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医院处方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开具处方的医师、审核处方的药师、执行处方的护士等相关人员。
三、制度内容(一)处方点评的定义处方点评是指药师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专业性、合理性、规范性等方面的评价和建议,以及对执行处方的护士进行操作规范、用药安全等方面的监督和指导。
(二)处方点评的分类1. 前置点评:指药师在处方送达药房前,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或其他方式对处方进行预先审核,并及时与医师沟通反馈,对不合理或不规范的处方进行调整或撤销。
2. 后置点评:指药师在处方送达药房后,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或其他方式对已执行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审核,并及时与医师沟通反馈,对不合理或不规范的处方进行记录或追责。
3. 实时点评:指药师在护士执行处方时,通过现场观察或其他方式对护士的操作规范、用药安全等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及时与护士沟通反馈,对不合理或不规范的操作进行纠正或教育。
(三)处方点评的内容1. 处方是否符合诊断;2. 处方是否符合治疗原则;3. 处方是否符合临床指南或循证医学;4.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基本药物目录;5.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6.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管理规定;7.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管理规定;8.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毒性强、副作用大、有特殊用法或禁忌症的药品临床应用管理规定;9.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敏、药物禁忌症等药物安全管理规定;10.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次、给药时间等用药规范管理规定;11.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药物配伍、制剂、保存等药物质量管理规定;12.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处方书写规范管理规定;13.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处方审查、执行、记录等流程管理规定;14.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处方费用控制管理规定;15. 处方是否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处方监测、评价、反馈等质量管理规定。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指医疗机构为规范处方行为,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具体操作细则。
二、目的和意义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规范处方行为,减少药物错误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 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通过点评制度,促使医生在处方时更加注重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疗程,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点评制度,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效益。
4. 促进医患沟通:通过点评制度,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将更加顺畅,医生可以向患者解释处方的合理性,患者也可以提出疑问和建议。
三、制度内容1. 处方点评的范围: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处方。
2. 处方点评的主体:由医疗机构设立专门的处方点评小组负责,该小组由医生、药师、护士等多个专业人员组成。
3. 处方点评的方式: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方点评。
对于线上点评,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信息上传至系统,由点评小组进行审核和点评。
对于线下点评,点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对已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
4. 处方点评的内容:点评主要包括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剂量是否合适、疗程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禁忌症等方面的评估。
5. 处方点评的结果:点评小组将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反馈和整改意见,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改进处方行为。
6. 处方点评的周期:根据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可以设定不同的点评周期,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点评。
7. 处方点评的记录和统计: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的记录和统计制度,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四、实施细则1. 建立点评小组: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处方点评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2. 制定点评标准:点评小组应制定相应的点评标准,明确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等方面的要求。
3. 建立点评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点评系统,实现处方信息的上传、审核和点评。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一套评价和监督医生处方行为的制度,旨在提高医生的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文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实施细则以及评估方法等相关内容。
二、目的1. 提高医生的处方质量:通过点评制度,促使医生在处方过程中更加慎重和规范,减少处方错误和不合理用药。
2.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点评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处方中的问题,避免患者因用药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点评制度,发现和纠正医生过度开药或过度用药的行为,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三、适用范围处方点评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处方行为,包括门诊、住院和急诊等各个环节。
四、实施细则1. 点评周期: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处方点评,点评周期为3个月。
2. 点评对象:所有医疗机构内的医生处方都将被纳入点评范围。
3. 点评内容:(1) 处方准确性:对处方中的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进行准确性评估。
(2) 合理性评估:对处方中的药品组合、疗程、适应症等进行合理性评估。
(3) 安全性评估:对处方中的药品是否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禁忌症等进行安全性评估。
4. 点评方法:(1) 点评小组:由医疗机构内的药学专家、临床医生和药剂师组成的点评小组负责处方点评工作。
(2) 点评流程:- 收集处方数据:医疗机构将每个季度的处方数据提供给点评小组。
- 数据分析:点评小组对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筛选出需要点评的处方。
- 点评讨论:点评小组对筛选出的处方进行讨论和评估,形成点评报告。
- 反馈和改进:点评报告将反馈给医生,并提出改进建议,医生可根据点评报告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点评结果:(1) 合格处方:符合规范和合理用药要求的处方被认定为合格处方。
(2) 不合格处方:存在准确性、合理性或安全性问题的处方被认定为不合格处方。
