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理性思考
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的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 : 2 1 F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9 48 2 O )1 ¨ O 2 1o —4 5 (o 9 o 一O 9 —O D
还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和 统~ , 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所以说 : 经济
党的十六大以来 , 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我 国民经济保持
平稳快速发展,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 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 。然而, 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尚存不足, 主要表 现在 : 发展观念 比较落后 , 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健康、 协调、 可持续发
发展中包括经济总量的增加 , 经济发展 的内涵 比经济增长更加深 刻 和具有延性 ;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或者源泉 , 而经济发
时对我国经济社会科学、 健康发展 的实际情况也是一种理论上 的
提升 。事实告诉我们 , 科学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途径有很多 , 下列选择其要者 :
一
、
树 立新 的发展 理念
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 的发展观念 , 是我们经济发展开始新征程
的 良好出发点 。
展的要求; 经济仍主要依靠资源的高投 入、 高消耗来发展 , 长时间
形成的结拇 陛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 自主创新能
展却是经济增长的最终 目的。另外, 它们总是和一定 阶段经济社
会发展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体现着那一 阶段社会产 品的丰富 程度和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经济总量小 , 社会
力 。I提高我国的 自主创新能力 , ”] 】 建设创新型 国家是我国发展战
* 收 稿 日期 :0 8 1 —0 2O~ 1 2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理性思考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性思考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这一论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或提高生产效率,引起产品数量的增加、产值的增长、劳务总量的增加等。
其衡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收入(ni)等。
但经济发展不仅指一般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的投入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升级、资源配置的优化、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福利水平的提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增加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提高的内涵型转变。
但无论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并不要求经济质量的改善。
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仅包括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重要的是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的“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二、从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1.资源问题瓶颈凸显,能源消耗过度。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了。
为了更好地引领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我们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
从宏观上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结构性改革。
结构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要紧紧围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加强创新能力等方面来推动。
我们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走转型升级之路,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改进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构建共建共享的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从微观上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供应链效率。
我们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合作与转化,加快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在
融资、创新、人才等方面,帮助他们削减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务之急,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来推进。
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坚定信心,聚焦重点,以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为主旋律,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们需要深刻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探讨如何进行转变。
本文将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入手,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的驱动,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
这种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导致了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等。
2.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传统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依然存在。
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 从依赖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
我国经济需要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2.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过去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发展的质量。
现在需要重视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健可持续。
3. 从资源消耗型转向节约型发展。
在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需要发展节约型经济,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1.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政府需要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水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 推动市场化改革。
需要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为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3.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绿色发展。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比如,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这两年的50%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从资源投入与产出看,2004年,我国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占全世界GDP的4%,但消耗了全球8%的原油、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31%的煤炭、30%的钢材。
特别是能源消耗高,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至2000年一直是在1以下,而2001—2004年达1.29,其中2004年为1.6。
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GDP总量比2000再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资源环境将不堪重负。
