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生态性质、定义和分类

合集下载

湿地知识点总结

湿地知识点总结

湿地知识点总结一、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水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通常被水覆盖或者土壤含水量很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泥沼、水稻田、河口、湖泊、沼泽、泻湖、泻草地、盐碱地、内陆沼泽和河中森林等。

此外,湿地还包括了被水淹没、植被茂密的沼泽、水塘、腐殖质土地和短暂的湿地,以及其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二、湿地的分类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湿地可以分为沿海湿地、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三种类型。

沿海湿地主要包括河口、滨海湿地、珊瑚礁和沙脊。

内陆湿地主要包括湖泊、沼泽、沼泽和内陆河流。

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田、水库、池塘和水利系统等。

根据水的咸淡程度,湿地还可以分为咸水湿地、淡水湿地和半咸淡水湿地三种类型。

咸水湿地主要包括沿海盐碱地、海湾、河口和河床。

淡水湿地主要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和泥沼。

半咸淡水湿地主要包括沿海沼泽、沼泽和滩涂。

三、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衡量标准。

据统计,全球湿地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左右,但却居住着许多物种,包括各种鸟类、鱼类、昆虫、植物和微生物等。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数据,全球湿地有超过1亿种生物,其中有30%以上的鸟类栖息在湿地中。

湿地是许多迁徙鸟类的栖息地,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生态环境,有利于鸟类的繁殖。

此外,湿地还是许多鱼类和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着它们的栖息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四、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多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是水文系统的重要部分,对于维持水资源的平衡和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湿地是气候调节器,它们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有利于维护大气环境。

再次,湿地对于维护水质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净化水源、过滤污染物、保护水资源和维护水生态系统。

最后,湿地还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栖息地和生态环境,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五、湿地的保护湿地的保护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的概念

湿地的概念

湿地的概念、分类及作用一、湿地的概念: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度带。

形成原因: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

其类型多样。

因而成因也多样。

一般来说。

是因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且地势较低平。

排水不畅。

除此之外。

热带地区还因降水丰富。

排水不畅形成湿地。

(如印尼)高原地区还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

于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

(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

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

(如东北三江湿地)二、湿地分类:湿地可以归类为4大类自然湿地和1大类人工湿地。

4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

滨海湿地: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及其沿岸海水浸湿地带,是指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沼泽、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河流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湖泊湿地: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沼泽湿地:包括藓类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地热湿地、淡水泉或绿洲湿地。

人工湿地:包括水稻田、水产池塘、水塘、灌溉地,以及农用洪泛湿地,蓄水区,运河、排水渠,地下输水系统等。

三、湿地的作用:(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

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

湿地名词解释

湿地名词解释

湿地名词解释
湿地是指一种受水影响的、植被覆盖并具有明显水生性质的可分
为水域和陆域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区。

它们主要来源于全球性大气系统,是处于原始水体生态学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湿地具有生态功能,
包括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之所在,以及支持和提供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资源。

湿地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净化剂,饮用水的主要供应来源,保
护河流、湖泊、海岸线的关键环节,保障多种旅游等资源的宝库。

湿地被分为各种类型,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水生生态系统特征。


蚀湿地是由风蚀自然现象形成的湿地,它们可以形成岩性质的湿地,
以及积滞不流的湿地。

河道湿地,即河流和河口衍生物,是有两个不
同水域连接而成的湿地形成,其中河流湿地在河流上方,河口湿地在
河流下方。

滩涂湿地,即因岸边砾石而形成的湿地,它们包括砂质滩
涂湿地和泥质滩涂湿地。

淤泥湿地,即湿地上蓄水的地方,具有较深
的水深、特殊的水生性环境,可以产生优良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沟谷
湿地,即两侧山谷紧密贴近的湿地,包括急流沟谷湿地和慢流沟谷湿地。

湖泊湿地,即湖泊沼泽等水体,是湿地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种,具有极大的水生性好处和生物多样性效益。

湿地的研究和保护是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现代
的环境保护战略。

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减少河流污染,焚烧煤炭产
生的二氧化碳以及气候变化等现代问题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湿地保护利用管理体系,以与气候变化应对,需要
将湿地保护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要湿地知识点梳理总结

重要湿地知识点梳理总结

重要湿地知识点梳理总结1. 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土壤中含有水分或水表面覆盖着植被的区域。

湿地包括沼泽、沼泽、沼泽、湿地、河流、湖泊和洪泛区等。

湿地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和土壤保护等。

2. 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湿地可以调节水资源,吸收和存储水分,减少洪水和干旱的风险。

