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11)
【精品】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11)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愿意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探究,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金属勺、蜡烛、蜡块、火柴、试管夹、玻璃片、烧杯、蒸发皿、鸡蛋清、湿抹布、A4白纸。
2、《蜡烛的变化》预习提纲及实验探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提出探究问题1、师谈话:同学们,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达到浩渺的宇宙,小到我们身边的小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只是有些变化是能直接看到的、感受到的,而有些变化是在悄悄的进行中。
这节课我们以蜡烛的变化为起点,一起来研究有关物质的变化。
板书:蜡烛的变化。
先看看蜡烛,你观察到了什么?(可以点燃、切割、光滑、硬的……)二、探究蜡烛的变化1、师手拿蜡烛问: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蜡烛发生变化呢?(如果学生说“熔化”,要追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蜡烛熔化?)2、师谈话:切割、加热和点燃后发生的变化一样吗?3、生:各抒已见。
(如果学生认为这两种变化不一样,要追问:什么地方不一样?目的是往“产生新物质:水、二氧化碳、黑色物质”上引导)4、师讲述: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下面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一】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组长组织好组员,按照预习提纲的要求进行学习。
2、生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边汇报边演示)(1)加热蜡烛的实验(2)点燃蜡烛的实验(3)烧杯放在蜡烛上方的实验。
3、师讲解: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提出要求:(1)注意安全,别烫着;(2)实验时要小声交流;(3)要及时记录。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三、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干燥的烧杯、蜡烛、布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描述了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课题)(二)了解蜡烛的特点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蒸发皿里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有什么特点。
汇报蜡烛的特点。
(提示多感官的观察方法,看、捏、摸等)师:既然我们今天要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能设计出一个实验来使蜡烛发生变化吗?引导生总结出:折断、加热、点燃等方法(三)加热蜡烛师:加热时,蜡烛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
(交流)我们的预测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带领学生一块做实验。
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形态的变化。
(四)燃烧蜡烛师:当蜡烛被点燃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
生交流。
师:蜡烛燃烧时,究竟会怎样变化?变化时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实践出真知。
”还是让我们再来动动手,通过几个实验来看一看吧。
实验: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一只蒸发皿盖在蜡烛上方,过一会儿取下蒸发皿,观察它的底部。
3、用一只烧杯,将蜡烛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
4、吹灭蜡烛后,看看蜡烛灭后的瞬间有什么产生。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四)探究其他物质的变化
1.探究纸张的变化。
(1)教师演示撕纸。
谈话:老师把纸撕成碎片,这是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2)教师演示烧纸。
谈话:老师把纸烧成灰,这是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2.列举生活中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例子。
6.能列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小瓷勺、烧杯、澄清石灰水、PPT课件。
学生材料:蜡块、烛芯、模具、三夹板、小刀;酒精灯、火柴、纸杯;小铁勺、小瓷勺、烧杯、澄清石灰水;湿抹布、记录表。
(1)分工明确;(2)边做边仔细观察;(3)及时记录发现。
(提示:仔细观察每一点变化,如蜡块颜色、气味、大小、形状等,填在《制作蜡烛的发现》上)
学生按要求分组制作蜡烛。
6.听明白了吗?那就开始吧。
(教师巡视,随时关注操作步骤和活动安全。先看看整个班级情况,接着到个别小组指导,提醒完成后把工具及时放回原位。)
(4)师:连烛芯都没有漏掉,你的观察一定较全面。
(5)师:一眼就被你看到了,不错。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变化呢?
(6)师:他看到了,你们看到了吗?你观察真仔细,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发现呢?
师:你能把烟收集起来吗?
