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2纸色谱分离几种氨基酸
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氨基酸的纸层析法一.目的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 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1、新华滤纸2、层析缸3、细线4、点样管5、橡皮筋6、电吹风7、喷雾器四、实验试剂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 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五、实验步骤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氨基酸的纸色谱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色谱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纸色谱分离不同氨基酸,并观察其迁移距离和色谱图谱,从而了解不同氨基酸的性质和相对亲水性之间的差异。
实验原理:纸色谱是一种杂质、化合物等分离和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纸色谱实验中,根据样品分子在移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亲和力和亲水性,将样品分子按照极性的不同进行分离。
在氨基酸的纸色谱实验中,利用纸张作为固定相,将不同氨基酸溶液放在纸上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它们在纸上的迁移距离和色谱图谱确定其性质。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张实验纸,并在纸的一侧划上一条水平线,离底部约1cm。
2. 准备各种氨基酸溶液,用滴管将每种溶液滴在纸上划线处,每滴约1cm远。
3. 等待溶液在纸上展开,使其上升,直至纸的上部。
4. 取出纸,用铅笔圈出各个斑点的位置。
5. 取纸上的样品斑点,用刮刀刮下,放入试管中。
6. 加入适量的显色剂,使溶液显色。
7. 将显色的溶液用比色皿装入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吸光度。
8. 将各个样品的吸光度作图,得到色谱图谱。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中的吸光度测量,得到各个样品的吸光度值,在相应的坐标轴上作图,得到氨基酸的色谱图谱。
根据色谱图谱中氨基酸的迁移距离和吸光度大小,可以对不同氨基酸的性质和相对亲水性进行分析和比较。
讨论与结论:通过纸色谱实验,我们可以从色谱图谱中观察到不同氨基酸的迁移距离和吸光度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可以推测不同氨基酸的相对亲水性和极性大小。
实验结果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氨基酸之间的性质和相对亲水性,为进一步研究氨基酸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 在显色剂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影响吸光度测量的准确性。
2. 在氨基酸溶液的滴加和纸张展开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人为操作的不一致性,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3. 某些氨基酸可能由于其特殊性质和结构,导致在纸色谱实验中无法分离或显示。
改进措施:1. 在显色剂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可以在多个实验中比较和确定最适合的显色剂,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16页PPT
主要试剂:
(1)展开剂 正丁醇:甲酸:水=60:12:8。 (2)氨基酸标准溶液 2 g·L-1水溶液。 (3)茚三酮 1 g·L-1乙醇溶液。 (4)氨基酸混合试液 将(2)配制的三种氨基酸等量混合。
实验操作:
1.在层析缸中装入展开剂,其高度约1.5~2.0cm;
2.准备滤纸:戴上手套,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另一端距 边缘3.0cm处用铅笔画一直线,在此直线上每隔2cm作一记 号,为点样位置(即原点);
3.点样:用毛细血管依次将异亮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混 合样品分别滴在四个位置,点样干后再点一次; 注意事项:每个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
实验步骤 ——点 样
3.0cm
1234
异 亮赖 谷混 氨氨 氨合 酸酸 酸液 3.0cm
各点 φ≈2mm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试剂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思考题
赖氨酸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 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 距离
标准aaRf 混合aaR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纸层析结果
异亮氨酸
谷氨酸
思考题: 1.纸层析法属于吸附层析还是分配层析,为什么? 2.此三种氨基酸还能用什么层析方法进行分离,为什么?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Rf:0~1, Rf值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本实验分离和鉴定的氨基酸混合液:异亮氨酸、 赖氨酸和谷氨酸。