(3) 处方评级:根据点评结果,对医生的处方行为进行评级,评级结果作为医生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处方点评制度与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与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针对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价和监督的一项制度,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文将就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实施细则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的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机构存在的用药不合理、用量不当等问题,提高医疗质量。
2.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点评制度,规范医疗机构处方行为,减少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 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通过点评结果的反馈和整改要求,引导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效果。
三、适用范围处方点评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包括门诊处方、住院处方等。
四、实施细则1. 点评范围:对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包括药品的选择、用量、用法等方面。
2. 点评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管理政策以及临床实践指南等,制定点评标准,评估处方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3. 点评人员:设立专门的点评小组,由医疗专家、药学专家、临床药师等组成,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4. 点评流程:(1) 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处方进行点评。
(2) 点评小组对处方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药品选择的合理性、用量的合适性、用法的规范性等。
(3) 点评小组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点评意见和建议。
(4) 点评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要求其整改不合理的处方,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5) 对整改后的处方进行再次点评,确保整改效果。
5. 点评结果的使用:(1) 点评结果将作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 点评结果将向社会公开,供患者参考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
(3) 点评结果将用于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改进,促进合理用药。
6. 点评周期: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处方数量,制定相应的点评周期,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点评。
五、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医疗机构的用药合理性和规范性是否得到改善。
处方点评制度与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与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对医疗机构开出的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的一项管理措施,旨在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制定和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可以有效规范医疗机构的处方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二、制度目的1. 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处方,避免滥用、乱用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2. 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通过点评制度,及时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权益。
3. 规范医疗机构的处方行为:通过点评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的处方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三、制度内容1. 处方点评的范围:包括门诊处方、住院处方、急诊处方等各类处方。
2. 处方点评的对象:医疗机构的医师、药师等相关人员。
3. 处方点评的方式:采用人工点评和系统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人工点评:由专业药师对处方进行逐一审核,判断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系统点评:建立处方点评系统,对处方进行自动化点评,通过系统算法判断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并生成点评报告。
4. 处方点评的标准:依据国家相关药物使用指南、药品说明书、临床研究结果等权威资料,制定处方点评的标准。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判断药物是否适用于患者的疾病,是否存在禁忌症。
- 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判断药物的剂量是否合理,用法是否符合规范。
- 药物的相互作用:判断处方中的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
- 药物的不良反应:判断处方中的药物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的风险。
-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出改进建议。
5. 处方点评的结果处理:对于点评结果不合格的处方,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及时通知医师和药师,并提出改进建议。
- 对于严重违规的处方,及时向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报告,并追究相关责任。
- 建立处方点评的档案,作为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指针对医疗机构中医师开具处方进行评价和监督的一项制度,旨在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处方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点评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医师开具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规范行为,提高处方质量。
2. 规范处方行为:明确医师开具处方的要求和规范,减少滥用和误用药物的风险。
3.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加强对处方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三、实施细则1. 处方点评流程(1)处方点评委员会成立:医疗机构设立处方点评委员会,由医务处方安全管理人员、临床专家、药学专家等组成。
(2)处方点评申报:医师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提交给处方点评委员会进行点评。
(3)处方点评评估:处方点评委员会对提交的处方进行评估,包括药物的合理性、用量的准确性、禁忌症的考虑等。
(4)处方点评结果反馈:处方点评委员会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医师,指出问题和不规范行为,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处方点评记录保存:医疗机构将处方点评结果进行记录和保存,作为医师绩效考核和医疗质量评估的依据。
2. 处方点评指标(1)药物合理性:评估医师开具处方中所使用药物的合理性,包括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相互作用等。
(2)用量准确性:评估医师开具处方中所使用药物的用量是否准确,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3)禁忌症考虑:评估医师开具处方时是否考虑患者的禁忌症情况,避免使用有禁忌症的药物。
(4)用药安全性:评估医师开具处方时是否考虑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过敏史等。
