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突破 考点四鉴赏(分析)艺术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方法: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
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题型二: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1)文首: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全国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二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二考点突破考点四赏析技巧
考点四赏析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下雨天,真好琦君你喜欢下雨吗?——喜欢,但别下得太久,像黄梅天,闷得叫人喘不过气来。
我却不然。
雨下十天、半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
我爱雨,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优游,自在。
那些有趣的好光阴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啊,真好,又是个下雨天。
守着窗儿,让我渐渐儿回味吧。
那时我才六岁呢,睡在母亲暖和的臂弯里,天亮了,听到哗哗的雨声,我就放心了。
因为下雨,母亲不用老早起来。
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
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
雨下得愈大愈好。
起床后,我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烂泥地里踩水,吱嗒吱嗒地响,直到教师来了才被捉进书房。
可是下雨天教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像大黄瓜似的肿腿,走路不方便。
我巴不得他摔个大筋斗掉在水田里,就不会来逼我认方块字了。
教师喊我去习大字,阿荣伯就会去告诉他:“小春肚子痛,喝了茶睡觉了。
〞教师不会撑着伞来找我的,我就这么一整天逃学。
下雨天真好,大人们个个疼我。
潮湿的下雨天,是打麻线的好天气,母亲的双手纯熟地搓着细细的麻丝,雨也跟着下得更大了。
五叔婆和我帮着剪线头,她是老花眼,母亲是近视眼,只有我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最管事。
为了帮助,我又可以不写大字。
懒惰的四姑一点儿忙不帮,只伏在茶几上,唏呼唏呼抽着鼻子,给姑丈写情书。
我瞄到了两句:“下雨天讨厌死了,我的伤风老不好。
〞五月黄梅天,到处黏塌塌的,母亲走进走出地抱怨,父亲却端着宜兴茶壶,坐在廊下赏雨。
父亲用旱烟管点着告诉我这是丁香花,那是一丈红。
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樨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墙边那株高大的玉兰花开了满树,树叶上的水珠都是香的,洒了我满头满身。
八九月台风季节,雨水最多,我真开心。
因为可以套上阿荣伯的大钉鞋,到河边去看涨大水。
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几天不晒就要发霉的呀,谷子的霉就是一粒粒绿色的曲。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抢分点四散文鉴赏的两个重点(讲义含解析)
抢分点四散文鉴赏的两个重点——手法与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与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要求考生能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二是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等;三是布局谋篇,如开头或结尾的特色、线索设置、过渡等;四是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最难把握的是对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
散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随着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
因此,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散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广泛。
既可以从选择使用的词语上品味,也可以从选用的句式或修辞手法上品味。
[核心提示]鉴赏散文的技巧,主要是指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
鉴赏语言和鉴赏技巧两个考点又有交叉的地方,散文的表达技巧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呈现,而语言的分析鉴赏,又常常与一定的表达技巧紧密相连。
这是散文阅读的难点,也是设题热点。
突破点一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典例]本文对各种生活瞬间的描写极富感染力,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看清题目类型,明确考查角度。
“本文对各种生活瞬间的描写极富感染力”,明确考查点是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答题的方式是“结合全文赏析”。
第2步:把握文本内容,体会细节作用。
这是一篇写人生感悟的精美散文。
作者抓住人生的不同时段不断出现的可贵的瞬间,串起淡漠而平庸的日子,使人感到人间的幸福、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第3步:明确运用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指明手法从表达方式看,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方式多样;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从叙述视角看,为第一人称手法。
分析运用参考文中画线的有关文字和对应处的分析。
表达效果多种描写手法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又能启人思考,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抢分点四散文鉴赏的两个重点讲义 Word版含解析
抢分点四散文鉴赏的两个重点——手法与语言突破点一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典例]本文对各种生活瞬间的描写极富感染力,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看清题目类型,明确考查角度。
“本文对各种生活瞬间的描写极富感染力”,明确考查点是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答题的方式是“结合全文赏析”。
第2步:把握文本内容,体会细节作用。
这是一篇写人生感悟的精美散文。
作者抓住人生的不同时段不断出现的可贵的瞬间,串起淡漠而平庸的日子,使人感到人间的幸福、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第3步:明确运用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规范作答]答案: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准确、形象地描摹景、事、物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②运用第一人称,从“我”的感受的角度进行描摹,给人真实感,让人易产生情感和体验的共鸣;③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写出了瞬间的心灵感触,启人思考。
(或:即景抒情,抒发了许多动人瞬间的真切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启人思考。
)[评分细则]能从修辞的运用、表达方式和抒情手法等角度鉴赏,分析恰当即可。
每点2分。
【类题拓展】阅读《流淌的瞬间》第⑤自然段,写“我”某年6月份在乡间老槐树下获得人生感悟的瞬间。
请就其表现手法做简要赏析。
答:答案:①在修辞手法上,这段文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托着天空”“鸡狗纳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槐树对众生的荫庇;②在表达方式上,描写与议论相结合,表达了“我”对老槐树的赞美之情。
③在人称的式样上,作者以“我”的口吻写感受,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
表达技巧四大构成突破点二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典例]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明确题目类型。
(1)“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意”,指明语言特点,明确鉴赏点。
(2)“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明确作答方式。
第2步:体会文本语言。
这是一篇赞美塞罕坝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散文。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三核心突破四赏析艺术技巧1
核心突破四赏析艺术技巧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
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既然是讲故事,就必然要叙事,自然就有叙事艺术。
从这个角度讲,小说就是叙事的艺术。
现代小说学研究,包括高考命题对此非常重视。
叙事的艺术技巧包括叙事线索、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及人称等,可以参见本专题核心突破一“理解必备知识”部分。
