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总结---世界自然地理
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一、大陆与海洋地球表面由大陆和海洋组成。
大陆是陆地的一部分,通常由岩石和山脉组成。
海洋是与大陆相接的广阔水域,包括大洋和海洋。
1. 大陆特征- 高山:大陆上存在许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 平原:大陆上通常有广阔的平原,如北美大平原、欧洲大平原等。
- 河流:众多的河流穿越大陆,形成河谷和河口,如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 湖泊:大陆上有许多湖泊,如五大湖等。
2. 海洋特征- 洋脊:海洋底部存在许多洋脊,是地壳板块分裂和海底喷发形成的地质现象。
- 海沟:海洋深处的狭长沟槽,如马里亚纳海沟、秘鲁海沟等。
- 海岸线:大陆与海洋相接处形成海岸线,有很多海湾、半岛和海角。
二、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定时期(通常是30年或更长)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
气象则涉及到短期(几小时到几天)内的天气变化。
1. 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温暖湿润,年降水量较多,有季风气候。
- 温带气候: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 寒带气候:位于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气温较低。
-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冬暖夏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2. 天气要素- 气温:指大气中温度的高低。
- 湿度: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 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降水的数量。
- 风速和风向:指风的强弱和吹向的方向。
三、地质与地貌地质是研究地球构造、物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地貌则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
1. 地质特征- 地壳板块:地球表面的大块状构造,包括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 地震活动: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的震动现象。
- 火山喷发: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
- 地震带:地震集中发生的区域,如环太平洋地震带等。
2. 地貌特征- 山地:由山脉和山系组成的地形。
- 平原:地面相对平坦的地区。
- 高原:相对平坦但海拔较高的地区。
- 河谷和峡谷: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地形。
四、水文与水循环水文是研究水资源、水文过程和水环境的学科,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约为 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 6357 千米,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地轴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它倾斜着穿过地心,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三)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通常用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数字。
二、陆地和海洋(一)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三)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许多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世界自然地理详细知识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世界海陆分布大势海洋3.61亿平方千米71%陆地1.49亿平方千米29%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最大的陆地为亚欧大陆,最小的陆地为澳大利亚大陆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点附近是陆地;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点附近是大陆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大洲和大洋的有关概念大洲: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半岛:陆地伸进海洋或湖泊的部分地峡:两端连接大块陆地,两侧濒临海洋的狭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大洋:海洋:地球上最广阔而且连续的水域洋: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边缘海:濒临大陆,以岛屿或半岛与大洋分开的海内陆海:四周被陆地包围,仅有海峡与大洋想通的海陆间海:介于两三个大陆之间的海3.大洲和大洋的分界线大洲界限: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非洲与亚洲: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非洲与欧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大洋界限: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通过塔斯马尼亚岛的147°E经线太平洋与大西洋:经过南美洲南段合恩角的67°W经线印度洋与大西洋: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德兰群岛一线4.地跨两州的国家:共9个地跨亚欧两州:欧洲国家——俄罗斯亚洲国家——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地跨亚非两州:非洲国家埃及地跨亚洲和大洋洲:亚洲国家印度尼西亚地跨南北美洲:北美洲国家巴拿马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北美洲国家美国(关岛和夏威夷属于大洋洲)5.岛屿类型:大陆岛:基岩岛:原为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台湾岛、海南岛冲积岛:由河流泥沙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崇明岛海洋岛:珊瑚岛: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有些呈环状;大堡礁火山岛:由海底的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夏威夷岛二、世界的大洲1.七大洲的地理特征①亚洲,位置:介于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和非洲之间;主要地形区: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国三大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等;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山气候,极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主要河湖: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注入北冰洋,长江、黄河、珠江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等注入印度洋,主要湖泊有里海,贝加尔湖等;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西亚分布着阿拉伯人,属白色人种,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物产: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水稻、小麦、茶叶,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锡矿,西亚的石油,中亚和中国的棉花;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等。
自然地理32个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32个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地表物质、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地球和人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自然地理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下面就对自然地理的32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点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固体表面,它由矿物质和岩石构成,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3. 地壳的主要构成物质有矽酸盐岩石、玄武岩石和火成岩石等,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了不同的地貌形态。
4. 地球的地表形态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火山、峡谷、河流、湖泊、湿地等,它们是地球表面的主要地貌类型。
5. 地球的气候主要受纬度、海拔高度和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气候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系统。
6. 地球上的自然界有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部分,它们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环境。
7.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水、淡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它们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8.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合理利用地理环境资源是地球上各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9. 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问题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10.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台风、暴雨、雪灾等,这些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二、陆地地理知识点11. 高山是指海拔1000米以上的陆地地表突出地表的山峰,它们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景观,也是冰川的重要来源地。
12. 平原是指地球表面与海拔相对稳定、水流平缓、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区域之一。
13. 盆地是指地表形成一圈圈的山峰环绕的地区,它是地球上的自然围合地形景观。
14. 丘陵是指海拔较低、地形起伏较小且土地肥沃的地区,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
世界自然地理详细知识

