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目标与路径研究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与转型路径探究》综合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与转型路径进行了综合探究,通过对中国国情、低碳进步观点以及国内外低碳进步阅历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进步战略,并探讨了转型路径的可行性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报告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中国的低碳进步提供指导和借鉴。
第一节:引言低碳进步已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对低碳进步具有极大的责任和挑战。
本文从国情出发,对中国的长期低碳进步战略进行探究。
第二节:国内外低碳进步阅历分析本节通过比较国内外低碳进步阅历,总结了低碳进步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
其中,重点对欧洲的低碳进步阅历进行了探究和借鉴。
第三节:中国国情分析本节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国情对低碳进步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在确保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需要解决巨大的环境挑战。
因此,中国应实行符合自身国情的低碳进步战略。
第四节: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的构建本节提出了中国长期低碳进步战略的构建框架。
起首,要树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建低碳进步的合力。
其次,要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低碳进步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进步。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纳国际先进阅历。
第五节:低碳转型路径的可行性与问题本节对中国的低碳转型路径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指出了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低碳转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需要综合思量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方面因素。
第六节:政策建议本节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主要包括: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低碳法律法规,推动低碳进步的实施;推动碳排放权来往市场的建设和进步;加强企业和大众的低碳意识和培训等。
第七节:结论本节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中国低碳进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 构建低碳城市——以上海市为例
、
国外 主要 发 达 国家 和城 市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举 措 和 实 践
“ 低碳 经 济 ” 概念 最早 正式 出现在 英 国能 源 白皮书 《 们 能源 的未 来 :创建 低碳 经 济》 ( u 我 Or E eg uue raigaL w C ro c nmy 中 ,在 其 后 的 “ n ryF tr —C et o ab nE o o ) n 巴厘 路 线 图 ” 中被 进 一步 肯 定 , 20 0 8年 的世 界环 境 日主题 定 为 “ 转变 传统 观念 ,推 行低 碳 经济 ” ,更是 希望 国际社 会 能够 重视 并
视 , 并 成 为 我 国推 动 经 济 社 会 转 型 的 重 要 导 向 。 在 此 背 景 下 , 上 海 培 育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有
着极 其 重要 的战略 意 义 ,着 眼 于发 达 国家和 大城 市的 经验 ,上 海要 结合 城 市特 点 ,体现
具有 自身特 色的低 碳 经济 内涵 ,并 从低 碳 实践 区和低 碳 试 点 区这 两类重 点 区域切 入 ,在
①
任 力 :《国外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政 策 及 启 示 》,《 市 发 展 研 究 》 2 0 城 0 9年 第 2期 。
43
社会 科 学
21 第 1 0 0年 0期
沈 露 莹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构建 低 碳 城 市
2 美 国。在本 轮经 济危 机 中 ,美 国一 改在 应对 气 候 问题 上 的消极 态 度 ,发动 “ 、 能源新 政 ” ,
希望通 过发 展低碳 经济进 一 步 占据全 球 优势 地 位 。2 0 0 9年 6月 ,美 国 众议 院通 过 了 旨在 降 低 美 国温室 气体 排放 、减少美 国对 外 国石 油依 赖 的 《 国清 洁能 源安 全 法案 》 美 。该法 案规 定 的减 排 目
关于上海市低碳城市发展的实证研究
。
“ 销 售付 货凭 证 ”凭证 , 返 回专 柜 。专 柜服 务员 工收取有 效 的 “ 销售付货凭 证”及 “ 商品销售凭证 ”专柜联 、总收款联 留存 , 交付商品于顾客。 总收款 员在收银员交接班 时收交班收银员所收 的货 款 , 与 收 银系统 、收银 员打出收银流水核对收银员所 交款 项是否 正确 , 正 确无误 的在 收银 员提交有本人签字 的收银 流水 单上 签收、留存 , 并给接班收银员换零钱。 专柜 负责人 每 日营 业结束 时凭加盖 “ 现金 收讫章 ”的 “ 商 品销 售凭证 ”填 报 “ 销售 日报 ”后 附 “ 商 品销售凭证 ”总收款 联, 上报总 收款员 。总收款 员收集齐全后 , 根 据统计表 核对 当 日 收款额 , 核对无误后签字交给会计审核。 试营业期 如没有收款机 , 收银员在 “ 商 品销 售凭证”上 除了 加盖 “ 现 金收讫 章 ”外还 要加盖 本人 名章 , 在 每 日营业结 束 时 凭加盖 “ 现金 收讫章 ”和 本人名章 的专柜提 交的 “ 商 品销售凭 证”收银联 , 自做收银 日报表交款 。总 收款 员根据收银统计表收 款, 并与 专柜 负责人提供的销售 日报表( 后附 “ 商 品销售凭证”总 收款联) 核对 总收款额 , 核对无误后签字交给会计 审核 。 会计 核对 无误 , 凭收银 员流水 单( 或收银 日报表) 及 专柜销售 日报表( 后附 “ 商 品销售凭证 ”总收款联) 做会计分录如下 : 借: 现金( 银行存款) ( 收银流水单或收银 日报表 ) 贷: 主营业务收入( 不含税) 应交税费一 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 收入额 1 7 %) 同时 结 转 成 本 借: 待抵扣进项税( 主营业务成本 1 7 %)
一
.
