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合集下载

解释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解释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解释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是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它们有很大的区别。

它们有以下四个主要的区别:
1.定义不同: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所有人社会共有的物品,通常是从政府经济组织等机构发行的物品。

而公共资源是一种物质或精神资源,它可以被更广泛的群体使用,而不需要任何经济补偿。

2.分配方式不同:公共物品可以通过商业行为分配,如拍卖,售卖,租赁等。

但由于公共资源通常只有限制的量,它们可以通过公共管理分配,如限制人数,分配资金等。

3.价格不同:公共物品的价格因企业的商业活动而导致价格上涨,由企业进行竞价来决定价格;但公共资源通常是免费的,不受任何商业影响,而是由政府来决定其价格。

4.消费者行为不同:公共物品中的消费者会根据价格来决定购买数量,而公共资源则不存在价格概念,所有人都不需要支付费用就可以获得,所以消费者无法改变购买数量。

以上就是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最基本的区别。

为了使大家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些概念的差异,接下来将举出实际的例子以供参考。

例如,公共物品可以是食物、药品、水以及服装等商业产品,如大众买卖、出租等行为可以出售这些物品。

而公共资源可以是森林、自然遗产、野生动物资源或者空气等无形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人们共同使用但不能被出售,一般由政府进行管理,以保护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

综上所述,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有以上四个不同点,即定义不同、分配方式不同、价格不同以及消费者行为不同。

它们的差异不仅对于理解这两个概念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我们共享的公共资源。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财政学陈共著第七版知识要点和部分课后问题答案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一章财政概述1.财政概念1.1财政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经济部门,经济范畴:公共和阶级,强制和非直接偿还,平衡性1.2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学基础概念:提供者,非排他,非竞争,混合物品:公共与私人需要;共同需要,无差别享用,付出代价但非等价,政府的职责,涵盖广;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1.3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2.政府和市场关系——财政学基本关系2.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研究政府和市场关系:两个资源配置的系统关系是理论前提2.2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信息,价格,资源配置,优胜劣汰:垄断-高价,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收入不公,经济波动2.3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厘清政府职责;提供公共物品,宏观调控2.3.2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法政,公共生产和提供,财政手段2.3.3政府干预失效:政治全力不创造财富却能支配经济;决策失误,寻租,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3.财政职能3.1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3.2资源配置职能:有限的资源,资产、产业、技术、地区结构,优化配置,效率;提供物品和经费,引导资源,弥补市场缺陷;手段-明确划分、优化支出结构、优化狗子规模和结构、投资税收等手段、本身3.3收入分配职能:公平分配;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手段-划清市场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工资制度,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3.4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增长,经济结构,:总共需平衡,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补贴等消除经济发展瓶颈,非生产性社会的公共需要的满足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包括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者损失的现象。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 (纯)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相对于私人 物品而言的,是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 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 (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 (纯)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 商品和服务。
❖ (纯)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 排他性:一种物品所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 物品的特征;
❖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 享用的需要;
❖ 3.社会成员享用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但并不 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 4.满足公共需要的载体是国家和公共部门提供的 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二)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三)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四)关于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 2.按国家的方针政策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包括公 共支出项目和公共投资项目,确定各公共项目的支 出数额及其所占比例。
❖ 3.通过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资方式和制度,即确 定税种、税率、纳税人和合法收费等事项。
❖ 4.对预算执行实施日常财政监督,审核国家决算。
❖ 三、财政监督

❖ 1.财政监督的内涵 ❖ 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
❖ (二)代表人物 ❖ 由维克塞尔首创,布坎南发展。
增加阅读——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
美国人,将政治决策的分 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 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 -政治法规的选择。1986年 诺贝尔奖获得者。

“经济人”假定是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基础。
布坎南以“经济人”这一假定为分析武器,探讨在
1.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2.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3.公共生产、混合提供或私人生产、混合提供