世界自然地理详细知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自然现象、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世界自然地理则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地貌形成、气候分布、植被类型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为您带来世界自然地理的详细知识。
1. 大洲与海洋地球上共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大洲都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亚洲地域广阔,包括高山、草原、沙漠和热带雨林等不同地貌类型。
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化的生物种类。
北美洲和南美洲被大西洋和太平洋环绕,拥有多样的气候和植被类型。
欧洲地理多样,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北欧平原和地中海沿岸等。
大洋洲由许多岛屿组成,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几乎被冰雪覆盖。
地球上有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其面积超过了所有陆地的总和。
大西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连接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印度洋是地球上最暖的大洋之一。
南极洲洋和北冰洋则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生活着众多的海洋生物。
2. 地理特征地球上的地理特征非常丰富多样。
许多地区拥有独特的地貌形态,如高山、平原、河流、湖泊和沙漠等。
高山是地球上的重要地理特征,其形成于地壳运动和板块碰撞产生的过程中。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包含着世界上许多高峰,其中包括珠穆朗玛峰。
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之一。
平原是较为平坦的地貌,分布广泛。
其中,亚马逊盆地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北美大平原是北美洲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河流是地球上的重要水系统,对于形成土壤、滋养植物和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经亚洲和非洲多个国家,对地区的农业和灌溉非常重要。
亚马逊河是排水量最大的河流,流经南美洲多个国家。
湖泊是由河流或地下水形成的淡水水域。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是北美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休伦湖等。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东亚:1.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 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大;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岛屿(台湾岛、舟山群岛);地形以丘陵、山地、平原为主。
3. 气候特征: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4. 河流特征:河网密度较大,水量较大,季节变化显著;内流河分布面积较大。
5. 人口和经济:人口稠密区:沿海平原、沿河平原。
人口稀疏区:高山高原、极端环境地区。
经济以农业为主,多种植稻米、小麦等,畜牧业较发达。
二、东南亚:1.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 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主要山脉:横断山、长山、海岸山脉等;主要河流: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等。
3. 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大)、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4. 河流特征:水量较大,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5. 人口和经济:人口稠密区:沿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人口稀疏区:高山高原地区。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米、橡胶、甘蔗等,畜牧业较发达。
三、南亚:1.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 地形特征: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3. 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4. 河流特征:水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5. 人口和经济:人口稠密区:沿海平原和恒河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区:高山高原地区。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米、小麦等,畜牧业较发达。
四、中亚:1.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 地形特征: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主要山脉:天山、帕米尔高原等;主要河流:额尔齐斯河等。
3. 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干燥)。
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经纬网。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度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为点,纬度从赤道(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90°。
-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 - 30°为低纬度,30° - 60°为中纬度,60° - 90°为高纬度。
3. 地图。
-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方向: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断方向。
二、陆地和海洋。
1.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2. 七大洲和四大洋。
-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3. 海陆变迁。
- 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 大陆漂移学说:由魏格纳提出,认为地球上的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逐渐分离漂移。
- 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总结资料最终版.doc

名称解释1. 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血以下的上地幔顶部2. 岛屿:面积小且散布在海洋、河流或者湖泊中的小块陆地3. 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4.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弧与大洋分隔的海域。
5. 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的海,深度较大,有海峡与外海或大洋相通。
6. 洋流:指具有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运动7. 梯度流: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的洋流8. 补偿流: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所形成的海流。
9. 风海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产生的洋流10. 纬向地带性:即地表地理现象近于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带状规律性11. 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
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排序大洲而积: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大洋洲900大洋面积:太平洋:17 968万平方千米、大西洋:9 336.3万平方千米、印度洋:7 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1310万平方千米全球地表形态基本特点(二)全球海陆分布特点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浮3.多数人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4.某些海陆分布具冇鲜明的特点大陆大洋的基本特点大陆地形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 rm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 m,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 m,陆地的高差约为9 240mo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常态地形: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与平原;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两条高山带:一条是环太平洋褶皱带,它沿太平洋周边大体呈弧形延伸;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它沿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西北缘大致呈东西向展布。
知识总结---世界自然地理

