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说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说教案教学内容:物理学的定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如何掌握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或引用相关实例,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二、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5分钟)1. 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力、能量、运动、物质等。
三、讲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5分钟)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质和能量。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推理方法等。
四、案例分析和讨论(10分钟)通过讲解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今天学习内容相关的阅读任务或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3.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注:以上为示范教案,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物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引言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描述了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的基本定律和现象。
在教学物理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寻找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定律和现象。
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经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概念和想法。
这些概念和想法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来,但他们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的,但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来发展。
本文将介绍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
该策略通过课堂教学来澄清和强化学生的概念,并帮助学生将这些概念应用于现实世界的情境中。
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如何实施该教学策略。
策略概述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机会来建立学生已有概念的基础,并将这些概念与新的概念相结合。
该策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1. 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概念,以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物理学中,学生可能已经了解相对运动、能量守恒、牛顿定律等概念,但他们可能还没有掌握这些概念的深层意义和应用。
2. 设计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具体的课堂活动,来澄清和强化学生的概念。
这些活动应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将它们应用到现实世界的情境中。
例如,在学习动能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项目,让学生使用弹球进行实验,并计算出弹球的动能。
这种活动将概念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能的含义和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提出开放式问题,学生能够将他们的概念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并建立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研究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力之间的关系,并让他们探究为什么这些力是相等的。
4. 提供反馈和支持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提供即时反馈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物理的认识初中教案

物理的认识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定律和原理的推导和证明。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了解和疑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如力、能量、运动等。
2. 学生通过听讲和思考,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有所了解。
三、实验观察(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四、定律和原理的学习(15分钟)1.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学生通过听讲和思考,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解答疑问。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 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物理实验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物理认识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物理课教学板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对象针对初中物理学科,针对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
三、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实验器材等。
四、板书设计方案1. 板书风格(1)简洁明了:板书内容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文字堆砌。
(2)图文并茂:结合图片、图表等形式,增强板书的表现力。
(3)层次分明:按照知识结构,层次分明地呈现教学内容。
2. 板书内容(1)标题:明确表示本节课的主题,如“力学”、“电学”等。
(2)知识点:按照知识结构,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列出来,如牛顿运动定律、欧姆定律等。
(3)概念解释:对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如质量、速度、电流等。
(4)公式推导:展示公式的推导过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电功率公式等。
(5)例题解析:通过典型例题,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6)实验探究:介绍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3. 板书布局(1)标题:居中放置,字体较大,突出主题。
(2)知识点:按照知识结构,依次排列,字体大小适中。
(3)概念解释、公式推导、例题解析:根据内容多少,适当调整字体大小和位置。
(4)实验探究:单独成块,与其他内容区分开来。
(5)课堂小结:放在板书下方,字体较小,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4. 板书色彩(1)背景色:选择浅色,如白色、浅蓝色等,便于观看。
(2)字体颜色:使用黑色或深蓝色,与背景形成对比。
(3)图表颜色:根据内容需要,适当使用红色、绿色等鲜艳颜色,增强视觉效果。
五、教学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板书设计方案,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实验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讲解新课:按照板书内容,讲解知识点、概念解释、公式推导等。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一、物理概念的特点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人类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掌握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运用概念并不断地发展与深化概念。
物理概念: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区别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然后把这些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学习又会与其他概念相联系,概念之间的这种互相关联着的逻辑关系,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
一般地讲,物理概念具有一下两个特点。