(学生提到蜡熔化、凝固,教师及时指出没有产生新物质)
(相机板书:光、热、黑烟)
5.刚才我们都是用自己的感官进行直接观察。科学研究常常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事物。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些工具。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细致,对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火焰的温度。
2.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蜡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实验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
一、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这首小诗写了树叶、烛火、老门上的锁三种物体。
树叶慢慢的变了颜色,烛火慢慢地燃烧,老门上的锁长满了锈斑。
3.谈话: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是不是一样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内容,探索物质的变化。
4.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并且进行分类说明理由。
课堂
训练
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变化有的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的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
板书
设计
产生新物质思
优点:
不足之处:
2.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三幅插图,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
3.所需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
4.实验方法:
①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②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教学
准备
教师材料
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
蜡块、硬纸板、小刀、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或铁盒、易拉罐)、试管夹、模子、棉芯、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白瓷碗。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第1页的一首小诗:
树叶慢慢变色,烛火轻轻摇曳,老屋门上的锁,长满锈斑,诉说着时光……一切变化,就在我们的身旁,悄然呈现。
实验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1.谈话:下面,我们来点燃一小张纸,看看纸点燃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出示课本第3页点燃纸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_苏教版
教学内容分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差不多形状。
安排内容有:一、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事物的两种差不多变化,二、有依照的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那一种变化。
三、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看现象,分析得出属于那一种类型的变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觉两种变化的要紧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明白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状的变化,没有变化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课时教师预备:蜡烛、白瓷碗、烧杯、醋、鸡蛋、学生预备:易拉罐、洁净的吸管教学情1、出示一支蜡烛,并点燃。
引导学生观看,蜡烛依照你的体会,蜡烛会有哪些现象发生?2、组织交流,并适时追问:蜡烛什么缘故会有蜡油流下来?蜡油从何而来?什么缘故又会结成块?3、关于有价值的回答及时夸奖,并总结、板书:这叫受热熔化、遇冷凝固。
这是蜡烛的一种变化。
4、我们看到蜡烛1、学生:蜡烛变短、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蜡油留下来,并在蜡烛上结成块、蜡烛的火焰有时候会跳跃或者抖动、蜡烛的灯芯也会变短2、生:蜡烛本来是可不能流下来的,但是火焰把它烤了就化了,然后就流下来了,因为没有一直烤它因此就结成硬硬的块了。
3、按小组进行观看,边看边画,师给于指导。
然后汇报。
4、小组讨论,汇报:蜡烛燃烧消耗了蜡烛(蜡油),因此越来越短。
5、学生观看发觉,显现黑烟、和产生烟雾,这越烧越短,这是什么缘故呢?5、师追问:看来这也是一个变化,那么蜡烛变成什么了呢?我们来研究。
师做演示实验。
烧白瓷碗底、用烧杯罩住。
发觉了么?6、总结:物质的变化要紧有两大类,一是形状的变化,二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7、引导看31页的图,小组讨论这分别是属于那一种变化?8、我们生活中有专门多变化,分确实是变化成的新物质。
6、学生观看并汇报交流。
7、学生:把易拉罐挤压至变形。
用吸管朝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中的《蜡烛的变化》。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燃烧的条件,吸氧现象及其他变化,燃烧产物,制造多彩蜡烛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燃烧的条件及反应物的变化。
2.能够观察和描述燃烧及吸氧现象、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等。
3.能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多彩蜡烛。
三、教学过程3.1 知识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蜡烛的变化》。
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让蜡烛燃烧的条件?希望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并且老师要引出下一个问题:燃烧后会产生哪些物质?引导学生思考。
3.2 实验观察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先向学生介绍燃烧的必要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再引导学生回答着火点是什么。
告诉学生,当燃料和氧气的浓度越高时,着火点就越低。
然后,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实验器材:蜡烛和点火柴,让学生进行燃烧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的现象,并询问学生的观察结果。
然后,老师再展示一组实验装置:把燃烧的蜡烛放进密闭的瓶子中。
引导学生思考:瓶子内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和描述。
3.3 组成燃烧产物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示多种物质的燃烧产物。
并且告诉学生,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占据更多的空间。
然后,让学生观察之前实验中的瓶中情况,引出孟德尔定律等科学定律。
3.4 制作多彩蜡烛最后一个环节是制作自己喜欢的多彩蜡烛。
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制作蜡烛的材料、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颜色和纹路,制作自己的蜡烛。
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等。
制作过程中如果有需要,老师可以随时给学生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主旨是通过实验和制作蜡烛,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变化以及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等,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以及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教材以蜡烛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蜡烛并不陌生,但对其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可能缺乏深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成分,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掌握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使用酒精灯等实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难点: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酒精灯、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好奇心。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将点燃的蜡烛放入一个容器中,使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充满容器。
然后学生观察烟雾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烟雾的成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并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去除烟雾。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燃烧需要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学会合理应用物质的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3.教学内容:•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燃烧与环境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让学生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并画出化学反应式。