世界自然地理一、世界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3)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陆地概况:(1)大陆:面积大于澳大利亚(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2)岛屿:面积小于澳大利亚(格陵兰岛)(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阿拉伯半岛)(4)大洲:大陆与它周围岛屿的总称(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5)大洲的分界: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④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⑤欧—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⑥南美南极分界线:德雷克海峡⑦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3.海洋情况:(1)海:海洋的边缘部分(2)洋:海洋的中心部分(3)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4)大洋:①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②大西洋:形状如同“S”③印度洋:④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5)相对位置: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二、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1)成因: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②人类活动(填海造陆)(2)实例:①青藏高原上的海洋生物化石②台湾海底的森林和古河道遗迹③东非大裂谷的扩张④地中海的面积缩小2.大陆漂移假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3.板块构造学说:(1)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4.火山、地震带:(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5.板块的运动:(1)张裂运动:地表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2)挤压运动:地表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消失(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世界的地形四、世界的气候1.天气与气候:(1)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4)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2.气温与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测量:①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量②温度计放置离地面1.5米处③日平均气温一般取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2)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②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3)气温分布规律:①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③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4)等温线:①定义: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②特点:(I)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II)等温线呈封闭形状(5)等温线判断:①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②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③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④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山地⑤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⑥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2)降水量的测量: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
自然地理知识点

自然地理知识点
1. 地球构造:地球由内向外可以分为核、地幔、地壳三层。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地球表面形成了七大洲和五大洋。
2.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统计下来的天气状况的总体表现。
气候受近地表气氛,地球自转、公转、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3. 植被:不同的地域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植被也不同。
根据生长周期,可以将植被分为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和永久性植物。
根据叶片特征,可以将植被分为常绿植物、落叶植物等。
4. 地理景观:地球上的各种地理形态,包括山脉、丘陵、平原、沙漠、湖泊、河流和海洋等。
5.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和地表的物理特性、结构和过程。
6.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貌演化以及形成演变的原因和机制。
7. 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层内的物理过程及其变化态势,如空气质量、气压、湿度、温度等。
8. 海洋学:研究海洋的组成、结构、循环,以及海洋的生态、资源、环境等问题。
9. 水文学:研究地表水、地下水的循环、水文地质、水文气象等问题。
10.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将相关的地理信息组织、存储、管理和分析起来,以支持地理研究和应用。
2024年世界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二篇)

2024年世界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范本世界地理是关于地球地理特征、地理环境、地理现象等方面的知识体系。
它包含了各大洲、国家、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内容。
下面是对世界地理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性总结归纳。
一、地球与地球的特征1. 地球的位置和形状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个行星,其形状近似于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因自转而呈略微的椭圆形。
2.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的层次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壳和海洋壳;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过渡层,主要由固态的硅酸盐岩石组成;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镍合金组成。
3. 地球的运动和相关现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一个自然日为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现象有日食、月食、昼夜交替及季节变化等。
二、大洲与洲际特征1. 大洲的划分目前根据地理、地质、生物等多种因素,将地球划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 洲际特征不同大洲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地貌、气候、生物多样性、文化等方面。
例如,欧洲是世界的一个大半岛,地形较为平坦,气候多样,文化历史悠久;南美洲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以及世界上最丰富的热带雨林。
三、国家与国家间关系1. 国家的划分与术语国家是指具有一定领土、人口、政权和主权的独立政治实体。
国家间可以通过和平手段进行合作和交往,也可能产生冲突和对抗。
常见的国家划分如联合国成员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五大洲等。
2. 国家的地理位置与资源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
例如,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等;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四、城市与城市特征1.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城市是人口集中、发展较为完善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2024年中考地理冲刺复习知识点世界地理

