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
安徽籍院士大全
![安徽籍院士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b767c1710a6f524ccbf85ae.png)
江泽涵旌德数学北京大学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许杰广德地质学中国地质研究所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杨石先怀宁化学南开大学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孙德和桐城冶金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俞建章和县地质学长春地质学院195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徐中舒怀宁哲学社会科学四川大学历史系195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汪德昭安庆物理学中科院声学所1957年,中科院院士(原籍)汪堃仁休宁生物学北京师大生物系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金建中黟县物理学航天部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任新民宁国航天航天部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查全性泾县无机化学武大化学系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徐仁当涂古生物学中科院植物所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o:p>叶笃正安庆大气物理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邓稼先怀宁核物理学核工业部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何祚庥望江物理学中科院理论物理所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陈新民望江矿冶长沙中南工大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o:p>慈云桂桐城计算机国防科大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徐克勤巢湖地质学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侯学煜和县生态学中科院植物所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刘有成舒城有机化学中国科大化学系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pre>刘盛纲肥东电子学成都电子科大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陈学俊滁州工程热物理西安交大工程热物理所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滁州)陆元九来安航天航天部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汪耕休宁电机设计上海电机厂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方守贤太平物理学中科院高能物理所1991年,中科院院士(原籍)许根俊歙县生物学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所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许厚泽歙县大地测量学中科院武汉测地所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洪德元绩溪植物学中科院植物所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鞠躬绩溪神经生物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卢强芜湖电机清华大学电机系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黄纬禄芜湖自动控制航天部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安芷生六安地质学中科院西安分院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王业宁六安物理学南京大学物理系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安庆)吴杭生桐城超导科大物理系199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宋家树舒城金属物理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99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章基嘉绩溪气象学国家气象研究院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杨振宁合肥物理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199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汪燮卿休宁石油化工北京石油化工科研院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汪菊渊休宁园艺学北京园林局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朱永贝睿泾县核化学清华大学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翟光明泾县石油勘探北京石油勘探科研院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汤中立安庆地质矿产勘查、矿产甘肃省地质矿产局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宁津生桐城大地测量学武汉测绘科大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o:p>汪旭光枞阳炸药北京矿冶研究院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胡之璧潜山药学上海中医药大学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王思敬巢湖地质学中科院地质所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彭一刚合肥建筑学天津大学建筑系199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pre style="BACKGROUND: white">王正国合肥野战外科第三军医大(重庆)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刘德培阜南生物学中国医学科学院199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徐大懋当涂动力机械哈尔滨动力设备有限公司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陈俊榆安庆园艺学北京林大园艺系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o:p>刘玠舒城计算机鞍钢公司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周本濂合肥金属物理学中院沈阳金属物理所199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凌永顺定远电子工程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郑守仁颖上水工建筑物设计及施工长江水利委员会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o:p>)文兰泾县数学北京大学199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吴新智合肥古人类学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9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张本仁怀远地球化学中国地质大学199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o:p>戴复东无为建筑学与建筑设计同济大学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朱学稳舒城岩溶峰林和洞穴研究岩溶地质研究所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王文兴萧县环境化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方家熊黄山光传感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李小文贵池遥感、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李家洋肥西植物分子遗传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方荣祥绩溪植物病毒学和植物生物技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陆大道桐城经济地理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吴奇芜湖高分子化学香港中文大学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陈国良颍上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方精云怀宁生态学北京大学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地)陈鲸怀宁空间目标和遥感卫星信息获取与处理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徐南平桐城化学工程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沈荣骏合肥载人航天工程国防科工委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卢秉恒亳州机械工程西安交通大学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中国科学院湖南籍院士名录
![中国科学院湖南籍院士名录](https://img.taocdn.com/s3/m/df3fa79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5.png)
中国科学院湖南籍院士名录隆回周胜- 潇湘神韵.flac5:18来自遇见魏源图书馆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置的最高学术称号。
