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散曲、元诗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套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套试卷

潍坊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四)试题库(郭荣波老师录入)第一部分填空题1、在元代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他们把国民分为四个等级。

3、在元代记载了很多当时的杂剧艺人的著作是夏庭芝的。

4、描写到元代剧场情形的散曲作品是杜仁杰的。

5、元代的戏剧有和两种。

6、元杂剧包括和两种体裁,因为二者都是的,故统称为曲。

7、南戏最早是一带的地方戏,故又称之为或。

8、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是与。

9、关汉卿历史题材的杂剧有和。

10、《窦娥冤》剧名全称是。

11、《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是、和。

12、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是名副其实的。

13、《西厢记》剧本共有本折。

14、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15、最能表现《西厢记》惊世骇俗思想的一句唱词是。

16、《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

”17、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一诗。

18、白朴杂剧《梧桐雨》之名源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

19、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之称。

20、马致远的《汉宫秋》是根据历史上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21、《汉宫秋》是本,主角是。

22、《汉宫秋》第三折[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奈她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 , 。

”23、被王国维称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杂剧作品是和。

24、元代写水浒戏最多的作家是,堪称元代水浒戏双璧的是和。

25、《琵琶记》的作者是;剧中女主人公是。

26、《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

27、散曲的体制主要有、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等几种。

2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出自的散曲作品,名为。

29、明代“四大奇书”是、、和。

30、《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31、《三国志演义》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1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1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2、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

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4、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民间传说的结合。

6、《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金圣叹。

7、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8、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临川派”和“吴江派”。

*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

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

10、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清忠谱》。

11、元杂剧角色:旦、末、净、杂。

12、《救风尘》的作者是关汉卿。

13、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写的。

14、《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优香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15、《水浒传》(七十回本)系金圣叹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

16、冯梦龙的“三言”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17、《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

18、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是《太和正音谱》。

1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

20、鲁迅说“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聊斋志异》最突出的艺术特点。

21、关汉卿吸收了民间流传的古老故事“东海孝妇”创作了《窦娥冤》。

22、王实甫今保留的全本杂剧作品除《西厢记》、《丽春堂》外,还有《破窑记》。

23、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24、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和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等。

25、现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

26、清康熙年间对《金瓶梅》点评颇有见解的是张竹坡。

*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

27、《桃花扇》是一部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28、《司文郎》是一篇讽刺科举制度的绝妙佳作。

29、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鄂印行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这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世称“程甲本”。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2.元杂剧四大爰情剧3.元曲四大家4.《东篱乐府》5.北曲6.南曲7.宫调8.楔子9.宾白、科、介10.元诗四大家11.铁崖体12.南戏13.昆山腔14.四大南戏(荆刘拜杀)15.元曲16.散曲17.酸甜乐府18.永乐大典戏文种19.《录鬼簿》1.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是曲〃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2.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指四部元代杂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它们都是描写爰情的优秀作品:《拜月亭》歌颂了王瑞兰对爰情的坚贞,批判了破坏婚姻自主的封建势力;《西厢记》通过莺莺和张生为爱情自由所作的斗争,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墙头马上》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的自由结合和裴尚书对他们婚姻的破坏,表现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思想;《倩女离魂》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在封建礼教禁锢下女性沉重的精神负担。

3.元曲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评论家对元曲四大家有不同提法,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有争议的只是王实甫与郑光祖。

关汉卿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内容丰富,善于塑造形神毕肖的形象,语言雅俗共赏,代表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等;白朴的作品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马致远创作的内容多是〃叹世〃、〃归隐〃,咏唱男女爰情,成就突出的有写王昭君故事的《汉宫秋》;郑光祖作品中文人事迹剧和爰情剧较为优秀,如《王粲登楼》、《倩女离魂》等;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元明清)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元明清)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元明清——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

“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后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非让人看的书面著述。

它原为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且口气是针对听众的;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小说话本,多已经过下层文人加工润色,已是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宋杂剧:唐代已有“杂剧”之名,是歌舞小戏、参军戏的通称。