引言
全球气候变 暖 已是不争的事实 , 给人类生活和生 产化 ,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 发展 “ 低 二 .研究模型设计 .研 究方法 碳经济 ”也逐渐成 为世界各 国的共识 。而城市 是人类活动 的主 1 本文 以 “ 驱动力—压力—状态一影响一 响应 ”(D P S I R)模 要聚集地 、全球 能源的主要 消耗地和 温室气体 的主要排放 源 。 型为基 础 , 构建上海市低碳 城市评价 指标体系 , 并最后对 其城市 据 统计 , 城 市消耗了全球约7 5 % 的能 源 , 排放 的温室气体 占全球 低碳水 平给予分析 。DP S I R模 型是作为衡量环 境及可持 续发展 总排放量 的8 0 %。最新 统计数据表 明 , 我 国2 0 1 2 年 的城镇 化水平 的一种指标体系而开发 出来 的, 其是在P S R和DS R模型的基础上 已经达 到了5 2 . 6 %, 城镇 规模不 断扩大 , 经济 发展水 平 日益提 升 经过修正发展而来 , 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政策4 大要素 , 不 的同时 , 如何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 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 , 提 高城镇 化 仅表 明了社会 、经济发展和人类行为对环境 的影响 , 也表明了人 质量 , 把生态文 明理念和 原则全面融 入城镇化 过程 , 走集约 、智 能、绿色 、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做到城市发展与 自然环境 的 类行为及 其最 终导致的环境状 态对社会 的反馈 。 D P S I R模型评 价指标分 为驱动力 因子、压力 因子 、状 态因 和谐统一 , 也是我们亟待解决 的问题 。 子 、影 响因子和响应 因子五种类型 。其 中 “ 驱动 力”表现 为生 上 海是我 国的经济 中心和 金融 中心 , 2 0 1 1 年底 , 上 海常住 人 产经济活 动和居 民消费 活动等对低 碳经济发展产 生影 响的社 会 口达 ̄ U 2 3 4 7 . 5 万人, G DP 总量 1 . 9 万亿 元 , 接近 全国 的二 十分 之 压力 ”主要表 现为 相关资源使 用状 况和资源利 2 0 1 2 年4 月, 发改委气候 司下发 了 《 关于组织推 荐 申报第 二 经济驱动 因素 ;“ 用效率等 因素 ;“ 状态 ”则 主要表 现为城 市在驱动 因子和压 力因 批低碳试 点省区和城市 的通知》 , 上海也入选为试点城市之一 。 子的共同影响所面I 临的状态 , 主要 由C O2 排放量 、其它 温室气体 因此研究 上海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和城 市低碳发展路径 , 无 疑 人均排 放量 和经济产 出量 等指标 来体 现 ;“ 影 响”表 现为社 会 对其 它城市 具有很重要 的参考 作用 。本 文选择上海 市为研究对 经济状况 和城市资源环 境等指标在 “ 压 力”指标 和 “ 状态 ”指 象, 运用DP S I R模 型构建相 关评价指 标 , 对 上海市近 几年低碳 发 标作用下受到的影响 ;“ 响应 ”则指 的是政府 和大众所 采取 的对 展水 平进 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 , 为上海市未来的城市转型提供一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各国迫切面临的挑战。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低碳发展既承担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也将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为此,中国政府主动开展《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旨在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与路径,推动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
低碳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减排。
在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中,主要考虑了工业、能源、交通、建筑和农业等领域的减排措施。
首先,发展清洁能源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等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其次,加强节能减排是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
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节能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节能减排,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推广低碳交通方式、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和发展循环农业等措施也被纳入了长期低碳发展战略。
在转型路径研究中,持续经济增长和低碳发展并不矛盾。
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
绿色经济成为新的发展引擎,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标。
首先,中国鼓励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加大对清洁技术的研究和商业化应用力度,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其次,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通过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利用、循环农业等手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在推动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将积极推动国际合作。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受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影响,呼吁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加强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其他国际环保合作机制,与各国共同制定并实施低碳发展行动。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南南合作和北南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经验分享,共同推动全球低碳发展。
然而,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仍面临诸多挑战。
从理念走向实践——上海市低碳实践区建设探索
a t n s o h t lw a b n e eo m e t i a ig r a c r m c n e tt a t e hs c i h ws t a o c r o d v lp o n s kn g e tpa e fO t o c p o pr ci .T i c a t l ds u s s b u t e i ic n e o e t bihn lw c r o p a t e o e n h n a ri e ic s e a o t h sgnf a c f s a l ig o c i s a b n r c i z n i S a gh i c
低 碳 城 市 建 设 专 栏
从 理念走 向实践
上 海 市 低 碳 实 践 区建设 探 索
上 海 市发 展 改 革研 究 院 总 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 兼 能 源 交通 研 究所 唐 忆 文
摘
要 :2 1 年 , 海市人 民政府 对虹桥 商务 区、 01 上 崇明县 、 宁区虹桥 地 区、 长 临港地 区( 包括产 业区和 主城
握 的四个关键点 . 供有 关部 门参考 。
关 键 词 :低 碳 发 展 : 碳 实 践 区 建 设 : 新 突破 低 创
F O Co c p o r c ie — Ex Ir g t e E t b ih r m n e tt P a t — c pO i h s a l me t o a g a n s n f Sh n h i L w r o a t e Z n o Ca b n Pr c i o e c