其次,湿地是重要的栖息地,许多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

此外,湿地还可以净化水质、固碳和调节气候等。

3.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依赖湿地生存,如水鸟、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等。

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4. 湿地的价值:湿地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首先,湿地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渔业资源和湿地植物等。

其次,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资源调节、洪水控制和海岸保护等。

最后,湿地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 湿地的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湿地面临着许多威胁和挑战。

首先,湿地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其次,污染和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最后,非法捕捞和非法采矿等行为也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6. 湿地保护和管理: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

首先,需要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管控和保护。

其次,需要加强湿地的恢复和修复工作,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最后,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和意识。

总之,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

保护和管理好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总结,可以增强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和意识,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自然地理考研

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自然地理考研

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自然地理考研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湿地的定义和分类
2.湿地的生态功能
3.湿地的保护措施
4.湿地的重要性
正文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位于陆地和水体之间,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功能。

湿地可以根据其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和植被类型进行分类。

在我国,湿地主要分为内陆湿地和海岸湿地两大类。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

首先,湿地可以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如水稻、鱼虾、莲藕等,还可以提供能源、矿藏和水运等。

其次,湿地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为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

再次,湿地可以调节区域气候,通过蒸发作用和植物蒸腾作用,湿地能够释放大量的水分,使周围地区的气候变得湿润。

最后,湿地可以净化水质,许多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质,使水质得到净化。

为了保护湿地,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制定了有关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如《湿地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明确了湿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和措施。

其次,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对湿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最后,实施了湿地恢复工程,通过人工恢复、自然恢复等方式,使退化的湿地恢复生机。

湿地在经济和生态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级政治湿地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湿地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湿地知识点湿地是指在地表某一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处于饱水或周期性淹没状态的地区。

在九年级政治中,湿地通常涉及以下知识点:1. 湿地的概念和分类:湿地是指地表某一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处于饱水或周期性淹没状态的地区。

根据水体来源和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同,湿地可分为淡水湿地、咸水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几类。

2. 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水文调节、水质净化、生物生境、保持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保护湿地资源是人类共同责任,包括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加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等。

同时,湿地资源也可以进行适度利用,如发展湿地旅游、湿地农业等。

4. 湿地保护的问题与挑战:湿地保护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湿地退化和减少、湿地开发与建设、外来物种入侵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制定政策和加强国际合作。

这些是九年级政治中关于湿地的基本知识点,可以作为学习和了解湿地的基础。

具体的湿地知识还需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5. 国际湿地保护和合作:湿地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通过制定国家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护湿地资源。

同时,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协调作用,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湿地公约》等。

6. 中国湿地保护和治理:中国是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重要湿地。

中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强湿地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区建设等。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湿地保护合作,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7.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湿地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包括保持水资源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实施科学合理的湿地管理。

8. 关于湿地的常见案例和实践:学习湿地知识还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实践。

世界湿地知识点总结

世界湿地知识点总结

世界湿地知识点总结一、湿地的定义及分类1. 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水体和陆地相互关系较为密切,水深较浅,水源丰富的特殊地理环境。

它不仅包括湖泊、河流和沼泽等开阔水域,还包括一些常年潮涨潮落的沼泽地、泥炭地以及季节性湿润的湿地草原等。

2. 湿地的分类:根据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湿地可以分为淡水湿地、盐水湿地和混合湿地。

其中,淡水湿地包括湿地草地、湖泊和河流等,盐水湿地包括盐沼和滨海湿地,混合湿地则包括既有淡水又有盐水的湿地。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1. 调蓄水源: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它们可以吸收并储存降水,缓解洪峰,提供水源以及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许多鸟类、鱼类和其他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3. 水质净化:湿地内的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吸收和分解有机质和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4. 保持海岸线稳定:滨海湿地具有很强的护岸功能,可以减缓海浪侵蚀,维持海岸线的稳定。

5. 碳汇功能:湿地中的植被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三、湿地的保护与管理1. 国际湿地公约: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拉姆萨尔公约》),它是全球性的湿地保护条约,旨在保护全球重要湿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

2. 湿地保护区建设:各国政府应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

3. 生态修复和重建:对受污染或破坏的湿地,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修复受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4. 宣传教育和监测研究:各级政府应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为湿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四、世界重要湿地保护地1. 拉库乌克湿地保护区: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是世界重要的水鸟栖息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

八年级地理上册 湿地知识点复习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湿地知识点复习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湿地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湿地知识点复1. 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在陆地上或沿海地区,由水埋没或周期性地覆盖的地区。

