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二章《解三角形》三角形中的几何运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二章《解三角形》三角形中的几何运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2、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例2:在△ABC中,化简bcosC+ccosB. 小结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说 也有两个方向,边转化为角或角转化为边,再 进行化简。



3、证明三角恒等式; 例3:在△ABC中, 求 证 a2sin2B+b2sin2A=2absinC.


小结三:由边向角转化后,要熟 练运用三角函数公式,有时又要由 角转化为边;三角形中的有关证明 问题,主要围绕边与角的三角函数 展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类证 明问题就是有了目标的含边与角的 式子的化简问题。
四、练习 I. 课内练习: 在△ABC中,证明下列各式: ①(a2-b2-c2)tanA+(a2-b2+c2)tanB=0 cos 2 A cos 2 B 1 1 2 2 2 2 a b a b II. 课外练习: 1、在△ABC中,BD为∠B的平分线, 求证:AB:BC=AD:DC 2 、 在 △ ABC 中 已 知 (sinA+sinB)2sin2C=3sinAsinB, sin A sin( A B) 求证:A+B=120°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 5第二章《解三角形》
课题:三角形中的几何运算
知识目标:1、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依据; 2、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进行 边角互换。 能力目标:1、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 2、边角互化; 3、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4 、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




教学重点: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进行边 角互换。 教学难点:1、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进行 边角互换时的转化方向; 2、三角恒等式证明中结论 与 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三角形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pptx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三角形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pptx
15
类型二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角度问题 例 2 在△ABC 中,已知 AB=436,cos∠ABC= 66,AC 边上的中线 BD = 5,求 sin A 的值. 解答
18
反思与感悟
运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有关问题时,需根据需要作出辅助线构造三 角形,再在三角形中运用定理求解.
21
跟踪训练 2 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 a,b,c.设 a, b,c 满足条件 b2+c2-bc=a2 和bc=12+ 3,求 A 和 tan B 的值. 解答
①画出图形

②理清已知条件,要求的目标;
③根据条件目标寻求通过解三角形凑齐缺失条件.
5
梳理
对于平面图形的长度、角度、面积等计算问题,首先要把所求的量转 化到三角形中,然后选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构造三角形时,要 注意使构造三角形含有尽量多个已知量,这样可以简化运算.6Biblioteka 知识点二 平面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30
当堂训练
31
1.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 cm、5 cm,其夹角的余弦值是方程5x2-7x-6=
0的根,则此三角形的面积是 答案 解析
√A.6 cm2
B.125 cm2
C.8 cm2
D.10 cm2
1 2 3 432 5
2.在△ABC中,周长为7.5 cm,且sin A∶sin B∶sin C=4∶ 5∶6,下列
27
反思与感悟
解本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求值.
28
跟踪训练3 (1)在△ABC中,若已知三边为连续整数,最大角为钝角, 求最大角的余弦值; 解答
设三边长分别为a-1,a,a+1, 由于最大角是钝角,所以(a-1) 2+a2-(a+1) 2<0, 解得0<a<4.又因为a为整数,所以a=1或2或3. 当a=1时,a-1=0,不合题意舍去; 当a=2时,三边长为1,2,3,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a=3时,三边长为2,3,4,设最大角为θ,则