科学技术方面的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从某些角度来说,科学技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话语权,所以,代表着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荣誉的科学院院士备受关注。
科学院总共有6个学部,总人数为:801人,这6个学部分别是:数学物理学部(148人)、化学部(127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7人)、地学部(135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7人)、技术科学部(147人)。
湖南省是中国的院士大省,从1955年开始,湖南籍院士就占住科学院院士的重要一席。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梳理、盘点一下科学院院士中的湖南人。
在梳理之前,为了人大家对科学院的整体有个了解,笔者先整理了几个科学院的数据统计,欢迎大家补充、雅正。
院士墙科学院院士各学部院士情况统计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域情况统计科学院院士性别统计科学院院士年龄分布统计数学物理学部艾国祥湖南益阳人,1938年2月生,天体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太阳物理、空间天文研究。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艾国祥院士陈仙辉湖南湘潭人,1963年3月生于湖南省湘潭县。
主要从事超导和关联电子体系研究。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仙辉院士龚新高湖南长沙人,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1962年6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县。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新高王梓坤湖南零陵人,数学家,致力于马尔可夫(Markov)过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1929年4月生于湖南零陵。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王梓坤院士杨国桢湖南湘潭人,光物理学家,1938年3月生于湖南湘潭。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国桢院士袁亚湘湖南资兴人,数学家。
1960年1月生于湖南省资兴市,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亚湘院士张平文湖南长沙人,计算数学家。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0a8b0a7c31b765ce0508149a.png)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共分6个部,共有院士634名。
其中,在京院士共有90人,名单如下:1、数学物理学部(25人)陈佳洱:核物理学家1934年10月1日出生,上海人。
195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
陈建生:天体物理学家1938年7月8日生,福建福州人。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教授。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陈木法:数学家1946年8月22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0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82年、1983年先后获该校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
曾任该校研究生院院长。
陈难先:物理学家1937年10月3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8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与科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曾任北京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式刚:理论物理学家1935年11月28日生于浙江温州。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甘子钊:物理学家1938年4月16日生于广东信宜。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3年该校研究生毕业。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及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郭柏灵:数学家1936年10月23日生于福建龙岩。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
![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https://img.taocdn.com/s3/m/84f07feb172ded630b1cb63d.png)
从状元之乡到院士之乡——社会文化因素初步研究张橙华朱奚红苏州大学物理系苏州沧浪区委宣传部十梓街1号十梓街100号江苏省苏州市邮编215006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五代、两宋以降,特别到明清以至近现代,由苏、锡、常、沪、杭、嘉、湖、宁、绍这些吴方言地区构成的苏南、浙北成为我国经济与文化的重心区,对我国的科技教育各领域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古代,这里是徐霞客、沈括、徐光启、王锡阐、叶天士……的故乡,这里诞生了吴门画派、吴门医派、昆曲……。
当列强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来临之时,王韬、冯桂芬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科技以求自强超胜。
李善兰、王季烈、徐寿、赵元益等学者为把近代数理化生科学引入中国奠定了基础。
随后大批青年英才负笈海外,学成归来后为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奉献了杰出的成就,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王大珩……这些二弹一星功勋与“863”元老是我国科技界的耀眼泰斗,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家乡青少年的楷模。
从吴地走向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朱棣文,光纤之父高锟与建筑大师贝聿铭等展示了辉煌的聪明才智,以他们对人类科技的贡献为华人争得了荣誉。
在研究历史名人与科学家的事迹时通常着眼于他们的治学经历、所遇困难及创造发明,统计名人的籍贯似有地方主义之嫌。
但我国各地人才分布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江浙人才辈出的现象必有某种原因。
早在80年前,丁文江曾研究过我国历史人物和地理的关系;10年前,缪进鸿统计了历代各省进士人数,并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主统计了历代至现代各学科著名学者的籍贯分布,重点分析浙江的人才状况。
本文引用缪先生部分统计资料及熊月之统计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数学家的籍贯,加上作者统计的明清状元的籍贯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士的籍贯,对苏锡常特别是苏州古代有最多的状元、到现代有最多的院士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作初步研究并初步探讨在苏州市委宣传都领导下宣传苏州籍院士事绩各项活动的重要意义。
由于资料有限,又囿于作者自身的水平,文中必有错误、遗漏,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不吝指正;并因篇幅关系,有些相关因素只能从简提及,敬请谅解。
60年来中国两院院士籍贯分布
![60年来中国两院院士籍贯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d54ed49d680203d8ce2f24b8.png)
60年来中国两院院士籍贯分布
这几天今2015年两院院士的增选结果引发了大家很大的讨论,大家也一直都听闻说江浙地区历来高产院士,可是对于江浙地区究竟出了多少院士其实并没有太直观的概念。
青塔本期统计分析了从1955年中科院学部成立以来和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籍贯分布,从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青塔每天都会发布关于高等教育的相关大数据分析内容,欢迎大家关注青塔微信公众号。
本次统计的区间为1955年到2015年这60年来当选的两院院士籍贯,其中包括了外籍华裔院士(非华裔的不做统计),双院士的情况只统计一次,从结果上看籍贯为江苏的院士人数高达450人,籍贯为浙江的院士人数也高达375人,远远超出其他省份,另外广东籍贯的院士也有145人,山东的有143人,福建的则有139人,另外籍贯为湖南和安徽的院士人数也都超过了百人,而这七个省份也均是传统的院士出产大户。
另外即使只看2015年新当选的院士,则江苏籍的新院士也高达22人,浙江籍的也有11人,湖南籍的有13人,山东籍的有10人,也远远超出其他省份。
江浙的院士比较多,除了目前江浙一带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以外,和江浙地区历来文化传统有关,据统计从唐朝以来,共计产生了416位状元,而其中江浙地区就占了114位。
不过本次的统计是按照籍贯进行分析的,如果按照出生地来看的话,则江浙地区的院士人数会有所减少,不过也依然超出其他省份不少。
如果仅按照出生地来分析,则出生地为上海和北京的院士则大幅上升,出生地为上海的院士数量超过250人甚至不下于浙江,北京也有一百多人,不过其他省份的分布情况变化不大。
祖籍广东的院士
![祖籍广东的院士](https://img.taocdn.com/s3/m/a4025c267375a417866f8f45.png)
祖籍广东的院士一,江门五邑地区(28名)新会郭景坤广东新会人。
材料科学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梁思礼广东新会人。
导弹控制专家。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资深院士陈国达广东新会人。
