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教师资格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卷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18d13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6.png)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代汉语语法特点的是:A. 句尾加“也”表示疑问B. “以……为”结构C. 语气词“者”“之”的运用D. 量词“个、只”的广泛使用2、在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鲁迅早期白话小说创作的是: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呐喊》D. 《彷徨》3、在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入正确标点符号的是:()A. “今天,我们要去公园玩。
”老师笑着说。
B. “你喜欢什么颜色?”小明问。
C.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小华说。
D. “这本书很有意思,你看过吗?”老师好奇地问。
4、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 赋闲(fù xián)、遨游(áo yóu)、陶醉(táo zuì)、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B. 赋闲(fù xián)、遨游(áo yóu)、陶醉(táo zuì)、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C. 赋闲(fù xián)、遨游(áo yóu)、陶醉(táo zuì)、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D. 赋闲(fù xián)、遨游(áo yóu)、陶醉(táo zuì)、翻山越岭(fān shān yuè lǐng)5、题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A. 以教材为中心,忽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B. 以学生为中心,完全脱离教材内容C. 以教材为基本依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 忽视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自由发挥6、题干: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描绘了荷塘的美丽景色?A. 借景抒情、动静结合B.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C. 抒情叙事、情景交融D. 抒情叙事、动静结合7、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符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目标?A. 采用教师主导式教学,详细讲解课文内容B.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C. 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点D.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做辅导8、下列关于文学作品鉴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具有多面性,但总体上是一个悲剧人物B. 《呐喊》中的短篇小说都体现了鲁迅的“批判现实,追求光明”的文学主张C. 《围城》通过描绘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D.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典型性9、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列不属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是:A. 语言建构与运用B. 思维发展与提升C. 文化传承与理解D. 生命意识 10、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文学鉴赏的方法?A. 文学背景分析B. 文学结构分析C. 文学风格分析D. 文学主题分析11、在下列句子中,下列哪个词的使用是错误的?A. 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让人刮目相看。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19c1767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1.png)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情节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黛玉葬花发生在元宵节,是她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B. 葬花时,黛玉吟诵的是《葬花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哀怜C. 宝玉并未参与黛玉葬花的场景,他对此一无所知D. 葬花是黛玉与宝钗友情深厚的象征答案:B解析:《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是经典情节,它发生在春末夏初,而非元宵节(A 项错误)。
黛玉在葬花时吟诵的《葬花吟》深刻表达了她对生命无常、青春易逝以及自身命运的哀怜与无奈(B项正确)。
宝玉是黛玉的知己,他目睹并参与了黛玉葬花的全过程,对黛玉的情感有深刻的理解(C项错误)。
葬花情节更多地体现了黛玉的敏感多愁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悼,而非她与宝钗友情的象征(D项错误)。
2.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边塞诗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高适答案:D解析: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作品如《燕歌行》、《别董大》等,都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的英勇生活和思乡之情为主要内容(D项正确)。
李白虽也有描写边塞的诗篇,但并非其主要创作方向(A项错误)。
杜甫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边塞诗并非其主要特色(B项错误)。
王维则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边塞诗非其主要创作领域(C项错误)。
3.下列关于《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读,哪一项是正确的?A. 学习新知识后,时常复习它,就会感到快乐B. 学习了知识,就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感到高兴C.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时常复习,这样才能感到满足D. 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答案:A解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学习新知识后,时常复习它,就会感到快乐。
这里的“习”指的是复习、温习,而非单纯的练习或实践(A项正确,B、D项错误)。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cea18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5.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导入,谈谈喜欢的梁山好汉108将。
二)整体感知1.学生介绍《水浒传》作者和作品及和XXX有关的其它小说情节(《XXX误入白虎堂》),教师补充。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读通读懂课文。
3.再读课文,简单概括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明确:偶听真情──报仇雪恨)三)深入研读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这两件事反映了XXX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
明确: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2.阅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语句,仔细品析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手法表现?明确:正面描写XXX。
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XXX觉醒后对助纣为虐、凶残狠毒的XXX极大义愤。
3.小组会商,思考这节课主人公是XXX,为何作者破费大量笔墨写差拨、XXX、XXX三个人的对话?明确:这是促使XXX思想性格发生剧变的关键。
4.播放水浒传的片段,思考想一想造成XXX性格特点的原因是什么?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说明了什么?明确:突出了“官逼民反”的小说主题。
四)拓展延伸为什么XXX就不能像拳打镇关西的XXX那样直接走上反抗道路?(五)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结束教室。
