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

合集下载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13李璟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13李璟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13李璟(一)今天我们要开始讲南唐的两位词人了,就是南唐的中主李璟、后主李煜。

我想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两位词人。

尤其是李璟,我们称他李后主。

但是,在我们讲李璟和李煜的词以前,我现在要再回来谈到一点理论上的问题。

我们讲座开始讲温庭筠词以前,我曾谈了一些如何来欣赏词的理论,然后我们就讲了作品。

后来欣赏韦庄、冯正中两个人,我都集中地讲了他们的作品。

作品讲的多,理论的谈话就比较少。

可是,现在我们是应该停下来作一个回顾的时候了。

我们回顾到第一天我们讲的,引用了西方的阐释学hermeneutics的说法。

阐释学本来要追寻作者的原意。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到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阐释古人的作品的时候,都带了我们自己的时代和个人的色彩。

因此,阐释学家们就说,我们追寻作者原意的结果,有的时候常常增加了我们解说人自己的背景的影响,就产生了一种衍生义。

像我们讲温庭筠词时所说的,张惠言说温词有屈子《离骚》的意思,说“照花前后镜”那几句诗,有《离骚》“初服”之义。

这是衍生义,这是张惠言说词的时候加上的衍生义。

我们今天要开始讲南唐中主的词了。

南唐中主词,我们选了一首。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簌簌泪珠多少恨,倚栏干。

-《山花子》这是一首小词。

而这首小词,王国维有评语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人间词话》这就牵涉到另外一种衍生义的解释了。

我们刚才说张惠言把温庭筠的词说成有风骚比兴之意,这是衍生的意思。

王国维说南唐中主“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这同样是一种衍生义。

南唐中主李璟这两句词的时候,也许只是写眼前所看见的“菡萏香销翠叶残”的景物,他不见得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

况周颐的词籍序跋与其词学思想

况周颐的词籍序跋与其词学思想

长江学术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9年第2期(总第62期) 2019 No.2 (Serial No.62)况周颐的词籍序跋与其词学思想孙克强(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摘要:况周颐以词话创作闻名,他的词籍序跋亦内容丰富,意涵深厚。

本文集中讨论况氏词籍序跋对其词学 思想的体现。

况氏的词籍序跋记载了其词创作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包括“艳词观”在内的词学思想的变化,还记录了 他与郑文焯交恶的缘由和过程。

况氏的词籍序跋是其词话的重要补充,亦为研究况周颐词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关键词:况周颐词籍序跋词学思想晚清词人词籍序跋是词学批评和理论的重要载体。

较 之词话,词籍序跋甚至可以更为集中、直接、明晰、深入地表达词学思想。

在词学史上有许多词籍序 跋的名篇,如欧阳炯的《花间集叙》;有不少词学家 更是以词籍序跋作为表达词学思想的主要手段,如 陈子龙、陈维崧、朱彝尊、厉鹗等。

况周颐以词话 闻名于世,但他的词籍序跋有同样丰富而深刻的 内容,无疑是其词学批评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其词 学思想的重要表现。

一、词籍序跋的种类及创作背景况周颐从少年时期开始填词,终生创作不断,并编辑了多种个人词集。

同时作为一个深有研宄 的词学家整理了多部古今人的词籍。

况周颐中年 之后,在词坛上的地位愈加显赫,不断有词学界的 朋友将自己的词集或编选的词选请他作序。

况周 颐在编辑整理阅读这些词籍时,写下不少序跋文 章。

或叙述创作编辑经过,或记录词籍中的版本文 字校勘,或阐发鉴赏心得,或发表词学见解。

特别 是况周颐的词籍序跋大多注明了写作时间记录,这 是认识写作背景、了解况氏的心路历程最为直接的 参考文献。

按照况氏词籍序跋的种类,可分为自序、古今 人词集序跋和当代词选序跋三类。

况周颐以词名,为晚清大词人。

一生自编有多种词集,所有词集均 写有自序,记录了各种词集的刊刻经过、词集的背 景主题、创作的心路历程等。

现存词集自序有:《养清书屋存悔词序》(己卯1879)《存悔词序>〉(壬辰1892)《蔆景词序》(戌戌1898)《玉梅后词序》(丁未1907)《二云词序》(甲寅1914)《餐櫻词自序》(乙卯1915)况周颐一生钟情于填词,亦终生深研词学,对 古代和当代词人的词集十分留意,对不少词集下过 很大功夫。

况周颐词的创作流变与近代词坛风会

况周颐词的创作流变与近代词坛风会
20 0 9年第 1 期 1
广西社 会科学
GUANGxIS 旺 HU IIEⅪ 厄 <
NO . 1 2 0 1 .0 9
( 总第 13 ) 7期
( u l i l, O.7 ) C mu t e N 1 3 av y
况 周 颐词 的创 作 流 变 与近 代词 坛 风会
秦 玮 鸿
[ 收稿 日期]0 9 0 — 8 20 — 7 2 [ 金项 目】 西软科 学研 究计 划“ 文 强桂工程 ” 目课题 ( 基 广 人 项 桂科 软 0 110 ) 5 103
[ 作者简 介] 秦玮 鸿 (98一)女 , 西灵川人 , 17 , 广 河池 学院 中文 系讲 师 , 士 。 硕
研究《 蕙风词话》 为代表 的词论至今 已有论文 7 0余 周 颐词 的创 作 风格 转 变 , 仅 可见 当时 词学 的流变 , 不 篇、 专著 5 , 部 而论其词作仅 1 余篇、 0 笺注 1 , 部 这种 而且也可窥知近代词坛风会 的某些变化。 失衡源于其词作 的缺乏整理。笔者积数年之功 , 搜 罗、 校注况 氏词集 , 计有别集 1 2种 , 中《 悔词》 其 存
风格多样 , 填赋 的名作如 《 苏武慢 ・ 寒夜闻角》 所编 , 而他受 教 的王拯 为 “ 西 三 大 中兴 词 人 ” 一 , 广泛 , 广 之
之后 入 四川 交蜀 中词 人 张祥龄 、 延 等LJ 胡 4。 《 龙 吟 ・ 声 只 在 街 南 》 水 龙 吟 ・ 月 十八 日大 雪 水 声 《 二 清代词学 中 兴 , 家 辈 出 , 派 纷 立 , 后 有 云 中作》 唐多令 ・ 名 流 先 《 甲午生 日感赋》 等。词集 有别集 《 新 2 《 1 《 2 《 间、 阳羡 、 西 、 州 诸 派 主 盟 词 坛 。况 周 颐 身 际 的 莺 词) 1首 、 玉 梅 词 》 2首 、 锦 钱 词 ) 4首 、 蕙 风 浙 常 晚清 词学走 向终 结 之 旅 , 大 势 为 常 州 词 派 主 盟 坛 词)o 、 菠景词) 8首 、 玉梅后词) 0首及总集 其 2首 《 2 《 2