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家。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黄本立广东新会人。
光谱化学家。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佑启广东新会人。
计算力学、土木工程专家。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成广东新会人。
建筑学家。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薛社普广东新会人。
细胞生物学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资深院士陈焕镛广东新会人。
植物学家。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李椿萱广东新会人。
空气动力学、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高速碰撞力学专家。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灏珠广东新会人。
内科心血管病专家。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志强广东新会人。
普通外科学专家。
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钊猷广东新会人。
肿瘤外科专家。
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台山朱经武广东台山人。
美国物理学家。
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蔡睿贤广东台山人。
工程热物理学家。
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余国琮广东台山人。
化学工程专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资深院士邝宇平广东台山人。
理论物理学家。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玉如广东台山人。
女。
神经生物学家。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为干广东台山人。
微波理论学家。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资深院士黄乃正广东台山人。
有机化学家。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新滋广东台山人。
有机化学家。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翠芬广东台山人。
女。
微生物、免疫及遗传工程专家。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绍珍广东台山人。
女。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d1fdc8a9680203d8ce2f243f.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1.巢纪平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0年生于上海市。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大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
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相关领域)1.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1933年5月16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
中国地理学家
![中国地理学家](https://img.taocdn.com/s3/m/373b9675a417866fb84a8e12.png)
中科院地学部院士统计年份195519571980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总计已故现有人数24 3 64 35 10 10 10 10 9 10 185 72 113中国地理学家(院士)(按姓氏首字母排序)编号姓名简介1 安芷生第四纪地质学家。
原籍安徽六安,生于湖南芷江。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
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为确立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及其与深海沉积序列的对比,以及黄土堆积演化与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首先引入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最早指出我国240万年前发生的重大地质气候事件,测定了蓝田猿人和澳洲沙漠化年代;重建了晚新生代不同时间尺度东亚季风变迁的代用序列:对控制我国中东部环境的古季风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合著《黄土与环境》一书。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 常印佛矿床地质学家。
江苏泰兴人。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
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安徽地质矿产局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和科研,对目前世界上不同成矿环境中的几个主要铜矿类型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发现了铜陵近东西向隐蔽基底断裂带,提出了一个有关陆内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地质环境、成矿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系统的理论认识,丰富了陆内成矿理论,指导了找矿预测。
所提出的“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建议,及相应的成矿模式,发展了矽卡岩成矿理论,指导了找矿实践。
提出了安徽沿江地区第二轮普查和立体填图的建议,并获一批成果。
在直接指导找矿方面,为铜陵有色冶炼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后备资源。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3 巢纪平气象学家。
江苏无锡人。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在我国数值天气预报、长期预值天气预报、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积云动力学和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等领域中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https://img.taocdn.com/s3/m/79b19c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7.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Who will be the next ?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2 浙江省宁波市56人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4 上海市45人5 江苏省常州市41人6 江苏省无锡市40人7 浙江省绍兴市36人(含因经济原因除名1人)8 浙江省杭州市31人(含因政治原因除名1人)9 浙江省嘉兴市23人10江苏省南京市22人16-20人湖南省长沙市20北京市20广东省江门市19江苏省扬州市17浙江省温州市17 江苏省镇江市16 江苏省南通市16浙江省湖州市16 福建省泉州市16 湖北省武汉市16 11-15人河北省唐山市14 浙江省金华市14浙江省台州市14 四川省成都市14 天津市14河北省保定市13 广东省梅州市13 广东省广州市13 重庆市13江苏省泰州市12广东省佛山市12 山东省烟台市11 8-10人安徽省安庆市10 广东省潮州市9 福建省莆田市8 福建省厦门市8 7人安徽省宣城市7 安徽省黄山市7 安徽省合肥市7 江西省南昌市7 辽宁省沈阳市7 6人辽宁省锦州市6 河南省南阳市6 江西省抚州市6湖北省黄冈市6 湖南省邵阳市6 湖南省常德市6 福建省龙岩市6 山东省青岛市6 5人江苏省徐州市5 江西省宜春市5 江西省上饶市5 广东省中山市5 山东省潍坊市5 河北石家庄市5 山东省济南市5 4人吉林省吉林市4 陕西省咸阳市4陕西省渭南市4河北张家口市4 河南省郑州市4 山东省临沂市4 山东省威海市4 安徽省六安市4 安徽省芜湖市3 江苏省盐城市4江西省吉安市4江西省萍乡市4 湖南省湘潭市4 湖南省衡阳市4 广西省桂林市4 3 人山西省晋中市3 山西省邢台市3 河北省衡水市3 河南省漯河市3 河南省安阳市3 山东省淄博市3 山东省济宁市3 山东省泰安市3 湖北省荆州市3 湖北省孝感市3 安徽省滁州市3 安徽省巢湖市3 四川省内江市3 江苏省宿迁市3 江西省九江市3 贵州省贵阳市3 湖南省益阳市3 湖南省株洲市3 福建省漳州市3 广东省茂名市3广东省汕头市3 香港特别行政区3 2人吉林省长春市2 山西省忻州市2 山西省吕梁市2 河北秦皇岛市2 河北省沧州市2河北省廊坊市2 陕西省西安市2 河南省开封市2 河南省鹤壁市2 山东省日照市2 山东省德州市2 山东省菏泽市2 湖北省襄樊市2 湖北省咸宁市2 江苏省淮安市2 江苏省连云港2 四川省达州市2四川省自贡市2四川省绵阳市2 湖南省湘西州2 湖南省娄底市2 湖南张家界市2 湖南省岳阳市2浙江省衢州市2云南省昆明市2 福建省南平市2广东省惠州市2 1人黑龙江大庆市1黑龙江哈尔滨市1 内蒙古通辽市1 吉林省四平市1 辽宁省大连市1 辽宁省抚顺市1 辽宁省丹东市1 辽宁省辽阳市1 甘肃省金昌市1 甘肃省定西市1陕西省榆林市1 山西省太原市1 山西省大同市1 山西省阳泉市1 山西省晋城市1 山西省运城市1 山东省聊城市1 山东省滨州市1 河南省许昌市1河南省信阳市1河南平顶山市1湖北省黄石市1湖北省十堰市1湖北省鄂州市1湖北省仙桃1 (省直辖) 四川省广元市1四川省遂宁市1四川省乐山市1四川省广安市1四川省眉山市1四川省巴中市1四川省资阳市1安徽省蚌埠市1安徽马鞍山市1安徽省宿州市1安徽省亳州市1安徽省池州市1江西省赣州市1 湖南省永州市1 湖南省郴州市1 贵州省安顺市1 贵州黔东南州1 浙江省舟山市1 云南省保山市1 云南省大理州1广西区钦州市1 广西区玉林市1 广东省肇庆市1 广东省汕尾市1 广东省阳江市1福建省三明市1福建省金门县1 (省直辖)台湾省台南县1 (省直辖)以上院士总数1137人,包含因非学术原因除名2人和31位外籍华裔院士.