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优秀范文5篇]
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读了《灰姑娘的故事》,我感受颇深,这位美国老师共设计了七个问题引领学生思维,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积极参与,受益匪浅。
老师的点拨句句在理,角度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一节课的得到的道理也许成为学生一生良好的行为准则:做人要守时,要诚实守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我们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人生路上我们需要朋友,需要各式各样的朋友;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容易,难的是爱别人的孩子;即便是所有人都不爱你,我们也要学会自己爱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的为自己喝彩,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听到的语文课永远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作者简介,索然无味。
如果现在的语文课都能上成《灰姑娘的故事》一课,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出现一派新气象。
自从我校开展“自主学习”以来,我的历史课堂也活跃起来,学生积极讨论与发言,取得很好的效果;我还通过教案、学案认真落实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但我知道掌握知识不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载体。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相对比较侧重后两个目标,“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而且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鼓励同学们多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再认识,多角度客观地去评价,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落实“灰姑娘的故事”一节课的教学理念与启示,提高我的历史教学水平。
第二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浅谈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
• 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 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 标。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仍 然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常规 性教学任务,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过程和方法虽然是隐性的,但其作用极为重要, 因为“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 两个维度是要靠“过程和方法”来实现的。 •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提出,从 具体的学习方式上保证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 落实。 • 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并不排斥有效 的接受性学习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孤立于知 识的学习之外,相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
•
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应该是由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 反省、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等 组建而成的循环过程。
•
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既不能单纯地考 虑认知目标,也不能把有机的整体割裂为 一个一个单纯的目标,而应把重点放在如 何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上,让三者互相 渗透,融为一体。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摘要】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是指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分析了三维目标的内涵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强调了三维目标的落实需要多方合作,对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重要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化学课堂、三维目标、教学、专业能力、学习质量、综合发展、合作、教育、未来发展、落实。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的教学中,化学课堂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落实“三维目标”已经成为化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共同任务。
只有通过实现“三维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就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展开讨论,探讨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并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所述为化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背景和现状,为接下来的讨论铺垫。
1.2 研究意义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三维目标的落实,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其更加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实施三维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的落实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深入研究和实践化学课堂中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三维目标的内涵三维目标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三维目标的落实
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应以教师对它的正确把握为前提。
如果教师本身就不理解这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意义,就难以在教学设计中科学描述出具体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也难以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落实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体现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
1、教学目标的制定描述。
教学设计中所定目标,如果只是关注形式上“像三维”或“是三维”,而心理上并未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去做文章,那么,目标的描述必然会重此轻彼或者丢此落彼,目标的实施自然也会轻重失衡,顾此失彼。
唯有制定目标时就协调好这三维的相互关系,才有可能在目标实施中把握得尺度更准些。
2、教学步骤的安排实施。
教学过程的每一步计划和实施,都要为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留出空间,既有知识的学习,又有能力的提高,更有情感的体验,三者有机的同步进行。
3.教学反思的强化夯实。
及时认真地教学反思,可以提醒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长处和不足,针对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可以避免以后的教学重蹈覆辙,三维目标的落实亦在其中。
其中,课堂教学中对三维目标的整体协调最为关键:协调得好,课堂效果就好;协调得差,整个教学设计只算纸上谈兵,毫无实效。
我在教学培根的《论美》一文时,依据课标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理解内在美与外在美的主次关系。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论证观点。
(3)理解比喻论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
(2)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学习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
2、品味文章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关于美的观点,并能够给予客观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与人合作交流,从议论文的三要素入手,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三维目标”,指的是知
识维度、能力维度和情感价值维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价值观。
在知识维度上的落实需要我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如化学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的速率等。
我
们也要引导学生探索化学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能力维度上的落实需要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是
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机会,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培养他们
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在情感价值维度上的落实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化学学科的学习
常常伴随着大量的记忆和计算,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
我们需要通过教学方式的多
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们还要给予学生合理的鼓励和表扬,树
立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态度。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我们全方位地关注
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不
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的落
实。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作现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
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当今教师必须研究的话题。
