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发泡工艺介绍 PPT

合集下载

PU发泡工艺介绍

PU发泡工艺介绍
收缩:
考量开孔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9
聚氨酯原材料
聚氨酯原材料主要有ISO部分(又称黑料或 B料)和聚醚组合料部分(又称白料或A料) 组成。
ISO部分: TDI、TDI&MDI、 MDI。
聚醚组合料部分: 聚醚: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
10
聚氨酯原材料
助剂:
催化剂:发泡胺催化剂和凝胶胺催化剂 泡沫稳定剂:有机硅油 发泡剂:H2O、F-11、F-12、二氯甲烷 阻燃剂:磷酸铵、氧化锑、含卤(烃、醇、酯、醚)、
根据ISO不同分类:TDI、TM、MT、 MDI。
5聚氨酯分类根据发泡方 Nhomakorabea分类,可以分为块泡,模塑和 喷涂聚氨酯泡沫:
分别应用: 块泡:复合泡沫、海绵。 模塑:座椅,扶手,头枕。 喷涂:冷库防水保温。
6
聚氨酯泡沫形成
反应方程式
7
聚氨酯泡沫形成
混合:
ISO与 POL混合,此过程在混合头上完成。
氢氧化铝 防老剂 链增长剂:三乙醇胺(我们使用的) 颜料 脱模剂
11
聚氨酯原材料-ISO部分
TDI:甲苯二异腈酸酯
MDI: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腈酸酯
12
聚氨酯原材料-ISO部分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主要有2,4-和2, 6-异构体。工业上主要有三种产品, T100,T80/20,T65/35
另外65%ILD/25%ILD=压陷比,压陷比是衡量泡沫舒适度的指标。
33
发泡测试标准
拉伸强度是指拉伸试验至断裂时所施加的最 大拉伸应力,断裂伸长率是指试样至断裂 时标距内试样的伸长百分比。 拉伸强度=断裂时载荷/试样原始截面 积 断裂伸长率=(断裂标距-原始标距)/ 原始标距*100%。

聚氨酯泡沫塑料教材共37页PPT资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教材共37页PPT资料
异氰酸(O=C=NH)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R所取代的衍生物 (O=C=NR)叫异氰酸酯。异氰酸酯的O=C=N—基团是具有 两个杂积累双链的高度不饱和的基团,化学性能十分活泼。
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分子中的亲核中心进攻正电性的碳原子, 是一种亲核加成的聚合反应。
essz
4
例如,异氰酸酯与醇的反应,无催化剂参与的反应机理:
我国聚氨酯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59年上海市轻工 业研究所开始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
essz
2
2. 聚氨酯的反应式
由两官能团的二元异氰酸酯和二元醇反应:
氨基甲酸酯基团(氨酯键)
多羟基化合物及 多元异氰酸酯 + 端羟基聚醚、聚酯
essz
体形聚氨酯
3
3.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1)异氰酸酯的结构、反应活性
各类含活泼氢化合物与异氰酸酯反应活性次序为
essz
5
()
2 异 氰 酸 酯 与 含 活 泼 氢 化 合 物 的 反 应
初级反应
essz
6
因为各个反应产物中仍含有活泼氢原子,可与过量的异氰酸酯 进一步发生反应。
次级反应
次级反应的活性较小,能形成支化或交联,是合成非线型聚氨
酯材料的基本反应。
essz
二元异氰酸酯+聚酯或聚醚多元醇 预聚体
软段
硬段
PU结构与性能
交联PU
常见聚酯多元醇的组成和用途
essz
21
3.扩链剂
(1)二元醇类 低分子量的脂肪族和芳香族的二元醇,如乙二醇、1,4-丁二醇、 三羟甲基丙烷和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等。
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
(2)二元胺类
常用的是芳香族胺类,如联苯胺、3,3’-二氯联苯二胺和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二胺(MOCA)。

