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精编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12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通用12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稳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表达。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情。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忆内容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
今日,教师找到了很多非洲木雕的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我们一起看看吧!【设计意图:通过非洲击鼓乐和木雕的图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朴和才智,在情境中走进文本,唤起学习愿望。
】2、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个情景?(看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颖栩栩如生3、读词语,回忆课文中的故事情景。
一组一组读,一组一组体会。
4、依据“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等画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生命的。
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复习了词语,积存了词语,又理清了的写作挨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圆满1、自由读全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和少年都感到圆满?生:第九自然段2、出示第九自然段: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圆满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致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圆满。
生读。
读出圆满的语气。
3、默读课文1—8自然段:为什么感到圆满?少年又为什么感到圆满呢?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两个圆满,凸显全文的主要冲突。
从而通过理解为什么圆满,如何弥补圆满,辐射全篇。
】4、学生汇报:(1)的圆满:①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
摊点里陈设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嘱咐,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认真地选择。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案设计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拓宽视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和评价木雕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关注传统手工艺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非洲文化和传统手工艺。
(2)欣赏和评价木雕艺术。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非洲木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非洲文化和木雕艺术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手工艺。
四、课堂小结: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木雕作品,并附上简要说明。
(3)思考:你认为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非洲木雕作品,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参观当地的手工艺品展览,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等。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卖木雕的少年》。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非洲文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非洲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对非洲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找出生字词,并与同桌交流学习。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非洲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非洲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非洲朋友的怀念之情。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相关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非洲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非洲的印象。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卖木雕的少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补充并总结。
4.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情感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非洲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非洲朋友的怀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6. 小结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非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营造一个真实的非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卖木雕的少年的生活背景和制作木雕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关注传统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人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卖木雕的少年的生活背景和制作木雕的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进行想象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引发对课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自学,解决生字词问题,并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卖木雕的少年的生活背景和制作木雕的过程。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情景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课文中的卖木雕的少年,体会其中的情感。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情景。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后思考题的解答。
3. 搜集有关民间艺术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非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发对课文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讲解生字词。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情感。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来表达主题思想的?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生字词练习。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非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短文。
3. 家庭作业: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尊重不同民族文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课后反馈评价: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非洲国家和文化。
2. 开展一次非洲文化手工艺品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增加对非洲文化的认识。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卖木雕的不易和对木雕的热爱;(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卖木雕的不易和对木雕的热爱;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体验感;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案例教学法:分析少年卖木雕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手工艺品。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木雕样品或图片;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朗读的节奏和情感;(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卖木雕少年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大意。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少年的句子,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分析少年卖木雕的心理和情感;(2)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揣摩少年对木雕的热爱和敬业精神;(3)教师总结,强调尊重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的重要性。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少年、顾客等),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卖木雕的场景;(2)学生通过表演,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体会少年卖木雕的艰辛和快乐;(3)教师评价学生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3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3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阅读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情谊的故事。