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一个概念的形成,首先是在观察和分析一系列事实和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并判断在这些共同特征中,哪些因素和我们研究的问题有关,哪些因素无关,抓住的特征是不是共同的本质特征;其次,对所作出的判断,还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加以检验;一些复杂概念的形成过程往往还要经历一个推理过程。
【案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下列一些现象;天体在运动,车辆在前进、机器在运转、人在行走等。
尽管这些现象的具体形态不同,但是撇开它们的具体形态,经过分析和比较,就会发现其共同特征,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在改变。
于是,我们把这一系列具体现象的共同特征抽象概括出来,定义为机械运动。
2.大量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物理概念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运动、静止、固体、气体、蒸发、沸腾、电场、干涉、衍射等。
要求明确它反映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另一类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的概念(包括了描述性定义和测量性定义两部分),这一类物理概念又称为物理量。
如速度、加速度、功、能、电场强度、电势、电磁感应等。
要求明确它反映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还要明确其量值是怎么规定的、量值的单位是什么。
【案例】机械运动的概念,实际上表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动,这里归根到底涉及的仍是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教学目标:1. 理解“最近发展区”概念,并了解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意义;2. 能够应用“最近发展区”概念解决物理问题,并能够运用基本物理知识对其进行定量分析;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引入1. 利用教学视频或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与“最近发展区”相关的现象,如一个物体运动时的变化规律。
2. 定义“最近发展区”概念,解释其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与实践1. 介绍“最近发展区”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定义、计算公式等。
2. 运用实验教学的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测量和计算“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物理量,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条件下“最近发展区”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部分:实践和应用1. 设计一些与“最近发展区”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利用电子游戏、运动模拟器等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应用“最近发展区”概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项目,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设计一个新型运动器械来优化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第四部分:巩固与评估1. 综合反馈和评价学生对“最近发展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课堂小测验、实验报告、实践项目等形式。
2. 针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薄弱环节开展巩固训练,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最近发展区”概念。
教学手段与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教学视频、实验模拟软件等,直观地展示和演示相关实验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最近发展区”概念。
2. 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主题:力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引入:展示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场景,引出力的概念。
二、讲解:
1.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之间作用的一种。
力的作用效果有推、拉、压等。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英制中力的单位是磅(lb)。
3.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例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练习力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拓展:让学生思考力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力的
基本概念。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旨在引入这一新理论概念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然后提出了教学设计原则,探讨了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结合总结与展望,探讨了教学设计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物理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原则,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施策略,教学设计策略的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最近发展区是指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正处于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可能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概念的基本知识,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扩展他们的理解。
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取得更好的进展。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味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
最近研究表明,对于学生在发展中的概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效的。
探讨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是当前物理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进行教学设计策略的探讨,旨在提供给教师们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有信心能够为物理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最近发展区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也与当下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授学生这一概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策略,为教育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指导。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物理观念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物理观念学科:物理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习如何应用物理观念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1. 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单位;3.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4.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学习物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向。
3. 学习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单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量和其测量单位。
4. 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例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5. 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物理观念的理解。
