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 教学相长
“故曰:教学相长也”出处、解释及赏析
“故曰:教学相长也”出处、解释及赏析名句:故曰:教学相长也。
出自:两汉《礼记·学记》的《虽有嘉肴》解释:所以说:教导与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原文:《虽有嘉肴》《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三、一词多义学①学学半:通假字,同“敩”,教导。
②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释: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教学相长》成语典故
《教学相长》成语典故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对于这段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读:学与教的关系:“教学相长”强调了学与教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自我提升的动力;而通过教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发现自己的困惑,进一步促进自己的学习。
自我反思与成长:文中提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意味着我们要善于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只有不断反思,我们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学学半”表明了教学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整体意义:“教学相长”不仅仅局限于学与教的层面,它还可以拓展到个人的成长、团队的合作以及社会的发展等多个领域。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
从前有一位很有学问的老师,他的名字叫支离益。
他经常给学生讲学,学生们也都很尊重他。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支离益:“老师,您的学问这么渊博,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呢?”支离益笑了笑,回答道:“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
我只是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学生听了,疑惑地问:“那您是怎么学习的呢?”支离益说:“我喜欢和学生们交流,从他们那里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我也喜欢读书,从书中我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此外,我还会不断地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我的所学。
”学生点了点头,又问:“那您是怎么教学生的呢?”支离益说:“我认为,教学生就是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都能够有所收获。
”学生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老师您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支离益笑着说:“不,我不是什么伟大的教育家,我只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普通人。
教学相长的意思文言文
教学相长的意思文言文
1. “哎呀,老师教我知识,我也能给老师新想法呀,这可不就是教学相长嘛!”就像我和老师讨论问题,我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也会眼睛一亮呢。
2. “教学相长呀,不就是我们和老师互相进步嘛,这有啥难理解的!”比如我在课堂上勇敢发言,老师根据我的回答完善教学方法。
3. “嘿,教学相长不就是一起变得更好嘛,就像我和小伙伴互相帮助学习一样!”就好像我教小伙伴跳绳技巧,小伙伴也教我画画技巧。
4. “哇塞,教学相长不就是你教我我教你,大家都有收获嘛!”比如做手工时,我教同学折复杂的纸,同学教我怎么装饰更好看。
5. “哎呀呀,教学相长就是相互促进呀,这多明显呀!”像我给老师讲我看的有趣故事,老师也给我分享他的经历。
6. “哼,教学相长不就是共同成长嘛,这还不简单!”就如同我和好朋友一起学习下棋,我教他新战术,他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
7. “哈哈,教学相长就是这样呀,老师和我们都能进步呢!”比如我提出对课文的新理解,老师夸我有创意,然后大家都对课文有了更深认识。
8. “哟,教学相长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大家互相学习呗!”就好像我和老师讨论一道数学难题,最后都有了新的思路。
9. “咦,教学相长不就是相互成就嘛,很容易懂呀!”就像我在音乐课堂上展示新的唱歌技巧,老师也学到了新的教学点。
10. “呐,教学相长就是一起变好呀,这道理多直白呀!”比如我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大家都从彼此身上学到不同的方法和经验。
观点结论:教学相长就是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呀,它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呢!。
教学相长文言文知识点
教学相长文言文知识点“教学相长”这一理念出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让我们来逐步解析这段文言文的知识点。
首先,从字词的理解上。
“虽”在此处意为“即使”。
“嘉肴”指美味的菜肴。
“旨”是“味美”的意思。
“至道”理解为最好的道理。
“困”则表示“困惑,不通,理解不清”。
在语法方面,“弗食,不知其旨也”“弗学,不知其善也”,这两句是“否定词+动词,然后+结果”的结构,强调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里的“然后”表示“这样以后”,引出后面的认识和感受。
关于句子的翻译,整段话可以这样理解: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
知道自己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这段文言文所传达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
它强调了教与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自己不足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从而激发自我提升的动力。
而教学则是一个检验和深化自己所学的过程,在教导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这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学习,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种“教学相长”的观念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校里,老师通过教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接受老师教导的同时,也可以积极与老师交流互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促进老师的教学反思。
在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之间也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擅长某个学科的同学可以帮助其他同学,在讲解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而被帮助的同学则能够获得新的思路和方法,共同进步。
教学相长的小古文
教学相长是一篇出自《礼记》的古文,据传是孔子死后,他的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听的教诲而编写的。
以下是教学相长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同样,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自己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指教和学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通过学习和教学,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进而自我反省和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这也是孔子所倡导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思想体现。
论语教学相长原文
论语教学相长原文这是论语教学相长原文,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论语教学相长原文第1篇《礼记·学记》原文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
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
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1.嘉肴:美味的食物。
佳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
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翻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论语教学相长原文第2篇教学相长【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注释:佳(嘉(yáo))肴:美味的菜肴。
肴,熟肉食。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是故:因此。
困:(受到)阻碍,不通。
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自强(qiǎng):自己督促自己。
强,勉力,勉强。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口)尝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的高妙。
小古文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1、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
2、学然后知不足: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学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
薛谭学讴(ōu)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qǖ),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师说》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诲学说》宋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教学相长》古代汉语