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1955 周同庆——物理学家江苏昆山人1955王淦昌——核物理学家江苏常熟人1995徐晓白——环境化学、无机化学家女江苏苏州人1955张青莲——化学家江苏常熟人1995汪集旸——地热学家江苏吴江人1955王大珩——应用光学家籍贯江苏吴县生于日本1955黄文熙——岩土工程与水工建筑专家籍贯江苏吴江生于上海1955李强——无线电专家江苏常熟人1955 张光斗——水利水电专家江苏常熟人1955戴松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常熟人1955夏坚白——大地测量学、天文测量学家江苏常熟人1957吴仲华——工程热物理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80 李敏华——固体力学专家女江苏吴县人1980 汪闻韶——地基抗震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杨嘉墀——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江苏吴江人1980王守武——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王守觉——半导体电子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80冯新德——高分子化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顾翼东——化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沈善炯——遗传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李竞雄——遗传育种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郑国锠——植物细胞学家江苏常熟人1980陈华癸——微生物学家籍贯江苏昆山生于北京1980陆宝麟——昆虫学家江苏常熟人1980姚錱——实验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家江苏常熟人1980刘建康——鱼类学家、生态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程民德——函数论学家江苏吴县人1980 程开甲——理论物理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唐孝威——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江苏无锡1980钱人元——化学家江苏张家港人1980时钧——化学工程学家江苏常熟人1991 周干峙——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家江苏苏州人1991邹世昌——材料科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上海1991顾诵芬——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曹楚南——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江苏常熟人1991谢毓元——化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北京1991陆熙炎——有机化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潘承洞——数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苏肇冰——物理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 丁大钊——核物理学家江苏苏州1991黄胜年——核物理学家江苏太仓人1991姚开泰——病理生理学家籍贯江苏昆山生于四川1991吴建屏——神经生理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上海1991李德生——石油地质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91汪品先——海洋地质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吴传钧——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江苏苏州人1993章申——化学地理学、环境地学家江苏常熟人1993殷之文——材料科学家江苏吴县人1993李依依——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女籍贯江苏苏州生于北京1994李政道——物理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美国国籍1994吴健雄——物理学家女籍贯江苏太仓生于上海美国国籍1995何鸣元——石油化工专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95 徐国钧——生药学家江苏常熟人1995程耿东——力学专家江苏苏州人1997童秉纲——力学家江苏张家港人1998朱棣文——物理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美国美国国籍1999陆汝钤——计算机科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99薛永祺——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江苏张家港人2001郑兰荪——无机化学家籍贯江苏吴江生于福建厦门2001王志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女籍贯江苏吴县生于上海2001夏建白——半导体物理专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2001秦国刚——半导体材料物理专家籍贯江苏昆山生于江苏南京2003陆埮——天体物理学家江苏常熟人2003洪家兴——数学家籍贯江苏吴县生于上海2005王家骐——光学仪器专家江苏苏州人2005吴培亨——超导电子学家籍贯江苏张家港生于上海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1955张钰哲——天文学家福建闽侯人1955傅鹰——化学家福建福州人1955侯德榜——化工专家籍贯福建闽侯生于福建福州1955严恺——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福建福州人1955虞宏正——化学家福建闽侯人1955邓叔群——微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55刘崇乐——昆虫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上海1957王善源——微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57傅承义——地球物理学家福建闽侯人1980曾融生——地球物理学家籍贯福建平潭生于福建福清1980高由禧——气象学家福建福清人1980梁守槃——航空工程专家福建福州人1980郭可信——物理冶金学、晶体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王绶琯——天文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陈景润——数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沈元——空气动力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陈彪——天文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林同骥——力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北京1980陈茹玉——化学家女福建闽侯人1980田昭武——化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王世真——核医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日本1980郑作新——鸟类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唐仲璋——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91陈建生——天体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1991陈俊武——化学工程学家福建长乐人1991吴孟超——医学家福建闽清人1991陈可冀——医学家福建福州人1991庄巧生——遗传育种学家福建闽侯人1991唐崇惕——寄生虫学家女福建福州人1991阙端麟——半导体材料专家福建福州人1991卢肇钧——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专家福建福州人1991黄克智——力学家籍贯福州,生于江西南昌1993梁敬魁——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1993林群——数学家福建连江人1993王乃彦——核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1994林家翘——力学家、数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北京美国国籍1995刘应明——数学家福建福州人1995张钹——计算机专家福建福清人1996林同炎——桥梁和结构工程学家福建福州人美国国籍1997林学钰——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学家女福建福州人1997侯虞钧——化学工程学家福建福州人1999林惠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家福建福州人2000萨支唐——微电子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北京美国国籍2001林国强——有机化学家福建福清人2003侯建国——物理化学家籍贯福建福清生于福建平潭2003陈霖——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四川成都2005陈和生——粒子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2005田中群——物理化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福建厦门。
1955-2019年两院院士籍贯排名,江浙独领风骚
![1955-2019年两院院士籍贯排名,江浙独领风骚](https://img.taocdn.com/s3/m/429c22f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8.png)
1955-2019年两院院士籍贯排名,江浙独领风骚
TOP15 陕西中国科学院28,中国工程院24,合计52。
近日,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名单正式公布。
在对2019年新增两院院士以及1955-2017年的两院院士籍贯信息进行了查找和统计。
可以发现,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省份产出院士最多,可以看出这些省份在基
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特征和实力。
