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类问题解题技巧汇总
原因类问题解题技巧
![原因类问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3956d1b0b4e767f5acfcee3.png)
4、分析改革成败的主要原因可从以下几方 面入手
①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②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③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④改革者的素质 ⑤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看国际环境等因素
☆例如: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⑴发展潮流: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相当的发展。 ⑵新旧力量对比: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 壮大,推翻幕府统治。 ⑶改革者素质:倒幕派建立明治政府掌握国家政权, 得到人民的支持。 ⑷改革措施:明治政府实施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 措施。 ⑸国际环境: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 人民的反抗,使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5、分析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一看性质(得道多助)
二看斗争主体(广大军民的英勇斗
争是根本原因) 三看领导及军事思想(军事策略、 政治策略的运用) 四看其他因素(争取外援、己方实 力、对方弱点)
▲例如: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爱国的和进步的 国共合作为基础实现全民族抗战 持久战方针、两大战场配合、中共全面抗 战方针 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 爱国华侨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 的支援
4、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 本原因从内因入手
【例4—1】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
社会的性质,根本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辛亥革命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资产阶 级软弱且有两面性
5、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
★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
★再如欧洲启蒙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011届三轮高考复习
高考历史试题解题技巧指导
——如何解答原因类问题
一、基本概念
浅析高中历史原因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浅析高中历史原因类试题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89f03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1.png)
浅析高中历史原因类试题的解题方法高中历史中涉及原因类问题,是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的。
以下是解题方法的几点分析:一、判断原因中的主次关系。
在原因分类时,要根据事件发生的前后关系,判断哪一条是主因,哪一条是次要因素。
尤其是在有多种因素交织出现时,判断主次关系尤为重要。
例如,明初礼仪制度多次变更的原因,要点明是明皇室权力的削弱和新的禅让敬天体系成立所导致的,这样才能囊括主要因素,正确解决问题。
二、判断原因中的根本与表面。
还有一些事件,其涉及到多种因素,只泛论表面的因,不深究根本的原因。
在解决事件复杂的问题时,要逐层递进,将根本性、关键性的因素厘清,这样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三、对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
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时候,我们需要对比不同的原因,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
例如,356年前后,西晋亡国的原因即有内因,也有外因。
从外因来说,西晋亡国和南北朝形成有关;而从内因来看,则是贵族内部互相争斗,“蕃汉”分野等原因的结果。
这样看问题,便能够摆脱思维的束缚,找到实质。
四、分析不同阶段的原因变化。
对于随时间变化的多重因素,我们需要根据时间的不同,分析策略发生变化的原因。
例如,延续两百多年的唐朝的衰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起初到全盛期,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历代皇帝的政治策略;而在晚唐时期,则是外部侵蚀与内部丧失信心双重打击的结果。
五、扩大时空视角,开拓思路。
发现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全局、从国内到国际视角拓宽思路。
例如,我们发现西欧近代大地图绘制得到迅速发展,也要考虑到唐朝时期的测量外交事业的优越性,才能真正掌握问题的本质。
总之,判断历史事件的原因有一定难度,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把握方法和技巧,才能快速解决和准确判断问题。
高中政治“原因类”简答题解答技巧
![高中政治“原因类”简答题解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a694bd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7.png)
高中政治“原因类”简答题解答技巧关于高中政治“原因类”简答题解答技巧文章摘要:“原因类”主观题在论述题中较为常见,重在考查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和熟练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一般最常见的设问是“为什么”,也有间接地隐性设问,如“这样做的理由是”?“原因类”主观题在论述题中较为常见,重在考查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和熟练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一般最常见的设问是“为什么”,也有间接地隐性设问,如“这样做的理由是?”【试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确定应该用的.原理。
首先,要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其次,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表述时要将原理、方法论与材料结合。
【答案】(1)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构成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所以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对外开放要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自力更生是更好利用外部条件的前提;中国的发展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启示】解答“原因类”主观题的思路,一般可以采用如下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从分析其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要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必需。