无色物质的纸色谱可用光谱法(紫外光照射)或 显色法鉴定,氨基酸纸色谱图谱常用茚三酮或吲哚 醌作为显色剂,本实验采用茚三酮作为显色剂。
氨基酸的纸色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纸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混合物中各个氨基酸的化学成分。
二、实验原理纸色谱法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的各种化合物。
在纸色谱法中,固定相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
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由于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最终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
通过比移值(Rf值)与已知样品比较,进行定性分析。
氨基酸是一类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
在纸色谱法中,氨基酸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其在滤纸上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氨基酸混合物: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等。
(2)层析滤纸(3)正丁醇、乙酸、水(混合液作为展开剂)(4)显色剂:三酮溶液2. 实验仪器:(1)层析缸(2)点样毛细管(3)小烧杯(4)培养皿(5)量筒(6)喷雾器(7)吹风机(8)直尺及铅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滤纸:将层析滤纸裁剪成适当大小,用铅笔在滤纸的一端标记原点位置。
2. 点样:用点样毛细管将氨基酸混合物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原点位置。
3. 展开剂准备:将正丁醇、乙酸、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展开剂。
4. 展开操作:将点好样的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加入适量展开剂,确保展开剂液面高出滤纸上的样点。
5. 展开过程:密闭层析缸,待溶剂前沿线到达预定位置时取出滤纸。
6. 显色:将滤纸晾干,用喷雾器喷洒三酮溶液,在室温下晾干,观察显色结果。
7. 结果分析:根据各氨基酸斑点在滤纸上的位置,计算Rf值,与已知氨基酸的Rf值比较,进行定性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氨基酸斑点在滤纸上分离,且各氨基酸斑点位置明显。
2. 通过计算Rf值,与已知氨基酸的Rf值比较,鉴定出各氨基酸。
生物化学经典实验——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
2cm
图1. 点 样
展层剂 展层剂 图2. 滤纸的缝合
➢ 3、平衡 点样以后将滤纸与层析缸用配好的 溶剂系统蒸汽来饱和,这个过程称为平衡 (30min) ,否则,滤纸会从溶剂中吸收水分,溶 剂也会从滤纸表面挥发,使溶剂系统的组分发 生改变,严重时纸上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溶剂前 沿,影响层析效果。
纸上层析的原理
常以水和有机溶剂作为展层剂;水和有机溶剂互 溶后形成两个相:一个是饱和了有机溶剂后的水相, 一个是饱和了水后的有机溶剂相。由于滤纸纤维素 上的羟基和水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 其吸附的水相 为固定相, 有机溶剂相为移动相。
由于物质的极性大小不同,在两相中分配比例有 所差异。极性小的物质在有机相中分配较多,随有 机相移动较快;而极性大的物质在水相中分配较多, 移动相对较慢,从而将极性不同的物质分开
➢ 4、展层 向层析缸中加入层析溶剂(高约
1.5cm) ,液层不要超过点样线,将滤纸点样点 朝下放入层析溶剂中,将层析缸密闭,待溶剂 到达滤纸上边线1-2cm时取出冷风吹干。
➢ 5、显色 用喷雾器向滤纸上均匀喷洒0.1%茚
三酮,热风吹干(加快反应)反应显色(或晾干后, 将滤纸放入烘箱中80-100℃,烘烤5分钟后 ),滤 纸上即显出紫红色或黄色的氨基酸斑点。
在相同的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其固定 的Rf值。 Rf值的定义为: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影响Rf值的因素有:
①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 ②展层所用溶剂系统; ③展层剂pH值; ④展层时的温度; ⑤展层所用滤纸; ⑥展层的方向(横向,上行或下行)。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一、前言纸层析法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
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
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
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
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
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
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