作业:课下阅读《水浒传》,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又是XXX上到梁山的,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分析你在刚才试讲中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优点:整个教案,简明精巧,删繁就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想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教室的教与学,牢牢环绕分析XXX和XXX的人物形象展开研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本文的头脑意义,了解了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而进步观赏古典小说的能力。
由于教案比力合理,故自己在执教进程中能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到解决“长文短上”的关键在于选好打破口,选好关键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只求打破一点,再由表及里,再由点到面,实现目标。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13bed995a8956bec0875e31a.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
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
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
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
生活本位论4。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
生产性C。
目的性D。
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B.不平衡性C。
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
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be130476eeaeaad0f3301e.png)
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顺利结束看,下面中华考试网小编为你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如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
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
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
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
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
生产性C。
目的性D。
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6。
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38970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9.png)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领域的目标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 学生能通过阅读和鉴赏,掌握中外优秀作品的基本内容、主题、艺术特色B. 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意义,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C. 学生能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中的人性、人情、人格D. 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答案:D解析: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在“阅读与鉴赏”领域应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但并不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
此题考查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2、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阅读为辅B.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C.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D.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完全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答案:B解析: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选项A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选项C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语感和写作能力;选项D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3、《红楼梦》中,被誉为“才情卓绝”的女子是谁?A. 林黛玉B. 薛宝钗C. 王熙凤D. 贾元春答案:A解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才情的女子,她的诗才、机智和深情广受读者赞誉。
她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在小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4、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家》答案:D解析:《家》是巴金的作品,而不是鲁迅的。
其他选项都是鲁迅的著名文学作品。
《呐喊》、《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及答案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a4f7f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9.png)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及答案报考正式编制教师。
教师招聘考试又称教师入编考试,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在诗歌《沁园春•长沙》的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分辨出下列描绘秋景的诗句,与其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2.教师在教授王昌龄的《出塞》时,讲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要求同学们搜索与其运用同一种修辞手法的诗句,下面选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3.在阅读完高中的选修课文《桥边的老人》后,有学生向老师反映对海明威的小说很感兴趣,让老师推荐几部海明威的作品,以下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一项是( )。
A.《永别了,武器》B.《老人与海》C.《百年孤独》D.《太阳照常升起》4.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总角:婴儿一两岁B.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C.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梨花》)桃李年华:女子十五岁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七八岁5.学习完《窦娥冤》一课后,为了调动学生去探索不同悲剧艺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以下不符合的是( )。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229f7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d.png)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在以下教学过程中,教师最有可能采用的提问方法是()。
A. 题目引导法B. 问题解决法C. 指令性提问法D. 评价性提问法2、题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最合适的策略是()。
A. 逐段解析法B. 概括归纳法C. 主题探究法D. 情境创设法3、以下哪项不属于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目标?A.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B.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C. 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学方法的范畴?A. 讲授法B. 演示法C. 案例分析法D. 教学大纲5、下列关于高中语文课程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要避免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
C、教师可根据需要,从课外阅读指导书目中推荐阅读书目,也可从各类优秀读物中自主选择合适的读物,但不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