(8)其此之谓也 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 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说的就是……吧。” (9)“学学半” 第一个“学”指教人,第二个“学”指学习; “学学半”意思是教占学的一半。 (10)兑命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翻译课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 味道的甘美;Leabharlann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 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 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翻译课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反:反,反省;“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自强:“强”,勉励。自强,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连词,所以。长:促进。 (7)“教学相长” 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教 学 相 长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虽有嘉肴 虽:转折连词,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 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善:好处。良 好。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 译文注解
教学相长《礼记·》:
5
7
9、强
教学相长《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
不知其旨也。
不知道它味美;
虽有至道,弗学,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
不知其善也。
不知道它好。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学了以后就会知道(知识)有欠缺,
教然后知困。
教了以后就知道(学问)贫乏。
知不足,知道有欠缺,
然后能自反也;这样以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贫乏,这样以后能够自己督促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因此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古文二则——教学相长》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 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 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重 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 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 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 知识不够用,难以应付。〕。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省。〕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相长:互相促进。〕 【译文】 所以学习了然后才知道自己不够的地方, 教后才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不 懂得地方,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 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抄写课文: 《生于忧患,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 “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 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 “类比推理”。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 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 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读准字音
嘉肴( yáo ) 自强(qiǎng)
教学相长(zhǎng)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佳肴〔虽:即使 。)( 佳肴:美 味的菜肴。〕,弗食,(弗:不)不知 其旨也; 〔旨:美味。〕虽有至道〔至 道:最精妙的道理。〕,弗学,不知其 善也。
教学相长 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教学相长阅读理解参考答案教学相长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教学相长阅读答案【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故曰:教学相长也②译文: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教学相长阅读答案,仅供参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zhǐ ) ②教学相长(zhǎng )③虽有至道(do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qing)也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学了以后才了解到自己欠缺的地方。
故曰:教学相长也②译文:教与学可以互相促进。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教) 与(学)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互相促进)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在论述时先以“饮食”作比继而引入“学习道理”,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以上就是分享的教学相长阅读答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相长文言文阅读
教学相长文言文阅读
教学相长文言文阅读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相长文言文阅读,欢迎大家分享。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译文
《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译文《《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译文《教学相长》原文和翻译《礼记·学记》原文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
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
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1.嘉肴:美味的食物。
佳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
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长:促进;意思是: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了自己的学问翻译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译文《班昭续《汉书》》原文及翻译后汉书班昭续《汉书》原文: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译文: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会的要求。
教学相张的文言文翻译
夫教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之圣贤,莫不以为重。
然教学之道,非独师之所能,亦非独学者之所能。
师之教,学者之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此所谓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盖源于古之教育思想。
孔子曰:“教学相长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此言教学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师者,传道之主,解惑之师,学者,求道之徒,解惑之友。
师之教,启学者之心智,学者之学,丰富师之知识。
二者互为因果,相得益彰。
古之师者,以德为先,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者,德之楷模,行之表率。
学者,敬师如父,亲师如兄。
师之教,以德服人,学者之学,以德修身。
教学相长,德行兼备。
教学相长,亦在于师生之互动。
师者,不独传道授业,更需解惑答疑。
学者,不独求道解惑,更需温故知新。
师生之间,问答辩难,切磋琢磨,从而教学相长。
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此言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无穷无尽。
教学相长,更在于实践之积累。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者,温故知新,师者,由浅入深。
教学相长,在于师之实践,学者之积累。
师者,以实践经验传授学者,学者,以实践经验丰富师之知识。
二者相辅相成,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亦在于时代之变迁。
古之教育,师道尊严,学者谦卑。
今之教育,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不独在于师之教,学者之学,更在于时代之发展,社会之进步。
时代之变迁,使教学相长成为可能。
教学相长,非一日之功,非一师之力。
师者,需勤于教,学者,需勤于学。
教学相长,在于师之勤奋,学者之努力。
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此言教学相长,需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总之,教学相长,乃教育之真谛。
师之教,学者之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教学相长,非独于师,亦于学者。
师者,需以德为先,以身作则;学者,需以德修身,以实践积累。
教学相长,时代之所需,社会之进步。
愿天下师生,共勉之。
译文:教育者,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古代的圣贤,没有不认为这是重要的。
教学相长的故事及意思
教学相长的故事及意思教学相长的故事及意思教学相长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戴圣《礼记·学记》。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相长的故事及意思,希望对你有帮助!【释义】“教学相长”比喻师生之间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出处】此典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礼记》,又称《小戴礼》,主要讲的是论述儒家对“礼”的见解。
