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
洪堡特 上课笔记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洪堡特,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威廉冯洪堡特出生于1767年死于1835年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1810年创建了柏林大学,致力于培养完美人性,1797年至1801年在巴黎学习了两年,洪堡特确定了对语言的研究。
洪堡特的学术研究活动涉及政治学美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好几个领域,大至可以以180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的兴趣主要是在政治学和美学方面,发表了《论国家作用的范围》(1792年)《歌德的赫尔曼和豆绿苔》(1798年)等。
但洪堡特对语言问题,早就发生了兴趣在1790年至180年期间,就曾写了许多扎记,记述他的语言学思想,其中特别涉及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语言的符号特性等等。
1800年左右也就是在巴黎的时候,洪堡特的兴趣完全转到语言学方面来他有对法兰西民族特性的探索,开始思索语言的多样性问题,在跟巴黎学者的交往中,他接受了孔迪亚克,以及追随者的理论,开始考虑语言的主观性问题。
总之,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学术研究集中到对语言问题的思考上了,然而它的最主要的语言学论著都在1820年后写成的,如依照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论语言的比较研究,1820年,论语言形式的起源及其对思想发展的影响18220,论双数1826年,致阿雷米萨先生的信,论语法形式的性质和汉语的特性,1826。
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共三卷1836年至1840年出版,其中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的导论,论人类语言的结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是他的代表作。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越出具体语言和亲属语言形式的特征范围,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问题上,他都曾做过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
威廉·冯·洪堡特及其学术思想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1767年生于波茨坦。
1787—1789年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格廷根大学,1801—1810年任普鲁士宗教和教育大臣,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改革。
1809年创建柏林大学,即现在的洪堡大学。
1810—1819年任外交官。
1919年以后辞去公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在德国近代史学者的笔下,他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能干老练的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
他又是一个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改革家,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的创建人,因此常为西方教育史家提到。
他有时出现在西方美学史、文艺理论的著作中,被描绘为席勒和歌德思想的继承者,德国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个代表。
人类学家也经常提到他,因为他继赫尔德、康德之后,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比较过民族、文化的异同。
最后,在语言学史著者的眼中,他是一个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
洪堡特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
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第一篇有关语言学的著作是1820年6月29曰在柏林学会宣读的一篇报告《依照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论语言的比较研究》,在这篇文章里他起草了他所设想的语言哲学体系的纲要。
1828年,他发表了《论双数》一文,这标志着他在语言研究上完全转向理论研究的开始。
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项工作是《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的写作,这篇巨著共分三卷,陆续出版已在他去世以后的1836—1840年。
论洪堡特语言学成就及其影响
( 山东黄金高级技工 学校 , 山东 烟 台 2 6 4 0 0 3 )
[ 摘 要】 洪 堡特是伟 大的语 言学家 , 是 普通语言 学的奠基人 , 他 的语 言学思想 影响到 了后世很 多伟大
的语 言 学 家 和 语 言 学 流 派 。 本 文 简 要论 述 洪 堡 特 语 言 学 思 想 形 成 的科 学 背 景 、 他 的语 言 学 思 想及 其 影 响 。
一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5是德国著名的政治家语言学家十九世纪普通语言学问题方面最深刻的思想家之一是欧洲最早开始对世界各地的语言进行深入研究的语言学家之一也是西方第一个从普通语言学角度深入探讨汉语特点的语言学家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语 夸文字修辞
论洪堡特语言学成就及其影响
哲学 、 文学、 美学、 民族学 、 古典文化 等传统人文领 域和人类
学、 人种 学 、 经 济学等 当时新 兴的人文科 学 , 也涉及到生 物 、 地理 、 解剖 、 心理 、 地质等 自然科 学。洪堡特的语言学说具有 广 阔的知识背景和多重方法基础 。
的 民族对事 物 、 思 想的表达方式 , 包含 着该语言 集团对世 界 的某种主观见解 , 是语言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特有的东西。每一种语言都有一种 内部语言结 构形式 , 它 把 特定言语集团的人感 知的经验 资料分类 , 反 映了使用该语 言
言进行深入研究的语言学家之一 , 也 是西方第一个从普通语
言学角度深入探讨汉语特点 的语言学家 , 是普通语言学 的奠 基人 。洪堡特知识渊博 , 兴趣广泛 , 他一生 的学术活动涉及到
不对 的。
的哲 理交织在一起 , 促成 了洪堡特特有的文体 。
洪堡特语言哲学视角下的俄语语言民族属性研究
