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整 理
《秋水》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秋⽔》全⽂、注释、翻译和赏析《庄⼦》秋⽔时⾄,百川灌河,泾流②之⼤,两涘渚崖之间,不辨⽜马③。
于是焉河伯欣然④⾃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顺流⽽东⾏,⾄于北海,东⾯⽽视,不见⽔端⑤。
于是焉河伯始旋⑥其⾯⽬,望洋⑦向若⽽叹⽈:“野语⑧有之⽈,‘闻道百⑨,以为莫⼰若’者,我之谓⑩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11)⽽轻伯夷之义(12)者,始吾弗信;今我睹(13)⼦之难穷也,吾⾮⾄于⼦之门则殆(14)矣。
吾长见(15)笑于⼤⽅之家(16)。
”北海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17)于虚(18)也;夏⾍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19)也;曲⼠(20)不可以语于道者,束(21)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海,乃知尔丑(22),尔将可与语⼤理矣。
天下之⽔,莫⼤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不盈;尾闾(23)泄之,不知何时已⽽不虚;春秋不变,⽔旱不知。
此其过(24)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5)。
⽽吾未尝以此⾃多(26)者,⾃以(27)⽐形(28)于天地⽽受⽓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之在⼤⼭也。
⽅存(29)乎见少,⼜奚以⾃多?计四海(30)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31)之在⼤泽(32)乎?计中国(33)之在海内,不似稊⽶(34)之在太仓(35)乎?号物之数谓之万(36),⼈处⼀焉,⼈卒九州(37),⾕⾷之所⽣,⾈车之所通,⼈处⼀焉。
此其⽐万物也,不似豪末(38)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39),三王之所争(40),仁⼈(41)之所忧,任⼠(42)之所劳,尽此(43)矣! 伯夷辞之以为名(44)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多也。
不似尔向之⾃多于⽔乎?”【注释】①选⾃《庄⼦·秋⽔》。
河伯,河神名,相传姓冯(píng)名夷。
海若,海神名。
②〔泾流〕直通⽆阻的河流。
③〔两涘(sì)渚崖之间,不辨⽜马〕从河中的⼩洲到河的两岸之间对着看,因距离远,连⽜马这样的⼤动物都分辨不清。
涘,⽔边。
两涘,两岸。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
《秋水》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至:到。
百:众多。
川:河流。
灌:注入。
河: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泾:同“径”,直。
泾流:直流的水波。
之:代词,这样。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之:助词,的。
辩: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时)。
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认为,觉得。
之:助词,的。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为:是。
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行:走。
至于:古今异义。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面朝着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
而:连词,表修饰。
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焉:助词,无义。
始:才。
旋:旋转,掉转。
其:代词,他。
面目:古今异义。
古义:指面部,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而:连词,表修饰。
叹:感叹。
野语:俗语。
之:代词,这样。
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
道:道理。
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秋水》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重点整理
《秋水》翻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至:到.百:众多.川:河流.灌:注入.河:古今异义.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泾:同“径”,直.泾流:直流地水波.之:代词,这样.涘:水边,岸.渚:水中地小块陆地.崖:高地河岸.之:助词,地.辩:同“辨”,分辨,辨认.b5E2R。
秋天地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地小河流地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地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p1Ean。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地.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河伯:传说地黄河之神.欣然:高兴地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地样子.以:认为,觉得.之:助词,地.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为:是.尽:都,全部.DXDiT。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地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而:连词,表修饰.东:名词做状语,向东.行:走.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北方地大海,指东海地北部.东面:面朝着东方.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而:连词,表修饰.端:尽头,边际.RTCrp。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地尽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地.焉:助词,无义.始:才.旋:旋转,掉转.其:代词,他.面目:古今异义.古义:指面部,脸.今义:指事物本来地样子.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望洋:仰视地样子.若:海神名.而:连词,表修饰.叹:感叹.野语:俗语.之:代词,这样.闻道百:听到地道理很多.闻:听说,听到.道:道理.百:泛指多.以为:认为.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莫:没有谁.若:比得上.我之谓:即“谓我”,说我啊,说地就是我啊.之:宾语前置地标志.5PCzV。
最新《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秋水》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至:至叽百:众多。
川:河流。
灌:注入。
河: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泾:同“径”,直。
泾流:直流的水波。
之:代词,这样。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之:助词,的。
辩: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时)。
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认为,觉得。
之:助词,的。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为:是。
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行:走。
至于:古今异义。
古义:至叽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面朝着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
而:连词,表修饰。
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焉:助词,无义。