从词体发展看况周颐的词体意识

从词体发展看况周颐的词体意识

词这种文 体历来是不被重视 的,在唐五代宋初 ,它的作 用 只 是 “ 助 娇 娆 之 态 ” 聊 佐 清 欢 ”“ 宾 遣 兴 ” 用 ,“ 娱 。唐 五 代 时 ,文 人 词 开 始 逐 渐 流 为 “ 艳 之 词 ” 其 地 位 与诗 文 不 可 侧 , 同 日而 语 。北 宋 钱 惟 演 甚 至 说 :“ 生 唯 好 读 书 ,坐 则读 经 平 史 ,卧则读 小说,上厕则 阅小词。 ”所谓 “ 诗庄词媚 ” 。作为 正统文学样式 的诗 ,深受 “ 温柔敦 厚 ”的儒 家诗教 的长期 薰 染 ,被 赋 予 了较 强 的 社 会 性 和 写 实 性 ,侧 重 于 表 现 作 者 的 生 活 理想 、政 治态度、人格精神等方面 内容 ,呈显出一种庄重 而严肃 的品格 ,即 “ 诗言志 ” 。随着 燕乐的发展而兴起 的词 , 在表现 功能上与诗有着十分 明显 的区别 , 它侧重 于描写属于 个 人 私 情 方 面 的 内 容 , 男 女 间 的 情 爱 为 其 最 主 要 的表 现 对 象 。 体在 其 发 展 过 程 中 ,虽 然 已更 多 地 融 入 了 词 人 的 主 体 词 精神 ,题材上 的咏物 、写景之作有 了长足发展 ,但 仍 以抒写 恋 爱艳情 为主 。 其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词 的性 质、作用都 在 起 了不 小的变化。苏轼 以诗为词 ,客观 上提高 了词 的地位 , 后人认 为:“ 词体 之尊 ,自东坡 始 。 【苏轼认为词是 诗的发 ,l ,】 展 ,他在 《 祭张子野文 》中赞扬 张先词 :“ 微词婉转 ,盖 诗 之裔 。 改革词风的方式是 “ ”他 以诗 为词 ” ,主要表现 为对 题 材 内容 的拓 展 , 格 调 意 蕴 的 重 视 等 。李 清 照 从 词 的 体 性 入 对 手 ,提 出 了词 “ 别是 一 家 ”的 说 法 。二者 提 高 了 词 这 种 诗 歌 体裁的地位 。前者否定 “ 小道 ”之说 ,把 词 向传统诗文 的表 达功能靠拢 ; 后者 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 调词体的文体特殊 性 。苏轼与李清照 的尊体 说,实 际上从两个 方面划出 了中国 词史的轨迹 , 因而不 断在 后世得到回应 。不仅南宋的辛派词 人和格 律派词人大致沿此道路 ,即便是清代词学 复兴,也是 在 这相 反 相 成 的 两 个 层 面 上 展 开 的 。 【 2 自元代 中期至 明代末 年,词 的创作更 加衰敝 。“ 论词至 明代,可谓 中衰 时期 。 3 ”【词学 亦是 中衰 时期 ,词 话数量大 】 大减少 ,词学研究无大 的进展 ,明代 的词学论 著在 理论方面 较 为浅薄,考证 亦多舛误 。词仍然摆脱不 了被视 为 “ 小道 ” 、 “ 小技” ,如 明代 王世贞所言 :“ 词号称诗 余,然而诗人 不为 也。 4 ”【明代俞 彦 《 园词话》云:“ J 爰 词于不朽 之业,最为小 乘 。 陈 子 龙 《 兰 草 ・ 辞 》 云 :“ 兴 以 来 ,才 人 辈 出 , ” 幽 题 明 文 宗 两 汉 ,诗 俪 开元 , 独 斯 小 道 ,有 惭 宋 辙 。 ” 清人对词体 的态度 呈现 出多元化 的倾 向, 一方面是 鄙视 词体 ,如纪 昀,其 《 四库全书总 目・ 曲类 》小序 云:“ 、 词 词 曲二体在文章技 艺之 间,厥品颇 卑 ,作者弗贵 ,特才华之 士 倚语相高耳 ” ,又云 “ 歌词体卑而艺贱 ” 惟 ,清代朱彝尊 《 红 盐 词 序 》云 : 词 虽 小 技 , 之 通 儒 巨公 往 往 为 之 。 周 济 《 “ 昔 ” 味 隽斋词 自序 》云:“ 词之为技 ,小 矣。 ”沈 曾植 《 疆村校 词图

况周颐词学观的

况周颐词学观的

况周颐词学观的况周颐《词学观》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况周颐的优秀著作,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哲学思想,概括了中国千年来的语言文学思想。

词学观的理论系统以语言观来构建的,它以生动的字句描述了中国文学的精髓,并为今日的语言文学思想提出了新的见解。

况周颐认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以语言为媒介来传播的,因此掌握语言就可以理解一个文化的本质,把握其流变的规律。

正如他在《词学观》里所说:“以语言推行文学,展开文学之心,文学即是从思想之梦中诞生的。

”因此,况周颐强调“以语言推行文学”,把“以思想驱之”当成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况周颐将文学分为“文”和“字”两类,认为文学创作要同时调和文和字,他认为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媒介,文字可以把思想表达出来,也可以精巧地把思想隐藏起来。

他认为,文字是一种艺术,要取得艺术的效果,必须掌握文字的艺术表现技法,以及文辞的文学形式和变化节奏。

这也是况周颐的著作令读者惊叹的原因之一。

况周颐把文学运用到实际社会生活中,以更加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

他认为文学能够实现道德教育,可以把深刻的人类道德体系传达给每一个人,从而让大家有能力抗拒坏的思想和情感,把良善的道德植入人的灵魂,让人们的情感有更多的普遍性,去除放纵的欲望,让人们渴望安定的生活。

况周颐的文学思想对当今的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文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明清以及近代的文学家,更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因此,探究况周颐文学思想的研究,对于更全面地理解和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历史,提高文学研究的层次,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况周颐的文学思想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成果,他的著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使得当今的文艺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文学领域,从而提升学术水平。

评况周颐的词境──词心说

评况周颐的词境──词心说

评况周颐的词境──词心说记得有一句话说,“我祖国的历史就是我们民族财富的集合”。

这句话准确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受历史轨迹塑造的精神,也反映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晚清思想家”周颐的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评况周颐的词境──词心说》,笔者认为,通过对他的词作品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词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理解他有关文学传统的思想。

周颐出生于清朝晚期,是一位活跃于香港学术界的思想家,也是嘉庆朝末期的一位知识分子。

他的词作被认为是嘉庆朝的最后一位词人,他以出色的创作和文学技巧,为后人研究嘉庆朝文学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词作深入浅出,表达思想的清晰,已经影响了许多后代词友,并被当今中国人所津津乐道。