这里要探讨的是如何把这些叙事技巧运用到阅读中去,更好地服务于答题。
(2018·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一、掌握散文文体知识1.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散文的文本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概括内容①标记各段落序号;②概括各段落内容。
第三步,梳理思路1.把握线索①寻找作品的线索;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赏析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赏析艺术技巧(附答案解析)鉴赏艺术技巧一、掌握散文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二、掌握散文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 鉴赏艺术技巧、语言》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鉴赏艺术技巧、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常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鉴赏表达技巧题和鉴赏语言特色题。
对于这两类题型,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分析。
题型一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方面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在小说专题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讲解。
修辞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往往是和对语言的赏析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对语句的理解或赏析方面,一般需要考虑修辞手法。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以及赏析方法如下:解题思维构建明确修辞手法——引出原句,具体分析——对表现形象、情感、主旨的作用。
表达方式核心知识储备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1)写景、状物散文,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等。
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而是直接地表达或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表露。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臆:“惨象,已使我……”。
(2)间接抒情:解题思维构建表现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常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解题思维构建结构技巧核心知识储备解题思维构建“3审”定方向1.审题型首先明确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散文阅读考点4 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考点2 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考查方向】1.围绕语言和结构安排角度设题从语言运用角度设题,主要考点有: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含蓄深沉等;句式特色,长短整散结合;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从结构安排角度设题,主要考点有:开头结尾的特色;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2.围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设题从表现手法角度设题,主要考点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
从表达方式角度设题,主要考点有: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肖像、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题型例举】题型一:鉴赏修辞手法[2018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
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
真想只做一个书者。
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答案示例: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题型二:赏析表现技巧[2018浙江卷《汴京的星河》]文中画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启开,一根长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
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
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答案示例】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二抢分点四散文鉴赏的两个重点讲义含解析201901191599
抢分点四 散文鉴赏的两个重点——手法与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与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要求考生能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二是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等;三是布局谋篇,如开头或结尾的特色、线索设置、过渡等;四是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最难把握的是对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
散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随着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
因此,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散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广泛。
既可以从选择使用的词语上品味,也可以从选用的句式或修辞手法上品味。
[核心提示] 鉴赏散文的技巧,主要是指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
鉴赏语言和鉴赏技巧两个考点又有交叉的地方,散文的表达技巧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呈现,而语言的分析鉴赏,又常常与一定的表达技巧紧密相连。
这是散文阅读的难点,也是设题热点。
突破点一 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 本文对各种生活瞬间的描写极富感染力,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 [典例][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看清题目类型,明确考查角度。
“本文对各种生活瞬间的描写极富感染力”,明确考查点是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答题的方式是“结合全文赏析”。
第2步:把握文本内容,体会细节作用。
这是一篇写人生感悟的精美散文。
作者抓住人生的不同时段不断出现的可贵的瞬间,串起淡漠而平庸的日子,使人感到人间的幸福、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第3步:明确运用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指明手法从表达方式看,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方式多样;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从叙述视角看,为第一人称手法。
分析运用参考文中画线的有关文字和对应处的分析。
表达效果多种描写手法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又能启人思考,让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2025届高考复习 散文阅读:赏析散文的艺术技巧
2025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赏析散文的艺术技巧内容索引艺术技巧知识汇总赏析表达技巧赏析散文语言艺术一散文艺术技巧汇总表二艺术技巧高频考点突破赏析散文的表达技巧赏析散文技巧主要是指对散文在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行文技巧等技巧的鉴赏与分析,重在技巧的准确判定和效果的具体分析。
此考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型变化多种多样,对考生的文学素养要求较高。
赏析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全文。
赏析表达技巧的根本原则是:散文所有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
表达技巧知识汇总温馨提示:解答赏析表达技巧之类的题目,审清题意、明确考向、弄清考查意图至关重要。
审题要审清题型、范围、步骤、数量和角度。
尤其是对“角度”的把握要细致,通常的角度有“定向”(明确要求是从修辞、描写、语言等某个角度赏析)和“多向”(不规定角度,可以多角度切入);审“角度”的另一层含义是根据文本内容确定从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或者兼而有之的角度切入赏析。