2. 学习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3. 教师演示一个物理实验,并带领学生观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和结论。
4. 学生实验操作,进行物理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并作数据处理。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物理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6.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设计,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观念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初中物理从头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从头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3. 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物理学实验技能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编写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了解和疑问。
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能量、运动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20分钟)1. 教师演示物理学实验,如测量长度、质量、温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物理学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技能。
四、学生自主实验(2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进行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实验操作。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2. 教师总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3.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收获。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完成作业,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组织物理学知识竞赛或科学讲座,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竞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总结和反思等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实验操作。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物理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电磁学:电荷、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
2. 动力学:运动学、动力学、能量守恒定律等。
3. 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4. 光学: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物理问题。
2. 讲授新课(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2)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实验教学(1)组织学生进行基础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学生的课堂表现,指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四、教学评价1.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整个学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学期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进步。
3.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物理学第四版教学设计 (2)

物理学第四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物理学第四版的教学,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掌握常见物理现象的解释和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机械运动、波动现象、热学等;3.培养学生的物理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中,物理学第四版的教学内容包括: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如力、能量、功、牛顿定律等;2.机械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等;3.波动现象,包括波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波速、波长、频率、波的叠加等;4.热学,包括温度、热量、状态方程、热传导、热机等。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示范法。
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和案例分析,展示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讨论法。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案,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3.实践法。
在课程中安排一定的实验操作,从而帮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4.交互式学习法。
通过互动课堂、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知识的传递和共享。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主要包括:1.考试。
通过期末考试测评学生的物理学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2.实验报告。
学生将根据实验情况撰写实验报告,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物理学概念和原理;3.作业。
逐步积累学生的物理学知识,增强其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堂表现。
从发言、提问、课堂参与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贡献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本教学设计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1.物理学第四版教材;2.实验设备和仪器;3.课件和多媒体软件。
六、教学进度本教学设计的教学进度大致如下:教学内容学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6机械运动12波动现象8热学10实验操作 4综合实践 2七、教学团队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团队由以下教师组成:1.主讲教师:负责授课和教学设计的制定和调整;2.助教教师:协助主讲教师开展实验操作和教学辅助工作;3.实验教师:负责实验教学和安全管理。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最新6篇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最新6篇物理优秀教学案例篇一一、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目标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要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进教研教改,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教研效益。
以新型的教育观,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以角色转换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教研团队,为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的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二、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重点1、制定科学的教研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要求:集体备课应广泛搜集信息,认真研究、确立切合实际的主题,周密设计安排。
计划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措施,操作性强、符合实际,精心组织,全员参与准备,扎实推进,确保教研的时效性,实效性,促进教育教学的稳步提高。
在教研中扎实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达成共识,统一行动。
2、加强平时的交流研讨。
将其作为一种教研的长效机制贯穿于教学的自始至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兵团作战优势。