TOP 14 江西中国科学院48,中国工程院27,合计75。
TOP 13 河南中国科学院44,中国工程院34,合计78。
TOP 12 辽宁中国科学院29,中国工程院52,合计81。
TOP 11 四川中国科学院42,中国工程院44,合计86。
TOP 10 上海中国科学院46,中国工程院41,合计87。
TOP 9 湖北中国科学院53,中国工程院50,合计103。
TOP 8 河北中国科学院60 ,中国工程院55,合计115。
TOP 7 安徽中国科学院88,中国工程院49,合计137。
TOP 6 福建中国科学院103,中国工程院40,合计143。
TOP 5 广东中国科学院96,中国工程院54,合计150。
TOP 4 湖南中国科学院81,中国工程院78,合计159。
TOP 3 山东中国科学院81,中国工程院87,合计168。
TOP 2 浙江中国科学院253,中国工程院154,合计407。
TOP 1 江苏中国科学院291,中国工程院186,合计477。
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
![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66aa225901020207409ca3.png)
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2009年12月7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最新完成的《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出炉。
报告显示,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两院院士中,7成拥有博士头衔,“海归博士”占3成;清华大学包揽新科院士毕业校友、在职教师两项第一;新科院士更加“年轻化”,“50后”成中坚,“60后”崭露头角;新科院士江苏河南出生最多,青海宁夏仍未实现“零突破”。
报告建议院士增选不宜设定年龄和性别限制,关键应看科学贡献和学术声誉。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最高、终身荣誉学术称号,代表着我国科学家的最高学术水平,是我国最有科学技术成就和最具创造力的科学家群体,是引领社会公众勇往直前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精神动力。
随着200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最新增选名单的揭晓,围绕院士的话题也立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赵德国总编介绍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在多年对中国两院院士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对1955-2009年我国当选的两院院士的性别、年龄、出生地、学历、毕业院校和申报单位等情况展开最新调查与统计,据此发布最新《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
两院增选人数均超上届,工程院大幅反弹200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新增院士83人,两院院士增选人数均超上届。
其中,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35人,比上届院士增选略有增加;其中,化学学部增选人数最多,有8人;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有48人,增选人数与上届相比大幅反弹,比2007年增加了15人;其中,医药卫生学部和农业学部增选人数最多,各有7人。
截至目前,我国先后有1938名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141人,分布在6个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831人,分布在9个学部。
两院院士中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荣誉者有34人。
科学院女院士比例创新高,工程院无女科学家入选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有5名女院士,占新科院士总数的14.29%,增选比例创新高。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7186384fe518964bcf847c63.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1.巢纪平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0年生于上海市。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大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
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相关领域)1.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1933年5月16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
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按申报单位所在地区)
![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按申报单位所在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89606a483c1ec5da50e2708d.png)
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按申报单位所在地区)《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编制。
课题组依据院士出生地、毕业院校与申报单位所在地区在国内首次发布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2008中国城市院士排行榜。
还依据两院院士的毕业高校、申报高校发布2008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榜和2008中国高校院士排行榜。
北京地区当选的两院院士有九百多人,是我国两院院士最为集中的地区调查发现,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的申报单位主要分布在31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北京地区当选的两院院士有911人,高居2008中国各省市院士排行榜首位,可见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和科教的中心,在科研实力、环境和条件上,其他省市无一能与其预期抗衡。
上海有196人,位居第二;江苏有125人,位居第三;湖北有67人,位居第四;辽宁60人,位居第五;四川56人,位居第六;陕西53人,位居第七;天津38人,位居第八;吉林35人,位居第九;山东34人,位居第十。
按两院院士申报单位地区统计,北京、上海和江苏合计约占院士总数的66.41%,是我国两院院士申报单位最为密集的省市,将其他省市远远抛其后。
两院院士人数在50人以上的有7个省市自治区,均是我国科研实力和科研环境较优越的省份。
让人感到忧虑的是,贵州、新疆、内蒙古、青海、广西、海南、宁夏、西藏等省份虽都科技工作者当选两院院士,但是两院院士的人数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过大,值得深思。
两院院士申报单位地区分布不均匀表明我国科技投入布局需要调整完善,否则不利于全国科教水平的整体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商业发达、被很多人视为“文化沙漠”的香港两院院士有24人,其主要原因:一是香港政府对科教投入力度较大,香港公立高校教授待遇具有全球竞争力,二是科研体制充分借鉴欧美国家,三是香港中西合璧的经济文化地理条件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
另外来自台湾的院士有2人,澳门地区尚未有人当选两院院士。
两院院士籍贯分布表
![两院院士籍贯分布表](https://img.taocdn.com/s3/m/87cc520b52ea551810a687d2.png)
两院院士籍贯分布表中国工程院中科院两院合计1 江苏 104人 1。
江苏 202人 1 江苏306人2 浙江 91人2。
浙江 167人2浙江 258人3 广东 38人3。
福建 72人 3广东 105人4 上海37人 4。
广东(含香港) 67人 4福建101人5山东37人5。
湖南 46人5 上海 81人6 湖南 34人6。
上海 44人 6 湖南80人7 湖北 30人7。
河北 43人 7 山东77人8 福建 29人8。
山东 40人 8河北 68 人9 辽宁 27人9。
安徽 33人 9湖北 61人10 四川 26人 9江西33人10。
四川 55人11 河北 25人 11。
湖北 31人 11安徽 53 人12 安徽 20人 12。
四川 30人12辽宁 41人13 河南 16人 13。
河南 24人13河南 40人14 北京 15人 14。
辽宁 14人。
14江西 39人15 天津 11人 14。
北京 14人15北京 29人16 山西 11人 16。
天津 12 16天津 23人17 吉林 7人17。
山西 817 山西 19人18 重庆 7人17。
陕西 8人 18陕西 13人19 江西 6人 19。
云南 5人19 吉林11人20 陕西 5人19。
贵州 5人 20云南 9人21 黑龙江 4人 21。
吉林 4人21贵州 7人22 云南 4人22。
广西 3人 22重庆7人23 广西 3人23。
黑龙江 2 人 23黑龙江 6人24 内蒙古 2人 24。
内蒙 1人 23 广西 6人25 贵州 2人总计902人 25 黑龙江 3人26 海南 2人 26 海南 2人27 甘肃 1人 27 甘肃 1人28 新疆 1人 28 新疆 1 人29 西藏 1人 29 西藏 1人30 台湾 1人 30 台湾 1人。
中科院院士籍贯城市排名:苏州67人位居榜首,北京仅排12
![中科院院士籍贯城市排名:苏州67人位居榜首,北京仅排12](https://img.taocdn.com/s3/m/ee2d99f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7d.png)
中科院院士籍贯城市排名:苏州67人位居榜首,北京仅排12
做了个统计,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最高的城市居然不是北京,上海,而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其次是位于长三角的宁波。
以下是详细统计,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城市排名前25
1 苏州市 67人
2 宁波市 56人
3 福州市 51人
4 上海市 45人
5 常州市 41人
6 无锡市 40人
7 绍兴市 36人
8 杭州市 31人
9 嘉兴市 23人
10 南京市 22人
11 长沙市 20人
12 北京市 20人
13 江门市 19人
14 扬州市 17人