搜集有关非洲地区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
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情况。
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四、学习生字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2课时一、复习生字词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2、全班交流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非洲木雕艺术的魅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和评价非洲木雕艺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创作自己的木雕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非洲木雕艺术的魅力。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欣赏和评价非洲木雕艺术。
2. 创作自己的木雕作品。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多媒体课件。
2. 非洲木雕艺术品图片或实物。
3. 木雕材料(如木块、刀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展示非洲木雕艺术品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谈论对非洲木雕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析情节(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评价,感受非洲木雕艺术(1)学生展示自己的木雕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评价非洲木雕艺术。
5. 创作练习,发挥创造力(1)学生根据自己对非洲木雕的理解和想象,创作自己的木雕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非洲木雕艺术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非洲艺术品的图片或实物,进行欣赏与评价。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案(14篇)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案《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案(1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四字词语。
3、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能够用几句话夸夸黑人少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1、你们知道非洲吗?说说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了解大瀑布图片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并读好这个词语。
3、展示非洲的木雕工艺品非洲的木雕工艺品非常有名。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关非洲木雕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懂的词语做出记号。
小组同学互相解决。
2、认字,读词语。
三、重点书写:售、掏、辨、卖。
四、学生质疑,根据学生问题解决部分词语的意思,同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名不虚传、清晰可辨、游人如织、出售、掏钱二、精读课文1、抓重点词句,体会“我”对木雕象墩的喜爱。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那里景色(壮观),游人(如织)。
那里的木雕工艺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那些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的(栩栩如生)。
2、请快速默读全文,用横线画出我喜爱木雕象墩的句子,并讲讲理由。
3、交流:“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喜爱,并进行品读。
(“捧”字上的发挥。
象墩很重,课文里说沉甸甸的,我很喜爱它,就进距离观赏它,像捧着宝贝一样小心呵护着它。
“仔细”我是那么认真的看着,我在观察我的心爱的事物才会这么仔细的。
我仔细观赏的观赏也可以看出来的。
观赏是观看又欣赏。
对于艺术品才会用观赏一词。
在我的眼里,这个木雕象墩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工艺品,它是我仔细挑选后目光定格的焦点,是我最喜爱的东西。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珍惜友谊。
学生理解作者对非洲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少年友谊的珍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作者对非洲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少年友谊的珍视。
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卖木雕的少年》,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齐读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习生字新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学生组内交流,巩固学习成果。
4.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理解作者对非洲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少年友谊的珍视。
5. 朗读感悟: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培养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五、板书设计:《卖木雕的少年》人物形象:少年故事情节:卖木雕作者情感:热爱非洲大自然,珍视友谊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2.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故事中的少年为原型,创作自己的故事。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案设计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学生能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木雕”、“少年”、“商人”等。
3. 句型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练习,如“这个木雕很漂亮”、“它能值多少钱”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木雕是什么吗?木雕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3. 词汇学习:教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跟读、记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这些词汇造句。
4. 句型练习: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句型,让学生跟读、模仿。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这些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的朗读课文录音。
2. 学生用本节课学习到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6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6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一新课改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
语文教学重视朗读,重视理解、感悟。
语文课堂出现了一派可喜的现象,但可喜的背后似乎又缺失了点什么。
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浓浓。
这不错,但不能以此忽视甚至排斥理性,排斥冷静思考。
教学如歌,教学过程有时高亢激越有时低吟慢咏,是有节奏有起伏的。
这次有幸聆听了十三节优质课,感受颇深。
十三节优质课似乎让我找到了那点缺失的东西,让我感受到课堂上老师不仅仅只停留在朗读、理解和感悟上,不仅仅只沉浸于情感的激动之中,还让学生“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领悟句式,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如王和丹老师上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王老师寻找思维情感的三个语言附着点“遗憾、沉甸甸、隆起”,始终抓住语言训练点,深入推敲,理解词语背后的深刻意思。
如在教学“沉甸甸”时,老师问:沉甸甸就是──学生回答就是很沉,老师接着说,那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读词,并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老师追问:拳头那么大的东西怎么就沉甸甸呢?学生一时不明白,老师不急,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鼓励:不要紧,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孩子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体会“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体会“沉甸甸”;从“不用钱”体会“沉甸甸”,在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点拨下,学生明白这沉甸甸的是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简介: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了解非洲木雕艺术,感受作者对非洲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少年诚实、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非洲传统文化的热爱。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诚实、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非洲木雕艺术,感受作者对非洲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少年诚实、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及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非洲木雕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非洲木雕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非洲木雕艺术。
2.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4.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少年品质的句子,并进行交流讨论。