D、整本书阅读,应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合作阅读,创设多样化、有层次、有实效的读书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6、下列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建议,不恰当的是:A、应重视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意蕴,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应注重古代文学知识的系统传授,如文体、流派、风格、修辞等方面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8bbf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0.png)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及答案一般考教师资格证是为了考进教师编制,在编教师拥有的编制为事业编,考入编制就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了,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而且工作待遇好,福利高。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1.在讲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列举含有典故的诗句,向学生解释古代诗词创作的用典传统,下列诗句不适合举例的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答案】D。
解析:A项,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B项,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到乡翻似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C项,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表达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D项无用典。
故本题选择D项。
2.教学《咏怀古迹》,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意境之前,教师播放相关实景图片和宣传视频并配以音乐。
下列对该教学资源使用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多媒体能够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诗歌意境。
C.采用多媒体播放影像资料,太直观,会限制学生想象力,降低学习效率。
D.在阅读前,通过多媒体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2.【答案】C。
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2019年《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2019年《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7eaf1b50f242336c1eb95eaf.png)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d855f480eb6294dd886cf4.png)
2019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提升审美境界。
”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
A.积累·整合B.感受·鉴赏C.思考·领悟D.发现·创新2.某教材在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中设置了“初高中文言文中的成语”专题。
下列作品与成语对应全部正确的是( )。
A.《离骚》:七月流火《陈涉世家》:鸿鹄之志B.《醉翁亭记》:百废俱兴《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C.《庄子·秋水》:望洋兴叹《赤壁赋》:杯盘狼藉D.《劝学》:锲而不舍《孙权劝学》:豁然开朗3.某教师在讲完《游褒禅山记》之后,设计了“漫步山水,欣赏华夏风光”的课外阅读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A.语言文字应用B.诗歌与散文C.文化论著研读D.小说与戏剧4.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
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日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某教师在《我有一个梦想》一课结束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在班里开展一个读书报告会。
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积极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体现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B.体现综合性学习,说读结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C.培养学生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D.体现研究性学习特点,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6.某版教科书《林黛玉进贾府》的“研讨与练习”后面有这样一部分内容——“《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这些内容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选文系统D.助读系统7.执教《再别康桥》,小结时教师深情地说:“轻快、飘逸、清新,这是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的特点。
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cec275eefdc8d377ee322e.png)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16.参考答案(1)教师使用音乐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是非常实用的。
首先,使用音乐资源体现了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更为契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音乐资源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里面来;再次,音乐混合了风声和箫声,将传统音乐文化和学生的教育课堂有机结合,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最后,设置的音乐内容和所讲课文《寒风吹彻》紧密联系,能够更好的切入到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中来。
(2)作者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来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的。
首先,教师以问答的教学方式,提问学生原文中“寒风”吹来了哪些痛苦的事情,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直观的答案,并顺势更进一步提问学生的感悟,得到了学生对文本多维度的情感认知,并且给出肯定性评价;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朗读来感悟作者情感,加深了学生对作者的认同;再次,以多媒体呈现的方式直观展示删除的文段,并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从中体悟作者情感。
并且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寒冬”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再次回到文本中来,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在面对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寒冬”时如何去做的,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紧扣文本来进行教学。
总之,教师的教学环节及其方法设置是非常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是值得提倡的。
17.参考答案错别字:“住足”改为“驻足”,“急驰”改为“疾驰”。
病句:“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使我们跌倒时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缺少谓语,可改为“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的光辉,使我们跌倒时获得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
18.参考答案优点:该文在论证时使用引用论证,说服力强,且文章语言表达优美流畅;如文章在开头引用着名作家川端康的名言以引出本文的论点,给人开门见山的阅读感受;文章中间部分引用古代着名作家陶渊明的名言,紧扣文章论点,文章结尾处引用着名作家木心的名言作结,既总结全文又首尾呼应;全文词汇优美,给人诗意的月度感受。
【教师资格证真题】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下半年模拟试题(2套)
