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合集下载

从中国珠三角地区近年的民工荒概况探讨该区劳动市.

从中国珠三角地区近年的民工荒概况探讨该区劳动市.
從中國珠三角地區近年的 「民工荒」概況探討該區 勞動市場未概況 探討該區勞動市場未來的發展
•引言 •詞彙定義 (民工、勞動市場等)
(Eva)
Video Clip 1
•中國珠三角經濟發展背景 •(外商投資)
(Eva)
Video Clip 2
•剩餘勞動力(e.g.人口增長、機械化) •(照片: 農民於樹下閒話家常) •民工由農村珠三角(鐵路、車站) •“孔雀東南飛” (Eva)
•民工可從事不同服務 / 工廠 •地區發展機會 • E.g. 長三角、內陸 •鄉鎮企業
(Florence)
總結
•大量低技能勞動力 •若能有效地轉型為高技術型的民工
–農民工技術 –地區經濟 –社會和諧
(Golden)
Video Clip 3
•民工荒 (例子 / 現象) •官方數據 •“民工荒”“老板慌” •“以前趕也趕不走,現在留也留不住”
(Golden)
Video Clip 4a
•招大量熟練的民工 •新的民工未能即時投入服務 •學歷 / 技能未能配合生產的需求
(Florence)
Video Clip 4b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2006)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2006)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2006)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期刊名称】《珠江经济》
【年(卷),期】2007(192)008
【摘要】2004年起,一场突如其来的“民工荒”席卷了珠江三角洲,一直和中国农民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密不可分的珠三角遭到了农民工的“集体背叛”。

“民工荒”给农民工的工作境遇和行为心理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006年7~8月,以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蔡禾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市场、制度和网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对该地区农民工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用确凿的数据呈现出农民工真实的生存状态。

【总页数】14页(P61-74)
【作者】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作者单位】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6
【相关文献】
1.劳动法执行中的“次标准”——基于2006-2010年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的调查[J], 郑广怀;孙中伟
2.农民工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就业调查研究[J], 王春超
3.当前珠江三角洲管理教育的需求状况—2000年珠江三角洲企业管理者抽样问卷
调查报告 [J], 李善民;赵君;等
4.农民工赋权与跨国网络的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组织调查 [J], 黄岩
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6—2007年度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秀农民工优秀农民工明星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浅谈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浅谈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论文关键词]珠三角民工荒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策[论文摘要]2004年,中国首次出现“民工荒”,打破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

此后,“民工荒”愈演愈烈,迅速波及到全国,尤以“珠三角”地区最为严重。

而东莞作为中国的“世界工厂”,更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

“民工荒”的出现不仅严重阻碍了相关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且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探寻“民工荒”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当地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在通过对东莞部分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实际部门有所帮助。

一、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主要表现1.企业用工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

自2004年年初东莞市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此波迅速波及整个珠三角。

据东莞市劳动局公布的“2007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企业表示将招用新员工。

其中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岗位用工需求仍然旺盛,预计今年企业用工需求将增长10%-15%。

据估计,东莞今后5年内企业用工需求每年都要新增10万以上。

据调查显示,在企业新的用工需求中,75%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34%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45%的岗位要求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60%的岗位需求女工。

不同类型企业招工难易程度不一,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招工困难。

调研情况显示,2008年劳动力供求的特点是,电子、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仍有较大的用工需求。

企业招聘人员难易不一,优质的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时间长的企业则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问题,这类企业约定的月基本工资通常徘徊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相应增加员工的收入,预计这类企业需求员工不少于30万人,其中普工约24万,技工约6万。

拖欠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民工流失率不断攀高在走访中,不少民工表示这个月的工资经常会在3个月甚至4个月后才能拿到,甚至会被拖欠,这种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在建筑业尤为严重。

从中国珠三角地区近年的民工荒概况,探讨该区劳动市场未来的(精)