宋代开始广泛采用这个名称,包括化装人物以演述故事之类的各种戏剧性表演,因此又叫“杂戏”,但主要用以指称滑稽戏。

其特点就是“全用故事,务在滑稽”。

*元散曲:是金元时期流行乐曲的曲词,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一种新兴诗体。

它是相对剧曲而言的。

旧称有科白、有故事情节、装扮起来演唱的为剧曲,清唱的为散曲,是词的通俗唱法。

包括小令与套数,特点是趋俗性,重情,好写隐逸,谐謔调笑。

(或):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

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恃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题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题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题.西昆体.诗文革新运动.江西诗派.诚斋体.苏辛词派.稼轩体.辛派词人.永嘉四灵.江湖派.诸宫调.元杂剧.散曲.元曲四大家.元诗四家.铁崖体.话本.南戏.平话.荆、刘、拜、杀. 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地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地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地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诗集称《西昆酬唱集》.《穆天子传》云:“天子升于昆仑之丘,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册府.”据此,后人称帝王藏书地秘阁为玉山、册府,西昆指玉山.《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北宋中叶,欧阳修登上文坛,学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并很快成为文坛领袖.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形成了浩大地声势,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地正宗地位;古文领域地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了"以文为诗"地现象,开创了一代诗风.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地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江西诗派因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此图是吕本中早年一时兴到之作.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列入图中地人物,主要是黄庭坚地追随者和与吕本中有较密切关系地人,主观色彩较浓.《宗派图》显示江西诗派地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地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地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地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地对立物而发展起来地,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江西诗派地发展可分为发展期、全盛期与衰落期.. 杨万里,号诚斋,他所创作地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以师法自然地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地特点.“诚斋体”中以绝句最为出色.. 北宋地苏轼,首开宋词中地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地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地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地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地张元干、张孝祥诸家地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地苏、辛词派.. 辛弃疾号稼轩.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地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地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地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地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地才情和体现了自己地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地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他地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地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指地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地作家.既包括早于辛弃疾地南渡初期作家张元干、张孝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地作家陈亮、刘过等人.他们都以浓郁地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地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地形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宝贵地精神财富,为宋词地发展作出了自己地贡献.. “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温州)地四位诗人: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由于他们四人地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谓之“四灵”.他们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且都由叶适鼓吹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四灵”以宗唐为号召,实则学习晚唐贾岛、姚合地晚唐体,诗风清苦冷僻.刻画太甚而流于纤巧,但以白描作诗,清新流丽,矫宋人长篇论理之陋习,在文学史上可谓功过参半..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地一个诗派.江湖本是隐士布衣地栖游之地,江湖诗人大都是一些落第地布衣文士,或不得志地官宦,登显禄者极少.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迸退失据,他们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持生活,或游走干谒卿相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结诗社,推盟首,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无形中形成一种彼此相近地作诗习气.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刻《江湖诗集》、《续集》、《后集》等书.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故称之日江湖派.. 指同一宫调地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地短套,再用不同宫调地短套联缀成长篇地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间地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地成熟地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地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地宫调.楔子地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地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地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有宾白,这是从诸宫调里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作独唱地形式转化来地.. 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单支地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地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地曲子联缀而成,曲牌间地联系有一定地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地恃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地雅俗共赏地新诗体.. “元曲四大家”指地是关、马、郑、白.在《中原音韵》里,周德清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并列,称为"关、郑、白、马",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地“元曲四大家”.此四人在元曲创作上,都有颇为突出地成就.. 元大德、延祐年间,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四人因有文才人选翰林院,在京师成为士子向慕地著名人物而称誉诗坛,史称元诗四家.其中,虞集在元代中期文坛名声最著,他不仅能诗文,且为当时服膺程、朱理学地道学家,是官方认可地正统儒家文学思想地鼓吹者,并以其较为出色地诗文创作成为执文坛牛耳地领袖人物.,. 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所谓“话本”,即“说话人”说话地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地“说话”地书面“记录”,并非让人看地书面著述.它原为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且口气是针对听众地;我们今天所能看到地小说话本,多已经过下层文人加工润色,已是可供阅读地话本小说了..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地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元杂剧表演故事地形式,故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并未使南戏消亡,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它地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地影响,并逐步成为一种较为成熟地戏剧样式.南戏在体制上较为自由,曲牌运用比较随便,剧本常以人物上场、下场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即为一场.表演不拘一恪,各类角色均可歌唱.戏剧结构地时空辕换相当灵活.. 平话,即讲史话本.元代地讲史话本多标名为“平话”,大约取其主要用平常口语讲述,一般不加以弹唱地缘故.“平”还有评论之意,说话人讲述历史故事时往往加以评说,所以后人又把“平话”称为“评话”.平话大多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浅显地文言和白话两种语言并用,穿插诗词,把庞大复杂地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联贯地长篇故事.只交待大概情节,不做过细地描写,具有提纲性质.这便于说话人登台献艺时,根据各自地演说才能去发挥或增减.. 荆、刘、拜、杀,即元代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元代南戏多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为故事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地创作倾向,四剧中即可看出.“四大传奇”地曲文都写得比较通俗易懂,以民间口语为主,很少雕琢和文饰,指事道情,与人说话相似,朴素自然,具生活气息,这也是元代南戏在艺术上地共同特点.。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元明清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填空题。

1、元代的戏剧类型分为:杂剧、南戏。

2、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

3、中国古代最早白话小说:宋元话本。

4、说话艺术包括四大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声)。

5、元曲四大家以及代表作:白朴《梧桐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

一“白马关王(郑)”6、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一“荆刘拜杀”7、马致远的雅号:曲状元。

