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2、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这一基本要求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使人与自然相和谐。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
标签:科学发展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发展观逐渐成为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是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回答了我国当前阶段面临的“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课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现实国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看,它对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意味着不能再重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而应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发展路径。
这一基本要求的最终目标,则是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因此,科学发展观必然要追求全面的发展。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努力推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还要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相连、互为前提。
因此,推动科学发展,既要努力研究经济增长的规律,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要研究人的发展规律,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发展应当是全面的。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其中,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只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精神支撑;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势头。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五个统筹”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坚持“五个统筹”,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兼顾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
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着眼未来发展,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实现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引论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 以人为本二、正文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是党对执政兴国的又一次新的认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继承与发展。
要正确的理解科学发展观就要理解以下几点:一、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党就分析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也同样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但是,它更强调的“科学发展”即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谈谈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总结和认识基础上提出的。
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
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等事业,不断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人民至上: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至上,即要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民主、人民生活、人民安全相统一,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认为科技创新是“引领未来、支撑现在”的重要保证,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这要求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以国家
战略和高端制造业为重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5.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尤其是在区域、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好协调,防止出现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加强科技创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为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文通过对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阐述和意义分析,论证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与重大意义,并提出我国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以期为实现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长期以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
现金,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包含了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在内的全面发展观,是一种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融为一体的生态文明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在我国发展问题上的经验集成和思想结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重要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社会进步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发生了飞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文明、环境和生态等诸领域在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彻底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监管的思想观念。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切入点。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这一基本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认识,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简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简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势头.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五个统筹”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坚持“五个统筹”,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兼顾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境效益.要抓紧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着眼未来发展,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实现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浅谈科学发展观世纪坛医院 1011210591 李鹏飞【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发展、求发展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但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什么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准确回答。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发展应当是全面的。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为此,一方面,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同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切入点。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这一基本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认识,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作者:舒晓华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23期摘要: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贯通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辩证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成果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事物运动规律的客观性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贯彻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完全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国际格局的两个主要趋势,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仍然是和平、缓和、稳定,世界经济逐步回升和结构调整正在加快,这些对我国经济发展在总体上是有利的。
但是,在世界经济政治结构的深刻调整中,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将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
这种变化将会使我国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大调整既是大挑战,也是大机遇。
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历史性发展。
新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发展优势,加快发展,是我们的战略任务。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第四单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30年持之以恒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多亿中国人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增长。
但是,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国是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怎样应对这一个又一个重大挑战,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50多年来在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它为中国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单元将主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向青年和大学生朋友们作一个全面的介绍和评述。
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进行了艰辛探索,从多快、好省的发展到发展是硬道理,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简言之就是注重发展的科学性,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总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
经济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以及其他一切方面发展的基础,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极大增长了社会的物质财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但在同时,也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发展问题,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环境等方面没有得到相应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克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体制改革的配套进行,避免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2024年范文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这一核心理念。
在具体的实践中,全面协调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均衡发展,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始终牢记着“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协调是保证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是实现发展的根本要求,开放是促进发展的根本途径,共享是实现发展的根本目标。
只有在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实践中,我们要努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这其中,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科技与产业、科技与教育、科技与文化、科技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率。
同时,我们要注重在科技创新与环保之间找到平衡点,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领域,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应该注重普及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文化方面,我们应该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扩大文化交流,并强化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社会管理方面,我们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安全保障系统,增加社会公平和公正,推进社会管理全面的现代化改革。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该注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积极推行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等环保措施,构建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正确的发展方向。
只有坚持这一方向,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同时,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落地,为建设美好、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得分总分教师签字论点、论据40写作规范性30论述逻辑性30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论文题目: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学生姓名王建华专业法学层次高起专批次学号w130232101038学习中心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 10 月内容摘要: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2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体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关键字: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经济全球化长远发展邓小平理论面对世界的新发展、新变化,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并对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做出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包金伟
【期刊名称】《卷宗》
【年(卷),期】2014(4)11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总页数】1页(P514-514)
【作者】包金伟
【作者单位】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河北廊坊 065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J], 边雪城;高峻
2."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之浅析 [J], 黄湖滨
3.浅谈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J], 张淑杰
4.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J], 舒晓华
5.浅谈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J], 张淑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得分总分教师签字论点、论据40写作规范性30论述逻辑性30论文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论文题目: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学生姓名王建华专业法学层次高起专批次学号w130232101038学习中心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 10 月内容摘要: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2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体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关键字: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经济全球化长远发展邓小平理论面对世界的新发展、新变化,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并对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做出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理论最基本的观点和最核心的内容。
这些观点和内容的全面展开,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构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理论。
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实践上有新突破,理论上有新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从根本上、宏观上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规划了发展的蓝图,而其基本理论观点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展开,又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新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回答。
这些回答,体现了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
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创造性地回答了执政党建设的有关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的系统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一致性,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一致的战略思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还集中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路的一致性上。
1、使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相统一1.1、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中国长期以来闭关锁国、远离世界的教训,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把它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不掌握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信息,是不行的。
只有面向世界,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才能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个开放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直接意味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发展直接体现为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1.2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加入世贸组织,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战略,是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有力地推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1.3、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中国长期以来闭关锁国、远离世界的教训,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把它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不掌握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信息,是不行的。
只有面向世界,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才能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个开放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将对世界的发展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直接意味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发展直接体现为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将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2、使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相统一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强盛,还要实现人民的富裕。
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也是邓小平现代化建设思想的起点和归宿。
强国富民,是近百年来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和梦想。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实现强国富民的历史责任。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
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
2.2、强国富民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要坚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把这种先进性和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并以此来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把握人民的愿望,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使强国富民的目标不断得到实现。
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
这样,人民群众就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
3、使现代化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的振兴相统一3.1、邓小平同志把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明确的现实目标,同时又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大局来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问题。
他认为,能否实现现代化,关系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关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
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振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优越性,应当直接体现为在避免社会动荡、避免两极分化的前提下,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用10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是共同富裕的,不仅能实现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和追求,而且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形势下对全党的明确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振兴的统一性,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长期性、阶段性,全面阐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步骤,提出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现代化奠定基础,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创造物质前提。
3.2、共同的思想起点、科学精神和价值取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都源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都立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它们有着共同的思想起点、共同的科学精神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科学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精神。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拓展,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同邓小平理论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理论的各个方面都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科学精神,我们党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离开唯物史观,在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很容易陷入空想,在实践中搞社会主义很容易制造乌托邦。
邓小平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尤其是置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把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特别强调,要努力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都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强调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不断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基本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