湿地通常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河口和海滨等地形。

2. 湿地的分类2.1 内陆湿地内陆湿地包括沼泽、湿地草地、湖泊、河流等。

它们主要靠降雨和地下水供水。

- 沼泽是由杂草和浅水组成的湿地,常见于低洼地区。

- 湿地草地是一种多湿,植被丰富的湿地类型。

- 湖泊是由不断积累的水形成的,可以有淡水或咸水。

2.2 沿海湿地沿海湿地包括沼泽、河口、滨海湿地和海湾等。

它们靠海水供水。

- 河口是指河流进入海洋的地方,同时也是湿地形成的地区之一。

- 滨海湿地是位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湿地带。

- 海湾是被陆地环绕的海水区域,湿地通常形成于海湾中。

3. 湿地的重要性湿地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水资源:湿地能够吸收和存储大量水分,减少洪水的发生,并且可以过滤和净化水质。

- 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依赖湿地生存。

- 碳储存:湿地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帮助减缓气候变化。

- 人类利用:湿地为农业、渔业和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机会。

4. 湿地的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以下措施可以采取:- 制定法律和政策:明确湿地的保护标准和管理措施,并加强执法力度。

-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并促进可持续利用。

- 限制开发和污染:控制开发活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以上是八年级地理上册关于湿地的知识点复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湿地相关的内容。

湿地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中

湿地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中

湿地工程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生物圈中受水文因素影响而地面以水滞留为主要因素而特化为地貌类型的地区。

湿地是指既有陆地又有水域的生态系统,在地球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湿地的特征是水的停滞,这使得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的生态功能。

二、湿地的种类根据湿地的形成过程和生物群落组成的不同,湿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沼泽、湿原、湿地和河口湿地等。

不同类型的湿地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1. 沼泽:沼泽是由于水量过剩,土壤水分饱和或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引起的植被区,它主要由藓类和泥炭类植物组成。

沼泽的特点是土壤水分饱和度高,土壤呈酸性,植被种类多样。

2. 湿原:湿原是在水位较高的地区,土壤水分充足或常年有水,容易形成湿地状态的地区。

湿原主要由禾本科、菱科、莎草科和香蒲科植物组成,湿原的特点是水位较高,土壤湿润,植被类型丰富。

3. 湿地:湿地是一个泛指,包括了所有受水文影响的地表,其中包括了湖泊、河流、沼泽、沼泽草甸、泥炭地、盐沼、河口湿地等。

湿地的特点是水资源丰富,土壤湿润,植被复杂。

4. 河口湿地:河口湿地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由淡水和海水交织而成的生态系统。

河口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功能。

三、湿地的特征湿地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丰富、土壤湿润、植被种类繁多、土壤呈酸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湿地成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湿地的功能湿地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等。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和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1. 水资源调节:湿地对水资源起着调节作用,它能够缓解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对水资源的影响,还可以调节地下水位和维持生态水文平衡。

2. 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众多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湿地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湿地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湿地,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对于它的具体含义和特点,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湿地这一名词进行解释和探索。

一、湿地的基本概念湿地是指涵盖了水、土壤和植被之间丰富交互作用的地区。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时期或周期内,土地上水分的存在决定了湿地的形成和存在。

它可以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池塘、泥沼、海湾等多样的地貌形态。

二、湿地的分类湿地可以按照地理位置、水源供给、植被类型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地理位置,湿地可以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海滩湿地等。

根据水源供给,湿地可以分为内陆湿地、沿海湿地、人工湿地等。

根据植被类型,湿地可以分为沼泽湿地、红树林湿地、海藻湿地等。

每种类型的湿地都有其独特的生态系统特征和环境价值。

三、湿地的生态功能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具有多样的功能。

首先,湿地可以调节水 cycle,吸收和储存水分,缓解洪水、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其次,湿地能够净化水质,过滤掉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提供清洁的水源。

此外,湿地还能生产水生动植物,为人类提供饮食和经济资源。

湿地还是迁徙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对于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湿地的保护和挑战虽然湿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湿地的破坏和退化仍然存在。

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扩张等人类活动,导致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气候变化也对湿地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湿地、修复退化湿地和可持续管理湿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五、湿地保护的意义湿地保护不仅仅关系到湿地本身的生态系统稳定和植物、动物的生存,还关乎整个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作为天然的海绵和过滤器,可以减少洪灾和干旱事件对人们生活的威胁,保护湿地也就是在保护人们自身。

湿地内的丰富物种和特有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湿地名词解释

湿地名词解释

湿地名词解释湿地是指水文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是由水、土壤和植被组成的,水是湿地的主要特征。

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湿地的各种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和阐述。

