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A、在理气关系方面: 、在理气关系方面: 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万物之理虽各不相同, 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万物之理虽各不相同,但其中 。(即万物之理虽各不相同 都包含共同的“太极” 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都包含共同的“太极”。故“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B、理学的修养论: 、理学的修养论: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主张“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主张“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强调“ 强调“仁”是人的爱心以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与佛老 是人的爱心以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境界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 境界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要有对社会的 责任感。 责任感。 C、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理学家费力研究理论的目的是重建儒家 信仰,而重建儒家信仰的目的则是为了更有效地干预现实政治。 信仰,而重建儒家信仰的目的则是为了更有效地干预现实政治。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王阳明的心学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致良知” 致良知” 致良知 对儒家“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 步发挥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的影响
• 消极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消极影响:压抑、 • 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积极影响: 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 注重气节、品德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

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下是有关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或称义理之学。

儒学为回应三教合一的冲击,以传统的儒学理论为基础,同时积极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思维而形成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时代后期的统治思想。

1.产生背景在政治上,宋代理学之前的政治背景是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大乱。

为适应赵宋王朝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重整封建纲常,宋代统治者通过倡导尊儒读经的方式,以建立和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需要。

赵宋王朝有鉴于唐末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三纲五常之道绝”,这种历史教训,进一步从思想上控制、杜绝所谓的“以下犯上”和“臣弑其君”等活动,由此而产生了封建专制在哲学上的化身宋明理学,建立起以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思想为核心,并上升为本体,否定魏晋玄学那种“崇尚虚无”“以无为本”的旧唯心主义,保障政治统治。

在经济上,宋代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出现了被称为“交子”的纸币,经济发展活跃,形成了颇为发达的民间文化。

这一时期,印刷术已经成熟,图书出版也繁荣起来,在官学之外,民间也出现了书院,罗盘针和火药也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

在这种文化发达的条件下、人们不仅追求向外的发展,也开始追寻内心深处的探索。

在文化上,儒学早在西汉便取得一家独尊的社会地位,其后,五胡乱华,佛道兴起,三教合一,极大的削弱了儒学的社会地位,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心骨的儒学需要复兴及重塑其影响。

安史之乱后,儒学的复兴就已经开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到了北宋初年开始初具规模,产生了著名的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其后是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之后是理学的成熟,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

其次,理学的实质其实还是儒家传统的纲常名教,例如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名分等级(尊卑有序,内外有别,华夷之辨等),内圣外王(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类的具体内容,用更为抽象的哲学概念表述出来,以规范世人思想和行为。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材料1: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2: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3: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 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粉身碎骨浑不怕,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要留清白在人间。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 文天祥 ——明· 于谦 —清· 林则徐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 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古代女子的三从 四德
“三从” ——在家 从父、出嫁从夫、夫 死从子 “四德” ——妇德、 妇言、妇容、妇功
尊卑等级;重男轻女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 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 之?”
第三课 宋明理学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两宋时期儒家思想的新发 展。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佛 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 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称之为“理学”。
唐朝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白马寺建于东汉,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 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建了白马寺,是佛教传入 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 和“释源”,“中国第一古刹”。
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 “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材料三:良知即天理。 材料四: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 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 隐,此便是良知 。 材料五:“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A c
6、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C、气者,理之所依也,无其器则无其道 D、良知既是天理
B
练习巩固
7、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 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发展 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8、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 在的普遍原则。
五、陆王心学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 学的开创者 (2)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 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 完成 (3)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 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
陆 王 心 学
“三教合一”含义: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 “三教合 一”不是儒学、佛教、 道教合为一体, 而是一 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图
知识· 梳理
宋 明 理 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三、理学先驱——北宋五子及其思想
请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答案提示
“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 两者的区 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 别主要在 “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 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 于:人们 思想中是 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 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 想中先天存在的。

宋明理学(正式)

宋明理学(正式)