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
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
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实验二 氨基酸的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
实验二氨基酸的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原理】本实验采用磺酸型阳子交换树脂(732型)分离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 pI=2.97)和硷性氨基酸(赖氨酸Lys pI=9.74)的混合液。
在pH5.3条件下,因为低于Lys的pI值,Lys可解离成阳离子挂在树脂上;高于Asp的pI值,则Asp可解离为阴离子,不能被树脂吸附而直接流出色谱柱,在pH 12条件下,因高于Lys的pI值,Lys又解离为阴离子从树脂上被交换下来,这样通过改变洗脱液的pH值可使它们被分别洗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操作】1、树脂的处理关于市售新树脂的处理见注1,关于树脂浮洗的方法参照讲义所述,本实验采用处理好的树脂。
2、装柱:将色谱柱垂直装好,关闭柱底出口,在柱内注入约2cm高pH5.3的柠檬酸缓冲液。
将浮选后已转成钠型的树脂置于烧杯中,加进1~2倍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经抽气处理后,搅成悬浮状沿柱内壁细心地把柱灌满,倒时不要太快,以免产生泡沫。
待树脂在柱底部逐渐沉积2~3cm高时,用吸管吸去柱内上层所出现的清液,慢慢打开柱底出口,继续加注树脂悬液,直至柱体装到8cm高度为止。
在装柱时要避免使柱内液体流干而使装柱失败,另外树脂悬液的温度要相对恒定(特别是对于采用高温法)。
装好的柱体应该没有纹路,没有裂痕,没有气泡和柱顶表面平整而均匀,这样方可投入使用,否则要重装。
3、平衡:柱装好后接上预先调好的恒流泵,用柠檬酸缓冲液以24ml/hr的流速平衡,直到流出液的pH与洗脱液的pH相同为止(pH试纸检查),这大约需要2~3倍床体积。
4、加样与洗脱:移去柱上的液器塞,打开柱底出口,小心使柱内液体流至柱表面时即行关闭。
用加样吸管吸取0.5ml氨基酸混合样品溶液。
沿柱壁小心地加入柱中,加样时不要过快,以免冲坏树脂表面,加样后慢慢打开柱底阀,使液面再与树脂面相齐时关闭,然后再用吸管吸取适量洗脱液如此清洗柱内壁四周1~2次。
洗涤后,用缓冲液在柱内加到约2cm 高的液层,然后接上恒流泵,调流速0.5ml/分即开始洗脱。
氨基酸纸层析
氨基酸纸层析实验二氨其酸的纸色谱一、实验目的1、学习色谱法分离的原理和类型。
2、学习用纸上层析法进行分离鉴定氨基酸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同一物质中的吸附、溶解或者分配性能的不同,使混合物溶液流经该物质,经反复地吸附或分配等作用将各组分分离的一种操作方法。
纸色谱法是属于分配色谱的一种通常用特制的滤纸如新华一号滤纸作固定相(水为支持剂),含有一定比例的水的有机溶剂(展开剂)作流动相,应用于多官能团或高极性化合物如糖或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圆形纸层析是纸层析的一种。
方法是用一张圆滤纸,将样品点在圆心的位置或距圆心而作的同心圆的圆周上,在滤纸中心插一纸芯,使溶剂沿滤纸芯从圆心向滤纸的四周展开,由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不同,使得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随着溶剂的展开在滤纸上移动得快一些,而在固定相中溶解度大的组分移动就慢一些,因此得到分离(图2-35(1))。
Rf值:Rf值是表示被分离的物质在层析图谱上的位置。
Rf =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距离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原点:为点样点的位置溶剂前沿:展开结束时溶剂达到的位置层析斑点:展开后,组分所达到的位置如图1样品中组分一的Rf = OA / OC 组分二的Rf = OB / OCRf值取决于被分离条件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和两相间的体积比。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同一物质Rf值是一常数。
所以Rf值也是判断物质的主要物理常数之一。
但影响Rf的因素很多,因此在进行纸层析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条件,否则Rf值不易重现。
在圆形纸层析中层析图谱显色后为弧形色带。
Rf值最大的样品,其弧形色带距原点最远,最小的距原点最近,其余的便按序介于这二者之间。
注:滤纸本身是纤维素,纤维素分子上有许多羟基,羟基具有吸附水分的作用,纤维素的羟基能够和6-7%的水以氢键结合,即使把滤纸烘干,也很难把水分除去,所以滤纸外观上是干的,但实际上是含有水的,把干滤纸放在饱和的湿气之中,能吸附20%左右的水分。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进一步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苯酚、丙酮、氨基酸溶液(酪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方法:1. 准备纸层析板:在纸层析板的一端绘制一个起点线,距离底部约2 cm。
2. 在起点线上分别滴加不同氨基酸溶液,每个溶液滴加约1 cm。
3. 将纸层析板放入含有苯酚和丙酮的密闭容器中,使其与溶剂接触,但不要浸泡。
4. 等待溶剂前进至纸层析板的顶端,取出纸层析板并迅速标记出溶剂前进的距离。
5. 用紫外灯照射纸层析板,观察各氨基酸的色谱带。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氨基酸的纸层析分离和鉴定。