他的《秋思》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秋思之祖”之作。

8、“曲中李杜”:张可久、乔吉。

9、元末最具艺术性的诗人:杨维桢。

10、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

一“唐王归茅”11、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一“公安三袁”12、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

一“三个杨台”13、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其中《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

15、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

其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 ^说。

16、《四声猿》:《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

一“玉女雌狂”17、吴江派:沈璟、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

18、临川派:汤显祖、来集之、冯延年、陈情表、阮大铖、吴炳、孟称舜。

19、冯梦龙整理的两部民歌集:《山歌》、《挂枝儿》。

20、桐城派:方苞、刘大魁、姚鼐。

21、阳羡词派:陈维崧、曹贞吉、万树、蒋景祁。

22、浙西词派: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登岸、龚翔麟。

23、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恽敬、李兆洛。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2、此剧的意义: 其一,叙写了一个深刻的社会悲剧。 其二,刻画了一个善良、孝顺、倔强和富有反抗 精神的女性形象。 其三,结构紧凑、冲突有力 3、《窦娥冤》在戏剧史上的地位。 《窦娥冤》确立了古典悲剧的典范模式。是 古典悲剧的典范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四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1、揭示出蔡家悲剧的真正根源 2、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环境(蔡家悲剧的大背景) 3、表现了民族的优秀品质 4、局限
四、艺术特征
1、人物刻画:(其一,层层渲染;其二,心理描绘 ) 2、双线结构: 一条是蔡伯喈上京后的种种遭遇;一条是赵五娘在家 的件件苦难。两条线索时而交叉,时而并行,广阔的展开 了两个层面的生活图画,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了戏的悲 剧气氛。 3、强烈对比 4、语言特色 配合人物的不同处境和两条线索的展开,运用两种不 同的语言风格。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谐一线,词 藻华丽。


郑思肖的<<铁函心史>>,以及另一本谢枋的 <<叠山集>>分别指出了当时元人将当时的 职业分等:[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 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各 有所统]。
第一章 元杂剧概述
第一节 戏曲演变的轨迹: 一、戏剧因素形成期: 1、秦的俳优 2、汉代的角抵戏 3、南北朝“代面” 4、唐代参军戏
第三节 爱情描写的意义
一、进步性: 冲击封建礼教——以情反礼 (痴情——寡 情;私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肌肤之亲的 零距离接触——男女授受不亲。) 二、前卫性——理想化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以情为基础 的理想婚姻。 三、内倾化 ——描绘爱情心理
第四节
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名词解释)

一、填空:1、元曲四大家及主要作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2、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3、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桢、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4、明前期三大诗文家:宋濂、刘基、高启5、元诗四大家:虞集—汉廷老吏、杨载—百战健儿、范梈—唐临晋贴、揭傒斯—美女簪花6、徐渭的《四声猿》:《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7、四大传奇:《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西游记》8、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又称“玉茗堂四梦”9、李玉的“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10、被誉为清代传奇的“双璧”: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的《长生殿》齐名11、散曲的体制: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12、《金瓶梅》:又叫《金瓶梅词话》。

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的世情小说,也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13、《三国志演义》: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的开山之作;《水浒传》:最早成熟起来的章回小说之一,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的开创者与代表作;《西游记》:中国第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是神怪小说—(《封神演义》)的开端。

二、名词解释:1、南戏:是我国南曲戏文的简称,是由南方的语言、南方的歌曲所构成的民间戏曲,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在宋光宗时就已出现。

南戏形式的最后定型大约在元末明初,到明代,人们就把它成为传奇戏。

2、台阁体:从成祖到英宗期间,以杨荣、杨士奇、杨溥为代表的作家,因他们都曾入阁,诗文风格近似,政坛地位又高,足以带动一朝文风,故形成流派,号“台阁体”。

3、“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文学主张既纠七子之弊,亦纠公安之失。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元明清)部分

一、元代名词解释1、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它于北宋末年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它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来演唱,改折为出,改末为生,一出之中不限一个宫调和一韵,不必一人独唱到底。

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因受到元杂剧的冲击,一度衰落,后复兴,为明清传奇的产生提供了艺术基础。

2、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3、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同,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

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4、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叟。

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

他亲自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现存18部。

5、四大南戏(荆拜刘杀):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简称“荆、刘、拜、杀”。

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

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表明文人在南戏写定过程的作用。

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与《琵琶记》一起,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彰显着南曲创作的生命力。

6、元诗四大家:“元诗四大家”是指元代中期活跃于诗坛的四位诗人,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

中国古代文学史(2)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2)名词解释

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酬唱》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的诗为“山谷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诗列为“山谷体”。