从中国珠三角地区近年的民工荒概况,探讨该区劳动市场未来的(精)
•“过一个春节,我的工厂就流失了超过30%的工人。厂里节后要做的夏季订单根本没有那么多人手来做,只好转手让给其他工厂,结果导致厂里第一季度基本上就没有利润赚。”尽管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吴先生仍然无法忘怀,谁敢保证今年不会旧戏重演。
•担心过了年工人不再回来上班,成了大部分中小规模的港资企业老板春节前最担心的事情。“现在珠三角已经不再是民工荒了,已经变成了老板慌。”一位港商很无奈的说道。
•东莞智通人才连锁有限公司长安分部营运经理刘云飞是深有感触:“几年前,我们天天都找各个工厂的人事经理介绍人,现在各个工厂的人事经理天天都找我们要人,而且一要就是成百上千,我们上哪找这么多人!”
信息时报“百万安徽民工放弃东莞奔沪杭珠三角现民工荒(3)”(记者:廖卓斌游星宇幸琦昕周芳幸琦昕周涛)(2007年03月20日)
•而号称东莞“规模最大”的基业人才大市场的一名经理则推算出了缺工100万的数字。“东莞有1.4万多家港台外资企业,如果每个厂缺70人,就是100万。”这名经理认为这个数字也偏于保守,“我个人知道的情况,很多企业都缺几百人,有的缺上千。而且还没把数不清的本地企业算进去。”
南方都市报“往日民工潮今日不见珠三角惊呼民工短缺”(王雷 王吉陆)(2004-08-03)
•东莞市属下的32个镇区似乎都传来缺工的信息:以毛纺为主的大朗镇缺4万人以上,虎门、石碣这些工业重镇的缺口更是达10-20万之间。据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刘开明博士估计,东莞缺工可能达70-80万人。面对如此大的用工市场,东莞市智通人才市场已成立了人力资源开发部,派专人到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寻找工源,并打算设立100多个办事处。
從中國珠三角地區近年的“民工荒”概況,探討該區勞動市場未來的發展。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陆续出现民工荒,特别是号称全球制造业重镇的东莞,此种现象更甚,许多工厂的生产力一直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曾在外来工中广泛传播的“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神话被打破。尽管在2004年与2006年,广东政府部门为解决这一生产力紧缺的现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如取消了“春节后一个月内不得招收民工”的禁令;调整提高了最低的工资标准(从每月510元调整为每月680元),但这些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促使民工到广东的升温。

最新毕业论文——珠三角地区“用工荒”问题研究

最新毕业论文——珠三角地区“用工荒”问题研究

珠三角地区“用工荒”问题研究摘要:2010年开春后,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用工荒”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缺工超200万。

这是区别于以往“民工荒”现象的新型劳动力资源匮乏状况,突出表现为“结构性”和“季节性”。

在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用工荒”现象的出现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必然性。

因此,本文通过运用人口发展观点、劳动力迁移决策等方法,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寻找相应对策,这对于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及效用最大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用工荒;原因分析;解决对策改革开放30年来,一个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这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09年仅以四个百分点之差接近日本;还不仅表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达到当年小平同志提出的奔小康的水平;中国崛起的关键在于中国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发生了变化。

30年过去了,中国竞争力的核心内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并形成拐点,中国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将更多地表现在由过去出卖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转变为拥有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在世界市场巨大的消费能力;表现在中国由过去低素质人口带来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口素质不断提升所带来的人口红利;还表现在中国过去完全依靠外来技术转变为具有相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及其所体现的产业发展能力和经济增长水平。

而自去年以来、发展到今年越来越严重的、出现在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用工荒”就发生在上述背景之下,如何解读这种“用工荒”现象呢?一、珠三角地区开春后“用工荒”现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个别地区、个别行业出现了对技术工人需求增加但是又招不到人的怪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用工荒”。

“用工荒”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劳动力普遍高于工人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数量,即劳动力供应出现短缺。

2010年开春以后,珠三角地区出现严重的“用工荒”现象,缺工数量超过200万,创下了历史新纪录,大量企业无法正常接单,甚至出现停工现象。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