根据实验结果,不同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产生了不同的色谱带,表明它们在溶剂中的迁移速度和亲和性不同。
首先,酪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上方最高位置,表明酪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最低,迁移速度最慢。
这可能是由于酪氨酸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和羟基团导致了其与溶剂的较弱相互作用。
其次,赖氨酸和谷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上方,但位置较低。
这表明赖氨酸和谷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较高,迁移速度较快。
赖氨酸和谷氨酸分子中的带正电荷的氨基团可能与溶剂中的负电荷相互作用,加快了它们的迁移速度。
甘氨酸和丝氨酸的色谱带位于起点线以下,迁移速度最快。
这表明甘氨酸和丝氨酸与溶剂的亲和性最高,迁移速度最快。
甘氨酸和丝氨酸分子中的带负电荷的羧基可能与溶剂中的正电荷相互作用,加快了它们的迁移速度。
总结:通过纸层析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鉴定了不同氨基酸。
实验结果表明,氨基酸的迁移速度和亲和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进一步研究氨基酸的纸层析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一、前言纸层析法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
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
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
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
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
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
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
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
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
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纸色谱法分离氨基酸
纸色谱法分离氨基酸
说起这个纸色谱法分离氨基酸,咱们得先摆一摆啥子叫纸色谱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含有氨基酸的溶液滴到一张特殊的纸上,然后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让这些氨基酸在纸上头按不同的速度跑,最后就分开成了几道杠杠,每一道杠杠就代表了一种氨基酸。
要做这个实验,首先得选好纸,一般要选那种吸水性好的,质地均匀的滤纸。
然后把要分离的氨基酸溶液滴到纸上头,记得要滴得均匀点,莫要滴成一坨了。
接着就把这张纸放到一个密封的容器里头,里头还得加点溶剂,让这些溶剂能够慢慢往上爬,带着氨基酸一起跑。
这个跑的过程中,不同的氨基酸因为跟纸和溶剂的相互作用不一样,所以跑得速度也就不一样。
跑得快的就先到终点,跑得慢的就后到,这样一来,就实现了氨基酸的分离。
等跑完了,拿出来一看,纸上头就出现了几道颜色不一样的杠杠,每一道杠杠的颜色和位置都代表了不同的氨基酸。
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测量这些杠杠的位置和颜色深浅,来判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了。
总的来说,这个纸色谱法分离氨基酸还是比较简单直观的,不过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还是得注意好多细节,比如纸的选择、溶剂的配比、实验的温度湿度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和结果的准确。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不同氨基酸溶液进行分离和检测,以研究其迁移率和相对极性的差异。
通过选取适当的溶剂系统和纸层析条件,我们成功地分离了五种常见氨基酸,并确定了它们在纸上的迁移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技术,可用于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
引言:氨基酸是生物体中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体的代谢、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快速、准确地分离和检测氨基酸,科学家们发展出了多种分析技术,其中之一就是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吸附剂(纸)上的迁移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药物研究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深入了解氨基酸的性质和特点。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氨基酸样品:丙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
- 层析纸:常规过滤纸。
- 层析溶剂:正丁醇/蒸馏水(7:3)混合液。
