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17课、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PPT课件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17课、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049ad30975f46527d3e1d4.png)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刚显露时 的形状和色彩。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 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霄,完全 跳出了海门,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拟人。“负着重荷”和 “慢慢地”写出了太阳 跃出海面时的慢和吃力。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为什么称“海上日出” 为“伟大的奇观”?
晴 天 时 学习第2—3自然段)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 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 围,加强它的亮光。
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 颜色和红霞的变化。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 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镶:(1)把东西嵌进去;(2√)在外围加边。
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感知日出时的景象: (1)课文哪段话告诉了我们作者观日出的时间、 地点和周围环境? (2)哪些段落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3)哪段话写出了作者观日出的感受?
根据以上问题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 第一部分(1):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 目,你能想到什么?
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 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想 到课文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象。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 芾甘,笔名巴金。祖籍浙江嘉兴,生于 四川省成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 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 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第五单元火把节之夜》教案
![《第五单元火把节之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5b993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9.png)
5.实践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如编排课本剧、制作手抄报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联系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练习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确保学生学有所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五单元火把节之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参加过节日庆典吗?有没有体验过那种热闹的氛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火把节之夜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火把节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火把节之夜》中所描绘的场景、人物以及火把节的文化内涵。例如,火把节的起源、彝族人民的习俗、节日氛围的渲染等,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2)词汇积累与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火把、彝族、狂欢、祈福”等,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词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火把节的基本概念。火把节是我国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代表着祈求平安、庆祝丰收的意义。它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火把节之夜》的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火把节在实际中的庆祝场景,以及它如何凝聚彝族人民的感情。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36410f7f1922791788e801.png)
有什么不同之处?
《游海上仙山觉华岛》
我们首先来到了辽代大龙宫寺。进入寺内,一棵千年菩 提树映入眼帘。菩提树的树干约有一米粗,枝繁叶茂,星星 点点的阳光从叶缝间洒落下来。菩提树本属于南方树种,在 寒冷的北方生长千年实属奇迹。
再往里走,唐王洞出现在我们眼前 。据说“唐王
洞”是得名于唐王李世民跨海东征高丽时在洞里避过雨。进 入洞内,凉气袭人,我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此洞长两公里, 洞宽一米左右,我慢慢前行,不时回头看看弯着腰行走的爸 爸,心想要是洞再高点就好了。
游览完唐王洞,我们来到了南海浴场。在南海浴场
上,帐篷、凉亭、游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沙滩图。我光着脚 行走在沙滩上,蓝蓝的大海,伴着阵阵的涛声,一片片浪花 像绸缎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拍向海滩,涌到我的脚下……
积累过渡语
绕过……,就来到了…… 走完……,就见到了…… 从……出来,就是…… 沿着……继续走,……出现在我们眼前 离开了……我们到达了…… 穿过……顺着小路便看到……
最终,我和爸爸费尽了千辛万苦来到了泰山
上, 往下一看,山脚下的人就像蚂蚁那么小
。
作者用了哪些句子把景点 连起来的?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 )→(昆明湖 )
移步换景
•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有名的长廊。
•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习作例文 第一课时 颐和园
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集我国园林 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学习例文
整体理解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颐
和园?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1fa87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b.png)
长恨歌白居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课文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长恨歌》,了解诗歌背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难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例,讲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背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命运结构:起承转合韵律:平仄平平,韵脚优美表现手法:意象、意境、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默写《长恨歌》。
2. 请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平事迹,欣赏其他表现爱情主题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柏林》部编版4课件
![《在柏林》部编版4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fc222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2.png)