山谷体诗的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脱俗。

其艺术特点有三:一是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二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三是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一组三宗”: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组三宗之说。

一祖指杜甫,宗是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

后山体:陈师道好后山居士。

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与黄庭坚无异。

他的诗风格瘦硬,被称为“后山体”。

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

严羽《沧浪诗话》在“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简斋体”。

“简斋体”的早年流连光景之作,观察细致,描写生动,饶有情趣。

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

后期的“简斋体”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意境圆融,风格雄浑沉郁。

《江西诗社宗派图》:是吕本中早年的一时兴到之作。

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

《宗派图》显示的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依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吕本忠《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图是吕本中早年的一时兴起之作。

1元代杂剧散曲南戏

1元代杂剧散曲南戏

二、文学概况
1、元曲 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戏曲,散曲属于诗歌,但都 以曲词为主,合乐歌唱,故统称元 曲。臧晋叔《元曲选》
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
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 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明初叶子奇《草木子》:“传世之盛, 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 元之可传独北乐府耳。”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 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 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也。”
3、从接受主体——观众队伍来看
戏剧的繁荣与否与市民阶层的发达与否 紧密相关。元重视和优待工匠,集中于 大都市作工。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带 动市民文化的繁荣,为戏剧的繁荣奠定 了物质基础和观众基础。
4、从戏剧基础——文化传统来看
叙事文学的繁荣与否、对戏剧的重视与 否是戏剧繁荣的两个前提条件。前者是 戏剧文学的表现形式,后者是戏剧的价 值观念。
二、元杂剧作家作品的数量
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贾 仲明《录鬼簿续编》辑录,杂剧作家 200多人,作品500多种。据明代臧晋 叔《元曲选》、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 编》选辑,现存元杂剧160多种。
元曲四大家
一般认为是关、马、郑、白。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关、郑、 白、马;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马、郑、 关、白; 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关、马、 郑、白; 徐复祚《曲论》:马、关、白、郑 王骥德《曲律》:王、关、马、白。
三、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南北方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杰出作家有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 祥等。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既流行南戏, 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优秀作家有郑 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 。

新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

新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含元杂剧和散曲。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元杂剧角色:旦、净、末、杂。

2.散曲又叫北曲,是元代兴盛起来的一种交新诗体,它有曲调,泛称曲子和剧曲不同散曲只供清唱。

3.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

套数是吸取诸宫调的联套方法,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

可多可少,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用同一宫调连唱的两或三支曲子叫带过曲。

4.元代散曲四大家指马致远、关汉卿、白朴、王实甫。

5.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诞生于中国北方。

它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全各种表演讲唱艺术展而成。

6.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杭州。

7.杂剧全剧一般由主角唱到底,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8.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9.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水浒戏”。

元杂剧中著名的复仇悲剧是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0.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幽魂》。

11.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英雄历史剧。

《救风尘》的主角是赵盼儿。

它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12.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

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

13.《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14.“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剧中的曲子。

15.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_《莺莺传》_ 。

16.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晓来谁染霜林醉_?总是离人泪。

17.“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元曲和元曲四大家

元曲和元曲四大家

元曲和元曲四大家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后人盛称“唐诗”、“宋词”、“元曲”,也说明元代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黄金时代。

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

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

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

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鼑盛时期。

元代前期,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这一时期也是杂剧创作的兴盛时期,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作品,其中不乏优秀的传世之作。

主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以及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黄梁梦》等。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其他较为著名的还有杨显之的《潇湘夜雨》、石君宝的《秋胡戏妻》、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尚促贤的《柳毅传书》、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

元代后期是杂剧创作的衰微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导致杂剧南移,而用北方语言、乐曲演出的杂剧较难以适应南方观众的要求,导致其生命力的消弱。

但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杂剧作家和作品。

著名的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粲登楼》,乔吉的《扬州梦》、《两世姻缘》等。

元代戏曲除杂剧外,还有南曲戏文,即南戏。

其中著名的有高明的《琵琶记》以及被誉为元末四大南戏的“荆刘拜杀”《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延伸阅读: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大学语文 元代文学