2.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溶液:将每种氨基酸样品分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制备浓度为0.1 mol/L的氨基酸溶液。
2. 准备层析纸:在纸层析仪中放置一条纸带,细细地描绘线8 cm以上,标明起始点和结束点。
3. 样品加载:使用吸管或微量注射器,将每种氨基酸溶液滴于纸带的起始点上,注意避免溶液的扩散。
4. 层析过程:将纸带放入层析仪中,加入适量的层析溶液至稍高于纸带的底部,待溶液达到上端时取出纸带,立即标记氨基酸的悬浮位置。
5. 结果分析:测量标记点距离起始点的距离,并计算各氨基酸的迁移率。
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分离了丙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这五种常见氨基酸。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率存在一定差异。
迁移率较大的氨基酸,其在纸上的可见位置相对靠近起始点;而迁移率较小的氨基酸,则迁移较慢,位置较远。
这种差异主要与氨基酸的极性有关。
极性较大的氨基酸更容易与层析纸上的极性团结合,从而减缓其迁移速度;而极性较小的氨基酸则与层析纸上的极性团的作用较弱,迁移速度较快。
氨基酸纸色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纸色谱技术,学习并掌握氨基酸混合物中各个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加深对纸层析原理和操作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来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色谱技术。
在纸层析法中,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分作为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某一处,称为原点。
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f值)来表示。
Rf值是指从原点至氨基酸停留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温度、湿度、层析滤纸的型号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 层析缸- 点样毛细管- 小烧杯- 培养皿- 量筒- 喷雾器- 吹风机- 层析滤纸- 直尺及铅笔2. 试剂:- 标准氨基酸混合物- 展开剂(水饱和的正丁醇和乙酸混合液)- 显色剂(如吲哚酚、茚三酮等)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标准氨基酸混合物用适量溶剂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点样:用点样毛细管吸取样品溶液,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处点样,重复点样3次,每次点样后晾干。
3. 展开层析:将点好的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使液面高出滤纸上的样点。
密封层析缸,待溶剂前沿达到预定位置时取出滤纸。
4. 显色:将展开后的滤纸用适当显色剂显色,观察并记录各氨基酸斑点位置。
5. 数据处理:用直尺测量各氨基酸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计算Rf值。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通过纸层析法,成功分离并鉴定了标准氨基酸混合物中的各个氨基酸,得到各氨基酸的Rf值。
2. 结果分析:根据Rf值与标准氨基酸图谱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各氨基酸的种类。
氨基酸纸色谱实验报告
氨基酸纸色谱实验报告氨基酸纸色谱实验报告引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于研究生物学和化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纸色谱法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探究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率和色谱图谱。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氨基酸样品、滤纸、色谱槽、色谱溶液等。
首先,将滤纸剪成适当大小,然后将氨基酸样品溶解于色谱溶液中。
接下来,将滤纸浸泡于色谱溶液中,待其吸满后,将其放入色谱槽中。
在槽的一侧加入适量色谱溶液,使其与滤纸保持湿润。
将色谱槽放置在恒温水浴中,保持适当的温度。
观察滤纸上氨基酸的迁移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若干种常见的氨基酸作为样品,并进行了纸色谱分离实验。
通过观察滤纸上的迁移情况,我们得到了不同氨基酸的迁移率和色谱图谱。
首先,我们观察到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速率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极性较强的氨基酸会更容易迁移,而极性较弱的氨基酸则迁移较慢。
这是因为在纸上,极性较强的氨基酸与纸的极性较强的部分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力,因此更容易被吸附和迁移。
而极性较弱的氨基酸则与纸的极性较弱的部分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因此迁移较慢。
其次,我们观察到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迁移距离也不同。
迁移距离与氨基酸的分子量和极性有关。
一般来说,分子量较大的氨基酸迁移距离较短,而分子量较小的氨基酸迁移距离较长。