征 , 别是 目前在体 制框 架还 没 有与 之衔 接 到位 的 特 情 况 下 , 府 的 引导 是 低碳 实 践 的根 本 保 证 , 以 政 所 必 须充 分 发 挥 政 府 的主 导 作 用 。 过 规 划 、 针 和 通 方
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路径一:能源结构转型
能源结构转型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传统城市主要依赖化
石能源,导致碳排放量高,建设低碳城市需要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因此,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煤炭、石油等
化石能源的依赖,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
路径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路径三:交通绿色化与低碳出行
策略一:政策支持
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和居民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策略二: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应用低
碳技术,比如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等,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能耗
和碳排放。
同时,推广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和能源调控中的应用,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策略。
策略三:社会参与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企业、居民等各个群体。
政
府应当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公
众更加重视能源节约和碳排放减少。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合力。
综上所述,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在于转变能源结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交通绿色化与低碳出行,并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与路径选择
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与路径选择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了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的重要议题。
低碳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选择来解决这些挑战。
一、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1.碳排放量较大: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都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2.资源消耗高:城市人口密集,资源消耗量大,对水、能源、土地等资源需求量大,导致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
3.环境质量低: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居民健康造成了威胁。
4.传统城市规划思维:传统城市规划思维以功能分区为主,忽视了城市内部的交叉影响和整体协调,导致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和可持续。
二、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1.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城市应该制定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低碳目标,整合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结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推动低碳交通出行: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量,推动交通绿色化和智能化。
4.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通过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广城市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公园、绿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6.加强城市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低碳城市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评估,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三、结语低碳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挑战和机遇并存。
只有深入研究低碳城市建设的挑战与路径选择,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的低碳城市。
希望我国各地城市能够积极响应国家,加大力度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为未来城市发展和全球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城市群碳排放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
城市群碳排放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
郑宏媚;陆韩静
【期刊名称】《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年(卷),期】2024(14)2
【摘要】研究了城市群碳排放的现状,提出了城市群碳排放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城市群碳排放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交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碳排放监测与数据管理、加强政策法规支持和引导、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等发展路径。
【总页数】3页(P192-194)
【作者】郑宏媚;陆韩静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海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2.交通与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分析——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圈定省份的研究
3.绿色发展机制下云南省水泥企业碳排放现状调查及减排路径研究
4.我国碳排放成因分析及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5.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研究——基于综合评价指数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其次,应注重开发“城市矿山”问题。
所谓“城市矿山”是指城市中各种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废弃物资。
“城市矿山”的资源单位含量往往比自然界中矿山的资源单位含量更为丰富。
研究数据显示,一般的金矿开采1吨金砂仅能提炼出5克黄金,而从1吨废旧手机中,可以提炼400克金、2.3公斤银、172克铜;从1吨废旧个人电脑中,则可提炼出300克黄金、1公斤银、150克铜等稀有贵重金属。