3. 处方点评结果处理(1)问题处方整改:对于存在问题和不规范行为的处方,医师需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在下次点评时进行重新评估。
(2)优秀处方表彰:对于符合规范要求且质量较高的处方,医疗机构可以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激励医师提高处方质量。
四、实施效果评估1. 处方点评效果评估:医疗机构定期对处方点评制度进行评估,包括点评的覆盖率、问题处方的整改情况等。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的一种规范化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使用药物资源,防止滥用和误用药物,促进医患沟通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化。
二、制度目的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用药行为,避免患者因药物滥用或者误用而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后果。
2.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处方的评估和审核,促使医生规范开具处方,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
3. 合理使用药物资源:通过点评制度,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合理配置药物资源,减少浪费和滥用。
4. 促进医患沟通:通过对处方的点评,鼓励医生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沟通,提高医患关系,增加医患信任度。
三、实施细则1. 点评范围:所有开具处方的医生都需要接受处方点评,包括门诊处方、住院处方、急诊处方等。
2. 点评流程:(1) 处方提交:医生将开具的处方提交给点评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子系统或者纸质方式提交。
(2) 处方评估:点评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对处方进行评估和审核,包括药物种类、用量、频次、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
(3) 反馈意见:点评机构或者相关部门向医生提供处方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指出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4) 医生反馈:医生根据点评结果和建议,进行反馈和改进,如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
(5) 效果评估:对医生改进后的处方进行再次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医生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点评标准1. 药物选择:评估医生是否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
2. 用量和频次:评估医生是否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用量和频次。
3. 疗程:评估医生是否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要确定合理的疗程。
4.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医生是否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5. 药物费用:评估医生是否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避免患者负担过重。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范文(3篇)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范文1. 引言处方点评是医院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所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
为了规范处方点评工作,本文制定了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旨在加强对医师开具处方的监督和审核,确保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背景医院处方点评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解决目前开具处方缺乏审核的问题,有效控制不合理用药、过度用药等现象,提高药物使用效果和治疗效果。
3.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3.1 提高医师的处方科学性和合理性水平;3.2 防止滥用药物和过度用药的发生;3.3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
4. 责任部门医院药学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处方点评工作,设立处方点评小组负责具体审核和点评工作。
5. 处方点评流程5.1 接收处方:药学部门接收医师开具的处方,并进行分类整理。
5.2 处方审核:处方点评小组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进行处方审核,对可能存在潜在问题的处方进行点评。
5.3 处方订正:对于存在问题的处方,点评小组应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并提出修改意见。
医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处方修改,并重新提交。
5.4 处方复核:处方点评小组对修改后的处方进行复核,确认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5 归档管理:审核通过的处方将被归档管理,以备日后审查和查询。
6. 处方点评标准6.1 药物选择合理性:处方点评小组将根据相关医学指南、疗效、适应症等因素,评估医师所开具的药物是否合理选择。
6.2 用药剂量合理性:点评小组将评估医师开具的药物剂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6.3 药物配伍合理性:点评小组将评估医师开具的药物配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良相互作用的情况。
6.4 给药途径合理性:点评小组将评估医师开具的给药途径是否合理选择。
6.5 疗程合理性:点评小组将评估医师所开具药物的使用时间是否合理。
7. 处方点评结果7.1 合格处方:点评小组认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处方将被视为合格处方,可继续提交给药房进行发药。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导言: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医院或医疗机构内部制定的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评价与点评的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医生的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并为医生提供参考意见和持续教育的机会。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细则。
一、目的:二、适用范围:三、实施步骤:1.处方抽查:抽取一定比例的处方样本进行点评。
抽查比例可以根据医院的情况进行调整,但应保证抽查数量的公平性和代表性。
2.点评标准:针对不同科室和处方类型,制定相应的点评标准。
点评标准应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标准内容可包括开药适应症的合理性、药物配伍禁忌的考虑、剂量的准确性等。
3.点评人员:由医院内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药学知识的医生和药师担任点评人员。
点评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点评制度的流程和技巧。
4.点评程序:医生开出的处方在患者离开门诊后,由医院内的药师进行初步审查,主要检查处方的标识完整性和药物配伍安全性。
随后,由点评人员根据标准对处方进行细致的点评,并记录相关信息。
5.点评结果:点评结果应反馈给医生,并将药物配伍安全性较低的处方,特别是有潜在风险的处方进行重点指导和提示。
同时,点评结果还可用于制定医生个人的培训计划和提供参考意见。
6.点评记录和统计分析:点评结果应及时记录在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中,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点评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医生开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常见的用药错误和延误,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四、实施效果:同时,点评制度也提供了医生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对点评结果的分析,医生可以自我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和处方质量。