![【教师资格证真题】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下半年模拟试题(2套)](https://img.taocdn.com/s3/m/83c0792a58fafab068dc0227.png)
二0一九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笔试时间:2019年3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教学要求,准备在高二开设专题阅读课程,下列作品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是( )。
A.张承志《黑骏马》B.古华《芙蓉镇》C.郁达夫《银灰色的死》D.孙犁《白洋淀纪事》参考答案:D解析:A项为爱情小说,B项主要借人物命运演特色时期乡镇生活变迁,C 项主要体现了一个身处异乡、亡妻的人、又无以为生的人身体和心灵上遭受的苦闷和绝望。
D项主要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初期的各种故事。
2.学完《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查找收集描写荷花的古诗词,以下诗词不符合要求的是( )。
A.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B.田田初出水, 菡萏念娇蕊C.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D.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参考答案:C解析:C项写的是淡黄色的桂花3.设计“意识流小说鉴赏”专题教学方案时.教师想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知名作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A.施笃姆《茵梦湖》B.刘心武《班主任》C.福克纳《喧哗和骚动》D.路遥《平凡的世界》参考答案:C解析: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表达方式,采取直接叙述意识流动过程的方法来结构篇章和塑造人物形象,该小说流派主要兴盛于西方。
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4.学习哈姆莱特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戏剧,并推荐一部诗句让学生课外阅读,下列作品适合的是()A.曹禺《北京人》B.歌德《浮士德》C.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D.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白毛女》参考答案:B解析:A为话剧,B为史诗般的诗剧,D项为我国著名的歌剧。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高级中学)语文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高级中学)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b1d4c3ddccda38366baf33.png)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时间120分钟AAA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教学要求准备在高二开设专题阅读课程下列作品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是()A.张承志《黑骏马》B.古华《芙蓉镇》C.郁达夫《银灰色的死》D.孙犁《白洋淀纪事》2.学完《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描写荷花的古诗词下列诗句中不符合要求的是()A.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城子》)B.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龚翔麟《菩萨蛮》)C.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D.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3.设计意识流小说鉴赏专题教学方案时教师想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作品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A.施笃姆《茵梦湖》B.刘心武《班主任》C.福克纳《喧哗与骚动》D.路遥《平凡的世界》4.学习《哈姆雷特》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戏剧并推荐一部诗剧让学生阅读。
下列作品合适的是()A.曹禺《北京人》B.歌德《浮士德》C.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D.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白毛女》5.研读古代文化经典时,教师提醒学生运用工具书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梳理出来。
下列词义解释不正确的是()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AAA敝:抛弃(《论语·公冶长》)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AAA反:返回(《庄子·逍遥游》)C.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AAA有:占有(《老子》)D.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AAA交:互相(《孟子·梁惠王上》)6.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建议学生认真梳理教材中包含如的语句并解释它在句中的词性和意义。
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是()A.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AAA动词,离开(文天祥《〈指南录〉后序》)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AA连词如果(《孟子·寡人之于国也》)C.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AAA介词,好像(杜甫《石壕吏》)D.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AAA动词,应当(《列子·愚公移山》)7.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时教师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正确使用成语的语句,建立自己的语言资料包下列语句可以放入资料包的是()A.据某网站调查在工薪阶层幸福感最强的十大城市中Y市当仁不让排名第一B.有些媒体不挖掘重要新闻素材,喜欢用明星绯闻来笔走龙蛇,实在令人费解C.近年,盗窃技术变得更为多样,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窃贼登堂入室D.一百年前,埃菲尔铁塔曾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8.讲解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句意时教师引用同样包含互文手法的诗句阐释古代诗词使用互文手法的普遍性下列诗句不合适的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B.映阶碧早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杜甫《蜀相》)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9.语文教研组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点研讨如何落实高中学段的三个共同学习任务群。
【最新文档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最新文档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9880f75a8102d277a22fc7.png)
解方程组时:每一步只作一种变形,一步步来,不要跨度太大而出错,解完可以带入原方程检验对不对;解不等式、不等式组:严格按步骤去做,注意解集的确定,要利用数轴正确定解集;易错点:①去分母时漏乘不含分母项(整数项也要乘以最小公倍数);②去括号时漏乘(没乘遍每一项)、部分项忘记变号(要变号都变号);③移项忘记变号;④将未知数系数化为1时分子分母位置颠倒(x的系数作分母);2019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
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以下用到了“赋”的方法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D.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1.【答案】A。
解析:BC用的是“比”,D用到的是“兴”。
2.在学到毛泽东所填之词《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有学生说应该将其中的“鹰击长空”改为“鹰飞长空”,对此,教师作了以下几项评价,最能解决学生心中疑问的一项是( )。
A.善于发现问题,这一点很好,但是将“击”改为“飞”好吗?B.问得好,“击”与“飞”相比,“击”字更能突显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苍穹的强劲有力。
C.文学创作讲究选词炼字,想想“击”与“飞”相比,哪个字用在这个地方更贴切?D.伟人的作品怎么可能有错呢?课下再好好想想就明白了。
2.【答案】B。
