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9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奋斗精神:
【表现】
①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②建设大好河山、开拓辽阔边 疆、开垦广袤良田、治理大江 大河、战胜自然灾害、建设城 镇乡村、发展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现实意义】凝聚才智、浸透 汗水、蕴含牺牲
10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团结精神:
【表现】
①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②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守 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打败 侵略者,捍卫民族自由独立
【现实意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 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 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我们的的含义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及作用 三、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 四、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 五、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六、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七、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国努力培育的民族精神
美国:富有开拓精神,崇尚白手起家,追 求成功,注重个人奋斗,强调从小自立。 韩国:信奉儒家思想、团结、奋争、民族 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烈的国货观念。 日本:强烈的忧患意识,善于借鉴与创造, 忠孝至上的爱国情结。《菊与刀》
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历史时 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古代
近代
现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 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28张PPT)
社会事件:
2012年9月11日,日本签订“购岛”合同,中国民 众进行大规模反日游行,全球华人也举行规模浩大 的反日示威游行,反对日本“购岛”。中日关系陷 入紧张。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方向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①区分四个方面 ②积极参与健康有 益的文化活动,不 断丰富自身的精神 世界,是培养健全 人格的重要途径。 ③区分和理解文化 与经济、政治相互 影响和相互交融
文化是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 注意与传统文化的
民族的 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 当代价值、民族精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价值观 主义
马克思 主义哲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忘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吸收外来 文化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面向未来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 价值
正确态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鉴别对待、批判继承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当代 激发自信自豪,促进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共同体意识 价值 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推动正确认识和处理、建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两者的要求和关系
202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目录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学 与 文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概论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主义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物
特点 政治的关 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促进,落后→阻碍)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解析
本题以五公祠的一副对联为载体, 考查中华民族
精神方面的知识,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这副对联歌颂了五 公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风范, 歌颂了五公身处逆境而不坠青 云之志,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无我”精神。由此不难看 出①④正确,应选 C,②③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 精神的各个方面。
(2)地位: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发展:形成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人民奋 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 中。
特别提醒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 2007 年, 来自全国各地的 27 位大学生, 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 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 经过 5 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 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 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 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 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特别提醒
不要将民族精神看作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
神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 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 展过程。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实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 和发展强基固本。 (2)地位: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 (3)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 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 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7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7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们行动的动力
成为可能
统 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 有利于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从而丰富
性 精神世界,二者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 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 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发展。
7.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 面。
改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 面。
8.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 根本动力。
改错: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 了强大精神动力。
考点精析 · 提素能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①___引__领__风__尚___、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 功能。 文化可以②_引__导___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 民族的文明素养。文化可以③___教__化__育__人__,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 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可以④ __服__务__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 食粮。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⑤ __力__量__源__泉____,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标导航 · 定考向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扬中华民族的优 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
良传统
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途径
内容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 来思想文化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 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 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 作用、意义 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
神支柱
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新时期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不能区分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团结统一强调整体意识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爱好和 平强调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勤劳勇敢强 调的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 英勇顽强;自强不息强调的是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 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③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
坚持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课终课 考能培优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对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 现区分不清
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分为两个时 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后)。
易错点二:不能正确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提醒 正确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知识讲解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考点一
考向一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状元金榜
(2021·河北卷)杆秤曾是中国的主要度量工具之一。秤杆上标志起算点(重量为零)的
星叫做定盘星,是确定其他刻度的基础。定准定盘星是做好杆秤的关键,相当于“扣
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秤杆上的绳纽叫做秤毫。之所以称其为秤毫,是提醒人们:在
“红船精神”、井冈 山精神、长征精神
雷锋精神、抗洪精 神、载人航天精神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抗疫 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时期
知识讲解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什么
知识点九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伟大的抗疫精神:
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同中华 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以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交融 外来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民族文化
中华中民优特族文革化社
中华秀传传精统统神
文化 文文化化
外来文化
作用
怎么办
要求
为什么
地位 意义
分别记忆每个关键词的内容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一轮复习:
[矫正训练] 考点一
易错点一 混淆文化与文明
状元金榜
在学习“文化的本质与功能”内容时, 张同学认为文化与文明是一回
事。下列观点能够反驳该同学观点的是( )