总结:处方点评制度是医院内部保证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改进医疗服务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同时,点评制度也促进了医生的学习和成长,为医疗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结和质量改进的机会。
因此,建立和完善处方点评制度,是医院内部管理的必然需求。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范文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范文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规范医疗行为,制定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以确保临床处方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院临床药学研究的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具备处方权的医师及相关人员。
三、工作流程1.药师接受医师处方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开出处方,交由药师接收。
2.处方点评药师对处方进行点评,包括以下内容:(1)处方的合理性:药师评估处方中的药物是否适合患者病情,是否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反应等风险。
(2)药物选用合理性:药师评估处方中的药物是否符合治疗指南、临床指南等相关规范,是否具备确切的疗效证据。
(3)用药剂量的准确性:药师评估处方中的药物剂量是否符合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是否存在用量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4)过敏史、用药史的了解:药师查阅患者的个人病历,了解其过敏史、用药史,评估处方中的药物是否适用。
3.处方反馈药师根据点评结果,将处方与点评意见反馈给医师。
(1)合理处方:如果处方合理,药师可直接返还处方,无需修改。
(2)不合理处方:如果处方存在问题,药师将点评意见写在点评单上,包括药品的替代方案、剂量的调整等建议,并与处方一并交给医师。
4.处方调整医师根据药师提出的意见,进行处方调整。
(1)同意调整:医师认可药师的建议,修改处方后,返回给药师。
(2)不同意调整:医师认为自己的处方无需调整,可与药师进行讨论,双方沟通后,达成一致并进行记录。
5.处方复查药师对医师进行处方复查,确认调整后的处方是否符合药学要求。
6.完成点评药师完成处方点评工作后,将点评单归档,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质控部门。
四、制度执行1.建立点评记录医院建立电子处方点评系统,记录点评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包括药师点评意见、医师的处方调整情况等。
2.定期培训医院定期组织药师进行处方点评培训,提高药师的点评技能和知识水平。
3.不合理处方的处理对于频繁出现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医院将建立相应的处方监控机制,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和评估,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范围、流程以及实施细则。
二、目的1. 提高医生开具处方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减少错误和不合理用药。
2. 促进医疗机构内部对处方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3.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三、范围处方点评制度适合于所有医疗机构内开具的处方,包括门诊处方和住院处方。
四、流程1. 处方点评委员会的成立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点评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药学部门、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处方点评的标准和流程,并对点评结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2. 处方点评的标准处方点评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 药物选择是否符合临床指南和治疗规范。
- 药物剂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超剂量用药。
- 药物配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良的相互作用。
- 药物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是否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
3. 处方点评的流程(1)处方点评的发起医疗机构应设立处方点评的专门通道,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提交给药学部门进行点评。
(2)处方点评的审核药学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提交的处方进行审核,对药物选择、剂量、配伍等进行评估,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点评。
(3)处方点评结果的反馈药学部门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开具处方的医生,包括点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处方的合理性评估。
(4)处方点评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系统,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发现和解决处方问题。
(5)处方点评结果的反馈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将处方点评结果反馈给医生,并组织相关培训和讨论,以提高医生的处方质量。
五、实施细则1. 处方点评的频率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处方点评的频率。
可以采取定期点评、随机点评或者根据特定病种或者药物进行点评。
2. 处方点评的奖惩机制医疗机构可以设立处方点评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于点评结果良好的医生赋予表彰和奖励,对于点评结果不合格的医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2024年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范文(三篇)

2024年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范文为严格规范处方管理,构建全面的处方评价体系,提升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遵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特制定以下细则:1.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与不合理处方两类。
2. 不合理处方涵盖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3. 以下情况之一,应判定为不规范处方:(1) 处方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失,书写不规范或字迹难以辨识;(2) 医师签名、签章不符合规定或与预留样本不符;(3) 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如无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单人值班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注明日、月龄;(5) 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6) 未使用药品标准名称开具处方;(7) 药品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模糊;(8) 用法、用量使用含糊字句如“遵医嘱”、“自用”;(9) 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10) 开具处方未写明临床诊断或诊断不全;(11) 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12) 未在特定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规定用量,急诊处方超过规定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 开具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遵守国家相关规定;(14) 抗菌药物处方开具未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的;(15) 中药饮片处方未按“君、臣、佐、使”顺序排列,或未标注特殊要求的。