自然界的矿产资源总有枯竭之时,而“城市矿山”却可以循环利用。
以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这里一年回收加工的原材料铜50万吨、铝25万吨、铁30万吨、橡塑材料30万吨,其他材料15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矿山”。
据报道,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多年来大力发展废弃塑料、五金、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产业,成为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基地。
目前全镇总人口13.9万人,仅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一项就可以保障6万多人就业和10万多人的生活出路。
由此可见,开发“城市矿山”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因开采原生自然资源和冶炼矿石时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还能减轻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所以,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开发“城市矿山”必将成为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
再次,要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入手。
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在运行过程中,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选用低碳装饰材料,避免过度装修,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
上海临港产业区低碳实践探索与思考
通体 系 、 工业 建 筑 节能 等 方面 实践 探 索 , 为产 业 区
l d s r IPa k u ti n a r
Li h p n u ui i g
Ab ta t Ln n Ne s rc : iga g w Ci i t s n o t e a l s lw c r o r s a c a d y o e f h e re t o i a b n e e r h n d v lp e t e eo m n
着 力 推进 节 能 减 排 工 作 , 织 产 学 研 团 队 , 泛 开 组 广
展 国 内外 合作 研 究和 交 流 , 临港产 业 区进 行 了积 对
大功 能 区块 。产 业 区具有 得 天独 厚 的 区位 优 势 , 是
目前 世 界 上 少有 的集 航 空 、 运 、 路 、 海 铁 高速 公 路 、
临港产 业 区陆路 交通 十分便 捷 , 路芦 潮港 中心 站 铁
是全 国 1 8个 铁 路集 装箱 中心站 之一 ,内河运输 是
临港 产 业 区在 规 划 建设 之 初就 开 展 了大 量 的 低碳 经济研 究 与示范 工程 建设 。 临港产 业 区濒江 临
海, 滩涂 资源 丰 富 , 网交错 , 水 湿地 面 积 较大 , 生物 多样 性相对 较高 , 生态 足迹供 给 高于 上海 市平 均水 平, 生态 承载 力 是 上 海市 平 均水 平 的 两倍 , 生态 环 境 优势 明显 。总体 来说 , 临港 产业 区具 有很 好 的前 期 低碳 实践 和 自然 环境 两大基 础 条件优 势 。
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与路径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与路径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低碳城市建设旨在通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策略,减少城市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与路径研究。
一、城市规划与设计低碳城市建设的第一步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城市规划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因素,以确保城市的发展能够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将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从而降低交通能源消耗。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低碳城市建设离不开节能与能源利用的关键技术。
建筑节能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采用高效的节能建筑材料、改善建筑隔热性能、引入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此外,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和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三、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因此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路径。
通过加强公共交通的运营和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对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可以吸引更多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交通碳排放。
此外,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桩设施等也是低碳交通的有效途径。
四、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垃圾分类投放和资源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此外,建设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如生物质能发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可以实现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五、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应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城市内部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的共享与交互,可以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碳排放。
上海市首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概况及其启示
上海市首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概况及其启示徐展国【摘要】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8 low-carbon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s in Shanghai was summarized. And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goals and special features were elaborated. On this basi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s were deeply discussed,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low-carbo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other similar urban areas.%全面总结了上海市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概况,并对试点城区的建设发展目标和低碳发展特色进行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规划有益经验,以期对其他类似城区低碳规划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5【总页数】4页(P2239-2242)【关键词】上海;低碳发展;实践;启示【作者】徐展国【作者单位】上海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已提出至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这一自愿减排目标。