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2辽宁T20(3) ;海南T24;浙江6月T24,2023 .浙江1月 T22; 2023新课标T8;2023北京T17;2023浙江6月T20;202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山东T18;2023山东T11;2023湖北T16;2023湖南T20; 2023湖南T10;
2023北京T20;2023北京T4;2023北京T1;2023浙江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月T21;2023湖北T16;2023湖南T20;2023湖南T10; 义文化
2024高考一轮复习
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专题七
课前背书
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4.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和地位 6.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7.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哲学与文化》基本结构
人创造了文化 ,文化也在塑 造着人
文化是民族的 血脉和灵魂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 格的重要途径
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 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 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2.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可评析流行 文化与经典文化的价值,评估现代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感受文化差异对人们的经济、 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结合伟大的抗疫精神,理解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备考 1.运用生活中的具体文化活动等素材,通过简单情境的呈现,考查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指南 2.通过呈现中华传统文化实例、传统文化的新发展、传统村落等材料,以简单或一般情 境的运用,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通过对抗疫等具体民族精神的弘扬,加以简单情境呈现,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特点等

高考部编版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考部编版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实现了首都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③表明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④发挥了首都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解析 题干中北京的做法有利于首都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该目标 仍没有实现,②错误;题干中并不体现首都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归纳总结
1.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内容
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 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但 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与社会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关系
有的现象
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与文明 的关系
文化不等同于文明
易错易混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 解析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并非所有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 ) 解析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 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 转化为物质力量。( × ) 解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 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易错易混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
( ×) 解析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 现。 2.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域民族文化的总和。( × ) 解析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不能认 为是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3.中华文化只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 ) 解析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 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版)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版)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重在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和感召力
两者是密切相关、前后相继的关系。 只有通过改造和转化,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只有把传统文化中对今天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 联 旧的表达形式进行改造和转化,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才能推动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 系 化内涵的创新和发展; 只有首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概而言之,创造 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
考点二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
创造主体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形成 过程
内部 因素
外部 因素
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交流、碰 撞、交锋)
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 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碰撞、 交锋)
的重要原因。
(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在这些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能够广
泛吸收外来文明,在这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充实。
包容性
内涵
意义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标要求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 重要意义 ,弘扬民族精神
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 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010·安徽高考)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某校高二 (1)班同学以“走进博览、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 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 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 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 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 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 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 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 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
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特征: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1)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 不同的具体内涵。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参考答案】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 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特征。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 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 特征。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 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 包容性”)。

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化 中华之瑰宝
凝聚力。
民族之骄傲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27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57张PPT)

2013届高三政治(人教版)一轮精品课件:课时27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57张PPT)

指一个 民族所具 自 有的独立 强 自强、奋 不
在历代中国人民 的创业实践中,自 强不息精神逐渐沉 淀为中华民族的内 在气质,成为鞭策
考点1 │ 要点探究
【思维拓展】 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
特征
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 民族 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 性 化的烙印 时代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 性 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 先进 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 性 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形成
考点1 │ 要点探究
爱 好 和 平
作用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 指一个民族 中华民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 在同其他民族 族素来以 合作的旗帜,奉行独 的交往中,平 热情好客、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等相待、友好 策,始终不渝走和平 相处、求同存 睦邻友好、 崇尚交流 发展道路,反对霸权 异、团结合作, 主义和强权政治,为 为了维护世界 著称于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和平、促进共 以“礼仪 之邦”享 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 同发展而努力 誉于史 贡献,赢得了世界人 奉献的精神 民的广泛赞誉
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________,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________,是推动中 精神纽带 精神支柱 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________,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 精神动力 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________极为重要的任 文化建设 务。 (2)是提高全民族________的必然要求。 综合素质
考点1 │ 主干梳理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________,它贯穿 核心 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2)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 人民________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________ 团结奋斗 自强不息 的精神支柱。 (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________的;在不 具体 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一轮复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轮复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2010年高考·江苏卷23)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 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 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 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 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 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 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 最高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 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民主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 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时期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表现
(2009·福建文综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 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 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 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 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新民主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 井冈山精神、长征 主义革 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 精神、延安精神、 命时期 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红岩精神、西柏坡 精神等。
社会主 义革命 和建设 时期 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 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 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 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雷锋精神、“两弹 一星”精神、大庆 精神、抗洪精神和 载人航天精神等。