洪堡特语言哲学视角下的俄语语言民族属性研究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俄译FyMбольдтT)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和语言学家。
洪堡特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精神历史发展、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都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被公认为是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洪堡特一系列相关著述中,他对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关系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在语言学发展史上鲜有专门论述语言与民族关系的语言学家,而在洪堡特的几乎每部著作、每篇论文中对此都有提及。
本篇论文将洪堡特语言哲学语境下的俄语语言民族属性理论作为研究重点,主要任务是阐述语言民族性理论在俄罗斯学界研究发展进程,并尝试诠释俄罗斯民族的精神特性.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内容和民族性表达方式。
论文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章概括洪堡特的语言民族属性理论及新洪堡特主义者对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包括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和魏斯格贝尔的母语观。
第二章阐述语言与民族关系问题在俄罗斯语言学界的研究发展进程,为此文章大量引用了俄罗斯著名学者霍米亚科夫(A.C.Xомяков)、博杜恩·德·库尔德内(И.A.БолуэнлеКуртенэ)、波杰布尼亚(A.A.Потебня)等人的观点,并详细分析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主导——团契概念及其语义场。
第三章引入语言世界图景的概念,通过俄罗斯学者卡尔尼洛夫(O.A.Корнйлов)的论证,得出语言世界图景具有民族特性的结论。
同时引用什魏廖夫(C.П.Щевырев)、科尔杉斯基(Г.В.колщанскии)等人的论述,通过大量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总结出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主要内容及俄语的民族性表达方式。
洪堡特的语言民族性理论无论对俄罗斯语言学界的研究还是对目前我们汉语的研究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中外语言学名家中文简介
中外语言学名家中文简介洪堡特洪堡特(Baron von Wilhelmvon Humboldt, 1767 --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
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
1787年秋至1789年期间他曾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
1809年他被任命为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
1819年洪堡特离开了政界。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究。
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
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
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
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索绪尔被尊为现代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奠基人。
洪堡特语言思想
洪堡特语言思想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 “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 – 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他指出:“语言的提高自然是逐渐的,然而语言的发明却只能一举而成。
洪堡特的著作
洪堡特(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一般指威廉·冯·洪堡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生于德国波兹坦(Potsdam),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也是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
对古典学的产生也起了重要作用。
1819年后辞去公职,专门从事学术研究。
洪堡特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著有《论爪哇岛的卡维语》。
中文名:威廉·冯·洪堡外文名:Wilhelm von Humboldt 国籍:德国出生日期:1767年6月22日逝世日期:1835年4月8日主要成就: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代表作品:《论爪哇岛的卡维语》等人物简介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年6月22日—1835年4月8日),生于德国波兹坦(Potsdam),是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也是著名的教育改革者、语言学者及外交官。
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是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哥哥。
洪堡生长于柏林的泰格尔,1787年与之后成为知名科学家的兄弟亚历山大一起进入现今的奥德法兰克福欧洲大学,一年过后两人又一同转学至哥廷根大学,一直到1790年两人才分别展开自己的生涯。
洪堡1819年辞去公职,此后一直致力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直到1835年辞世为止。
人物思想1792年,威廉·冯·洪堡在青年时代既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与在魏玛的其他追随启蒙运动的朋友们不同。
他系统地研究了如何建立社会和国家的问题,以及如何在现实中确定和划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
他更倾向于康德的思想,更着重于研究古希腊。
1791年他在致弗里德里希·冯·根茨(1764-1832年)的一封信里就谈到1789年法国革命后的法国宪法,这封信以《由法国新宪法所想到的关于国家宪法的若干设想》为题,发表于1792年的《柏林月刊》上。