为此,我国已制定明确的“十二五”碳减排强度下降目标以及能耗总量控制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省市。
作为实现“四个率先”的排头兵,近年来,上海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进城市低碳转型,努力实现碳排放强度和能耗总量的双重下降。
2011年,上海市正式授牌启动崇明县、虹桥商务区、临港地区(包括产业区和主城区)、长宁区虹桥地区、奉贤区南桥新城、金桥出口加工区、徐汇区滨江地区、黄浦区外滩滨江地区等首批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开展为期3~5年的试点实践活动,具体任务包括制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支持低碳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以及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以期进一步传承“低碳世博”的成功示范经验,持续推进全市的低碳转型发展,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低碳发展路径。
走向“低碳城市”的行动路径
走向“低碳城市”的行动路径摘要:日益突出的全球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正严重威胁着自然和人类安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
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城市首当其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
本文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对“低碳城市”探索和发展的思考,探讨我国走向“低碳城市”行动路径,希望通过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走向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城市;行动路径中图分类号:p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大量资源被直接消耗,大量废弃物却返还自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由于人类过多使用高碳能源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1 重视“低碳城市”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种变化取决于人类干扰、生产技术及自然力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就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而言,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是:温室气体的影响非常重要[1].城市作为人类居住、工作和生活的载体,建筑、工业、交通、物流的集中地,同时也是高耗能和高排放的中心。
尽管全球城市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但全世界人口中约有一半居住在城市中,这些城市消耗了全球能源的75%,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产生的80%左右[2]。
由此可见,城市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也必然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
为此,世界各国开始探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低碳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2 探索“低碳城市”2.1 国外探索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
英国政府最早于2003 年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随后,又推动了一系列低碳城市项目(lccp),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在lccp 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
低碳城市建设的项目管理路径研究
≯
囊
;
[】 3 郭莉 .网络 治理 :生态城市 管理 的路 径选择 Ⅱ. 】 科技进 。譬 步 与 对 策 ,20 , 44:5 6 . 072( 6- 8 ) [】 4 娄伟 , 李萌 . 低碳经济规划:理论 ・ 方法 ・ 模型 【 . M]北京: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版 社 ,2 1. 01 【 陈晓春 . 5 】 低碳 经济与公共政策研 究 【 . M】长沙:湖南大学
直在改 善。未来要继续增 加环保事业 的投 资 ,增 强环保投入
一 薯
的使用效 率 ,并建立一套对 北京市环境质量状 况全方位实时监 j 测 的体 系。在夏季提高 空调最低温度 ,在冬季则 大力发展集体 和生态涵养 区,大力与周边省市合作发展植树造林运动 。 ( 7)技术 系统是 节能减 排 的关 键 。北 京市企 业界非 常重 视科研投入 ,科技推动低碳 化进程 的潜力非 常大。但 是 ,北京 市科技活 力较 低 ,所 以,今后北 京市的企业要继续增 加研 发投 入 ,大力发展 低碳技术 ,为 能源系统 、建筑系统 和环 境系统提
。
情 ,支持企业 成为技术研发创新 的主体 ,并大力培育 出一批科 毫 。 势 ,积极推进学术 界与企业界 的产学研合作 ,共 同研发工业 清
洁生产技 术 、节能 建筑和节 能交通技术 、碳 捕获 / 封存技 术等
节 能 减排 类 技 术 。 24监 控 阶 段 和 收尾 阶 段 . _
j
的功能定位 。这 些新 的卫星城今后要积极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循 环经济 、特 色生态 农业 和 C M项 目,使其成 为北 京市 经济 D 增长 的新亮点 。除此之外 ,北京 市作为 国家 的首都 ,要尽 快地 建成全 国性碳交 易中心 ,构建一套成熟的碳交易和碳金融体系 , 加强 与发达 国家的相关学 习与合 作 ,通过市场 的力量来控 制碳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推进措施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推进措施一、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出一条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呢?1. 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为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政府应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引导力度。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应的减排目标和计划,并确立明确的责任分工。
其次,加大环境保护税等环保收费制度力度,借助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
此外,加强对企业能源消费情况进行监管和考核,鼓励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2. 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强技术转移与共享,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发各方面的创新活力。
3. 鼓励低碳投资与融资低碳经济需要资金支持,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鼓励各类主体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投资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出台优惠税收政策等方式引导和扶持低碳项目的发展。