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另外,如果设问中有明确的“行为人”,则应强调这是“行为人”的职责。
原因类主观题解题
![原因类主观题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60c257e518964bcf847c98.png)
原因类主观题解题题型特点:原因一般是指事物存在的某种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原因类主观题的设问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也可以表现为“必要性”、“理由”、“这样做的依据”等,理论性和现实性较强。
解题对策:1.分层法。
注意问题的指向是什么,循着问题思考:导致的因素有哪些,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现实依据是什么(从材料或者现行政策的精神回答)。
2.对应法。
弄清题目设问中是问“谁”的原因、哪方面原因。
思维的主要方向是:在找准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以问题指向为根据,将设问的方向和材料中信息与课本知识进行对应思考。
首先是本身的原因然后是其他事物的原因。
注意从主客观结合分析,后逐一将材料与理论观点对应说明。
“原因+意义”,原因一般是指已经存在的(即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一般指将要出现的(好的方面)。
因此,此类题目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因此,在答题的过程中,要遵循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的原则,先经济后政治,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一般来说:先写原理或教材依据,后写意义或危害。
解题基本步骤: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内容、范围)。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
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优越性(积极作用)?如何有效破解原因类主观题?不妨从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某一主体做出的某一决策或某一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目的、理念、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一定的目的、理念、思想,都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这些社会存在就是原因。
这些社会存在在哪里?在试题材料文字里,在试题材料所对应的国家重大时事政策之中,在材料主体对应的教材知识中。
由此可知,原因类主观题的答案需要在材料信息、时政背景、教材知识这三个维度中建构。
答案的建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材料归因建构、知——材归因建构、知识归因建构和时政归因建构。
原因解释题做题技巧
![原因解释题做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f4e19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f.png)
原因解释题做题技巧原因解释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分析某个事件或现象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在解答原因解释题时的技巧: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确保对问题的要求有清晰的理解。
确定题目中要求解释的事件或现象,以及需要给出的原因。
寻找关键词:在问题中找出关键词,特别是与原因相关的词语,例如“导致”,“原因”,“由于”等。
这些词语可以帮助你确定问题的重点。
分析因果关系:确定事件或现象与可能的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考虑各种可能性,并尽量列举全面的原因,但注意保持逻辑和合理性。
分类整理: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使得解释更有层次感。
将相似的原因归为一类,以便清晰地呈现你的观点。
选择关键原因:在列举多个原因时,着重突出最关键、最重要的原因。
这有助于凸显你的观点,使解释更有说服力。
提供具体例证:使用具体的例子或事实来支持你的原因解释。
这可以增加你的论证的可信度,使解释更具体和有说服力。
避免主观臆断:尽量避免纯主观臆断,确保你的原因是基于客观事实或常识的。
给出合理的解释,使读者能够理解你的观点。
语言表达清晰: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和原因。
确保语句结构清晰,逻辑流畅,避免冗长的叙述。
结论:在最后,总结你的解释,强调主要原因,并简洁明了地得出结论。
确保你的结论与问题的要求相符。
反思检查:在完成答案后,花一些时间反思和检查。
确保没有遗漏关键的原因,语法和拼写错误,以提高整体答案的质量。
以上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解答原因解释题,使你的回答更有逻辑性、说服力和清晰度。
阅读理解原因题目解题方法
![阅读理解原因题目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09b8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e.png)
阅读理解原因题目解题方法1. 哎呀,阅读理解中碰到原因题目先别慌!你得仔细看看文章里有没有关键的提示词呀,就像暗夜里的明灯一样。
比如那些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像“因为”“所以”“导致”之类的。
就好比说,“他今天没上学,因为他生病了”,那原因不就是生病嘛!这多明显呀,可别放过这些小细节哦!2. 嘿,大家知道不,找原因题目答案的时候要学会顺藤摸瓜呀!从题目入手,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一点点沿着文章去挖掘。
比如说文章里说“她笑得那么开心,是因为考了第一名”,那原因不就是考了第一名嘛,顺着这个思路不就找到啦!3. 哇塞,做这类题要把文章当成一个故事来看待啊!想想故事里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比如故事说“他跑回家后累得气喘吁吁,是因为他去追小偷了”,那原因不就是追小偷嘛,是不是很好理解呀!4. 你们晓得不,有时候要从整体上去理解文章呀,不能只看局部。
好比说文章讲了一个人一天的经历,从早到晚,那最后发生了一件事,原因就得从前面去找呀。
哎呀,这就好像拼图一样,把一块块拼起来才能找到答案哟!5. 嘿呀,碰到原因题目可不能死脑筋呀!要灵活一点,多想想各种可能性。
就像你找东西一样,不能只在一个地方找。
比如说文章里说“她哭了,也许是因为伤心,也许是因为感动”,那答案可能不唯一哦,得多想想呢!6. 哎呀呀,做这类题的时候心里要有一幅图呀,文章里讲了什么都要在心里呈现出来。
就像看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
比如说“他在公园里发呆,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是在想念远方的朋友”,这不就很清楚嘛!7. 哇哦,要多关注文章中人物的情绪和感受呀!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肯定是有原因的呀。
比如“他愤怒地大喊,肯定是发生了让他生气的事情呀”,那原因不就在这儿嘛,可别忽视这些情绪的信号哦!8. 嘿!大家想想看呀,阅读理解原因题目其实也没那么难嘛!只要我们认真去读文章,用心去分析,肯定能找到答案的呀!就像开启一扇神秘的门,只要找到了钥匙,就能轻松进入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阅读理解原因题目解题并不难,只要掌握了方法,细心去读,就能迎刃而解!。
政治原因类答题模板
![政治原因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bc421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2.png)
政治原因类答题模板