“十一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要求降低20%,去年要降低4%,而前三季度却提高0.8%。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需要。
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了一种速度型效益,即只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较高水平,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
速度型效益的增长主要依靠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工人加班加点,特别是产品价格上涨,而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组合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实际生产率和增长质量并没有上升。
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地方和企业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
同时,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还导致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和实现关键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思考李志忠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更加明确的要求,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昭示着我们党指导经济发展的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新理念的确立。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的是数量扩张,主要是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增加经济总量,虽然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但它主要是注重利用科技来达到增加经济总量这个目标。
我们说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要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片面追求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许多问题。
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等一系列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近年来片面追求GDP量的扩张相关。
简单地把增长当作发展的结果,很难保证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要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显然是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难以实现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比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一词之差,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是因为发展方式除了追求经济效益,注重量的增加外,还讲求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其强调的是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讲求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要素投入上回答怎样做大“蛋糕”的问题,而且在发展道路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资源环境代价做大“蛋糕”和做大的“蛋糕”怎样分配的问题。
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经济发展实践中处理“快”与“好”关系的经验总结,是立足于化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而提出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当前,中国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十分迫切。
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生变化,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复杂。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适应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1.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当前,我国正在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这是指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也就是从过去的量变推动发展,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并重。
在新常态下,中国必须加强创新,提高产业链水平,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资源环境的压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等进程的加速,我国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已经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3.国际环境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数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优势产业,推动进一步开放,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1.加强创新驱动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提升科技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吸引更多优质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投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3.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节能减排社会,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
推进全民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普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要深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行转变和升级。
本文将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进行浅析,以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依赖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
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加之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导致了我国当前的发展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经济转型,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为创新驱动发展方式。
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动力,需要尽快从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力驱动发展方式转变为技术和创新驱动发展方式。
我国目前正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有效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为绿色发展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既影响到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又影响到了人民生活的质量。
我国需要尽快倡导和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其中包括加大对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积极推动我国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打造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可以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为开放合作发展方式。
开放合作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融入深度和广度,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以实现互利共赢。
这样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5篇[修改版]
第一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创造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奇迹”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的严酷事实。
经济发展与资源缺乏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改变现有发展方式,将难以继续支撑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凭借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但主要是粗加工和贴牌生产,利润率低。