政府经济学第三讲

政府经济学第三讲

政府的首要职责:有效供给公共物品
政府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政府供给公共物品与市场供给私人物品 之间的合理界限与恰当组合,以及政府供给 公共物品所耗费的成本与代价,理性确定政 府供给公共物品和财政支出的规模
(二)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公共经济部门
•企业、家庭构成私人经济部门
•政府和供给公共物品、混合物品的事业 单位、国有企业以及非盈利组织则构成公共 经济部门
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通常是作 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所有消费者都消 费同等数量的公共物品
•消费的非竞争性:一个消费者消费公共 物品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者均可不付任何 代价消费该物品,供给者无法排除拒绝付款 者,或因排他成本过高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
三、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 (一)公共物品供给的问题分析 •投资、供给渠道单一化 •政治-行政性衍生负荷沉重 •城市与农村供给品质明显失衡 •公共经济部门强势、垄断经营
(二)公共物品供给的改革思路 •合理推进投资、供给渠道的多元化、市场化 •坚持全面清理各种衍生负荷,回归公众本位 •提升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准,切实反哺农村 •引入竞争机制,抑制具行政背景的垄断行为
(二)混合物品的含义与分类
混合物品:兼具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属 性的物品,亦称准公共物品
根据混合物品所具有的两种属性的不同 组合状况,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无/弱排他性+竞争性物品:江河湖海 •排他性+非竞争性物品:供水供电供气 •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公共图书馆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
(一)公共供给的含义与理念演变
20世纪中期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 公共物品的政府(公共)供给在效率上 优于私人(市场)供给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公共物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可享用且一人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例如:空气、公园、道路、桥梁、图书馆、音乐会和电视节目等。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一直是个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为公共物品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等。

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探讨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包括政府供给和私人供给两种方式。

1.政府供给政府供给是指政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负责,通过政府的财政预算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例如公园、道路、桥梁、图书馆、音乐会和电视节目等就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

政府为了满足居民的需要,通常会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来保障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维护。

2.私人供给私人供给是指由市场经济主体——私人企业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负责。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水电站、港口、机场等,可以由私人企业建设和运作。

当然,私人供给方式也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引导。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需求是指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使用需求,包括正常需求和非正常需求。

1.正常需求正常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而对公共物品的使用需求。

例如公园、道路、桥梁、图书馆、音乐会和电视节目等。

正常需要可以通过市场供需机制来调整。

2.非正常需求非正常需求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压力、焦虑、疾病等原因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例如:紧急事件下的医疗救援和应急抢险等。

这时候,需要政府在紧急事件中及时地提供相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三、公共物品的供需失衡公共物品的供需失衡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供大于需时,政府可能会浪费公共资源;需大于供时,可能会出现排队、拥挤和浪费。

1.供大于需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供应超过需求时,可能浪费了公共资源。

例如,在某些地区政府可能在建设不必要的公园和设施,而这些公园和设施却鲜有人问津。

2.需大于供需求超过公共物品供给时,可能会出现排队、拥挤和浪费等问题。

例如:过度渴求疫苗时,就出现了“黄牛党”抢购疫苗这种不道德行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点)第一章绪论个人需要: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也是人们需要的基础。

必须通过市场等价交换,支付等价方可使用,而且只能为某个人或某个集体所享用,排除了其他社会成员享用的可能。

公共需要: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这些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代价,或只需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相称的少量的费用。

主要靠政府提供。

公共事业四大特征: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超前性。

公共需要的特点:1.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2.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3.是发展变化的。

4.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共物品两个特性:(1)非竞争性(名):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

(2)非排他性(名):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公共物品的七大特征:(1)生产具有不可分性。

(2)规模效益特别大。

(3)初始投资量巨大,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数额较小。

(4)具有自然垄断性。

(5)消费不具有排他性。

(6)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收费本身所支付的交易成本过高。

(7)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区别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事业管理的四大特征:1.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