3、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4.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白马寺(河南洛阳)
江南春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 唐•杜牧
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 千里莺啼绿映红, 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 水村山郭酒旗风。 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南朝四百八十寺, 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知识点拔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 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 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 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 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 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2) 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 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参看教材P15学习思考)
4.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
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 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 主义,即认为世界 统一于人的意识之 外的精神存在物如 绝对精神、上帝的 意志。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
01 发展
03 主要特点 05 总结
目录
02 简介 04 主要学派 06 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 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 朝成为官方哲学。
总结
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南北朝;佛教徒提出佛为正,三教归佛。隋朝:儒学家提出“三 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 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 学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中明显地可以看出吸收了释教的“空有合一”的本体论,“顿渐合一”的认识论,“明心见 性”、“返本复初”的修持观等,因之有人说是“阳儒阴释”,或者“三教合一”的新形态。理学的开山祖周敦 颐的著作《太极图说》明显地是三教融合为一的代表作。二程主张“性即理”,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 并通过内心的修养功夫来“窒欲”,以恢复天理,这明显地受到过佛教心性论和禅宗修持方法的影响。朱熹是理 学集大成者,是竭力排斥佛教的一个人物,但是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无论从本体论、认识论到修持方法无不打上 佛教的烙印,有人说他是“阳儒阴释”,“表儒里释”,他自己也感叹说:佛教的“克己”,“往往我儒所不及” (《朱熹语录》卷二十九)。王阳明是心学的主要代表,通观他的“良知”道德本体论及“致良知”的修养方法, 与禅学的佛性论及修持方法有着很多相通之处。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在表现宋明理学从宇宙论到伦理学的体系结构上
具有非常鲜明的代表意义
范文澜说
"宋学以周易来代替佛教的哲学"[《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第325页
人民出版社
1979]
"周茂叔谓一部法华经只消一个艮卦可了
"[《二程集?河南程氏外书卷10》
第408页
中华书局
1981]从周、邵到张载到程、朱
然而
周、邵都不过是开端发引
真正为宋明理学奠定基础的
是提出"心统性情"、"天理人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德性所知"与"见闻之知"和《西铭》这些宋明理学基本命题和基本原则的张载
张载《正蒙》一书尽管由弟子编定
但其以《太和篇》始以《乾称篇》终的外在序列(由"太和""参两""天道""神化"经"动物""诚明""大心"而达到《乾称[西铭]》)
佛教为宣扬教义
论证四大皆空
万般俱幻
如唯识(印度)、华严和禅宗(中国)
道教比较简单
但因为要讲炼丹、长生、静坐
也必须讲宇宙理论和世界图式
释道两教的这两大特点(个体修炼和讲求宇宙论认识论)正是宋明理学借以构造其伦理哲学的基本资料
周敦颐一向被尊为"宋儒之首"[这其实是朱熹抬出来以建立"道统"的结果
这不是矛盾吗?宋儒的"心性之学"实行的本是这种常识批判
但正因为宋儒把这种世俗的常识批判与宇宙论直接联系起来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2.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程颢、程颐(二程)
天理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 认为其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 孔颜之乐 仁 仁者就是“ ”。
天理的实质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理学的成熟
字元晦,号晦庵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理学的集大成者
(南宋)朱熹
朱熹的主张和成就:
①理先于气,理是宇宙的本原
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不可取的观念: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小结
理学 派别 程朱 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 朱熹 主要观点
不同点
评价宋明理学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的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宋明理学的评价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
2.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周敦颐
《周易》 《太极图》 结合______解释________,建构了包括万 衍生规律 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_________,把人 “理”生万物 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_________ 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程颢、程颐与周敦颐、邵雍、张载)是理学 的开创者。 1.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主观唯心主义。不合理。 ②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阳 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镇压农民起义容易,去掉人心中的私欲很难。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关注传统文化
传承华夏文明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八目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 --朱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范仲淹
知识· 小结
宋 明 理 学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2、怎样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观点 的异同?
知识点拔
共同点:
1、本质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 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天理”;(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人心”。(主观唯心主义)
三、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 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 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王安石、赵崇祯。

陆九渊(1139-1193):陆九渊是宋宗朱千秋之子,他在宋元理学及道家
哲学上都有独到的成就。

他是宋明理学思想的奠基者,主张“以理定宋
明元化”。

他尊崇道家“老子”,重视道学中“德”和“修身”,主张尊孔尊孟,认为社会应以正义为主,以学习为准则,以慈悲谅解为原则,以
自然为参考,以公义为保障。

王安石(1045-1095):宋朝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作为宋明理
学的奠基者,他深刻阐述了“气”与“知”的关系,认为“气”是行为之总本,而“知”则是制作行为之工具,气阴阳平衡,知可道行令。