一、世界地理概况1.世界的位置和边界:世界位于地球上,被大洋和陆地包围。
主要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周围的海洋。
主要陆地有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世界的边界一般根据地理特征和政治共识划定。
2.世界地图和地球的方位:世界地图是显示整个世界的地理形状和位置的工具。
地球的方位可以通过指南针、经度和纬度来确定。
3.主要自然地理特征:世界上有许多自然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草原、沙漠和盆地等。
这些地理特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世界自然地理1.山脉: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洛基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等。
山脉对世界的气候、土壤和生物多样性都有重要影响。
2.河流: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如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恒河和密西西比河等。
河流对人类的经济、交通和农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3.湖泊:世界上有许多大型湖泊,如北美五大湖、非洲维多利亚湖和巴伦西亚湖等。
湖泊对当地经济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4.草原:世界上有许多广阔的草原,如蒙古草原、阿根廷的大草原和美国的大平原等。
草原是养殖业的重要基地,也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区域。
5.沙漠: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沙漠有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大维多利亚沙漠等。
沙漠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对当地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6.盆地:世界上一些重要的盆地有亚马逊盆地、哥伦比亚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
盆地的地质特征对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世界人文地理1.人口分布与人口经济: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人口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如纽约、东京和伦敦等。
2.城市和乡村:世界上有许多大城市和乡村。
城市通常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而乡村则主要以农业为主。
3.经济发展和贸易: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欠发达。
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24地理重点知识点

2024地理重点知识点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顺序、特征(如类地行星与巨行星、远日行星的区别)。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等);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等)。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和主要特征。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各层的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等,其中陆地水又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水等,重点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它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反射作用(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蔚蓝色)。
-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的原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同时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如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形式)。
-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擦力(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度为0°,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增大,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3. 经线和经度。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4. 经纬网的作用。
-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以判断方向、计算距离等。
5. 地球的自转。
-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地方时差异。
6. 地球的公转。
-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7. 地图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一般地图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8. 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鞍部是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易发育河流;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二、世界地理。
9. 世界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0. 七大洲。
-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11. 四大洋。
- 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
12. 板块构造学说。
-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环境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自然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太阳通过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公转周期约为 365 天,这就形成了我们的一年。
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 24 小时,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同时,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主要圈层。
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是固态,外核是液态。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壳是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岩石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对地球起到了保温、保护等作用。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等各种形式的水。
生物圈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它与其他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按照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不同,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热层的气温则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上升。
四、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会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后又会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这就是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很重要。
大气在吸收地面辐射后,会向外辐射能量,其中一部分向下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
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理自然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自然是指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现象,包括自然气象、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等,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自然知识点包括地球形态、地球环境、自然灾害、地球资源等内容,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地理自然知识点。
一、地球形态1. 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近球体,因此它的形体是近似于一个球体的。
地球以北极和南极为两个极端,以赤道为中心,呈现出近似于球体的形状。
地球的周长大约是4万公里左右,直径大约是1.28万公里。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
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24天。
因此,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地球的地理经纬度地理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垂直于赤道的线,而地理纬度则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水平于赤道的线。
地理经纬度是用来标识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的重要标准,纬度的度数范围是0°-90°,东西经度是0°-180°。
二、地球环境1. 大气环境地球的大气环境是指地球周围的气体层,这些气体层随着海拔的升高,密度会逐渐变小。
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分别占大气层的78%和21%。
2. 水文环境地球的水文环境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运动,在地球的表面上,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冰雪资源等。
3. 生物环境地球上的生物环境主要包括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两种,陆地生态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和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包括各种海洋生物和海洋资源。
4. 地质环境地球的地质环境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的构成主要是由固体岩石和流动的岩浆组成。
5. 冰川环境冰川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和高山地区,冰川资源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自然灾害1. 地震地震是指地球的地壳在岩石构造发生变动时所引发的一系列振动和波动的现象。
世界自然地理知识点

世界自然地理知识点世界自然地理知识点汇总世界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复习资料1.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2.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3.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
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4.边缘海:是一边以大陆为界,另一边以半岛或岛屿为界,与大洋分隔开的海。
特点是与海洋水交换比较自由。
其中靠近大陆一侧较近海域受大陆影响大,沉积物丰富,水文状况随季节变化明显,而靠近大洋一侧的海域受大洋影响较大,水文状况相对比较稳定。
如我国的东海和南海。
5.风海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产生的洋流。
6.海洋:是指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
海洋的面积约3.6×108km2,占地球总面积的71%。
包括大洋和海。
大洋是海洋的主体,且远离大陆。
海是靠近大陆、或受大陆包围,位于大洋边缘的水域,据其海陆相关位置,可分为边缘海、陆间海和内陆海7.非纬向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
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
8.洋流:亦称海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9..陆间海:是介于大陆之间的海,深度较大,有海峡与外海或大洋相通。
陆间海地区一般地壳活动活跃,海底地形复杂,多火山,地震。
如亚欧大陆与非洲大陆之间的地中海,南、北美洲大陆之间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等。
10.沙漠化:沙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是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和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
11.厄尔尼诺,拉尼娜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使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完整word版)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讲_世界地理概况f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 世界海陆分布(1)填图: 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 对照上图, 完成大洲界线分界线对比表。
大洲亚洲与欧洲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B巴拿马运河非洲与亚洲C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温馨提示]岛屿、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①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②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 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 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 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总称;③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 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填表)3. 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1)填图: 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 对照上图, 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海底地形特点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 水深不超过200_m, 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大洋底部洋盆大洋底部, 有锰结核分布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4.海陆变迁(1)六大板块: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 E太平洋板块, 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世界气温与降水1.气温(1)陆地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 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年变化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年较差内陆地区年较差大, 沿海地区年较差小南半球1月南半球7月(2)气温的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温馨提示]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 ~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 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世界自然地理知识点