1. 湿地类型湿地主要分为三大类:沼泽、河流湿地和海滨湿地。

沼泽主要由泥土、水和植物组成,是淡水湿地的一种。

河流湿地主要是指河流周围的湿地,包括河流、河岸、洪水平原和湿地森林等。

海滨湿地包括沿海沼泽、沙滩、咸水沼泽和海岸线。

2.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微生物等。

其中,水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可以过滤水质、保持水源和土壤稳定性。

此外,湿地生态系统还可以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是许多鸟类、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3. 湿地保护湿地保护是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

保护湿地可以减缓水土流失、提高水质、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并促进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

湿地保护的主要手段包括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和湿地管理等。

4. 湿地恢复湿地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恢复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服务。

湿地恢复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水文修复和土壤修复等方式实现。

湿地恢复的目的是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服务,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湿地管理湿地管理是指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测,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湿地管理包括湿地保护、湿地监测和湿地规划等。

湿地管理的目的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生态服务和可持续发展。

6. 湿地生态服务湿地生态服务是指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包括水源保护、水质净化、气候调节、食物产出和旅游等。

湿地生态服务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关键目标之一。

7. 湿地退化湿地退化是指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服务受到破坏和削弱的现象。

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污染等。

高三地理湿地知识点

高三地理湿地知识点

高三地理湿地知识点湿地是指地表水深度较浅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常年湿润或周期性湿润,并且具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特殊的生态环境。

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最生态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

下面将介绍湿地的定义、分类、特征、保护及湿地对环境的重要作用。

一、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地表水深度较浅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通常在全年或者季节性地含有水分。

湿地的类型包括沼泽、河口、湖泊、泥炭地、沿海湿地等。

湿地是一个包括地表和地下水的生态系统,是陆地上一种特殊的地带。

二、湿地的分类湿地通常可以分为淡水湿地和咸水湿地两大类。

1. 淡水湿地:淡水湿地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泥炭地等。

沼泽是指地下水位较高,并且有适宜的生长条件,具有大量湿地植被生长的地区。

河流和湖泊是水流流经和蓄积而成的湿地类型,泥炭地则是由部分不完全腐烂的湿地植被构成。

2. 咸水湿地:咸水湿地主要包括沿海湿地和河口湿地。

沿海湿地分布在沿海地带,由海水侵蚀形成的湿地,常年受到潮汐的影响。

河口湿地则是河流流入海洋时形成的湿地,受到淡水和海水的交汇影响,生态系统十分丰富。

三、湿地的特征湿地具有以下特征:1. 多水位:湿地地表水位相对较高,或者地下水位高,常年或者季节性存在水分。

2. 富含湿地植被:湿地环境适宜植物生长,因此湿地内富含各类湿地植被,如亚热带红树林、芦苇荡等。

3. 生态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中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类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4. 自净能力:湿地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可以吸收、分解或转化大量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质,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净化效果。

四、湿地的保护湿地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湿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保护:各国制定湿地保护法规和政策,确保湿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加强科学研究:通过湿地科学研究,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环境变化规律,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关注,加强湿地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自然地理考研

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自然地理考研

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自然地理考研
摘要:
一、湿地的定义和分类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
三、湿地的保护措施
四、湿地在自然地理考研中的重要性
正文:
一、湿地的定义和分类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是指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

湿地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滨海等,人工湿地则包括水库、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等。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包括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能源、矿藏、水运等经济功能,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湿地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实施湿地恢复等。

这些
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四、湿地在自然地理考研中的重要性
湿地在自然地理考研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湿地也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涉及到水文、地形、土壤、植被、气候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河流湿地知识点总结

河流湿地知识点总结

河流湿地知识点总结一、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由于地形或环境条件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或长年保持处于水润状态,能够维系大量水生植物生长、水生动物栖息和繁殖的环境。

依据不同类型湿地的特征和功能,可分为沼泽、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沿海湿地、人工湿地等。

二、河流湿地的类型1. 河流三角洲湿地:指河流到达海洋时,在河口减速之下,悬移质颗粒落下沉积,形成舌状地,同时受潮湿度高,长期形成湿地。

2. 河流冲积湿地:指河流在峡谷、河床之间,间歇性泛滥,形成一块不大的洪水漫滩,称为冲积湿地。

3. 河流洪泛湿地:指河流在低洼、泛滥条件下,湿地经常被水浸泡。

4. 河流湿地特征及生态功能(1)原住动植物栖息地:河流湿地为动植物提供了滋养物质、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对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水资源供给:河流湿地能够储存水源,维持河流水量和水质的稳定性,为下游灌溉水源和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水资源。