这是因为分子量较大的氨基酸在纸上的扩散速度较慢,因此迁移距离较短。
而分子量较小的氨基酸则扩散速度较快,因此迁移距离较长。
最后,我们观察到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色谱图谱也不同。
色谱图谱反映了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分离程度和迁移速率。
通过比较色谱图谱,我们可以判断氨基酸之间的相对含量和纯度。
例如,如果一个氨基酸的色谱图谱上只有一个峰,说明该氨基酸非常纯净;而如果一个氨基酸的色谱图谱上有多个峰,说明该氨基酸可能存在杂质或同分异构体。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纸色谱法对氨基酸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档/双击可除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篇⼀: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氨基酸的纸层析法⼀.⽬的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法。
⼆、原理以滤纸为⽀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
纸层析所⽤展层剂⼤多由⽔和有机溶剂组成。
展层时,⽔为静⽌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弱。
有机溶剂在滤纸上⼜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 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另⼀溶剂展层,从⽽达到分离的⽬的。
这种⽅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
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1、新华滤纸2、层析缸3、细线4、点样管5、橡⽪筋6、电吹风7、喷雾器四、实验试剂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2、展层剂:正丁醇:12%氨⽔:95%⼄醇:蒸馏⽔=13:3:3:1(v:v)3、0.5%茚三酮—⽆⽔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 ⽆⽔丙酮,贮于棕⾊瓶中五、实验步骤1、取滤纸剪成20×10厘⽶的滤纸条⼀张,在⼀端打孔,系⼀根细线,在另⼀端2~3cm处⽤铅笔画⼀横线,中间画⼀圆点(原点)。
2、取⽑细管⼀⽀(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次⽤吹风机吹⼲,点2~3次为佳。
实验二圆形滤纸色谱法分离氨基酸
实验二圆形滤纸色谱法分离氨基酸一、原理用各种标准氨基酸的混合物和几种未知氨基酸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张圆形滤纸上进行层析。
层析后滤纸上的氨基酸用茚三酮显色剂显色得到纸色谱和各种标准及未知氨基酸的Rf值,将未知氨基酸的Rf值与各种标准氨基酸的Rf值相对照,以达到离、鉴定氨基酸的目的。
必须注意手指印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故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分析用的滤纸和滤纸条,要用镊子钳夹滤纸边。
二、仪器和试剂1.圆形滤纸(直径15厘米)、滤纸条(2x1 厘米)2.毛细玻管3.培养皿( 直径 l1-12 厘米 )4.电吹风机5.喷雾器6.镊子、剪刀、圆规、直尺、铅笔7.标准氨基酸溶液:0.1%丙氨酸水溶液,0.1% 精氨酸水溶液,0.1% 亮氨酸水溶液(加微量NaOH 使之溶解)8.层析溶剂:正丁醇:醋酸:乙醇:水 =4:1:1:2(V/V) 混合后的上清液。
9.0.1%茚三酮溶液:0.1克茚三酮溶于100毫升95%乙醇中。
10.待测氨基酸样品:丙氨酸、精氨酸、亮氨酸混合溶解(每种氨基酸的浓度均为0.1%) 。
三、操作:1.滤纸的处理取圆形滤纸一张以滤纸中心为圆心,用圆规画半径为1厘米的圆,在圆心处用打孔器打一个小孔。
用铅笔过圆心将滤纸分成4等份,并在滤纸边缘上分别标上丙、精、亮、混字样。
2.点样在圆规画的圆周上每一等份的中点(即原点) 用干净毛细玻管小心点上0.1%丙氨酸、 0.1%精氨酸、0.1%亮氨酸和混合氨基酸样品,点样直径约为2毫米,不宜过大,并把滤纸放在空气中晾干。
3.层析将滤纸条卷成圆筒(如灯芯),插入滤纸小孔,注意吻合紧密,勿使滤纸芯突出纸面,下端刚好接触培养皿底为宜。
用吸量管吸取层析溶剂5-10 毫升加入干燥、洁净的培养皿中,勿使溶剂沾到培养皿的边沿上,将点好样品的滤纸平放在培养皿上,纸芯浸入层析溶剂中, 并迅速用同样大小的培养皿严密覆盖在上面。
此时可见溶剂沿纸芯上升到圆形滤纸上,然后向滤纸四周徐徐扩散。
氨基酸纸色谱实验报告
氨基酸纸色谱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氨基酸纸色谱实验,了解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掌握氨基酸的色谱分离技术。
实验原理,氨基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具有氨基和羧基,是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单位。
氨基酸纸色谱是利用氨基酸在纸上移动的速度差异,通过色素显色和色谱分离的方法,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检测。
实验仪器和试剂,氨基酸标准品、纸色谱板、色谱槽、显色剂(如二硝基苯胺溶液等)。
实验步骤:1. 将纸色谱板切成适当大小,用氨基酸标准品在纸板上均匀涂抹。
2. 将涂有氨基酸的纸板放入色谱槽中,加入适量显色剂。
3. 观察显色情况,记录氨基酸在纸板上的色谱图谱。
4. 根据色谱图谱,计算氨基酸的Rf值,并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了氨基酸,并得到了色谱图谱。