3、教学的常规管理及要求:(1)备课,备写规范教案。
无论哪个学科,都必须做到精心备课,深入挖掘教材,吃透课标和考纲,做到“五明确”: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材的能力要求、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各章节知识的前后联系。
做到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教法应灵活多样并具有可操作性,学法要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教研组每周将抽查每人的教案。
(2)上课,优化课堂教学,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坚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
千方百计开展学生实验和实验的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等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注重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接下来是关于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范文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教案
教学内容:物理学科概述和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初步掌握物理学的学习方法和探
究途径。
教学重点:物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理解物理学科的抽象概念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物理学科:通过介绍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提出问题:探讨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等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物理学的定义:讲解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物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能量、运动等,让学生初步了解
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三、实践(15分钟)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实验性和探究性,培养他们独立
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5分钟)
1.总结问题: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课堂小结: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内容和教学重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培养了学
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
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V〇1.39 N〇.042021年2月学科柏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苟树林(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四川成都610225)摘要:当下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 要环节.本文以教科版“内能和热量”为例,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本校“3 + 1”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循境探 思)”“点拨归纳”“自检互评” + “拓展迁移”],具体详尽地阐述了概念教学的设计与设计意图.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内能和热量中图分类号:G633.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 - 4134(2021)04 - 0059 - 05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 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 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构成[U.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 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物理学科核心 素养应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 科学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 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物理现象及过程进行比 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因为物理概 念总是先经大量观察、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再对现象 及过程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对物理概 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地揭示物理现象的本 质,逐步形成“物理观念”.学生不是通过观察和实验 直接得出概念,需要对观察的物理现象及过程进行思 维加工,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另外,学生的任何物理 思维过程都离不开概念,若概念不清就无法进行物理 思维活动.故此,物理概念形成和运用过程总是对应 “科学思维”素养目标.实验探究不仅能够重复再现, 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实验探究的过程不仅 是形成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的过程,也是培养“科 学探究”核心素养的过程.每个物理概念形成后都需 要用准确、精炼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对概念定义.物理 学史上,任何物理概念的定义都是很严谨的,物理概 念的发展往往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概念严 谨地定义,再结合物理学史体味物理概念的发展历 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重要途径.可以发现,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 重要环节.基于此,笔者以教科版“内能和热量(第一课时)”为例,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本校“3 + 1”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循境探思)”“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迁移”],进行了概念教学设计与 实施,以期为创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效课堂 提供参考.1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内能和热量”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 的内容.内能和热量是初中阶段较难理解的概念,因其抽象,难以直接演示,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联 系生活、生产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宏观实验、多媒 体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抽象经验,从而概括形成 概念.依据教材编排设计和课标对能量观念的要求,确 定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建立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内能和 热量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还需建立 热运动、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做功、热传递、内能的转 化、内能的转移等多个延伸概念,并且构建网络.