(3)气候调节:河流湿地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一定的气候调节功能。

湿地植被能够保持土壤湿润,调节气温,并具有一定的净化空气功能。

(4)水文调节:河流湿地的根系系统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河流冲刷和侵蚀。

在洪涝季节,湿地能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洪水,减少洪峰高度,缓解河流泛滥。

(5)土壤保护:河流湿地的植被根系能够增加土壤稳定性,减少土壤侵蚀,有利于保护土壤资源。

5. 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物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自然资源,如木材、药材、水产等;提供自然生境,如观赏、游乐、旅游;提供保健功能,如药用植物资源。

(2)调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持水体定位、净化与减少水稳;储藏和释放水分,调节水文环境平衡;维持生态稳定态环境功能。

(3)信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科学信息、媒体信息、法律制度等信息,维持生态环境动态平衡;宣传、科普、教育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

(4)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精神、历史古迹、风景等资源与保护。

湿地生态功能评估分析

湿地生态功能评估分析

湿地生态功能评估分析湿地,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宛如大地的“肾脏”,在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湿地生态功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策略。

一、湿地的定义与类型要评估湿地的生态功能,首先需要明确湿地的定义。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海域。

从类型上划分,湿地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和人工湿地等。

不同类型的湿地在生态功能上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1、水资源调节湿地能够像巨大的海绵一样,在雨季储存过量的雨水,在旱季缓慢释放,从而调节河川径流,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同时,湿地还能净化水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杂质,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2、气候调节湿地中的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会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气候。

大面积的湿地还能影响区域气候,减少气温波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为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生存空间。

例如,候鸟在迁徙过程中常常依赖湿地补充食物和休息。

湿地丰富的生态环境为物种的进化和基因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4、土壤保持与碳储存湿地中的植物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湿地中的泥炭和有机物质积累能够储存大量的碳,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5、教育与科研价值湿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样本,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态过程、物种演化和环境变化。

此外,湿地也是开展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能够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三、湿地生态功能评估的指标与方法1、水文指标包括水位变化、流量、水质参数(如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氮磷含量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湿地的水资源调节能力和水质净化效果。

湿地保护常见知识点总结

湿地保护常见知识点总结

湿地保护常见知识点总结一、湿地的定义和分类湿地是指水域与陆地相交接的地貌,泛指一切永久或暂时被淹没或浸润的生态系统。

根据生态类型的不同,湿地可以分为沼泽、沼泽地、湖泊、河流、河口湿地、沿海和海洋滩涂等多种类型。

二、湿地的重要性1. 生态作用: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

2. 水资源调节:湿地可以减缓洪水危害,并调节水文循环,维持区域水平衡。

3. 水质净化:湿地可以净化水质,陷积有机物和沉淀废物,保持水体清洁。

4. 温室气体吸收: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

5. 经济价值:湿地可以提供渔业资源、水产养殖、旅游业等经济价值。

三、湿地保护的现状1. 全球湿地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淡水湖泊、河流和沼泽地面积正在迅速萎缩,受到的破坏程度严重。

2.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剧增都对湿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 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的政策和法规不断完善,但实际执行情况还有待提高。

4. 全球湿地保护面临投入不足、环境污染、城市化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威胁。

四、湿地保护的常见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2. 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

3. 加强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掌握湿地的变化情况,为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生态恢复,通过人工措施恢复原有湿地生态系统。

5. 加强湿地管理,控制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湿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

6. 国际合作,共同致力于湿地保护,促进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五、湿地保护案例1. 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国际重要湿地,该区重点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

2. 纳米比亚沼泽保护区:该区采用生态旅游的方式,促进当地居民参与湿地保护工作,保护了当地珍稀物种,保护湿地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机会。