5.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诚实、善良、热情、乐于助人这些品质的理解。
6.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少年诚实、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卖木雕的少年的故事。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非洲木雕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2. 邀请当地艺术家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非洲木雕艺术。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不同风格的木雕作品,拓宽视野。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以及对于非洲木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15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卖木雕的少年教案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卖木雕的少年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卖、售”2个生字。
理解并积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
【教学重难点】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非洲行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读〈〈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了解课文的背景;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非洲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2、教学“卖” 。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读准课文的生字新词,碰到自己不会读的地方去请教拼音或同学和老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事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我”与非洲少年之间的事)板书:中国游客非洲少年文章讲了我们俩的一件什么事?出示:“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做纪念,但是,只好放弃。
后来非洲少年。
三.研读课文(一)出示这段话。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这里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师: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少年遗憾,一次是——“我”遗憾。
(二)学习第一块1—6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1、理解“遗憾”什么叫“遗憾”(不称心,惋惜,可惜)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指名讲两三个。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木雕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木雕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非洲木雕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非洲木雕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非洲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展示非洲木雕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非洲木雕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5.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等环节,使学生对非洲木雕的艺术特点和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活动一:欣赏与讨论(1)教师展示更多非洲木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非洲木雕的欣赏和感受。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感受作者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场景、人物表现出的情感。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画面和情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非洲的印象。
(2)简要介绍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5. 感受非洲风情:(1)学生讨论: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非洲特色风情?(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对非洲的认识。
6. 总结:本节课学生了解了非洲的人文风情和风土人情,感受到了作者对非洲的热爱。
课后请学生收集其他关于非洲的资料,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非洲文化:(1)学生收集关于非洲的资料,如非洲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2)在课堂上展示并分享,让学生对非洲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学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木雕文化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3)学会欣赏和评价木雕艺术,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木雕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文原文。
3. 生字词卡片。
4. 与木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木雕艺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木雕的了解和看法。
(3)简介课文《卖木雕的少年》及其作者。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揭示课文的主旨。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有关木雕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卖木雕的少年》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的情况,以及收集和分享木雕资料的积极性。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学教案
《卖木雕的少年》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的叙事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少年的理解与尊重。
(2)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和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的叙事手法。
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非洲风情及少年与卖木雕的经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尤其是对叙事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重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文章的叙事手法。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6. 文学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鉴赏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并说明理由。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
教案:《卖木雕的少年》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旨,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子;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励学生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放弃,勇往直前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概括;2.故事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教学小结和评价;2.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1)师生共读故事全文,然后问学生故事的大意。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帮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3)教师解释和拓展重要词汇和短语。
3.教学重点呈现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子,并进行板书。
4.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1)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展示。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教师小结和评价(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概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2)评价并展示优秀的学生答案,鼓励学生。
六.板书设计知识目标: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词汇和句子:1.木雕:wood carvings2.富有:wealthy3.贫穷:poverty4.勤劳:hardworking5.智慧:wisdom七.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也进一步提高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互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进来。
另外,考虑到学生可能对故事中一些词汇和短语的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词汇和短语的相关语境来解释,提高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精编版27、卖木雕的少年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就是非洲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出示图片)哪位同学在预习中搜集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介绍?(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位于南部非洲赞比西河中游,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的意思是“雷霆翻滚的云雾。