以下是政治原因类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的原因”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意义(四个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生态意义等)。
一、背景分析
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首先对背景信息进行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历史背景:分析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 国际环境:分析问题发生的国际环境,包括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3. 国内环境:分析问题发生的国内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二、原因分析
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对政治原因进行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政治制度:分析政治制度对问题的影响,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2. 政治观念:分析政治观念对问题的影响,包括政治信
仰、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因素。
3. 政治利益:分析政治利益对问题的影响,包括政治利益、政治权力、政治利益集团等方面的因素。
三、解决措施
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提出解决措施。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政治制度:提出改革政治制度的建议,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措施。
2. 政治观念:提出改变政治观念的建议,包括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措施。
3. 政治利益:提出解决政治利益冲突的建议,包括政治利益、政治权力、政治利益集团等方面的措施。
以上是政治原因类答题模板的基本框架,具体的回答需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最新高考政治原因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技巧(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
![最新高考政治原因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技巧(超级精华全国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16f90502d276a200292eac.png)
【题型解读】1.题型特点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组织答案技巧原因类的题目完整地说应该是因果关系类题目,其突出特点是答案各要点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因此这类题目组织答案的一般思路为:答案各要点必须体现出与设问的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答题的一般格式为:必然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引起者)+重要性(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被引起者)。
4.失分警示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解题技巧】一、一般性方法1、审材料(主题→分析、综合):①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整体观点);②划分层次(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大概的知识点;③中心句,关键词(划出来、圈起来)→联系具体知识点;④边审材边简要拟列提纲,防止遗漏知识点(不要忽视整体观点)。
2、审设句:①范围(如果没有给,就要联系材料自己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就重点写哪方面);②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认识题,意义题);③设问中的主体和客体。
3、组织答案要点(1)要点:①段落化;②序号化①②③;③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2)技巧:①先重点,再其它;②先观点,再材料;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④搜索课本相关语言,把材料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
高考总复习为什么类(原因类)材料题解题技巧
![高考总复习为什么类(原因类)材料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92f0713a216147917112817.png)
为什么类(原因类)材料题解题技巧对于这种类型的材料题,解题时要回答两个方面,一般从原因和意义两个方面考虑。
(1)原因:包括理论依据(教材中的原理等)和现实依据(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等)。
(2)意义:包括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或对国家、集体、个人的意义等等。
(确实没有什么意义或根本不需要回答的意义也可只答原因。
)如果是试题中的做法是错误的,还应该答出其后果或危害。
【例1】《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在接受人大、政协、司法、舆论和群众监督的同时,还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行政监督制度,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推行行政责任追究制,施行行政复议制度以及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
”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制度”?【解析】本题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的发表这一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政府接受监督的有关知识,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要分析原因,二要回答意义。
【答案】①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权力运用得不好,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因此,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原因)②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意义)【例2】:2008年全国高考题文综卷(Ⅰ)39题第五问:土尔扈物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
高考命题原因类解题技巧及试题
![高考命题原因类解题技巧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c705ec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6.png)
高考命题原因类Biblioteka 题技巧及试题高考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与地如何协调发展”,明“因”才能知“果”。原因类问题是整个大题的核心所在,是整个题目的中枢,是每个大题的必考点。高考题目有“比较类”和“原因类”两种题型。
一、常考“原因”归纳
(一)比较类设问
比较类设问是非选择题中常见的一种设问方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与××相比,××较低或者较高的是××”“比较图中××和××的差异(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等”。其常见的解题思路如下表所示:
原因类题型解题方法综述
![原因类题型解题方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06a4cd97f1922791688e877.png)
原因类题型解题方法综述一、题型特点原因类题目实际为因果关系类题目,根据设问与答案的因果关系的侧重点不同,具体又可分为两类:求结果类,设间一般为:说明某种行为或现象对另一行为或现象产生的意义、作用或影响等,其答案联结词常用“有利于”、“促进了”等;原因类,设问一般为:分析某现象或行为产生、形成的原因,其答案联结词一般为“由……决定的”、“符合……的要求”、“原因在于……”等。
二、解题技巧原因类试题答题的一般思路有两个:思路一:决定因素(地位、规律、趋势等)、现状或存在问题(现实依据)、意义或危害(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思路二:材料为源、教材为据、筛选原理。
三、典型题例材料一:材料二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
江苏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及时实施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调控措施。
(1)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思路点拨:本题以江苏省2008年的出口额增长和GDP实现情况,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于第(1)问的回答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结合材料二的有关信息;二是要分别解释反映的现象。
图l反映的是2008年江苏省出口额增长的情况,注意分析下降的原因;图2反映的是2008年江苏省GDP变化情况,并结合材料找出变化原因。
回答第(2)问时,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还要从第(1)问变化发展的原因入手,根据材料信息组织答案。
答案:(1)图l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上半年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幅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增幅明显回落。
图2反映了2008年江苏省上半年GDP 增长势头良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三季度出现下降趋势;省政府及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第四季度又呈现增长态势。
(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必要措施;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的必要手段。
初中道法《万能答题公式大汇总》(初中生必备)
![初中道法《万能答题公式大汇总》(初中生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b8105bd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3.png)
初中道法《万能答题公式大汇总》(初中生必备)1、为什么(原因)类:【题型特点】: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的原因”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意义(四个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生态意义等)。
【特别提醒】:“必要性”:存在××问题。
“重要性”:事关××利益,关系我国……(政治、经济、社会)。
“意义”:三个有利于=①维护××合法权益;②体现××国策、战略、方略、宗旨、思想、发展观;③稳定和谐,公平正义。
A.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危害=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民族)。
B.若是问“发生××的原因”,则“发生原因=内因(个人)+外因(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经营者)”。
C.取得成就的原因=党的领导+国策、战略、方略、宗旨、思想、发展观+艰苦奋斗精神+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启示警示类:【题型特点】:以典型事件背景,要求谈谈启示(启发),重点考查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
【解题技巧】:启示/警示=是什么+怎么办A.是什么=材料说明什么问题/道理?B.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怎么办?(重点)3、怎么办(对策、建议)类:【解题技巧】:无角度则多角度,有角度则多层次。
怎么办=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家庭+个人。
A.政府国家=立法执法,加大投入。
(或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生态等措施)B.社会=宣传检查,营造环境。
C.企业/经营者=提高道德,守法经营。
D.学校=加强教育,引导检查。
E.家庭=监护职责,教育引导。
F.个人=公民如何做=意识+行动(宣传、具体做法、斗争)4、认识评价类:【题型特点】:用所学知识谈对某个社会现象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看待,谈谈看法,分析现象”。
原因类题型答题技巧
![原因类题型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8adfee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5.png)
原因类题型答题技巧原因类题型是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之一,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信息,找出造成某种现象、情况或者事件发生的原因。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一、仔细阅读题干和题目要求在回答原因类题型之前,需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题目常常会要求考生找出“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等,而不是列举所有可能的原因。
理解清楚题目要求可以帮助筛选出正确的答案。
二、利用关键词定位原因在阅读原文或提供的信息时,考生可以寻找与原因相关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通常与“因为”、“由于”、“所以”等表示原因的连词连接在一起,或是一些频繁出现的名词或动词。
通过定位这些关键词,可以更快地找到原因的提示。
三、寻找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原因类题型往往涉及到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判断。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常见的逻辑关系词包括“因为”、“由于”、“所以”、“导致”等。
理解好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准确理解原因的来源。
四、注意排除干扰选项在选择原因的时候,要注意排除干扰选项。
有些选项可能是正确的原因,但不是主要或最主要的原因。
同时,有些选项可能为其他问题的原因而非当前题目要求的原因。
要从整体上考虑,选择与题目要求和文意相符的答案。
五、灵活运用上下文信息和背景知识解答原因类题型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提供的信息,还需要考虑上下文信息和背景知识的运用。
有时候,需要通过推理和归纳来找出原因。
丰富的阅读和思考经验,以及对各种领域的知识积累,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找出原因。
