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之舟》教案
一.课型:自读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简明
引导学生与前两篇课文比较,并结合他们观看电视的实际体验,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然后体会思想情感.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体会解放军、武警官兵舍己救人的精神及群众的感激、热爱,对他们舍己救人的肯定.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2.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简明性
难点:
了解电视新闻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联系实际法
五.课时:一课时
《生命之舟》
教学要点:
1. 电视新闻的特点
2. 体会电视新闻语言的准确、生动、简明性
一、导入:
1998年夏天,我国南方遭到了一场特大洪水的袭击,在这人命关天的紧急时刻,解放军、武警战士和抗洪群众,不分昼夜,冒死抢受灾群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者梁家新等乘着生命之舟回到1998年,回到湖北嘉鱼簰洲湾,看看那里所发生事情吧!
二、快速浏览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电视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
明确: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某舟桥旅和某公安消防总队)前往营救被困群众。
2、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新闻还有背景和结语。本篇文章包括哪几部分?
明确:本篇电视解说词按导语、主体和结语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簰洲湾溃口,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随军开始营救群众。
第二部分:(3-9段)重点解说战士营救小江珊的惊险场面。
第三部分:(10段)总结这次营救行动的效果。
三、分析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请四位同学朗读,一学生读导语部分,一学生读同期声,一学生读主体部分,一学生读结语部分,注意:把握感情色彩)
1、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1-2段),说说导语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
时间:1998年8月1日晚8:20
地点:湖北嘉鱼簰洲湾
人物:广州军区舟桥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赶往营救记者随同
事件: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奉命赶往现场营救
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概括新闻主要事实
2、3-9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新闻的主体部分,回答问题:
⑴主体部分具体写了什么?
明确:——救助被困人员的过程,重点选择了两个画面加以表现:救助战士苟峰和救助小女孩。
⑵哪一个场景令你最难忘、最紧张?小女孩处境有多危险?为什么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明确:处境危险: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桶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营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败:急流顶冲,小女孩抱着的小树难已靠近。
⑶看了视频并结合课文,请同学们归纳下电视新闻的特点。
明确: A、综合性电视新闻用视频和音频信号同时传递新闻信息,具有视和听的双重效,综合了报纸和广播的特点,以形象和声音诉诸受众。
B、视像性电视新闻使用画面把具体的可视的典型形象,通过电视屏幕表现给观众,它突破了抽象的文字描写,形象地再现了生活,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可产生一种现场参与感。
C、即时性电视新闻的即时性,是指对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行连续报道,或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事件实行报道。
3、救助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来表现的?根据课文填空,体会电视新闻语言上的特点用其作用。
阅读主体部分,选词填空。
(1)搜寻绕过穿梭
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2)迂回冲去转舵
因为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3)抗争靠拢肆虐
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冲锋舟一步一步向步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明确:“绕过”、“穿梭”、“搜寻”等动词表现了在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冲去”、“转舵”、“迂回”等词又体现了拯救的艰辛;肆虐、抗争. 靠拢这些词又说明了英雄们为救人而同洪水搏斗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A、语言特点: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准确生动,且带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B、作用:表现救助的危险、困难,更表现战士们冒险救人的舍己救人精神的可贵。
4、文章最后一段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当地群众称这些舟是“生命之舟”?
总结救助行动,点题。 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置自己的生命于度外,在激流中驾着一百五十多艘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生命之舟——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舍已救人,在激流中驾冲锋舟,勇救被困群众。群众称这些救命的舟船为“生命之舟”,是对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的褒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与热爱之情。
5、请大家概括这则新闻的特点,感受一下电视解说词对于电视新闻的重要性。
明确:本文特点
1. 声画合一。
电视新闻是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画面是它的视觉形象,解说词、音响则是它的听觉形象,画面是“画龙”,解说词能够说是“点睛”。所以,解说词不是独立文本,它和画面、音响一起,为表现同一主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这则“解说词”巧妙地与“电视画面”紧密配合,不但体现出电视新闻视听合一、声画对位的特点,而且对画面实行补充、提升、延伸,赋予画面更深刻的思想,协助画面准确、完整地表达事实,使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
按时间顺序写,结构紧凑,能给人以危急关头“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从而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极大注重,更好地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播给各种观众听的,它的用词造句必须清楚明了,使观众一听就懂。这则新闻中的“解说词”就是大众化、口语化构成的播音稿。
4. 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长短受画面长短的限制,按正常构播音速度计算,每秒播出3~4个字。在很短的篇幅中,既要向观众说明“六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如何),还要服从画面的需要,遣辞造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则新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包括很多传神的词语及一系列准确的数字,“缩龙成寸”,有效地表达了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同学们,你们读了这则电视新闻,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结束语
获救群众是幸福的,生在我们这个国家是快乐的,即使有点风浪我们也会平安度过,因为有最可爱的人为我们载起了“生命之舟”.
六、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朗读
2、完成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