第二步:实验环节1.发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指导书。
2.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引出“燃烧与环境”的问题。
4.分析实验现象,引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概念。
第三步:知识延伸1.教师以PPT方式展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让学生口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并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非常喜欢实验环节。
经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知识。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验指导书过于简单,应该添加更多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11)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科学知识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三、教学准备:蜡烛、蜡块、烧杯、火柴、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澄清石灰水、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一)加热和点燃蜡烛,认识物质的两种变化。
1、导入: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描述了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叫什么吗?生:(齐声说道)蜡烛!2、师:“大千世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生米熟饭、平地高楼……可是,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奇妙变化,好吗?(出示课题)3、师:大家一定都见过蜡烛,蜡烛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观察并描述一下我们桌上的蜡烛,看看谁观察到蜡烛最多的特点。
4、学生进行观察蜡烛的活动,汇报蜡烛的主要特点。
(观察方法:看、闻、摸等)5、师:刚刚同学们观察得真不错,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蜡烛在同学们的眼中竟有这么多的特点。
但是,今天我们想要来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觉得光凭我们刚才的观察能发现蜡烛身上的变化吗?那么你们准备怎么来研究呢?生1:将蜡烛进行点燃来进行研究。
生2:将蜡烛进行加热。
师:点燃和加热是一回事吗?生:不是,点燃要用火直接去烧;加热并不直接接触到火。
师:还有什么方法来研究蜡烛的变化吗?6、师:既然同学们有许多的方法来研究蜡烛的变化,那么今天我们就选择“加热”和“点燃”蜡烛这两种方式来研究,看看蜡烛是不是真的有变化?又会发生什么变化?7、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
小学科学11《蜡烛的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小学科学11《蜡烛的变化》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包括小学科学课程。
科学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发展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一个非常有趣和具有实验性质的话题,那就是蜡烛的变化。
通过对蜡烛的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学到蜡烛的基本结构、燃烧原理以及火焰的特点等知识。
一、背景介绍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蜡烛的变化”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活动。
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以及燃烧的原理。
此外,学生还能够观察到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形状和高度等特点。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1. 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燃烧原理;2. 观察蜡烛燃烧时火焰的特点;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加深对火焰的理解。
三、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实验记录表;4. 安全用火工具。
四、实验步骤1.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实验材料准备妥当。
2. 学生点燃一根火柴。
3. 学生用点燃的火柴点燃蜡烛。
4.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5. 学生回答问题: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焰?火焰有什么特点?6.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并描述火焰的特点。
7.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蜡烛变化和火焰特点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蜡烛的中心部分燃烧最为旺盛,火焰呈现出明亮的黄色。
2. 火焰的形状呈现出尖锐的锥形,顶部呈现出较淡的蓝色。
3. 火焰的高度与蜡烛燃烧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4. 火焰可以燃烧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燃料。
六、实验结论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蜡烛的变化是由于蜡燃烧产生的。
2. 蜡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现出黄色和蓝色的颜色,是由于不同成分的燃烧产生的。
3. 火焰的形状和高度受到氧气供应的影响,越充足的氧气供应会使火焰的形状越高大。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形态和结构》的第一个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究蜡烛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蜡烛的成分、性质以及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他们并不陌生,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是,对于蜡烛的成分、性质以及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蜡烛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理解蜡烛的性质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成分、性质以及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成分、性质以及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难点:蜡烛变化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蜡烛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理解蜡烛的性质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蜡烛多根、火柴、澄清石灰水、烧杯等实验器材。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的变化,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蜡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的特点。
2.教师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
操练(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烧杯罩住蜡烛,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蜡烛点燃,然后在蜡烛火焰上方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巩固(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会怎样?例如:在高山上、在水中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3.1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1)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蜡烛的燃烧现象、石蜡的熔化过程以及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特点,掌握石蜡熔化的过程,并能够探究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蜡烛并不陌生,生活中也有过使用蜡烛的经验。
但是,对于蜡烛的燃烧现象和石蜡的熔化过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的了解更是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蜡烛的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掌握石蜡的熔化过程,探究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燃烧现象,石蜡的熔化过程,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
2.难点: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的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蜡烛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问题,了解蜡烛的燃烧特点。