高中数学 第一部分 第二章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一部分 第二章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例 2] 如图,在△ABC 中,BC=5, 31 AC=4,cos ∠CAD= 且 AD=BD,求 32 △ABC 的面积.
[思路点拨] 先由余弦定理求出 CD 长,再利用正弦 1 定理求角 C 的正弦值, 最后根据 S= BC· AC· sin C 求△ABC 2 的面积.
[精解详析] 设 CD=x,则 AD=BD=5-x, 在△CAD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5-x2+42-x2 31 cos ∠CAD= = . 2×4×5-x 32 解得 x=1. AD CD 在△CAD 中,由正弦定理可知: = , sin C sin ∠CAD
(2)由(1)知∠ADB=60° , 在△ABD 中,AD=10,B=30° ,∠ADB=60° , AB AD 由正弦定理得 = , sin ∠ADB sin B 3 ADsin ∠ADB 10sin 60° 10× 2 ∴AB= = = =10 3. sin B sin 30° 1 2
[一点通]
3 (2)由 BA · BC =3,得 accos B=3,ac=cos B=5,
3 6 2 2 由余弦定理:b =a +c -2ac× 得 ac=a +c - ac, 5 5
2 2 2
21 a +c +2ac= ac=21, 5
2 2
∴(a+c)2=21. ∴a+c= 21.
(2)设 BA · BC =3,求 a+c 的值.
解:(1)由已知 b2=ac,及正弦定理得 sin2B=sin Asin C 3 4 由 cos B= ,则 sin B= . 5 5 sin Ccos A+cos Csin A sin A+C cos A cos C + = = = sin A sin C sin Asin C sin Asin C sin B 1 5 = = . sin Asin C sin B 4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三角形 第2节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三角形 第2节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1.进一步理解正、余弦定理中所蕴含的边角之间的关系.(易混点) 2.掌握通过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的方法,以及解决有关三角形 中的几何度量问题.(重点) 3.深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在三角形度 量问题中的作用.(难点) 4.了解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灵活运 用知识的能力.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阅读教材 P54~P55“练习”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主要涉及 长度 、 角度 、 面积 问题.
(1)在△ABC 中,a=2 2,A=45°,则△ABC 外接圆的半径 R 等于________.
(2)在△ABC 中,AB=6,A=30°,B=120°,则 S△ABC=________. 【解析】 (1)2R=sina A=2 22=4,∴R=2.
【解】 (1)设三角形三内角 A,B,C 对应的三边分别为 a,b,c, ∵sin B=cos Asin C, ∴cos A=ssiinn CB,由正弦定理有 cos A=bc, 又由余弦定理有 cos A=b2+2cb2c-a2, ∴bc=b2+2cb2c-a2,即 a2+b2=c2. 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 C=90°.
本题体现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先是由正弦定理求 a、c,再 由余弦定理求 b.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揭示的都是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都是解三角 形的重要工具,解三角形时要注意根据题目的条件合理选择.
[再练一题] 2.在△ABC 中,已知 sin B=cos A sin C,A→B·A→C=9,△ABC 的面积等于 6. 【导学号:67940039】 (1)求 C; (2)求△ABC 的三边之长.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2013-2014年北师大版必修五)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2013-2014年北师大版必修五)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型三
三角形中的综合问题
【例3】(本题满分 12 分)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 3 为 a,b,c,设 S 为△ABC 的面积,满足 S= (a2+b2-c2). 4 (1)求角C的大小; (2)求sin A+sin B的最大值.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 恒等变换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了三角运算求解能力.
π C.A,B,C≠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型一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B, 且其对边分别为 a, 【例1】 已知角 A,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 1 b,c,若 cos Bcos C-sin Bsin C= . 2 (1)求角 A; (2)若 a=2 3,b+c=4,求△ABC 的面积.
由 sin 2A=sin 2B 得到 2A=2B, 而忘证了 2A=π -2B,造成错选 A;由 sin 2A=sin 2B 得 2A=2B 或 2A=π π -2B,即 A=B 或 A+B= ,但看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错 2 选 B.前者是正弦函数值相等两角关系不清;后者是对“或” 的理解不深入或读题不认真.
3 1 =sin A+ cos A+ sin A 2 2 =
π 3sinA+ ≤ 6 2π 30<A< (9 3
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π 当 A= 时,即△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取等号(11 分) 3 所以 sin A+sin B 的最大值为 3.(12 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2 2 2 1 × + 3 2 3
题型二 计算线段的长度
【例2】 如图,在△ABC中,已知, B=45°,D是BC边上的一点, AD=5,AC=7,DC=3,求AB 的长. [思路探索] 解答本题可先由余弦定理求cos C,然后由 同角三角关系求出sin C,最后由正弦定理求出AB的长.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2.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课件(共44张PPT)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2.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课件(共44张PPT)