15 温州市 17人
16 镇江市 16人
17 南通市 16人
18 湖州市 16人
19 泉州市 16人
20 武汉市 16人
21 唐山市 14人
22 金华市 14人
23 台州市 14人
24 成都市 14人
25 天津市 14人
你觉得哪个地方最出人才?。
中国两院院士籍贯省份分布,江苏477人,...
![中国两院院士籍贯省份分布,江苏477人,...](https://img.taocdn.com/s3/m/49241f8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1.png)
中国两院院士籍贯省份分布,江苏 477人, ...
中国两院院士籍贯省份分布,江苏477人,锁定全国第一! 浙江407人,锁定全国第2. 排名第3的山东才168人,和一二两名差距非常大! 自古江南出才子,江浙出人才,一点都没错啊。 江浙加起来有884人,厉害了!占了所有院士人数的一大半了。 就江苏来看,为什么江苏的大学录取比例低,但是依然出了这么多院士,说明江苏的基础教育 水平高,取得非凡成就,没有牢固的基础是不行的。 可惜,江苏的中高考的 低
水利学科两院院士简析
![水利学科两院院士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e25fe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3.png)
院士是学术界最高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制度始于1955年(1994年改称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制度始于1994年。
据统计,截至2019年,水利学科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学部委员〉2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4人,双院士3人(张光斗,严恺,潘家铮),共计71人[1-3]。
本文对院士的籍贯、所属的水利分支学科、本科就读院校、留学国家进行统计分析。
现简述如下。
1籍贯江苏:18人,浙江:11人,湖南:6人,福建:5人,湖北、河南、上海:各4陝人,山西、江西、西:各3人,辽宁、广东、河北:各2人,重庆、北京、安徽、天津:各1人。
江苏籍占总数的25.3%,浙江籍占15.5%,两者合计占总数的40.8%。
这是小样本的统计结果。
《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人才总数3610人,江苏籍占总数的14%,浙江籍占10%,两者合计占总数的24%[4]。
这是大样本的统计结果。
再次证实江浙出人才,江浙一带是“全国水利人才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4]的结论。
2所属水利分支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工程结构及材料分支学科:14人,水工建筑物分支学科:9人,水力学、河流及海岸动力学分支学科,水利工程勘测分支学科:各7人,水文与水资源分支学科,水利工程施工分支学科:各6人,灌溉与排水分支学科,航道与港口分支学科:各5人,水力发电分支学科:3人,水利管理,城乡供水与排水分支学科,水土保持分支学科,环境水利分支学科:各2人,防洪分支学科:1人。
7人以上分支学科有3个属基础分支学科,1个属核心分支学科。
水利规划,水利经济,水利史3个分支学科暂无院士。
3本科就读院校清华大学:13人,华东水利学院:8人,上海交通大学:7人,中央大学:5人,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各4人,浙江大学:3人,西北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各2人,武汉大学、苏联列宁格勒水运学院、上海中法工学院、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新疆农业大学、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长安工学院、南京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复旦大学、江西工业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农学院、华中理工大学、天津工商学院、大连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各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https://img.taocdn.com/s3/m/c9aa0e24b4daa58da0114a91.png)
(01)吴有训(1897-1977)江西高安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先驱,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中国物理学会特设“吴有训物理学奖”。
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2)余瑞璜(1906-1997)江西宜黄人,物理学家,生前历任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教授,吉林大学物理系主任、一级教授和吉林省人大副主任。
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3)饶毓泰(1891-1968)江西临川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中国物理学会特设“饶毓泰物理学奖”。
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4)吴学周(1902-1983)江西萍乡人,物理化学家。
1948年当选为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5)杨惟义(1897-1972)生于江西上饶,昆虫学家,生前历任江西农学院院长、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副院长。
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6)吴征镒1916年生于江西九江,植物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7)陈桢(1894-1957)祖籍江西铅山,被誉为“一代宗师”的动物遗传学家。
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8)黄家驷(1906-1984)江西玉山人,享誉中外的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胸外科学奠基人,生前长期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09)盛彤笙(1911-1987)江西永新人,兽医学家,生前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一级研究员。
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0)程孝刚(1892-1977)江西宜黄人,机械专家,解放前夕曾任上海交大校长、教授,解放后任上海交大副校长、教授。
1955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院士。
(11)蔡方荫(1901-1963)江西南昌人,建筑工程专家,生前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主任、教授。
最新两院院士籍贯分布
![最新两院院士籍贯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cf101e136edb6f1aff001f26.png)
两院院士籍贯分布工程院院士统计科学院院士统计合计名次1 江苏 104 1。
江苏 202人 1 江苏306人2 浙江 912。
浙江 167人2浙江 258人3 广东 383。
福建 72人 3广东 105人4 上海37 4。
广东(含香港) 67人 4福建101人5 山东375。
湖南 46人 5 上海 81人6 湖南 346。
上海 44人 6 湖南80人7 湖北 307。
河北 43人 7 山东77人8 福建 298。
山东 40人 8河北 68 人9 辽宁 279。
安徽 33人 9湖北 61人10 四川 26 9 江西33人10四川 55人。
11 河北 25 11。
湖北 31人11安徽53 人12 安徽 20 12。
四川 30人12辽宁41人13 河南 16 13。
河南 24人13河南 40人14 北京 15 14。
辽宁 14人。
14江西 39人15 天津 1115。
北京 14人15北京 29人16 山西 1116。
天津 1216天津 23人17 吉林 7 17。
山西 817 山西 19人18 重庆 7 18。
陕西 8人 18陕西 13人19 江西 6 19。
云南 5人19 吉林11人20 陕西 5 20。
贵州 5人20云南 9人21 黑龙江 421。
吉林 4人21贵州 7人22 云南 4 22。
广西 3人22重庆7人23 广西 3 23。
黑龙江 2 人23黑龙江6人24 内蒙古 224。
内蒙 1人 23 广西 6人25 贵州 2 25 内蒙古 3人26 海南 226 海南 2人27 甘肃 127 甘肃 1人28 新疆 1 28 新疆 1 人29 西藏 129 西藏 1人30 台湾 1 30 台湾 1人总计902人最新两院院士籍贯分布工程院院士统计科学院院士统计合计名次1 江苏 104+7 1 江苏 202人+4 1 江苏 306人+112 浙江 91+1 2 浙江 167人+3 2 浙江 258人 +43 广东 38+2 3 福建 72人+0 3 广东 105人+44 上海37+1 4 广东(含香港) 67人+2 4 福建101人+25 山东37+3 5 湖南 46人+2 5 上海 81人+16 湖南 34+2 6 上海 44人+0 6 湖南80人+47 湖北 30+0 7 河北 43人+1 7 山东77人+88 福建 29+2 8 山东 40人+5 8 河北 68 人+59 辽宁 27+2 9 安徽 33人+3 9 湖北 61人+110 四川 26+4 9 江西33人+0 10 四川 55人+511 河北 25+4 11 湖北 31人+1 11 安徽 53 人+512 安徽 20+3 12 四川 30人+1 12 辽宁 41人+513 河南 16+3 13 河南 24人+4 13 河南 40人+714 北京 15+1 14 辽宁 14人+3 14 江西 39人+215 天津 11+1 14 北京 14人+1 15 北京 29人 +216 山西 11+0 16 天津 12+0 16 天津 23人+117 吉林 7+2 17 山西 8+0 17 山西 19人+018 重庆 7+0 17 陕西 8人+1 18 陕西 13人+119 江西 6+3 19 云南 5人+0 19 吉林11人+220 陕西 5+0 19 贵州 5人+1 20 云南 9人+021 黑龙江 4+2 21 吉林 4人+0 21 贵州 7人+122 云南 4+0 22 广西 3人+1 22 重庆 7人+023 广西 3+0 23 黑龙江 2 人+1 23 黑龙江 6+324 内蒙古 2+2 24 内蒙 1人+0 23 广西 6人 +125 贵州 2+0 25 海南+1 25 内蒙古 3人 +226 海南 2+0 26甘肃+1 26 海南2人+127 甘肃 1+0 27台湾+1 27 甘肃1人28 新疆 1 28 新疆 1 人29 西藏 1 29 西藏1人30 台湾 1 30 台湾1人+1。