五、结论
珠江三角洲外来农民工在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也面临着诸多 问题。他们的收入水平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收入稳定性不足,而且面临 一定的就业压力。此外,针对外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政策还不够完善。因此,
需要继续加大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农民工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收 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以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活和权益。
(2)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和工人的法律意识,使他 们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更完善的劳动法监督机制,包括工人举报渠道、 劳动部门巡查制度等,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五、结论
尽管在劳动法的执行上还存在“次标准”问题,但只要我们积极采取措施, 加强法律实施、提高法律意识和完善监督机制,相信我们可以保障每一位工人的 合法权益,实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调查报告
01 一、前言
目录
02 二、调查方法
03 三、调查结果
04 四、结论和建议
05 参考内容
一、前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成 为了农民工的重要聚集地。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的现状和问题,本调查 报告通过对该地区农民工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社会融 江三角洲的农民工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1000名工人和200家企业。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企业都表示严格遵守劳动法,但在工人的实际工作时 间、工资待遇以及劳动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次标准”情况。
三、次标准问题
(1)工作时间:部分企业存在超时工作的情况,甚至有些工人的工作时间 超过了法定上限。这不仅违反了劳动法,也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二、农民工的就业结构

珠三角民工荒调查报告

珠三角民工荒调查报告

珠三角“民工荒”成因调查研究报告10劳保3 组员:黄洁华黄春香黄苑红苏建星肖子亮民工荒” 是指城市经济需求的民工劳动力普遍高于民工愿意和能够提供的劳动力, 即民工劳动力出现短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参与了现代化建设, 但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泛珠三角的一些地区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且有愈演愈烈趋势。

“民工荒”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而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 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为正确认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 及有效地为“民工荒”提出建议, 我们设计了这份珠三角“民工荒”成因调查问卷。

在问卷设计前,小组已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农民工群体进行调查,获得大量的探索性资料,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访谈提纲和问卷调查的内容要点。

在此基础上,根据“民工荒”研究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开始调查问卷设计。

课题组成员经过多次互动和讨论,又做了部分修正,最终确定问卷定稿。

“民工荒”的成因复杂,我们主要从几个主要的成因设计问题。

首要原因工资低。

工资折合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上呈下降趋势,甚至有企业拖欠工资,如问卷第7、8、18题就涉及工资待遇问题,能直接反映工资对工荒的影响。

其次是工作待遇不佳。

相当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作环境低下:劳动强度大、劳动保障设施差、吃住条件恶劣;企业文化生活少、员工缺乏凝聚力,企业文化无从谈起;随意打骂工人、扣押身份证暂住证;请假制度几近苛刻。

问卷的第10、19、21、22题等就能反映民工工作所受到的不公待遇。

第三是社会关注不够。

劳动力市场功能的不完善,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民工户籍、民工子女入学就读等障碍,均影响民工的择业。

问卷中的第17、21、23是按照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收获到相关数据,了解民工荒对于民工,企业及政府、社会的影响,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报告和建议。

数据表明,有约10%的农民工表示他们一点也感觉不到幸福。

在众多减低幸福感的因素中,以家庭因素为主因的人数排第一。

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权益与生活状况——基于2008年问卷调查的描述

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权益与生活状况——基于2008年问卷调查的描述

(= 50 N 2 1) 户 口所 在地 ( ) 省份 (= 50 N 2 1)
户 口性质
( 20 ) N= 5 0
布依 8 (.%) 0 3 ;侗 7 (. ;其 他 2 ( 1 0 %) 3 8 1 %) . 广 东 56 (2 %) 6 2 . ;湖 南 4 1 (8 %) 5 6 1. ;广 西 39 (31 , 四 川 22 (. ;湖 北 29 4 2 1. %) 2 88 %) 0 (. ;河 南 15 (. ;江西 17 (. ;贵州 11 (. ;重 庆 8 (. ;其 他 省 8 %) 3 8 7 %) 4 4 5 %) 9 0 4O %) 7 35 %)
受 教育 程度
小学 3 5 (3 %) 3 1. ;初 中 18 (71 ;高 中 46 (8 %) 4 12 4 . %) 6 1. ;中专 25 (1 %) 6 7 1. ;职 高 、技 0
(=5 7 N 2 0)
婚 姻状 况
( 2 1) N= 5 1
校 4 (.%) 9 2 0 ;大专 18 (5 ) 8 7 % ;未 受过 正式 教育 1 (. . 2 05 %)
20 0 8年 7 8月,由中山大学社会 学 系刘林平教授 承担 的广 东省普通 高校人 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 究基 地重 ~ 大项 目 “ 流动与权益—— 珠三 角农 民工的追踪研 究”课题 组 ,重 点针 对珠三 角地 区外来务 工人 员的工作 与 生活状 况 ,以及新 《 劳动合 同法》 颁布后 的企业管理 与福利 制度展 开 了问卷调查 。较 20 的 同类调查 , 06年
拜 神 24 (0 %) 6 1. ;其他 宗教 9 (. ;无宗 教信 仰 16 (0 %) 5 04 %) 7 0 7 . ;不确 定 12 (. 1 8 7 %) 3

珠三角长三角调查:农民工社保购买率不足五成.