4. 以下情况之一,应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1) 适应症不适宜;(2) 药品选择不适宜;(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4) 无正当理由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5) 用法、用量不适宜;(6) 联合用药不适宜;(7) 重复给药;(8) 存在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9) 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5. 以下情况之一,应判定为超常处方:(1) 无适应症用药;(2) 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3) 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4) 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开具多种药理作用相同药物。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起来的一套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评价和点评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生的开药行为,减少处方错误和滥用药物的情况,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二、制度的目标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生开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 规范医生开药行为: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医生的开药行为,减少滥用药物和处方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 促进医患沟通:通过点评制度,医生和患者可以就处方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三、实施细则1. 处方点评委员会的成立: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处方点评委员会,由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
委员会负责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点评和评价。
2. 点评标准的制定:委员会应当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点评标准,对处方的合理性、准确性、安全性等进行评价。
点评标准应当与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相一致。
3. 处方点评的方式: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人工点评和系统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方点评。
人工点评由委员会成员对处方进行逐一审核和点评;系统点评可以通过药物信息系统进行自动点评和分析。
4. 点评结果的反馈: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医生,并对有问题的处方进行整改要求。
同时,医生也可以对点评结果提出异议,并进行申诉。
5. 处方点评的记录和统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的记录和统计系统,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公布相关数据。
6. 处方点评的奖惩机制: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医生的处方点评结果,建立奖惩机制,对点评结果优秀的医生进行奖励,对点评结果不合格的医生进行纠正和处罚。
四、实施效果评估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处方点评制度进行效果评估,包括医疗质量的改善情况、医患满意度的提高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总结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生开药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为了规范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通过对医生处方的点评,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和药物治疗效果。
二、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1. 提高医生用药水平:通过点评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医生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帮助医生提高用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点评制度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存在的问题,防止患者因用药不当而产生不良反应或药物依赖等问题。
3. 促进合理用药:通过点评制度,可以引导医生合理用药,减少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提高药物的使用效果。
三、处方点评的内容和方法1. 处方点评内容:(1) 用药指标:对处方中的药物种类、剂量、用法等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临床指南和药物治疗规范。
(2) 药物相互作用:对处方中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3) 药物副作用:对处方中的药物副作用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4) 用药时机:对处方中的用药时机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药物的最佳使用时间。
(5) 用药持续时间:对处方中的用药持续时间进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疾病的治疗周期。
2. 处方点评方法:(1) 人工点评:由专业的药师或医生对处方进行逐一点评,根据点评结果给予医生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2) 系统点评:利用信息系统对处方进行自动点评,根据点评结果生成点评报告,并将报告发送给医生,供其参考和改进。
四、处方点评实施细则1. 点评周期:医院应制定明确的点评周期,对所有处方进行定期点评,周期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
2. 点评人员:医院应组建专业的点评团队,包括药师、临床医生等专业人员,确保点评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点评标准:医院应制定明确的点评标准,包括用药指标、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的评估指标,确保点评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4. 点评结果反馈:医院应及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医生,包括点评报告和改进建议等,帮助医生改进用药行为。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5篇)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总则1.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2.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3.实施处方点评是我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组织管理1.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质控部和临床药学科共同组织实施。
2.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在院长领导下建立由医院药房、综合门诊医生组成的处方点评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组成成员如下:组长:吴家志副组长:汪忠国谢洪军周平成员。
李晓艳、赵丽、杨光梅、陈彦甬、李家芝、杨德芝、祁普娟、陈文翠。
3.临床综合门诊成立处方点评工作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三、处方点评的实施1.根据我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由处方点评工作组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____‰,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____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____%,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____份。