现场发泡工艺培训课程ppt课件

现场发泡工艺培训课程ppt课件
确保设定值与工艺通知单一致后,发泡 机进入高压循环形状,再启动聚醚泵, 按枪头上高压循环键进展高压循环,
经过计量泵上手轮调理流量,经过喷嘴 调理压力至符合工艺要求,室温低于 20℃时,检查组合聚醚及黑料温度能否 偏低,假设偏低那么开关打至加热形状, 确保各工艺参数正常后,方可进入任务 形状。
发泡机转到打泡形状,从枪头手动注500g~ 700g料检查泡料的反响性。
合上控制柜电闸,发泡机电脑控制 屏复位,合上聚醚罐系统电闸进展 复位,启动油压马达,开模具加温 及烘道加温,并检查温度及熟化时 间设定能否符合工艺要求。
对储料罐加氮气,确保储料罐氮气压力 为〔0.2~0.4〕mpa后,发泡机进入空打 形状,进展空打检查枪头活塞的动作能 否灵敏、准确。
检查工艺参数的设定值能否正确,其中 包括原料温度、压力、流量、比例、灌 注量等能否和工艺通知单一致。
贮罐气压:(0.2~0.4)Mpa;
灌注流量:(680±20)g/s 〔十四工位〕; (315±10)g/s〔简易箱发泡、2#十二工 位门发泡〕;(250±10)g/s〔1#、3#十 二工位门发泡〕
熟化时间:
门体发泡:≥450s(整体发泡门), ≥360s(非整体发泡门);
箱体发泡:普通≥360s,详细见工 艺通知单。
i、原料温度、模具温度、箱体预热温度 偏高,发泡反响速度太快。
漏泡的缘由
a、模具温度偏高;
b、预装箱门体密封不良;
c、灌注量过多;
d、设备出缺点;
e、枪头未清干净;
f、泡料问题,反响速度太慢,原料发泡 剂偏多;
g、枪头偏,灌注行程不正确;
h、灌注孔位置不当;
i、零部件尺寸误差大呵斥离缝大,密封 不良。
前顶板、中盖板、下横条与侧板前翻边不平度 不超越0.5mm。

PU发泡工艺介绍解析

PU发泡工艺介绍解析
乳白:
混合后泡沫并不是马上起发,而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流动后, 泡沫才开始变白并开始迅速起发。
混合结束到起发(泡沫上升)之间的时间就是乳白时间。 乳白时间越长则泡沫的流动性越好。 乳白时间长有利于原料在模具中分布。
8
聚氨酯泡沫形成
上升:
涉及到泡沫填充能力和熟化速度。
拉丝:
涉及泡沫的凝胶程度。
三乙醇胺 (85%)水Βιβλιοθήκη 称量 搅 拌进料罐
P1
M
计量泵
P2
M
计量泵
高压 混合
P3
M
计量泵
ISO
M
计量泵
CV8前座
25
工艺控制
压力
压力循环的目的使系统平衡 高压循环压力=浇注压力(欧洲);高压循环压力≥浇注 压力(目前)
14
聚氨酯原材料-ISO部分
• TDI&MDI: • 为了降低成本可在TDI内加入MDI。
• TDI&MDI: • 有TDI+MDI组合而成;加入的 MDI比例
不同,有TM70/30,TM80/20等不同配比, 按具体的配方而定。
15
聚氨酯原材料-聚醚组合料
• 聚醚多元醇 • 我们现在使用的GP-1618、ZS-104
较硬; 其中TDI理想的范围是90-105; MDI系统理想的范围是85-95。
20
聚氨酯化学:A料跟B料之比
对于座椅泡沫而言(TDI系统及TDI&MDI系统)来说, 其对应关系为:
A料 P1:100
B料(软泡) 30-50
B料(硬泡)
根据实际羟值和水份计算,通常要 远高于软泡
21
聚醚组合料
主要特点: 制作的产品密度较低 产品拉伸、回弹较好 耐老化性能较差 危害性较大