大学语文  元代文学
[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 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承受汉家基业。则 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是甚枝叶?
2、公案戏——批判社会现实
有浓重的血泪控诉色彩,如《窦娥冤》、《蝴蝶梦》、 《鲁斋郎》等,发泄一腔悲愤,控诉权贵暴行,揭露官府枉杀 无辜的现实,收到社会批判的政治效果,洋溢着时代的精神。
艺术特点
一、多为眼起腔式,即弱拍起唱。这是北方音乐所具备的显 著特征之一。 二、这些曲调较多的终止在羽音,属于羽终止群体音乐。
诸宫调的题材大致可分三类:历史题材、爱情、题材和家 庭婚姻题材。其中有些题材对后世的戏剧、小说具有开启作用。 诸宫调具有通俗文学的艺术特性,表现为语言的通俗化、思想 内容的世俗化和审美趣味 的大众化。
元代文学
元杂剧和南戏 元代散曲 元代诗文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 被朱元璋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 十四年。
一代又一代文学变迁,继唐诗、宋词后,元曲登上文学 舞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各种 表演艺术形式于一体完整喜剧形式。又称北曲。主要特色是: “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曲白相生”、是严谨完 整、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刘知远 《刘知远诸宫调》不知撰人,仅存残本。原书共有
12卷,现只剩下一头一尾,共计5卷。作品叙述刘知远发 及其与妻子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其具体情节、细节 与《五代史平话》及南戏《白兔记》,均互有出入。语 言质朴,文句时有错讹,当非文人手笔。
天书遗事 《天书遗事诸宫调》,元王伯成撰。原作已经失传。
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 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诸宫 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宋代已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 宋杂剧了。至元代,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却起了重要的影 响,它的重要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它为中国汉族 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元代文学——精选推荐

元代文学——精选推荐

元代文学概述•一、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1、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

• 2、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 3、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

• 4、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蒙古贵族夺取中原政权后定居汉族地区,随蒙古军征战的女真族、畏兀儿族、回族等军士也与汉族人民杂居,他们的文化互相交流,形成元代文学以刚健、质朴、酣畅为主要风格特征,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

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

二、元代文学的概况•1、戏剧 A、杂剧(北曲)•前期:•(1)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

•(2)王实甫《西厢记》•(3)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4)马致远《汉宫秋》•后期: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曲(元杂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三个高峰,与唐诗、宋词并称。

•B、南戏•早期:《赵贞女》《王魁》《乐昌分镜》《王焕》•后期:高明《琵琶记》、“四大传奇”(施惠《拜月亭》、《白兔记》《荆钗记》《杀狗记》)2、散曲散曲是元代另一种富有新鲜意味的文学类型•前期:关汉卿[南吕·一支花]《不伏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后期:张养浩[同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3、小说由于城市经济的兴盛,元代的白话小说继续发展,并获得新的成就。

•4、诗歌小说、戏剧、散曲引人瞩目的成就并不能使我们失去传统的文学样式,元诗并未失去其正宗地位,仍然是广大知识分子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艺术形式。

宋代文学史考试要点

宋代文学史考试要点

名词解释:1 白体诗:指的是宋初诗人王禹偁等诗人专门模仿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相互唱和的近体诗而创作的诗歌。

白体诗的主要特点:在内容上多抒写自己流连光景悠闲自适的生活和心态,在风格上浅易清雅。

2 晚唐体: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为“晚唐体”。

其代表作家包括三个群体:一是以惠崇为代表的九位僧人,俗称“九僧”;二是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诗人;三是以官至宰相的寇准为代表的朝臣诗人。

晚唐体诗人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吟咏山川之景,抒写隐逸之情。

3 西昆体:西昆派是产生于宋初文坛影响着整个北宋前期的一个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是杨亿、X筠、钱惟演等人,这个流派的名称是以他们结集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4 XX诗派:XX诗派是北宋末在黄庭坚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个诗派,因此派的领袖黄庭坚是XX 人,故名此派为XX诗派。

一祖:指杜甫,XX诗派主X宗法杜甫,反对西昆体诗风。

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XX诗派的三个代表诗人。

5山谷体:诗歌的章法多曲折而少平铺直叙。

善于择用出奇制胜的修辞手段,尤其是比喻。

重视句法的出奇变化和字句的锤炼,形成一种瘦硬险峭的风格。

6 诚斋体:“诚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号,因其诗歌独具特色,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特点: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

想象丰富奇妙,构思新巧别致。

语言自然活泼清新。

7 永嘉四灵:是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

指当时生长于XX永嘉(今XXXX)的4位诗人:X照(字灵晖)、X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

因他们其字或号中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他们论诗反与XX诗派对立,诗风承袭晚唐诗人贾岛、姚合,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

8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元代文学 复习纲要

元代文学 复习纲要

元代文学复习纲要一、元代文学复习题(一)、填空1、元杂剧繁荣发展的中心,前期是大都(今北京),后期是杭州。

2、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有《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因保存在《永乐大典》中,故又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3、《窦娥冤》的故事最早源于汉代“东海孝妇“的故事。

窦娥临刑前对天发的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三年。

关汉卿著名的杂剧作品还有《赵盼儿》、《望江亭》、《拜月亭》、《诈妮子》、《单刀会》、《西蜀梦》、《蝴蝶梦》等。

关汉卿的散曲名篇[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等。

4、《西厢记》情节最早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

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诸宫调西厢记》,对《莺莺传》中描写的崔、张恋爱故事做了重大改变,使其主题等方面呈现了全新面貌。