二是大量的生产带来了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困境。
一些地区为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不顾自然规律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退化,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三是出口压缩内需不足。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措施:第一,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一是着力增强消费需求。
健全职工工资增长机制,适时调整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通过对“三农”的政策扶持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积极培育市场驱动的投资增长。
要增强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打破部分行业的垄断格局,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三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集体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按照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引导和支持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要加快教育和人才制度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第三,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心得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心得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也在不断调整和转型。
高速增长阶段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因此,中国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不断提升的效益性。
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努力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首先,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渐放缓,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政府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力量的释放。
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发展产业等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
其次,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经济领域的改革力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
通过减少产能过剩和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经济正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和创新的方向迈进。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市场准入的改革力度,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实现了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另外,中国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中国经济正朝着更加开放、创新和竞争的方向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和更多的机遇。
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在这一转型期,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抓住机遇,勇于变革,加大改革力度,以应对挑战。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奋斗。
同时,我们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从过去的简单追求数量和速度上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性思考
【 关键词】 经济增 长方式 ; 经济发展方式 ; 转变 【 中图分类号】 14[ F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8 9 5 {0 9 0 — 0 5 0 A【 10 - 0 5 20 )10 1 — 3
Th n i g 0 a g n h o e 0 o o i o h i t i k n n Ch n i g t e M d fEc n m c Gr wt n o
1n ● 1 l -
JC 0n0m l J ve oom e C le l nt
LIBi — a 1 S n y n . UN n Ra 2
(in uPr c olN migJ n s 10 4 J gS at S ho, a n i gu20 0 ) a y a
mo e o c n mi r wt n o e o o c d v l p n .T e t n f r t n i d c t s t e i n v t n o d f e o o c g o h i t c n mi e eo me t h r s mai n i ae h n o a i f a o o o C i e e c a a t r t h o y o c n mi e e o me t hn s h rcei i te r n e o o cd v lp n . sc
d v l p n fCh n c n my ti h ne ia l hoc o usan b e d v l p n o c a g h e eo me t o i a s e o o .I s t e i v t b e c i e f r s ti a l e eo me tt h n e t e
胡锦涛总书记 20 年 6 2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 07 月 5日 进修班发表的讲话中首次提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新思 , 想和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它要求我们系统地 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发展经济. 转变原有的单纯的只追求 增长的发展方式。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稳定、 健康、 可持续发 展, 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同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 但两者还 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 期内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其经济 规模在数量上的增加. 表现为生产产品数量的增加、 生产的产 值增加、 劳务总量的增加等等。它的衡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 值(D )国民生产总值( N ) G P、 G P 和国民收入( I 经济发展不 N) 等。 仅指一般的经济增长. 而且指一国或地区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 现的投入结构、 产品结构、 分配结构、 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 区域 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升级、 资源配置的优化、 人民生活质量的改 善和福利水平的提升 由此可见.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意 味着国民经济的 科学发展. 但是两者又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协调发展 科学统筹 一以贯之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思考
协调发展科学统筹一以贯之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思考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
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之路,是儿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走好这条路,关键在协调。
协调是发展思路,是发展要求,是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目的。
协调即天人合一,协调乃政通人和。
协调发展就是快求好,好求稳,稳求变,变求新,新求兴。
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使引领的作用更突出,主导的力量更强劲,基础的地位更牢固。
不协调发展,三农问题难解,三化之路难行。
走好这条路,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
(一)科学发展,鲜明的时代主题。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魅力独显。
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也是持续“中国模式”的核心所在。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立足基本省情、直面突出矛盾、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崛起的战略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亿万儿女用行动诠释科学发展的生动读本。