周颐在词作品中展示出多样化的词境,涉及到社会历史、政治话语、家庭习俗、压抑情绪等话题,这些主题在其作品中深刻地折射出清朝晚期的文化环境,以及民族精神当下的变迁。

一方面,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乡村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另一方面,他也表达了对历史不公正及规则腐朽的强烈抗拒。

他的作品不仅超越了时代的限制,也超越了时代的社会地位。

周颐的词作极具意蕴,在《评况周颐的词境──词心说》中,笔者从其审美特征和内容结构等特性出发,讨论了他的词作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其中,专门研究了他的诗篇中的诗意面对变迁,他在诗句中表达了他的心声,以及他在历史中固有的精神;探讨了他“繁复古典”乃至“诗情画意”的审美表现;以及他诗词中诗歌内容的特点,尤其是对雅俗共赏的诗句,贴近民众的诗句以及政治话语的诗句等。

周颐的词作肯定是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他以诗句表达依然令人感动,传递着一种深沉的远见及历史回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增强对诗歌历史变迁的认识,进而拓展中国文学传统的水平。

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着深入研究比如,在乡土文学研究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周颐词作是一种独特的典型,能否继续在现代诗歌中发挥作用?因此,未来的研究仍有许多无限的可能性。

况周颐词学的雅俗之辨

况周颐词学的雅俗之辨

况周颐词学的雅俗之辨作者:孙克强来源:《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第03期〔摘要〕况周颐的词学批评理论中,“雅俗”是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

况氏认为:词作的雅俗境界是由词人的境界决定的,雅人深致是词人的极高境界。

词作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亦有雅俗之别,特别推崇清超绝俗的高雅之境。

语言的雅俗既有文人民间之分,又有体现辩证思想的以俗为雅。

〔关键词〕况周颐;词学;雅俗〔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8)03-0177-0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况周颐词学研究”(14BZW031)〔作者简介〕孙克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天津300071。

雅俗是古典诗学的传统范畴,刘勰说“雅俗异势”〔1〕,雅俗是一对相反相成的审美范畴。

在词学领域,“雅俗”亦经常被用于批评理论实践,从唐宋至清代,“雅俗”一直是讨论的热门话题。

明清词学家张祖望说:“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2〕,“入门之始,先辨雅俗”〔3〕,可以看出对辨析雅俗的重视。

“雅俗”作为一对审美范畴意涵丰富且繁杂:可以指词人文化层次的差异,可以指审美品格和审美接受的高下之分,也可以指语言修辞的文野之分。

在词学史上雅俗的批评和讨论一直是热点。

晚清四大家之一的况周颐可谓集古典词学之大成,在词学批评理论方面的成就更为人所赞誉。

况周颐的词学批评理论中,“雅俗”是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

况周颐说:“古今词学名辈,非必皆绝顶聪明也,其大要曰雅、曰厚、曰重、拙、大”〔4〕,将“雅”与“重、拙、大”相提并论,而且将“雅”放置首位,可见“雅俗”在况周颐词学中的地位。

一、词人的雅俗况周颐特别重视词作与词人的关系,认为词作的境界是由词人的境界决定的,词人的境界有雅俗之分。

况周颐说:填词要天资,要学力。

平日之阅历,目前之境界,亦与有关系。

无词境,即无词心。

矫揉而为之,非合作也。

境之穷达,天也,无可如何也。

雅俗,人也,可择而处也。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孙克强:况周颐“重、拙、大”新论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孙克强:况周颐“重、拙、大”新论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孙克强:况周颐“重、拙、大”新论重、拙、大是晚清四大家所倡的词学范畴,尤其是况周颐将重、拙、大作为其词学理论的核心,成为其具有标志性的范畴。

对于“重、拙、大”的内涵,《蕙风词话》正续编中已有所解释,但详略不同,如释“重”“拙”较详,而释“大”较略。

后世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阐释。

但由于所据之文献有限,造成学者认识上的分歧。

近年来有关况周颐的词学文献或重又引起重视,或又有新的发现,如《词学讲义》、《玉梅词话》(《香海棠馆词话》)、《餐樱庑词话》、《织余琐述》、《历代词人考略》等等(注:《词学讲义》载《词学季刊》创刊号。

《玉梅词话》于1908年发表于《国粹学报》41、47、48期,后易名《香海棠馆词话》收入《蕙风丛书》。

《餐樱庑词话》连载于《小说月报》1920年11卷5、6、7、8、9、10、11、12号。

《织余琐述》署名况卜娱清姒(况周颐夫人),实为况周颐撰。

此书成于1919年,有上海西洑印社排印本,后载于《词学》第五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施蛰存教授按语:“《织余琐述》上下二卷,况周颐所著,托名于其夫人卜娱。

……可为《蕙风词话》之外编,”《历代词人考略》署名刘承干,实为况周颐撰。

(参阅拙文《小议〈历代词人考略〉的作者及其学术价值》载《文学遗产》1997年第2期。

并参阅拙文《〈蕙风词话〉删稿》,载澳门《中华诗词学刊》2001年第1期。

《广蕙风词话(一)》,《词学》第十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以及况周颐的词籍序跋,对理解况周颐的词学理论颇有帮助。

此文即综合新旧文献资料对重、拙、大进行新的阐释。

最早提出重、拙、大的乃四大家的师长辈的端木埰。

据唐圭璋先生说:“最早提出重、拙、大三字的是端木先生。

”(注:《文教资料》1985年第五期。

)陈匪石亦云:“近数十年词风大振,半塘老人遍历两宋大家门户以成拙、重、大之诣,实为之宗,论者谓为清之片玉。

然词境虽愈变愈进,而启之者则子畴先生。

《唐宋词》知识考竞赛考试题库大全(含各题型)

《唐宋词》知识考竞赛考试题库大全(含各题型)

《唐宋词》知识考竞赛考试题库大全(含各题型)一、单选题1.《全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是()A、《菩萨蛮》B、《水调歌头》C、《浣溪沙》D、《满江红》参考答案:C2.《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者是()A、朱淑真B、朱敦儒C、秦观D、李清照参考答案:D3.《龙洲词》的作者是()A、刘过B、刘辰翁C、刘克庄D、吴文英参考答案:A4.《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歌咏对象是()A、昙花B、菊花C、梅花D、荷花参考答案:C5.《花外集》的作者是()A、周密B、吴文英C、张炎D、王沂孙参考答案:D6.词体逐渐走向成熟是在()A、晚唐五代B、北宋C、南宋D、南宋中叶参考答案:A7.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词牌是()A、《浣溪沙》B、《清平乐》C、《谒金门》D、《天仙子》参考答案:C8.词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词牌名是()A、《诉衷情》B、《更漏子》C、《剔银灯》D、《雨霖铃》参考答案:B9.词开日本国填词风气之先的是()A、白居易B、柳永C、温庭筠D、张志和参考答案:D10.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山月不知心里事”的下一句是()A、空阶滴到明B、斜晖脉脉水悠悠C、水风空落眼前花D、摇曳碧云斜参考答案:C11.词牌多为()个字,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意味在内。

