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书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鉴真东渡
(2)影响: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 01
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
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
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02
03
“玄奘西游往天竺,故事经典传千年” ——印度篇
三、玄奘西行
玄 奘,唐代高
僧,佛经翻译家、旅 行家。13岁出家,曾 游历各地,参访名师。 因感到佛教宗派众多, 佛经译文多误,决心 到天竺学习佛法。
玄奘 西行
僧 人
天竺
求取 佛经
独行 千难万险,回 九死一生。国
鉴真与玄奘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中外交往看大唐,盛况空前探缘由” ——原因篇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 制度完善),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文化先进
论从史出
“中外交往看大唐,盛况空前探缘由” ——原因篇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文化先进
②对外开放,交往友好 ③交通发达,水路便利
(根本原因)
论从史出
“对外开放要坚持,共同传承中国梦” ——启示篇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唐朝中外交流的史实,
你能否为中国的发展提一条建议?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目 录
01 遣唐使
02 鉴真东渡
03 唐与新罗的关系
04 玄奘西行




为什么各地华人聚居的
美 地区都被称为“唐人街”? 悉


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 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 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整理+练习(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整理+练习(有答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整理+练习知识整理1.女真族的崛起(1)女真崛起: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金朝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2.金灭辽及北宋(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

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

1125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 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3.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被害: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金对峙: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 “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构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3. 下列不是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内容的是( )A.南迁至中原地区B.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C.颁行女真文字D.仿照南宋改革官制4. 如果编写少数民族的历史,下列哪些人物可以入选其中?( )①阿骨打②阿保机③元昊④寇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5. 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掉了两个政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知识要点】一。

繁荣1南北重归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长安隋文帝杨坚(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2.隋文帝统治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局面: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表现:人口迅速增长、粮仓丰实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河段: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长度: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二.灭亡:618年、隋炀帝暴政导致[难点解析】1.你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开通之后,南北交通方便多了,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从这点来说当然是好事。

但是,隋炀帝开通运河大量地征用民工,在使用上非常残酷,十分之四五的民工都因饥饿、劳累折磨而死,所以说开通运河对当时劳动人民来说是沉重的徭役负担,是灾难。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段话的意思吗?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中国为什么重要?这句话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前提下陆路运输只能靠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3.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一是隋文帝时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了已有的经济实力。

二是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有能力征发几百万人。

三是有前段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基础。

[重点考点]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知识要点】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梳理+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梳理+练习题

第一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84-85页)1.政治腐败(1)时间:明代中后期(2)表现①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当时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1)法纪松弛: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兼并土地: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85-85页)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2.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力量的壮大:(1)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1)大顺政权的建立: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推翻明朝统治的时间:1644年4月(3)明朝末帝:崇祯(4)意义: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兴起(1)女真壮大: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2)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与明交战①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

②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4)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历史教科书是人教版的教材,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重要内容,内容丰富有趣。

以下是该教科书的简要内容介绍:本教科书共分为十个单元,分别为《大王看中国》、《远古的人类》、《大约在黄河无法边的地方》、《夏商周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小小波斯人》、《帝国的陨落》、《秦的大一统》、《汉朝的辉煌》、《南北朝的交替》、《隋、唐、宋,中原的统一》。

《大王看中国》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与独特之处,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对中国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

《远古的人类》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到农业文明的兴起,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

《大约在黄河无法边的地方》单元主要讲述了华夏族的成长与黄河文明,介绍了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夏朝的兴衰。

《夏商周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主要介绍了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历史,包括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小小波斯人》单元主要介绍了波斯帝国,让学生了解到这个西方古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与中华文明进行对比。

《帝国的陨落》单元主要讲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以及秦朝的兴衰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秦的大一统》单元主要介绍了西汉的历史,通过汉武帝时期的风云变幻,让学生了解到汉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汉朝的辉煌》单元主要讲述了东汉时期的历史,包括地理探索、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汉朝的辉煌成就。

《南北朝的交替》单元主要介绍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包括南北朝政权的兴衰、文化艺术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隋、唐、宋,中原的统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三个伟大的朝代,让学生了解到中原地区的统一和盛世。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影响,深入了解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和卓越成就。