他认为“道”是合乎自然规律与实践生活的真理,主张以实际行动使“道”得以实现。

赵崇祯(1056-1101):赵崇祯被认为是宋朝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认为,“惩治割据,尊崇孟子老训,考核官吏,议论决改法”是最能
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推行内治外国的政策,促进宋明理学的发展。

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和心学

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和心学

对后世影响的比较
理学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明清 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理学强调的社 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也影响了后世的文 化和社会发展。
VS
心学
心学的影响主要在思想领域,尤其是对明 代的王阳明等思想家。心学的思想也影响 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成为 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6
宋明时期新儒学的现代价 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心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01
02
03
朱熹的理学派
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 学家、教育家,他的理学 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 墨客。
陆九渊的心学派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心学 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强调 内心自省和自我修养。
王阳明的心学派
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心学 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强调 实践和行知合一。
心学对后世的影响
ABCD
对中国文化、教育、政治 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儒释道的融合,为 后世文化交流和思想创新 提供了基础。
04
心学的发展与影响
心学的起源和形成
心学起源于北宋时期,由程颢、程颐 等人开创。
心学在明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 推广,王阳明等人成为心学的集大成 者。
心学在南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朱 熹、陆九渊等人成为心学的代表人物。
存天理、去人欲。
陆王心学
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 表,强调心即理、知行
合一。
永嘉学派
以叶适为代表,主张功 利主义、强调事功和实
用。
永康学派
以陈亮为代表,主张经 世致用、提倡事功。
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强化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 成为封建社会后期主流价 值观。
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文化 发展受到宋明理学的深刻影响 。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唯心论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 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物”,指天理、 人伦、圣言、世故。“格物 认识论 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 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2)主要思想观点 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 家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天理,灭 人欲”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3)主要理论著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统治地位的确立: 明初
二、材料辨析题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 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 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 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C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 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①主张“格物致知” 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文天祥的“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等的名句等几乎人尽 皆知,以上人物的价值观明显来自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 《朱子语类》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 识。《礼记·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 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 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 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 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1)尊卑等级观念 (2)重男轻女的观念; (3)因循守旧的观念; (4)重利轻义的观念; (5)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并加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结
1、“理”是世界的本 原 程朱理学 2、 “格物致知” 3、 存天理,灭人欲
三教合一 三教并立
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 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陆王心学
(3)主要思想主张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获取“理”的方法:
“发明本心”
陆王心学:
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心学开创者 程朱理学代表人物
程 颢
程 朱 颐 熹
陆 王 心 学 代 表 人 物
陆 九 渊
南宋人
王 阳 明
(北宋人,兄弟俩) 南宋人 理学集大成者 理学开创者
明朝人 心学集大成者
程 颢 朱熹 程 颐
王 守 仁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 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 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 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 的里程碑。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理学指宋朝以来的新儒学,又称道学。

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广义的理学,即宋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包括王安石新学、司马光朔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的洛学、张载的关学、陆王的心学;狭义的理学,专指二程、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和陆王的心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异同相同之处:(1)同属儒学,承继孔孟之道。

(2)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3)核心思想的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过多的自然欲求。

(4)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之处:(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是内在的心,(2)认识论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2李约瑟难题思想,文化,哲学角度的解答1、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

“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

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所以我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

2 、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

大多数的发明创造并非是古代政府的有目的的创造,很难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大方向,大多数的发明来自于普通民众,很零散,无法集中利用,统一规划,发明力量无法有力发挥。

3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逻辑思想是整个文明与科学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1)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

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究,注意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

宋明理学和心学

宋明理学和心学

宋明理学和心学
宋明理学和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学派,它们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它强调“格物致知”,即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来认识世界。

而心学则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和行为应该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是朱熹,他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才能逐渐认识事物的本质。

他提出了“四书五经”的学习方法,即通过学习经典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朱熹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被称为“朱子学”。

心学的代表人物是王阳明,他认为人类的心灵是可以自我完善的,只有通过不断地修炼和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他提出了“致良知”的概念,即通过自我反省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王阳明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被称为“阳明心学”。