A、二B、三D、五参考答案:B12.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作者是()A、李璟B、李煜C、晏殊D、晏几道参考答案:A13.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歌咏的女性形象是()A、桃花夫人B、洛水女神C、花蕊夫人D、巫山神女参考答案:C14.被黄昇誉为“百代词曲之祖”的是()A、冯延巳B、李白C、李煜D、李璟参考答案:B15.()在唱词风格方面独重女音。

B、唐人C、五代人D、宋人参考答案:D16.《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作者是()A、韦庄B、温庭筠C、李煜D、柳永参考答案:D1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词牌名是()A、《生查子》B、《青玉案》C、《踏莎行》D、《少年游》参考答案:A18.《东山词》的作者是()A、刘克庄B、贺铸C、秦观D、张孝祥参考答案:B19.被李调元称为“宋一代词人之冠”的词人是()A、周邦彦B、晏殊C、秦观D、贺铸参考答案:C2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是()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周邦彦参考答案:B21.《碧鸡漫志》中称()的词是"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蕙风词话》的唐宋词批评

《蕙风词话》的唐宋词批评

佳, 且易脱 稿 ” l l j , 他 评价 “ 刘潜夫《 风人松 ・ 福 清 道 中作 》 云: ‘ 多情 唯 是 灯 前 影 , 伴此翁 、 同 去 同来 。 逆旅 主人相 问 , 今 回老 似前 回。 ’ 语 真质 可喜 ” … 弼,
这首 词用 词简 单 , 语言质朴 , 正 因 如此 才 显 得 真 实 , 所 以说 “ 真质 可喜 ” 。
D OI : 1 0 . 1 6 1 6 2 / j . i s s n . 1 6 7 2— 3 4 7 3 . 2 0 1 7 . 0 6 . 0 1 4
况 周颐 是 清代 著 名 学 者 , 与王 鹏 运 、 朱孝臧 、 郑

文 焯合 称 为 “ 清 末 四大 家 ” , 他 一 生 都 致 力 于 研 究
了他 的重要 词 学理 论 : 重、 拙、 大, 而他 对 唐 宋词人 及 唐 宋词 的论 述 更是 其 重 、 拙、 大理 论 的重要 体现 。在 《 蕙 风 词话 》中, 他 对 晚唐诗 、 唐 五代 词 以及 宋词 都有 独特 的见 解 , 同时 对 于北 宋和 南宋 的词人 也做 了比较 , 跳出 了婉 约派和 豪放 派的桎 梏 , 更 为细致 地做 了分析 , 并 用具体 词 来佐证 其 观 点 , 加 深 了读 者对 其观 点 的理 解和
认识。除此之外 , 《 蕙风词话》 还对唐 宋词对后世的影响, 以及宋朝对唐朝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 [ 关键 词 ]况周 颐 蕙风词 话 唐 宋词
[ 中 图分 类 号 ]/ 2 0 7 . 2 2 7[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3 4 7 3 ( 2 0 1 7 ) O 6— 0 0 4 5— 0 4
论述 他 的词 学理 论 , 提 出 了他 的重 、 拙、 大 理论 , 卷二

况周颐词学观的

况周颐词学观的

况周颐词学观的况周颐是晚清著名的词人、词论家。

他一生致力于词学,著有多部词学著作,其中《蕙风词话》是其词学思想的精华,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双璧”之誉,又与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合称“晚清三大词话”。

况周颐词学思想内容丰富,学思精深,其中关于词境、词心、词骨、词笔、词径的诸多见解都有独到之处,在继承、总结传统中又有发展创新。

在况周颐的词论中,词境论是一个重点。

况周颐的词境论注重向词内心世界的更深处发掘,既对传统的诗境论进行了总结,又标志着词境理论的确立和成熟。

本文试从词境入手来发掘况周颐的词学思想,深入探讨词境的内涵,并由词境到词心、词骨,把他的词论贯穿起来。

同时运用比较方法,将其与陈廷焯、王国维进行比较,力求对况周颐的词学观作系统的研究。

本论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况周颐词学思想产生的文化背景及理论渊源。

对于文化背景,主要从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与词坛的现实状况入手来分析时代因素对况周颐词学观念的影响。

对于理论渊源,则主要分析况周颐对传统文论的继承,包括传统意境理论、明代公安派的“性灵”说及清代常州派词学等。

第二部分:况周颐词学思想的内涵。

从词境、“重、拙、大”、词心、词骨四个方面入手,以词境为核心并围绕词境进行研究。

词境包括的心境和作品中的意境两层含义;“重、拙、大”内涵丰富,是词境的质的要求;词心是词人创作时的神思与灵感,是创作的内在动力,与词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词骨即是一个“真”字,是对作品生命力的具体解说,它贯穿在况周颐的词学思想之中。

第三部分:况周颐词学思想的价值和影响。

况周颐与陈廷焯、王国维都是晚清著名的词论家,三大词论家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同,在近代词坛上均享有盛名,但他们的词学思想却有很大差异。

为了更深入的探究况周颐的词学观,本部分主要对三大词论家的词学观进行了比较,并在比较中明确况周颐词学思想的价值意义和影响。

况周颐为我国的词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传统词学不仅作了很好的总结,并且有深入的发展。

基于王国维与况周颐两家词学的比较

基于王国维与况周颐两家词学的比较

基于王国维与况周颐两家词学的比较史家陈寅恪先生“理解之同情”和钱穆先生“温情与敬意”均言后人关照古人不可攀至道德制高点上作张牙舞爪的优越姿态,而应设身处地深入到历史语境的脉络肌理之中努力去无限接近。

钱基博先生当初作现代中国文学史课程讲稿时,不欲直接讲古文学“惹诸位的厌”,因而论的是“三十年文学演变以到胡适,其人皆现在” 的时下星空,秉持的是“长编不厌求详……以俟后来者之要删焉”的书写法则,如今岁月流转,巨浪淘沙,舞台上留下的当时明月与最初的星空有了不同,站在今天的角度寻求新的理解也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钱基博先生《现代中国文学史》议词录有朱祖谋并况周颐,论曲则关顾王国维和吴梅两家。