走好这条路,关键在协调。
(二)万物和谐,协调的理想境界。
“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历史的智慧启示我们:世上万事万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平衡与不平衡、协调与不协调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着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从先贤哲学的“和美”意境,到当今科学发展的“和谐”要求,协调一一集中体现了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持续不断的协调中实现新的动态平衡。
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方能达于和谐和美之境地。
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和谐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充分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更好协调,取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发展领域诸要素的亲密融合。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
。
…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一
一 一
一
…
一
…
:~
~
一
…
…
~
一
~
~
~
~
一
~
~
一
一
政 与 ; 府 经齐
对
口 吴 秀红
辖 蛮 经
犀 寄 韶 翟 恩 鬻
( 林 省 委 党 校 。 吉林 长 春 吉
101 ) 3 0 2
济 社 会 发 展 现 实 的 基 础 上 .党中 央 提 出 了转 变 经 济 发
二 、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现 实 要 求 加
1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为 新 阶 段 完 善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
指 明 了 方 向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不 仅 为 我 国 深 化 经 济
学 发 展 观 的 一 项 重 要 举 措
发 展 战 略 。 此 . 有 加快 经 济 发 展 方式 转 变 . 能适 因 只 才 应 全 球 需 求 结 构 的 重 大 变 化 .增 强 我 国 经 济 抵 御 国 际 市 场 风 险 的能 力 , 持 我 国经 济 的 可持 续 发 展 保 国 民 收 入 分 配 合 理 化 . 进 社 会 的 和 谐 与 稳 定 促
一
. 现 实
、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与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 内 涵
可 见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本 质 是 走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的道 路 . 快 经 济 结 构 战 略 性 调 整 . 极 建 设 加 积 资 源 节 约 型 、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 合 理 充 分 利 用 自然 资 环 在 源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的 基 础 上 .促 进 经 济 社 会 的 全 面 发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激烈,环境问题愈加突出,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改变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应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促进“互联网+”、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环境保护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保持经济稳健发展。
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应当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并推广应用,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
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加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技术进步与传播,促进创新生态的构建。
三、深入实现制度创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制度创新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需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并完善市场主体、政策环境等制度机制,构筑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推进公平和公正的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此外,要加大监管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打破各种“利益固化”,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等措施,使企业真正能够按照市场规则竞争,从而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发展。
总之,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当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未来的长远任务。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机遇、创新思维、实际行动、制度优化,加快探索适应市场需求、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增长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它以产出量的增加作为衡量尺度,而发展较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既包括产出扩大,也包括分配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选择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机会的增加。
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调经济“质”的提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
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
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日益面临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体制等方面的约束,面临“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等难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符合世界性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新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
障 、环保 、人 民群 众满意 度 、幸福指 数等 指标 纳入新 的评 价体 系 ,纠正 “ 重经 济 指 标 ,轻 公 共 服 务 ” 的倾 向 ,为 转变 经济发 展方式 奠 定体 制 基 础 。以 大部 制 改革 为 重 点 , 创新行 政管 理体制 ;以城 乡社 区建设 和社 会组 织建设 为重
耿颖 :对新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理性思考
城 市 经 济
对 新 形 势 下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理 性 思 考
耿 颖
( 辽 宁省鞍 山市千 山区委党校 ,辽 宁 鞍山 1 1 4 0 1 0 )
[ 摘 要 ] 随着 经济全球 化进程 的 不断推进 ,世界 竞 争局 势 日 趋 激烈 。在新 形 势 下 ,我 国经济发 展 面 临 国 内和 国际
展 对社会 的正 向作用 和影 响 ,而经 济增 长方式 更多 地强 调
实现城 乡一 体化 ,深化 社会保 障 和医药 卫生体 制改 革 ;以 增强 文化发 展活力 为重 点 ,着 力深 化 文化体制 改革 ;以程
序科 学化 为重点 ,推进 民 主法 制建 设 ;深 化财 政管 理体 制
改革 ,按 照基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和 主 体 功 能 区 建 设 的 要 求 ,完善公 共财 政体 系。. 1 加快 推 进体 制机 制改 革
转 变经济 发展 方式 的重要 抓手 是实现 政府 转型 ,将经
济发展 的 质量 、效 益 、结 构 优 化 、收 入 分 配 、社 会 、保
内容 。从 理论上讲 ,经 济增 长方式 只是经 济发展 方式 的一
个 方面 。正是在 总结我 国经 济社会 发展 现实 的基础 上 ,党 中央提 出了转变 经济 发展方 式 ,促 进 国民经济 又好 又快 发 展 的战 略措 施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思考