学生虽已初步学习了物体具有的宏观“能 量”—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并对分子动理 论已有初步认识,但由于物体的微观能量—内能 (大量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很抽象,且学生对物质 微观世界感性认识稍显匮乏,建立内能概念的过程存 在困难•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以及学生相关直接经验较 少,所以本节内容学习的难点是温度、内能、热量等基 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作者简介:苟树林(1985 -),男,四川通江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59•2021年2月2教学目标分析(见表1)表1教学目标(叙写化)素养类別通过自主完成并观察温度对扩散的影响实验(宏观),在老师点拨讲解之后,都知道温度反映了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微观)物理观念通过类比“被踢出去的足球”与“物体内部的分子”“被拉伸和被压缩的弹簧”与“相互作用的分子”,经教师点拨归纳后,能认识到内能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并通过对比“等量的热水和冷水”“同一灯泡工作时和未工作时”以及“温度相同的大杯水与小杯水”,经教师点拨后,能认识到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科学思维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进行实验“让铁丝温度升高”,并对实验方法分类,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经教师点拨后,能区别生活常见现象中改变内能的方式,并能解释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科学探究通过本节课学习,能正确认识一些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 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 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科学态度 与责任3教学活动设计(见表2)任务1 :提出基本概念——热运动,建立通过宏观 现象推知微观本质的物理观念.表2活动设计指向的素养目标自主实验 1.充分的自主1.实验步骤:(〗)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实验是为了使人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2)把两滴相同的红学生感悟到微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观分子运动与2.实验注意: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需要冷热水宏观可测的温温差较大;实验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把水洒度之间的联系,在书本上培养“宏观推知3.实验观察:哪杯墨水先变得均匀?(宏观现象〉微观”的物理4.发现与思考:可推知怎样的微观本质?观念点拨归纳既然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那么: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则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得慢;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得快,说明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冷水温度低,扩散进行得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得慢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拓展迁移1.如图1所示是人体热谱图,显示出人体各部位2. “拓展迁移”的温度差异,说明什么?环节旨在激发Vol.39 N o.04 中学物理续表2活动设计 指向的素养目标图1学生运用知识认识物理现象的动机和兴趣,体现了“科学态度与责任”设计意图:釆用“2 + 1(自主实验、点拨归纳+拓 展迁移)”四要素组合策略是为了对基本概念一一热 运动背后的物理观念深度感悟.除了恰当的点拨归纳 外,在“自主实验”环节要提醒学生观察对象是墨水,观察的内容是“哪杯水先变得均匀",培养实验能力,认识到实验对研究物理规律的意义,尊重事实,具有 实事求是的态度.任务2:形成核心概念——内能,培养运用类比和 对比认识问题的科学思维(见表3).表3活动设计 指向的素养目标自主学习(循境探思)问题情境1:如图2所示,踢出的足球具有什么能量?物体内的分子有没有动能呢?图2 图31.问题情境1、2旨在培养学生使用类比思维方法,定性地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指向的素养目标是科学思维教师点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具有动能(如图3所示).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问题情境2:如图4所示,弹簧被拉伸和被压缩时具有什么能量?那么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教师点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好似”装有弹簧(如图5所示),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势能,叫分子势能师生归纳:(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2) 内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3) 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60•中学物理V〇1.39 N o.042021年2月续表3__________________活动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指向的素养目标交流讨论:0T的冰有内能吗?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吗?问题情境3:我们无法准确测量一个物体具有的 内能,但通过一些宏观因素可以初步比较内能大 小.对比图6现象,谁的内能大?是什么因素在 影响物体的内能大小?等量热水与冷水相比同一灯泡工作时与未工作相比图6教师点拨: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问题情境4:图7中,温度相同的大杯水与小杯水,谁的内能大?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物体的内能大小?2.问题情境3、4 旨在培养学生使用对比思维方法,定性地进 行推理,得出结 论,指向的素养 目标是科学思维.还要突出“以宏观参量推 知微观本质”的思维过程B b s温度相同的大杯水与小杯水相比图7图8教师点拨1: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教师点拨2:类似于图8所示,两种物体的密度、温度、质量、体积和状态均不同,是难以比较内能大小的交流讨论:0T的水比0T的冰,谁的内能更大?师生归纳:在初中阶段,关于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应理解:(1)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 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越大,内能越大(3) 相同质量,0丈的水比0T的冰内能更大自检互评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O t的冰块内能为零B. 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C.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D.—杯水和一桶水,若它们的温度相同,则内能也相同E.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增加F.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循境探思”和“自检互 评”组合策略建构核心概念——内能.“循境探思”中问题情境1、2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建构核心概 念,问题情境1、2通过“宏观”推知“微观”,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自检互评”环节是对概念及时巩 固.由于所创设的实验情境1、2、3、4具有真实性和较强指向性,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很容易通过 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概念的意义建构.问题情境3和 4中,依据初中学生认知,需要教师给予精准、符合学 生认知水平的点拨,避免概念混乱.此处是一个难点,本文仅给出一种处理方式.任务3:导出延伸概念——热量,通过对物理过程 实质的探索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见表4).表4活动设计 指向的素养目标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量(如图9所示).可以说,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说明它的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说明它的内能增大图9自主实验(分组)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将这些方法分类,并说明你分类的原则点拨归纳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虽然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两者存在实质的区别.做功总是和宏观位置改变或机械运动相联系,是分子有规则运动能量向分子无规则运动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具体包括压缩体积、摩擦、敲打、弯折等具体方法;热传递则是基于温度差而1.对要研究的“让铁丝温度升高”,能设计出具体方案,并能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类,在寻找方案和结论的过程中能交流合作引起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的传递过程自检互评2.分析以下实例中改变内能的方式铁块被烧红滑滑梯臀部有灼热感在沙滩晒太阳用暖手袋取暖钻木取火图10自主学习(循境探思)实验情境1:如图11所示,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如何变化?我们需要先思考,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内能变化了?