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将予以探讨。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当今的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和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是一种在设定的情境下的探究,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选题、调查、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交流材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有机结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二、在指导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提出来的,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体现出来的。
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
”课堂教学虽然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但教师绝不是袖手的旁观者。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新课程制定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使其具备现代化公民必备素质。
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这些目标,让学生获得全新的课堂体验?我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除了传授知识,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往的应试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能力培养。
然而现代社会需要具备能力的人才,因此应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其次,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流。
教学过程是双向互动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研究,成为有效参与研究的主体。
教师应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第三,转变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方式是学生在完成研究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学生的研究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传统研究方式强调接受,建立人的客观性、依赖性,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丧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消灭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研究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研究态度,使学生研究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采用这样的研究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最后,注重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价应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多样性,注重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研究方式和注重课堂评价是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研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课堂环境。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落实好三维目标.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落实好“三维目标”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河口街道中心小学祝子广新的课程标准在我校实施已三年多了,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落实好“三维目标”,谈一点粗浅的做法及体会。
一、建构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
因此,教师在确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都应从三个维度来设立,教学目标必须有新的达破,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者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盲目性。
但必须注意的是,三个维度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简单地在知识、技能上加感情,实际上在每一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的倾向,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其学习兴趣自觉化,在课堂教学中建构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的内容时,它的教学目标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的含义,并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化简或把一个数改为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讨论、比较、辨析、概括等活动,使学生能从多维度理解小数的性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怎样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怎样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核心理念是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把每一个学生当有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看待,尤其关注弱势群体是中职德育教师的主要任务。
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是余文森教授的最有价值理论新创。
在教学生过程中我努力学习借鉴,让自己的课堂体现三维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课堂教学的整合,突出新时期学科特色。
三维目标的整合三维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主线;通过过程与方法穿针引线让学生愉快学习、投入学习,让课堂师生关系民主化,让方法加情绪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有效的三维目标整合落实了课堂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增强学习独立性。
三维目标教学原则结合余文森教授的理论和中职教学的特点我认为中职德育课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有以下几个原则:从中职学生特点出发,坚持“三贴近”原则每位中职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关心、牵挂,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力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育人为本,突出德育课的思想引导作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原则中职德育课主要是通过系列教材学习必修(职业生涯设计、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及选修心理健康、礼仪等)培养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让他们独立思考过程方法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是评价标准,但不唯一,我书读得不好,但又自信。
尤其是德育老师培养“后进生”比“优等生”更有价值,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努力做到让学生终身受益、真心喜欢。
坚持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三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具体地体现了三维目标:以知识学习抓手,以能力培养伟导向,以养成教育为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交织观念反映在主题内容的组织之中将三者有机结合,通过课堂内外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辩析是非,参与实践的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
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2014-01理论创新阶段的教学实践,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思路、技巧的概括,总结成本归集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注意事项。
找到理论和实践中的不足,积累具体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经验,归纳整个处置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为以后的职场实践积累经验。
四、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项目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注意教学实践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发挥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项目的确定要适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认知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要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项目内容和实施办法。
教师要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准确地确定项目教学的难易程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为重点,而且要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和认可,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使之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项目实施的完成,保证有序和科学,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注意学生的层次差别,尤其是分组过程中要做好各个层次学生的搭配,优等生带动差等生,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财务专业的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好的方法。
因此,教师要认真实施,认真执行。
合理确定、科学设计、科学评价、关注能力,这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1]胡子有,黄海生.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09(S1).[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13(07).[3]陶双双.项目教学法应用中的体会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8).(作者单位浙江省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编辑王团兰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不断地总结语文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深深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渗透思想教育,只有这三维目标都落实了,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动 于 、动 脑 .