《在柏林》部编版4课件在柏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主要内容是讲述在柏林发生的一件感人事迹,通过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柏林》。
2. 详细内容:课文讲述了在柏林战役中,一位德国老人失去了两个儿子,但他仍然坚定地支持战争。
作者通过与老人的对话,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和平的热爱。
2. 学习课文中的对话和描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和平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2.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和平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经历过的一些感人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3. 对话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对话,理解老人对战争的态度和作者的感受。
4. 描写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体会战争对人们的伤害。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战争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如何珍惜和平。
7. 课后实践:让学生课后去关心身边的人,为他们提供帮助,以实际行动珍惜和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在柏林2. 板书内容:战争带来的痛苦、关爱他人、珍惜和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和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较好,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述不够清晰。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u5课文
![四年级下册u5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7974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a.png)
四年级下册u5课文春天来了,大地重新披上了绿装,鸟儿欢快地歌唱着,在田野间翩翩起舞。
春天是一个美妙的季节,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春天的使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魅力。
课文开头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作者用“春天的使者”来形容蜜蜂,描绘了蜜蜂勤劳采蜜的场景。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一会儿停在一朵花上,一会儿停在另一朵花上,勤劳的身影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蜜蜂的辛勤劳动,为大自然的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在课文中,作者还引用了杜鹃鸟和燕子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这两种可爱的鸟类是如何成为春天的使者的。
杜鹃鸟是春天的使者,它在春天的到来时,发出美妙的歌声,为春天的到来宣告。
而燕子则是春天的使者,它在春天到来时,飞回家乡,为我们带来好消息。
这些生动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魅力。
在春天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树木抽出新绿,鲜花盛开,小溪潺潺流淌,春风拂面。
我们走在田野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这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让人心情愉悦,充满了幸福和感动。
春天的使者带来了春天的希望和生机,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让我们珍惜这个美丽的季节,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让春天的美好永远存在下去。
愿我们都成为春天的使者,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生机。
愿春天的使者一直陪伴着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愿我们永远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美好。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充满温暖和感动。
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幸福和快乐。
愿我们的未来永远充满希望和美好。
愿我们永远珍惜春天的美好,让春天的使者永远陪伴着我们。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4四年级下册(全册)电子课本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4四年级下册(全册)电子课本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b0792576a20029bc642d2d.png)
指顽皮、淘气,“亡”
这里读 wú。
xú lí shū zá chú bō
徐篱疏杂锄剥
宿徐篱疏杂稀蜻 蜓茅檐翁锄赖剥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jiá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语文园地………………………13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42
◎ 综合性学习:
第二单元……………………………15
轻叩诗歌大门………………44
5 琥珀……………………………16 ◎ 语文园地………………………45
6 飞向蓝天的恐龙………………19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23 第四单元……………………………47
慰藉瞥
慰藉锐滩帐 烁蝙蝠霸鹰
◎ 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 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
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 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 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18 小英雄雨来……………………76 26 巨人的花园…………………121
19* 我们家的男子汉………………85 27* 海的女儿……………………124
20* 芦花鞋…………………………89 ◎ 习作:故事新编……………128
◎ 口语交际:
◎ 语文园地……………………129
《行香子》教案
![《行香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60d46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e.png)
《行香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行香子》。
课文描绘了作者在乡村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作文的训练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体会课文中作者对大自然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乡村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乡村的美景。
从而引出本课课题《行香子》。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教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课文理解(10分钟)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如:课文讲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喜欢乡村生活?4. 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乡村景象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作文训练(10分钟)以“我喜欢的乡村生活”为主题,学生进行现场作文。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行香子》。
在黑板上分段列出课文重点内容,如:生字词、课文大意、作者情感等。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背诵课文。