请解释原因2,创设对比明显的两个实验情境,明确概念• 61•2021年2月Vol.39 N o. 04 中学物理续表4活动设计指向的素养目标间的区别和联 系,认识到实验 对研究物理规 律的意义,尊重 事实,具有实事^|12求是的态度教师点拨: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意味着:别的形式能量转化成了内能实验情境2:如图12所示,吹气球,将被吹大的气球“松开”,让它“叫啸着飞跑”,捡起气球,用手感受气球嘴的温度.请解释原因教师点拨: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意味着:内能转化成了别的形式能量师生归纳: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生活情境:如图13所示,下列现象中各物体的内 能如何变化?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做功还是热传 递?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内能的条件是?_ __手捧暖水袋给水加热肭太阳取暖图13教师点拨1: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或同一 物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减 少,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师生归纳: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直到 温度相同达到“热平衡”教师点拨2: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的内 能“转出”,通常称为“放出热量”;内能“转人”低 温物体,通常称为“吸收热量”.在传递过程中, 内能以热量的形式发生转移.如图14所示3.创设的情境 应注意生活化, 产生强烈的思 维兴趣,调动学 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 适的思维动力兩 温热量低温内能减少>T ............■*-+内能增加物体物体图14拓展迁移2.物体从高处落下,若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请说明物体的能量变化情况涵3%4.对几个延申 概念的巩固运用,是为了培养 学生从能量观念角度思考关 于“热”的问题图15图16续表4活动设计指向的素养目标3.很多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做了扭转矿泉水瓶的实验,如图15所示,在瓶里装有少量的水,盖紧 瓶盖,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然后略松 开瓶盖(对准没人的方向),瓶盖弹出数米远,观 察到瓶口和瓶内有白雾产生.请分析原因4.如图16所示实验中,空气的内能和棉花的内能都增加,但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否相同?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3+1 +1(自主实验、点拨 归纳、自检互评+循境探思+拓展迁移)”组合策略充 分考虑到了多个延伸概念的关联性、层次性.“自主实 验、点拨归纳、自检互评”环节旨在让学生探究改变内 能的两种方式,并且给这两种方式准确命名,形成做 功和热传递概念.“循境探思”环节中,学生需循着两 个实验情境和一个生活情境自主探究、自我思维,经 教师恰当的点拨,建立“内能的转化”和“内能的转 移”两个概念,进而对“热量”概念深度理解.任务4:建构概念网络,初步内化与“内能和热量”相关的能量观念(见表5).表5活动设计指向的素养目标自主总结(概念图)通过画概念图,请用下列名词完成概念图:内能、做功、热传递、完成建构概念内能的转化、内能的转移、等效、功、热量热运动网络,培养学生 对物理概念的整体把握,培养 整体观念<改变方式1::改变力式2>_1丨实士、、一一y I I、1 1 1—1 1实质9Ii 转化或转移的多少转化或转移的多少>tE Z D1图171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帮助学 生记忆,本文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利用概念图正 确、清晰地表达出来,通过“自主总结”环节让学生完 成填空.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精妙的板书设计、小组合作画概念图等多种方式完成建构概念网络,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整体把握.4教学反思4.1校本实施,落实素养培养我校“3 +1”教学策略包括“自主学习(循境探 思)” “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迁移”四个要素_ “自主学习”处于第一位,体现了先学后教思想以及学•62.中学物理V〇1.39 N o.042021年2月基于初中物理板金教学冰点臾破的卖验设计郑建新(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浙江杭州310012)摘要:初中物理中科学概念的确立、定律和原理的发现,无不有着坚实的实验基础.精心设计的实验具有高度的 艺术性,可以把许多学生感觉相对抽象和复杂的科学概念,在实验中转化为直观、清晰的科学道理,易学易懂,促进学生 理解和思维发展.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难点;实验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 - 4134(2021)04 - 0063 - 03初中物理中科学概念的确立、定律和原理的发 现,是在大量观察实验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的 方法,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性集中起来,加以概括 而形成的.精心设计的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可以 把许多学生感觉相对抽象和复杂的科学概念,在实验 中转化为直观、清晰的科学道理,易学易懂,促进学生 理解和思维发展.1拨云见日,从突破前概念角度设计在教学中我们无法回避前概念的干扰,既然无法 回避就不妨设计实验将这些前概念暴露出来,在实验 过程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最后通过实验纠正学生 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重新建构起新的科学概念,通过这样一个实验过程,学生获取知识是主动的、自己 发现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接受以及科学概念的掌握必然更加牢固.1.1重力的方向在七年级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表 述在垂直于地面向下和竖直向下的两种表达中有很 大的争议.课前学生的预习中有近八成的学生选用的 是垂直于地面向下而非竖直向下,笔者从未想过对于 该概念的理解居然会有这么多的误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究竟是一个什么 方向呢?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设计得到答案.用一个透 明的水槽装有颜色的水,静止时水面是怎样的?(水作者简介:郑建新(1974 -),男,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循境探思”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 式.“拓展迁移”是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可完成可不完 成的环节,处于“ +1”的位置.“3 + 1”四要素的灵动 组合是为了适应课型、教学内容和学情的需要.本节 内容核心概念“内能和热量”较抽象,延伸概念很多,素养目标体现在概念教学的细节当中.本文基于“3 + 1”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落地.4.2循境探思,发展科学思维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概念教学,应 强化物理情境的创设,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物理概念教学中经常采用“循 境探思”式的自主学习,学生循着教师创设的准确情境 自我探究、自我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建立概念 不是教师教会的,也不是“强调”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 建构的.本节教学设计化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 提供了许多有效情境,同时突出学生在“循境探思”环 节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4.3 概念联网,建构整体观念学生学完本节课,不应只获得一些零散的概念,而是建构了一张网.画概念图就是很好的概念联网的方式.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认知工具,它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层状结构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学习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3].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精妙的板书设计、小组合作画概念图等多种方式完成建构概念网络,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整体把握.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 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 周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 学设计[J]•物理通报,2019(04) :19 - 23.[3] 郭斌.可视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哈 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收稿日期:2020-10-21)• 63•。