此外,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银行、证券市场等金融机构在低碳领域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4. 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低碳经济意义和价值的认知。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员工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推进措施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以下是一些重要而有效的推进措施:1.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低碳经济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间加强合作和交流。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并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共享技术成果。
同时,可以通过设立联合研究机构、开展国际项目合作等形式加强国际间在低碳领域的合作。
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结构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
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
在背景介绍了城市低碳化的重要性,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城市低碳功能区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意义在于为我国城市低碳化提供战略指导。
在具体探讨了城市低碳功能区的概念和特点、发展的必要性、我国现状分析、政策支持以及发展路径和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城市低碳功能区发展的关键,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强调了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低碳功能区、发展战略、政策支持、现状分析、路径和策略、关键、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已带来了大量的能耗和排放量,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挑战,我国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
低碳功能区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发展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等措施,我国城市正在积极探索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降低碳排放量做出努力。
在全球范围内,低碳功能区的概念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率先实施低碳功能区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探讨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分析其现状与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对于我国建设低碳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提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城市产生的废气排放和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在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发展的规划和建设仍然不够全面和系统,很多城市缺乏完善的低碳功能区规划,导致城市能源消耗和排放难以有效控制。
现代城市发展的低碳内涵与实现路径
( 一)我 国碳排放总量增长是阶段性的
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必须进行的大规模现代化
在一定 的技术水 平条件 下 ,一 个国家 和地 区的人 民生 基础设施 建设和物质财富 积累 , 以煤为主 的能 活水 平与碳排 放量密 切相关 ,一个 国家的发 展阶段 与其累 源消费结构和 不可逾越的 重化工业发展 阶段 , 计的碳 排放量 密切相关 。碳排 放是 与生存权 、发展 权紧密 经 济全 球化 背景 下的 大量制 成品 净 绿色城市 、环保城市 、宜居城市、 园林 城市等 的内 涵有很 多共性,但也有不 同的侧重 。从经济社会 的运行分析 ,低 碳城市可 分解为低碳
产业 (低碳 生产 )、低碳建 筑、低碳 交通、低碳 生活 (低碳 消费 )、低碳 管理 (低碳
办公 )等。开 展低 碳城市规划 编制工作 ,提 出低碳城 市发展指标体 系,对低碳 城市发
功举行 迅速风靡 全球 。~方面 ,城市 是人类 文明高度 发展 的 发展 越来越 依赖 于人 与人 、人与 自然生态
的 产 物 ,世 界 城 市化 率 已超 过 5 % 享 受 城 市 文 明 是 绝 大 多 环 境 的 和 谐 共 处 。 而 低 碳 城 市 既 是 人 与 自 然 0, 数 人 的 期 盼 ,未 来 几 十 年 快 速 的 城 市 化 仍 将 是 人 类 社 会 发 生 态 环 境 和 谐 共 处 的 主 要 空 间 地 域 ,也 是 践 展 的 主 旋 律 : 一 方 面 ,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 特 别 是 城 市 的 发 行 以人 为 本 发 展 理 念 的 主体 。 另
低 碳 发 展 是 指 相 对 于 同等 经 济 产 出 和 生 活 水 平 的 较 低 于发 展 中 。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的 发 展 方 式 , 或 者 是 指 同 等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量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水 平 与 碳 排 放 总 量 正 下 的 较 高 产 出 和 较 高 生 活 水 平 的 发 展 方 式 。走 低 碳 发 展 之 处 于 高 度 的 正 相 关 阶 段 ,今 后 一 个 较 长 时 期 路 是 人类 社 会 面 对 全 球 资 源 环 境 的 硬 约 束 ,是 实 现 可 持 续 内 我 国 仍 将 是 一 个 发 展 中 国 家 。为 了 完 成 发 展 的 必 然 选 择 。但 特 殊 的 国 情 和 发 展 阶 段 决 定 了我 国 特 工 业 化 、加 快 城 市 化 的 历 史 任 务 ,诸 如 1 f 3& 殊9  ̄ 碳 发 展 路 径 。 9B , 人 民生 活 水 平 在 较 低 基 数 上 的 提 高 , 高 社 会 提
低碳城市规划_目标选择与关键领域
。张泉等在回顾国内外
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低碳 如低碳城市规 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划的定 位 问 题、 理论研究问题和指标体系问 题
[2 ]
, 其观点鲜明新颖, 但尚需更深入的分析。
陈飞、 诸大建在对上海市建筑、 交通和生产碳排 放的现实情景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 了脱钩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汇捕捉的规 划思路 手段
[6 ]
三、 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领域
虽然衡量低碳城市的标准相对单一, 但低 碳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 面, 从生产到消费, 从城市的发展战略到居民的 无不涉及到低碳问题。因而, 低碳城 衣食住行, 应该是一个全面、 综合的 市规划不是专项规划, 城市发展规划。 但同时, 低碳城市规划不能只 是宏观的规划, 还应该是一个能够落到实处、 具 有可操作性的实用性很强的规划。要做到既综 合又实用, 必须深入分析城市碳排放的特点, 抓 住关键领域。我们认为, 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 领域是空间布局、 产业、 建筑、 交通和基础设施。