宋明理学和心学都强调了人类的自我完善和提高,它们都认为人类的认识和行为应该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宋明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的思想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道德水平,为社会的
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作为一种思想学说和社会运动,理学是一个层层 递进的传统,他在12世纪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并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都维持这样的地位,但层层递进 的传统也包含了多元甚至分歧的观点和行为
4.理学是一种学说立场,是一种身份 认同,是一种社会运动
5.理学是文化的,又是哲学的
理学家们为文明在上古的起源及相关 文献提供一种新诠释,这些看法一直到17 世纪始终被多数人认可。
宋明理学的,察于义理 阐述,以心性命理为 主,且又糅合了佛、 道的学说。
西方学者的观点:
(“理学”被翻译为
“新儒学”。) 那些参与到以11世纪 二程学说为基础的思想运 动的人们,在这个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有关道德、人 性与宇宙的学说,以及那 些把拥护者联系起来的, 并让他们把所学付诸实践 的社会运动。
元朝 1315年恢复科举,理学都是考试的部分内容。 明朝 理学被一个新的国家体系所吸纳。目的就是把地方社会转变
成为自 我督导的道德社会。
2.哲学思想是理学思想的核心
• 南宋:朱熹的“理一元论” • 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 • 北宋: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灵明”是世界万物的本 源
3.理学本身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己 的内部史
3.在社会方面,唐代以氏族为基 础的道德秩序已经瓦解,因此 宋代就必须依靠封建专制主义 来维持稳定。 4.自然科学与科技在这个时候也 取得进步,人民不再满足于现 有的思想认知。
关于宋明理学的几点认识
1.理学是一场至下而上的运动
从南宋到元朝 理学家不断推广他们的整体方案,包括,学术、
精神修养、家族团结、社群建设与广推善举。他们同时还建立各 色祠堂、书院、出版事业,这些都是地方士人群体的自发性事业, 只因为他们认为这么做是对的。
理学产生的原因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讲义一、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宋明理学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

在社会层面,宋代以来,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繁荣,商业兴盛。

这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为学术思想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士大夫阶层逐渐壮大,他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为迫切。

政治方面,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重文轻武。

这使得文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为学术研究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而且,为了巩固统治,统治者需要一种能够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秩序的学说。

文化传承上,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到了宋代,儒家学者们深感需要重振儒学,融合佛道的精华,以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宋明理学主要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

他们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于万物而存在。

在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过对事物的研究来领悟天理。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庞大而严密。

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应该克服私欲,遵循天理。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王心学则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

陆九渊主张“心即理”,认为天理就在人的心中,不必向外探求。

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致良知”就是通过自我反省,恢复内心的良知;“知行合一”则强调认识与行动的统一性。

三、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1、天理“天理”是宋明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被视为宇宙的本体和道德的准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天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秩序和规律,支配着万物的生成和变化,同时也是人类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2、心性宋明理学非常重视心性的修养。

认为心是认识天理的主体,通过正心诚意、存心养性等功夫,可以达到心灵的纯净和道德的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明理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一单元第四课)哈尔滨市第32中学高秋岩【摘要】宋明理学是传统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现在的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历史深远,体系精深,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关键词】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的第四课。

本课在第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儒家思想在此阶段的发展,最终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以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难点:对比理学和心学的异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宋明理学和批判地继承这种文化思想。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普通高中高二的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但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

这节课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知识是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的,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挑战也远远要高于其他的教学内容。

另外,宋明理学有着哲学层面丰富的内涵。

可是学生在学这一课的时候,还没有学习到政治的哲学方面的内容,所以无法提供跨学科知识的资源。

它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在学科能力的培养方面,宋明理学家们的作品中文言文表述非常多,如果用大量的文言文引述的话,学生肯定是难以消化。

第四个方面,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宋明理学可以说是良莠并存,对于现在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他们的知识储备来说,是难以把握和取舍的。

因此,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要用感性来破解概念,以生活来走进历史,深入浅出,用浅显的事例来解释深刻的哲学道理。