《发泡工艺培训》PPT课件

《发泡工艺培训》PPT课件

a
24
工艺流程(3)
❖ 后熟化 泡沫出模后,还没有反应完全,需要挂在悬挂链 上进行后处理,该过程需要6小时;
目前国外的后熟化时间不断在降低。(后熟化时间 的矛盾)
a
25
工艺流程:从配料到浇注
基础聚醚 聚合物聚醚 硅油 交联剂 发泡催化剂 交联催化剂 水
称量 搅 拌
进料罐
POLY1
计量泵
POLY2 计量泵
有泡沫进入,影响包装 效率。增加磁铁吸力,
更改定位槽后效果明显

a
C307 FSB VP产品塑料粘 扣带需要进入泡沫,必 须在定位槽内10mm处增 加隔料槽,才能减少渗 料。
能充分填充,就会导致产品逃气。如果没有 出气槽,加强块后面的泡沫会空。
加强块上方泡沫
至少10mm
a
44
加强块定位常见缺陷(5)
加强块定位偏移
解决措施: ✓ 减小加强块定位孔与
定位钉间的间隙 ✓ 增加加强块的定位防

a
45
毡布定位及常见缺陷(1)
➢ 定位孔定位
优点:定位准确,不易粘 料,放置简便
a
33
骨架定位及及常见缺陷(2)
卡扣定位 优点:夹紧力大 对骨架尺寸要求相对 宽松 缺点: 不易检查骨架缺陷 放置困难 易粘料
a
34
骨架定位常见缺陷(3)
与模具匹配度不好 产品被带到上模 骨架处泡沫烂/产品逃气 骨架外露 分体式骨架安装不对称
a
35
骨架定位常见缺陷(4)
与模具匹配度不好
❖ 乳白: 混合后泡沫并不是马上起发,而是经过一定时间 的流动后,泡沫才开 始变白并开始迅速起发。混 合结束到起发之间的时间就是乳白时间。乳白时 间越长则泡沫的流动性越好。(乳白时间长有利 于原料在复杂模具中分布)

PU发泡工艺介绍解析

PU发泡工艺介绍解析
较硬; ➢ 其中TDI理想的范围是90-105; ➢ MDI系统理想的范围是85-95。
20
聚氨酯化学:A料跟B料之比
对于座椅泡沫而言(TDI系统及TDI&MDI系统)来说, 其对应关系为:
A料 P1:100
B料(软泡) 30-50
B料(硬泡)
根据实际羟值和水份计算,通常要 远高于软泡
21
聚醚组合料
2、新制的泡沫需在自然状态下熟化72小时方可取 样,取样应放在恒温恒湿内(GB/T2918规定的温 度是23±2℃,相对湿度50±5%)。
31
发泡测试标准
硬度:压陷硬度(ILD)、压缩硬度(CLD) 这两种测试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泡沫塑料的加载面积,在ILD试验中
样件受压面积是323CM2,而CLD是将整个样件进行压缩。在此,我 们只讨论ILD试验方法。 在ILD试验中,试样大小是38*38*50mm,试验的压头直径200mm (压头底边有R=10的圆角),支撑板开有6mm的孔,孔间距20mm。 压头加压速度(100±20)mm/min,首先以5N的压力作为下压零点, 从零点开始下压试样厚度的70%,再以同样的速度卸荷,重复加压、 卸荷三次,作为预压,重复预压三次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压陷试样, 压头压入试样的厚度分别为25±1%、65±1%,到达变形量之后保持 30±1s记录相对压陷值,记下的值即为该压陷变量下的压陷硬度。
3
聚氨酯定义
➢主链上含有--NHCO-- 基团聚合物通称为聚 氨酯甲酸酯简称为聚氨酯。
➢简称PU。
4
聚氨酯分类
➢根据原料不同和配方的变化,分为软质、 半硬质和硬质泡沫。
软质:座椅,头枕,海绵… 半硬质:扶手,方向盘; 硬质:方向盘芯、冷库保温防水。