3. 欧洲多瑙河流域:欧洲多瑙河流域联合国禁止了一系列破坏湿地的工程项目,保护了大片湿地资源。

《湿地生态系统》课件

《湿地生态系统》课件

3
提高意识
加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湿地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和展望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源湿地 随州洪湖湿地保护与修复 上海东滩滩涂生态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PPT课件
概述
湿地是指水的季节性或永久性的存在导致土壤过度湿润的地方。它们包含着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湿地的定义和分类
湿地定义
湿地是指具有独特水文地质 条件的土地和水体,以及与 之相连的生物、社会和文化 特征。
湿地分类
常见的湿地类型包括沼泽、 河流洪泛区、湖泊、河口、 海岸湿地、人工湿地等。
2 生物生境
3 沉降有机质
湿地可以调节水量和水位, 减缓洪水和干旱的影响。
湿地是许多濒危物种的栖 息地,维持了丰富的生物 多样性。
湿地可以捕获和储存大量 的有机碳,减少大气中的 温室气体。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1
了解湿地
通过研究湿地的生态特征和价值,了解湿地的重要性。
2
建立保护区
划定湿地保护区,保护湿地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湿地的重要性
湿地对水资源的净化和储存、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气候调 节和碳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水体组成湖泊、河流Fra bibliotek沼泽、水面植物 等。
土壤组成
湿地常见的土壤类型有泥土、 泥炭、沼泽土等。
生物组成
湿地中存在着各种水生生物、 湿生植物和候鸟等。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1 水文调节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1.湿地的定义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2.湿地分类标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湿地公约》分类系统,《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将全国湿地划分为5大类28种类型,各种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如下:Ⅰ、近海及海岸湿地(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及其沿岸海水浸湿地带):Ⅰ1 浅海水域: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永久水域,植被盖度<30%,包括海湾、海峡。

Ⅰ2 潮下水生层:海洋低潮线以下,植被盖度≥30%,包括海草层、海洋草地。

Ⅰ3 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长而成的湿地。

包括珊瑚岛及其有珊瑚生长的海域。

Ⅰ4 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质75%以上是岩石,盖度<30%的植被覆盖的硬质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岛屿、海岩峭壁。

本次调查指低潮水线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带。

Ⅰ5 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植被盖度<30%,底质以砂、砾石为主。

Ⅰ6 潮间淤泥海滩:植被盖度<30%,底质以淤泥为主。

Ⅰ7 潮间盐水沼泽:植被盖度≥30%的盐沼。

Ⅰ8 红树林沼泽:以红树植物群落为主的潮间沼泽。

Ⅰ9 海岸性咸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咸水湖泊。

Ⅰ10 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淡水湖泊。

Ⅰ11 河口水域: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永久性水域。

Ⅰ12 三角洲湿地: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育而成的低冲积平原。

Ⅱ、河流湿地(本次调查仅限于河床(枯水河槽)平均宽度≥10米,面积大于100hm2的全国主要水系的四级以上支流)Ⅱ1 永久性河流:仅包括河床,同时也包括河流中面积小于100hm2的水库(塘)。

Ⅱ2 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Ⅱ3 泛洪平原湿地:河水泛滥淹没(以多年平均洪水位为准)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包括河滩、泛滥的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

Ⅲ、湖泊湿地Ⅲ1 永久性淡水湖:常年积水的海岸带范围以外的淡水湖泊。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还可包括与湿地毗邻的河岸和海岸地区,以不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海洋水体。

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天然湿地(一)海洋/海岸湿地A —永久性浅海水域:多数悄况下低潮时水位低于6m,包括海湾和海峡。

B —海草层:包括潮下藻类、海草、热带海草植物生长区。

C —珊瑚礁:珊瑚礁及其邻近水域。

D ---岩石性海岸:包括近海岩石性岛屿、海边悄壁。

E ---沙滩、砾石与卵石滩:包括滨海沙洲、海岬以及沙岛;沙丘及丘间沼泽。

F ---河口水域: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G —滩涂:潮间带泥滩、沙滩和海岸其他咸水沼泽。

H —盐沼:包括滨海盐沼、盐化草甸。

I —潮间带森林湿地:包括红树林沼泽和海岸淡水沼泽森林。

J ---咸水、碱水泻湖:有通道与海水相连的咸水、碱水泻湖。

K ---海岸淡水湖:包括淡水三角洲泻湖。

ZK(a)-海滨岩溶洞穴水系:滨海岩洞穴。

(二)内陆湿地L —永久性内陆三角洲:内陆河流三角洲。

M ---永久性的河流: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

X ---时令河:季节性、间歇性、定期性的河流、溪流、瀑布。

0 -一湖泊:面积大于8hm2永久性淡水湖,包括大的牛辘湖。

P ---时令湖:大于8hm2的季节性、间歇性的淡水湖;包括漫滩湖泊。

Q ---盐湖: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及其浅滩。

R —内陆盐沼: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沼泽与泡沼。

Sp —时令碱、咸水盐沼: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性沼泽、泡沼。

Ss —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泽、泡沼:草本沼泽及面积小于8hm2泡沼,无泥炭积累,大部分生长季节伴生浮水植物。

Tp 一-泛滥地: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和面积小于8hm2泡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的生态性质、定义和分类湿地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由于其生态结构的复杂性和生态功能的多样化,它支承着独具特色的物种和较高的自然生产力,为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提供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对湿地价值的认识首先是从水禽栖息地开始的。