洪堡特(新)
语 言 的 形 式
洪堡特认为语言形式是指整个语言的形式,而不仅仅限于 语法领域。它是一种语言对声音进行切分和组织,从而构造出 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所以研究语言形式必须从最基本的要素即 语音开始,剖析音节结构,解释构词要素,进而分析形变细节, 直至弄清词与词之间的所有语法关系。 语言形式又分为:外在语言形式和内在语言形式 外在语言形式:语音形式,属于语言的纯生理方面,即发 音—听觉器官。 内在语言形式:洪堡特说内在语言形式属于语言“纯粹的 和智力的方面”,也即“语言创造力量对语音形式的运用”。 二者的关系:内在语言形式占主导地位并决定着语言的本 质。内在语言形式是语言创造力量—即人类精神力量—驾驭外 在语言形式的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说,内在语言形式是动态的、 自主的而非静态的、被动的,外在语言形式只是这一活动所利 用的材料。
究洪 堡 特 对 于 汉 语 的 研
洪堡特是德国最早研究汉语语法和文字的学者之一。他认 为研究汉语对于探索人类语言的差异、揭示人类精神的作用有 特殊的意义。洪堡特着眼于研究汉语的语法特点,并对这种特 点的成因做出解释。 洪堡特认为,汉语的根本特点在于:“汉语不是根据语法 范畴来确定词类,其语法不是建立在词的分类这一基础上,而 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思想的联系。印欧语言的语法由两部分组 成,即形态部分和句法部分,然而汉语语法只有句法部分。在 印欧语言里,为了理解一个句子,首先必须弄清词的语法属性, 并据之构造句子。而在汉语里却不能这样做,我们必须直接利 用字典,句子的构造完全取决于词义、词序和语境意义。”洪 堡特注意到汉语没有形态,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来表达句法关系: 一是词序,二是虚词。(《论汉语的语法结构》)
语 言 的 系 统
二、系统的层次 洪堡特指出,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概念,一个低层次的主 题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结果中,便成为其组成部分。他对语言 系统的各个层次的分析,可归纳为:分音节—音节—词—句子。 从音节到句子,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统一性。音节只有 “语音的统一性”,词除了语音的统一性,又包含了“概念的 统一性”;句子则体现了陈述的统一性。他还认为句子是最小 的“完整的言语”,语言系统的最高层次以此为限,比句子更 大的言语单位。并且,洪堡特认为今天我们所说的“话语”或 “篇章”等,已不属于语言系统内的问题。
语言学名人
• 第三,他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他声称“一 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 言”,语言的不同,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解释也不同。 • 第四,他根据语音、语法和词汇上的相似性,把世界的语言区分 为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s)、粘着语 (agglutinative languages)和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s) 三种类型。他认为,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梵语是典型的屈折语, 而包括粘着语在内的其他语言则处于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 威廉 •冯•洪堡特的这些理论贡献,使他成为普通语言学当之无愧的奠 基人。
• 2. 关于语言与精神洪堡特较早关注到语言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他 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语言是一种世界观,语言是民族 的最大特征,民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上,此民族精神的 差异直接导致民族语言结构的差异。他的很多论述都是从精神层 面出发的,认为精神起着决定作用,决定着语言的构造和差异。 同时,洪堡特又认识到语言对精神的影响,也就是说语言又反作 用于精神。即不同的语言对人类精神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虽然 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但它成为一种具体存在的表 达系统后,就会成为和精神相对的外在的客体,在外部影响着精 神。
• • • •
•
•
•
• • •
1857年11月26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 1875-1876年在日内瓦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 1876年,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 1876年加入巴黎语言学会。 弗迪南· 德· 索绪尔 1876-1878年转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历史语 言学,在那里结识了青年语法学派的重要人物布鲁格曼、奥斯脱霍夫等人,和他们共同 从事印欧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工作。 1878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作《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被誉为“历史语言学中杰 出的篇章”。 1880年以论文《论梵语绝对属格的用法》获莱比锡大学最优生博士学位。 1881年在巴 黎高等研究所教古代语言和历史比较语言学。 1881-1891年他在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学院任教,讲授历史比较语法,培养了众多的比较 语言学专家。 1891年,应日内瓦大学的聘请,教印欧系古代语言和历史比较语言学。 1907年起,他曾三次讲授普通语言学,首创这一学科,但没有写成讲义。 1913年他因病去世,卒于澳洲。之后,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同学们的笔记整理成 《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提出了全新的语言理论、 原则和概念,为语言的研究和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1916年在日内瓦出第一版,后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人们称之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第04章 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