3.探究石蜡的熔化过程: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石蜡的熔化过程,了解石蜡的熔点。
4.探究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蜡烛燃烧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总结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拓展思考。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蜡烛的变化》是一门以化学变化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感受化学变化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1.学习蜡烛的组成及其燃烧过程;2.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理解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3.了解蜡烛燃烧产物的特征和意义,探究水的性质;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热身(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关于蜡烛的图片和视频,导入蜡烛的话题。
让学生自由观察,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
2.知识输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和讲解蜡烛的组成,及其燃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
3.实验操作(25分钟)教师在课程中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及其特征,并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
老师在此环节中,要注意实验的安全及流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枝粗蜡烛,点燃蜡烛后,用玻璃片盖住,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形成过程。
(2)在细蜡烛上点燃蜡烛,用试管盛放延烧的蜡烛烟,并加入几滴酸性钴试剂,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和归纳已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5.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为学生出示相关的练习,帮助学生检测掌握程度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1.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
2.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生的物质及其特征。
3.探究水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PPT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设计探究性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
3.师生互动,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课程的评价分为课堂表现和作业考勤两个方面。
1.课堂表现课堂表现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积极性、学习情况、合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烛的基本词汇,如:蜡烛、火苗、烛芯、烛尾等;
2. 了解烛火在做功课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讨论学习,观察烛的变化过程,偔联蜡烛的形状变化与能量的变化;探究烛的燃烧现象;
4. 加强对安全知识的认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准备蜡烛6根、长枪、镊子,实物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阶段
1. 通过实物让学生引出蜡烛的火苗、烛芯、烛头、烛尾等概念,教师
让学生提出他们的看法;
2. 通过活动,通过烛的形状变化,引出材料的特性,学生归纳材料;(二)热身阶段
1. 引入刚才学习的内容,熟悉讨论烛的变化,教师拿着不同高度的蜡
烛,问学生:拿另一根蜡烛和这根蜡烛点燃,它们之中谁会先点燃?
让学生思考,问答类活动,让学生主动发言;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来灌输安全意识,如:不准用双手同时点火,
灯油也不能用双手同时拿等等;
(三)实验阶段
1. 将6根底部相同长度的蜡烛放在餐桌上,用镊子把蜡烛的顶部做成
不同的形状,教师教学生如何用镊子把蜡烛变成不同形状;
2. 用枪头点火,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3.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烛的形状变化和能量的变化;
(四)总结阶段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烛变化的过程和物理现象,着重讲解烛火的安全注意事项;
2. 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同时加强安全知识
的学习,学生大胆发言,表现出良好的活跃性,表现良好,本堂课收
获颇丰。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学会用语言归纳发现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3、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所属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蒸发皿、火柴,A4纸。
学生分组实验:蜡烛、火柴、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
(师生交流)这些事物的变化,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
引出蜡烛并揭示课题:这是一支蜡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蜡烛,探究它的秘密。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新授:1、观察蜡烛的特征。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蜡烛,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过渡)刚才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真棒!如果要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方法?(切割、加热、点燃……),引入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加热蜡烛。
(交待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蜡烛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自己和他人。
)步骤:(1)把蒸发皿安放在三脚架上;(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内,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蜡烛在加热后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1)
蜡烛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征。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三、材料准备:蜡烛、火柴、烧杯、镊子、试管夹、薄铝片、白醋、小苏打、鸡蛋壳。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变化的两种类型(5-10’)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变化。
比如说这张纸,1、演示将纸捏成团。
问:请问,发生了什么变化?(形状,体积变化)板书:纸纸团形状体积变化2、你能让纸发生哪些变化?折叠,浸水,燃烧。
适时板书。
3、演示将纸燃烧。
问: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两种变化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纸没了,一点不剩吗?提示观察水槽)板书:纸灰问:灰是纸吗?你怎么证明?(1)纸可以折叠,灰呢?(2)纸可以立起来。
(灰易碎)(3)纸可以写字。
这些都是纸的基本特征,灰都不具备,所以我们说灰不是纸,纸在变成灰的过程中性质发生了改变,灰是新物质。
板书:纸灰新物质生成性质改变3、请同学们说说,这两种变化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提示:你注意观察两种变化发生时有没有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第一种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性质没有改变,第二种相反。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15-20’)1、我们来看看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出示蜡烛。
Ppt出示课题2、问:你能让蜡烛发生什么变化呢?Ppt3、问:这是什么?(蜡块,蜡油)它们有什么不同?(一个固体,一个液体)师:这是蜡的两种不同状态。
板书:固体液体蜡块蜡油蜡块变成蜡油需要什么条件?(加热)蜡油变成蜡块呢?(冷却)蜡块和蜡油的这种相互变化是什么改变了呢?(形态)板书:蜡块蜡油加热蜡块形态改变4、这是两根蜡烛,有什么不同?(一根长,一根短)长蜡烛怎么变短的?(燃烧,切割)如果是切割,什么变化了?切割蜡烛长短改变如果是燃烧,是什么变化了呢?(变短的这部分蜡烛到哪儿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如何验证你的想法?怎么做实验?出示实验要求,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二)科学知识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三、教学准备:
蜡烛、蜡块、烧杯、火柴、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澄清石灰水、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
(一)加热和点燃蜡烛,认识物质的两种变化。
1、导入: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描述了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叫什么吗?