由于其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干扰的强劲,其面积和生态功能都在下降。

因而,湿地的保护引起普遍的关注,湿地便成为唯一有其国际性保护公约(Ramsar conservation)的生态系统。

生态学所强调的"整体性"原则,使得保护学家从珍稀、濒危水禽的个体生态和种群生态水平上将视野拓宽生态系统的水平上,重视水禽栖息地的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

湿地物种减少和致危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是湿地大面积损和生境破碎化。

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干)外,更主要的是人类的强度干扰。

现在,湿地那些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都得到广泛的注意。

随着对这类生态系统的呼声日渐提高,对湿地的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也逐渐加强。

1.湿地的生态性质湿地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任何特定类型的湿地在一定区域围都占有一定“生态位”,这个生态位来自于水文、气候、基底沉积物、地形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环境复合体,以此支承着一个特定生产力水平下的某些物种的生存和繁衍(J. G. Gosselink & R. E Turner 1978)。

湿地生态系统有别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的突出标志和最根本的成因是其水分的盈余。

水文过程是主宰湿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最重要的因子,其动力条件决定着湿地的基质或沉积物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其深度和水质决定着湿地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

因此,湿地的生态性质的所有体现皆与其水文特征密切相关。

1.1 水陆过渡性水陆过渡性是湿地最重要的生态特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1.1空间分布上:许多湿地是处于水体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带上,如滨海盐沼、红树林、湖滨滩地等,"由于液相物质和固相物质的相互作用,出现了一个既不同于水体也不同于土体的生态交错带"(牛文元,1990)。

这类湿地的水文过程往往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水化学性质或水量呈理规律性的交替。

1.1.2生态性质上:由于地表长期处于水淹状态,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水-沉积物(土壤)界面,它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其主要特点是:"界面发生的所有反应都是在一定水深和缺氧条件下,而且都是在有机质和微生物细菌的间接或直接参与下进行的?quot;(吴丰昌1996)这些界面反应深刻地作用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和过程,使其具有与陆地和水体都不相同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缺氧和多水和由此而产生的毒素。

湿地生物对此种生境条件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

其适应机制有的忍耐,有的是调节。

由于湿地的水文状况,包括水周期、水量、水化学性质等方面在不同类型的湿地中有不同的差异,因而其生物的适应性呈现明显的多样化。

1.2 系统脆弱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源的稳定性。

水文条件能直接改变湿地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到物种组成和丰度、第一性生产力、有机物质的积累和营养循环(厚田1996)。

水导致独特的植物组成,但限制或增加种的丰度。

静水湿地或连续深水湿地的生产力都很低。

通常有高能量的水流,或有脉冲性水周期的湿地生产力最高。

在积水覆盖的条件下,其基质长期处于还原状态,限制了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较高的生物量得不到充分的分解,有机物质便以泥炭的形式积累储存起来。

土壤-水界面的交互作用,使湿地土壤以还原性质为主的同时,在其表层有一薄氧化层,承担着湿地物质的化学转化和营养循环,构成湿地生态过程的重要一环。

可见,湿地生态系统的一切生态过程都是以固定的水文为基础的,正是由于其系统结构对水文条件的依赖性,湿地生态系统才湿得如此脆弱,以致于一旦失去水,其系统面貌便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不同类型的湿地的脆弱性有所差异,高水能湿地中由于有机质积累很少,只要其水源被截断,其生态系统类型就迅速转变;如果水源恢复,系统就会基本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如省西部向海附近的芦苇湿地,在干旱年份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形成大片的碱蓬群落,而在丰水年份,地面被积水覆盖后,芦苇群落便得以迅速恢复。

而低水能的湿地,由于具有保水性能的泥炭层的存在,可以对气候的干湿变化在系统部进行调节,其生态敏感性则相对较低;除此之外,泥炭沼泽对阈限的排水亦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1.3 功能多样性湿地的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湿地中的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它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是多方面的。

总的来说,湿地的功能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

1.3.1自然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水量平衡、气候调节等方面。

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殊性是有机质和许多元素从生物循环不断进入地质循环,这在沼泽生态系统中最为突出。

这对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湿地是地球上可以将CO2固定于地层之中的为数极少的生态系统之一,尽管它们向大气中释放一定量的甲烷等温室气体,但对于大气中碳的固定总量是显而易见的。

湿地的生物功能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

由于其水陆过渡性,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湿地的独特环境使得其拥有独特的生物类群。

猪笼草、毛膏菜、狸藻等食虫植物是沼泽生态系统中所特有的植物种;丹顶鹤、天鹅、大鸨等珍稀濒危水禽无法脱离湿地环境。

湿地对水量平衡方面的贡献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由于湿地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对河川径流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湿地的丧失会引起相邻地区的地下水位的下降、湖泊和河流淤浅、地表切割加强。

