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川电影的风格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陆川电影的风格创造
潘源
内容提要电影导演陆川在十余年的电影创作中,以独具特色的风格享誉海内外。陆川影片的叙事策略、造型语
言、风格特色及创作理念,在求索中创新、积淀中腾跃,将综合化与个性化结合起来,沿着当代整体综合美学的方向,
在市场化大潮中探求一条有别以往的文化价值建构之路。陆川的电影实践启示当代中国电影的创作并非只能照搬好
莱坞的“类型化”或复制某一单纯模式,完全可以使自身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时代性以及创作者的个性,在“类
型混合”与“风格融合”的复合项中,取得支配地位,创造出新的类型和新的风格。
2002年,随着陆川编导的《寻枪》中主人公马山在银幕上笑着站起,宣示了中国电影人群
落中又一跋涉者的崛起。2004年、2009年,陆川又相继编导《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其史
诗影片《王的盛宴》也于2012年11月公映。十余年的电影路,他先后斩获近四十项电影大奖,以
其独具特色的电影风格征服了电影界和广大观众。法国电影家弗朗索瓦·特吕弗曾说:“电影
的价值取决于导演的价值。”①陆川与其电影的关系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一、叙事视点:多元的抉择
电影具有记录和还原物质现实的功能,但经过创作者的创造性运用,所生成的文本不再
是经验世界的复制或自然的摹本,而是通过主观和客观相融合而产生的艺术作品。故此,电影
凭借声、画所承载的内容和意义,亦即所谓的意象或符号来实现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其中,恰
切的叙事策略,特别是视点的确立与视角的选择,是创作者风格印记的深入表现,也是引导观
众透过影片意象之“象”获取意象之“意”的重要路径。值得注意的是,陆川电影的风格化创造
和独特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叙事视点的主观性、多元化特征。
陆川从影伊始,在独立编导第一部影片《寻枪》时,便致力于所谓的“主观的电影”②。该片
109
文艺研究2015年第8期
以主观化视点为基础,进而形成主、客观视角并置的叙事结构。在主观视点中,主人公马山的
视点成为主导,通过他的眼睛和心灵,展现了一个刑警“丢枪”之后面临的现实生活及内心世
界,并以“寻枪”过程作为线索,结构全片,借助心理活动推进叙事的运转。
影片中,由近三十个主观外在的视点段落,交织成以马山为中心点、广涉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并由主观镜头搭建起从“失”枪、“问”枪、“找”枪到“饮”弹“夺”枪等几大叙事段落的表
层结构,从而触及以“枪”为表象、以“寻”为内核的内层意涵结构,即社会价值结构。在这一结
构中,马山勇于担当,追寻事实真相和生命价值,妻子努力寻回似曾飘逝的爱情,儿子寻求同
成人平等的地位与权利,李小萌重拾往昔温情的记忆,老树精和陈军重温战场的荣誉与友情,
所长和局长讨回职业尊严和社会威权,开假酒厂致富的周小刚寻找安全的庇护,结巴刘则企
图凭借个人复仇行为讨还社会中失衡的正义,这些段落的相互交织,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中
国步入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承受社会与心理双重压力的不同社会群体,经历了一个从迷失自
我到寻回自我、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在此,“枪”的意象也就获得了生命、责任、道义、权力、尊
严、男子性能力等多义性内涵。
如果说影片中人物“目之所见”是主观化外在视点,那么,人物“心之所思”形成的意识外化形态则构成主观性内在视点。《寻枪》借助近二十个由意识流程片段或叙事事象“回闪”镜头
构成的内视点段落,作为寻枪情节线索中的意识脉络,以此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马山
在骑着摩托车连夜前去找枪的路途中,朦胧夜色里眼前浮现韩芸母子、妹妹马鹊夫妇挥手而
去的情景;在车灯与不断闪过的路灯光晕中,持枪人的逆光剪影愈走愈近。此时的他,内心充
满了温馨、凄楚、重压、焦虑、灼痛,可谓百感交集。当马山去“白宫”找周小刚时,开门的竟是昔
日恋人李小萌。马山呆望着小萌,小萌强作欢颜地诉说她的坎坷境遇,而其间正、反打镜头和
闪回画面的穿插,外化出两人五味杂陈的心境。在大关冲小站站台上,马山以自己的躯体“纳”
进结巴刘枪膛中的两颗子弹,并铐住凶犯。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仰见蓝天白云飞动,此刻魂归
云凹镇的他,沿着团结小学的楼梯、走廊走近书声朗朗的教室,透过墙壁的破洞,凝视正在专
注教书与读书的妻、儿。旋即,这些影像渐渐远去,直至渐渐叠化于蓝天、白云间。这一系列镜
头彰显了马山以生命和智慧恪尽职责、释放焦虑后重获自我价值的欣慰与舒展。他的心路历
程,实则也是当代人某种心境与价值观念的折射。
特吕弗曾说:“真正吸引观众的并非规则,而是例外。”③约翰·费斯克从传播学和符号学的视角将“惯例”解释为两个层面,一是“尊重常规”,另一是“流行艺术家沿用习惯的创作风格”,
并强调“创新性的、反常规的传播代码逐渐为大多数人所采纳,并变成新的常规”④。“惯例”(规
则)是以相似性、恒定性为表征的常规化、积淀性产物。“例外”则是以非常规的个体差异性、新
异性为特质,具有无拘无束的随意性、变化性。陆川反思《寻枪》的创作,意识到由于影片容量
所限的忍痛割舍,致使配角“有点符号化”,这实则已经触及一定时期内中国电影创作的软肋,
即符号学理论盛行时期,由于误传、误读或误解而误导为一种重象征符号的褊狭性惯例,诱使
一些创作者脱离现实生活土壤和受众审美实际,追逐意象的象征化、写意化或类型化,不同程
度地制约了电影的价值创造。
基于对被误读了的符号及其褊狭性惯例的反思,影片《可可西里》则努力去除符号化桎梏,破解类型化,真诚地直面生活实际和内心实感。陆川痛下决心:“必须依照真正的可可西里
天、地、人来展现这一幕人间壮剧,决不能再继续编织一个人造戏剧的‘诱人’故事。”⑤《可可西里》源自可可西里一支巡山队的真实故事,是陆川立志“拍不同风格电影”⑥、尝试纪实风格的一次探索。影片以枪声划破宁静、成群藏羚羊与巡山队员强巴被武装盗猎分子枪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