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非营利性。

4.服务性。

行政手段(特性):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直接性。

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例等,按照行政系统实施管理的方法。

优点: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的或紧迫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管理的职能,使得高层领导的决策、计划作用得以落实;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公共事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能确保管理系统保持集中统一,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一致地行动。

局限性: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不便于分权管理,易产生滥用职权、个人专断的弊病;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横向沟通,协调发展;受行政层级繁复和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传递迟缓,失真严重。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2.公共需要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4.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5.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满足私人需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6.公共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和经费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7.私人提供指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

私人提供的物品,消费者需要付费才能获得。

8.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9.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财政支出效率指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混合物品)的生产效率2.财政支出效益指财政支配资源所产生的效益,是财政支出效率的具体体现3.免费搭车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4.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购买性支出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5.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6.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产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7.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公共物品是指所有人可以免费使用或者共同使用的物品,例如公园、街道、图书馆、消防设施、警察力量等等。

供给公共物品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因为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产与生活。

然而,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存在一些复杂性和限制性问题。

同时,公共物品的需求也受到很多社会因素所影响,其中包括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环境意识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公共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公共物品供给的复杂性和限制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复杂性体现在不同的供给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协调等问题上。

一方面,政府作为最大的公共物品供给者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和人力资源进行公共物品的建设与维护,例如公共交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行政权力和决策利益往往很难保证公正性与透明度,政府的行为也容易遭受民众的质疑和不满。

另一方面,公民作为受益者也有不少限制和考验,最明显的就是公共意识和贡献问题,例如社会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公共场所文明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往往居于第一位,也是公共物品供给的基石之一。

二、公共物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公共物品的需求决定了其供给的规模和水平,它的变化也会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公共物品的需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人口增长与分布:人口是社会生产和消费力量的基础,也是公共物品需求的最大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公共交通、公园绿地、医疗教育、垃圾处理等等公共物品将更为重要。

2、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IT行业的大发展,使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更为便捷、高效和精准,例如数字地图、智能交通、电子政务等等。

3、环境意识:随着生态保护和绿色环保的提倡,公共物品的环保性质和创新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建造环保城市、推广低碳出行、节能减排等等都要求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新高度。

三、公共物品供给和需求的解决方案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政府、企业和公民的不同角色和作用,以及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财政: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活动,调节活动和监督管理活动等,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收入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等目标。

市场失灵:当竞争性的市场制度不能实现帕累托目标,即市场机制缺乏效率,市场就失灵。

外部效应: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目标,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报酬。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提供:强调这种产品要通过预算程序来供给,消费者通常可以免费获得。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社会消费性支出:财政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用于提供公共消费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行政管理费: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

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叫“政策性金融”。

明补:明补等于给予补贴领受人的一笔收入,比如粮油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以增加收入形式出现的补贴。

消费者接受明补后,面对的商品价格是没有改变的相对价格。

暗补:暗补是通过对选定商品的生产或流通环节的补贴,使商品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来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

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即: ●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非竞争性: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公共物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

公共事业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公共事业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1、公共需要:私人个别需要社会公共需要,人类进行正常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私人个别需要得以满足的重要条件。

特点:①是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工作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②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③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④公共需要具体复杂性和多样性。

2、公共物品:用了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1)特征:①非排他性,如公路,公交车;②非竞争性,即边际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均为零,如等她;③收益外溢性;④成本高,费用困难,如高速公路,地铁,轻轨(2)公共物品的提供:政府、市场、第三部门(3)分类:①纯公共物品:道路,基础科学研究,义务教育;②准公共物品:高中教育、大学教育3、公共事业(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础目标,直接或间接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公共事业的特征:①公共性②非盈利性③专业性④基础性4、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5、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因:①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②公共事业的特征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③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④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有点和长处。