值得注意的是,曲篇题目下方特有两行题旨,言“词者,剧曲之所自出也。

顾能词者不必识曲。

而并世之治词以进于剧曲者,有海宁王国维、长洲吴梅”,说的是王、吴二位先生由词入曲之学术路线的异人之处,隐有赞赏之意。

然而,钱先生言说王国维时《人间词话》篇幅所占不多,以“论词标举境界”始,中引几则抉幽探微、论及“境界”的词话,以“此国维论词大概”终,仅在略提《人间词》中“花间派”和“李后主气象”时才掠过一句“为论词者所重焉”的评价,和其对王国维文、剧曲、考据的言说大为不同,谈及《静安文集》时录有“议多违俗,物论害之;寻遭禁绝,不行于世”的世评,谈及《宋元戏曲史》时则美誉“顾所殚心者尤在剧曲……而国维所自惬意者……盖综生平论曲之旨而集大成者”“识者信其言之匪夸”云云,谈及后期考据之学更有“义据精深,方法缜密,极考证家之能事”“言之尤为真切”之激赏。

再反观钱先生论词家况周颐时“论词最工,细入毫芒,能发前人所未发”的肯定,相较可见无论在王国维文学成就的范畴还是词学范畴上,《人间词话》在钱先生的话语体系中并不占何优势地位。

这与我们今日的阅读视野截然不同,《人间词话》作为王国维先生国学大师的身份标签之一盛名长久不衰,甚至入选基础教育教材,而《蕙风词话》却默默无名,无独有偶,学界对两者的研究关注亦有云泥之别,知网上以《人间词话》为主题的文献有一千七百余篇,而《蕙风词话》仅得区区一百六十篇而已。

况周颐的词学渊源

况周颐的词学渊源

况周颐的词学渊源*王娟*[内容提要]晚清词学大家况周颐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诸如歌词创作、词选本的编纂、词学理论等,尤其擅长品评词作。

探究其词学渊源我们可以发现词作选本、同乡前辈、词师词友均在况周颐的词学之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词作选本主要是:《古词选钞》《谷诒堂词选》《蓼园词选》;同乡前辈主要有:朱依真、王拯、苏汝谦;词师词友主要是:端木埰、王鹏运和朱祖谋。

其中,王鹏运是况周颐词学的领路人,既是同乡前辈又是词学师友。

[关键词]况周颐词学渊源提到况周颐的词学渊源,一般人都会从黄苏的《蓼园词选》谈起,因况周颐以其为启蒙书也。

其实,我们可以往更前一点儿追溯。

伯父况澄所编的《古词选钞》和八岁时所读的《谷诒堂词选》对况周颐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除这三部词选本以外,朱依真、周之琦、王拯、苏汝谦、端木埰、王鹏运、朱祖谋都对况周颐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选本的影响(一)《古词选钞》况氏家族中能诗善词者颇多,培养了况周颐对文学的兴趣,尤其是词这种文体。

况周颐的伯父况澄是临桂著名的诗人,一生勤于著述,诗词方面他编有多种选本,其中就有一本《古词选钞》,从中可见况周颐词风源流。

此选本甄选上自唐宋,下迄明清词人名作,收词近两百首,第一首是刘过的《沁园春》,最后一首是韦庄的《菩萨蛮》,所录词牌有《菩萨蛮》《长相思》《沁园春》《渔家傲》《摸鱼儿》《误佳期》《沙塞子》《愁倚调令》《后庭花破子》《系裙腰》《减字木兰花》《绿头鸭》等,词题下偶有注明出处,原词题记一并入载,断句*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桂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164)的阶段性成果;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项目中期成果。

*王娟:(1981~),女,湖北十堰人,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词学。

标点并有注语,文末列有词调,先列词调中有“子”者,次令、引、慢,并作填词图谱,列出一词数体者,分小令、中调、长调,列小令有名无谱54调、中调有名无谱10调、长调有名无谱44调,这本书既可作为词曲创作之参考书,也可作为词曲赏析研究之门径。

“况周颐的读词之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况周颐的读词之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

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

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

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

”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

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

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

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

且举李、杜、苏、辛为例。

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

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

论况周颐的词集及其佚词文献

论况周颐的词集及其佚词文献

论况周颐的词集及其佚词文献秦玮鸿【摘要】况周颐沉顿于词五十余载,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其传世的词集有《第一生修梅花馆词》等总集三种,《存悔词》等别集十二种,《和珠玉词》连句词集一种,收词526首.况氏佚词散见于笔记丛谈、书画真迹、亲朋著作、报刊杂志,共计103首、断句8则.从文献方面探究蕙风词,可为研究词学、近代文学文化提供宝贵材料,有利于深化对清词及民国词的研究.【期刊名称】《河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2)006【总页数】7页(P70-76)【关键词】况周颐;词集;佚词【作者】秦玮鸿【作者单位】河池学院中文系,广西宜州54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况周颐专力于词五十五年,在词论、词作方面皆取得卓著成就。

其《蕙风词话》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被誉为“双璧”,又与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合称“晚清三大词话”。

况周颐与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合称为“清季四大词人”。

况周颐对其词学成就颇为自负,1923年病中曾自作挽联曰:“半生沈顿书中,落得词人二字。

”然而,由于况周颐的词论成就更高,蕙风词创作被其掩盖,学术界研究况氏词论远胜于其词创作,已出版文献类著作《蕙风词话辑注》、《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等。

况周颐的词集以总集《蕙风词》最为世人所熟知,其它词集与佚词则缺乏整理,尘封于图书馆,遗珠于各处,罕有人问津。

因此,发掘况蕙风的词集宝藏,整理、解读其词作,当大有可为。

2003年笔者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既感叹况周颐的词名之大,又惊讶于蕙风词的整理、研究之寂寥。

因此,我们不揣浅陋,发掘、整理乡邦文献,以期继承、传播、弘扬之。

十年来,我们亲赴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西图书馆、广西博物馆、桂林图书馆、桂林博物馆、江苏南京图书馆等地,广泛搜罗况氏词集与佚词,整理、标点、校勘、注释其全部存世词作、词断句。

拙著《况周颐词集校注》书稿清样已于今秋校核完成,即将由沪上某古籍出版社梓行。

词心的探讨,对研究唐宋词的审美特性是十分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词心的探讨,对研究唐宋词的审美特性是十分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词心的探讨,对研究唐宋词的审美特性是十分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况周颐是晚清的一位倚声大家,又是一位对词学研究有很深造诣的批评家。

因他具有创作的实际体验,故其论词能发微阐幽,宣诸奥蕴。

他根据自己在词创作的审美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一个令人注目的概念词心: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

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

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

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

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

视吾心之酝酿何如耳。

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风雨江山何谓词心?就况氏此言是指独立于风雨江山之外的一种存在,它蕴于审美主体也就是词人的心中。