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卫明官)皇(成侍祖帝卫)设安; 东然厂朝(中宦 坐, 却知
二、朱元璋强化皇
设厂卫特权务机 宦官专

魏 魏忠权贤自称九
忠 贤
千岁,阉党遍
布全国,权势
达到顶峰。
明朝时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但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 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这种文章完全 套用古人思想,毫无新意,束缚了 读书人的思想。顾炎武讥之曰: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文体 不限制 八股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考取 后
第。
功人
名讽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的 刺
文章,
人明 说朝
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 : 以

帝?……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八
就叫他骗得高官,
八股取士的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所选人才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不利于科技创新、文教事业的发
人教版七年级
下温册故知新:科举制度发展史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 面试考生
宋朝发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 展 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第三篇章 簇锦团花观经济
下面是某电视剧一个场景,这个场 景在当时能出现吗?
• 唐太宗宴请群臣时,为了展示他的节俭一 面,给每位大臣的盛放食物的盘子里放二 个煮熟的玉米和一些花生
板书设计
布政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按察使司
群臣人民
厂卫特务机构
皇帝
中 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
都指挥使 司
明朝经济的 发展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
保留至今的西夏文印刷品,是 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 刷品。
契丹文字
它们的字形结构与汉字是否相似?想想这说明什么?
交往密切,主要是和汉族交往频繁。
契丹小字
契丹大字
辽、西夏和北宋 三个并立政权的基本情况表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汉族
政权

西夏
北宋
时间 10世纪初 11世纪前期 960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元昊, 兴庆府)
辽(契丹)
(10世纪初,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
府)

战和--澶渊之--------澶渊之-----&封)
板书设计
民族政权并立
宋战夏战争
西夏 辽
澶州战之战
宋夏和和约
北宋
澶渊和之盟
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西夏 金 南宋
宋灭北汉之战 高梁河之战 满城之战 雁门之战 瓦桥关之战
宋真宗
寇准
内容: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 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 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1.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 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3.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 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正 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辽(契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课件

和 澶澶 渊渊

之之
盟战
北宋(汉) 960年 赵匡胤 汴京
板书设计
碰撞中的融合
西夏(党项

1044年
订立和议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辽(契丹
1005年

澶渊之盟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北宋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汴京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贯通,互市不断;②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 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 统一。
消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 [来源:学科网]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 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宋夏关系:休 战事 定君臣
西夏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战 元昊称帝后,屡次攻打北宋,北宋节 节败退,损失惨重。 (二)议和 1. 原因:西夏建国时间短,人力物力 有限,连年战争损失巨大,人民生活 困苦
北宋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 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2. 宋夏合约 (1)主要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思考: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
—— 约·诺里斯
北宋的版图远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 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 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1.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探讨这些问题吧!

人教版历史详细知识点精心整理背诵版(七年级下册1--15课)

人教版历史详细知识点精心整理背诵版(七年级下册1--15课)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与秦的相似之处1.都由分裂走向统一2.都建立了新制度影响深远(如秦中央集权,隋科举制、三省六部制)3.都兴建了大型重要工程(秦长城、隋大运河)4.都因暴政而亡,都是短命王朝5.末年都发生了农民起义二、《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抛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长城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三、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影响深远。

四、隋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581年,杨坚,长安五、隋朝统一时间? 589年六、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统一七、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中,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是?隋朝大运河八、隋朝大运河河南段是?永济渠,通济渠九、秦,西晋,隋朝共同点?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十、隋炀帝从洛阳去游江都先后经过哪两段运河?通济渠,邗沟十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在位皇帝是谁?进士科的创立,隋炀帝十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谁?科举第一名是?皇帝,状元十三、隋朝大运河以何地为中心?由北向南分为哪四段?东北到哪儿?东南到哪?洛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十四、隋大运河开通后的重要作用是?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十五、谈谈你对隋朝大运河的认识,体会?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十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的理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长城同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大工程,促进了南北经济发展,对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起到了推动作用十七、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三次由分裂到统一王朝?隋朝十八、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科举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有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共有6个单元,分别是《大国崛起——古代东亚中的宋、元、明》、《东亚的文化交流》、《近代东亚的变革》、《印度尼西亚:从古代到现代》、《东南亚的国家》和《大洋洲的岛国》。