6、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7、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①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由社会性质和政府功能决定的③非盈利性④服务性,本着公正的精神,因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适当管理,使公益和私利两全其美,使社会和谐安全是政府的天职。

8、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①计划职能(首要职能)为具体行为制定特别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程序,步骤,方法,明确规定应履行的职责及必须完成的任务②组织职能(占重要地位)通过合理设计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妥善安排及分配组织系统内各种机构及各类人员的工作,确保计划的执行③协调职能(共同目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对组织及其个人的功能,行为和利益关系进行持续性规范,协调的过程,旨在保证组织工作的整体性和完整性④控制职能:公共事业管理组织依据公共事业的发展计划和有关规定,对系统内部的各项活动和行为进行引导,约束,纠偏和限制,以确保社会目标的实现。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什么是公共需要相对于私人需要而言,公共需要是指在一定社会整体范围内,为保证人口或劳动力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外部条件的需要2.公共需要的特征:(1)共同需要(2)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发展变化(4)复杂性和多样性3.公共产品的分类(概念):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4.公共物品的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3)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4)享用无须付出代价,或支付与公共产品成本不相称的少量费用(5)主要由政府财政出资提供4.公共事业的概念: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社会活动。

5.公共事业的特征:(1)公共性(2)非营利性(3)专业性 (4)基础性6.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什么? 政府。

7.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具体哪些:(1)教育事业(2)科技事业(3)文化事业(4)卫生事业(5)体育事业8.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1)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非营利性(4)服务性9.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以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社会成员整体福利最大化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10.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领导11.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12公共组织的类型(1)政府组织: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业的组织。

(2)非政府组织:不行使国家公共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公共组织。

(3)准政府组织:介于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公共组织13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的问题(1)缺乏独立性。

事业单位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2)组织性质杂乱。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娄成武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娄成武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公共需要的特点:客观性、社会性、多样性2、通常人们把具有非排他性、不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称为公共资源,将具有非竞争性、不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称为俱乐部产品。

3、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拥挤性公共物品(道路、桥梁)、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公园、文化遗产)4、公共物品:是指完全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或者说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的物品。

5、准公共物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外部收益的产品。

6、准公共产品的特点:①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②外部性7、准公共产品的分类:①拥挤性准公共物品;②价格排他性准公共物品8、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可以直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9、准公共事务的特点:公益性中介性、非营利中介性10、公共事业:是指由特定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以满足社会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某些公共物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而进行的活动或事物。

11、公共事业的特点: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非营利性12、社会公共事业: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13、社会公共事业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14、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①管理目的不同(公益性/盈利性);②管理的运行轨道不同(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主要在利益轨道上进行);③物质资源来源不同(收入及政府补助/所获取的利益);④绩效评估不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5、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①管理主体不同(公共事业组织/政府机关);②管理方式不同(在国家政策应倒下提供技术和辅助性服务/等级制);③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直接性管理/间接性管理);④阶级性不同(反映长期历史发展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

第二章 公共物品

第二章 公共物品

(4)假定政府实际采取的税收政策使得A承担的单位 税额为20,B为70,其余由C承担,与以上计算结果相 比,A、B、C三人谁得益?谁受损?分别计算三人的 得益或损失。
三、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 和实践
1974年,科斯《经济学中的灯塔》是公共物品私 人提供理论研究之开端。 美国布坎南研究中心的Tyler Cowen 从多个方面 做了进一步阐述。
一、公共物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
价 格
S E P D d1 d2 d3 O Q
D=d1+d2+d3
数量
图2-1 公共物品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均衡
假设有十个人住在一条街上,每个人 愿意为增加一盏路灯支付2元,而不 管已提供的路灯数量。若提供x盏路 灯的成本函数为c(x)=x2,问最好 安装几只路灯?
本章小结
【关键词】
– 免费搭车
公共生产
公共提供 公共定价
私人提供
【复习与思考】
1.试用图线表示并配合文字说明公共物品的市 场均衡问题。 2.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请解释其理由? 3.说明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 4.简述公共定价。
三、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
一、什么是公共定价
概念 定价政策 – 纯公共定价 – 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二、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 – 定价水平 – 定价体系 公共定价的方法 – 1.平均成本定价法(P=AC) – 2.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使用费) – 3.负荷定价法(不同时段采用不同的价格)
四、公共生产和公共提供的区别
公共提供不同于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强调这种
产品要通过预算程序来供给,消费者可以免费 获得。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公共物品是公共经济领域的重要概念,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公共物品的概念、特点、供给方式、需求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与特点公共物品是公共经济领域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是指那些无法排除他人使用的物品,即任何人都可以无差别地使用和享受该物品所带来的利益。