生:(齐声说道)蜡烛!
2、师:“大千世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生米熟饭、平地高楼……可是,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奇妙变化,好吗?(出示课题)
3、师:大家一定都见过蜡烛,蜡烛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观察并描述一下我们桌上的蜡烛,看看谁观察到蜡烛最多的特点。
4、学生进行观察蜡烛的活动,汇报蜡烛的主要特点。
(观察方法:看、闻、
摸等)
5、师:刚刚同学们观察得真不错,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蜡烛在同学们的眼中竟有这么多的特点。
但是,今天我们想要来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觉得光凭我们刚才的观察能发现蜡烛身上的变化吗?那么你们准备怎么来研究呢?
生1:将蜡烛进行点燃来进行研究。
生2:将蜡烛进行加热。
师:点燃和加热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点燃要用火直接去烧;加热并不直接接触到火。
师:还有什么方法来研究蜡烛的变化吗?
6、师:既然同学们有许多的方法来研究蜡烛的变化,那么今天我们就选择“加热”和“点燃”蜡烛这两种方式来研究,看看蜡烛是不是真的有变化?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7、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
(实验材料每个实验桌上都有准备)
②师提问:你们觉得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材料?
生(观察实验图后):需要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
③师(提示注意点):1、酒精灯使用要小心,特别是熄灭时要用灯帽。
2、边观察要边完成桌上的探究实验活动1的记录等。
④学生四至5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师出示:蜡烛加热前是固体状态,加热后成了液体状态,这说明加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蜡烛的形态(形状)发生了变化。
(板书:形态发生了变化)
⑥小结:通过同学们刚才对蜡烛的加热,发现蜡烛加热前是固体,加热后已经变成了液体,这说明加热蜡烛后,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8、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师提问:“蜡炬成灰泪始干”描述的是蜡烛燃烧时在渐渐耗尽,是不是点燃的蜡烛真的到了最后就变成灰了呢?最后烧尽的蜡油又变成什么了呢?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点燃蜡烛,看看蜡烛变化的究竟。
②师:怎样来研究蜡烛点燃后的变化现象呢?(请看:书本P30上的三个实验图。
课件出示注意的问题及步骤。
)
③师提问:需要什么材料?注意些什么问题?实验小组依次做每一个实验。
(学生根据三幅图的提示,分别说出需要准备的材料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④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⑤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同学刚刚都进行了实验研究,点燃蜡烛后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下面就将你们的研究结果向我们大家汇报一下吧!
师:这些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不会回答)
⑥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点燃蜡烛所产生的变化。
师(板书):蜡烛燃烧:产生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
师:蜡烛点燃后越来越少,而点燃的蜡烛又会产生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这说明点燃的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师提醒):产生了新的物体。
⑦小结:通过刚才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黑烟、气体等,这说明了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在发生变化了,还产生了一些与蜡烛本身不同的新物质。
9、比较“加热”和“点燃”蜡烛变化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两种变化类型。
①师(让学生讨论):加热和点燃蜡烛时发生的变化现象是否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生:加热蜡烛后,蜡烛只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点燃蜡烛后,蜡烛会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等,说明产生了新的物体。
②归纳:像加热和点燃蜡烛发生的变化一样,我们周围的许多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三)观察现象,学会判断两种类型的物质变化,巩固新知。
1、多媒体出示面粉变馒头、生鸡蛋变熟鸡蛋、铁水变钢锭、火柴燃烧、木头做家具等画面。
生:分析汇报。
2、小结: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如:蜡烛熔化成液体,冷却成固体。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如:蜡烛燃烧、有水蒸气、二氧化碳、黑色物体生成等。
(四)走进生活,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1、冬天玻璃上的窗花。
2、铁钉生锈。
3、衣服晒干。
4、馒头发霉。
5、木柴燃烧变成灰。
板书设计:
蜡烛的变化
加热蜡块融化成液体冷却成固体形态的变化
点燃蜡烛发光有水二氧化碳黑色物体产生了新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