3. 完成练习题: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喜欢的乡村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掌握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作文训练中,部分学生对乡村生活的了解不足,写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乡村生活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的魅力,为写作提供素材。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乡村生活的文章,拓宽视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cb853f524de518964b7dea.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新疆伊犁四川九寨沟安徽九华山第一课时1.写一处自己游览过的地方。
(重点)2.了解游记的写作要求,掌握写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重点)学习目标祖国的山河多么壮美,田园风光多么优美。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那里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游记的作文吧。
习作游游记就是描写游览一些地方的名胜古迹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一种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所见:自然景物如山川、湖泊;人文景观如庙宇、亭台楼阁及对联等。
所闻:神话传说、名人故事、历史典故、古人诗文、风土人情等。
游记主要是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
所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游记的含义游记类型游记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记游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1.开头:交代游览的缘由、时间、地点、人物等背景,概述向往心情或点出写作对象的总体特点。
2.主体:具体叙述游历经过,生动描写沿途景物。
游览过程一般用叙述方法,景物用描写,感想可以抒情议论。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写出它们的形貌、情状,并能把自己的感情熔铸到景物描写作思路写中去。
主体部分是游记的核心部分,是写作的重点。
3.结尾。
点明游览的中心思想,即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如反映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或是通过写景来阐明所吸取的教训、明白的道理,或是通过写景来探索人生真谛,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思想上也受到启迪、熏陶和教育。
1.头重。
不重要的起头太长,占了太大篇幅。
例如:从早上起床写起,然后写怎样吃早饭、怎样出门坐车、路上都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都要大肆记叙一番。
2.脚轻。
没有点明游记的中心思想就草草收场,或随便发表一些与名胜古迹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心得交代了事。
提醒大家的是别再用“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初学者写游记常犯头重脚轻腰肢细的毛病:踏上归途”这样的陈腔老套作结尾,要下功夫好好着墨,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目录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10715c5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d.png)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目录《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目录如下:一、第一单元:大自然的声音1.课文《春暖花开》2.课文《大雨淅沥沥》3.课文《快乐的黑猫》4.课文《跳舞的小树叶》5.小品文《小草和大树》6.小品文《小燕子和母亲》7.小品文《小金鱼和小虾米》8.小品文《小鸽子和父母》二、第二单元:爱心传递1.课文《爸爸的寿司》2.课文《亲情的力量》3.课文《你是小太阳》4.课文《爱的邮递员》5.小品文《她是我妈妈》6.小品文《他是我爸爸》7.小品文《奶奶那一刻》8.小品文《爷爷的微笑》三、第三单元:濯纤百鸟归1.课文《濯纤百鸟归》2.课文《猫捉老鼠》3.课文《棵巨大的树》4.课文《私奔》5.小品文《鸟儿的快乐家园》6.小品文《一只小雨燕》7.小品文《大树底下的房子》8.小品文《雪地里的小屋子》四、第四单元:草原的颜色1.课文《草原的颜色》2.课文《鸣钟鼓书吻别》3.课文《捞火苗》4.课文《保卫草地》5.小品文《小草的颜色》6.小品文《黄河草原的家园》7.小品文《丰度的奶牛》8.小品文《绿色的守望者》五、第五单元:站起来,不屈服!1.课文《站起来,不屈服!》2.课文《小狗和小鸟》3.课文《捉迷藏的小狗》4.课文《同一片天空》5.小品文《小动物的团结》6.小品文《小狗和小鸟的好朋友》7.小品文《捉迷藏》8.小品文《同一片草原》六、第六单元:星星眨眨眼1.课文《星星眨眨眼》2.课文《买星星》3.课文《大公鸡和小麻雀》4.课文《星空的问候》5.小品文《星星和月亮的承诺》6.小品文《小兔子去买星星》7.小品文《大公鸡的智慧》8.小品文《星空的守望》以上就是《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目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五单元课文内容归纳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五单元课文内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32b75d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4.png)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五单元课文内容归纳课文内容归纳
1.《触摸春天》:课文通过描写盲童安静的在花园里捕捉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赞叹。
2.《永生的眼睛》:课文通过写作者一家人无私捐赠眼睛角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3.《生命生命》:课文通过动物、植物及人三方面的事例,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花的勇气》:课文通过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看见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怒放的情景,明白了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的道理。
《游漓江》课件2
![《游漓江》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88d34f9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e.png)
《游漓江》课件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游漓江》。
本文主要描绘了漓江山水的美景,通过作者的游览经历,展现了漓江的清澈、奇峰、秀美等特点。
教学时,我们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对漓江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漓江山水的美。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漓江山水的赞美之情。
3.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难点: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展示漓江山水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激发学生对漓江山水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理解课文大意。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漓江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如:“翠绿、碧绿、深深的、蒙蒙的、一束束、一团团、倒映、九马画山、黄布倒影、飘逸、秀丽、静美、奇峰、碧水、秀山、异石、倒影、美景、山水画卷、漓江、游览、欣赏、陶醉、留连忘返、人间仙境、诗情画意、甲天下、阳朔、桂林、山水、美景、游览、欣赏、赞美、喜爱、热爱、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祖国、大好河山、自豪、骄傲。