2.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3.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1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处方点评。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指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制定的一套评估和审核处方的规范和流程。
通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和审核,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减少用药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点评和审核处方,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用药情况,提高医生的用药水平,减少用药错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2.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点评和审核处方,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用药中的问题,减少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3. 规范医疗行为:通过点评和审核处方,规范医生的开药行为,减少滥用药物和过度开药的现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实施细则1. 处方点评的对象:所有医生开具的处方都需要进行点评和审核,包括门诊处方、住院处方等。
2. 处方点评的内容:a. 药物选择:点评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指南,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是否符合治疗规范,是否存在更合适的替代药物。
b. 药物剂量:点评人员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剂量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c. 药物配伍:点评人员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配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或者不良反应的风险。
d. 用药时长:点评人员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用药时长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3. 处方点评的流程:a. 医生开具处方后,将处方信息录入系统。
b. 系统自动分配点评人员,点评人员对处方进行点评和审核。
c. 点评人员根据点评结果,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d. 医生根据点评结果,对处方进行调整或者解释。
e. 点评结果和医生的回应都记录在系统中,作为参考和备案。
4. 处方点评的周期:处方点评应当在医生开具处方后的24小时内完成,以确保及时纠正不合理的用药情况。
5. 处方点评的人员:处方点评由医院设立的药学部门或者药学委员会的专业人员负责,他们应当具备相关的临床和药学知识,并接受相关培训。
6. 处方点评的结果:点评人员给出的建议和意见应当及时反馈给医生,医生应当根据点评结果进行调整或者解释,并在系统中留下相关记录。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指医疗机构为提高药品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操作细则。
二、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 提高药品处方质量:通过点评制度,对医师处方进行评估和指导,提高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促进合理用药:通过点评制度,引导医师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3)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点评制度,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和监督,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意义:(1) 促进医师规范处方行为:点评制度可以对医师处方进行评估和指导,规范医师的处方行为,提高医师的临床水平和用药意识。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点评制度,可以发现和纠正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开消,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3) 提高医患信任度:点评制度可以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和监督,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三、处方点评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处方点评的范围:(1) 门诊处方:包括医院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等。
(2) 住院处方:包括医院住院患者的处方。
2. 处方点评的主体:(1)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明确点评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并配备专业的药学人员进行点评。
(2) 药学人员:药学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对处方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处方点评的要求:(1) 处方合理性:点评要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包括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疗程等方面。
(2) 药物选择:点评要对药物的选择进行评估,包括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
(3) 用药指导:点评要对用药指导进行评估,包括用药时间、用药方法、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
(4) 处方规范性:点评要对处方的规范性进行评估,包括处方的书写是否清晰、准确、完整等方面。
四、处方点评实施细则1. 点评流程:(1) 接收处方:药学人员接收医师开具的处方,并进行初步审核。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是针对医疗机构处方行为进行规范和评估的一项重要措施。
该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目标、范围、流程和评估标准。
二、目标1. 提高处方质量:通过点评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机构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生合理用药、科学用药。
2.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点评制度,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和监督,避免患者因用药不当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和药物风险。
3. 促进合理用药:通过点评制度,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药物。
三、范围1. 适用对象:处方点评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
2. 适用药物:点评制度适用于所有处方药物,包括西药、中药和中成药。
四、流程1. 处方提交: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提交给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或药事管理部门。
2. 处方审核:药学部门或药事管理部门对处方进行审核,包括药物的合理性、剂量的准确性、患者过敏史等。
3. 点评评估:审核通过的处方将被送至点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评估小组由医生、药师、临床药学专家等组成。
4. 点评结果:评估小组根据点评标准对处方进行评估,给出点评结果,包括合理用药建议、不合理用药问题等。
5. 反馈与指导:评估结果将反馈给医生,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和指导,帮助医生改进处方质量。
6. 跟踪和复评:对于存在问题的处方,评估小组将进行跟踪和复评,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改进。
五、评估标准1. 药物选择:评估药物是否符合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是否符合最新的临床指南和治疗方案。