珠三角长三角调查:农民工社保购买率不足五成.

珠三角长三角调查:农民工社保购买率不足五成
近日,由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四校联合攻关的项目《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调查报告对外发布。

课题组在今年7月~8月份对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4000多名外来工调查显示,尽管在2009年,面向外来工的各种保险和相关待遇比2008年都有所改善,但是增长幅度不大。

除了工伤保险以外,其它保险购买率,如医疗、养老、失业、生育都没有达到50%。

调查发现,外来工群体对工伤、医疗保险的迫切要求与现实中两险的低覆盖率说明了现行保险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调查显示,法律意识薄弱是外来工在打拼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外来工对于法律法规的知悉水平都介于“一般”和“不熟悉”之间。

外来工群体中认为自己曾受到过侵害的约占6%,比2008年下降了1.5%,其中遭受侵害的事件中约70%与工资相关。

对工时和工作环境,约占四分之三的外来工表示对企业有意见而没有反映。

在都市寻找就业机会的外来工,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也遭遇许多问题。

近65%的外来工表示与本地人交往有困难,其中影响交往最普遍的因素是语言问题,其次是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

报告发布方表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如今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升级等各方面的考验,因此研究劳工现状具备典型意义。

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研究基于重庆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

生命历程视角下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研究基于重庆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

四、生命历程角度的返乡农民工 分析
从生命历程角度来看,返乡农民工经历了外出打工和回乡发展两个阶段。在 打工阶段,他们主要是在城市里工作,赚取收入养家糊口。在回乡发展阶段,他 们开始重新融入农村生活,开展农业或者其他产业经营,甚至有些人会选择创业。 这两个阶段对于返乡农民工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各种费用,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往往较高,给他们 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家乡变化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因素之一。随 着家乡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或就业,以获得 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稳定的生活。
重庆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工的留城与返乡意愿,我们分别对重庆和珠三角地区进行 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重庆地区250份,珠 三角地区250份。问卷主要涉及农民工的个人背景、职业发展、城市生活成本、 家乡变化等方面。此外,我们还对部分农民工进行了访谈,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 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结论
本研究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农民工调查,探讨了就业质量、社会交往 与农民工入户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业质量和农民工入户意愿之间存在 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社会交往对农民工入户意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制定相 关政策时,应农民工的就业质量问题,提高其城市适应能力;同时,鼓励农民工 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深入调查返乡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和 发展前景,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2)分析返乡农民工现象对当前户籍制度、 农村土地制度等的影响;3)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帮助返乡农民工更 好地融入家乡生活并推动家乡经济发展;4)从生命历程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返 乡农民工现象的深层次影响和意义。

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摘要】珠三角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务工,近年来,他们的工作状况和生存质量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经实地调查、查询资料后大致了解了珠三角农民工如今的生活与工作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珠三角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况新生代农民工【正文】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劳工群体渐渐进入城市。

2010年,中共中央第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及权益保障也开始备受关注。

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工作状况和生活质量珠三角一直以来都是农民工的聚集地,众多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

据深圳市的一份调查显示,该市50%以上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业,三成左右的农民工则从事服务业;而在农民务工群体中能做到管理层的还不到一成。

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虽然每工时的劳动强度比不上建筑行业,但它们的平均劳动时间却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广州市一项调查结果:广州市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5天,每天工作9.28小时,没有双休日的占75.8%,有16.7%的人需要经常加班,有52.2%的人偶尔加班。

农民工劳动强度大,但收入却不甚理想,工作状况和生活质量不容乐观。

首先,受工资水平低限制,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消费几乎全部用于住宿和食品消费,而在生病时,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去正规医院,其他人大都选择自己买药治疗或去个体诊所。