王实甫《西厢记》则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在结构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定制,达到五本二十一折,大大加长了剧本的长度,便于演出较为丰富的内容;演唱形式也突破了一人主唱的模式;又增加了《董西厢》没有的人物。

《王西厢》最著名的是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中的第三折“长亭送别”。

5、白朴的《墙头马上》是一部著名的喜剧,男女主人公分别是裴少俊和李千金。

故事题材来源于白居易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

《梧桐雨》是著名的爱情悲剧,男女主人公分别是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

该剧以唐明皇为主角,是末本戏。

题材演变: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乐史《杨太妃外传》等。

6、马致远的《汉宫秋》叙述的是汉代“昭君出塞”的故事,但剧中的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并非源于史实,奸臣毛延寿亦属虚构。

该剧以汉元帝为主角,是末本戏。

马致远创作了大量的神仙道化剧,如《黄粱梦》、《陈抟高卧》等,宣扬了消极避祸意识。

7、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叙述的是春秋时晋灵公手下文臣赵盾和武将屠岸贾两个家族的矛盾斗争,是著名的历史悲剧。

元代作品

元代作品

元代作品1.元代四大爱情剧:(《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元代的五大历史剧:(关汉卿《单刀会》)、(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高文秀《渑池会》)。

2.宋元通俗小说的基本概念,“说话”就是(讲说故事以娱人)。

话本是(说话的底本),是宋元时期(白话短篇小说)的成熟形态,又叫(“银字儿”)。

短篇话本的体制包括:(题目、篇首、入话、正话、结尾)五个部分。

说话简史,(汉代说三国说、隋唐说、唐代说话和宋朝构栏瓦肆的说话)。

3.元代文学主要的文学体裁有(元杂剧、散曲、诗文)。

4.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又分为(小令、散套、带过曲、重头)。

散曲与剧曲是相对存在的。

剧曲就是杂剧,包括曲词(唱词)(道白)(科),散曲则只是曲词,相对不完整,故称散曲。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

5.王实甫,名德信,杂剧仅存(《西厢记》《丽春园》《破窑记》)三种,(《芙蓉亭》《贩茶船》)只有残曲,擅长写(儿女风情)(《西厢记》)是元杂剧爱情剧影响最大的作品。

(賈仲名)《淩波仙》吊曲誉之为(“天下夺魁”)之作。

6.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领袖)、(中国古代伟大的戏剧家)。

关汉卿的作品有67种,现存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望江亭》)等18种。

7.关汉卿杂剧代表作(社会公案剧《窦娥冤》),(风月爱情剧《救风尘》),(历史故事剧代表作《单刀会》)。

8.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有(《云庄休闲自适小乐府》)。

(为人正直,关心民生),死于赈灾任上。

9.《双调·水仙子·寻梅》的作者是(乔吉),字梦符,有小令209首,套数11套,杂剧10余种。

风格(清丽质朴),(雅俗共赏)。

他与(张可久)齐名,为元代后期(散曲)代表作家。

10.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

元明清文学史最全名词解释一览表

元明清文学史最全名词解释一览表

元明清文学史最全名词解释一览表一、戏曲部1.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

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

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

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

2、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

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3、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

《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

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4、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5、副末开场:副末不但扮演剧中人物,而且充当戏剧“报幕人”和“画外音”的角色。

开演前副末上场介绍剧情大意并且在场与场之间穿插解说词,副末开场是南戏的格式特点。

如《琵琶记》第一出。

6、传奇:明清时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

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元杂剧的优点。

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

明中叶到清中叶最为盛行。

7.昆腔: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

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魏良辅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