2. 药物剂量:评估药物剂量是否准确,是否符合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
3.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处方中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药物失效。
4. 不良反应风险: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是否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一、引言处方点评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而制定的一套评价和监督医生处方行为的规则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实施细则以及预期效果。
二、目的处方点评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减少处方错误和滥用药物的风险。
通过点评制度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处方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适用范围处方点评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诊所等。
所有开具处方的医生都应该接受处方点评,并按照规定进行改进。
四、实施细则1. 处方点评的对象所有开具处方的医生都应该接受处方点评。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点评小组或委员会负责处方点评工作。
2. 处方点评的内容处方点评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药物选择是否合理:点评人员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等因素,评估医生的药物选择是否合理。
b. 药物剂量是否准确:点评人员将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评估医生的药物剂量是否准确。
c. 药物配伍是否合理:点评人员将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的风险。
d. 处方是否规范:点评人员将评估医生的处方是否符合规范,包括处方格式、签名、药品数量等要求。
e. 处方是否合理:点评人员将评估医生的处方是否符合临床实践指南和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
3. 处方点评的流程a. 提交处方:医生在开具处方后,将处方提交给点评小组或委员会。
b. 点评分析:点评小组或委员会将对处方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制定点评意见。
c. 反馈意见:点评小组或委员会将点评意见反馈给医生,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d. 处方改进:医生根据点评意见进行处方改进,并在下次处方时进行应用。
e. 追踪评估:点评小组或委员会将对医生的改进情况进行追踪评估,并记录在档案中。
4. 处方点评的频率处方点评的频率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丰富,处方药物的使用日益广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滥用、误用、价格虚高等。
为了规范医疗行为,保护患者权益,以及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逐渐被引入。
一、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制度是指通过专门的医学专家组对处方进行评估和点评,以确定处方是否符合规范、合理、科学、安全的要求。
其核心目标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减少医疗费用浪费。
1. 评估标准处方点评制度应明确评估标准,包括药物的临床疗效、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
评估标准应基于权威的临床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 专家组建设处方点评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学专家组成,涵盖各个医学领域和药物治疗领域。
专家组成员应遵循专业道德,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确保点评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 点评程序处方点评应有明确的程序和时间安排,包括收集处方信息、评估处方合理性、讨论和决策等环节。
点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患者,并在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备案和管理。
二、实施细则为了确保处方点评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以明确相关程序、责任和管理要求。
1. 系统建设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电子处方管理系统,以便收集、存储和分析处方数据。
系统应具备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患者隐私不被泄露。
2. 资源配备医疗机构应配置足够的医学专家和药学专家,以确保处方点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需要为专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素养。
3. 信息共享处方点评结果应及时与其他医疗机构、监管部门等进行信息共享。
这有助于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协同效应,避免患者重复用药和医药资源的浪费。
4. 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处方点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对于违反规范的处方,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并对医生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用药合理性和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胜县第三人民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我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内容(一)处方书写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大液体、维生素可暂时使用缩写,待使用电子处方后再做统一要求);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5、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6、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7、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8、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9、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0、除特殊情况(患者隐私需保密)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取药”不能作为诊断。
11、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2、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二)医师开具处方使用通用名称1、同一种化合物只有一种规格或产地的,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2、同一种化合物规格不同的,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通过规格的区别在医师处方和药师发药的过程中加以区分;3、同一种化合物规格相同产地不同的,在药品通用名称后加括号,标注商品名以示区别;4、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新化合物的专利名称和复方制剂名称开具处方。
(三)药品用法用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
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四)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医师开具处方应依照卫生部《抗菌药临床指导原则》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五)处方药品费用对照患者的临床诊断,对价格昂贵的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对大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