根据色谱图谱,我们计算出了各个氨基酸的Rf值,并进行了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在纸色谱板上的移动速度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色谱分离的方法进行检测和鉴定。
实验结论:氨基酸纸色谱实验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氨基酸分离和鉴定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氨基酸纸色谱的操作技术,并对氨基酸的分离和检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纸色谱板的处理,避免污染和损坏。
2. 显色剂的选择和使用要准确,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试剂,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通过本次氨基酸纸色谱实验,我们对氨基酸的分离和检测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析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析摘要:纸色谱法是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纸色谱法还是分离、分析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该文以正丁醇:乙酸:水=4:1:5的溶剂系统为展开剂,长12?cm、宽14?cm的大张双圈定性滤纸为色谱滤纸,在实验温度30℃下进行纸色谱分析实验,以丙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五种氨基酸分别点样,以Rf 值表示实验结果,得到以上实验条件下五种氨基酸的Rf值,可为从事氨基酸纸色谱分析实验者提供定性分析的参考结论。
关键词:纸色谱分析氨基酸纸色谱法是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纸色谱属分配色谱,以滤纸为载体,滤纸所吸附的水为固定相,展开剂为流动相,由于样品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实现分离[1]。
纸色谱法应用广泛,纸色谱具有所需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所需样品量少和灵敏度较高等优点[2],既是分离、分析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方法,也是生物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纸色谱分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微量分离的分析层析法。
层析溶剂(扩展剂)由一定比例的多元溶剂构成。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器材手套,塑料薄膜,白线,针,小刀,直尺,毛细管,大烧杯(1000?mL),小烧杯:(500?mL)培养皿:(直径9?cm),定性滤纸(双圈牌90?cm×90?cm大张滤纸:用小刀和直尺裁取长12?cm、宽14?cm 的一张),电吹风。
1.2 实验试剂(1)扩展剂:为4份水饱和的正丁醇和一份醋酸的混合物共72?mL,充分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分,取上层液体作扩展剂。
(2)氨基酸溶液:0.5%的赖氨酸、脯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各组分浓度均为0.5%)各50?mL。
(3)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50?mL。
(称取0.1?g水合茚三酮溶于100?mL正丁醇溶液中)1.3 实验方法与步骤(1)将盛有20?mL展层溶液的小烧杯置于倒置的大烧杯中,用塑料薄膜密封,平衡20分钟。
氨基酸的纸色谱
【实验目的】
1.掌握纸色谱的操作方法。 2.了解纸色谱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
色谱又可称层析,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物 理方法。其分离原理是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 之间溶解能力、吸附能力或其它亲和作用的差 别,使其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当两相做相 对运动时,组分在两相间进行连续多次分配, 使各组分达到彼此分离。其中一相是不动的称 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 的流体称为流动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氨基酸是无色的化合物,可与茚三 酮反应产生颜色,因此,溶剂自滤纸挥 发后,喷上茚三酮溶液后加热,可形成 色斑而确定其位置。
【实验步骤】
1.点样
取16cm×6cm的中速色谱滤纸在距离底边 2cm处用铅笔划起始线,在起点线上分别点上 标准品及混合样品溶液(样点间距1cm),点 样直径控制在2mm~4mm,然后将其晾干或在红 外灯下烘干。
4.计算Rf值
分别计算丙氨酸、亮氨酸及未知溶液中各 成分的Rf值。通常用相对比移值Rf表示物质相 对距离。Rf值的大小与物质结构、展开剂系统、 滤纸种类、温度、pH、时间等有关。在同样 条件下,Rf值只与各物质的分配系数有关。因 此,用Rf值来进行比较,就可以初步鉴定出混 合样品中的不同物质。
注意事项
2.展开
向色谱缸中加25mL展开剂,盖上盖子约 5min(使缸内展开剂蒸气饱和),将点样后的 滤纸悬挂在缸内(图4-2)使纸底边浸入展开 剂约0.3cm~0.5cm,待溶剂前沿展开到合适部 位(约8cm~10cm),取出,划出前沿线,
3.显色