这一切的一个前提就是要让学生来参与其中。

教学方法:我拟采用问题教学法,讲解法等学习方法:阅读归纳法,合作探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视频《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思考: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哪些宗教的思想和精神?设计目的:孙悟空的师父是教他72变的道家师父,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是一个佛教的故事。

同时最难理解的,孙悟空身上怎么能看出儒家的思想?同学们在反复思考讨论以后发现,在取经的过程中,降妖除怪的浩然正气,唐僧舍生取义的精神,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都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同学们从这个形象上对三教合一有了一个最直接、最深刻的认识。

好,最后得出的结论,儒学的更新当然是深受到了佛道哲学的影响,这个教学环节主要就是考虑从生活入手,拉近大家和历史的距离,而且从生活入手印证我们历史的结论,那就是三教合一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

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一)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学生活动:这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先简要地介绍一下佛教产生的过程、道教的出现等进行问题导学。

我设计了四个问题问题设置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佛教和道教。

第二个问题,让大家体会二者之间有什么明显的相同或者是不同。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这两种宗教能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以迅速地传播。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现象会对中国的文化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样,道教、佛教传播,儒学出现了危机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出本课的重点内容。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这是本课的重点在宋明理学方面,我们首先要了解理学的概念,通过课本让学生自主说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了解理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他还涵盖哪些领域,让大家在概念上有一个逐步的认识。

如何让大家加深理解理学世界的本质是理,它对社会的要求讲就儒家的伦理道德,尤其是对自身的修养,如何让大家对程朱理学通过印证以后得到深刻的认识,才是我考虑的重点。

★学生活动——乘胜追击我举了三个例子。

一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是《二十四孝图》故事;三是程门立雪的故事。

请同学结合程朱理学的知识,谈谈自己对程朱理学的看法,从中分析出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你应该怎么样塑造自身的修养呢?设计目的:从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本目的内容,并联系自身,学以致用。

2、陆王心学自主学习:通过预习,了解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和王守仁及其心学主张。

关于阳明心学就是从小角度切入,我找了这样一个角度:从观察视角“谁可为圣人”,让大家通过王守仁的几句话来判断。

一句是“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满街都是圣人,我请大家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谁可以成为圣人,他的这种说法对人们的道德修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守仁曾经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我首先就事论事地问大家:在当时的语境下,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家体会到就是镇压农民起义容易,但是要控制人们的思想比较难。

★小组讨论: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张有何异同。

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给以补充和总结。

这种“自主学习法”符合启发式原则,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多样化和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机统一。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合作探究:如何客观评价宋明理学我列举了一些名言:1. 消极:对人的压抑,扼杀人性。

(1)鲁迅的名言:吃人。

(《狂人日记》)(2)戴震:“人死于法犹有可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2. 积极:对人的气节、品德的塑造方面(1)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2)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

(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声名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回答,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小小辩论赛你对宋明理学中提倡的重义轻利的思想有何看法呢?你能从身边找出这样的例子来么?对当今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下面请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我们展开一场辩论赛,讨论一下“利”和“义”哪个更重要?正方的观点:重义轻利反方的观点:重利轻义设计目的:通过辩论,使学生们对本课的学习得到升华,将对宋明理学的学习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来,最终还要培养其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即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将本课推向高潮。

(四)小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

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

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王守仁曾经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我首先就事论事地问大家:在当时的语境下,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大家体会到就是镇压农民起义容易,但是要控制人们的思想比较难。

★小组讨论: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张有何异同。

这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给以补充和总结。

这种“自主学习法”符合启发式原则,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多样化和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机统一。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合作探究:如何客观评价宋明理学我列举了一些名言:1. 消极:对人的压抑,扼杀人性。

(1)鲁迅的名言:吃人。

(《狂人日记》)(2)戴震:“人死于法犹有可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2. 积极:对人的气节、品德的塑造方面(1)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2)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

(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声名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回答,最后由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小小辩论赛你对宋明理学中提倡的重义轻利的思想有何看法呢?你能从身边找出这样的例子来么?对当今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下面请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我们展开一场辩论赛,讨论一下“利”和“义”哪个更重要?正方的观点:重义轻利反方的观点:重利轻义设计目的:通过辩论,使学生们对本课的学习得到升华,将对宋明理学的学习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来,最终还要培养其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即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将本课推向高潮。

(四)小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

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

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