致能源消费结构 的低度化 。( 3 )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而忽视了社会的发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 以来。 我 国发 展的外部环境和 内部条件 发生 了 展及 自然环境 和生态 的改善 2 . 3体制对经济发展 的制约 很大变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紧迫性更加突显 出来 。从 国际上 目 前我 国“ 引进来 ” 的配套服务 比较完善 . “ 走 出去” 却缺乏完整 的 看. 世 界经济走 出国际金融危机最 困难的时期并 出现复苏 同 时国际金 国家综合竞争力不强 。 伴 随我 国贸易顺差大 幅度增加 , 来自 融危机影响依 然存在 . 各种全球性 问题相互交织. 影 响世 界经济全面复 支持体 系。 各种 形式的贸易摩擦 和冲突 日益增多 . 坚持 “ 走 苏 的不确定 因素依然较多 在这样 的背景下, 各 国尤 其是主要大 国都 国际的压力不断增大 。 战略进行跨 国经营 . 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市场 . 是目 前具 备实力 在对 自身经济 发展进行战略筹划, 纷纷把发展新 能源 、 新材料 、 信息 网 出去” 的企业规避贸易壁垒风险 、 拓展发展空间的现实需求 。 但 目 前 我国“ 引 络、 生 物医药 、 节能环保 、 低碳 技术 、 绿色经 济等作为新 一轮产业发展 的配套服务 比较完善 . “ 走出去” 却缺乏完整 的支持体 系 . 政 府职 的重点, 加大投入, 着力推进 。 世界范围内生产力 、 生产 方式、 生活方 式 、 进来” 尽快建立一套企业“ 走 出去 ” 经营的规范 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抢 占国 能需从重审批 向重服务转变 . 减少企业境外投资 的风险 。 际经济科技制高点 已经成为世界 发展大趋势, 科技竞争在综合 国力竞 支持和服务体系 .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由于政府并未真正将农业作为 国民 争 中的地位更加 突出 也缺少必要 的扶 从 国内看 新 中国成立 6 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 0多年来 , 我国社 经济 的基础产业来提供足够 的资金和管理上的投入 . 农产 品生 会主义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 以及生 态文明建设取 持和指导使农业生产建立在一个较为科学 的生产结构 之上 . 农产 品生产 与销售 的二元结 得举世瞩 目的伟大成 就 面对 国际金融危机 冲击, 我们坚定信心 、 迎难 产和供应始终未能摆脱靠天吃饭 的局面 而上, 努力化 挑战为机遇 . 迅速采取一 系列重大应 对措施 , 统筹做好 保 构 . 严重影 响农产 品市 场的效率 , 使农 业生产长 期维持着小 农经济 的 农业越来越落后于 国民经济 的整体发展 而且城乡二元结 增长 、 保民生、 保稳定各项工作 , 实现经济总体 回升 向好 , 为推动世界经 经营状态 . 工业 的发展未 能 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 到. 尽 管我国经济总量 构导致 的城市化水平滞后制约 了三大产业 升级进 程 . 三产业发展 的内在动力 . 城 乡分割 的体 制还没有受 到 已列世界前茅 , 但 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产业结构 不合 理, 城乡 、 区 形成推动第一 、 很多地方在 就业 、 求学 、 户 口、 社会 保障等方 面还在 固守对 域发展不平衡 , 长期 形成 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 式尚未根本改 根本 触动 。 所以这些限制了农村 人 口 较 快转移 和城 市化水平较 变, 工业化 、 城镇 化快速发展 同能源资源和 生态 环境的矛盾 日趋突 出, 农民进 城的限制 影响科学发展 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经过长期努 力, 我 国科技事 快提高。 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但 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 3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 量不高彳 艮 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 先 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 3 . 1 深化投 资体制 改革 . 优化 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 . 这是实现经济发 展方 式转 技力量 薄弱, 重要 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 高 为增强我 国经 济 发展后劲和 国际竞 争力 、 推动 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 发展. 我们 必须提 高 变的基本前提 。 一是加快政府投资体制改革 。 明确界定政府投资的职 自主创新能力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责和范 围,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 。 政府投资加快从竞争领域退 出 . 转为主 要用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教育 、 医疗 、 社会保 障等经 济社 会发 2 . 我国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及问题 展薄弱环节 创新政府投资运作机 制 . 积极推广” 代建制” 等市场化运 我 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现状: 作模式 , 提高政府投资利用效率 。 二是进一 步落实企业投 资 自主权 。 加 2 . 1 经济结构不合理 减少 行政审批和对 经济活动 的直接干预 . 转为更加 从 目前我 国经济 运行情况来看 . 我国经济结构 不够合理 . 产 业结 快转变 政府 职能 . 对企业投 资项 目政府 一律不再审批 . 政府 构、 分配结构 、 交换结构 、 消费结构 、 技 术结构及 劳动 力结构等都存 在 注重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 : 公共性 、 合规性方面对企业投资项 目 予 以核准或备案 . 履 着不 容忽视 的问题 我国长期 以来 . 经济增长 主要通过生产要 素的投 仅从外部性 、 入及物质消耗 的粗放 型增长 的方式来实现 . 形成 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 行好对重大项 目 规划协调 、 发布行业信息等服务职能 。 的高投入 、 低产 出, 高增长 、 低效益 的不协调状况 , 并且在粗放 型的快 3 . 2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打造合格 的市场 主体 只有理性 、 合格 的市 场主体 , 才 能有降低成本 、 追求技术 进步 、 实 速增长中又积累了诸 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 问题 . 其影 响扩 大到国 民经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 的基本载体 深化 济的各个方面。因此 . 解决我 国经济结构 中存在 的突出矛盾是转变经 现利润最大化 的内在动力 . 积极引 入国内外有实力 的战略投 资者 . 形成多 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所在 具体存在以下几个 方面: ( 1 ) 片面追求经济增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 改 善公司治理结 构.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 继续 推动 国有资 长速度 。 ( 2 ) 产业结构没有协调发展 。 ( 3 ) 投 资与消、 贷结构严重失衡 。 元投资主体 . 本调整和 国有企业 重组 . 优化 国有经济布局 和结构 . 做好 政策性关 闭 2 _ 2资源与环境之间存在矛盾 国有经济要从 一般性竞 争领域退 出 . 逐步 向关 系国 民经济命脉 近几年 . 随着我国经济增 长速度进 一步加 快 . 资金投入 、 资源消耗 破产 . 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 深 化铁 和环境污染 比重也在大幅度增加 , 这种以高能耗 、 高排放 、 高污染 为特 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 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 . 实行政资分开 、 政企分开 , 引入竞争 机制 , 积 征 的发 展方 式与我 国现 阶段 提出的经济社会 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发 展 路 、 规 范国 的要求不相适应。 我国生产固定单位的钢铁 、 水 泥、 矿 产等所 消耗 的资 极推进特许经营模 式。加快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 . 体现政府的所有者权益。 破除体制障碍 , 推 源均 比国际平 均水平高 出两倍 到五倍 . 同时工业废水 、 废 气和 固体 废 家与 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 , 鼓励 、 支持 、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弃物排放量也保持 了较高的增长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 1 ) 经 进公平准入和改善融资条件 . 3 - 3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 下转第 1 1 3 页) 济发展 面临巨大 的资源消耗压力 ( 2 ) 能源供应结构过度依赖煤炭 。 导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理性思考
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达9%以上,但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在我国的工业化初级阶段具有它的必然性,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模式下的经济增长是难以持续的。
因此,理性地思考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
一、正确认识经济增长模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以其产出与投入的比例来衡量。
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要素投入增长模式,另一种是知识投入增长模式。
要素投入增长模式,主要以劳动力、机器、能源及其它物质生产要素(如钢铁、水泥及煤等)的投入,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实物资源为主,但没有提升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将很容易受到报酬递减定律所支配,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综合要素劳动生产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率亦随之下降。