始:才。
旋:旋转,掉转。
其:代词,他。
面目:古今异义。
古义:指面部,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而:连词,表修饰。
叹:感叹。
野语:俗语。
之:代词,这样。
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
道:道理。
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
《秋水》原文、译文及注释
《秋水》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秋水先秦-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而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庄子《秋水》篇从道的高度来审视世界,认为客体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庄子《秋水》原文以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庄子《秋水》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文言文秋水重点句子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翻译:“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汇入黄河,河水泛滥,两岸之间的水草,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解读:此句描绘了秋水泛滥的景象,用以比喻世间万物在无限变化中,相对性愈发明显,人们难以辨别事物的真相。
原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大江之水,至日中则西倾,至日入则东倾。
盖余之闻道也,未尝有得也。
今日闻君之言,乃始得吾心。
”翻译:“于是,河伯开始改变脸色,仰望海神若,感叹道:‘俗语有云:“听说百条道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这正是我啊。
再说,我曾听说大江之水,中午时流向西方,傍晚时流向东方。
我之前所闻之道,未曾有所得。
今日听闻您的高论,方才领会到我心。
”解读:此句表达了河伯对宇宙万物无限变化和相对性的认识。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所闻之道有限,如今听闻海神若的言论,方才领悟到宇宙之大道。
原文:“河伯曰:‘若物之外,吾恶知其所以然?吾恶知其所以不然?吾恶知所以然而然?吾恶知所以不然而不然?’”翻译:“河伯说:‘关于万物之外,我怎么知道它之所以然?我怎么知道它之所以不然?我怎么知道它之所以然而然?我怎么知道它之所以不然而不然?’”解读:此句表达了河伯对宇宙万物本质的疑问,反映了他对宇宙无限变化和相对性的认识。
他认为,人们无法完全了解万物之外的本质,只能从有限的角度去认知。
原文:“海若曰:‘吾闻之,天地大美也,而吾未尝见其全也。
吾闻之,日月星辰,各有其行,而吾未尝见其极也。
吾闻之,阴阳之和,四时之序,而吾未尝见其终始也。
’”翻译:“海神若说:‘我听说,天地之大美,我却未曾见过它的全部。
我听说,日月星辰各有其运行轨迹,我却未曾见过它们的极限。
我听说,阴阳之和,四时之序,我却未曾见过它们的终始。
’”解读:此句表达了海神若对宇宙无限变化和相对性的深刻认识。
他认为,天地之大美、日月星辰之行、阴阳之和、四时之序,都是宇宙无限变化的一部分,人们无法完全了解它们的全部。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庄子《秋水》篇从道的高度来审视世界,认为客体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庄子《秋水》原文以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庄子《秋水》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秋⽔》原⽂及译⽂ 庄⼦《秋⽔》篇从道的⾼度来审视世界,认为客体对象⽆时⽆刻不在变化。
下⾯店铺给⼤家带来庄⼦《秋⽔》原⽂以及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庄⼦《秋⽔》原⽂ 秋⽔时⾄(1),百川灌河(2),泾流之⼤(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喜(5),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6)。
顺流⽽东⾏,⾄于北海,东⾯⽽视,不见⽔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7),望洋向若⽽叹⽈(8):“野语有之⽈(9),‘闻道百(10),以为莫⼰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之难穷也,吾⾮⾄于⼦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之家(13)。
” 北海若⽈:“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理矣。
天下之⽔,莫⼤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不虚;春秋不变,⽔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吾未尝以此⾃多者(22),⾃以⽐形于天地⽽受⽓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之在⼤⼭也。
⽅存乎见少,⼜奚以⾃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之在⼤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处⼀焉;⼈卒九州(28),⾕⾷之所⽣,⾈车之所通,⼈处⼀焉(29);此其⽐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之所忧,任⼠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多也;不似尔向之⾃多于⽔乎(34)?” 庄⼦《秋⽔》译⽂ 秋天⾥⼭洪按照时令汹涌⽽⾄,众多⼤川的⽔流汇⼊黄河,河⾯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中沙洲之间连⽜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兴地⾃得其乐,认为天下⼀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这⾥。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
《秋水》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至:到。
百:众多。
川:河流。
灌:注入。
河: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泾:同“径”,直。
泾流:直流的水波。
之:代词,这样。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之:助词,的。
辩: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时)。
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认为,觉得。
之:助词,的。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为:是。
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行:走。
至于:古今异义。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面朝着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
而:连词,表修饰。
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焉:助词,无义。
始:才。
旋:旋转,掉转。
其:代词,他。
面目:古今异义。
古义:指面部,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而:连词,表修饰。
叹:感叹。
野语:俗语。
之:代词,这样。
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
道:道理。
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
【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启示
【文言文】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启示庄子·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本文整理了《秋水》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