它既是主体的某种需要、欲望的振动,也是对风雨江山有所枨触的流露。

它的萌动会使词人产生一种强烈、勃发性的情绪状态,从审美感受向审美理想飞跃,倾泻于词人的笔下,言载之,于是就有了词。

以后况氏又谈到'无词心即无词境'(《蕙风词话》),可见他是把词心作为构成词境的一个独立方面看待的。

于况氏稍后的陈匪石在《声执》中也云:'有身外之境,风雨山川花鸟之一切相皆是。

有身内之境,为因乎风雨山川名花于中而不自觉之一念。

身内、身外融合为一,即词境也。

'这就进一步说明了词境构成的互为独立又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

此身内之境即况氏所云的词心。

山川花鸟所谓'不自觉之一念',是由审美直觉而产生,它以感性出之,然而这'一念'却蕴含着理性的积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词心就是指创作主体的心理结构,在审美的过程中即是指主体一系列的审美心理活动,在完成的作品中即是指主体表达的意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出自于内心的真情实感。

我们用当代美学去观照况氏所提出的词心,不难发现词心的提出实际揭示了词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微观审美心理的深层结构与宏观审美活动的广远意义。

故对词心的探讨,对于我们研究唐宋词的审美特性是十分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况周颐词学观的

况周颐词学观的

况周颐词学观的况周(1193-1276),原名付礼,字衡宗,晚古宋代知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宋代词学之最”。

他以词学著称,其新词观影响了后世词派发展,并且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主流。

况周的词学思想源于唐朝词家苏轼的《析义》,他认为词构成了文字的特殊形式,可以用来表达精细的感情和思想。

他的词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两个核心观点是:一是“言行一致”,即言语必须与实际行动一致;二是“用字讲真情”,即在词语的选用上不能虚假,只能表达真情实意。

况周经常用事例来解释,例如:假如老师让学生好好学习,此时使用“好好”这个词不仅表明老师强调学习,而且表达了老师给学生微笑的暗示。

况周的词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宋代词派发展,宋代唐诗词经典被他批判。

他认为,宋词应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中更为平凡的真实情感,而不是唐诗史诗般的抽象概念。

他用实例来论证,认为宋词要通过刻画生活来凸显生活中的人物情态,表达人物的真实感情。

他的词学思想强调表现真情实意,强调描绘具象的生活场景,以及尽量避免代词或者表示抽象空洞的意象。

况周以词学著称,其词学观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并且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主流。

此外,况周也建立了一系列词学观念,其中包括:营造特定的语气、避免凝重的文辞、尽量采用普通词语、遵循一定的规范等,都是况周开创的词学理论,一些观念仍然在当今文学创作中使用。

今天,况周的新词观仍然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他提出的词语选择和表达方式指导着文学创作中的文学观念,使文学创作逐渐变得细腻而多元化,让文学作品更符合实际情况,表现出更多的细节。

总之,况周的词学思想和词学观点对宋代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思想理论深刻影响了文学创作,并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他精细的艺术思想和词学观点,他的文学思想不但在当时,而且在当今仍在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惠风词隐况周颐

惠风词隐况周颐

惠风词隐况周颐
彭匈
【期刊名称】《人事天地》
【年(卷),期】2015(0)4
【摘要】与王鹏运共同创立临桂词派的,是广西另一位词坛巨匠况周颐。

况周颐原名况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

其字夔笙,一字揆孙,又号玉梅词人,晚号蕙风词隐。

光绪五年(1879)举人。

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以知府分发浙江,曾入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府。

其间,执教于武进龙城书院和南京师范学堂。

辛亥革命后,流寓上海,鬻文为生。

他生于世代书香之家,且天资早慧,聪明好学,十二岁即中秀才,十八岁成优贡生,二十一岁中举,一直被乡人誉为神童。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彭匈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况周颐自注词与其对民国初年词学发展的探索
2.况周颐及其《粤西词见》——兼论《粤西词见》和《花间集》编排体例的相似性
3.王鹏运况周颐词学传承述论
4.再谈诗学史的"高格"——以《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为例
5.况周颐词学主体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鹏运况周颐词学传承述论

王鹏运况周颐词学传承述论

王鹏运况周颐词学传承述论王鹏运与况周颐均为粤西人,二人词与词学声名甚著,同列“清季四大家”,并成为晚清词坛核心的大师。

清末民初的著名词家夏敬观说:“临桂王给谏鹏运在中书日,振衰扶雅,况舍人周仪辈翕然从之……海内益向风趋正轨,故评清词者愈晚出愈胜于前,此不易之论也。

”[1](P602)王鹏运的词学思想和批评理论在晚清具有首发之功,对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况周颐更是古典词学的集大成者。

王鹏运是况周颐的词学导师,在况周颐的词学中时常可见王鹏运的烙印。

王、况二人的词学传承是晚清词学值得深入考察的学缘。

一词学引路人王鹏运与况周颐的相识在光绪十四年(1888),此年王鹏运四十岁,况周颐二十九岁。

况周颐《兰云菱梦楼笔记》记:“戊子二月,余自蜀入都,始识半塘,即以《看山楼词》见贻。

”赵尊岳《蕙风词史》亦云:先生戊子入都,应试入薇垣,因与王佑遐游。

佑遐行辈较长,且于内阁为前辈。

然以同里闬,共音磬,故渐敦昆弟之好。

其所为《新莺词》初称丈,后称前辈,即此友谊之递嬗,可概见也。

方作《新莺词》时,辄与薇坦诸公酬唱,亦即选辑《薇省同声》之时。

《新莺》一集,辄有论及者焉。

[2]介绍了王鹏运与况周颐在京都朝廷中书省相识并结为词学同志的经过。

戊子年(1888)况周颐从四川进京,入职中书省,结识同在中书省的同乡前辈王鹏运,受其指导和教诲,况周颐走上了新的词学道路,不仅跟从王鹏运校勘词籍,词风和词学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况周颐亦曾记载了与王鹏运交往的情况:“己丑薄游京师,与半塘共晨夕,半塘于词夙尚体格,于余词多所规诫。

”[3](自序)己丑年(1889)是况周颐入京的第二年,与王鹏运相识并尊为导师,词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况周颐在中书任上编纂了《薇省同声集》,这是一部选录有清一代中书省词人词作的同人词选。