动 F实 践 巾进 行 观 察 、类 比 、想 象
等 .培 养 和启 发 他 f 的 多 思 维 ,从 而让 他 们 不 断 『 ] 地 、更 好 地 形 成 本 技 能 ,学 摊 数 学 方 法 ,真 正 学 到 属 于 自己 的数 学 知 【 年 级 下 册 “ 树 问题 ” J u 植 的 教 学 .笔 者 手要 嘲绕 两次 “ 经 ” 开 展 教 学 活 动 :
度 计 算 ” 等 问题 ,以 保 订学 生 能 深 入地 理 解 数 学 方 F
法 。学 生 存 经 『 不 仪 形 r悄 树 问题 的思 想 方 法 , } 1 而 且 加 深 r对 数学 价 值 f 认 i 数 学 应 J 意 识 ,体 , I 只和 。 f j 验 到 了数 学 思 维 的 乐趣 .达 到 J增 长智 慧 、发 展 数
间隔数×1 ” n 距 :找 纠 rl 个 J u J
■ 是 让 学 q 经 历 幢 Ⅲ 数 学 馍 三
之 间的依 存关 系 。
解 决 类 似 的 实 际 问
题 的 过 程 当学 , 建 j数 4 ’ 、 , 馍 后 ,接 着 加 强 他 们 对 模 型 功 能 的 拓 提 神1 川 , 没讣 “ 心 2路 公 交 车 站 的 个 数 ”、 “ 粮 人 的 钟 声 ”、 “ 路 灯 的街 道 长 装
过 程 。所 以 ,数 学 学 习 给 牛 允足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
主 动 参 与矢l 的 发 干 f 识 ¨发胰 过 程 , 让 他 们 经 历整 个
系 、相互 渗 透 、密 可 分 的 有 机 整 体 。 如 何 把 握 数
学 新 课 程 的 三维 F标 并 落 实 到 课 堂 教 学 中去 ? 笔 者 1 结 合 四 年 多 的 课 改 实 践 和 体 会 ,认 为 应 注 意 以 下 三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教学也在不断更新。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即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全面培养。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在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和品德,成为当前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知识目标的落实知识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建立起稳固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学习到符合实际应用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深度。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取得较好的成绩,才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知识目标,教育部要求学生要培养一定的能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是一门需要较强逻辑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现象,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化学学科中,逻辑思维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在“三维目标”中,品德目标同样重要。
化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品德素质的培养。
品德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的灵魂。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不懈努力营造使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够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并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学数学。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下面我分三个层次来谈谈个人认识:一、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控科学知识”的教学,笔者指出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认知、认知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要充实;②认知材料的挑选就是必须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要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要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要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⑤教学辅助手段的采用,必须特别注意有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辨认出和认知新知的本质。
2.“抽象化、归纳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要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概括总结新知的过程中要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内容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化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又将已认知的抽象概念抽象化的心智来往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要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要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要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以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促进作用,以及全员参予的竞争质量与程度。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一、课堂教学怎样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首先要顺次展开三个层次:⑴情境创设: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⑵新知探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
⑶知识应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
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
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已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思路,三是一题多变,四是学科综合。
其次要落实四项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怎样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一次质的转化,也是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教育部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三维目标”,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是当前教师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角度进行探讨。
一、知识目标的落实化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目标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知识是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基础,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化学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表达和转化的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知识点的小测验或者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复述,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偏差。
二、能力目标的落实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能力是指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问题解决、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实验项目,如化学反应的观察、数据的处理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三、素养目标的落实素养目标是指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化学问题的讨论、化学科普知识的宣传、化学技术的应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观念。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引言一、三维目标的含义所谓“三维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化学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社会关怀能力。
三维目标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与探究能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与实践,自主探究化学规律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推理等能力。
2.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并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并进行有意义的应用。
3.社会关怀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社会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策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以实现三维目标的落实。
具体措施如下:1.强化实验教学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注重实验教学的设置与实施。