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

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扩大了昆腔的影响。

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

8.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高明与《琵琶记》
(一)高明的生平和创作 a) 字则诚,号东嘉,又号菜根道 人,浙江瑞安(今温州)人。 b) 出身书香世家,考中进士后, 曾在浙江、福建等地任职,为 官清廉。 c) 曾参与征讨元末起义军,后避 乱隐居明州(今宁波)。 d) 作品有南戏《琵琶记》、《闵 子骞单衣记》,另有诗文集 《柔克斋集》。
虞集是元代文章的名家,他的散文是元代盛世之音的代表。
其风格以追踪欧阳修为主,文辞自然舒展,好谈说习见的儒家 道理,同时也常常表现追慕隐逸的情趣。
杨载:《元史》本传说他“为文有跌宕气”,他的诗 也是如此。常体现为一种潇洒,富有雅致的意趣。 如在送别友人时,想象“却到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 泛轻鸥”(《送人二首》);或者回到久别的家乡, 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小艇欲行无远近,不愁归醉 要人扶”(《宿浚仪公湖亭三首》)。
第 五 章 元 代 南 戏
一、南戏概述
1. 南戏概念:南曲戏文的简称。 2. 发展 1)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 身》、《小孙屠》,被收入《永 乐大典》,人们始称为《永乐大 典戏文三种》。
《永乐大典》收戏文三十多种, 今仅存此三本戏,都是宋人或元人之 作。其中《张协状元》时代最早(宋 人南戏),当是戏文初期作品;其次是 《错立身》,再次是《小孙屠》。
戴表元也以文章著名。他的记、序一类 散文,笔调清新流畅,看似和欧阳修等 人的风格相近,却没有偏爱说理的毛病。
第二节 虞集和中期诗文作家
虞集:仕宦显要,历数朝皆受优宠,诗文中不乏歌颂朝廷盛德之 作,但同时不少作品仍带有一种惆怅、哀伤或感慨,实即显示 了历史遗恨和种族歧视给汉族知识分子带来的心灵创伤。诗风 典雅精切。如《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之二: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 堪梦觉听啼鹃。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 莫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 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 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 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 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 蜂酿蜜,急攘[rǎng]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 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 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 杯,浑几个重阳节。嘱咐我顽童 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 了也。(节选 最后两支曲)
五、元代后期散曲 (一)张可久的散曲 • 字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 人。 • 与马致远被誉为“元曲双 璧”。 • 有散曲集《小山乐府》。 (二)睢景臣的散曲 1. 字景贤,扬州人。 2. 代表作是《[般涉调] 哨遍· 高 祖还乡》套曲。
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完 全跳出了正史的传统观念,从 另一个角度,“描述”了这一 史实。作品通过一个自幼与刘 邦有交往现在又被抓来应差接 驾的庄稼汉的见闻、感受,揭 露了帝王的伪善和故弄玄虚。 帝王的“威仪”,在庄稼汉眼 里,不过是“几个乔人……穿 着些大作怪衣服。”
3.人物形象分析 (1)赵五娘: 孝顺、忠贞、善良、坚忍, 在艰难困苦中具有高度责任感 和自我牺牲精神,是古代下层 妇女具有人格光辉的典型形象。 (2)蔡伯喈: 软弱、动摇——三被强,三 不从,是元朝受压迫、软弱的 知识分子的典型。
4.艺术特色
(1)悲剧特色: 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 境苦情塑造赵五娘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 “五娘吃糠”、 “五娘剪发卖发”等。 (2)双线结构,交叉发展,对比映衬。 一条线索是蔡伯喈求取功名、享尽荣华的经历, 一条线索是赵五娘在家历尽磨难的痛苦遭遇, 一贵一贱,一乐一苦,表现出人物性格和命运 的巨大差异。 (3)语言特色: 以质朴自然为主,兼有文采之美,兼顾不同人 物的身份和具体环境。
(三)张养浩的散曲 1. 字希孟,号云庄,山东省历城(今济南) 人。 2. 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3. 代表作《[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
第七章
元代诗文
与前代相比,元代诗文处于低谷时期。 元代诗人鄙弃宋诗而专学唐诗的风气,对明 代诗歌有很大影响; 元代散文则沿着唐宋古文的道路发展,并下 启明代文风。
改造:将蔡伯喈弃亲背妇的负心故事, 改变为蔡伯喈全忠全孝、大团圆结局的 故事,宣传“忠孝节烈”的封建伦理道 德观念。 《琵琶记》的戏剧冲突: 三辞三不从: • 辞试不从 • 辞官不从 • 辞婚不从
2.剧情梗概:
据钱南扬《元本琵琶记校注》,此剧共 42 出, 重要场次为: 第4出: 蔡公逼试 第10出:杏园春宴 第12出:奉旨招婿 第15出:激怒当朝 第17出:义仓赈济 第19出:强就鸾凰 第21出:糟糠自餍 第21出:琴诉荷池 第25出:祝发买葬 第26出:拐儿贻误 第27出:感格坟成 第28出:中秋望月 第29出:乞丐寻夫 第37出:书馆悲逢 第38出:散发归林 第40出:风木余恨