彭銮(彭銮,字瑟轩,江西宁都人。

同治五年入中书省。

有《朱弦词》。

)《薇省同声集序》云:“况(周颐)到官在(彭)銮转外后,佑遐以同里后进寄其词相矜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⑩ 嬴秦氏所云甚无谓矣。
论断。 《花 况周颐 对 花 间 词 人 评 价 很 高, 他 认 为“ , , 。 他曾用 间》 高绝” 五代词“能沉至 ” 有“艳骨 ” “大” “重” 和 来评价花间词人欧阳炯的〔浣溪沙 〕 词: 《花间集》 : “兰麝细 欧阳炯〔浣溪沙 〕 云 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 无? ” 自有艳词以来, 殆莫艳于此矣。 半塘僧 : “奚翅艳而已? 直是大且重。 ” 鹜曰 苟无《花 间》 词笔, 孰敢为斯语者? ⑦ 况周颐词学理论的核心及最高评价标准是 、 、 “重 ” 重 拙、 大, 这里用“大” 来评价花间词人欧 , 阳炯的〔浣 溪 沙 〕 可 谓 无 以 复 加。 值 得 注 意 的 , 是, 况周颐并没有否认这首词的“艳 ” 也就是说, 在况周颐的评价标准中, 艳与其重、 拙、 大是不矛 盾的, 况周颐对这首词的赞赏之处是情感的表现 。
⑤ ” , “当时风会所趋, 。 遏矣 不期然而自致此耳 ” 、 将词风的形成与时代“风会 ” 时代精神联系起来
《花间 》 孰敢为斯语者 ” 的说法, 所谓“ 词笔 ” 指的 《 》 “ , 是在 花间集 产生的时代出现的特定的 词笔 ” 与后世模仿花间词的“词笔 ” 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况周颐认为, 花间词是不易学, 甚至是不能学的。 《蕙风词话》 这种看法在 中还有多次表述: 《花间 》 至不易学。 其蔽也, 袭其貌似, 其中空空如也, 所谓麒麟楦也。 或取前人句 中意境而纡折变化之, 而雕琢、 勾勒等弊出 焉。以尖为新, 以纤为艳, 词之风格日靡, 真 意尽漓, 反不如国初名家本色语, 或犹近于沉 浓厚也。 庸讵知《花间 》 高绝, 即或词学 著、 , 颇能窥两宋堂奥, 对于《花间 》 犹为望 甚深,
③ 重源轻流, ” 刻意复古。其二, 对唐五代词随 失。
意阐释, 以 服 务 于 自 己 的 词 学 主 张。 如 张 惠 言 《词选》 中对温庭筠等人的词作进行了牵强附会 “意内言外” 的阐释, 作为提倡 比兴寄托的工具。
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
பைடு நூலகம்
况周颐则是运用历史发展的眼光, 从诗词递 。 变的角度认识唐五代词的特点 况周颐指出, 中 : “唐贤为 晚唐时期诗与词具有风格相似的特点 ④ 所谓 ” 词, 往 往 丽 而 不 流, 与 其 诗 不 甚 相 远。 “丽” , 是指词的艳情题材。 唐词中的意境“晚唐 , 人诗集中往往而有 ” 唐人诗亦“直是《花间 》 丽 。况周颐进一步指出造成风格相似的原因是 句” : “盖词学寖昌, 时代使然, 他指出 其机郁勃, 弗可
唐宋词已成为后世创作的典范, 对唐宋词史 的关注和论析一直是词学史上的重要论题 。 清朝 词学家对于唐宋词普遍存有崇敬的心理, 但在尊 各 崇和倡导某一时期和某一风格的具体对象上 , 派又各有不同的主张, 因而形成了贯穿有清一代 的南北宋之争。 云间派尚南唐北宋, 浙西派倡南 宋, 常州派复又以北宋为旨归。 崇北尊南甚至成 为清代词学家表明流派身份的徽记 。况周颐对唐 五代两宋词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 对前辈词学家 南北宋之争的得失以及对南北宋的取法等问题皆 有自己的认识。 作为晚清四大家之一的况周颐对唐宋词史有 过系统的研究, 他曾在搜集整理唐宋词人的文献 资料方面下过很大的工夫, 况周颐的《历代词人 《宋人词话》 考略》 和 论及的唐宋词人有六百八十 《历代词人考略 》 多人 ①, 存目另有宋代词人 478 人, 可知况周颐研究过的唐宋词人数量超过 1100 人。况周颐研究涉及的唐五代词人数量之多、 文 献之全面丰富可谓前无古人。他一生撰写有多种 词话, 其中多有论述唐宋词人和词史的内容 ② , 尤 208
瑥 况周 瑏 ( 卷十 ), “北宋词不易学 ” 。 词诚未易企及” 颐认为北宋词高妙的特点由时代造成, 失去了时
代的滋养很难复制这种高妙。 再来看况周颐论南宋词。况周颐将南宋词风 “沉著” 、 “凝重 ” , : “沉著停 概括为 如评吕圣求词 ” ( 卷二 匀, 自是 专 家 之 作, 唯 风 格 渐 近 南 宋 耳。 : “研练而非追琢, 凝重而能骞举, 三) 评袁宣卿词 ” ( 卷二六 ) 与其 在南宋词人中, 不失其为上驷也。 论北宋词单纯从风格意境的角度评论不同, 况周 颐论南宋词还多从词的思想立意着眼, 认为“南
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
孙克强
内容提要
况周颐对唐宋词史有过系统的研究 , 对唐宋词史有许多十分精彩的见解 。其唐五代词观主要
“丽而不流” , “风会所趋 ” 。 其两宋词观主要为, 为, 比较了晚唐诗与词的特点 , 指出二者共同之处是 其原因乃 北宋词的主导风格为清空婉丽 , 自然天成, 词境甚高; 南宋词的风格特点是意境沉着 、 寄托遥深, 思想价值最 高。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有三点值得注意 : 第一, 他对唐五代词特点的阐述是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偏颇的矫 况周颐对南宋词人的一些认识受王鹏运、 朱祖谋的影响又有发明创见, 不乏独特之见也有深文周纳之 正; 第二, 病; 第三, 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是其重、 拙、 大理论的重要体现, 由此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其重、 拙、 大理论的内涵。 关 键 词 况周颐 唐宋词史 词学理论
其是其晚年具有总结意义的《蕙风词话 》 卷二集 中评论唐五代两宋词。况周颐论唐宋词史有许多 十分精彩的见解, 对后世认识唐宋词史颇有助益; 况周颐的唐宋词史观亦是况氏词学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 考察况氏的唐宋词史观对深入了解其重 、 拙、 大思想亦有重要意义。 一 唐五代是词史的第一个高峰期, 中晚唐词人、 《花间》 西蜀 词人、 南唐词人皆为后世所推重。 作 唐五代词理应受到重视, 但在况 为文人词的源头, 周颐之前, 论词者对唐五代词的认识存有两种偏 以复古的心态盲目崇拜。 如云间 颇的倾向: 其一, : “词虽小道, 词派的蒋平阶、 沈亿年称 亦风人余 事, 吾党持论, 颇极谨严, 五季犹有唐风, 入宋便开 元曲。故专意小令, 冀复古音, 屏去宋调, 庶防流