最新中国各省市两院院士原籍数量排行榜...
![最新中国各省市两院院士原籍数量排行榜...](https://img.taocdn.com/s3/m/ae7628e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5.png)
最新中国各省市两院院⼠原籍数量排⾏榜...
最新中国各省市两院院⼠原籍数量排⾏榜江苏排名位居榜⾸,这也是再⼀次证明中国⼈才辈
出、藏龙卧虎、⾸屈⼀指、⽆出其右的神奇之省⾮江苏莫属。
浙江虽然排名位居第⼆,但是实
际上浙江两院院⼠总数是远远超过除江苏外中国所有其他省份的。
北⽅地区两院院⼠数量最多
的为⼭东,看来不仅体育⽅⾯⼭东为北⽅守住了最⾼荣誉,在顶级⼈才培养⽅⾯北⽅依然还是
依靠⼤⼭东。
“惟楚有才”的湖南排名位居第四也是实⾄名归。
经济强省⼴东⼀直以来就是中国⼈
才⼤省,所以排名位居第五也是当之⽆愧。
除此之外,福建、安徽、河北、湖北、上海分别位
居全国前⼗位。
排⾏榜中最让⼈意外的是北京的两院院⼠数量排名没有进⼊全国前⼗五强,确
实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北京的顶级⾼校众多,⼤家对此怎么看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Who will be the next ?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2 浙江省宁波市56人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4 上海市45人5 江苏省常州市41人6 江苏省无锡市40人7 浙江省绍兴市36人(含因经济原因除名1人)8 浙江省杭州市31人(含因政治原因除名1人)9 浙江省嘉兴市23人10江苏省南京市22人16-20人湖南省长沙市20 北京市20广东省江门市19 江苏省扬州市17 浙江省温州市17 江苏省镇江市16 江苏省南通市16浙江省湖州市16 福建省泉州市16 湖北省武汉市1611-15人河北省唐山市14 浙江省金华市14浙江省台州市14 四川省成都市14 天津市14河北省保定市13 广东省梅州市13 广东省广州市13重庆市13江苏省泰州市12 广东省佛山市12 山东省烟台市118-10人安徽省安庆市10 广东省潮州市9 福建省莆田市8 福建省厦门市87人安徽省宣城市7 安徽省黄山市7 安徽省合肥市7 江西省南昌市7 辽宁省沈阳市76人辽宁省锦州市6 河南省南阳市6 江西省抚州市6 湖北省黄冈市6 湖南省邵阳市6 湖南省常德市6 福建省龙岩市6 山东省青岛市65人江苏省徐州市5 江西省宜春市5 江西省上饶市5 广东省中山市5 山东省潍坊市5 河北石家庄市5 山东省济南市54人吉林省吉林市4 陕西省咸阳市4陕西省渭南市4 河北张家口市4 河南省郑州市4 山东省临沂市4 山东省威海市4 安徽省六安市4 安徽省芜湖市3 江苏省盐城市4江西省吉安市4江西省萍乡市4 湖南省湘潭市4 湖南省衡阳市4 广西省桂林市43 人山西省晋中市3 山西省邢台市3 河北省衡水市3 河南省漯河市3 河南省新乡市3 河南省安阳市3 山东省淄博市3 山东省济宁市3 山东省泰安市3 湖北省荆州市3 湖北省孝感市3 安徽省滁州市3 安徽省巢湖市3 四川省内江市3 江苏省宿迁市3 江西省九江市3 贵州省贵阳市3 湖南省益阳市3 湖南省株洲市3 福建省漳州市3 广东省茂名市3广东省揭阳市3 广东省汕头市3 香港特别行政区32人吉林省长春市2 山西省忻州市2 山西省吕梁市2 河北秦皇岛市2 河北省沧州市2河北省廊坊市2 陕西省西安市2 河南省开封市2 河南省鹤壁市2 山东省日照市2 山东省德州市2 山东省菏泽市2 湖北省襄樊市2 湖北省咸宁市2 江苏省淮安市2江苏省连云港2 四川省达州市2四川省自贡市2四川省绵阳市2 湖南省湘西州2 湖南省娄底市2 湖南张家界市2 湖南省岳阳市2浙江省衢州市2云南省昆明市2 福建省南平市2广东省惠州市21人黑龙江大庆市1黑龙江哈尔滨市1 内蒙古通辽市1 吉林省四平市1 辽宁省大连市1 辽宁省抚顺市1 辽宁省丹东市1 辽宁省辽阳市1 甘肃省金昌市1 甘肃省定西市1陕西省榆林市1 山西省太原市1 山西省大同市1 山西省阳泉市1 山西省晋城市1 山西省运城市1 山东省聊城市1 山东省滨州市1 河南省濮阳市1 河南省许昌市1 河南省信阳市1 河南平顶山市1 湖北省黄石市1湖北省十堰市1湖北省鄂州市1湖北省仙桃1 (省直辖) 四川省广元市1四川省遂宁市1四川省乐山市1四川省广安市1四川省眉山市1四川省巴中市1四川省资阳市1安徽省蚌埠市1安徽马鞍山市1安徽省阜阳市1安徽省宿州市1安徽省亳州市1安徽省池州市1江西省赣州市1湖南省永州市1湖南省郴州市1贵州省安顺市1贵州黔东南州1浙江省舟山市1云南省保山市1云南省大理州1广西区钦州市1广西区玉林市1广东省肇庆市1广东省汕尾市1广东省阳江市1广东省东莞市1福建省三明市1福建省金门县1 (省直辖)台湾省台南县1 (省直辖)以上院士总数1137人,包含因非学术原因除名2人和31位外籍华裔院士.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1955 周同庆——物理学家江苏昆山人1955王淦昌——核物理学家江苏常熟人1995徐晓白——环境化学、无机化学家女江苏苏州人1955张青莲——化学家江苏常熟人1995汪集旸——地热学家江苏吴江人1955王大珩——应用光学家籍贯江苏吴县生于日本1955黄文熙——岩土工程与水工建筑专家籍贯江苏吴江生于上海1955李强——无线电专家江苏常熟人1955 张光斗——水利水电专家江苏常熟人1955戴松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常熟人1955夏坚白——大地测量学、天文测量学家江苏常熟人1957吴仲华——工程热物理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80 李敏华——固体力学专家女江苏吴县人1980 汪闻韶——地基抗震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杨嘉墀——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江苏吴江人1980王守武——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王守觉——半导体电子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80冯新德——高分子化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顾翼东——化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沈善炯——遗传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李竞雄——遗传育种学家江苏苏州人1980郑国锠——植物细胞学家江苏常熟人1980陈华癸——微生物学家籍贯江苏昆山生于北京1980陆宝麟——昆虫学家江苏常熟人1980姚錱——实验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家江苏常熟人1980刘建康——鱼类学家、生态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程民德——函数论学家江苏吴县人1980 程开甲——理论物理学家江苏吴江人1980唐孝威——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江苏无锡1980钱人元——化学家江苏张家港人1980时钧——化学工程学家江苏常熟人1991 周干峙——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家江苏苏州人1991邹世昌——材料科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上海1991顾诵芬——飞机空气动力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曹楚南——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江苏常熟人1991谢毓元——化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北京1991陆熙炎——有机化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潘承洞——数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苏肇冰——物理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 丁大钊——核物理学家江苏苏州1991黄胜年——核物理学家江苏太仓人1991姚开泰——病理生理学家籍贯江苏昆山生于四川1991吴建屏——神经生理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上海1991李德生——石油地质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91汪品先——海洋地质学家江苏苏州人1991吴传钧——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江苏苏州人1993章申——化学地理学、环境地学家江苏常熟人1993殷之文——材料科学家江苏吴县人1993李依依——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女籍贯江苏苏州生于北京1994李政道——物理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美国国籍1994吴健雄——物理学家女籍贯江苏太仓生于上海美国国籍1995何鸣元——石油化工专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95 徐国钧——生药学家江苏常熟人1995程耿东——力学专家江苏苏州人1997童秉纲——力学家江苏张家港人1998朱棣文——物理学家籍贯江苏太仓生于美国美国国籍1999陆汝钤——计算机科学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99薛永祺——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江苏张家港人2001郑兰荪——无机化学家籍贯江苏吴江生于福建厦门2001王志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女籍贯江苏吴县生于上海2001夏建白——半导体物理专家籍贯江苏苏州生于上海2001秦国刚——半导体材料物理专家籍贯江苏昆山生于江苏南京2003陆埮——天体物理学家江苏常熟人2003洪家兴——数学家籍贯江苏吴县生于上海2005王家骐——光学仪器专家江苏苏州人2005吴培亨——超导电子学家籍贯江苏张家港生于上海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1955张钰哲——天文学家福建闽侯人1955傅鹰——化学家福建福州人1955侯德榜——化工专家籍贯福建闽侯生于福建福州1955严恺——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福建福州人1955虞宏正——化学家福建闽侯人1955邓叔群——微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55刘崇乐——昆虫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上海1957王善源——微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57傅承义——地球物理学家福建闽侯人1980曾融生——地球物理学家籍贯福建平潭生于福建福清1980高由禧——气象学家福建福清人1980梁守槃——航空工程专家福建福