潘海啸等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层面的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总规层面的绿色交通支撑的空间结构和详规层面的小街区模式通过合理的交通布局来减少交通排放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问题理论研究问题和指标体系问题陈飞诸大建在对上海市建筑交通和生产碳排放的现实情景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脱钩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汇捕捉的规划思路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和增强碳汇能力的规划手段益进行了界定和详尽的分析看目前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未能发挥对当前各地低碳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社会科学版
SHEHUI KEXUEBAN
城市低碳社区发展理念和实践路径
城市低碳社区发展理念和实践路径
傅少鹏
【期刊名称】《中国住宅设施》
【年(卷),期】2024()3
【摘要】低碳社区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或社区,通过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低碳社区发展的理念和实践路径。
通过分析能源、建筑、交通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的实践措施,提出了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建筑设计和材料、拓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非机动交通方式、推动绿色消费与质朴生活、强化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以及加强社区居民参与、共同治理等路径。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傅少鹏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厦门市为例
2.低碳交通理念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以江苏镇江官塘新区低碳规划为例
3.低碳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朔州市努力推进高碳能源城市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先行实践
4.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实践
5.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路径研究——评《瑞士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经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目标与路径研究研究单位:复旦大学(文中内容仅代表该机构观点)在低碳化发展已成全球性趋势的大背景下,高碳发展的上海既无法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支撑,也与其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相背离,因而是没有出路的。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上海应充分利用其碳排放资源需求者与市场组织者的双重角色,依托其“龙头”地位,实现区域碳排放资源的优化配置。
未来上海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4 个方面:向绝对量减排转换的潜在压力;因持续性而来的潜在压力;“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导致的潜在减排困难;生活领域能耗和碳排放趋于上升。
基于压力分析,反思既往工作,本研究认为以下4 个问题关系到上海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的成败:如何化解能源升级引发的使用成本上升问题;如何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挖掘重化工业的减排潜力;如何结合城镇发展规划挖掘交通、建筑领域的减排潜力,应对生活领域碳锁定效应;如何以成本有效的方式实现城市碳汇存量的持续增长。
展望未来,本研究认为,上海已处于向后工业社会的转折点上,“转型”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基调。
基于对上海发展阶段的研判,结合发达部分发达国家城市的经验,本研究运用情景分析法研究上海未来的能源需求及碳排放量,并据此设定上海未来的碳减排目标。
具体而言,本研究设定3 种情景模式,分别为:(1)基准情景: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外推:继续执行已经确定的政策,无新的政策调整。
(2)能效情景:基于基准情景,增加能效控制和能源结构优化措施。
(3)低碳情景:基于能效情景,采用更为严厉的需求控制措施,经济增速较前两种情景有所降低。
本研究设定了5 项主要情景影响因素,分别为:1)人口情景:常住人口规模将在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
(2)经济情景:经济增长速度将持续放缓。
消费成为拉动GDP 增长的主要动力。
(3)建筑情景:居住建筑能耗将因人口增加和居住条件改善而上升。
家庭能耗将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
公共建筑能耗将因公共建筑需求减少而减少。
4)交通情景:私人汽车消费将在2020 年达到峰值后进入平稳增长期;公共交通出行率将会有快速的发展;航空运能将会大幅提升。
(5)能源结构情景:能源利用优先顺序为本地低碳能源、外来电、石油以及依据需求缺口确定的煤炭消耗量。
基于情景分析,本研究预测上海未来的能源需求:(1)基准情景下,终端能源需求还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到2030 年左右增速放缓,到2040 年,终端能源需求达到18000 万吨标准煤左右。
(2)能效情景下,终端能源需求呈现先上升,到2030 年后,终端能源消费需求基本稳定在14840-14970 万吨标准煤。
(3)低碳情景下,终端能耗需求呈现先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
拐点出现于2025 年左右,拐点能耗为12600 多万吨标准煤左右。
得益于产业和建筑能耗下降的贡献,到2040 年,终端能源需求降至11885 万吨标准煤左右。
基于能源需求的预测,上海的碳排放趋势:(1)基准情景下,能源碳排放呈现先快速增长后增长趋缓的变动趋势。
到2040 年上海的碳排放将达到37640 万tCO2 ,比2010 年上升50%,人均碳排放达到10.93 t CO2 。
(2)能效情景下,能源碳排放呈现先缓慢上升,后稳定下降的趋势。
2030 能源碳排放达到峰值30207 万tCO2 ,到2040 年上海的碳排放将降至29080 万tCO2 ,比2010 年上升16%。
而人均碳排放达到8.45t CO2 。
(3)低碳情景下,能源碳排放则呈现先平稳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15 年就达到峰值碳排放(25698 万t CO2)。
2040 年上海的碳排放将降至21526 万tCO2 。
而人均碳排放达到6.25t CO2 。
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设定上海未来的低碳发展总目标、部门目标、分项指标。
为了实现上海低碳发展的目标与指标,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生活方式与交通和建筑能耗、碳汇建设等主要影响要素。
具体而言,(1)本市常住人口规模。
村镇整治、基层社区管理水平提升、低端产业退出等因有效打击“灰色产业链”降低低端外来人口规模;老龄化的影响表现为上海能够容忍的老龄化程度及由此而来的老年照料劳动力的增长。
(2)产业结构调整。
除了加速淘汰简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产业结构调整还包括在放弃低端产品、发展高端产品、服务国家战略的思路下,对以上海钢铁、石化等规模以上高能耗产业的调整。
3)建筑、交通与居民生活方式转变。
三者联系紧密。
更大的房子、拥有更多耗能电器,对私人小汽车出行的依赖使生活领域有陷入碳锁定的风险。