聚氨酯发泡培训稿PPT课件

聚氨酯发泡培训稿PPT课件
– 特殊应用领域
• 包装:工艺品、电子器件等(吸震缓冲) • 装饰:家具、门框、窗框、电器设备外壳(结构泡沫或仿木) • 运动器材:保龄球、雪橇等 • 园艺:插花、植物群泡沫基材(吸水泡沫)
.
6
聚氨酯发泡的基本原料
万华容威
• 主原料
– 聚醚—OH:350~600mgKOH/g ;fn :3 ~8 – 聚酯—OH:200~400mgKOH/g ;fn :2 ~3 – 异氰酸酯—PMDI: fn : 2.5-3.0;TDI: fn : 2
– 纤维 – 合成革 – CASE et al
.
3
万华容威
聚氨酯化学的基本反应
• 发泡反应
– 化学发泡反应(异氰酸酯和水反应):
~NCO+H2O → ~NHCOOH → ~NH2 +CO2 ↑
~NCO +~NH2 → ~HN-CO-NH~ (取代脲)
– 物理发泡反应
• 交联反应
– 氨基甲酸酯反应 — 主反应(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羟基反应)
– 顾名思义:“硬”即一种感觉;“泡”即孔;感觉硬的多孔材料 – 在一定负荷作用下,不发生明显变形,当负荷过大时发生变形后
不能回复到原来形状的泡沫塑料
• 硬泡的特点
– 重量轻
• 通常密度在30~80Kg/m3
– 比强度高 – 热导率小(25℃)
• ~0.021W/m.K(EPS ~0.037;酚醛泡沫~0.042;发泡橡胶~0.044)
3 箱体、门体漏泡
可能原因分析
1 检查模具状态 2 检查发泡机设备工作状态 1 发泡设备出现故障,发泡料灌注不足 2 模温过低或过高 3 箱体后底板、后板排气不畅;(门体门胆气孔不够或不穿,排气不畅通) 4 发泡料有质量问题,流动性较差 5 原料比例不符合工艺要求 6 发泡料温度偏高,发泡反应速度太快 1 预装箱体、门体密封不良 2 发泡设备出现故障,发泡料灌注过多 3 模温过高 4 发泡料温度过低或过高 5 发泡料质量问题,发泡剂偏多

聚氨酯发泡工艺详解

聚氨酯发泡工艺详解

聚氨酯发泡工艺详解(总2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聚氨酯发泡工艺聚氨酯发泡工艺聚氨酯发泡工艺一、发泡聚氨酯的优点/Article26079.html发泡聚氨酯由双组分组成,甲组分为多元醇,乙组分为异氰酸酯,施工时两组分进入喷涂机械中混合喷出,呈雾状,一分钟发泡凝固成型。