公共物品的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旦公共物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不会导致其他人无法享受该物品。

此外,公共物品也无法被排他,即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将其他人排除在外。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公共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主要是政府提供,即由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来提供公共物品。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共需求的多样化,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政府提供外,还有私人提供、市场提供、混合提供等多种方式。

其中,私人提供是指由私人企业或组织来提供公共物品,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市场提供则是指通过市场手段来提供公共物品,如通过招标、竞价等方式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混合提供则是将政府和市场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以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三、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是公共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其需求往往难以准确计量。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来了解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情况。

在需求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公共物品的需求变化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来了解未来公共物品的需求变化,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概念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概念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概念正文一、公共物品的概念及特征1.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又称公共产品,广义上讲,它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备非竞争性或在受益上具备非排他性或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它是一个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公共经济学也被称为政府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政府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2.公共物品的特征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理解物品的私人性和公共性,关键在于理解物品在消费过程中的两种属性: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要消费各种各样的物品或使用价值,当人们消费某种物品时,同时排斥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如私人不动产、日用消费品等,那么,这种物品就具有排他性;反之,当人们在消费某种物品时,同时并不排斥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如国防、法律、航海灯塔等,那么,这种物品就具有非排他性;竞争性:一件物品被消费,别人就无法再消费该物品了,如一只面包、一件外套等,供给者只有增加生产,才能满足更多人消费;那么,这件物品从生产到消费都具有竞争性;反之,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和利益,消费者的增加不会加重供给者的成本,或者说,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同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即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如交通路牌标志、法律条文等,那么,这种物品就具有非竞争性;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是私人物品;而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则是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在消费者之间是可以分割的;公共物品在消费者之间是不能分割的;这种不能分割有两种情况:一是技术上不可能,如交通路牌标志要让一部分走过它的人不能看是不可能的;二是分割的成本高昂到不可接受,如为了不使某艘船受既有灯塔的指引而另拓航线和建造另外的灯塔的成本太高;公共经济学区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目的在于说明:私人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供给和获得满足;而公共物品领域不能依赖市场供给获得满足,只能通过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对它的消费并不取决于人们是否付费;为此,在公共物品的消费领域,人们一般会倾向于“免费搭乘”或“搭便车”;如果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成为“免费搭乘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无法享受到公共物品的好处;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必须免费供给,市场主体缺乏生产的基本动力;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失灵,表明了政府存在的必要性;从这一意义上讲,正是由于人们对公共物品普遍的、不可忽缺的需求导致了政府的产生;反过来说,政府的存在就是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二、公共服务的概念及特征1.公共服务的概念就目前的中文语境来看,所谓公共服务,大体有两重意思:一是指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固有性质,强调政府职能的基本指向是服务于大众和公共利益;在这一意义上,所有使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社会过程均属于公共服务;二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责,即市场无法提供而必须由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向大众提供的人们可以共同消费的物品和服务;如公共设施、公共安全、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这一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强调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重心;它是在传统意义上政府职能、特别是社会福利职能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界对于公共服务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主要有二个角度;1根据物品的特性来界定公共服务;以物品特性来解释公共服务是公共经济学的一贯逻辑;从认定“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物品”,到认定“公共服务不仅仅