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化学现象与规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善于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精神。
2.拓展应用案例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应用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讨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实际应用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3.引导社会关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安全意识。
我们通过引入相关案例和新闻报道,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关怀意识。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那么,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有效教学活动以实现三维目标呢? 所谓有效的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获得进步与发展,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一、创设现实情境,在体验和理解中实现三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去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引导自主探索,在探究活动中落实三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
学生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探究。
为什么夜晚的天空是黑色的?天下雨是不是仙女在哭呀?他们对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有兴趣去探究,他们甚至会把钟、收音机拆卸掉,到里面去找是否有人?这是一种天生的本领。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一、认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指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的目标。
在化学教学中,知识目标主要是指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力目标主要是指学生获得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素养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综合素质。
这三个方面的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体系。
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认识“三维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知识目标的落实知识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教学《化学元素周期表》时,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规律,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分类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化学键》时,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化学键的概念、种类、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解决化学问题。
在教学中还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化学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知识的发展历程,掌握知识的深层结构,形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化学反应》时,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还要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效应、速率规律和平衡条件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通过广泛的知识学习和深入的思考,学生才能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三、能力目标的培养能力是化学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获得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化学实验》时,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了解实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掌握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计
三维⽬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计三维⽬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计主讲:王⽴军⼀、概述:1、华东师范⼤学课程教育与⽐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钟启泉认为:(1)课程改⾰的基本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的发展。
(2)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保障每⼀个学⽣与⽣俱来的“学习权”,求得每个学⽣充分地、⾃由地、多元地、和谐地发展。
2、按照联合国教科⽂组织的解释:所谓学习权,是指每个⼈天⽣就有的“阅读、写作的权利,想象、创作的权利,读懂⾃⾝世界和书写⾃⼰历史的权利,发展每⼀个⼈的智慧以及所在集体的智慧的权利。
3、新课改就是要改变课堂的特质是“变”,课堂的使命就是“应变”应对——思想的变、⾔语的变、情感的变、⾏为的变应对——内容的变、⽅法的变、情境的变、时间的变课堂是教师应对学⽣的变,是学⽣应对教师的变。
“以学定教”就是变与应变的过程!4、三维⽬标的落实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思考要点:⾏为——操作——检测——层次(1)清晰教学⽬标:灵魂、⽅向(2)清晰“三维⽬标”的概念:维度不是⽬标知识和能⼒⽬标,是对学⽣学习结果的描述,即结果性⽬标。
这种⽬标⼀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
过程与⽅法⽬标,是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标,⼜叫程序性⽬标。
这种⽬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是学⽣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叫体验性⽬标。
这种⽬标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重点是知识与能⼒难点是过程与⽅法⼆、知识与能⼒(课堂⽬标、细化⾏为动词)1、课标⽬标≠课堂⽬标,课堂⽬标⼀定要⽤⾏为动词来对课标⽬标加以细化:⽤可以观察到的“⾏为动词”细化认知⽔平“识记——默写”,“理解——⽤⾃⼰的话解释公式内涵”,“掌握——归纳、概括公式结构特征”,让“理解”能够看到!贯彻课标是国家的意志,“⾏为动词”让我们更加清晰教学设计中应该如何关注学⽣的学习⽅法与学习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课改重点在课堂,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探究、合作、主动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培养在课堂,离开这个课堂谈课改,忽视课堂、轻视课堂论课改都是错误的;课改难点在课堂,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关系怎么把握,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两类学习方式的关系怎么处理,课堂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我们的学科教学变成真正的教育课堂,这些都是难点。
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和攻坚战。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许多新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目前,大多数老师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设置,从备课薄上看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来,但具体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却不尽人意。
大多数的课堂呈现出的仍是仅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即使是对其它方面有所关注,但大多也仅是停留在浅层面上,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达成率均不尽人意。
尤其是过程目标的落实最为欠缺。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体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呢?笔者认为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首先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目标要求。
具体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首先应明确一节课的知识目标,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然后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由此可见,过程性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两者均不可偏废。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其他目标达成的媒介。
也就是说知识是载体,过程是核心,没有过程,就无法训练学生的能力,更谈不上思想方法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认识知识的本来面目,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深化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使他们积累活动的经验,掌握有效的学习途径,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朝主动、积极方面变化。