⑧, “大” 况周颐说的 就是“大气真力 ” 即以质直之 , 笔写深挚之情, 词的内容虽“艳 ” 但情感真挚无
况周颐认为五代词高妙不可企及, 李后主的 “性灵” 、 “风度 ” 、 韦庄的 冯延巳的“堂庑 ” 都是五 代词的杰出代表。 五代词何以会高妙杰出, 是因 , 为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然 后世习词者已 经没有了那种特殊的条件, 所以无论如何也无法 学得真谛, 勉强学之, 也不过是皮相而已。 将况周颐的唐五代词史观放置清代词学史上 考察, 其独特性显而易见: 既是对云间词派复古论 的反拨, 也是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的修正。 张惠 《词选序 》 : “温 言在 中极为推崇晚唐温庭筠的词 ” 庭筠最高, 其言深美闳约。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 : “皋文曰 : ‘飞卿之词, 著》 承继其观念 深美闳约 ’ 209
⑨ 尘却步耶。 《花间》 “高绝” 强调 词的 不易学, 如果执意要
况周颐眼光高出前人。 当代的学者缪钺教 考察, : “中国诗发展之趋势, 至晚唐之 授也曾就此议论 时, 应产生一种细美幽约之作, 故李义山以诗表现 之, 温庭筠则以词表现之。 体裁虽异, 意味相同, 盖有不知其然而然者。 长短句之词体, 对于表达 , 此种细美幽约之意境尤为适宜 历五代、 北宋, 日 臻发达, 此种意境遂几为词体所专有, 义山诗与词 体意脉相通之一点, 研治中国文学史者亦不可不
⑥ 况、 ” 致意也。 缪二人皆洞悉在中晚唐时期时代 精神催生了诗和词的时代风格, 这是十分精彩的
, 学只能是“袭其貌似, 其中空空如也 ” 甚至走入 , “ , , 下道 以尖为新 以纤为艳 词之风格日靡, 真意 。与此形成比较的是, 尽漓” 况周颐认为两宋词 甚至清初“名家本色语 ” 较《花间 》 更容易学习。 况周颐又说: 唐五代词并不易学。 五代词尤不必学。 何也? 五代词人丁运 会, 迁 流 至 极, 燕酣成 藻丽相尚。 其所为词, 即能沉至, 只在词 风, 中。艳而有骨, 只是艳骨。学之能造其域, 未 为斯道增重。 矧徒得 其 似 乎? 其 铮 铮 佼 佼 如李重光之性灵, 韦端己之风度, 冯正中 者, 之堂庑, 岂操觚之士能方其万一? 自余风云 月露之作, 本自华而不实。吾复皮相求之, 则
“大” 。 所顾忌, 所以为 值得注意的还有况周颐“苟无《花间 》 词笔,
2012. 1 信然。飞卿酝酿最深, 故其言不怒不慑, 备刚柔之 。 , 。《 气 针缕之密 南宋人始露痕迹 花间 》 极有浑 厚气象, 如飞卿则神理超越, 不复可以迹象求矣。 ” 然细绎之, 正字字有脉络。 张惠言、 周济等人都 对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 》 词人推崇备至, 视为 学习的楷模, 提倡由《花间 》 词学习寄托的方法。 张、 周之论存在深层的理论缺陷, 从《花间 》 词的 实际来看, 原本没有政治寄托, 正如卢冀野所云: “溯源 温、 韦 者, 亦 即 附 会 温、 韦 之 间, 以为悉祖 《离骚》 。 试问飞卿、 端己之生平, 果曾遭际何种 一如屈大夫者耶? 抑言之可以造于境 奇冤极祸, 瑡 如果说 瑏 而情之可以真于摹拟之中耶? ” 遇之外, 花间词中寓有一些词人的身世之感, 那也不过是 男女情爱相思离别的题材内容所附带的一抹色彩 而已, 达不到所谓的寄托的层面。 况周颐清楚地 、 认识到这一点, 所以他称赞花间词的是“性灵 ” “风度 ” 、 “堂庑 ” , 即与时代气氛熏染而成的表现 。《蕙风词话 》 当时词人的特殊性情的“艳骨” 卷 : “五代人词清艳兼擅, 六云 近人但学其艳, 且犹 失之肤浮。 ( 五代词人 ) 则其秀在骨, 其艳入神, ” 卷中最佳之句也。 如果不是身处当时的社会环 况周颐与张惠言、 周济等 境是无法模仿的。总之, 《花间 》 常州派词人一样对 词评价仍然很高, 但是 已经剔除了其中牵强附会的内容; 又将《花间 》 词 可以欣赏却不提 风格气度作为不可企及的标本, 倡学习和模仿, 这样的认识克服了前人的弊端, 将 、 《花间》 五代词 词定位于恰当的历史位置之上。 二 南北宋之争是清代词学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云间词派极赏南唐北宋词的自然蕴藉; 浙西词派 瞩目于南宋词的清空醇雅, 常州词派兼赏两宋, 重 瑢 各派旨趣 瑏 心则在北宋之前, 以比兴寄托为旨归。 不同, 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偏好某种时代风格, 其目的却在于阐发自己的词学观点 , 古为今用。 况周颐对南、 北宋词的不同风格和艺术成就有着 深刻的认识, 与前贤的立论方法皆有不同, 况周颐 注重的是两宋词各自的时代风格特征和审美价 值, 重在史的考察。 先来看况周颐对北宋词的分析评论 。况周颐 210 对北宋词评价甚高, 他对北宋词的欣赏主要体现 在其风格特点和词中意境的表现。 在《历代词人 考略》 中指出许多北宋词人具有此种特点, 如评 : “落 落 清 疏 渐 近 沉 著, ” 杨适词 自 是 北 宋 风 格。 ( 卷一二) 评李之仪词 : “综论姑溪词格, 其清空婉 ” ( 卷一五 ) 此外, 约, 自是北宋正宗。 在评论南宋 人词时也注意到其继承和体现出的北宋风格, 如 : “清丽芊绵, ” ( 卷三 评戴复古词 未坠北宋风格。 《双溪诗余 》 : “疏俊处雅有北宋风格。 ” 一) 评王炎 ( 卷三一) : “北 况周颐对北宋词的风格特点加以概括 ( 卷七) , “北宋人词以淡 大都清空婉丽 ” 宋人词, ( 卷一五) 。况周颐特别推崇北宋人深静的词 胜” 境: 词境以深静为至。 韩持国〔胡捣练令 〕 : “燕子渐归春悄。 帘幕垂清晓。 ” 过拍云 境 至静矣, 而此中有人, 如隔蓬山。 思之思之, 遂由浅而见深。 盖写 景 与 言 情, 非 二 事 也。 善言情者, 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 唯 瑣 瑏 北宋人词往往有之。 深静是一种高妙的词境, 词境由景和情结合 景之静谧映衬出情之深切。 北宋时词体经 而成, 历了唐五代的成熟发展期, 迎来了又一个高峰, 流 畅自然, 情景天成为其基本特点, 既洗刷了晚唐五 也没有后来南宋词的沉重和雕 代词的过度浓艳, 绘。况周颐特别强调北宋词“罗罗清疏却按之有 ( 卷七) , “北宋人手 物, 此北宋人所以不可及也 ” 瑤 瑏 “北宋群贤作 高眼低, 其自为词诚夐乎弗可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