(六)特殊药品的使用评价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七) 处方合理用药评价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和诊断,初步评价处方药品使用的合理性。
二、评价方法1、临床药学科每个月抽查一天门诊处方,根据本办法的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有问题的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在院会或院简报上公布。
2、如果临床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由药事委员会组织进行复议结果并公示。
3、每季度按卫生部的要求随机抽取50张门诊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重点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通用名的开具情况(表2)。
4、每月7日以前,评价结果由医务科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质量办公室,由质量办公室进行处罚和奖励。
4.1 处方评价的形式:对处方格式、书写规范的评价和对处方用药合理性的评价。
不合格处方数为格式、书写规范有误的处方数和非合理用药的处方数的总和。
4.2 处方用药合理性的评价依据:各种文献资料及药品说明书,如遇到文献资料与药品说明书不符,以药品说明书为准。
4.3 处方评价的标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处方开具中凡存在下列问题之一者,为不合格处方。
4.3.1 处方格式:(1)前记中“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或医嘱领药单印刷顺序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暂不能下诊断时为写上初步印象),开具处方日期”等栏目有缺项。
麻醉的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除以上栏目外,缺少必须的患者身份证件编号和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件编号;(2)正文无Rp或R标示,或未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栏目;(3)后记中“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师双人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等栏目有缺项;(4)处方用纸颜色不符合要求(急诊处方、普通处方、麻醉的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应分别为淡黄色、白色、淡红色、淡红色、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标注)。
4.3.2 处方书写规范:(5)开具处方时,处方前记、正文、后记规定的各项目中有缺项,或与病历记载不相一致;(6)开具处方时使用了规定外的红笔、铅笔和易褪色的笔;(7)每张处方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8)处方书写字迹难以辨认,或修改处缺签名或加盖签章及未注明修改日期;(9)处方药品名称用不规范的中文或英文书写或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
(10)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书写欠准确、规范或不清楚,如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11)年龄未写实足年龄,婴幼儿未写日、月龄;(12)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未分开开具;(13)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未另起一行;(14)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未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饮片调剂与煎煮的特殊要求未注明在处方所列药品之右上方,及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中药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未在药名之前写明;(15)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未划斜线,以示处方完毕;(16)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与在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不相一致或任意改动而未重新登记留样备案;4.3.3处方用药合理性:(17)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未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18)药品的适应征与临床主要诊断明显不符合;(19)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或针对性不强的“大包围”用药;(20)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及再次签名。
普通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适当延长处方用药天数未加说明;麻醉的药品、精神药品用量超过《麻醉的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要求;(21)药品用法用量欠妥。
包括剂型与给药途径不合理、药品剂量与用法不准确(与常用剂量相比给药剂量不足或剂量过大、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等);(22)有重复给药现象;(23)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24)选药不合理,存在用药禁忌;(25)抗感染药物滥用。
4.3.4其它(26)非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开具的处方;(27)不具备麻醉的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开具麻醉的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具备使用限制使用或特殊使用品种抗菌药物资格的医师开具限制使用或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处方(紧急情况除外)。
4.4 处方评价的方法:4.4.1依据处方评价标准的各个项目,制成EXCEL表格;4.4.2采用逐日全检和月底随机抽检不合格处方的方式,并由专职药师负责登记;4.4.3医务科和药剂科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处方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嘱提出合理建议;4.4.4定期汇总各类不合格处方的频次,通过医院内部刊物《浙一药讯》和院内网络等方式进行通报公示。
4.4.5 通过引入奖惩制度,对评价处方的药师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制约,从而确保其“处方评价的公正性”。
浙医一院处方评价及处罚标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医务科、药剂科定期对医院门诊处方进行评价,并列入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对不合格处方进行通报并处罚。
一般缺陷处方,每张扣10元:1、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书写欠准确、规范或不清楚,如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2、处方书写字迹难以辨认,或修改处缺签名或加盖签章;3、处方前记诊断栏只写“待查”、“咨询”“体检”等不明确术语;4、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或针对性不强的“大包围”用药;5、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及再次签名。
普通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适当延长处方用药天数未加说明;麻醉的药品、精神药品用量超过《麻醉的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要求;6、药品用法用量欠妥。
包括剂型与给药途径不合理、药品剂量与用法不准确(与常用剂量相比给药剂量不足或剂量过大、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等);严重缺陷处方,每张扣50元:1、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未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2、药品的适应征与临床主要诊断明显不符合;3、有重复给药现象;4、存在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5、选药不合理,存在用药禁忌;6、抗感染药物滥用。
7、麻醉的药品处方书写存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