可见三者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二、要在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已普遍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而且也日益成为教师展现自己创造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教师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尝到了“活用”的甜头,并在一如继往地潜心探索着,但也不乏一些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实践中,走向了极端,出现了许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尴尬局面。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结合实际,“活用”教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教材内容虽然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教材的篇幅不可能详尽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可能把一些定理、法则、公式、规律的发现探索过程叙述得清清楚楚……但教材的编写毕竟是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的,尤其是新课标的教材已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旧教材的许多弊端,都很好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凭借,尤其是教学思路的支撑。
如新教材呈现出的情景图,不仅是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数学学习情景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创设情景的素材或者说是创设情景的思路;教材中呈现的学生对话交流的画面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现,同时亦是教学方式选择的引领……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和程式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节减重塑内容的时间和精力,以利于提高一系列的工作效益。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既不能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目标,看作是教学中必须贯彻执行的文件,也不能走向创造使用的极端——唯有改变才是创意的错误倾向,更不能进行盲目地“创变”,应在正确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首先,要先弄清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然后结合知识内容的特点认真分析,本节课应如何展开知识的形成过程,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等,然后再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确定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全面而又恰当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的确立,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再认真思考:(1)教材内容是否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哪些内容需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应从何处切入?(3)教材内容所呈现的排列顺序是否能直接作为教学的顺序?等等。
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的策略,如:怎样调整教学顺序、提供怎样的现实背景、挖掘数学思想的方法、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设计或引进开放题、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甚至重组教材内容等等,使教学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且富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材料,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总之,灵活使用教材是教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目的。
衡量教材是否是用活了,唯一的标准即是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变教材是“活用”,利用教材也是“活用”,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组与改变是否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目前,许多老师没有把握好这一点,教学时往往把学生的认知起点视为零,对学生已经熟悉或经过独立思考即能获得的知识注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复教学,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了许多有效的学习时间,而且严重地滞碍了学生应有的发展。
甚至有的老师,为应付听课,上重课,把已学过的内容当做新学内容重学一遍。
这种事倍功半的错误做法是与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极其相悖的,应该及时予以摈弃。
四、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的学习。
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转变学生以往的单一的被动的数学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们应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应该注意的是,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并不意味着对接受性学习的全盘否定。
对于许多单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以感悟到的知识,教师还必须予以讲解。
当然这里所说的讲解,是一种引导,区别于强制的和无目的的灌输。
教师要把握讲解的时机,应在学生产生困惑的时候讲,要在学生感悟不出或是感悟肤浅的时候讲。
实际上,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所长,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及缺陷。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集各种学习方式的所长,根据时间、地点、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地展开,将各种学习方式根据需要有机的整合利用。
具体地说,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讲解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讲解与引导,需要学生合作、探索的,就让学生合作、探索,需要动手操作实践的,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
五、要淡化形式,注重实效从目前的课堂教学状态看,刻意追求形式之风存在于不少的数学课堂之中,使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出一派“喜人”的景象,似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了实处。
但形式的背后透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新课程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变了,不再沉闷,不再死气沉沉,学生不仅积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还热烈地与同学交流。
看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但很可能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认知水平没什么变化,学生不知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最终的感受是热闹了一节课。
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只考虑到了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提倡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教材的教学要求。
具体地说就是忽略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关键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什么目的。
好的教学方式都是为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选择。
应该注意,没有实效的教学方式,只能是流于形式,是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的。
“总之形式永远是需要的,一个恰当的形式可以让课堂变得精彩起来。
但是,真理多跨越一步也就成了谬误,如果不顾内容、对象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相似,形式可能意味着无效。
”六、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动力,而学生的成功体验主要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认定和激励,尤其是教师充满亲情的激励,对促进学生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表现突出、富有创意志的学生时,要突出肯定他的过人之处,并予以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评价需要改进的学生时,要在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在被充分肯定的同时轻松愉快地接受改进的建议;对于失败的学生,评价时更应设法予以宽松的心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让错的同学“悟”出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使他们乐于改进。
课堂教学中,我们既反对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而目无表情的疆冷状况,更反对不论青红皂白的一片叫好声。
教师应善于运用恰当而充满激情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