”4. 朗读体会: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游漓江》翠绿碧绿深深的蒙蒙的一束束一团团倒映九马画山黄布倒影飘逸秀丽静美奇峰碧水秀山异石倒影美景山水画卷漓江游览欣赏陶醉留连忘返人间仙境诗情画意甲天下阳朔桂林山水美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植物作文】猪笼草的秘密
![【植物作文】猪笼草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3599907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f.png)
【植物作文】猪笼草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猪笼草的秘密》。
课文主要介绍了猪笼草这种神奇植物的特点、习性和它捕食昆虫的奥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猪笼草的结构特点,掌握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并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猪笼草的特点和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科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猪笼草的特点和习性。
难点:掌握猪笼草捕食昆虫的奥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猪笼草图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猪笼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猪笼草的特点和习性。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猪笼草的结构特点,如捕虫叶、囊袋等,并解释猪笼草捕食昆虫的奥秘。
4.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猪笼草捕食昆虫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猪笼草如何捕捉昆虫。
5. 随堂练习:学生回答关于猪笼草的问题,如:“猪笼草为什么要捕捉昆虫?”、“猪笼草的囊袋有什么作用?”等。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猪笼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这种植物。
8.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如:“写一篇关于猪笼草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猪笼草的秘密特点:捕虫叶、囊袋习性:捕食昆虫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写一篇关于猪笼草的作文,要求描绘猪笼草的外貌、特点和习性。
2. 答案:【例文】猪笼草是一种神奇的植物。
它的叶子形状像一个个小笼子,里面可以捕捉到小昆虫。
猪笼草的叶子边缘有很多小小的刺,这样可以防止昆虫逃跑。
当昆虫被捕捉到笼子里后,猪笼草会分泌出一种液体,将昆虫消化掉,从而获取养分。
《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a8da6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6.png)
《江南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江南春》。
本文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通过诗人的笔触,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体会诗人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能够体会诗人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课文原文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课题。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对课文进行简要讲解。
3. 学习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问:诗人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哪些景色?(3)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喜欢江南春天?4. 体会感情: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随堂练习:(1)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江南春绿色、水村、山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签字。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江南春天的美景。
3. 家长问答:请家长提问关于课文的问题,学生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较好,但在回答问题时,部分学生表述不够准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江南春》。
本文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通过诗人的笔触,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诗人对江南春天的描绘和赞美,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目标共有三条,其中第一条是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范仲淹《渔家傲》课件3
![范仲淹《渔家傲》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02b2206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2.png)
范仲淹《渔家傲》课件3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与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课文《渔家傲》。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并理解诗人范仲淹的这首古诗,以及通过朗读、感悟、背诵等方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渔家傲》。
2. 能够理解诗文的大意,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体验诗人的豪情壮志。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渔家傲》。
2. 理解诗文的大意,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1. 课件:包含诗文、生字词、图片等。
2. 黑板、粉笔。
二、学具:1. 课本《渔家傲》。
2. 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景色。
2.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范仲淹及其作品《渔家傲》。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文的大意,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 教师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朗读感悟(10分钟)1. 学生齐读诗文,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诗中的情感。
五、背诵练习(5分钟)1. 学生个人背诵诗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 学生上台展示背诵,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777af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1.png)
大雁归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雁归来》。
本文主要描绘了春天大雁归来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难点:学会提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大雁图片、植树节相关资料。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播放春天的音乐,展示大雁归来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交流对大雁归来的理解。
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
4. 课文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大雁归来板书内容:春天大雁归来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完成课本上的课后练习题。