世界自然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貌、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现象的学科。
世界自然地理知识点涵盖广泛,包括大陆地貌、海洋地貌、气候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本文将以这些主题为线索,介绍一些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大陆地貌1. 高原:高原是指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
世界上著名的高原有西藏高原、巴西高原等。
高原地区气候多变,植被丰富,是人类活动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2. 山脉:山脉是由一系列山峰组成的地形特征。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它横跨南美洲西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
3. 平原: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通常位于海拔较低的地方。
世界上著名的平原有亚马逊平原、恒河平原等。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二、海洋地貌1. 海岸线:海岸线是指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交界线。
世界上著名的海岸线有加勒比海岸线、地中海海岸线等。
海岸线地形多样,包括海湾、峡湾、海角等。
2. 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形特征。
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它的最深处达到了约11034米。
3.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世界上著名的海洋生态系统有大堡礁、南极海洋等。
海洋生态系统对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三、气候带1. 热带气候带: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充沛。
世界上著名的热带气候带有亚马逊雨林、刚果雨林等。
2. 温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位于热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之间,四季分明,气候适宜。
世界上著名的温带气候带有地中海气候带、东亚季风气候带等。
3. 寒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降水较少。
世界上著名的寒带气候带有西伯利亚寒带气候带、北极气候带等。
四、生物多样性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雨林有亚马逊雨林、刚果雨林等。
2. 沙漠:沙漠是指气候干燥、植被稀少的地区。
世界上著名的沙漠有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自然地理
一、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3)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陆地概况:
(1)大陆:面积大于澳大利亚(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2)岛屿:面积小于澳大利亚(格陵兰岛)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阿拉伯半岛)
(4)大洲:大陆与它周围岛屿的总称(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大洲的分界:
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
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
⑤欧—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⑥南美南极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⑦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3.海洋情况:
(1)海:海洋的边缘部分
(2)洋:海洋的中心部分
(3)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大洋:
①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
②大西洋:形状如同“S”
③印度洋:
④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
(5)相对位置: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二、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
(1)成因:
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主要原因)
②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2)实例:
①青藏高原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②台湾海底的森林和古河道遗迹
③东非大裂谷的扩张
④地中海的面积缩小
2.大陆漂移假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3.板块构造学说:
(1)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大)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
(1)张裂运动:地表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
(2)挤压运动:地表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消失(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三、世界的地形
四、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与气候:
(1)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2)气候: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测量:
①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测量
②温度计放置离地面1.5米处
③日平均气温一般取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气温
均值
(2)气温的变化:
①日变化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
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年变化指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
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3)气温分布规律:
①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②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③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0.6摄氏度/100米
(4)等温线:
①定义: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即等温线
②特点:
(I)在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相等
(II)等温线呈封闭形状
(5)等温线判断:
①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温差小
②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③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陆影响显著
④等温线呈封闭曲线,气温内高外低为盆地,低地;反之为高原、
山地
⑤等温线向北数值增大为南半球,向南增为北半球
⑥等温线向高纬凸起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高;向低纬凸起气温比
同纬低(若为夏季,等温线向高纬凸起处为陆地,向低纬凸起处为海
洋;若为冬季,等温线向低纬凸起处为陆地,向高纬凸起处纬海洋)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
(2)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mm(毫米),一般每天8时和20时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之和为日降水量。
(3)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多雨,两极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少雨、东岸多雨;
中纬地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气候: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低纬降水多、高纬降水
少
②海陆:距海近多雨、距海远少雨;距海近温差小、距海远,温
差大
③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减温减湿
⑤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水库则风调雨顺旱涝灾害少;二氧化
碳排放量增多形成温室效应,冰雪融化、水温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气候也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
著)
(2)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3)能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气候:
①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
最热月<5℃——寒带气候
③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200mm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