知识投入增长模式,主要是依赖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传播及应用,使每单位生产率提高、效益增加。
因此,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要素投入的增加,而是靠知识投入和技术进步,创造更有效的生产组合方式及生产方法。
知识与技术的累积及使用愈多,价值增值愈多,产量增加,单位成本不增加而降,称之为报酬递增定律。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特区为试点,由供给制产品经济逐步过渡到交换制市场经济,并且不断引进外资及技术,成为世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过去二十年来我国的出口产业,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3%。
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生产全球2/5的鞋类,一半以上的玩具及近1/5的成衣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释放大量的经济资源,使农业的过剩生产力不断投入工业和城市,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增长率。
此外,外资的不断涌入,也加快了我国经济增长。
因此,我国过去20多年来的持续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
这种要素投入增长模式,主要取决于工资水平及要素价格。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亦是东亚工资水平最低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性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或提高生产效率,引起产品数量的增加、产值的增长、劳务总量的增加等。
其衡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收入(ni)等。
但经济发展不仅指一般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的投入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升级、资源配置的优化、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福利水平的提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增加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提高的内涵型转变。
但无论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并不要求经济质量的改善。
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仅包括了从粗放型向集
约型转变,最重要的是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的“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二、从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1.资源问题瓶颈凸显,能源消耗过度。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但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源的消耗也是在不断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年增长速度为8%~9%,而能源消耗增长为14%~15%,位居世界第二。
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能源消耗的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率。
可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的。
与此同时,资源特别是能源的瓶颈制约也日益明显,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从1990年的5%提高到现在的50%左右,铁矿石、氧化铝、精铜矿石等40%甚至50%以上依靠进口。
而且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占有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贮藏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铁、铜、铝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根据资料,2006年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仅为1.282亿公顷,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正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可见再过几年,我国就没有可以用来开发的耕地了。
同时,我国耕地的土壤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
此外,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为世界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
2.环境污染严重。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所占比重过高,造成粉煤灰、废水、废渣、废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据资料,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约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位居世界第一;化学需氧量、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工业危险废弃物每年约1100万吨,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几十倍。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甚至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中,已经很难看到蓝天白云了。
与此同时,全国有18个省、471个县、近4亿人口、耕地和家园也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尤其是黄河、长江、淮河的发源地三江源已成为草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如今草原退化和碱化面积已达1.35亿公顷,并且在以每年200公顷的速度增加。
三、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1.加强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是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此外还要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在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
2.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
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产业的增长,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关键的是促使经济发展向第三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的方向转变。
首先应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振兴制造业。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强化和完善涉农补贴政策,保证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发展。
制定并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积极推进生态工程建设。
组织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加快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在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战略思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更好的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这一思想的提出,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使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也更加全面、科学,使我们更加明确经济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的发展,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不能单纯以量为标准,而是应将其扩展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等各方面。
因此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既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又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阳.循环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j].求是,2009(2).
[2]戚家明.关于加快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的思考[j].经济纵横,2011(2).
[3]张子栋.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商业时代(理论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