据说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根据各自的见闻撰写而成的。
其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关于教育方面的.一篇论文。
它论述了教育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总结了前人在教与学方面的丰富经验。
《学记》中写到:即使有美味的熟肉,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才知道自己理解得还不透彻。
知道了自己理解得不透彻,才能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成语典故子夏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做过鲁国莒父宰。
子夏才气过人,孔子去世后,子夏来到魏国的西河(今山西河津)讲学,授徒三百,当时的名流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
子夏在跟随孔子学习时,曾问孔子“诗经”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这是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才画图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回答说:“卜商啊,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
现在我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聪明的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为先,礼在后”的道理,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启发了孔子,所以孔子很高兴,认为可以和子夏一块探讨《诗经》了。
成语寓意博学如孔子,也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学识。
教学相长诗句
教学相长诗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虽有嘉肴,不尝不知其旨;虽有善道,不学不达其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
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
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不会知道它的高妙。
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
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小古文 教学相长
【译文】 所以学习了然后才知道自己知 识有欠缺,教后才知自己学问贫乏。 知道了自己知识有欠缺,这样以后 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自我反省 (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自己学 问贫乏,这样以后才能自己督促自 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虽 古:即使 今:虽然
教学相长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解释
虽有佳肴〔虽:即使 。)( 佳肴: 美味的菜肴。肴,熟食肉。〕,弗 食,(弗:不)不知其旨也; 〔旨: 味美。〕虽有至道〔至道:(最好 的)最精妙的道理。至,到达了极 点。〕,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 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所以,因此。)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受到) 阻碍,不通。〕。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 〔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 自我反省。〕知困然后能自强(勉 力,勉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所以。相长:教和学互相促 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 问。〕
增长圈划重点词语背诵课文自反自强教学相长引出议论具体议论得出结论对照板书背诵课文特色赏析本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相长的翻译和原文
教学相长的翻译和原文教学相长的翻译和原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相长的翻译和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注释:佳(嘉(yáo))肴:美味的菜肴。
肴,熟肉食。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是故:因此。
困:(受到)阻碍,不通。
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己反省。
自强(qiǎng):自己督促自己。
强,勉力,勉强。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口)尝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会知道它的高妙。
因此,(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3)知困(4)教学相长也2.翻译(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成语典故编辑播报子夏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思敏捷,少时家贫,苦学而入仕,曾做过鲁国莒父宰。
子夏才气过人,孔子去世后,子夏来到魏国的西河(今山西河津)讲学,授徒三百,当时的名流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等都是他的学生,连魏文侯都“问乐于子夏”,尊他为师。
跟教学相长有关的诗句
跟教学相长有关的诗句教学相长原文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7ab9ee7ad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就算有好吃的菜,不吃也不会知道它好吃;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会知道它的奥妙。
所以,通过学习,我知道自己有缺点,通过教学,我知道自己有困惑。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
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扩展资料: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它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成长、改进和提升。
教学相长是教与学相辅相成。
《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初衷是就教师自身的教与学而言。
后来引申为师生相互促进: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
-- 精品--
得出结论
对照板书背诵课文 -- 精品--
特色赏析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文章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 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 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 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 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 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 到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并且言 简意赅,浅显易懂。
教学相长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礼记》
-- 精品--
《礼记》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 汇编。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 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 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 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 《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 读物。
-- 精品--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 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 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 精品--
是故(所以,因此。)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受到) 阻碍,不通。〕。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 〔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自 我反省。〕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力, 勉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故,所以。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 精品--
【译文】 所以学习了然后才知道自己知 识有欠缺,教后才知自己学问贫乏。 知道了自己知识有欠缺,这样以后才 能反过来要求自己,自我反省(自己 刻苦地钻研)知道了自己学问贫乏, 这样以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所以说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 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 精品--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ຫໍສະໝຸດ 虽 古:即使今:虽然
2.不知其旨也
旨 古:味美
今:意义
3.虽有至道
至 古:到达了极点 今:到
4.教然后知困
困 古: 难
( 受到)阻碍,不通
5.教学相长也 -- 精品--
今:困
圈划重点词语,背诵课文
嘉肴
食
一、
弗
引出议论 旨道
学
旨 不知其
善
二、 学
不足 知
教
困
自反 自强
具体议论
三、 教学相长
-- 精品--
教学相长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精品--
解释
虽有佳肴〔虽:即使 。)( 佳肴 :美味的菜肴。肴,熟食肉。〕,弗 食,(弗:不)不知其旨也; 〔旨 :味美。〕虽有至道〔至道:(最好 的)最精妙的道理。至,到达了极点。 〕,弗学,不知其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