)生:……师:看得出,你预习新课非常用心,真好!那里还有举世闻名的木雕工艺品,让我们随着富有浓郁非洲风情的击鼓乐,去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上看一看。
(出示图片,简介: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喜欢吗?生:喜欢!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人和事。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指课前板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词语。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
(出示词语)谁先来读第一行?生:读第一行。
师:第二行?生:读第二行。
师:第三行?生:读第三行。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
同学们发现了吗?第一行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生:第一行都是描写大瀑布的词语。
师:你很善于发现!也可以说是描写景物的词语。
第二行呢?生:第二行都是描写木雕的词语。
师:你预习课文很认真,记住了这是描写木雕的词语!也可以说是描写物品的词语。
第三行呢?生:第三行是描写人的词语。
师:你学会了总结词语的特点,很好!那谁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我们家乡的景物或物品?生:……师:学到好词语还要会运用,你的收获会更多。
2、概括课文大意。
师: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生:“我”和少年之间发生的事。
(师板书:我、中国、少年、非洲)师:(出示填空:“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_____做纪念,但是______________,只好放弃。
后来非洲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
)生:……(师依次板书:想买、木雕、放弃买、卖、送)三、深入文本,研读感悟。
师:文中,“我”与少年几次见面?生:两次见面。
师:每次见面,卖木雕的少年都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言行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在这两次见面中,少年的哪些言行和神情深深地感动了你呢?请同学们快速轻声读课文,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一)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遗憾师:在第一次见面时,最使你感动的描写少年言行或神情的句子是哪些?生: ……(读句子,说体会。
)师:(出示:"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同学们看屏幕,哪位同学愿意跟老师一起表演这段对话?师:啊!这卷鼻大耳象的坐凳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真是精美的木雕工艺品呀!生:买一个吧!师:唉,还是不买了吧。
生:夫人,您买一个吧!师: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生:您是中国人吧?师:对,我是中国人。
老师想问一问这位“卖木雕的少年”,你两次劝我买木雕,心里想的是什么?生:非常想把自己的木雕能够卖出去。
师:谁能读出这种心情?生:读“买一个吧!”生:读“夫人,您买一个吧!”师:读的多好呀!可是,我却放弃购买象墩了。
少年很遗憾,我也遗憾,我们的遗憾是一样的吗?我为什么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默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师:我为什么感到遗憾?生:读句子,说感受。
教师预设:①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a.因为 ,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想到朋友的叮嘱, 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b.带着喜悦读一读。
c.这么有名的木雕,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②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
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大象的鼻子像( ), 耳朵像( ),身子像( ), 四条腿像( ), 象背上驮着( ),所以说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b.带着喜爱之情朗读。
c.这样栩栩如生的木雕,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③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a.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到作者对象墩子的喜爱?b.还能说我怎么着象墩? (拿、提、抱、举、端……)c.用哪个好呢? ("捧"好,更加体会出作者的喜爱。
)d.指导朗读。
(喜爱之情)e.我这么喜欢木雕,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④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a.这是个反问句,谁能改成一个陈述句?b.比较: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反问的语气更能传达出“我”的遗憾之情。
)c.指导朗读,读出我的无奈、遗憾的心情。
c.我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真是遗憾!师: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吗?读读下面的句子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出示: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生读。
师:这个卖木雕的少年在知道我是中国人时怎么会这般遗憾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资料。
(图片一至五:非洲目前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许多地区的人民都要饱受洎饥饿和疾病的折磨。
多年来,中国在支持非洲国家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方面,给予了非洲人民巨大的帮助。
图片六:这是中国派出的医疗队给非洲人民看病。
图片七:这是中国援非小学建成移交仪式。
图片八:这是中国历时八年,帮助修建了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
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在这项工程中,中方有64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深厚友谊每个非洲人都铭记在心,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 (出示:他忘不了作者看木雕时的喜悦, 忘不了作者选木雕时的犹豫, 更忘不了作者带着遗憾离去的身影。
他想:……)同学们想象一下,他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生思考汇报。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于是少年带着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去宾馆找我了,这样我和少年有了第二次见面。
(二)研读第二次见面,体会朋友师:在第二次见面时,最使你感动的描写少年言行或神情的句子是哪些?生:读句子,说感受。
师:(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 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同桌对读,根据标点,读出对话的语气。
师:此时,他们俩在想些什么?预设:"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①这回您就不用遗憾了;②这就是您最喜欢的样子了,小小的,多好看;③带回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太好了!"……(①这回我不遗憾了!②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③这个孩子真热情!……) "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①中国援助非洲,给我们多少无私的帮助啊!②管朋友要钱,那就不是朋友了。
③她从那么远的国家来,我作为朋友送个小礼物,也是应该的!……)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①是的,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②我们相互帮助,是最好的朋友。
③对啊,我们虽然不相识,但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友谊却是深厚的!……)师:少年送给我的是一个怎样的小象墩?生:少年送给我的是一个和白天见到的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只有拳头大小。
师:同学们请注意“一模一样”“拳头大小”这两个词语,从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生:……师:是啊,可见这位少年他是多么用心呀,细微之处见真情。
当我要给少年钱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要呢?生:因为他认为中国人是他的朋友,不能要朋友的钱。
因为中国援助非洲,给了他们那么多的无私帮助,送一个小象墩算不了什么,不能要钱。
……师:说得多好啊,少年送给我的仅仅是一个沉甸甸的小象墩吗?生(齐):不是。
师:这象墩还包含了什么?生:……师:这沉甸甸的象墩,更包含了少年对中国朋友的一份沉甸甸的情谊呀!(板书:情谊,画右心)让我们把他们各自的心情带入到句子中读出来,读出少年的热情、诚恳,读出我的惊喜、感动。
男女生读对话。
师:此时此刻,我和那位少年还有遗憾吗?生:没有了。
师:(出示: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同学们看这句话,这是怎样的笑容?生:幸福善良愉快满足安慰……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深深地被少年那真诚质朴的情谊打动了,深深地记住了一位善良友好的少年,深深地记住了他那句虽然不太标准但却真诚的中国话——齐读: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三)总结升华师:此时,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我们只想说——齐读(出示: 我们是朋友!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我们和非洲人民永远是朋友! )师:在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师指生读:我们是朋友!)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师指生读: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愿我们能够永远珍惜彼此关爱的点点滴滴,因为——(师指生读:我们和非洲人民永远是朋友!)师画左心,箭头。
四、作业。
1、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