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4、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2、
【教学重点】
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2、重心的概念
【新知探究】
一、力
1、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_______。
物质性: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相互性:一个力总是联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使物体发生_________。
3、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是矢量,两个力相等,必须是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_。
4、力的测量: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实验室中:弹簧秤)测量。
(注意:杆秤、磅秤、天平测量的是物体的___ )。
5、力的单位:牛顿;符号: N
二、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示意图
(1)只在图中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2)只能粗略表示力(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1)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它的指向表示力的_________,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________。
(2)能精确表示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是非接触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
2、大小:测量: 挂在弹簧秤下端的物体________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
计算: G = mg(g与物体所在位置的_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g=9.8m/s2;
粗略计算时:g=10m/s2)
3、方向:__________。
地球不同地方重力方向______
4、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__________
1)、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
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等
注意:
(1)重心____(是,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而是重力的等效的作用点。
(2)物体的重心_____(可以, 不可以)不在物体上。
2)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________和物体的______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在______
3)、重心的确定:
①几何法(作图法)--均匀规则物体
②实验法(悬挂法或支撑法)--只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
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
大而减小。
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电荷与电荷、磁体与磁体、电流与电流之
间,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质子、质子与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它是短程力,
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
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也是短程力。
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思考与探究】
1.“孤掌难鸣”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上进,但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学生通过预习与本课学习,可以快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知识点,知识目标达成度良好。
根据同学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出让学生愉快的课堂生活,并通过展现课件,提高了学习
积极性增加学生兴趣,从而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一章教材通过分析生活和生产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如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物体落向地面等)引入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概念,并应用二力平衡原理引入重心的概念。
自然界中的物体,正常情况下都离不开重力的作用,因此在相互作用的教学中,教材将重力放在其它力的前面,突出重力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对重力并不陌生,因此教材在这部分的处理中只做陈述性的简单介绍。
从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现有接受能力来看,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和重心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解决重心这一难点,教材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以求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例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跟踪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D.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例2:物体A对B的压力是20N,如图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跟踪练习2:小车在A点受到大小为200N、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F的作用。
试画出力F的图示。
例3: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
跟踪练习3: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达标练习
1、运动状态的改变的含义是()
A.指速度的改变
B.指速度的大小、方向其中一种发生改变
C.指速度的大小、方向两种都同时发生改变
D.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外力作用
B.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C.物体受力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显现
D.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答案:
一、选择题
A D ABC
B AD A C
在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要片面。
从实际的物理情景出发,养成一种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一些缺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本节知识点多以回顾、复习为主,因此知识点的传授所花时间不多;重点部分放在与实际相结合,动手实验及思考讨论,课堂景观丰富,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带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但将所有学生制作与活动都放在课堂上,时间会有所不足。
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提前准备材料,实验效果未能预料,课堂上较为被动。
因此教学中要适当照顾实验能力较差的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分享。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有如下要求:
1、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6、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7、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8、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其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