解题策略Ⅰ.赏析技巧解题“2步骤”“3层次”Ⅱ.赏析表达技巧“2注意”典例剖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到橘子林去李广田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
“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
”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
”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
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
”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
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
高考命题点四 鉴赏散文的艺术技巧
答案启示 首先要掌握通感这种手 法的具体内涵才能判断 准确:通感兼有比喻和感 觉之间的互换两个方面 的特点。其次赏析通感的 作用时还需要结合具体 语句内容,联系这种手法 在表现景物特点上的具 体表达效果来赏析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2015· 高考天津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 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 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 岭之间。
工笔又称 细描,白 描又称粗 笔勾勒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查 角度 动静 描写 描写 方法 虚实 描写
分 类 可分为动静结 合、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又可分为虚实结 合、以实写虚、 以虚写实
作 用
使景物更生动, 更鲜活, 更富 有感染力 或激发读者的联想、 想象, 或 突出景物的特点, 或拓展表现 空间, 或拓宽意境, 或深化主 题
内容;②一唱三叹, 能加强节点和抒情 效果;③间隔反复还 具有串接文句文段、 连接内容、分清层次 之用,不断强化内容
引出反复文 句,说明反复 种类,分析反 复效用
栏目 导引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名 称
名称解释 又叫“说反
艺术效果 ①多用于批判对象,
赏析方法 引出反语词 句,解释其本 意,分析其效 用
栏目 导引
记叙 方法
插叙
补叙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描写 (1)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 考查 角度 感觉 角度 描写 角度 分 类 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等(形、 声、色角度) 作 用 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 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 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 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 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 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
高三语文专题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题型突破(四)散文技巧、语言艺术鉴赏类2大题型
12/6/2021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例二] (2016·天津高考)阅读《在母语的屋檐下》(文本 见本专题“题型突破(一)”[例三]),完成后面的问题。
(暗考型)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 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 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 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 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12/6/2021
第十四页,共二十三页。
[常见设问方式]
(2013·江西高考)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并分 析它的表达效果。
(2012·山东高考)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 要特点。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2)有人称作者×××的散文“亦秀亦豪”。请结合本文谈谈 你的理解。
分技巧鉴赏和语言艺术鉴赏两类题型进行讲解。每一题型都
是先介绍有关的文学鉴赏知识,然后结合例题把握思考的角
度,进而组织规范的答案。
12/6/2021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题型一 技巧鉴赏 鉴赏散文作品的技巧,一是鉴赏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 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鉴赏修辞手法的运 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 查内容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 本文语言典雅,请以该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 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12/6/2021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解题指导] 本题题干明确给出了赏析的切入点。考生 要注意举例说明,切忌空发议论;在说明其特点或作用时要 扣住题干“语言典雅”的“典雅”二字。
第二部分 专题三 二散文 考点四 鉴赏表达技巧.doc
考点四鉴赏表达技巧——技巧判断准而全,紧扣内容赏效果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行文技巧。
广义的表现手法包含修辞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是指一些具体技巧。
表达技巧是散文阅读考查的热点,且题目往往与其他考点交叉关联。
其中,对体裁特征的考查往往渗透于主题、形象、结构、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中。
复习时要全面掌握散文的各类表达技巧,充分领会散文的艺术魅力,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方式和答题技巧,准确运用术语解答题目。
【教材导引】《故都的秋》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其艺术构思、选材组材、表达方式、行文技巧、语言运用等具有典范性,可供考生多方面借鉴。
下面仅就文章的几个主要方面简要提示。
突破一鉴赏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高考对散文表达方式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叙述、描写和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尤其是特殊的叙述手段和描写的手段。
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常常与语言艺术结合起来。
一、表达方式(一)记叙(二)描写1.写景、状物散文,描写就成为文本的特色。
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2.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
(三)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抒情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直接抒情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裸露。
这种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接抒情:“惨象,已使我……”2.间接抒情二、常见的修辞手法【即练即悟】一、(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专题二 考点突破
考点 四
鉴赏(分析)艺术技巧
——找准手法,夸尽效果
栏目索引
Ⅰ 构建起艺术技巧的知识体系
Ⅱ 掌握鉴赏艺术技巧题的规范要求
Ⅰ 构建起艺术技巧的知识体系
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 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 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 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 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 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 告诉读者。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 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5)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