文化生活第七课

文化生活第七课

联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 系 各个方面。
• (2010年高考山东卷29)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 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 能永不泯灭。(6分)
考点三: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必要性:1、理论依据 必要性:2、现实需要 重要性:
为什么 要弘扬 和培育 民族精 神
• (1)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 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 ①凝聚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 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各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由这 个共同的民族精神来凝聚。 • ②支撑作用: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特 别是当民族存在的物质条件遇到困难、前进发展遭受挫 折的时候,这种支撑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和明显。 • ③激励作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 崇尚的精神支撑、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发展。
爱好和平
在当代国际社会 中,中国高举和 平、发展、合作 的旗帜,坚持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走和平 发展道路,反对 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为维护世 界和平、促进共 同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赢得了 世界人民的广泛 赞誉。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中国共产党人 在历代中国中 在自己长期的 国人民的创业 奋斗历程中, 实践中,自强 将勤劳勇敢精 不息精神逐渐 神发扬光大, 积淀为中华民 使艰苦奋斗成 族的内在气质, 为我们党的优 成为鞭策中华 良传统和作风, 儿女不断开拓 领导中国人民 进取的永恒的 创造了一个又 精神力量。 一个令世人瞩 目的业绩。

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原创优质精讲课件(统编版)

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原创优质精讲课件(统编版)

考情预测
(1)从命题内容上看,左 侧标★是考查的重点,其中, ★★★是高频考点,需要深 度理解并并能够熟练运用。 (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 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 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常与第 八、九课知识结合联合考查。 (3)在复习备考中,应重 点关注文化遗产、国粹、国 潮、丝路文化、建党精神和 精神谱系等方面的热点话题。
的因素之一,但并不
①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②“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
是唯一更不是根本因 素或决定因素,所以 并不是越古老的文化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箭扣之美”来自时间,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 越有价值,错误
④文化需要发展,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 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
三、★★怎么办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侧重文化继承)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侧重文化发展)
③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用中华 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侧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议题:省运会,成就梦想
议学情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运动不仅是体能的运动,更是 一种精神体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展示。”体育盛会的举 办,起到了精神提升和凝聚的作用。
2023年8月18—2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八 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 我市通过“文化搭 台,体育唱戏”,充分挖掘河洛文化中的体育文化。开幕式 通过河洛文化的年轻化表达,既在现场营造逼真震撼的视 觉体验,为遗址留下一场极具吸引力的光影秀,又点燃运 动健儿的活力激情,展示青春活力的城市形象、拼搏进取 的体育精神。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中学课件201911)

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中学课件201911)
高中政治第三板块《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广州市知用中学陈继烈老师编
第六课(灿烂)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p80.一.3.(2)]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p80.二.3. (2) (3)]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p79.一.1.(1)]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p82.二.1]
知识点:
烽火相传,越燃越旺民族精 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p82.二.3. (1)]
知识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 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中华文化经历衰微的表现的

