑,如《满江红》。

c. 思乡思亲的意境:通过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恋之情,如《江雪》。

d. 唯美婉约的意境:以唯美、婉约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柔情和细腻情感,如《静夜思》。

2. 分析古代诗歌意境的技巧a. 了解背景和作者:通过了解古代社会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有助于理解其意境。

b. 提取核心意象:找出诗歌中的核心意象,即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c. 引导学生感受意境: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节奏感,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d. 反复阅读与品味:学生可以多次阅读同一首诗歌,逐渐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

五、教学方法1. 创设情景: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学生容易联想到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 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代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3. 同类诗歌比较:选取一些主题相似或意境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介绍古代诗歌的意境,并提出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知识讲授阶段:介绍不同意境类型的特点和相关示例,讲解分析古代诗歌意境的技巧。

诗词鉴赏意境类教案

诗词鉴赏意境类教案

二、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1、解读全诗,勾其玄要。

要总体把握意象、形象的特征(什么景、什么地、什么时令、什么人、什么特征) .2、理清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

有时诗中所描写景物比较复杂,要分清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分清景与情之间的并列、因果、互衬、交融等关系。

3、分析写景技巧,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层次角度(时空顺序、动静虚实、色调冷暖、点面等),遣词造句(炼字及修辞手法),具体技巧(渲染、烘托、白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

4、体会意境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达志向,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等。

5、语言组织:先分后总,联系诗句,分条作答。

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技巧之-分析意境型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之意境分析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本考点的考纲要求。

能力目标掌握“意境分析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意境分析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学习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课型复习课教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考纲点击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考查特点1、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境、情、理。

2、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3、作品多取材于唐宋诗歌的律绝,词曲小令,篇幅短小。

4、题量稳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一般下设2道小题,分值8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考纲和诗歌鉴赏考查特点。

历年选入高考试题的古诗词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文字浅显易懂,,回答起来也并不是很难。

但实际情况是年年失分严重。

究其原因是,考生答题不规范,泛泛而谈,极易漏掉一些要点,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非常可惜。

解答时如果能够理清答题思路,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可以使答案针对性更强,鉴赏更加准确,就可以得高分,甚至满分。

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归纳了几种模式。

意境分析型主旨分析型表达技巧型语言炼字型句意分析型语言特色型今天我们先来探讨第一种题型——意境分析型。

二、意境分析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意象:所谓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

意境:所谓意境,是指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即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赏析。

三、试题探索怎样规范答题,不至于漏掉得分点,我们通过几个示例考题来把握一下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型解答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型解答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境型解答技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所学过的解题技巧来解读诗歌,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答题的规范性,做到完整有序,表达流畅;培养踩点得分的意识,并针对得分点作答,提升答题质量。

【教学重点】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规范答题,减少失分。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组织答案,做到规范答题,减少失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考在诗歌鉴赏部分的考查内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试说明》)常见的题型:1、分析意境型2、分析技巧型3、分析语言风格型4、炼字型5、诗评型……二、温故1看题目,推知大意2看作者,知人论世3看注释,了解主旨4看情感词,把握基调三、知新——答题技巧1、意境型问题设置(问什么):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请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意境?③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意境型答题步骤(答什么):①描绘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纠错(展示学生作业中的错例)(09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分)展示学生作业中的错例2、提升:(怎么答——每一环节注意点):(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忠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意境类题型分析 教学设计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意境类题型分析 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意境类题型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境及其构成模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揣摩和创设问题来分析意境类诗歌赏析答题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赏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鉴赏意境类题型分析方法及其答题方式。

三、教学过程:(一)以《课程标准》对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导入:1.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2.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诗句含义;3.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

(二)有考点引出此微课教学重点由这些考点要求,在考试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下五类题型:1.诗歌鉴赏炼字类问题2.诗歌鉴赏意境类问题3.诗歌鉴赏表现技巧类问题4.诗歌鉴赏语言特色类问题5.诗歌鉴赏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类问题(三)围绕“诗歌鉴赏意境类问题”,展开讲解。

1.意境: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得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诗歌中的意境常由意象构成。

简单来说,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2.诗歌鉴赏意境类常见题型(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赏画)回答此类问题,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切忌直接引用。

②.描摹出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想象、联想)③.语言力求优美,前后语言顺畅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前四句所展示的画面。

作答:八月之秋,湖水涨满,洞庭湖与太空混而为一;湖上迷蒙,洞庭湖笼罩在云梦泽所蒸发的⽔汽之中;湖里波翻浪涌,其磅礴的声势,使整个岳阳城都受到震撼。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析境+悟情)(第一问题的升级)将问题进行分析,转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物?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么样的氛围?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分析景物意境型题目的一般解答模式:①.简单描绘景象(把握画面)②.概括景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清冷凄清”“雄伟壮阔”等,但一定要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从而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
③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
(3)春行即兴
李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①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2)江宁夹口(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请问,诗人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①“月黄昏”三字为这首诗营造氛围,为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小店、半死枫树,这些形象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显得暗淡朦胧(步骤一),
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分析感情)
学生讨论,总结意境型诗歌鉴赏题的的答题思路,老师点拨。
答题思路:
(1)运用什么手法,抓住什么意象。(描绘画面)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有艺术手法的结合艺术手法)。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通过描写凉气、月光、重露、飞萤、宿鸟等意象展现出深秋月夜的景象。(描绘画面)
渲染了幽清冷寂的氛围。(概括氛围)
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分析感情)
复习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考纲点击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考查特点
1、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境、情、理。
2、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3、作品多取材于唐宋诗歌的律绝,词曲小令,篇幅短小。
(示例二)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描绘画面)
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概括氛围)
2、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3、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新恬淡
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明净绚丽
(2)营造什么意境(概括氛围)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表达什么情感。(分析情感)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赏析。
三、试题探索
怎样规范答题,不至于漏掉得分点,我们通过几个示例考题来把握一下答题思路。
(示例一)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②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③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七、板书设计
答题思路:(1)运用什么手法,抓住什么意象,(形成和谐画面)
(2)营造什么意境(气氛、氛围)
(3)表达什么情感。(分析情感)
意境含景、情、境三个方面,三者各自侧重,答题时要三者皆说,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四、真题演练
(1)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描绘画面)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4、题量稳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一般下设2道小题,分值8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考纲和诗歌鉴赏考查特点。
历年选入高考试题的古诗词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文字浅显易懂,,回答起来也并不是很难。但实际情况是年年失分严重。究其原因是,考生答题不规范,泛泛而谈,极易漏掉一些要点,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非常可惜。解答时如果能够理清答题思路,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可以使答案针对性更强,鉴赏更加准确,就可以得高分,甚至满分。
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归纳了几种模式。
意境分析型
主旨分析型
表达技巧型
语言炼字型
句意分析型
语言特色型
今天我们先来探讨第一种题型——意境分析型。
二、意境分析型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意象:所谓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
意境:所谓意境,是指融入了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即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之
意境分析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本考点的考纲要求。
能力目标掌握“意境分析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意境分析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规范答题
学习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
课型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昨夜深沉,秋风呼啸,长驱汉关;天空阴云密布,边关冷月高悬,西山战鼓犹急。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阴沉凝重,暗示边境局势的紧张。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反衬边关将士誓死破贼、决战必胜的豪迈情怀。
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
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六、课外拓展
(1)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②(概括氛围)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③(分析感情)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营造了清新恬淡的意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悠然之情。
(学生真题演练,老师借助多媒体将学生答案与参考答案展示比较,找出不足)
五、小结
“分析意境”复习建议
1、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