解析:刚刚从初三过来的学生,在想问题的时候还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一般的反问或提问会让学生找不着自我学习的方向,所以A项和C项的点评效果都不如B项,D项的点评是一种错误。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林黛玉进贾府》里面,很多地方都出观了“笑”字,有学生问:“贾母之笑与黛玉忙赔笑见礼中的笑并不完全一样吧?”下列教师评价中最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是( )。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2c26b05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7.png)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目标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维度?A. 感受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B. 理解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C.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 运用跨文化视野,分析比较中外文学作品的异同2、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A. 强化记忆,大量背诵B. 分析文本结构,提炼中心思想C. 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D. 重复阅读,加深印象3、在以下哪种教学情境中,教师最有可能运用“情境教学法”?A. 教师直接向学生讲授文言文的历史背景B.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文化C.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美丽景色D. 教师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道德伦理问题4、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A. 强调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B. 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C. 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D. 增加课堂作业的难度5、在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鲁迅先生早期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是()A.《阿Q正传》B.《狂人日记》C.《呐喊》D.《彷徨》6、下列关于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B.文言文阅读理解可以通过翻译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C.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D.文言文阅读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语文教学原则的是:A、思想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生动性原则8、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哪项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式教学原则D、直观性原则9、《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下列哪项最符合其表达效果?A. 简洁朴素,富有诗意B. 细腻生动,充满激情C. 沉着冷静,深刻剖析D. 深沉内敛,含蓄表达11、在以下哪个情境下,教师最有可能使用“引导式教学”?A. 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时遇到难题,教师直接给出答案B. 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教师详细讲解每个生字词的含义C. 学生在讨论文学作品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D.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教师播放视频并要求学生观看后复述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学体裁的是:A. 小说B. 诗歌C. 散文D. 数学公式15、在《离骚》中,下列哪句话体现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1、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教学要求,准备在高二开设专题阅读课程。
下列作品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是( )。
A、张承志《黑骏马》B、古华《芙蓉镇》C、郁达夫《银灰色的死》D、孙犁《白洋淀纪事》试题答案:[['D']]2、学完《古诗十fh首•涉江采芙蓉》,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描写荷花的古诗词。
下列诗句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城子》)B、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龚翔麟《菩萨蛮》)C、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D、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蔡松年《鹧鸪天》)试题答案:[['C']]3、设计“意识流小说鉴赏”专题教学方案时,教师想带领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作品。
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施笃姆《茵梦湖》B、刘心武《班主任》C、福克纳《喧哗与骚动》D、路遥《平凡的世界》试题答案:[['C']]4、学习《哈姆雷特》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戏剧,并推荐一部诗剧让学生阅读。
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
A、曹禺《北京人》B、歌德《浮士德》C、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D、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白毛女》试题答案:[['B']]5、研读古代文化经典时,教师提醒学生运用工具书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梳理出来。
下列词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敝:抛弃(《论语•公冶长》)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反:返回(《庄子•逍遥游》)C、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有:占有(《老子》)D、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交:互相(《孟子•梁惠王上》)试题答案:[['A']]6、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建议学生认真梳理教材中包含“如”的语句,并解释它在句中的词性和意义。
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动词,离开(文天祥《〈指南录〉后序》)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连词,如果(《孟子•寡人之于国也》)C、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介词,好像(杜甫《石壕吏》)D、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动词,应当(《列子•愚公移山》)试题答案:[['B']]7、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时,教师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正确使用成语的语句,建立自己的语言材料包。
下列语句可以放入资料包的是( )。
A、据某网站调査,在工薪阶层幸福感最强的十大城市中,Y 市当仁不让排名第一B、有些媒体不挖掘重要新闻素材,喜欢用明星绯闻来笔走龙蛇,实在令人费解C、近年,盗窃技术变得更为多样,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窃贼登堂人室D、—百年前,埃菲尔铁塔曾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试题答案:[['D']]8、讲解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句意时,教师引用同样包含互文手法的诗句,阐释古代诗词使用互文手法的普遍性。
下列诗句不适合的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C、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试题答案:[['B']]9、语文教研组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重点研讨如何落实高中学段的3个共同学习任务群。
下列属于这3 个任务群的是( )。