总结起来,解答原因类题型需要考生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因,分析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注意排除干扰选项,灵活应用上下文信息和背景知识。
通过运用这些答题技巧,可以更好地解答原因类题型,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中考道德与法治原因类题型解题技巧
![中考道德与法治原因类题型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4bcc00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e.png)
原因题型一 01
一、“为什么要”(正要实施还未完成)
1、必要性、重要性:(国情、现状) 宏观:党、中华民族、建设现代化国家等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但是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
11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要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发展×××)
微观: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
2、可能性:(相关内容的意义) 3、总结(结合题目和材料答题)
01 三、结合材料中的观点
结合材料回答
列:面对粮食问题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的原因
1、我国是人口大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关系的基本国情不变
11
2、粮食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节约粮食是中华
原因题型一 01例题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 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开辟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伟大历程,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新疆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4分)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重要内容
中考政治原因类题型答题思路
1 为什么能(适用于考察某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
11
2 为什么要(正要实施还未完成)
原因题型一 01例题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 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开辟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伟大历程,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新疆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
原因类选择题答题技巧
![原因类选择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d33b5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9.png)
原因类选择题答题技巧
原因类选择题答题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对于原因类选择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从题干中提取关
键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所问。
3.联系教材:在分析题目时,要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找出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
4.排除法: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答案的题目,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5.对比分析:对于一些相似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6.注意细节: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细节问题,比如标点符号、大小写等。
总之,原因类选择题需要考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分析方法,同时要注意审题和细节问题。
1。
高考政治原因类解题技巧与训练
![高考政治原因类解题技巧与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bad71c4b8f67c1cfad6b876.png)
高考政治原因类解题技巧与训练“原因”即要探究事物(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类试题一直在高考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此类试题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准确回答某一行为或现象产生(形成)的原因、理由或依据,侧重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解答难度较大。
1.题型特点:该类问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1)分析某某行为或现象的产生的“原因(理由)”、“必要性”、“依据”;(2)“为什么要”采取某行为(发生某现象);(3)某行为“为什么能”取得成功;(4)分析某一行为或政策的正确性。
试一试:命题者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主要是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或不足方面的材料),考察我们运用所学基本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从三方面入手:①客观实际的要求;②从课本中找出理论依据;③阐述、明确其现实意义。
例题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XX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贯彻落实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XX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原因)依据。
答:①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已成为现实:出口疲软、投资减速、工业滑坡,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不断降温。
通胀压力已明显减缓,扩大内需应当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客观实际)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理论依据)③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原因类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
![-原因类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40ab303968011ca3009171.png)
材料二 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 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 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 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 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 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 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 其政治根源。(4分)