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定义虽然有所变化,但始终没有摆脱用物品的规定性解释公共服务的逻辑;如:“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在这一角度上,公共服务与提供公共物品是大体等量的概念;2根据服务的特性来界定公共服务;认为公共服务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概念;它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非盈利性的服务,即:第一、公共服务是大众化的服务;公共服务不是只为特定少数人提供的服务;第二,公共服务是基本服务;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电、气、安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否则,人们就不能正常地生活;公共服务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基本需求的服务;第三,公共服务是内容广泛的服务,公共服务既要提供物质物品水、电、气、路、通讯、交通工具等,又要提供非物质物品法律、安全、医疗、教育、娱乐等;并且,公共服务是一种低价位的服务,以保证人们能够持续性地消费;在这一角度上,公共服务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大体相等;2.公共服务的特征1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政府是基于公共需求而产生的,提供公共服务不仅是服务型政府的固有职能,也是其职责所在;因此,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必须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和导向的;如政府提供国防,是基于民众对公共安全的共同需要,是公共利益的体现;2对象的非特定性;公共服务一定是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而不是服务于某个具有私益目的的特殊对象;公共服务的对象具有非特定性,其可能是某个团体或很多个团体,或一定范围内所有的民众;如城市消防的服务对象就是所有的市民;3主体是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由于在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提供公共物品就成为政府责任;政府必须利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向大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如在大多数国家,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都是由政府来提供的;4服务内容的基本性、广泛性和多样性;公共服务满足的是大众的最基本需求,而对象的非特定性也决定了公共需求必然是广泛和多样化的,因此公共服务的内容具有基本性和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三、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联系与区别1.关于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关系的观点关于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可概括为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同义的不同表达,没有本质差异,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物品;公共部门为公众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实质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服务;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是相对应的、各有其内涵与外延的两个不同概念;根据产出的不同形式,政府可提供两种类型的产出,一种是公共物品,即政府产出的物品形式;另一种是公共服务,即政府产出的服务形式;而在经济学中,产出可以分为物品和服务两种形式;它们的区别在于:物品是有形的产出,而服务是无形的产出;物品的生产和消费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分离,而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则是时空一体的,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消费者接受这种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产出同民间的产出是一样的;政府的有些产出是有形的,如所供应的水、电、气等;有些产出则是无形的,如教育、医疗、保健等;按照上述逻辑推理,有形的公共产出似应是公共物品,而无形的公共产出则应是公共服务;其实,公共经济学中所创造和使用的公共物品这一名词,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并不是以政府产出的物品物质形式去定义的;第三种观点认为,公共物品的范围比公共服务的范围广,前者涵盖了后者,公共服务只是包含在公共物品之中的以无形的服务方式提供的公共物品;第四种观点认为,公共服务概念比公共物品广泛,包含了公共物品;公共服务不仅包含规范意义上的公共物品,而且还包括那些市场供应不足的物品和服务;因为公共服务具有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意义,隐含着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价值判断,这意味着那些市场供应不足的物品和服务,政府应进行干预以使其效用最大化;如医疗服务消费具有竞争性的特点,但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意义上来说,政府应当提供或部分提供医疗公共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实际上涵盖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2.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联系和区别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二者的联系在于:它们描述的对象在主体上是相同的,即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就是公共服务;而两者的区别则在于:在特定情况下,它们描述的对象是交叉的;一方面,公共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如国防、垃圾处理等;它既可以由政府来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如城市垃圾处理之类的准公共物品就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也就是说,由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不是公共服务,而只有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才是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的范围在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以外,还包括私人物品;如北欧有些国家的政府向民众提供针对每个人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医疗保障,从物品的性质上来说其属于私人物品,却也被纳入公共服务的范围;而又如政府发放排污许可证等是一种使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社会过程,属于公共服务,却不能被视为公共物品;。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性: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公共需要: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是一定社会中满足和保证公众基本生活的需要。