这种材料近几年才引进,用于建筑保温防水经过二、三年的使用,有较多的了解,优点很多,使用范围很广。

1.保温性能好。

导热系数0. 025左右,比聚苯板还好,是目前建筑保温较好的材料。

2.防水性能好。

泡沫孔是封闭的,封闭率达95% ,雨水不会从孔间渗过去。

3.因现场喷涂,形成整体防水层,没有接缝,任何高分子卷材所不及,减少维修工作量。

4.粘结性能好。

能够和木材、金属、砖石、玻璃等材料粘结得非常牢固,不怕大风揭起。

5.用于新作屋面或旧屋面维修都很适宜特别是旧屋面返修,不必铲除原有的防水层和保温层,只需清除表面的灰、砂杂物,即可喷涂。

6.施工简便速度快。

每日每工可喷200多平米,有利于抢进度。

7.收头构造简单。

喷涂发泡聚氨酯收头,不用特别处理,大为简化。

如使用卷材,在女儿墙处,需留凹槽,收头在凹槽内;若不能留凹槽,需用扁铁封钉收头,还要涂嵌缝膏。

8.经济效益好。

如果把保温层和防水层分开,不仅造价高,而且工期长,而发泡聚氨酯一次成活。

9.耐老化好。

据国外已用工程总结和研究测试获知,耐老化年限可达30年之久。

二、发泡聚氨酯的应用1.平屋面防水保温不上人屋面加喷一道彩色涂料,作为保护层;上人屋面,在上坐浆铺面砖。

2.瓦顶坡屋面将发泡聚氨酯喷在望板下沿,瓦块座浆在望板上,不会发生滑动。

3.墙体保温发泡聚氨酯用作墙体保温更具优越性装。

配式大墙板,喷在板肋间,粘结好又严密。

如用空心砌块,可将发泡聚氨酯喷在孔洞内,塞充饱满冻库的墙壁,喷涂尤佳。

聚氨酯发泡工艺简介1

聚氨酯发泡工艺简介1
软化仪表板聚氨酯 发泡工艺简介
1
软化仪表板总成
软化表皮
材料:带花纹的 PVC或ABS厚 成型:吸塑工艺
设备:真空吸塑机
2
软化仪表板总成(续)
骨架
材料:PP
成型:注塑工艺 设备:注塑机
3
软化仪表板总成 (续)
半硬质PU 填充层 材料:半硬质PU泡沫 成型:发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艺
设备:高压发泡机 目前大多采用高压发泡机
5、发泡、熟化:物料在模具内反应膨胀,熟化。
6、起模、脱模。
7、修剪:将溢出边的余料修剪。
8 、检验入库:将外有花纹表皮、内有缓冲弹性, 又有刚度的软化仪表板生产出来了。
10
整个工艺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聚醚多元醇 异氰酸酯组份
原料贮罐
计量泵
混合头
固定骨架表皮
浇注
发泡熟化
起模、脱模 修剪 检验入库 制品
11
清理模具
喷脱模剂
6
软化仪表板发泡成型工艺(续)
泡沫形成 在聚氨酯泡沫制造过程中,这些反应在催化 剂的存在下,以较快的速度同时进行着,并在几分 钟内大部分完成,最后形成具有一定高分子量和一 定交链度的聚氨酯泡沫体。
7
软化仪表板发泡成型工艺(续)
高压发泡机(型号:A compact 60FC ) 包括: 1、原材料储罐系统 2、高压计量系统 3、控制系统(程序控制面板) 4、浇注系统 5、旋转机械摇臂 6、液压系统 7、冷水机组 8、气动泵
4
软化仪表板发泡成型工艺