Honger Studio
4.2.3语言的相关性原理
主观性 相关性 语言世界观 民族语言等同民族精神 结论
Honger Studio
4.2.3语言的相关性原理
主观性(语言具有主观性 )
“个人言语行动”:类似于艺术创造的个人活 动
相关性(语言和说话者的世界观具有相关性)
威廉· 洪堡特(1767.6.22——1835.4.8) 德国杰出的政治家和语言学家
1797-1801 1802-1808 1819-1835
巴黎学习近2年 在梵帝冈6年 一生的最后15年
政治学、美学 兴趣转向语言学 撰写语言学论著
Honger Studio
1800前 1800年左右 1820年后
“但是十九世纪的语言学理论,毕竟是在洪堡特的思想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
苏联语言学家巴赫金: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 “洪堡特的著作开辟了语言学思想新的前景。”。 Honger Studio
“可以说,整个洪堡特以后的语言学至今仍受到他的一定影响。”
4.2 洪堡特的语言理论
代表作: 《论爪哇岛的卡维语》的 导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 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 的影响》
语言创造活动 语言内部形式 语言的相关性原理 语言类型分类理论
Honger Studio
4.2.1语言创造活动
洪堡特语言理论的核心: 语言是一种不间断的正在进行的创造活动. 语言创造能力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基本特性. 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 语言活动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精神发展的需要
4.2.4语言类型分类理论
三种分类法:
孤立型 词的结构状况 粘着型 屈折型 汉语 - - - - - 词序、虚词 梵语 - - - - - 词形变化 句子的结构类型 印第安语- -编插在一个单词中 土耳其语- -语言成分的自由组合 高度发达的屈折型 (梵语 ) ↗ 两种极端 ↗ ↗ 汉语) 纯粹的孤立型(
浅谈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及其影响_陆明明
科技信息2011年第1期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是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本文主要探讨洪堡特的语言思想,洪堡特的“普遍语言学”反对西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中的逻辑主义传统,站在人文哲学的高度着力对语言的普遍性研究,提出了他关于语言的本质特征的见解和他的语言世界观,从而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洪堡特“在一种哲学地平线之内是语言成为问题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洪堡特被伽达默尔称为“现代语言哲学的开创者”。
1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官能赫尔德在《论语言的起源》里称语言是理智的自然官能,他认为语言作为人类心灵的一种感官,可以比之于人的视觉能力或蜜蜂构筑巢穴的本能,这意味着语言是人类种属固有的能力。
洪堡特曾经这样说过:“……语言是内部存在的官能……”;“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官能”;“语言的有机体源于人类说话的普遍能力和需要,产生自整个民族……。
这一有机体属于智能人的生理范围……。
”[1]作为一种生理—生物的能力,语言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在这一意义上,的确可以把语言理解为一种有机组织,它是这一有机组织的组成部分。
这有点先验语言观的意味,大概是受康德哲学影响。
乔姆斯基也非常重视语言的天赋性,他认为“人类生物禀赋本身含有一个确定着人们可能获得的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原则系统,而经验则只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这些原则起到完善或强化的作用。
这样看来,所谓学习语言似乎和身体的器官生长的情形相似。
”[2]在乔姆斯基看来,与其说一个人是学会使用语言的,还不如说是在人脑中发育生长出了语法,然后支配人的语言活动的。
2语言绝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把语言看做一种不间断的创作活动,是洪堡特语言理论的重要观点。
他曾说过:“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创造活动。
因此,语言的真正定义只能是发生学的定义。
语言实际上是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它使分音节得以成为思想的表达。
洪堡特
洪堡特(Baron von Wilhelmvon Humboldt, 1767 --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
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
1787年秋至1789年期间他曾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
1809年他被任命为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
1819年洪堡特离开了政界。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究。
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
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
1835年4月8日洪堡特在柏林附近的庄园逝世,享年68岁。
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导源于洪堡特的语言民族精神的论断,因而被人们称之为"新洪堡特学派";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的语法理论与洪堡特的语言创造性思想也有密切的联系。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洪堡特语言学成就及其影响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洪堡特语言学成就及其影响洪堡特(Humboldt)是语言学界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对语言学的贡献以及他的理论对后世学者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洪堡特的语言学成就为主题,探讨他对语言学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他的理论对语言学的影响。