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概念教案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理解力的相互性,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5. 实例分析:生活中力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
2. 难点:力的相互性及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实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讲解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6. 实例分析:生活中力的应用,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7.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
8. 总结本节课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
9. 布置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再讲解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最后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相关知识。
在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力的相互性,避免产生误解。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物理概念教学设计▲加涅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的成分,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引进现代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从而成为认知学习理论流派中强调信息加工模型的代表人物。
◇累积学习说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先前的学习导致个体的智慧日益发展。
"教学上主张给学生最充分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知识学习可以看成动机阶段(预期)—了解阶段(注意和选择性知觉)—获得阶段(编码储存通道)—保持阶段(记忆储备)—回忆阶段(检索)—概括阶段(迁移)--作业阶段(反应)—反馈阶段(强化)的这样的一条链条。
加涅认为,外部事件可以使用激化、维持、促进或者增强学习的内在过程的种种方式加以计划和执行。
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过程。
加涅把与上述学习过程有关的教学过程也划分为8个阶段。
⑴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⑵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地知觉到;⑶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的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⑷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⑸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⑹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⑺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⑻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
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动机的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加涅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得代表,从两大理论中汲取合理得成分,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引进现代信息论得观点与方法,从而成为认知学习理论流派中强调信息加工模型得代表人物。
◇累积学习说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得接受与使用得过程,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得结果,"个体得先前得学习导致个体得智慧日益发展。
"教学上主张给学生最充分得指导,使学生能够沿着仔细规定得学习程序,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知识学习可以瞧成动机阶段(预期)—了解阶段(注意与选择性知觉)—获得阶段(编码储存通道)—保持阶段(记忆储备)—回忆阶段(检索)—概括阶段(迁移)--作业阶段(反应)—反馈阶段(强化)得这样得一条链条。
加涅认为,外部事件可以使用激化、维持、促进或者增强学习得内在过程得种种方式加以计划与执行。
这个过程就就是教学过程。
加涅把与上述学习过程有关得教学过程也划分为8个阶段。
⑴动机阶段:一定得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得诱因,激发个体得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得心理预期;⑵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得措施要引起学生得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得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地知觉到;⑶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得作用,即对选择得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得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得持久状态;⑷保持阶段:获得得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得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⑸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就是寻找储存得知识,使其复活得过程;⑹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得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得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得迁移问题;⑺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得大部分就是提供应用知识得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得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得反馈做好准备;⑻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得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
加涅认为:"值得注意得就是动机得强化主宰着人类得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得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得中学物理教学设计》4.1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从哲学角度来定义,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得思维产物。
而物理概念就是指客观事物得物理共性与本质特征在人得头脑中得反映,就是物理事物得抽象,就是物理知识得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掌握好物理概念,才能理解物理事实。
4.1.2物理概念得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深钻大纲与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得要求,针对物理概念教学,着重理解教材上所出现得物理概念得目得性与科学性,即在物理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概念怎样被科学地表达出来?它在物理学中得地位与作用如何?l、教学内容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第一步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也就就是明确教学内容。
因而对物理概念教学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背景分析。
(2)功能分析。
(3)结构分析。
(4)资源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学习者分析。
二、创设情境,注重概念得引入概念得引入就是概念教学中得一个重要环节。
引入概念得工作做得好,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得兴趣,使她们得思路纳入正轨。
这对正确理解与掌握概念有着直接得影响。
创设一种好得情境,使学生处在一种求知得情境,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实际图象与情景再现等,使学生进入一种求知得境界,首先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应当朝哪些方面思考问题。