例:(2006年江苏卷)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 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 治体制改革
例:(2009 年江苏单科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2年,约翰· 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 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 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 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 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 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 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①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
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计划》的主要 目的和内容是什么?(6分) ②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 同体的主要目标。(2分)
答案:(1)普法战争,一战、二战中的法德冲突。建立
欧洲煤钢联营,防止法德之间再次爆发战争,逐步使 欧洲走向统一。(6分) (2)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 由交流,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2分)
答案: 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美国对日本 投放原子弹。
高考政治原因类试题解题方法
![高考政治原因类试题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aecd047cd184254b3535c6.png)
( ) 系问题 的主体分析原 因。 个原因类设 问一定 牵涉一 定的主体 , 3联 一 而特 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 的权 利并负有一定 的义 务 、 具有一 定的职责 。 具体的题 在
来 、鲜 活 ” 来 。 此 , “ 起 因 注重 历 史 的 联 系 , 体 把 握 , 体 呈 现 , 高 中历 史 学 习 中 整 立 是 应 该 重 视 且 必须 做 到 的一 个环 节 。 五 、 目所提供 的材料 ( 抓住材料 中的关 键词 、 关键 句 ) 组织答案 , 所用 动词要 准确 , 一般 的句式是 “ 有利于 ……”有些 题 目还必须结合 。 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作答( 如和谐社会 、 学发展观 、 科 新农村 、 自主创新 、 经
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 等 )最后要联 系实际 , 。 结合 党和 国家的方针政 策 , 体现时代 性。 意义要多答 , 力求准确全面 , 体现一定 的综合性。
做” 的危 害。 答题时 , 在 要遵循 一定 的逻辑顺 序 , 一般应该先答 根本理 由 , 再答具 体理 由。
回答 必 要 性 时 可 从 以下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 1 联系课本 内容分析原 因。 我们看到一 个原 因类 设 问 , 首先 应该想 到课本 上关于这个 问题 的具体 内容有哪些 。 联系课本 内容是 分析原因 的最基本 的角度 ,
【 题型特点 l 原因类设 问一般都 以“ 因” “ 原 、为什么 ” “ 、为何” “ 、 依据” 等关键 词为题眼 , 要
求 学生运 用相关 知识分 析说 明 出现 某个 问题 、 种现象 的原 因 , 某 或采取 某种措 施、 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
【 解题技巧 】 1 回答“ . 要 这样 说” “ 、这样做 ” 的理论依据( 即必要性 )有时还要 回答 不“ , 这样
政治题目 原因类题型的解答
![政治题目 原因类题型的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fc2cef25af45b307e871974c.png)
(1)描述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国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所采取的措施经济学依据。
(3)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宏观调控措施能够促进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的原因。
答案:(1)反映了2005年至2008年,我国GDP总值平稳持续快速增长,GDP增长率2005至2007年上升,2008年下降。说明我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3)①加强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型发展之路。②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建设环境友好型浙江。
(4)①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做到不缺位。②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③深化体制改革。要转变干部考核机制,将环境效益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实行政府问责制,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地方政府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2、是……(1)我国政府(国家)职能所在;(2)是我国公民应尽的义务;(3)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是我国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活动准则;(5)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6)是我国的一想基本政策、原则;(7)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人性解放、反对 神学迷信”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属于社会 意识,这与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对自由劳动 力和人口自由流动的需求有关。故选择A项
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的区别
答复: 根本,根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本是草木的茎和
主根。它们都是植物最重要的部位。词典对“根本”的解 有“主要的、重要的”一义。所以,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说法不同,意思相近。主观原因指从事历史活动的人或集 团的认识能力和实际作为,客观原因指不以人的意志力为 转移的环境和条件。
举个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我们讲主要是帝国 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说是根本原因也可以,说是主 要原因也可以,主要原因就是导致事物发生的各种原因当中起主 要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层次最深的,也是起决定作用的,这个层 次来说,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大部分题目当中没有差别,是一回 事,所以不要过多地在字眼上加以区分,因为考试当中不可能让 你区分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这两个词汇在一道题里是不可能一 块出现的。