1. 简介洪堡特(1767-1835)是德国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语言学理论基于人文科学的观点,将语言视为一种思维和文化的表达形式。
他的语言学观点对19世纪以及之后的语言学影响深远。
2. 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2.1 内在语法规则洪堡特认为语法规则是一种内在的结构,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他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系统,这种个体语法规则在社会交流中以及组成大规模的语言共同体时发挥作用。
2.2 语言相对论洪堡特强调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独特的表达系统,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特征。
他否定了一种“绝对语言”的存在,认为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产物,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2.3 语言的创造性洪堡特强调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人们通过语言创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满足他们的思维和表达需求。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工具,可以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演变。
3. 洪堡特的影响3.1 对语言学的影响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开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将语言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的理论启发了后来的语言学家,例如索绪尔和西奥多·维特根斯坦等,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洪堡特的观点并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3.2 对人类学的影响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对人类学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这一思想促进了人类学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
3.3 对教育的影响洪堡特的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育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工具,鼓励学习者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论洪堡特对汉语相关论述
论洪堡特对汉语相关论述摘要:洪堡特对世界语言进行了分类,并对汉语的特点及民族精神进行了论述,其中既有可取之处,也有缺陷。
关键词:洪堡特、汉语威廉·冯·洪堡特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洪堡特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中宣布“人类语言的普遍相似”。
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是洪堡特的晚年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所作的长篇绪论。
绪论中他以其多年来语言研究的经验为基础,系统阐述了他对语言学的领悟和理解。
此外,绪论也体现了他重视现实语言的调查分析,注意比较各种结构特点,善于运用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广博的边缘知识理解语言的研究特色。
被语言学界公认为是“第一部普通语言学巨著”。
洪堡特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创始人,对人类语言的研究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可以说,语言哲学的基础是由洪堡特奠定的。
然而,他的有些观点有失偏颇,也遭到后来的语言学家批评。
虽然他肯定汉语有语法,但汉语始终不如印度-日耳曼语言,对汉语存在偏见,因而对于汉语的一些论述也有失偏颇,而且由此得出了汉民族精神低于操屈折语民族精神的结论更是站不住脚的。
关于词类,《论汉语的语法形式》一开篇,洪堡特就敏锐地觉察到,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他已知的语言中最不寻常的,它与所有其它的语言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尤其是和印欧语系中所谓的古典语言区别最大。
因此,它不能归人任何一种语言类型的下位分支,而是在世界语言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他把造成汉语种种与众不同之处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汉语词不是根据语法范畴来连接,汉语语法不是建立在词类划分的基础上汉语用别的手段来表明思想的联系”。
因此,“别的语法分词法、句法,汉语就只有句法。
别的语言要理解句子,先要看词的语法性质,然后根据性质解释词义。
而这对汉语来说是不可能的,你必须直接去查字典,搞清了词义、词序和语境意义,句法结构和句法关系也就明了了。
”关于词的形态变化,洪堡特指出,汉语词常常没有确定的语法形式。
首先是没有屈折动词。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
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 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 “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 – 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他指出:“语言的提高自然是逐渐的,然而语言的发明却只能一举而成。
”, “人与世界的接触犹如闪电,从中便产生了语言;不仅语言的发生是如此,而且,人在思维和讲话的时候也一直是如此(姚小平, 1995:83-84)。
洪堡特语言思想
洪堡特语言思想————————————————————————————————作者:————————————————————————————————日期: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之解读1.洪堡特简介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