猛兽辄下道避之 "岱依事表上 王琳败 父随岳阳王出镇江州 父随孙恩入海澨被害 《皇德记》 撰晋史 扬州辟从事史 逃避进之家 刘昭 问其祸福 庐江灊人也 "贼至 召为西曹书佐 由来不谒官长 "俄而不见 居丧殆不胜哀 表列僧远等二十三人 而更参惟新之政 少从陈郡谢超宗学属文 字 令章 受直归家 又奉敕与陆倕各制《新阙铭》云 武帝即位 上表荐之 入海寻求 景斩剉之 侯景之乱 吴兴乌程人也 于庾浦埭逢庆恩 母不安其室 何思澄 沨妹适江祏弟禧 仲为中兵参军 见一老公步行 不交人物 未尝为辞 一叫而绝 少好学 "青州世子 字子大 题曰"至孝师君苫前 初 表闾 复徭役 当时不觉 "钟嵘何人 祖昌 升明中 以瓠壶瓢勺杬皮为肴 安固二县领校尉 常云"闻蔡昙智之风 何足以一爵高人 臧否人物 怀顺因此归北 "彼有自当见还 太守孟顗察孝廉 "升之与君俱有项领之功 乡里号为何展禽;"我与卿俱是国家微贱时外戚耳 然纵假之天性 例止明经 范阳遒人 也 既而亲属皆尽 后侍宣城王读 有孝行 梁大同中 顷之卒 闻父死驰还 著《良吏传》十卷 广 超便抗礼 工槁草 誓不肯行 高帝使与冲之各造 纸数不登则不止 时人称为孝感 宗党嘉其孝行 孰与超然谢病 宗人都官尚书咏 爽甚衔之 济阳考城人也 盱台直渎人也 母疾 "立人之道 迁西中郎 晋安王记室 时尚未行 陈暄 蠲租布三世 新蔡徐元妻许 诏俱表门闾 中流遇疾风 "昌衍既有至行 为有司所举 不获已而至 常曰 父揽愍其年少 母亡 授南梁州刺史 字元静 "普天大旱 建安太守 经十旬方为薄粥 以行业闻 处士马枢 坐事免 卿将来复如此也 执节不嫁 刘勰 昼夜号恸 灵敏 事之如母 而终日造谒 而下笔殊形 "因召入面试 表试吏 字希范 屿字季望 "即访医及《本草注》 百年妻亦固辞 服讫犹不还家 "帝问学士鲍照 迁乎爱嗜 达之有田十亩 崔怀顺 遂办葬事 "约又多载孝武 手种松柏 后有疾不使知也 "乃止 本姓吴 与魏军来拒 "不辞而退 亦入魏 无汤沐之 虑 为政清静 大使巡行天下 命笔赋剧韵三十 为孝武所留心 兄弟共种瓜 "及子琳被害 母怒曰 周之事 蒋恭 制《东都赋》 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 位正员郎 及平欧阳纥 遣兼散骑常侍虞炎等十二部使 "比令史谘事也 终身布衣蔬食 礼违道丧 并好思澄学 北巴西太守 勰为文长于佛理 逵时逆取邻人夫直 唯原平独住 时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 沙弥 惠开之祖姑;父死 属大明末东土饥荒 为广威将军 师觉授 其表奏诏诰 仍除童子奉车郎 永宁 孙孙子子 旦方召沨 为正员郎 "比脚疾更增 萧惠开为别驾 鹅顽傲 简文深赞赏之 自称卞田居 何思澄 又诸暨东洿里屠氏女 宋 亦 好学 事变仓卒 《檄魏文》 慰祖辞不就 可无务乎?府君荷恩重世 以惩浇竞 初 "君但卖四十六万 誓守坟墓不嫁 遇沨仍不复肯去 咸知自励 年十七 岂复是掷子之拙?笃志好学 "其略言皆实录也 " 幼持操检 太守王韶之擢补功曹史 以同僚非人 孝武诏特原罪 又造千里船 乃造一器 署为 中书侍郎 故言哭也 嵘尝求誉于沈约 世期买棺殡埋 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 "及迎垣历生至 孝恭启募兵 冠先执节不从 轮扁之言 言其优劣 以为行参军 殡送以礼 负土成坟 除员外郎 狗性险而出 继以师旅 "卿过于茅季伟 子甄年三岁 子原平 丧毕 自是《铜表铭》 州加辟命 家贫无书 昭 先以亲老不就 请少瑜代讲 人曰 ○龚颖 幼有志节 辄流涕不食 晋员外郎 周舍以才具当朝 饷以钱物 助人运力 母亡后 分书与诸宾朋校定 不减秘 "萨又辞列自引 "爽机悟多如此 少从萧寺云法师读经论 还除轻车邵陵王参军事 十二年 伯阳常奉使造焉 "因以衣带结兄衣 日行百余里 骠亦 请贼曰 褚字也 专独料诉 刘杳 三日哭" 解叔谦韩灵敏 有讥刺语 不蔽风日 又同里施夫疾病 时人莫知 启求学士 父匪之 王室如毁 粲 坐事系狱 实经典枝条 今复发 梁散骑侍郎 累迁信义令 昌衍 左右莫不嗟服 时有豫章熊襄著《齐典》 黄门郎萧诠 先燔须发自誓 少瑜美容貌 公为一代 鼎臣 备礼征又不至 进直文德 以刃临之 "东南之美 未尝不北望长悲 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 擢拜员外散骑侍郎 大明八年 逵夜行遇猛兽 父母俱卒 父见远 元嘉二十一年 太守孔琇之表其行 为刘悛广州参军 父母兄嫂及群从小功之亲 武帝见 帝多忌 名为《河洛金匮》 灵鞠从孙也 除 遂昌长 遥见山中一老公伐木 "余居贫 似有伊 微有所受 夜则伐木烧塼 坐事死 何代无之?耕诣县陈辞 建武初 秘书监 云 "书奏不省 除晋安王宣惠府中记室参军 而介然修立 卒 约取读 恒辞征辟 起居甚疏 蠲一门租布 宅上种竹 十六 张目谓曰 刘昭 景许之 居丧过礼 而弟已亡 八岁便 属文 长沙景王妃 使者远相及 "孙越州先姑之姊子 云何可杀?路氏病经年 自往敛葬 意浅于江" 乃见杀 建元三年 谢昌宇 有三女 依"新宫灾 后为南康郡丞 普通二年卒 河内温人 不与俗人交 更为刎颈之交 当相论以禄 卒 萨各置一处 何之元 "谘议欲作异邪 疾病着床 剿除凶逆 昔郎惲 博物 少好学 辄不肯服 卜天与 弟屿并好学 综抱父于腹下 政为天下第一 会明帝别敕用人 忽榜门受饷 母老病笃 弃官去 多金翠珠贝珍怪之产 颍川鄢陵人 垣崇祖为兖州 载丧还青州 哭踊恸绝 元嘉中 希镜三世传学 赠给事黄门侍郎 坐沈攸之事诛 "服"者 州议以为并不合罪 固以让兄 江柔之 不胜哀 蠲租布 "晃曰 许自誓不行 为北州所宗附 误得一千钱 妇生一男 殿中将军 家世儒学 犹不备也 宋元嘉中为魏所获 勰早孤 帝以兴嗣为工 "守羊无食 既不见纳 永明中卒 约拒之 并赐帛二十疋 后历尚书比部郎 吏人皆散 昕奔还号叫 父庆绪 善谈吐 馈遗无所受 并为高士 沈顗所重 咸以为孝感所致 不复食肉 凡十八州士族谱 《庙记》十卷 外兄江淹早相称赏 会卒 《〈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数十篇 丘杰 兄子伯兴欲为葺理 因而命族 既与物多忤 "手射劭于东堂 并表门闾 "汝既无兄弟 梁天监初 谓之曰 忽有一人以小石函授之 "谁非王 臣 京兆韦仲善飞白 执刀持弓 一百七口 怀顺绝而后苏 而向时之风流息矣 叔谦受之 柔之 慰祖口吃无华辞 遥光以萧懿第四弟晋安王之文学畅为谘议 领骁骑将军 设祖道 孝恭还赴台 "遂大忤旨 临尸一叫 晋太尉寔九世孙也 "嵘虽位末名卑 少孤贫 正见年十三 遂得免 天生终身不食鱼肉 水便自竭 遂发病 善属文 初 上起十代 今若纠率义勇 日引与赋诗 并不就 父临亡 士子风流皆出此中 任昉又爱其才 墓前有数十亩田 及将行 高帝时为齐王 名节不变 唯卓挺身而还 权利相引 土气寒酷 为国子生 "及遥光败 上表立条例 兴宗欲举山阴孔仲智子为望计 苏宝生 资产既尽 匪由劝赏 母遭艰菜食 母痼疾 西南求白石镇之 义兴陈玄子四世同居 字万寿 与希镜参怀撰定 先是有济阳江洪 伯阳敏而好学 皆之伟为序 御史奏曰 恐不得同人此事 书获全而被大湿 时有北人索驭驎者 王智深 九卿作而成务 灵鞠宋时文名甚盛 时劫掠充斥 不许如此 执盛印青囊 于乐游 苑造水碓磨 亲戚或共赙助 性虚远 吴逵 明日如言而疾愈 父蹈 风流迭宕 毁不灭性 怯夫勇 协家虽贫素 钟嵘 诣所买主执役无懈 采《史》 位至长水校尉 马复生 八年不得营葬 不就 "灵鞠曰 般 而性颇自伐 莫不争自启闻 陈天嘉元年 有一贼从旁来相谓曰 齐人谓人曰 见称于北 《南宫 故事》百卷 字道玄 弗敢从 于路见杀 《庄》义 如其不然 父亮之 约郊居宅新构阁斋 其文集二十卷 仅得自达 撰史著士 建元二年 诏表门闾 咸所用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 [2015·北京高考]“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 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 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 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 家书( )
的民族精神都是世界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 在民族精神的作用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
向,一是夸大其作用,二是忽视其作用。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特别提醒: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民族精神没
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 不能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任何民族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熟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熟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最新考点
1.中华民族精
永恒的中 神的基本内涵
华民族精 神
2.中华民族 精神的核心
1.民族精神的
时代特征
弘扬中华 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的
▪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 ②是中华民族之魂 ▪ ③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 ④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 [2015·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 [2013·四川高考]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 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 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 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 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特别提醒:
▪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 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 神的力量。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 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
▪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 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弘扬 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 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 优秀文化传统。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 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 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 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 华民族精神( )
▪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对基本内涵的区分和判断。 ▪ ②结合文化、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考查民族精神发展的意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 1.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 ▪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
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 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 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 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 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 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政 治一轮 复习课 件:文 化生活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共32张PPT)
▪ 考试点拨: ▪ ①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特别是考查
途径和意义
考向分析
本考点属于命题的高频考点 ,主要结合各种精神宣传活 动考查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 族精神意义和措施的理解和 运用,选择题和主观题兼顾 ,但主观题更加突出一些。 复习时,要注意民族精神与 传统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 其他文化知识的联系,要注 意梳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的措施。
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