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一名青年教师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吾日三省吾身--一名小学青年教师的反思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的今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
作为一名小学青年教师,如何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素质,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论语》中有曾子的"三省"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事实证明,即使在现代,古人的智慧还是经得起考验的。面对新课程的新要求,我提出了新"三省",每天坚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行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省:今天我读了吗?
过去教师上课,更多地依赖"教参"。因为"教参"上对每一篇课文都作了详尽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应有尽有。甚至连每一课时具体怎么安排、导入语、总结语都罗列得十分详细,教师只需"依葫芦画瓢",备课也就是抄"教参",没有多少自己的思考。而如今的"教参"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能拿来直接上课了。教参中除了案例,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比如,人教版新教材的语文教师用书主要指明教学目标,对关键地方稍作介绍,其余只作提示,不作硬性规定。这让教师在感到没了框框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和拓展知识的自我需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宽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阅读功底。因此,教师的阅读就变得非常重要。
既然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那么在新课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如何阅读呢?语文课程标准组专家指出,首先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为此,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应尽早列入教师的阅读计划。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建构性学习等书籍,也应成为教师案头的必备书籍。另外,语文学习强调积累、感悟、熏陶,鼓励学生主动感知阅读材料,与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交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那么,教师的阅读就不应该是一般地吸收和扩充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生体验,是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教师要先读;要求学生背诵的美文,教师要先背;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看似简单,做起来很难。工作上的压力、家中的缠身琐事、教师自身的惰性……都阻碍着教师的阅读。此外,还有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参"的"帮助",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责生严,待己宽",部分教师的阅读面甚至不及学生!所以,每日必读,开卷有益,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学不可以已",要将阅读作为每日的必修课,时时反省,时时更新。
二省:今天我做了吗?
"做"其实就是躬身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将课标要求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去。课程改革已由过去满怀希望的翘首企盼,到现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我们也应逐渐从燥动走向冷静、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刻,多思考、多实践。面对课改,很多教师无所适从:要么坚持己见、照样"满堂灌"、"满堂问",拒绝改变;要么跟风"乱改",只追求表面的浮华热闹,以为学生"动"了就是课改,而不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甚至仍有教师抱怨:这样教不行,那样改不好,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我认为:课改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它不是否定以前的一切,而是对以往教学的一种"扬弃",只要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固有的教学行为作相应的改进就行了。教学改革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工作,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只要每天有一点进步、每天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感悟,日积月累,新课程的实践就一定能取得实效。
既然如此,教师应该如何"做"呢?首先,教师要努力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放下"知识权威"的架子;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要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和共建。在新"课标"环境下,教与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教师既是人才的培育者,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和受教育者。其次,要坚决摈弃那种字词教学空泛化、小组合作形式化、表扬频繁化的"表面浮华",要真正将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到实处;在教学中还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个性品质、人生信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使自主性学习有一个长久的动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所以,现代社会的青年教师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实践中改进,在实践中成长。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在教学中,要时时反躬自问:这样做行吗?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三省:今天我写了吗?
当我们教完一节课以后,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头脑里"过电影",重现教学过程。有时我们会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场面而感到欣慰;有时也会为不谐调的教学活动而苦恼。这时若能及时分析教学上的得失,可以逐步摸索出教学规律。因此,以一种思考的眼光来对待教学现象、写好教学后记,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那么,教学后记写些什么呢?可以记载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也可以记载自己实施新课程的一些尝试,如:教给了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开展了哪些有效的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造思维方面做了哪几点尝试等等;还可以记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突破重点、难点的,选择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用了哪些教具,设计了什么样的板书和练习,从中摸索出哪些规律等。至于学生的质疑和独到的见解,凡能反映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学习深度、广度的回答和讨论,更有必要选记下来。此外,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学生练习中的错例,或教师偶发的感受,也可以写上三言两语,作为以后教学研究的参考……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开展课题研究,而老师们却认为"科研"很神秘,很深奥,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围绕该课题作一些思考和实践,并及时"纪录在案",进行分析和讨论,就是一种个案研究。长此以往,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一定能得到提升。所以,坚持写教学后记,不仅能促使我们自觉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时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总结教学经验积累素材,还能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投身于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