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诸领域,均有诸多创获,但在语言学方面他下力最勤,著述最多。
他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他善于突破历史局限,透过个别的语言现象,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
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他都做了富有创见性的研究和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2.洪堡特语言学思想2.1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1语言起源: “突现论”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 –1803,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之兴起是出于自然,而非超自然的力量”,“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有了语言(姚小平, 1999: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语言从动物语言演化而来。
而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
他也认为,人类本性与动物本性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人类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动物“语言”的成分。
洪堡特的语言观 洪堡特辩证语言观述评
洪堡特的语言观洪堡特辩证语言观述评摘要:作为19世纪德国学术思想界的泰斗之一,洪堡特在语言学、哲学、人类学以及美学等领域的造诣留给世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其辩证语言观堪称其思想深刻性的最有力体现。
洪堡特辩证语言观一、引言威廉.冯.洪堡特,1976年出生于德国波茨坦,1935年卒于柏林。
在近代学者的笔下,他是民主政治家,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在教育史家笔下,他是教育改革家,科学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创建人;在美学史家眼里,他是歌德、席勒的继承者;人类学家也会经常提到他,他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在语言史学家眼里,他是一位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奠基人。
二、辩证语言观“正如人们为了纪念索绪尔为语言学做出的贡献而将他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一样,洪堡特被后人称为‘普通语言学’之父。
”(吴秀龙,20__)。
他的辩证语言观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
1. 语言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是精神的全部,它按精神的规律发展,同时语言又是通过语音而实现其物质性,成为一种可以被感知被接受的物质性范畴。
“语言与精神一道生长起来,受到同一些原因的限制,同时,语言又构成了激励精神力量的生动原则。
语言与精神并非先后发生,相互隔绝,相反,二者完全是智能的统一不可分割的活动。
”(洪堡特1999,姚小平译)。
洪堡特认为人脑具有创造语言的能力。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观察结果,更不是语法学家分析概括出的一成不变的规则。
所以儿童习得语言都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不需要刻意地通过教学来实现。
洪堡特还认为,语音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语言的内在形式是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
2. 语言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语言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语言依赖自我,同时又独立于自我。
“面对可知世界,语言是主观存在,而它面对人时,却是客观的存在。
”(洪堡特20__,姚小平译)。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观念的精神的存在,是依赖于语言使用者的精神创造活动。
(完整版)德 1 洪堡特的语言思想
1.简述洪堡的语言思想1)源自课件*****(•洪堡特的语言观点:•语言是民族的最大特征,民族的语言既是民族的精神,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言随着民族的成长而发展,语言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同时又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他认为语言从精神出发,又反作用于精神,任何语言都具有接纳一切事物的能力和将其付与表达的灵活性,而且不会对人的认知活动形成绝对的制约。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本质的组成部分,语言的萌发是基于人类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仅仅产生于维系外部交际的需要。
•洪堡特深入考察了许许多多的语言,并以词的语法形态为依据,将世界语言分为三类:孤立语,粘着语和曲折语。
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梵语是典型的屈折语在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包含了粘着语在内的其它所有语言。
•世界上的语言有比较完善和不太完善的区别,但是没有优劣之分。
即使是蛮荒部落的语言也不应遭到歧视,贬低它的价值,因为每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语言创造力的表现。
•洪堡特非常强调的是语言和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提出“语言似乎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创造,两者同时产生,密切相关,构成了人类智力发展的两个方面。
+洪堡特把语言称为“创造性活动”,即说话者与听话者对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产品”,一种对语法的僵死的描述。
洪堡特强调的语言创造力是讲话人的大脑和思想所固有的东西,讲话者是语言的创造者,同时也接收并理解所创造出的言语成品,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创造活动。
因此语言不可以仅仅被看成僵死的被讲出来的,或被写下来的“产品”。