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真正有学问的人是虚怀若谷的,觉的自己有许多不足,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一经比较就会展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庄子,名周,字子休,号南华真人,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去世时享年83岁。
庄子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祖上迁至宋国。
庄子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
庄子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
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秋水》原文及对照翻译
《秋水》原文及对照翻译
《秋水》原文及对照翻译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
《秋水》(《庄子》)全文及翻译
《秋水》(《庄子》)全文及翻译作者或出处:《庄子》古文《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秋水庄子文言文翻译
秋水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水,乃与之为徒矣。
吾尝以自喜者,适足以形愚。
今吾闻目之明,不过盘盂之间也;其于天下也,亦若是已矣。
吾闻之,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百川灌河,不能自极。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是若养生之和,若缘督之以息于大通,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秋水》庄子翻译:秋天的时候,河水上涨,众多河流注入黄河,河水汹涌澎湃,两岸之间无法辨认牛马。
在这种情况下,河伯洋洋得意,认为自己拥有天下所有的美景。
顺着水流向东而行,到达北海,面向东方望去,却看不到水的尽头。
于是,河伯开始改变自己的表情,仰望天空,感叹道:“俗语有云:‘听闻百人,认为自己无人能及。
’这正是我自己的写照。
我曾经听说过有人轻视孔子的学问,轻视伯夷的道德,开始我不相信;如今看到这水,才知道自己竟然与它们同流合污。
我曾经因此而感到自豪,但现在看来,这正是我愚蠢的表现。
如今我听说,人的眼睛虽然明亮,但只能看到盘子碗碟之间的事物;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是这样。
我曾听说,千里之远,不足以表达它的广阔;千仞之高,不足以体现它的深邃。
百川注入黄河,也无法穷尽。
如同水的盈虚一样,始终无法消长。
这就像是养生的和谐,顺应自然之道,以达到心灵的通悟,这同样是天下最美的境界。
秋水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秋水原文翻译及赏析秋水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一说安徽蒙城)人。
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小编带来的秋水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水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庄子秋水文言文及其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蜩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非吾所论也。
翻译:秋天,山洪如期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
河水汹涌澎湃,两岸与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这时,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行进,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这时,河伯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北海若说:井底之蛙不能与海神谈论大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空间所限制;夏天的虫子不能与冰块交谈,因为它被季节所束缚;曲士不能与道交谈,因为它被教条所束缚。
《庄子》秋水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秋水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②,泾流之大③,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④。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⑤,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⑥,望洋向若而叹曰⑦:“野语有之曰⑧,‘闻道百⑨,以为莫己若’者⑩,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1),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3)。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4)。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17)。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9)。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20);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21),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24)!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5)?计中国之在海内(26),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7)?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28);人卒九州(29),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 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32),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3),尽此矣(34)。
伯夷辞之以为名(35),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6)?”〔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庄子·秋水》。
秋水,是本篇开头二字,用作篇题。
秋水,华北的雨季在秋天,雨季一到,河水暴涨,称为秋水。
时至,按季节到来。
时,指时令、季节。
②百川,泛指河流的众多。
川,河流。
河,黄河。
③泾(jing京)流,畅通无阻的流水。
泾,通。
④两涘(si似),两岸。
渚(zhu主),水中的沙洲。
崖,高岸。
秋水文言文翻译注解
原文:秋水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翻译:当秋水来临之际,众多河流汇入黄河,水流之广大,两岸的洲渚和河岸之间,连牛马都无法分辨。
于是河伯改变了他原本的面容,抬头仰望大海,感叹地说:“俗语有云:‘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这正是我自己的写照。
然而,水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的能力也就微不足道了。
在堂前的洼地上倒上一杯水,就能成为芥草的船。
将杯子放置在其中,水就会变得粘稠,这是因为水浅而船体却大的缘故。
”注解:1. 秋水至:秋水,指秋天的洪水,至,到达。
2. 百川灌河:百川,指众多河流;灌,汇入;河,黄河。
3. 泾流:泾河,此处泛指河水。
4. 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渚,小洲;崖,河岸。
指两岸的洲渚和河岸之间。
5. 不辩牛马:辩,分辨;牛马,比喻大的物体。
形容水流之广,连牛马都无法分辨。
6. 于是焉:焉,语气词,表示转折或强调。
于是,因此。
7. 河伯:传说中的河神。
8. 旋其面目:旋,改变;面目,面貌。
河伯改变了他的表情。
9. 望洋向若:望洋,仰望;若,海神的名字。
河伯仰望大海,仿佛在向海神倾诉。
10. 野语有之:野语,俗语;有之,有这样的话。
11. 闻道百:闻,听到;道,道理;百,表示数量多。
12. 莫己若者:莫,没有;己,自己;若,比得上。
没有能比得上自己的人。