知识点三
几个常用结论
在△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 π (1)若sin 2A=sin 2B,则 A=B或A+B= 2 ; (2)若cos A=cos B,则 A=B ;
(3)若a2>b2+c2,则△ABC为钝角三角形 ;
(4)若a2=b2+c2,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
(5)若a2<b2+c2且b2<a2+c2且c2<a2+b2,则△ABC为 锐角三角形 .
解 1 3 由题意可知2absin C= 4 ×2abcos C.
π 所以 tan C= 3,因为 0<C<π,所以 C=3.
解析答案
(2)求sin A+sin B的最大值.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4
已知△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设向量m
=(a,b),n=(sin B,sin A),p=(b-2,a-2). (1)若m∥n,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1 bcsin A 上的高CD=bsin A ,△ABC的面积S= 2 .
答案
(2)三角形的面积与内切圆 已知△ABC内切圆半径为r,三边长为a,b,c,则△ABC的面积为
1 r ( a + b + c ) S= 2
.
如图,设△ABC内切圆圆心为O,连接OA,OB,OC,
1 1 1 1 则 S△ABC=S△AOB+S△AOC+S△BOC=2cr+2br+2ar=2(a+b+c)r.
答案
60°或120°
解析 1 3 S=2bcsin A=2,
1 3 3 ∴2· 2· 3· sin A=2,∴sin A= 2 ,
又∵A∈(0°,180°),∴A=60°或120°.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用
今天的符号来表示即是 S= 学的知识证明这个结论吗?
14[a2c2-c2+a22-b22],你能用所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三处角形编中辑的母常版用文结本论样式
• 二级 •• (1三)级A+B+C=__1_8_0_°___;
• 四级
• 三级
• 四[解级析] bccosA+cacosB+abcosC =• b五c·级b2+2cb2c-a2+ca·c2+2ac2a-b2+ab·a2+2ba2b-c2 =a2+b22+c2=32+422+62=621.
13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单击此条处件,编取辑B母C版的文中本点 样E,式连结 DE,则 DE∥AB,所以∠ABE+

二级∠BED=180°,根据题目中的条件
• 三级
cos∠ABC=
66,进而求得
• 四级
cos∠B• E五D级=-
66.又由
DE
綊12AB,得
DE=12×4 3 6=2 3 6.在△
BDE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出 BE,从而 BC 可求.再在△ABC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出 AC,再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出 sinA 的值.
• 二级 由正弦定理,得 • 三•级四12+级 3=bc=ssiinnCB=sin1s2in0B°-B
• 五级
=sin120°cosBsi-nBcos120°sinB= 23ta1nB+12, 从而 tanB=12.
2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 cosA=b2+2cb2c-a2=12.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2.2【教学课件】《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2.2【教学课件】《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

同理,在△ABD 中,AB=5,sin ∠BAD =
,∠ADB =45°,
解得 BD=
9 2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必修五
变式训练 1:
在△ABC 中, 已知 B=45°,D 是 BC 边上的一点, AD=10,AC=14,DC=6, 求 AB 的长。
解 在△ADC 中, AD=10,AC=14,DC=6,
0 , 由ABP CBP 90 90°得: 得:
2 2 x 3 x 5 2 2 2 2 ( ) ( ) 1 cos ABP cos CBP 1 即有: 4x 4x
(*)
解*得所求的边长为
52 2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必修五
例 3 在 ABC 中,求证:
(3)已知两角和一边 (4)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类型(3)在有解时只有一 解,类型(4)可有两解、一 解或无解
1 = ac sin B 2 1 = ab sin C 2
(5)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必修五
例题解析
例1 如图 1 所示,在梯形 ABCD 中,AD∥BC,AB=5,AC=9,∠BCA=30°,∠ADB=45°,求 BD 的长。
(2)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
显然 k 0,所以
b2 c 2 a 2 c 2 a 2 b2 a 2 b2 c2 右边=2 bc ca ab 2 bc 2 ca 2 ab
a 2 b2 k 2 sin 2 A k 2 sin 2 B 左边 2 c k 2 sin 2 C sin 2 A sin 2 B = =右边 2 sin C
且点 D 与圆心分别在 PC 的两侧。

2.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五)

2.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课件(北师大版必修五)