第一单元《大国崛起——古代东亚中的宋、元、明》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三大朝代。

其中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科技发展。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是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人,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则是朱元璋建立的政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单元《东亚的文化交流》介绍了古代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的文化互动,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第三单元《近代东亚的变革》主要介绍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亚地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主要包括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这些变革对东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第四单元《印度尼西亚:从古代到现代》主要介绍了印度尼西亚的历史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尼西亚古代的王国和文化、殖民时期的历史、印尼独立运动以及现代印尼的发展现状。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其历史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第五单元《东南亚的国家》主要介绍了东南亚地区的几个国家,包括越南、泰国、缅甸等。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特点。

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各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众多,构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风景线。

第六单元《大洋洲的岛国》主要介绍了大洋洲各国的历史文化。

大洋洲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人类发现和定居的大陆,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区。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安史之乱(23——24页)1、背景、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根本原因)。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③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时间:755年----763年3、叛乱者: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4、概况:(1)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为帝(唐肃宗)。

(3)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定。

5、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24页)1、原因、背景:(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根本原因),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有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起义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4、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25页)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3、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4、特点:①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②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5、评价、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精品课件
(笔记:P3倒数第一段)
叁 开千年变
(2020·湖北恩施·28) 材料: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 ,说一说该选官制度的创立有何历史意义?(1分)
制度:科举制。(1分)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 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 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分)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科举制
隋朝·隋炀帝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的统一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女皇武则天
经济的繁荣
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民族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遣唐使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
户数
人口
时间
垦田 人口增长
581年 159多万户 3000多万人 589年 1940多万顷
606年 890多万户 4600多万人 大业年间 5585多万顷 垦田扩大
意义 :
——据《通典》整理
P2~P3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 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 王朝。
38年(581年~618年)。
中考链接
1.(2020·四川成都·4)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
C 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1-13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1-13课)

⼈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1-13课)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课隋朝的统⼀与灭亡(特点:繁荣⼀时,⼆世⽽亡)⼀、隋的统⼀1、隋朝的建⽴:581年,杨坚(隋⽂帝)夺取北周政权,建⽴隋朝,定都长安。

(隋⽂帝杨坚,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2、隋朝的统⼀:(1)589年,隋⽂帝灭掉陈朝,统⼀全国。

(2)意义:隋的统⼀,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初的统治的巩固:(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数量和垦⽥⾯积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强盛的王朝。

4、隋朝统⼀全国的条件:(1)客观条件:1⼈民渴望统⼀;2北⽅民族⼤融合和南⽅经济的发展;(2)主观条件:1隋⽂帝励精图治;2陈后主荒淫⽆道。

⼆、开通⼤运河(重点)1、开通者:隋炀帝2、⽬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605年开始4、⼤运河的规模:(1)⼀中⼼两点:以洛阳为中⼼,北达涿郡,南⾄余杭。

(2)共分四段(从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连接五⼤⽔系(从北到南):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河流。

5、地位:全长2000多公⾥,⼤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意义(影响):⼤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化交流。

7、评价隋朝⼤运河(1)积极影响:⼤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

(2)隋炀帝实⾏残暴的统治,屡次发动战争,徭役兵役沉重,社会⽭盾激化。

(3)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2、起义:⾸先在⼭东地区爆发,迅速蔓延到全国。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隋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与贞观之治(重点)(⼀)唐朝的建⽴1、618年,李渊(唐⾼祖)建⽴唐朝,定都长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精品课件
2、为什么要去?
3、为研了习求佛取法佛的经主,要研地习点佛在法哪?
4、那带烂了陀什寺么来?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5、大哪量部佛文经献中有记载? 《大唐西域记》
玄奘,名陈袆(huī),河南偃师 人,法名玄奘,后人称他三藏法师
②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 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 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 名的佛学大师。
事件 时期 人物 目的 是否 出行的主要目
内容
身份 地 归国