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6)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7)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 造氛围。 (8)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 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 殊意义。 (9)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 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2.记叙(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 (2009· 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
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二、掌握散文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
(2015· 重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 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 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 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 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 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甘森到了。”
一问难度不大,比喻:将“梯田”比喻成“梯子”。拟人:太阳“攀”
上梯子。排比: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第二问连用“湿淋
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四个叠音词,韵律和谐,增强了
语言的节奏感,使梯田的形象真实可感,如在眼前。
答案
①比喻、拟人、排比。
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
解析答案
(2015· 山东)《四堡雕版》(原文见本章专题二“考点二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 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 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 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 我们一人递上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 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 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味道醇正的 口福呢? (节选自甘建华《甘森的西红柿》,有删改)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
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
5.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解析 考查某个情节的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结构上,二是内 容上。作者插入的长白山之行的回忆,突出了路上的匆匆与模糊,虚影 多,实影少,但这并非作者的本意所在,写虚是为了写实 —— 为写岳桦 做铺垫。 答案 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做铺垫。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
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 奇
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
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节选自张抗抗《云和梯田》)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运用情况及叠音词的运用效果。第
(1)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
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2)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 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 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 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4)白描:不设喻、少修饰,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解析答案
精要点拨 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
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
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节选自《灯花带梦红》,有改动)
4.最后两段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 解析 注意人称的两重变化,第二人称有拟人化,便于展现对话、抒情 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 的效果。 答案 感,表达对松涛的感激之情;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 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
解析答案
精要点拨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倒叙的好处是设臵悬念,激发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的好处是对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 充实、结构更严密、行文更活泼。
(二)描写 (2014· 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 春天,顽皮地在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 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
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
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结出最大
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
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
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节选自洪丽丽《枣香醉人》)
6.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答案 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句式整齐,语
意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表达了
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
答案
(2015· 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 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 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 —— 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 板„„
3.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旅途中所见集中在第一段,
连草都少见,不见飞鸟,可见景色荒凉。三、四段则描写了甘森充满活
力与生机勃勃的一面。这样,用途中单调荒凉的自然景物衬托到达甘森
后的所见景象,突出了对“甘森”的赞美之情,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0)联想想象: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 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2)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三、重点掌握记叙、描写等五种表达方式
(一)记叙
1.记叙人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这里的表现手法主要是指
修辞手法)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解析答案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解析 叙述对象是“历史”,却用了“走”这个动词,拟人手法显而易 见,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流露出作者的 惋惜和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 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解析答案
精要点拨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有时也用第 三人称,但很少。 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 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 生活。
一、掌握散文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