例
额比例
例
1937年
16%
1942年
58%
4.4% 78%
7.3% 49%
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解题思路]主要原因是其中最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国民政府 统治区重工业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满足战争的需要,当然是A。
2012届三轮高考复习
高考历史试题解题技巧指导
——如何解答原因类问题
一、基本概念
“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它事情 发 生的条件,在哲学上与“结果”相对,组成辩证 法 的一对范畴。
从现象和本质上分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从矛盾方面分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从主客观方面分为主观原因(内因)和客观 原因(外因); 从时间上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1.根本原因
[概念解释]是指在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中, 起决定性作用,影响全局并处于支配地位的必然性的原因。
一般应从历史事件的本质的、深层次的因素去分析, 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本性、 内因等方面。
[解题技巧]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c、阶级属性 d、内因(主观)与外因(客观)的关系 e、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人教社主编马执斌 2010年10月14日
北京四中赵利剑就历史复习答学生问:请问老师历史选择题中的 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如何识别?
单选题当中,我们经常看到对这个事件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则 的考察,这种设问,我们理解是对事件原因从不同角度的考察。 比如说根本原因,是跟表层的原因相对应,主要原因是跟次要原 因相对应,我的理解,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很难完全区别开来的。
6、相同属性的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 历史规律入手
□例如:法国二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2. 主(重)要原因
[概念解释]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中,有多重原因,其中 显著地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2009年海南卷)表2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 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 占工业资本总 占工人总数比
【例2—3】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发展 经济,但最终一败一成,这主要是由于:
A、是否得到政府支持 B、是否引进技术 C、是否改变封建制度 D、是否发展近代教育
【分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可确定C项
3、政治运动的根本原因从阶级属性入手。
【例3—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适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F、历史规律
[应用训练]
1、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层面入手。 ◆如: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 本原因是
【例1—1】19世纪70年代,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D、资本家对企业的兼并和联合
2、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
◆ 例如: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工业革命后英国为获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例2—1】以康、梁为首的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革命
性逊于法国启蒙思想,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康、梁对法国启蒙思想的了解有限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低 C.康、梁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的原理,可确定C项
【例1—2】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混乱,而社会 经济却得到迅速发展。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逐渐确立 B、诸侯国为争霸需而注重发展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 D、农民的地位比奴隶的高
【分析】利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可确定A项
【例2—2】14—18世纪西欧社会变革不断,先后出现 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宗教的腐朽 B、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D、文化教育的发展
【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属于思想解放 和社会运动,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利用“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的原理,可确定B项
【例3—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在 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矛盾有时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两党对日本侵略认识程度不同 C、反映出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 D、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 本原因从内因入手
【例4—1】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 社会的性质,根本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辛亥革命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资产阶 级软弱且有两面性
5、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
★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
★再如欧洲启蒙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例5—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 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这主要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