其次是居住环境质量差。

近40%的农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地方狭窄拥挤,室内零乱,除了被褥衣物,几无他物。

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消费中,食品支出占近四成,而衣食住行的总支出则达到了70%以上。

其次,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

珠三角一些地方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甚至违背政策。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农民工权益保障调查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农民工权益保障调查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农民工权益保障调查摘要: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从农民工社会权益的角度对东莞8个各具特色工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各种社会权益的缺失对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影响,提出了“积极践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教育平等权,创新保障住房模式,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等对策,以期在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同时兼顾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劳资双方共赢。

关键词:珠三角;转型升级;农民工;权益;调查中圈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2-029-03一、研究背景东莞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2011年市户籍人口为184.77万人,外来暂住人口为413.62万人,常住人口为825.48万人,2012年GDP达到5010.14亿元,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八。

东莞的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在中国乃至世界工业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国家纺织业基地、中国女装名镇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聚集了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诺基亚、雀巢美极、三星、生益科技等国际知名企业。

然而,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座镇域特色经济鲜明、产业集群化程度高的世界代工厂,却面临着产业大军流失,产业发展速度减缓的尴尬局面。

为了破解这种困局,课题组于2013年5-7月对东莞的裕元工业区(高炒)、南城工业区(道溶)、厚街科技园(厚街)、大宁工业区(虎门)、宵边工业区(长安)、太阳城工业区(塘厦)、美江工业区(黄江)、东部工业园(常平)等8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的2500名流动农民工的权益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角度来研究产业转型背景下农民工流动变化情况。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

珠三角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

珠三角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
社会 保 障状 况 、子 女教 育 及 生 活满 意 度 等 。外来 人 员 调 查 主 要 包 括 外 来 人 员 个 体 及 家 庭 特 征 、 来 源
也有 举 家 或 亲戚 朋 友 一 起 来 ,老 家 耕 地抛 荒 或 给 人
( 三 )调 查 内容
代耕 ,外 出务 农务 工 时间 最长 的超 过 2 0 年 ,文 化 程 度基 本 都 不 高 ,有 些 甚 至 是文 盲 。家 庭 收入 主 要 来
本 地 村 民调 查主 要 包 括村 民个 体 及 家庭 特 征 、 家 庭经 济 及 生 活 消 费状 况 、居 住 条件 及 环 境 状 况 、
供 决策 参考 。
二 、 调 查 区域 及 内容
( 一 )调查 区域
包 括 东莞 市 、中 山市和 惠州 市选择 6 个 村 组 、社
收 稿 日期 : 2 O 1 4 — 0 8 — 2 5
基 金项 目:中共 广东省委 农办2 O 1 3 # - 广 东省 “ 三农”专题调研 项 目,广 东省 科技 计划农业攻关项 目 ( 2 O l 2 B 0 2 0 3 1 5 0 1 6 ,2 O 1 1 B
中共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提 出, 改革 要 以促 进 社 会 公平 正 义 、增 进 人 民福 祉 为 出发 点和 落 脚 点 ;要 让 广 大 农 民平等 参 与 现代 化 进 程 、共 同分 享现 代 化 成
中 山市和 惠 州市 6 个村 组 、社 区及 经济 合 作社进 行 实
地 调研 ,调 查 珠三 角 农 村 本地 村 民和 外来 人 员 生 产 生 活 现状 ,分 析研 究 存 在 的 问题 ,针 对珠 三 角 农 村 农 民生活 质 量 提 升方 面 提 出相 关 对 策 建 议 ,为 未 来 珠 三 角全 面 深 化 农村 改 革 、推 进 新 型 城镇 化 建 设 提

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视角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视角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视角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一、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历史与现状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大潮席卷全国,但从2004年起,“民工荒”现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2011年伊始,珠三角地区的各大企业再次遭遇到了新一轮的更为严重的“民工荒”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但是却招不到工人。

目前珠三角的“民工荒”现象愈演愈烈,过去阶段性、局部性的用工荒呈现出常态化、扩大化的趋势。

二、珠三角地区“民工荒”成因分析1、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民工准入门槛提高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

