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作文复习之《因果分析(论证)在议论文中的应用》学案教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果分析(论证)在议论文中的应用》学案

杨振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因果关系,并能结合问题找准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

2.学会在文段中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让段落或文章有理性和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结合文段,较熟练的运用因果关系对材料分析论证。

教学难点:结合观点和事例,找到原因的分析点,进行因果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以前的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学习过标准的议论文段落的五个层次: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议论(分析)句、小结句。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议论分析,学习一种因果分析的方法来对材料进行逻辑分析,将材料和观点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说理论证的目的。

(一)请阅读下列两个文段,试比较哪一个文段更能够充分说理,并说明理由。

(1)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文段一:“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文段二: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他们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正是这贫瘠的土壤使他们顽强生长,坚忍不拔,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成功之花。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困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向上,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文段一存在不足:论据加论点,没有评析。以上这段文字,犯了“例而不议”的毛病,由于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所以没有说服力。

文段二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来展示一下事例与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加入了分析句,就会顺畅和更加符合逻辑。

(二)请大家谈谈这两个段落中分析论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选择一个段落来谈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明确)

(1)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祖充之、毕升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2)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明确:都运用了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就是因果分析。出现一个结果,然后找出他的原因。(果-----因:你的成绩为什么这么好?因为学习方法得当、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等等;或因-----果:你因为学习方法得当、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等等,所以成绩肯定很好)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的证明观点。表达形式:“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因为”“所以”、“因此”等等。

二、方法小结。

1、析例说理(摆事实):引用事例后,从原因的角度对事例进行分析,在事例与观点间搭起桥梁。

2、析料说理(讲道理):深入分析材料中事件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的分析或观点的推出做铺垫,从而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原因分析法”常有“为什么”、“因为”、“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思维标志。

三、实战应用。

1.请结合下列文段,分析其因果关系。

(1)看下面这个文段,看找出的因果关系是下正确?

放弃,是一种智慧。记得有那么一个故事——有几个年轻人一起划船出游,可到了湖心船破了,水不断地流入船内,他们不得不向岸边游去。别的人都游得很快,可平时水性最好的那个人却游得很慢,只因为他腰缠着很多银子,不肯把银子舍弃,最后他命丧湖中。为什么他不愿把银子扔掉呢?这样他就能保全性命。这一切应该是来源于“欲”吧!有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到头来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只有放弃了,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文段中的因果关系:果——他不愿把银子扔掉;因——来源于“欲”。

正确的因果关系是:果——他命丧湖中;因——没有放弃自己对物质的欲望。

(果-----因:你的成绩为什么这么好?因为学习方法得当、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等等;或因-----果:你因为学习方法得当、努力拼搏、坚持不懈、学习的计划性目的性明确等等,所以成绩肯定很好)

正确的归因很重要:比如你学习成绩不理想,然后你分析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好同桌、没有一个好老爸、没有一个好班级、没有一个好学校。这些全部是外部因素,非主因。或者说你认为的原因:我小学开始就成绩不理想、我性格比较内向、我吃饭速度太慢、我喜欢吃零食。这些与成绩高低有关联,但也非主因。

(2)看下面这个文段,找出它的因果关系。

放弃是一种智慧。作家冯骥才年轻时曾被选进市篮球队,但技艺平平,毫无进展。接着他开始从事绘画,然而奋斗数年也还是默默无闻。最终,他将目光投向写作,从此名声大振。为什么冯骥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懂得一次次的变通,一次次的放弃。(或:冯骥才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变通,一次次的放弃。)龙应台有句话说得好:“上了车还要有下车的勇气。”有时理性地放弃前进的方向,来一个华丽的转身,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走向成功。

因果关系:果——冯骥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因——一次次的变通,一次次的放弃。

需要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原因,才能够对材料有更符合逻辑的理解,而不是原因分析本身不合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