缺乏以生活服务配套的便利化为特征的“人气增长核”使新城难以实现紧凑型发展。
职住分离导致的钟摆人口使交通能耗居高不下。
因此,产城融合的关键是产居融合。
(4)碳汇建设。
“大城市小郊区”的格局决定了上海自然碳汇作用有限。
上海的碳汇主要分布在农田、湿地以及林地和绿地中。
空间有限和建设维护成本高昂是上海碳汇建设的主要障碍。
应结合村镇整治、产业结构调整等将更多土地用于生态修复,同时通过理顺责、权、利,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碳汇建设。
基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认为至2020 年,上海的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的计划包括:1)人口控制人口规模:降低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的来沪人员规模;调整劳动力结构:增加老年人口照料类外来人口的数量2)产业规模以上高耗能企业的退出:钢铁和化学工业是需要着重关注的行业。
“散小差”企业的退出:主要淘汰因高成本而无法迁入工业园区的企业、因高成本而无力进行节能改造的企业。
3)交通发展公共交通:以更便捷、更舒适、更准时作为公共交通发展的指引,力争在2020 年前开始出现公交出行对私家车的替代。
减少通勤性钟摆人口:针对居住者经济活动特点升级区域产业,实现产城融合。
减少消费性钟摆人口:通过便利化的生活设施、均质化的公共服务实现居民就近消费。
更紧凑的新城建设:依托老城的公共服务功能缩短新城的成熟期;若无老城可依托,则应先形行培育新城生活服务核心4)建筑提高既有公共建筑的使用效率摊薄建造、使用能耗及碳排放:最大限度的避免既有建筑的闲置,尽可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推进住宅节能改造降低居住能耗:提高居民出资改造的积极性,提高社会资本参与住宅节能改造、节能服务等的积极性。
控制居住建筑能耗:在家庭人口规模3 人及以下的假设下,减少90 平方米以上住宅供给量。
5)碳汇建设维持碳汇资源存量稳定:在碳汇面积难有持续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应保证其碳吸收能力不出现显著衰减。
争取碳汇资源存量小幅增长:应考虑将腾挪出的工业土地用于碳汇建设,如完成调整的“ 195”、“ 198”地块,甚至是“ 104”地块。
为了实现上海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的近期计划及总目标、分项指标等,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建设思路包括:(1)体系化的支撑政策。
理顺既有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作用,修正因令出多门导致的低效率。
(2)提供足够的经济激励的制度。
使各种有利于碳减排、增加碳汇的活动都获得足够的经济激励。
(3)使上海碳排放交易系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的制度。
使交易产品的价格更真实、及时地反映上海碳排放资源稀缺性。
(4)完善低碳建设发展相关中介服务的制度。
以有效的监管和足够的经济激励促进相关中介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发展。
研究单位:上海社科院(文中内容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城市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低碳发展是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
上海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应对国际减排压力、完成国家碳减排目标的需要,也是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与资源禀赋相似的一些全球城市相比,虽然近年来上海的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相对脱钩,但上海的碳排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未来30 年,上海城市人口还将进一步增长,城市仍面临碳排放增加的压力和挑战。
城市的形态、经济结构和GDP、能源结构、能源供给方式、建筑模式、消费模式、交通和建成的基础设施等,都是影响城市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城市的形态一旦形成,将会固化城市的碳排放路径,因此在上海新一轮城市规划总体修编之中,将低碳城市建设作为规划修编的重要考量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一是测算上海的碳足迹:建立核算架构和测量进程的基准线。
确定基准排放水平和排放源,确定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起点;二是规划远景和设定低碳目标:在识别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建立碳排放情景分析模型,分情景预判上海未来30 年可能的碳排格局,根据高站位、宽视野、可实现的原则,提出“1 强度+3 峰值”目标,并将这些发展目标分解成55 个单项指标的低碳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给定相应的目标值。
三是剖析实现上海低碳城市建设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差距。
四是提出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分阶段目标及六大实现路径。
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判断如下:、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起点1、上海碳足迹已与经济增长相对脱钩,上海近年来碳排强度和能源强度下降速度快于“十二五”国家给予上海的约束性指标,至2013 年底已基本完成“十二五”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减排指标。
上海人均碳排放已出现筑平台趋势,但上海人均碳排放仍高于全球城市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
2、与纽约、东京以交通和建筑碳排为主导不同,上海碳排仍是以工业和电力为主导型,交通运输、建筑虽然占比低于工业和电力,但交通运输的碳排强度很高,且交通运输、建筑碳排总量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上海制造业碳排主要集中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石油化工和化学原料制造业三大产业。
上海火力发电中煤炭装机占比高,上海本地装机占上海电力供给的70%左右,是碳排放以及城市空气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长距离交通型的城市格局仍是上海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从历史趋势看,电力与热力生产与供应部门占碳排放的比重开始缓慢下降,而交通运输储运和邮政业的比重开始缓慢增长。
此外,城乡居民生活及其他的部门的碳排放也有较明显的增长。
3、上海城市碳排放呈现出郊区大于中心城区的空间格局,工业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宝山、浦东和金山。
104 地块中,公告开发区(15 个国家级开发区、22 个市级开发区)碳排放总量占104 地块碳排总量的比例较高。
各开发区碳排强度和土地产出绩效差异明显。
上海电力碳排主要集中于浦东新区的外高桥、金山、宝山等区域。
上海的碳汇空间主要以湿地和耕地为主,主要集中于崇明和浦东、青浦次之。
从历年生态空间碳汇能力的变化来看,1996-2006 年,上海市生态空间碳汇总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9 年以来虽有所回升,但基本维持在107 万吨/ 年左右,上升趋势并不明显、未来影响上海低碳城市建设主要因素及不确定性1、低碳城市并没有普遍接受的定义,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不同,城市产业的能源密集度、城市能源服务的需求等都会有所差异,城市碳足迹的起点就会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居民提供经济机会和优质的生活,改变城市碳排放的轨迹,不能影响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宜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