一是产业之间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占比重优势的升级,二是产业内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的升级。

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产业要求民工有技术或相应的知识水平,这就对占据绝大多数的学历低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以廉价劳动力身份为优势的普通民工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民工的准入门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同时仍处于劳动密集类型的企业也存在招工难题。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得衣食住行等成本都在增加,廉价的民工在中小企业拿着微薄的工资在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里生活属实不易。

2、户籍制度改革滞后于城市转型,“新二元结构”恶化民工就业环境在城市转型的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迟迟不能深入进行,农业户口与城镇户口之间有着鸿沟,民工们无法稳定地扎根于城市从事生产活动。

大量的农民工已经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却还没有真正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

他们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自己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

“新二元结构”下他们因没有制度保障与当地人存在的“同工不同酬”,“同工难同酬”现象,难以与当地融合而缺乏归属感的情形,势必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规划,他们的离开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工荒”现象的发生。

1.城市转型伴随民工转型,民工职业选择理念转变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大军中,我们可以将他们大致分为三代:80年代、90年代和近几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调查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调查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调查摘要:以珠三角地区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采取目的性调研、问卷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分析农民工群体的弱势地位及其权益保障的缺失现状,探索从劳方、资方和政府三管齐下,规范合同管理。

健全保险制度,创新住房保障新模式,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等保障新型农民工权益的途径,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珠三角;新型农民工;权益保障;调查一、调查方法(一)访谈与问卷法本调查报告采用目的性调研、问卷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为“农民工的高流动性与权益保障机制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课题组成员,共8人,分成4个小组。

由于调查方法得当,在实地问卷调查出现一系列的阻碍后,又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保证了此次调查以點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调查对象、时间和地點调查对象:为“新生代农民工”,指活跃在劳动力市场上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群体,他们有年轻、教育程度高及思维活跃等优势,更易接受新生事物,有合理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由单纯谋生转向追求归宿感,由忍耐坚持转向追求权益平等,渴望利用公共资源来提升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

调查时间:2012年8-10月,地點: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及江门等5个城市;调查对象为一般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地工人、零售餐饮服务员、一般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等。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走访200名新型农民工(见表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新型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数据显示,珠三角新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男性占63.1%,女性占36.9%;90%农民工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其中,初中占42.5%,高中及以上占51.2%,小学及以下占6.3%。

从事电子制造、机械、纺织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的工人分别占30.4%、23.6%、5.1%;从事建筑的工人、零售餐饮服务员等技术含量低、以体力为主的分别占22.6%、18.3%。

珠三角城郊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珠三角城郊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取 了巨额 土地 收益 ; 些地 方甚 至欺 骗 式 、 一 掠夺 式地 占有农
而言 。政府将征用 的土地 出让 或拍卖 给 土地开 发商 , 达 增值 数 倍 、 十倍甚 至数 百倍 , 数 而农村 土地 所有 者并 没有 分享 到
土地 出让后 的增 值 。
民 的土地 的办 法 , 失地 农 民 的权 益 受 到极大 的损 害 , 征地 在 补偿 、 业安置 、 就 社会保 障等方 面存在 一系列 问题 。
原 则规 定 , 在实 际操作 中, 乏一个 分 配到农 户 的具体 细 但 缺 则 , 成各村社 对征地 补偿 安置费 的分 配不 统一 , 造 个别 乡镇 、
的 3 . , 低于联 合 国粮农 组 织 划定 的 003h 2 97 远 % . m 的警戒 5 线 ; 随着经济 的快速发 展 , 伴 土地 需求量 逐年 增加 。据 了解 ,
目前广东省 涉及 被 征地 农 民 4 0多万 人 , 0 占全 国 400多万 0
被征地农 民总 数 的 11, 地农 民总 数 已经 达 到 20 , /0失 8 万 超
过全省农村 人 口的 5 1 ; 全 国 的失地农 民 占 9亿 农 村人 .% 而
口的比重也大约是 44 .%… 。
13 2 征地力度偏 大 , 偿水 平 过低 。调查 表 明 :9 .. 补 6 %以上 的农户 反映 土地 补偿 标 准偏 低 。一是 相对 于 保证 农 民生 活 消 费水 平而言 。在 目前物 价水平下 , 照广 东省农村 居 民年 按
海、 、 惠州 中山、 东莞 、 门等 ) 江 进行 了问卷调 查 、 户访 谈等 , 人
平 。成 同样 的土地 因征地 主 体不 同 、 征地 用途 不 同 , 补偿 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摘要】珠三角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务工,近年来,他们的工作状况和生存质量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经实地调查、查询资料后大致了解了珠三角农民工如今的生活与工作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珠三角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况新生代农民工【正文】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劳工群体渐渐进入城市。