将展开完毕的滤纸,用电吹风吹干,使展 开剂挥发。然后,喷上0.5%的茚三酮溶液, 再用电吹风热风吹干,即出现氨基酸的色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纸色谱和柱色谱
[实验目的]
1. 掌握纸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用途。
2.学习柱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用途,熟练掌握柱色谱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一、纸色谱
纸色谱是以滤纸作为载体,让样品溶液在纸上展开达到分离的目的。
纸色谱法的原理比较复杂,主要是分配过程,纸色谱的溶剂是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在滤纸的一定部位点上样品,当有机相沿滤纸流动经过原点时,即在滤纸上的水与流动相间连续发生多次分配,结果在流动相中具有较大溶解度的物质随溶剂移动的速度较快,而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随溶剂移动的速度较慢,这样便能把混合物分开。
二、柱色谱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下端带有活塞的玻璃管(色谱柱)中填入固体吸附剂,从柱顶加入混合物样品溶液,各组分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连续加入洗脱剂,样品在吸附剂上反复地进行着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过程,吸附时则停顿,解吸时则随着洗脱剂向下移动。
由于各组分对于吸附剂的作用能力不同,向下移动的速度也不同,作用能力强的向下移动的慢,作用能力弱的移动的快,随着洗脱过程的不断进行,各组分便得到了分离。
[实验装置]
图1 纸色谱图2 纸色谱滤纸条点样图3柱色谱装置
1.层析缸
2.滤纸
3.展开剂
[课前预习]
柱色谱、纸色谱
[实验步骤]
一、纸色谱分离几种氨基酸
本实验以饱和水的正丁醇溶液作展开剂,通过实验测出丙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的R f值,并分析测定未知试样的成分或组成。
1.滤纸的选择
滤纸的质量应厚薄均匀,能吸附一定量的水,可用新华1号,切成纸条,大小可自由选择,一般为3×20cm,5×30cm,8×50cm等。
滤纸用前应经过试验,观察分离效果,色点边界清晰为好。
2.配置展开剂
正丁醇:水:乙酸=4∶5∶1(体积比)按他们用量比例,先将正丁醇与水在分液漏斗中一起振摇10~15分钟,然后加乙酸再振荡。
静置分层,下层弃去,上层作为展开剂,将展开剂倒入层析缸内盖上盖,放置0.5小时,使缸内形成饱和蒸气。
3.显色剂
95份正丁醇及5份(体积比)2mol•L-1的CH3COOH混合作为溶剂,加入茚三酮配成0.1%的溶液。
4.取5×30cm的滤纸一张,在距离一端2cm处用铅笔轻划一直线,在直线上用铅笔轻轻地划4个“×”号,并注上号码1,2,3……,在各点上用毛细管(管口要齐)分别点上谷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已知样,在第四点上,点上未知样,每加一点样品就用吹风机以温热的风吹干,每个样品点三次。
将层析液倒在一培养皿中(约1~1.5cm深),先将点好样的滤纸上端夹在支架上,下端放在皿的外边(不要与溶剂接触),盖上层析缸盖。
10分钟后,滤纸吸附蒸汽达到平衡,用夹子将滤纸下端迅速放入皿中,溶液因毛细现象逐渐向上渗透扩散,当前沿距样15cm左右处停止展析,取出滤纸,用铅笔划出溶剂前沿线。
晾干,喷上显色剂到刚好润湿滤纸,用吹风机吹干,并在85~90℃烘干,则显出紫红色斑点。
(1)计算已知样和未知样各点的R f值。
(2)根据已知样和未知样各点的R f值。
做定性分析。
二、柱色谱法分离偶氮苯与邻-硝基苯胺
本实验是以小型层析柱分离偶氮苯与邻-硝基苯胺的少量混合溶液。
所用主要仪器及药品为:
层析柱:长25cm,内径1cm
吸附剂:市售中性氧化铝(100目,Ⅱ~Ⅲ级)10g。
淋洗剂:①1,2-二氯乙烷与环己烷等体积混合液80~100mL,②95%乙醇(备用)。
待分离混合样:1%偶氮苯的1,2-二氯乙烷溶液与1%邻-硝基苯胺的1,2-二氯乙烷溶液的等体积混合液约1mL。
(1)湿法装柱:将洗净晾干的层析柱中注入约为柱容积1/4的淋洗剂。
将淋湿的一小团脱脂棉推入柱底狭窄部位(勿挤压太紧),上面加盖一张直径略小于柱内径的滤纸片。
将10g中性氧化铝在小烧杯中用淋洗剂调成悬浊状。
打开柱下活塞调节流速约1滴/秒,将制成的悬浊液在自柱顶注入,可敲击柱身以使吸附剂沉积均匀。
在此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吸附剂沉积层上面有一段液柱。
吸附剂加完后关闭活塞,将一块滤纸片盖在吸附剂沉积面上。
(2)加样:打开柱下活塞放出柱中液体,待液面降至滤纸片时关闭活塞,将1mL待分离的混合样液沿柱内壁加入。
打开活塞,待样液液面至滤纸片时关闭活塞。
用干净滴管吸取淋洗剂约0.3mL沿加样处冲洗柱内壁。
再打开活塞将液面降至滤纸处。
依上法重复操作直至柱壁和顶部的淋洗剂均无颜色。
(3)淋洗和接收:加入大量淋洗剂,打开柱下活塞,控制流出速度为1滴/秒。
观察柱中色带下行情况。
随着色带向下行进逐渐分为两个色带,下方的为橙红或橙黄色,上方为亮黄或微带草绿色,中间为空白带。
当前一色带到达柱底时更换接收瓶接收(在此之前接收的无色淋洗剂可重复使用)。
当第一色带接收完后更换接收瓶接收空白带,当空白带按完后再
换接收瓶接收第二色带。
[注释]
1. 比移值(R f )表示物质移动的相对距离。
R f = 溶液移动的距离
溶质移动的距离 例如: R f (化合物A )= 12cm
3.0cm = 0.25 各种物质的R f 随要分离化合物的结构、滤纸的种类、溶剂、温度等不同而异。
2. 柱色谱在接受色带时, 如果两色带间的空白带较宽,在第一色带到柱底时可改用95%乙
醇淋洗,以加速色带下行。
若空白带较窄,甚至中间为交叉带,则不可用乙醇淋洗,否则将会使后一色带追上前一色带,造成混淆。
[思考题]
1. 柱色谱操作中,如何选择洗脱剂?
2. 都有哪些分离提纯有机化和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