他虽非宋人,却因爱汉族文化而眷念故宋,诗作 多沉痛的故国之思。在诗歌艺术上受元好问影响,风格 豪健而沉郁。咏史诗 :《白沟》。 刘因的词也很著名,风格接近苏、辛,于朴素中洋 溢豪放之气。如《玉漏迟·泛舟东溪》的结末云:“天 设四时佳兴,要留待、幽人清赏。花又放,满意一篙春 浪。”
在前期的北方文人中,姚燧以散文见称。所 作以碑铭诏诰等应用文为多,文学性不强。
第 六 章 元 代 散 曲
一、散曲 :
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 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 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 曲。散曲小令也叫街市小令、 叶儿。
二、散曲的来源
见文学史p296
三、散曲的体制和特点
1. 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 令” ,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组成, 一韵到底,有尾声,但不必句句 押韵。 2. 句式更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 可以自由增加衬字,既保持曲调 的腔格(指与唱字的声韵、声情有关 的行腔规律),又增加语言的生动 性、流畅性。
(二) 《琵琶记》
王国维:“元之南戏以《荆》《刘》、 《拜》、《杀》并称得琵琶而五,此 五本尤以《拜月》、《琵琶》为眉目, 此明以来之定论也。பைடு நூலகம் 1.题材来源和主题思想 取材于宋代南戏《赵贞女蔡二郎》
《琵琶记》故事的演变
• 历史上的蔡邕: 东汉著名学者、官拜左中郎将 ,后汉书》有传。 • 文人,博学多才 • 《赵贞女蔡二郎》:书生忘恩负义 • 《琵琶记》:不忘糟糠之妻,忠孝两全
3. 抒情直露。
总的说来,散曲形式比词 更自由灵活,表达更明快泼 辣,更具民歌色彩。
元散曲大致分为豪放与清丽两大 流派: 前期豪放派以马致远为首。 后期清丽派以张可久为首。
四、元代前期散曲 (一)关汉卿散曲 体现前期散曲特征,质朴清 新,感情真挚,接近口语,带 有浓厚的民间文学气息。
流传至今的有小令五十七首, 散套(套数)十四套。其小令中, 多为男女恋情和离别相思之作。
3. 南戏与杂剧体制对比:
1) 杂剧通例由四折组成,只有少数超出四折; 南戏不称折而称出,无固定出数,长短适剧情变化, 少则十几出,多则四、五十出。 2) 杂剧常有楔子; 南戏有“家门”“开宗”由末或副末介绍剧情,从 第二出才是正戏。 3) 杂剧一般由一角色演唱到底; 南戏各角色均可唱,并且人物出场先唱引子才道白。 4) 在音乐方面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曲子一韵到底; 南戏每出则可用几个宫调,并且可以换韵。 5) 杂剧选调激越昂场;南戏选调柔媚婉转。
元代前期由南宋入元的诗文作家,主要有邓 牧、仇远、戴表元、赵孟頫等。
戴表元(1244—1310)字帅初,奉化(今属浙 江)人。早年游学杭州,宋咸淳间进士,任建 康府教授。元军南下他流离转徙。 在元初诗人中,戴表元是鼓吹“唐风”、力矫 宋诗之弊的有力人物,特别是对理学和科举制 度破坏文学艺术的现象,反复加以揭露和抨击。 《元史》中说戴表元于至元、大德间,在东南 一带“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时”,可见他在当时 的影响。
在顾嗣立所编《元诗选》和席世臣、 顾果庭续编的《元诗选· 癸集》中收录作 家二千六百多人。 元初诗文作家大都是宋金遗老,受元 好问及江湖诗人影响较深。中期以后,风 气渐变,一以唐人为宗,但大都是追求词 采雅丽,对仗工整,很少创造变化。后期 诗风,大半学晚唐侬纤缛丽之体。
第一节 刘因和前期诗文作家
2)四大传奇:“荆、刘、拜、杀”: 《荆钗记》演王十朋与钱玉莲的忠 贞爱情。 《白兔记》演五代时刘知远的发迹 故事。
《拜月亭》又名《幽闺记》,是据 关汉卿《拜月亭》改编的王瑞兰 与蒋世隆悲欢离合故事。 《杀狗记》演杨月真劝善惩恶故事。 3)元末明初,高明《琵琶记》的问 世才标志南戏的成熟和定型。
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今河北徐水)人。初仕 于元,后辞官还家,表示不愿与蒙古统治者合作。有 《静修集》。 刘因是北方著名的理学家,但他个性豪迈,没有南 方儒者中常见的局促拘谨之态。他的诗也大都写得高昂 自信,常带有议论成分。如《寒食道中》: 簪花楚楚归宁女,荷锸纷纷上冢人。万古人心生意 在,又随桃李一番新。

代表作:《[南吕]· 一枝 花· 不伏老》,这是一篇自述,也 是一篇宣言,述了作者刚介、 倔强的个性和执著的人生态度。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 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 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 不断、斫(zhuó )不下、解不开、 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 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 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 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 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 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 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 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 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 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 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元代前期诗文是由北方作家和南方作家两个群体 的不同创作构成的。 从诗来说,大体北方作家的风格雄犷而豪健,体 现出异民族文化素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所产生的新 的活力,但艺术上较为粗糙;南方作家的风格偏于清 婉秀雅,情调较低沉,艺术上更为讲究。 元代前期出身于北方的诗人主要有耶律楚材、郝 经、刘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