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四项在乙肝携带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纤四项在乙肝携带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

【摘要】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四项在乙肝患者并发肝癌后的血清中表达情况,为临床更好的了解肝脏病变情况提供参考。方法:27例乙肝病史超过10年并发肝癌的患者作为肝癌组,进行肝纤维化四项检查;选择同期健康查体6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肝纤四项和afp血清检测,并和肝癌组对比分析。结果:肝癌组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afp分别为(536±334)mg/l、(263±134)μ

g/ml、(178±56)μg/l、(226±161)μg/l、(894±762)ng/m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9±21)mg/l、(112±39)μg/ml、(72±34)μg/l、(58±22)μg/l、(12±6)ng/ml;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年,平均(18.2±15.3)年;年龄35~68岁,平均(48.9±12.3)岁;男19例,女8例;诊断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正常对照组64例,为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查体人群,无乙肝病史;年龄35~60岁,平均(42.7±16.9)岁;男34例,女30例。

1.2 试剂和仪器

ha、ln、pⅲ-np、ⅳ-c、afp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试剂盒由北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仪器采用中国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生产的gc-2010型10探头γ放射免疫计数器。

1.3 实验方法

标本采集:抽取被测者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备用。严格按说明

书操作,并使用试剂盒提供的室间质控血清进行质量控制。

1.4 正常参考值

ha正常参考值<110 mg/l,ln正常参考值<130 μg/ml,pⅲ-np 正常参考值<120 μg/l,ⅳ-c正常参考值<75 μg/l,afp正常参考值<20 ng/ml。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肝纤维化四项和afp在两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见表1。肝癌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ha、ln、pⅲ-np、ⅳ-c、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肝脏控制基质形成和基质降解之间平衡的丧失,引起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进而纤维化[1-5]。对纤维化检测的血清学指标主要包括针对细胞外基质物质、相关酶类及抑制剂、细胞因子、非特异性生化指标等。肝纤四项均属于针对细胞外基质的相关检测指标,其中pⅲ-np、ⅳ-c属于细胞外基质的胶原类指标,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情况;ha、ln属于非胶原糖蛋白指标,是构成基底膜成分中的主要大分子糖蛋白。四项指标均能较好的反映细胞外间质成分的代谢变化,包括纤维形成、降解、沉积,等[2-3]。

肝炎是肝脏纤维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研究报道,通过肝脏穿刺的病理结果对照肝纤四项的血清结果,认为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ⅳ-c、ln、ha、pⅲ-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ha、ln、ⅳ-c水平按纤维化的轻、中、重程度次序递增(p<0.05),与病理诊断成正相关(p<0.01),对监测炎症和纤维化进展有较高价值[4-5]。乙型肝炎病毒和肝癌之间已经明确有因果关系,或者由于病毒整合到宿主肝细胞dna上,或者由于肝细胞反复损伤导致dna变化,从而可能出现细胞癌变,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6]。

笔者对27例乙肝病史超过10年并发肝癌的患者,进行肝纤四项检查,并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肝癌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ha、ln、pⅲ-np、ⅳ-c、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反复引起肝细胞的坏死和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基质增生,肝脏纤维化;促进细胞增殖,导致细胞生长失控,产生癌变,最终导致肿瘤发生。笔者认为肝纤维化和癌变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基质变化和肝细胞本身变化的两个方面的表现,通过对血清ha、ln、pⅲ-np、ⅳ-c和afp检测,提供较准确的血清学指标,可以更好的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于强.肝纤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水平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5):917.

[2]王皓,高春芳.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7):4-9.

[3]梁健,唐艳芳,邓鑫,等.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26(11):799-802.

[4]李晓霞,李彬,李林,等.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75-78.

[5]张凡,邓林,王波,等.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穿结果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7,4(10):992-993.

[6]谢峰,杨甲梅.原发性肝癌发病机理及其预防的研究现状[j].华夏医药,2009,4(3):170-173.

(收稿日期:2012-12-27)(编辑:陈春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