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公共事业管理最直接目标和表现形式是在一定社会中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的公共事业产品准公共产品:是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内部环境,主要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内部的各种关系和要素组合等。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在本质上讲,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

现代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应是一个以政府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组织参与的多层次的、中央与地方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管理环节与实施环节既统一又分离、管理表现为服务并以服务实现管理的管理系统。

政府: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示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实际上是国家代理组织和官吏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作者:————————————————————————————————日期:一、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一)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基本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二)公共需要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2、特征:(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二、财政极其基本特征1、含义: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手指活动,已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非配及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财政十一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2、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原因: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公与私是对应的)(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含义:1)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机器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ﻩ2)非直接偿还性: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与其纳税额等值的福利(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收支平衡是制定财政政策的轴心三、财政的职能1、含义: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手段,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2、意义:在于使广大财政工作者从日常繁杂的具体中国中解脱出来,开阔视野,从本职工作出发,总揽全局,摆正财政工作在国民仅集中的得为,充分发挥财政工作应有的作用3、具体职能:(1)资源配置:!含义: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帕累托标准:在资源配置中,如果至少有一个人认为方案A优于方案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刊亦有A优于B,则称为帕累托最佳状态标准。

!!!衡量指标: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景气指数、GDP增长率(我国)!!!!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ﻩﻩﻩ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ﻩﻩ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ﻩﻩﻩﻩﻩ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ﻩﻩﻩ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衡量标准:“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0.3~0.4之间)视为合理区间!!!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ﻩﻩﻩ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ﻩﻩﻩﻩ4)通过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的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3)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稳定含义:包括重返家园、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发展和增长:1)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通常用GNP或者GDP极其人均水平来衡量ﻩﻩﻩ2)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的概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发展的总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机制和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ﻩﻩ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四、公共生产1、含义: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2、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在整个国民仅集中以及在公有制经济主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而国有经济师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他控制这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公共物品提供:1)提供纯公共物品和某些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应采取国有国营模式(资金来源:国家预算拨款、按政府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向公众收费)2)垄断性国有企业应采取国有国控模式3)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公司制改造模式4)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五、公共定价1、含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给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2、对象: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3、政策:1)纯公共定价:自然垄断行业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4、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而且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5、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2)二部定价法3)负荷定价法6、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亏损的弥补,部分可以通过财政渠道以补贴形式进行,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的收费弥补)7、结论:政府若要既充分提供高公公物品又要提高有关政府支出的效益,就必须按政府的政策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六、财政支出分类1、按财政功能:1)经济建设费2)社会文教费3)国防费4)行政管理费5)其他支出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够解释国家执行了那些职能以及侧重于那些职能,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做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改过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做横向分析,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异2、按支出用途:(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将社会产品价格构成分为C、V和M三个部分的理论)财政支出首先用于满足社会消费,剩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即用于新增投资(净投资)1)基本建设支出2)流动资金3)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4)地质勘探费5)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6)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失业非7)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8)抚恤和社会救济费9)国防费10)行政管理费11)价格补贴支出3、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经济意义分析: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和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此类支出间接影响分配。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那些商品和服务,已经脱离了政府的控制。

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习惯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

因此,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对于像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

对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4)总结: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

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4、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1)经常性支出含义: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者保障人们基本生活必须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特点:经常性支出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损2)资本性支出含义: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七、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2、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在危急时期,公共支出会代替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会增加。

每一次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这种财政支出上升的规律,被称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乃至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应继续进行,但这是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八、影响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因素分析1、宏观因素: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证据是否稳定!!整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

2、微观因素:(福利经济学)采用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将市场有效供给原理运用到政府公共物品的供应中,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变量,来分析和研究财政支出规模3、政治决策程序(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以及最终形成最佳的相对稳定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必须晚上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制度,实行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形成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九、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1、属性: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