13. 且夫:且,连词,表示递进;夫,语气词,用于句首,引起下文。
14. 水之积也不厚:积,积聚;厚,深厚。
水的积聚不够深厚。
15. 其负大舟也无力:负,承载;大舟,大船。
水无法承载大船。
16.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覆,倒;杯,杯子;坳堂,堂前的洼地。
17. 芥为之舟:芥,芥草;为之,成为。
芥草成为船。
18. 置杯焉则胶:焉,语气词;胶,粘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翻译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至:到。
百:众多。
川:河流。
灌:注入。
河: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泾:
同“径”,直。
泾流:直流的水波。
之:代词,这样。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之:助词,的。
辩:
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时)。
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认为,觉得。
之:助词,的。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为:是。
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行:走。
至于:古今异义。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面朝着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
而:连词,表修饰。
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
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焉:助词,无义。
始:才。
旋:旋转,掉转。
其:代词,他。
面目:古今异义。
古义:指面部,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而:连词,表修饰。
叹:感叹。
野语:俗语。
之:代词,这样。
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
道:
道理。
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
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莫:没有谁。
若:比得上。
我之谓:即“谓我”,说我啊,说的就是我啊。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这时候,河神才掉转他的脸,仰视着海神若,感叹地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
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且夫:再说,况且。
尝:曾经。
闻:听说。
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小看。
之:助词,的。
闻:见闻,学识。
而:连词,表并列。
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轻,轻视。
之:助词,的。
义:合宜的道德、行为。
始:开始。
弗:不。
今:现在。
睹:看到。
子:您,这里指海神若。
之:助词,取独。
难:难以。
穷:穷尽,完结。
至于:到。
之:助词,的。
则:就。
殆:危险。
长:长久。
见:与“于”连用,表示被动。
笑:耻笑。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亲眼看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表被动。
笑:耻笑。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大方:古今异义。
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今义:不吝啬。
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秋水》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流。
2.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辨认。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3.至于北海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今义:慷慨,不吝啬。
5.百川灌河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东面而视 面向,面朝
2.名作状
(1)秋水时至 按季节
(2)顺流而东行 向东
3.形容词意动用法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认为...少,小看
(2)而轻伯夷之义者 认为...轻,轻视
4.形容词作名词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美景
四、一词多义
1.见
(1)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表被动
(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看见
2.若
(1)望洋向若而叹曰 名词,海神名
(2)以为莫己若 动词,比得上
3.始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才
(2)始吾弗信 开始
4.闻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动词,听说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名词,见闻,学识
5.之
(1)泾流之大 代词,这样
(2)我之谓也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3)仲尼之闻 助词,的
(4)两涘渚崖之间 助词,的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助词,的
(6)野语有之曰 代词,这样
(7)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助词,的
(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助词,取独
(9)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助词,的
(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助词,的
6.于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介词,在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被
五、特殊句式
1.被动句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宾语前置句
(1)我之谓也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我谓也”。
)(2)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己”置于谓语动词“若”前面,即“莫若己”。
)
(3)东面而视 (宾语“东”置于谓语动词“面”前面,即“面东而视”。
)
3.定语后置
(1)闻道百 (即“闻百道”)
4.省略句
(1)百川(于)灌河 (省略介词“于”)
(2)(河伯)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河伯”)
5.判断句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6.固定句式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再说,况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译为:况且……”。
)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兴叹,生发起感叹。
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开扩了眼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惊叹。
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2、贻笑大方:贻笑,被人讥笑。
大方,大方之家,见多识广的人。
被内行人所讥笑。
3.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事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