州人1980郭可信——物理冶金学、晶体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王绶琯——天文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陈景润——数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沈元——空气动力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陈彪——天文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林同骥——力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北京1980陈茹玉——化学家女福建闽侯人1980田昭武——化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王世真——核医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日本1980郑作新——鸟类学家福建福州人1980唐仲璋——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91陈建生——天体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1991陈俊武——化学工程学家福建长乐人1991吴孟超——医学家福建闽清人1991陈可冀——医学家福建福州人1991庄巧生——遗传育种学家福建闽侯人1991唐崇惕——寄生虫学家女福建福州人1991阙端麟——半导体材料专家福建福州人1991卢肇钧——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专家福建福州人1991黄克智——力学家籍贯福州,生于江西南昌1993梁敬魁——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1993林群——数学家福建连江人1993王乃彦——核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1994林家翘——力学家、数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北京美国国籍1995刘应明——数学家福建福州人1995张钹——计算机专家福建福清人1996林同炎——桥梁和结构工程学家福建福州人美国国籍1997林学钰——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学家女福建福州人1997侯虞钧——化学工程学家福建福州人1999林惠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家福建福州人2000萨支唐——微电子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北京美国国籍2001林国强——有机化学家福建福清人2003侯建国——物理化学家籍贯福建福清生于福建平潭2003陈霖——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四川成都2005陈和生——粒子物理学家福建福州人2005田中群——物理化学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福建厦门2005陈懿——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2007俞昌旋——等离子体物理学家籍贯福建福清生于印度尼西亚2007胡海岩——力学家籍贯福建闽侯生于上海2 浙江省宁波市561955纪育沣——化学家浙江鄞县人1955童第周——实验胚胎学家浙江鄞县人1955贝时璋——细胞学家浙江镇海人1955李庆逵——土壤农业化学家浙江宁波人1955章名涛——电机工程学家浙江鄞县人1980郑哲敏——爆炸力学、应用力学和振动专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山东济南1980黄量——有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女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1980戴传曾——核物理学家浙江宁波人1980陈中伟——骨科专家浙江宁波人1980谈家桢——遗传学家浙江宁波人1980鲍文奎——遣传育种学家浙江宁波人1980朱祖祥——土壤化学家浙江宁波人1980任美锷——自然地理学与海岸科学家浙江宁波人1980翁文波——地球物理学家浙江宁波人1991石钟慈——数学家浙江宁波人1991周毓麟——数学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91杨福家——核物理学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91白以龙——力学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云南祥云1991刘元方——化学家浙江镇海人1991杨雄里——神经生物学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91陈子元——核农学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上海1991杨福愉——生物化学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上海1991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1991 李志坚——微电子学专家浙江镇海人1991陈俊亮——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浙江宁波人1991 路甬祥——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浙江慈溪人1991颜鸣皋——材料科学家籍贯浙江慈溪生于河北定兴1993周兴铭——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专家籍贯浙江余姚生于上海1993殷鸿福——地层古生物学家籍贯浙江定海生于上海1993应崇福——超声学家浙江宁波人1993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家浙江宁波人1993吴祖泽——细胞生物学家浙江镇海人1993朱兆良——土壤学家籍贯浙江奉化生于山东青岛1995贺贤土——理论物理学家浙江镇海人1995於崇文——地球化学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1995朱起鹤——物理化学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北京1995陈宜张——神经生理学家浙江慈溪人1995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学、畜牧学家浙江嵊县人1995 王阳元——微电子学家浙江宁波1995 徐祖耀——材料科学家浙江宁波人1996 沈珠江——岩土工程学家浙江慈溪人1997韩启德——病理生理学家浙江慈溪人生于上海1997洪国藩——分子生物学家浙江宁波人1997沈自尹——中西医结合学家浙江镇海人1997 戎嘉余——地层古生物学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上海1999戚正武——生物化学家浙江宁波人1999 余梦伦——航天飞行力学、火箭弹道设计专家籍贯浙江余姚生于上海2003 陈创天——材料科学专家浙江奉化人2003 章梓雄——流体力学、水动力学专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上海2003计亮年——生物无机化学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上海2004 包为民——制导与控制专家籍贯浙江镇海生于黑龙江哈尔滨2005 陈祖煜——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重庆2005王正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2005童坦君——老年基础医学家浙江慈溪人2005 何积丰——计算机软件专家籍贯浙江宁波生于上海2007 柴之芳——放射化学家籍贯浙江鄞县生于上海4 上海市45人1955叶企孙——物理学家上海市上海县人1955施汝为——物理学家上海崇明人1955王家楫——动物学家上海奉贤人1955侯光炯——土壤学家上海金山人1955张德庆——内燃机工程专家上海宝山人1955谢家荣——地质学、矿床学家上海人1980谢学锦——勘查地球化学家上海人1980袁见齐——矿床地质学家上海奉贤人1980周明镇——古脊椎动物学家上海南汇人1980唐有祺——化学家上海南汇人1980嵇汝运——化学家上海松江人1980曹本熹——化学工程学家上海人1980邹冈——神经药理学家籍贯上海生于江苏苏州1980龚祖同——光学家上海川沙人1980叶培大——微波通信及光纤通信专家上海南汇人1991张恭庆——数学家上海人1991黄葆同——化学家上海人1991陆婉珍——化学家女籍贯上海生于天津1991徐冠华——资源遥感学家上海人1991朱显谟——土壤学家上海崇明人1993周巢尘——计算机科学家上海南汇人1993程国栋——冻土学家上海人1993龚岳亭——生物化学家上海人1993陈佳洱——核物理学家上海宝山人1995沈韫芬——原生动物学家女上海人1995沈之荃——高分子化学家女上海人1996高锟——光纤技术专家上海金山人美国国籍1996沈元壤——物理学家上海人美国国籍1997丁伟岳——数学家上海人1997施蕴渝——分子生物物理学家女上海崇明人1999姚振兴——地球物理学家上海人1999王世绩——物理学家上海人1999沈文庆——实验核物理学家上海浦东人1999姚守拙——分析化学家上海松江人2000何毓琦——控制论专家上海人美国国籍2001张永莲——分子内分泌学家女上海人2001唐叔贤——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专家籍贯上海生于香港2002黄煦涛——信息学家上海人美国国籍2003李家春——力学家上海人2003陶瑞宝——理论物理学家上海人2003符淙斌——气候学家上海人2005赵国屏——分子微生物学家上海人2005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上海人2005黄民强——信息处理专家上海人2007王恩哥——物理学家籍贯上海生于辽宁沈阳11 湖南省长沙市20人1955雷天觉——机械学专家湖南浏阳人1955张孝骞——医学家湖南长沙人1955沈其震——医学家籍贯湖南长沙生于重庆1980周光召——理论物理学家湖南长沙人1980黄祖洽——理论物理学家湖南长沙人1980肖健——实验核物理学家湖南长沙人1980曹建猷——铁道电气化专家湖南长沙人1991陈耀祖——化学家湖南长沙人1991俞汝勤——分析化学家湖南长沙人1991杨弘远——植物学家籍贯湖南长沙生于湖北武汉1991唐稚松——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专家湖南长沙人1991沈志云——机车车辆专家湖南长沙人1993丑纪范——大气科学家湖南长沙人1997陈希孺——数理统计学家湖南望城人1999周其凤——高分子化学家湖南浏阳人2001曹镛——高分子化学家湖南长沙人2001张友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湖南长沙人2001陈文新——土壤微生物学家女湖南浏阳人2003 杨卫——固体力学专家籍贯湖南浏阳生于北京2007张希——高分子化学家籍贯湖南长沙生于辽宁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