2010年,中共中央第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及权益保障也开始备受关注。

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工作状况和生活质量珠三角一直以来都是农民工的聚集地,众多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

据深圳市的一份调查显示,该市50%以上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业,三成左右的农民工则从事服务业;而在农民务工群体中能做到管理层的还不到一成。

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虽然每工时的劳动强度比不上建筑行业,但它们的平均劳动时间却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广州市一项调查结果:广州市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5天,每天工作9.28小时,没有双休日的占75.8%,有16.7%的人需要经常加班,有52.2%的人偶尔加班。

农民工劳动强度大,但收入却不甚理想,工作状况和生活质量不容乐观。

首先,受工资水平低限制,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消费几乎全部用于住宿和食品消费,而在生病时,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去正规医院,其他人大都选择自己买药治疗或去个体诊所。

其次是居住环境质量差。

近40%的农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地方狭窄拥挤,室内零乱,除了被褥衣物,几无他物。

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消费中,食品支出占近四成,而衣食住行的总支出则达到了70%以上。

其次,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也不容乐观。

珠三角一些地方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甚至违背政策。

一是公办中小学校向农民工子女额外乱收费的现象,并未停止。

二是对招收民工子女的简易学校,采取不承认、排斥甚至扼杀政策。

在缴纳借读费、赞助费的家庭中,平均缴纳费用为1226元。

其中,有42.08%的农民工交了500元以下的费用,有29.44%的农民工交了500-1000元,16.33%的农民工交了1000-2000元。

(广州市2008年调查数据)三是拖欠外来务工人员工资问题突出。

被克扣和拖欠过报酬的农民工占到20%。

其中,50%以上的农民工被克扣或被拖欠的报酬属于工资收入而非加班费用或奖金。

农民工被拖欠报酬时间最短的有一个月,最长的达到八年。

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工作状况和生活质量不容乐观的原因根本在于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根据广州市2007年的统计数据:珠三角登记在册的外来暂住人口350万,而农民工保守估计却多达500万,但其中在劳动保障部门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仅131万。

尽管已经过去了五年,但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农民工都没有与劳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也没有在劳动保障部门登记,外来务工人员的自身权益保障意识尚弱。

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直接导致其福利和权益的直接缺失。

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近80%的农民工不能带薪休假,还有80%的女职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制度。

另有50%左右的农民工得不到工伤补偿或者加班补贴,近40%农民工未与单位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

一些从事危险行业的用工单位则与农民工签订“事故责认自负”的“生死合同”,也就是说农民工一旦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用工单位可以不负责任,但却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重大的打击和严重的伤害。

第二,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的另一原因就是社会对农民工存在着歧视。

很多自认为是城里人的人都或多或少对农民工有歧视,认为他们没文化、素质低。

得不到承认的农民工自然而然的就处在了城市的边缘,不论他们怎么做,始终都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当中,始终都是外来者的身份。

户籍制度的存在更是加重了农民工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在社会管理上严重歧视农民工。

公安部提出以在城镇有稳定职业、收入来源和稳定的住所,作为取得城镇户口的条件,而多数地方却把“稳定的居住场所”改换成“在城镇购买住房”。

二是社会治理上,把农民工作为不安定因素,一旦整顿社会秩序,就把矛头指向农民工,强制审查,收容遣送。

一般农民工外出务工一般都需要身份证、外出务工证、暂住证、健康证、所在工厂工作证这五种基本证件。

未婚妇女还需办理未婚证,已婚妇女要办婚育证。

每年在家乡和打工地两头办证花的钱就多达几百元。

如果外来务工人员被当地派出所查出“五证”不全,则会被送到收容站或是遣送回乡。

户籍制度本身是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管理人口的好方法,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户籍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居住地,还决定了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变迁和资源获取能力。