• • • • •


聚醚组合料 (A 组份) 聚醚多元醇 催化剂 泡沫稳定剂 发泡剂 其他助剂 异氰酸酯 (B 组份) 主要有TDI、MDI、PAPI 等。

PU发泡工艺介绍 ppt课件

PU发泡工艺介绍 ppt课件
乳白:
➢ 混合后泡沫并不是马上起发,而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流动后, 泡沫才开始变白并开始迅速起发。
➢ 混合结束到起发(泡沫上升)之间的时间就是乳白时间。 ➢ 乳白时间越长则泡沫的流动性越好。 ➢ 乳白时间长有利于原料在模具中分布。
8
PU发泡工艺介绍
上升:
涉及到泡沫填充能力和熟化速度。
拉丝:
涉及泡沫的凝胶程度。
• 料比: 产品硬度,物理性能和开孔性的重要控制 点;
17
PU发泡工艺介绍
• 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未来发展趋势: • 高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 • 高固含量和低粘度的聚合物多元醇; • 低挥发性; • 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范围小; • 伯羟基含量进一步提高。
18
PU发泡工艺介绍
两个主要反应方程式
收缩:
考量开孔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9
PU发泡工艺介绍
➢聚氨酯原材料主要有ISO部分(又称黑料或 B料)和聚醚组合料部分(又称白料或A料) 组成。
ISO部分: TDI、TDI&MDI、 MDI。
聚醚组合料部分: 聚醚: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
10
PU发泡工艺介绍
➢助剂:
➢ 催化剂:发泡胺催化剂和凝胶胺催化剂 ➢ 泡沫稳定剂:有机硅油 ➢ 发泡剂:H2O、F-11、F-12、二氯甲烷 ➢ 阻燃剂:磷酸铵、氧化锑、含卤(烃、醇、酯、醚)、
1
PU发泡工艺介绍
• 介绍聚氨酯发泡工艺基础原理 • 发泡设备、模具的基础知识 • 工业生产安全防范
2
PU发泡工艺介绍
• 聚氨酯的发展史 • 聚氨酯的分类 • 原料的介绍 • 聚氨酯的发泡原理 • 影响发泡的因素 • 配方制作基本要素 • 脱模剂原理及选择 • 发泡设备简单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料比: 产品硬度,物理性能和开孔性的重要控制 点;
聚氨酯原材料-聚醚组合料
• 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未来发展趋势: • 高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 • 高固含量和低粘度的聚合物多元醇; • 低挥发性; • 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范围小; • 伯羟基含量进一步提高。
聚氨酯化学
两个主要反应方程式
注释:以上是两个主要的反应,但实际还存在超过10个的副反应 存在,因此关键是控制好反应的平衡以获得所需要的结果。
混合:
ISO与 POL混合,此过程在混合头上完成。
乳白:
➢ 混合后泡沫并不是马上起发,而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流动后, 泡沫才开始变白并开始迅速起发。
➢ 混合结束到起发(泡沫上升)之间的时间就是乳白时间。 ➢ 乳白时间越长则泡沫的流动性越好。 ➢ 乳白时间长有利于原料在模具中分布。
聚氨酯泡沫形成
上升:
涉及到泡沫填充能力和熟化速度。
PU发泡工艺介绍
课程目标
• 介绍聚氨酯发泡工艺基础原理 • 发泡设备、模具的基础知识 • 工业生产安全防范
课 程 目录
• 聚氨酯的发展史 • 聚氨酯的分类 • 原料的介绍 • 聚氨酯的发泡原理 • 影响发泡的因素 • 配方制作基本要素 • 脱模剂原理及选择 • 发泡设备简单介绍
• 发泡模具简单介绍 • 生产工艺流程解析 • 常见问题分解 • 工业生产安全防范 • 聚氨酯发展趋势 • 知识要点回顾 • 持续改进(发泡工艺) • 经验分享
聚氨酯化学:A料跟B料之比
➢ 根据A料与B料反应时的当量关系,可以计算出100克A料 需要多少克B料。
➢ 发泡指数INDEX:ISO实际用量/ISO理论用量*100; ➢ INDEX范围一般为60—110之间,INDEX较高时,产品比
较硬;
➢ 其中TDI理想的范围是90-105; ➢ MDI系统理想的范围是85-95。
聚氨酯化学:A料跟B料之比
对于座椅泡沫而言(TDI系统及TDI&MDI系统)来说, 其对应关系为:
聚醚组合料
• 将聚醚,水,催化剂和稳定剂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后搅拌均匀的体系; 也称为A料
• 常见的配方:Leabharlann 工艺流程• 原料检验

羟值,含水量,固含量,NCO含量等原材料性能;
• 配料

按配方配制聚醚组合料;
拉丝:
涉及泡沫的凝胶程度。
收缩:
考量开孔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聚氨酯原材料
➢聚氨酯原材料主要有ISO部分(又称黑料或 B料)和聚醚组合料部分(又称白料或A料) 组成。
ISO部分: TDI、TDI&MDI、 MDI。
聚醚组合料部分: 聚醚: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
聚氨酯原材料
➢助剂:
➢ 催化剂:发泡胺催化剂和凝胶胺催化剂 ➢ 泡沫稳定剂:有机硅油 ➢ 发泡剂:H2O、F-11、F-12、二氯甲烷 ➢ 阻燃剂:磷酸铵、氧化锑、含卤(烃、醇、酯、醚)、
聚氨酯原材料-ISO部分
• TDI&MDI: • 为了降低成本可在TDI内加入MDI。
• TDI&MDI: • 有TDI+MDI组合而成;加入的 MDI比例
不同,有TM70/30,TM80/20等不同配比, 按具体的配方而定。
聚氨酯原材料-聚醚组合料
• 聚醚多元醇 • 我们现在使用的GP-1618、ZS-104
• 浇注