如果这样,就能把学生得思维活动调动起来,并通过创设一种易于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得物理情境使学生沿着正确得轨道主动地思考问题,从而确保概念教学。
创设物理情境方法有四种:1)演示实验或实际现象及其分析。
2)电脑模拟,创设动画得效果展示及分析。
3)复习知识或联系旧概念引入新概念。
4)从实际或理论需要或从思维发展逐步点拨必要趋势引入。
如在《摩擦力》教学设计中:多煤体展示几组画面钻木取火、钳口条纹、滑雪、传送带;结合07年底湖南大冰灾提问:为什么大量得车子会滞留在京珠高速公路上?人们在冰面上行走为什么会跌倒?绑上绳子等后又如何?激起学生学习得欲望、探究得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引入摩擦力得概念三、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设计,揭示概念得本质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得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得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愉悦地投入到概念学习中去,对于相近相似得物理概念,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加深对物理概念得内涵与外延得理解。
最后设计各种知识“陷阱",设计不同得情境,尤其就是生活实际情境,考察学生对知识得应用:培养学生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尤其要尽可能得为学生提供较多得感性认识,并且已经触及到概念得核心,当学生有了足够得感性素材,充分意识到了提出概念得必要性,这样再提出概念就就是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方法传授比知识传承更重要。
要重视物理概念得建构过程,而不就是采取灌输得方法强加给学生,很多概念教学需要采用类比,比值,实验等方法来传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概念得必要性,物理概念得重要性,物理概念特点。
进行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问题分析,讨论,动手实验得出,最后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区分相似或相近概念,设置知识陷阱,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得理解,设置各种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得能力,激发学生得学习积极性。
针对学生遇到困境,教师适时点拨,组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讨论、点拨,清除困境。
教学设计中教师得导向作用还表现在对知识上得处理上、对程序性处理上、对结果得预见上与对方向控制上设计出能适时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得教学策略。
四、加深巩固,逐步提高在教学设计中对概念得本质揭示得越深刻,就越能使学生牢固得掌握概念得本质。
而不致对非本质得东西所迷惑。
但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决不能为突出概念得严密性与科学性,而忽视了概念教学得阶段性。
在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一个物理概念得形成,在许多情况下,并不就是一次讲课能讲透讲彻底得,在设计中要树立一个观念:概念设计必须就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加深得过程,在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得知识水平与智力水平,发展物理概念得设计采取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得方式,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概念。
设计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从生活中去,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得实用性,让学生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成功得乐趣,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得热情。
《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模式>曾伟明网络环境下得教学不能完全沿袭传统得教学方式,而就是要积极引进、采用新思想、新方法。
教师得教学设计必须能够充分体现这些新思想、新方法,必须能够支持探索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适合网络学习环境得新教学策略。
一、教学模式得实施(一)创设情境。
激发动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得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得意义建构。
也就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得情境得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瞧作就是教学设计得最重要内容之一。
概念得引入就是物理概念教学得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得,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信息,为建立概念做好准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可能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复习旧知识、问题-i,,1-沦、学生活动、类比等方法创设情景,从而引入概念。
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得作用,将更好地创设情景,从而更好地引入概念。
主要表现为:①突破时空限制,把同一类生活实例与现象得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②对效果不明显得实验进行协助,扩大实验效果,对不能课堂操作得室验进行模拟;③方便调取旧知识得资源,帮助复习旧知识、类比旧知识;④提供学生讨论与学生活动得环境。
(二)探究发现,形成概念1.协作会话,揭露本质在物理概念得形成中,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学生已有相应得感性知识或通过实验提供了足够鲜明生动得感性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概念一般不会有太大得阻力。
另一种就是学生存在与新概念相抵触得前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足够得强度,以动摇学生得旧观念。
第一步,教师诱导学生暴露原有概念,并提出矛盾,动摇其原有得理论。
可以通过师生谈话法,提出假设一实验探究——结论解释法,也可通过网络即时完成诊断性题目。
待所有学生得观点充分暴露后,再提出矛盾。
第二步,组织讨论,揭露前概念得不合理性,从而帮助学生自愿放弃旧得观念。
第三步,实验探究(或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
根据新问题,重新思考,并通过实验探究其内在本质。
第四步,引导学生尝试建立新概念。
2.师生协作,明确定义启发学生将已抽取出得本质特征加以连结。
学生相互协作,并通过BBS等方式,用恰当、简洁得文字表达出概念来。
教师收集学生得定义,作出评价,并帮助学生概括出概念得最佳定义。
同时,明确定义式、符号、单位等。
3.讨论意义,建构概念从定义出发,师生共同讨论概念得内涵与外延、概念得物理含义以及用途等,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概念得认识。
从而实现对新概念得意义建构。
(三)巩固深化,运用技能要使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得巩固、深化阶段。
通过这一阶段可达到以下两个目得:第一、对易混淆得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理解其区别与联系。
将易混淆得概念加对比、辨析,明确它们得区别与联系,就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理解、巩固与深化概念得有力措施,也就是形成清晰概念、层次清楚得认知结构得必然要求。
第二、人机交互进行练习,形成运用概念得技能。
教学过程就是“由感性得具体上升到抽象得规定”与“再由抽象得规定发展到思维中得具体”这样两个科学抽象得阶段。
采用人机交互得形式,创设人人参与得环境,甚至可能将练习内容寓于趣味性得游戏中,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得思维状态。
通过软件提供得针对性得有梯度得练习,逐步地提高学生得运用概念得技能,不断地发展学生得思维能力。
(四)自我检测,总结评价根据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软件即时反馈效果得功能,先让学生进行有目得得测试,再组织进行自我评价与学习小组对个人得学习评价。
评价得内容包括就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得意义建构与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得贡献等。
初中物理热学相关概念得教学研究第初中热学相关概念得教学教学设计课题引入主要有以下几种:由科学史引入新课;由生活中得错误经验引入新课;由生活中熟悉得现象引入新课;由小实验引入新课;由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由提出疑问引入新课;通过类比法引入新课。
(一)由生活中熟悉得现象引入新课。
(二)由小实验引入新课。
(三)由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四)由生活中得错误经验引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