鉴真东渡 唐玄宗 僧人 日本 未归国 弘扬唐朝文化
玄奘西游 唐太宗 僧人 天竺 归国 吸收异域文化
“走出去”+“引进来”
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 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 不拔,意志坚定。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 日本著名古寺。由鉴真及其 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 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 格影响。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 北,是扬州最著名的古刹。 扬州大明寺内有鉴真纪念堂 和鉴真坐像。
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开元通宝——唐高祖武德4年
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
(公元621年)开始铸造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流入中国
的日本铜钱,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
第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对日本有哪些重要影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建筑:唐招提寺、平安京 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 服装:和服(唐装) 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 贞观初年(皇帝唐太宗)
第一单元


西
那烂陀寺

《玄奘西游像》
玄奘在那烂陀寺精研佛学理论,成为十大法师之一。后又游历天竺各地, 并与当地佛学家辩论,名声大震。玄奘最终拒绝了戒日王的盛情挽留,回 到了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迎接,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规模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 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使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 来中国的共12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规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时间
流 3.唐与天竺 玄奘西行
(2)贡献
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 中国,称为遣唐使。


使
唐高宗时,唐与日本水军在朝鲜半岛爆发了大规模海战,结果日本 惨败而归。战败的日本亲身体会到唐朝的强大,于是开始全面效法 唐朝制度,这样,一批又一批遣唐使被派往大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 754年抵达日本
第一单元
历经12年,六次起程,出生入死,历尽艰辛



天宝二载十二月,举帆东下,到狼沟浦,被恶风漂浪,波击船破,

人总上岸,潮来水至人腰。冬寒风急,甚太辛苦。 … …但普照师每日食时,行生米少许与众僧,以充中食。舟上无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页)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框架】【知识框架】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 【重点梳理】【重点梳理】1.明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背景背景 (1)(1)元朝末年元朝末年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民不聊生(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然后向北进军明朝建立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他就是明太祖 推翻元朝元朝随后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结束了元朝的统治2.朱元璋强化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原因巩固统治巩固统治,,强化皇权强化皇权 措施 (1)(1)在地方在地方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驻守各地,,监控地方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巩固皇室(2)(2)在中央在中央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为分散兵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了军事大权(3)(3)厂卫制度厂卫制度厂卫制度::为监察官民为监察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你如何看待丞相制度的废除 积(极方评面价:)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
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消极方面:
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 维系在皇帝身上,而且皇帝一人精力、 能力有限,影响政府效能,影响了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3)改革官制之军事方面: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 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 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 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自秦始置丞相,无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 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旋踵:调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颉颃( xié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
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
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②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
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③西班
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长乐人陈振龙
再传入中国福建。
清代陈世元《金薯传习录》载,明万
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商
人陈振龙在菲律宾群岛的吕宋岛,购
得薯藤数尺,编入藤篮,混过关卡后,
经七昼夜航行返回福州。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棉纺织业 苏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 绣 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科:历史
执教教师:孙金明
新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了解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与带来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直观性与趣味性,通过设疑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探索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通过对古代盛世经济的繁荣的学习,明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形成唯物史观;
通过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繁荣盛世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耕织图》《盛世滋生图》等内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回顾:紧接前面的复习内容,提示学生清朝前期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面都承袭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做法,那么在经济上会制定和实行怎样的政策呢?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播放视频)《康乾盛世》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2.政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也是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3.结果: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4.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及大运河等;③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髙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5.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认识到: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概况: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3.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可结合书中《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及《前门街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进行了哪些商业活动?苏州繁华表现在哪些方面?使学生对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达有直观的感受。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如晋商和徽商。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

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

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围。

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乾隆末年,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人口的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表现。

2.带来的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
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学习此节内容,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来举例说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众多问题。

例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问题变得尤为突出,还带来诸如交通、教育、卫生、就业、“未富先老”“温室效应”等问题。

从而让学生能在历史学习的同时注意关注、分析现实问题,能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可以设计以下图示,让学生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
学生分组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人口的增长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