按一定的轨迹,一定的流量,一定的浇注时间向模具
中进行投料并控制原料的温度,模具的温度以及浇注时的
压力。
工艺流程
成型
两种原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简称固化
脱模
与脱模剂有极大的关系
开孔
泡沫出模后,需要进行开孔,使泡孔破裂,否则泡沫容易 收缩。
后熟化
泡沫出模后,还没有反应完全,还需后熟化,该过程需要 6小时。
主要特点: ➢制作的产品密度较低 ➢产品拉伸、回弹较好 ➢耐老化性能较差 ➢危害性较大
聚氨酯原材料-ISO部分
M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指的是改性的MDI或称MMDI, 主要成分:MDI+(4、4MDI,2、4 MDI)。
系统主要特点是: • 活性比较高,反应速度快; • 对模具温度的依赖程度低,可以低模温生产; • 后熟化快; • 耐老化性能非常优良; • 撕裂强度较差; • 价格低; • 适合做高硬度、高密度产品;
氢氧化铝 ➢ 防老剂 ➢ 链增长剂:三乙醇胺(我们使用的) ➢ 颜料 ➢ 脱模剂
聚氨酯原材料-ISO部分
➢ TDI:甲苯二异腈酸酯
➢ MDI: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腈酸酯
聚氨酯原材料-ISO部分
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主要有2,4-和2, 6-异构体。工业上主要有三种产品, T100,T80/20,T65/35
聚氨酯定义
➢主链上含有--NHCO-- 基团聚合物通称为聚 氨酯甲酸酯简称为聚氨酯。
➢简称PU。
聚氨酯分类
➢根据原料不同和配方的变化,分为软质、 半硬质和硬质泡沫。
软质:座椅,头枕,海绵… 半硬质:扶手,方向盘; 硬质:方向盘芯、冷库保温防水。
➢根据多元醇品种分类,分为聚酯型、聚醚 型;我们主要是使用聚醚型。
• 官能度:官能度越高则物理性能,特别是弹性和 耐老化性能越好;
• 伯羟基含量:伯羟基含量越高则聚醚多元醇的反 应活性越高;
• 粘度:粘度越低则原料的流动性越好,加工性能 就越好,及混合程度;
聚氨酯原材料-聚醚组合料
• 固含量: 固含量越高则泡沫产品硬度越高;
• 粘度: 与固含量相关,固含量越高则粘度越高; 粘度越低则原料的流动性越好,加工性能 就越好;
➢ 不平衡的压力将导致:浇注重量波动,超差;混合效果不 好;
➢ POL与ISO的比例不对; ➢ 混合程度、串料;
工艺流程(从配料到浇注)
GP-104
ZS-1618
Y-10366
A-380
C-225
三乙醇胺 (85%)

称量 搅 拌
进料罐
P1
M
计量泵
P2
M
计量泵
高压 混合
P3
M
计量泵
ISO
M
计量泵
CV8前座
工艺控制
压力
➢ 压力循环的目的使系统平衡 高压循环压力=浇注压力(欧洲);高压循环压力≥浇注 压力(目前)
➢根据ISO不同分类:TDI、TM、MT、 MDI。
聚氨酯分类
根据发泡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块泡,模塑和 喷涂聚氨酯泡沫:
分别应用: ➢ 块泡:复合泡沫、海绵。 ➢ 模塑:座椅,扶手,头枕。 ➢ 喷涂:冷库防水保温。
聚氨酯泡沫形成
➢反应方程式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
聚氨酯泡沫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