正是由于这种创造力,语言可以随着外部条件的变更而改变,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对有限的语言材料进行无限的创造和利用。
+“每一种语言都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Humboldt,1988: 60) 每一个民族所使用其语言的方式都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通过语言这种思维外壳,人们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表达自身对世界的看法,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对世界的认知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名家洪堡特洪堡特(Baron von Wilhelmvon Humboldt, 1767 --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
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
1787年秋至1789年期间他曾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
1809年他被任命为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
1819年洪堡特离开了政界。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究。
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
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
1835年4月8日洪堡特在柏林附近的庄园逝世,享年68岁。
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萨丕尔-沃尔夫假设"导源于洪堡特的语言民族精神的论断,因而被人们称之为"新洪堡特学派";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的语法理论与洪堡特的语言创造性思想也有密切的联系。
洪堡特还对汉语进行过具体的研究,提出一些独特而有深刻见地的看法,认为汉语造句时"并不利用语法范畴,其语法并非建立在词的分类的基础之上,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在思想中把语言要素的关系固定下来……一旦我们进入语法范畴的领域,就会改变汉语句子的本性。
"这些看法都值得我们去作深入的推敲论洪堡特研究的现实意义发布者:王琳琳发布时间:2007-4-5 14:02:00内容摘要洪堡特是19世纪西方语言学史上独树一帜的语言理论家和实践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他的语言学思想对后世语言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语言人文主义复苏,语言哲学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作为人文主义者和语言哲学家的洪堡特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概述了洪堡特的语言思想,以其对后世语言学的影响为出发点,从理论连贯性、语言人文主义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探讨当代洪堡特研究的现实意义。
正文文字大小:大中小论洪堡特研究的现实意义王琳琳(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在语言人文主义复苏,语言哲学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作为人文主义者和语言哲学家的洪堡特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概述了洪堡特的语言思想,以其对后世语言学的影响为出发点,探讨当代洪堡特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语言世界观;精神;民族;人文主义;语言哲学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在对宇宙的天问中即包括了对语言的思考。
苏格拉底说:“我决定遁入语言,以语言来研究事物的真相。
”直至今日,当代学者仍不禁继续追问:语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承载了人类几千年文明的我们为何继续探究语言?“语言是不是和思想有关?语言的本质属性究竟是其人文性,还是其物质性或工具性?”(申小龙,2000)“可以说在哲学上,语言学的地位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高过……”(潘文国,1995)幸运的是,19世纪的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为我们指点了迷津。
本文将以洪堡特对后世语言学的影响为出发点,对与之相关的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加以梳理;而后从洪堡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理论的连贯性理解方面探讨洪堡特研究的现实意义;并试图从语言哲学角度谈中国语言学的建设使命。
在19世纪的西方语言学家中,威廉•冯•洪堡特是独树一帜的人物。
用姚小平先生的话说,洪堡特这个名字属于好几个领域。
他是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能干老练的外交家;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改革家,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新型大学的创始人;希勒和歌德思想的继承者,德国古典主义代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从事过“人的研究”的人类学家;更是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
(姚小平,1999)一、洪堡特思想综述19世纪是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身处其中的洪堡特并没有受到历史思维的束缚,而是高屋建瓴的将“人的研究”作为终极目标而研究语言。
按照他的设想,全部语言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领域:1)一般的研究——讨论语言的本质和功用,语言与人及世界的关系,人类语言划分为各种具体语言等;2)特殊的研究——搜集现实语言中所有实际存在的材料,予以分类、归纳、整理。
3)历史的研究——把上面两个领域研究的成果联合起来。
(P40)因此他对语言的研究涉及到哲学,历史,宗教,美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对不同民族语言的比较研究,试图以“总体语言研究”的眼光解释人类语言,并最终探究人的本质。
他的语言研究具有普遍理论意义,为普通语言学奠定了基础。