对气候的调节作用除体现在温室气体方面以外,湿地对温度和降水等方面的直接作用更为明显,这种功能在干旱地区尤为突出。

1.3.2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资源、休闲旅游和环境演变信息等方面。

由于其自然资源的丰富,湿地成为许多地区农、牧、渔业和重要基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这也正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恰恰因为如此,自有人类文明开始,湿地地就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且逐渐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湿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湿地的旅游价值越来越显著,许多湿地具有旖旎的风光和独特的动物类群。

在稳定的积水环境中,有机质和水中携带的颗粒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物。

在沉积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变化必然在沉积物中打下坚实的烙印,因而沉积物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信息载体,特别是泥炭,其积累速率较快,全球平均年积累速率达1mm/a,因此以厚层泥炭作为信息载体来研究过去环境变化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

1.4 结构复杂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有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生活型多种多样。

从外部形态来看,有一年生或多年生细弱小草,如苔草,有高大的草本植物,如芦苇、香蒲,有的是矮小的灌木,如细叶杜香、甸杜,有的是高大的乔木,如落叶松、水松等。

湿地植物群落丰富多彩,因逆境条件和植物的适应性而异。

包括浮游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灌木乃至森林。

优势植物往往是湿地类型辨识的主要标志,所以常以植物群落来命名,如芦苇沼泽,小叶樟沼泽、苔草沼泽、红树林沼泽等。

湿地植被具有沿水文或地形特征梯度变化的分带特点,无论是高位泥炭沼泽还是滨海或湖滨湿地,这一特点都是非常鲜明的。

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无脊椎动物主要有蠓、蚊等昆虫,许多种类在其成为成虫之后为草食性。

许多昆虫在幼虫阶段栖于水底,成为鱼、蛙、和潜鸟的食物。

鸟类,特别是水禽常常构成湿地的重要景观特征,几乎所有的湿地都能为水禽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多种多样的繁殖和停歇的栖息地,这些水禽中既有草食性的也有肉食性的,构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淡水的还是咸水的亦或是半咸水的湿地,都支持着丰富的鱼、虾、蚌等水生动物。

对滋生于湿地水下的微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还知之甚少,但它们往往却是湿地中重要的分解者。

在湿地中线虫和线蚓虫等微体小分解者比大型分解者的作用更加明显。

对湿地生态系统来说,分解者亚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湿地的缺氧环境使其中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大大减少,沼泽植物又多含有较多的纤维,所以有相当大比例的生物量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在静水条件下,有机质输出量很小,因而植物残体积累形成泥炭。

2.湿地定义的议论尽管对世界上的各类湿地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国际上对湿地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从不同学科角度和区域特点出发而提出的定义形形色色,争论焦点在于如何限定湿地的水深。

按照国际湿地公约(Ramsar公约)中的定义:“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海水水域,’实质上这是个湿地的管理定义。

它比较具体,具有明显的边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湿地管理工作中易于操作。

湿地的科学定义有些学者认为湿地的科学定义应为:“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

该系统的生产者是由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组成.消费者是由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组成。

分解者是介于水体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类群组成的。

该系统与周围相邻的系统有密切关系,与它们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湿地应该具有三个突出的特征: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处在过湿或积水状态;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的盐生植物),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生活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和适应该特殊环境的微生物群;发育水成或半水成土壤,并具有明显的潜育化过程”。

这个定义显然更偏重于纯理论的大面积自然湿地的科学研究。

《湿地公约》把浅海湿地的水深界限定为6m,有的学者把湖泊湿地的水深限定为2m(佟凤勤等 1995),但没有给出这些限定的科学依据。

实际上水陆过渡区域的空间尺度是模糊的,并且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难于把握一个同一的标准,因此任何明确的数据指标都显得过于机械。

美国的米茨(W. J. Mitsch)等在其著作《Wetlands》(1993)中对形形色色的定义给予客观的评价。

著名对鱼类和野生生物署的定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但这个定义突出地强调了湿地是水体和陆地之间的空间过渡性,却忽略了其生态性质上的过渡性,因而就把湿地的概念仅仅限定在水体的沿岸带,排除了非邻近水体的湿地,如欧洲大陆西岸的高度湿润地区的披盖式沼泽(Blanket bog)等。

工程兵部队的定义由于强调湿地植被特征,易于在法律和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

加拿大的定义更加强调湿地的水文和土壤特征,对植被特征没有足够的重视。

除上述以外,英国的湿地定义代表着欧洲的普遍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