A、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B、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C、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D、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文学阅读与写作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试题答案:[['A']]10、高中学校组织教研组围绕“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引领功能”展开课题研讨,大家各抒己见、交流分享。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要注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C、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D、要注意凸显选文的独特性、开放性和跨媒介的整合性试题答案:[['D']]11、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窦娥冤》之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回答问题不会总是符合教师的课前期待,教师要学会及时应对和调整,通过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当我安排学生讨论造成窦娥人生悲剧的原因时,学生都是从张驴儿、蔡婆婆等具体人物出发来分析。
我用“人人有责”巧妙总结,启发学生从社会视角来抓住问题本质。
当学生迟疑地说出“可能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吧”,我又以“有点不自信哦”来幽默评论,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我觉得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渐趋成熟,他们渴望在班级展示自我风采,赢得大家的赞扬,教师灵活运用语言进行积极的正面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每个问题都设置多个答案,学生的回答就能符合教师期待B、学生最初不能全面回答问题,是因为对文本内容不够熟悉C、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体现了思维从浅层到深层的变化轨迹D、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只有靠教师的课堂评价才能激发试题答案:[['C']]12、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为了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我有意识地搜集语料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比如,围绕“老龄社会”这一话题节选三则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包括《“银发潮”将席卷中国》《老龄化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居家养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良策》。
然后,我设计三项学习活动:(1)根据材料内容为“人口老龄化”下定义,并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现实影响。
(2)有人认为实行“二胎政策”能够化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有人认为这种对策治标不治本。
请任选一方,运用材料中的数据和事实,结合社会生活,谈谈自己的观点。
(3) 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和材料提及的上海市社区经验,为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写一份《近五年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建议》。
对上述教育叙事中“学习活动”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融入了“读写结合”的学习策略B、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C、能够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D、侧重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试题答案:[['D']]13、阅读某课组的个案访谈记录,按照要求答题。
设计《项链》教学方案之前,我阅读了研究莫泊桑作品的文献和一些描写女性形象的名作,比如《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
我改变了之前单篇教学的想法,脑海中浮现的课型更接近群文教学,我就想如何能把相关的作品都串联到教学内容中,后来我就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这是一篇关于( )的小说”。
我安排学生课前阅读课文,然后用恰当的词来填空。
学生填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女性成长、小人物生存、生活代价、人性坚强、人生戏剧性、命运多变、人与人之间沟通、虚荣等等。
这些关键词成为我上课时开展教学活动的支架,依靠这些支架我融入了读过的相关作品和资料,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鉴赏评价,从多重视角来理解小说的主题。
对上述访谈记录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师的阅读积累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B、群文教学本质上就是单篇教学内容的相互叠加C、学生理解的丰富性说明文本解读是多元无界的D、融人相关作品和资料容易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试题答案:[['A']]14、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研组长:马上要给高二年级上写作课,我上周安排大家抽查样例,深入分析本班的写作现状,归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下面请大家来说一说。
师1:我们班整体还行,偏题现象不明显,但题目不够新颖,千篇一律。
我反复提醒学生要提炼一些靓丽的题目,从题目就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是效果不够明显。
师2:我们班偏题的现象还存在,不过语言问题更突出,抒情模式化,表达方式单一。
我也用过一些典型素材来训练,可能还需要加强。
师3:我们班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在内容方面,感觉缺乏时代特色和深度感悟。
我觉得挺奇怪,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按理说应该有新素材和新体验。
师4:我们班内容方面还好,但是学生喜欢堆砌素材,逻辑有点混乱,没有连贯性。
我得想办法在这方面做一点探索。
对上述研讨记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1 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提炼最佳题目B、教师2 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细节描写的能力C、教师3 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和感悟现实生活的能力D、教师4 应该探索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有效路径试题答案:[['B']]15、阅读某教师有关选修课程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在选修课程中倡导专题阅读并不是否定单篇教学的价值,单篇教学在理解文本脉络结构,揭示文本解读思路,训练核心读写技巧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甚至说,教好单篇正是开展专题阅读的基础。
但是,高中阶段不能仅停留在单篇教学,这是我们从语文课程改革实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现状中得到的共识。
专题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给予我们一种语文课程的整体关照意识,提醒教师要基于语言实践活动来整合听说读写等多样的语文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
当然,专题阅读也带来诸多挑战,比如,教学内容的整合、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业评价的转型、教师角色的转换等等。
对上述教研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单篇教学与专题阅读的差异在于课堂容量不同B、整体关照是指整合语文课程内部各种教学资源C、关键能力应该包括鉴赏评价、迁移运用等能力D、专题阅读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终结性评价方式试题答案:[['C']]师:我初读课文时就想用音乐来诠释这篇散文,大家来听听这段乐曲《寒冬》(播放一段混合了风声和箫声的音乐),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有风声,有箫声,旋律悲凉。
师:对,“寒风吹彻山野”“箫声孤独无助”。
《寒风吹彻》就是这样,寒风吹来了一件件痛苦的事情,箫声便是痛苦之后自我情感的抒发。
我们先说说“寒风”它吹来了哪些痛苦的事情?生:我去拉柴禾,脚冻坏了;姑妈没等母亲过来就去世了;母亲拉扯大儿女后,她人生的冬天就已经来临。
师:说得很好。
我们可以看到,痛苦的事情不仅有自然的,还有人生的,从这些痛苦的事情中,你读出了什么?生:人生的悲苦和孤独。
姑妈的等待没有实现,充满遗憾。
生:人生的无助。
母亲希望和儿女们常常团聚,可是她人生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临,谁也无法帮助。
师:作者的情感都是基于生命意识的抒发,正如孤苦无助的箫声。
请大家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