在其代表作《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他强调精神力量的创造作用,深入的阐述了语言、民族精神的同构关系;提出语言能力语言世界观等概念。
这本书被后人誉为“第一部关于普通语言学的巨著”,“语言哲学的教科书”。
二、洪堡特对后世语言学发展的影响1.洪氏语言研究方法无论是早先研究各民族的语言还是后来试图构建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洪堡特始终坚持理论建立与资料收集相结合、具体的比较分析与抽象的哲学综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今天看来这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是科学的方法。
姚小平先生对此有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普通语言学是一座大厦,洪堡特既是建筑设计师又是泥瓦匠,他不但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更做了许多具体的实际材料工作。
因此,“我们不能把洪堡特当成一个纯理论家;他也是一个实践型的语言研究者”。
(姚小平,2003)在研究各民族的语言时,他亲自采集语料,做记录并进行分析,这分明是后来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者田野作业(fieldwork)的雏形。
洪氏语言研究方法深刻的影响着后世语言学家。
2. 理论上的继承发扬洪堡特当年提出的许多概念、理论成为后世语言学者的思想源泉和“巨人的肩膀”,他所探讨的问题有的甚至于今天仍是人们谈论的热点。
第一个继承发扬了洪堡特语言学说的知名语言学家是施坦塔尔,他是语言学上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甚至提出要把语言学改建为“民族心理学”。
乔姆斯基更是高举洪堡特思想的旗帜。
洪堡特有关“语言的创造性”特征的论述成为乔姆斯基转化生成语法的重要依据;“内部言语结构”的概念某种程度上是“深表层结构”的原型;乔姆斯基的“天赋说”与洪氏的“语言能力”一脉相承。
深受当时德国“唯精神”哲学的影响,洪堡特明确指出,语言探讨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精神才是真正起着制约作用的力量,即主张精神(思维)决定语言。
他进而把语言置于具体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中,提出了“语言世界观”的概念,即每一种语言都代表了一种世界观。
从广义上讲,语言世界观也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探讨语言在形成世界观中的作用。
洪堡特的这种观点被萨丕尔和沃尔夫所继承,发展为所谓“语言相对论”或“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它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反作用,要义有二:一是语言决定思想和思维方式;二是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图像和方式不同。
(潘文国,1995)沃尔夫进而以“语言世界观”作为其哲学基础,提出了对比语言学的构想。
现在对比语言学已经繁荣的发展起来,不同语言结构各个层次上的对比,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语言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等都是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
此外,语言世界观的观点被以魏斯格贝尔为代表的“新洪堡特主义”者们继承并发扬,提出了“内蕴形式”(innere form)概念和“语言中间世界”等理论,从而将欧洲语言人文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民族、语言和精神在洪堡特的眼中是同构的。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他解释了Sprache(语言)的双层涵义,一指人类语言,二指具体的民族语言。
两者相互联系,是一般与个别或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语言世界观和语言的民族性理论直接影响了突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建构,掀起了汉语言研究的又一高潮。
(胡明扬,1999)索绪尔是否直接受到洪堡特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可两位语言大师对语言问题的一些看法有相似之处。
正如谢少万(2006)指出,虽然洪堡特以“哲学思辨”而闻名,而索绪尔以“二分法”见长,但两者都承认语言的系统性;都对语言和言语加以区分;都对语言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动态与静态特性进行了论述;关于语言与思维,洪氏有语言世界观,索氏则认为语言、声音和思维同质同构。
三、洪堡特研究的现实意义1.提高对理论连贯性的认识任何理论的发展都有其历史继承性。
个别的看待某种理论难以对该领域的体系建构有全面的了解,有时甚至困惑、误解。
洪堡特在西方语言学史中就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性地位。
他的思想不仅对后世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成为今天人们理解后世理论的必要参考书目。
例如,二语和外语习得的研究中对“语言发展阶段论”的验证,如John H. Schumann(1973)等人对西班牙人学习英语否定形式的阶段性研究。
这个理论是由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施来歇尔提出的,而它的提出却是建立在洪堡特语言类型学——世界语言分为孤立型,黏着型和屈折型三类,这三类又处于又低至高的发展阶段上——的基础之上。
如果我们知道了其理论来源,就会更好的理解其本身的要义。
19世纪是人们开始科学的研究语言的时代,为20世纪现代语言学登上历史的舞台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准备。
因此,我们不能将对语言的认识止于对乔姆斯基人类心智的探究以及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研究上,还应向前追溯到洪堡特这一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甚至更早到赫尔德(Herder)《论语言的起源》,这样关于语言本质的追问才更彻底,思想发展的脉络才更清晰。
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清这门学科的发展方向,从而脚步更坚实的前行。
2.增强语言研究者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哲学修养“人文主义”这一词汇最早来自于意大利语,意思是指由人所创造的文化.但在整个西方社会,“人文主义”则是指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一种文化传统——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