农民工在就业、养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文化设施和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不能获得平等的权益保障,造成了他们诸多的困境。

第三,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大多较差,有些甚至条件十分恶劣,是以牺牲农民工的健康为代价的。

根据调查发现,所有常见的职业危害中危害因素最大的是噪音过大或者震动,约占35%左右;其次是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作业,占约25%;粉尘则是职业危害因素的第三位;有毒化学物质的职业危害因素位列第四。

职业危害比较突出的行业是加工制造业和建筑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工作环境存在着机械设备落后、通风不足、使用有毒化学品等诸多危害隐患。

同时,很多劳动者职业风险意识明显不足,没有采取必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由于对所用化学品毒性不了解,存在着不戴口罩、直接用手接触化学品的现象。

改善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工的待遇目前,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依然在逐步加快。

在未来的一些年里,农民工依然会是城市经济生产中的重要劳动力,因此,改善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工的地位与待遇势在必行。

首先要加快劳动保障立法的步伐。

《劳动法》的颁布,对依法调整社会劳动关系,规范用人单位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劳动法》的规定比较宏观,对涉及保护职工收入所得、社会保险、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却不够具体和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这给劳动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使劳动法的许多规定难以落到实处。

如今用人单位不签合同或者签订不平等合同已成为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首要问题,但《劳动法》中只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却没有规定不签订合同或签订不平等合同如何处罚相关用人单位。

加快制订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劳动合同法》、《工会保障法》和《工资法》等项法律己成为当务之急。

另外,建立欠薪保障制度,维护农民工最根本的合法工资权益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几年前,东莞市已经开始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

这项制度的具体内容是:所有企业必须按企业职工人数按期交纳一定数额的欠薪保障基金,这项基金应专用于经人民法院受理的破产申请的企业、依法整顿或经审计资不抵债且无力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企业,以及投资者隐匿或逃跑的企业等。

东莞市近几年来由于实行了这一制度,掌握了企业的欠薪情况,及时督促企业按时发放工资,预防和减少了企业主欠薪潜逃的恶性案件发生。

再者,着手彻底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允许其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民转为市民,而对没有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民工,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如提供一些设施较好的廉租房,加强对廉租的管理,为农民工租赁房屋提供服务,以适当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让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一样就近入学,并应适当减免有关费用,还可以考虑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相关政策纳入教育法,并制订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对违规收费的学校予以查处;加强就业前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力价值,同时结合技能培训做好农民工维权的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通过教育使农民熟悉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正当合法的权益。

珠三角在经济发展上已走在全国前列,而社会发展应同经济发展并行,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上加大改革步伐,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和身心发展条件,让农民工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果,感受现代文明的丰富多彩,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城市。

调查问卷(对象:市民)【单选题】第一题:您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真实处境吗?A.很了解B.了解,但不是很清楚C.不了解第二题:您觉得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水平?A.1000元以下B.1000-1200元C.1200元-1500元D.1500元-2000元E.2000元以上第三题:您觉得他们的工作时间与劳动报酬成正比么?A.不成正比,劳动时间过长,经常加班,没有节假日B.差不多,稍微偏长C.不清楚,没有了解过第四题:您觉得他们的劳动强度与劳动报酬成正比么?A.不成正比,劳动强度大B.差不多C.不清楚,没有了解过第五题:您觉得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怎样?A.近几年来有所提高B.很弱C.不清楚第六题:您觉得农民工的保险意识如何?A.普遍而言缺乏保险意识B.近几年来有所提高C.不清楚第七题您觉得是否应该由政府来设立机构资助农民工参加职业技术培训?A.应该B.没必要C.无所谓【多选题】第八题: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促使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A.物质利益的驱使,改善家庭经济状况B.城市文化的吸引C.为了孩子的教育着想D.其他第九题:您认为社会上对他们的态度如何?A.冷漠B.友善C.同情D.歧视第十题:如果是不友善,您认为会是怎样的原因呢?A.农民工社会地位低B.农民工素质不高C.所谓城市人天生的优越感D.对农民工的误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