2. 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植树节活动,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长城》
教材分析
《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这种学生学习游记的第一篇课文,因而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对文章的写作顺序都不是很了解,对如何欣赏一篇游记和如何写好一篇游记还没有经验。
教学目标,要达到新教学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
第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掌握课后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质疑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与深刻的含义。
第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通过朗读进行感情作者的情怀和用词的微妙。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关键:
1、了解课文内容,质疑、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教学过程
现在,我重点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首先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始,展示长城的视频短片,[链接]之后用富有深情的导语进行过渡,如: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那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是什么。
(长城)【板书: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请全体起立!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长城)。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一种情境之中,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以教师自身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去刺激学生,去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产生一种“我想学”的冲动。
(二)检查生词,突破字词关,为学文做好充分准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谈文章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2、通过一个核心问题:“孩子们,其实作者在写这些内容的时候,是有一定顺序的。
你们发现了吗?”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长城远景”教学
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通过抓住“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这几个重点词语【批注】来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弯、大的特点。
并渗透了写作方法:列数字和打比方【批注】。
其间穿插长城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使学生知道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
2、“长城近景”教学
学习长城的近景时,出示给学生的是整段课文,这样做,主要是针对中年级学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
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高大坚固”一词,其中,通过句子的比较,【出示句子】体会长城——大,这一特点。
向学生渗透写作中如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写具体,写生动。
然后再利用形象的图示来
理解长城的另一个特点:坚固,主要采用让学生到前面来进行批注的方法。
这一部分教学始终遵循引导学生从整段文字的研读中入手,去体会长城的特点。
3、“联想”教学
在作者的联想这部分教学中,先让学生放开读,读到动情之处批注自己的感受,并以“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灵”的形式汇报。
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学生会用自己的体重来比较。
“多少”“才”等词语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
汇报完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并延伸:“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你现在还是站在这长城上,请你闭上眼睛,(播放音乐)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让学生借助想象再次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作者对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赞叹。
之后,请学生把自己刚才想象到的直接用朗读表现出来。
这样,整段的教学就形成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一个模式,同时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就突破了“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鸣,然后再让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且再一次地齐读课题,这一次读课题是把刚才前面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都融进去并且读出来,达到对课文更加透彻的理解。
4、资料补充。
其实,同学们,像长城这样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出示灯片)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就向我们介绍了许多中国的世界遗产。
请把课文翻到85页,自己阅读。
当学生读完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书上的这些资料,你还想说什么呢?”相信孩子们会发出慨叹:“哇,这么多世界遗产呀!”之后出示美国前总统的赞誉(出示灯片)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也使后面的写话练习变得容易一些。
5写话寄情
有了前面对课文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共鸣,此刻学生的心里会有好多好多话要说,于是设计了写话寄情的环节,让学生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尽情的流露出来,其实这样做,目的也是想体现中年级读写结合这个训练点,提高课堂效率。
6、升华情感。
最后,使用聚光灯将画面定格在长城上,(配上音乐)老师深情的总结:长城,已被写进了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
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设计意图:这样,带给学生一种前后呼应的感觉,让学生一看到长城便会想起长城的样子,便会联想起古时候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伟大,那么,作为龙的传人,他自己又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这样一来,课文会在学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教后反思
《长城》这篇课文,在上课之前,应让学生做到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业。
整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
主要是文本的内容与学生亲身体验有一定的联系,重要的是,课堂上的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再加上教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积极踊跃。
总之,看图学文不能忽略读文章想画面;读写结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要结合写法的学习训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训练。
板书设计:
形态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
长城构造高大坚固城墙外沿气魄雄伟
方形垮台
联想血汗、智慧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