解三角形综合问题的方法
(1)三角形中的综合应用问题常常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恒等变换等知识联系在一起. (2)此类问题常以三角形为载体,以正、余弦定理,三角 形面积公式为工具综合考查,解题时要正确“翻译”题目 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或定理.
【例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设S为△ABC的面积,满足S= 3 (a2+b2-c2).
1.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方法解决一些三角形几 何计算问题.(重点) 2.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数学化.(难点)
3.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及正、余弦定理与有关
性质的综合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难点、易混点)
一、正、余弦定理可解决的问题
1.正弦定理可解决的两类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3
c bsinC sinB 3 6 2 2 3 8. 3 2
2
2
∴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
3 1 1 2 2 32 2 . 2 3 2 3 6
1 bcsinA 6 2 8 3. 2
故所求面积 S△ABC=
三角形中的综合问题
的高) 2.S= 1 absinC= 1 bcsinA= 1 acsinB
2 2 2 3.S= 1 r(a+b+c)(r为内切圆半径) 2 4.S= p p a p b (p c) (p= a b c 为三角形的半周长) 2

三角形中与长度有关的问题
三角形中与长度有关的问题的求解思路
2 2 2
又∠ADB+∠ADC=180°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由正弦定 (1) m∥n ―→ asin A=bsin B ―→ 理得a=b ―→ △ABC为等腰三角形
由余弦定 (2) m⊥p ―→ a+b=ab ―→ 理求出ab ―→ S△ABC
[解题过程] (1)∵m∥n, ∴asin A=bsin B, 即 a·2aR=b·2bR, 其中 R 是三角形 ABC 外接圆半径, ∴a2=b2,a=b, ∴△ABC 为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
(1)A+B+C= π ; (2)sin (A+B)= sin C,cos(A+B)= -cos C , cos
A+2 B= sin C2,
sin
A2+B= cos
C 2.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用边 a 及 a 上的高 ha 表示为 S=21aha; 1
(2)用两边 a,b 及夹角 c 表示为 S= 2absin C; (3)用三边 a,b,c 及内切圆半径 r 表示为 S=
ab=(a+b)2-ab=(2 3)2-2=10,
∴AB= 10.
(3)S△ABC=12absin
C=21absin
120°=12×2×
23=
3 2.
已知△ABC 的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设 向量 m=(a,b),n=(sin B,sin A),p=(b-2,a-2).
(1)若 m∥n,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 (2)若 m⊥p,边长 c=2,角 C=π3,求△ABC 的面积.
即 142=x2+102-20xcos 60°,∴x2-10x-96=0,
∴x=16(x=-6 舍去),即 BD=16.
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 sin
∠BCCDB=sin∠BDBCD,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第2章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第2章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
所以∠BAD=∠BAC-∠CAD=π6.
故△ABD 面积与△ACD 面积的比值为
1
π
2A1B·AD·sin6=1.
2AC·AD
又△ABC 的面积为12×4×2sin∠BAC=2 3,
所以△ABD 的面积为 3.
16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选取取决于三角形中哪个角已知或可求,或 三角形中哪个角的正弦值可求. (2)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面积公式 S=12absin C=12acsin B=12 bcsin A 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角又有边,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 理联系起来应用.
[提示] π3≤A<π. (2)在△ABC 中,若 A=π3,则角 B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提示] 0<B<23π.
5
1.在△ABC 中,a=2,A=30°,则△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 )
A.4
B.2
C.2 3
D. 3
B [由正弦定理得 2R=sina A=21=4,故 R=2.] 2
6
2.在△ABC 中,若 a=7,b=3,c=8,则△ABC 的面积等于( )
26
(2)因为 b≥a,所以 A=π3. 由正弦定理得sinb B=sinc C=sina A=2, 得 b=2sin B,c=2sin C, 故 2b-c=4sin B-2sin C =4sin B-2sin23π-B=3sin B- 3cos B=2 3sinB-π6. 因为 b≥a,所以3π≤B<23π,则6π≤B-π6<π2, 所以 2b-c=2 3sinB-π6∈[ 3,2 3).
20
【例 3】 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
且coas
A+cobs

高中数学第2章解三角形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2章解三角形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第2页
1.与传统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相比,用两边及其夹角 正弦值之积的一半求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优势?
第3页
答:主要优势是不必计算三角形的高,只要知道三角形的 “基本量”就可以求其面积.
第4页
2.求三角形面积的常用公式. 答:(1)S=21aha(a 为 BC 的边长,ha 为 BC 边上的高). (2)S=a4bR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3)S=2R2sinAsinBsin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第8页
【解析】 ∵tanB=12,∴0<B<π2 .
∴sinB=
55,cosB=2 5
5 .
又∵tanC=-2,∴π2 <C<π.
∴sinC=2
5 5,cosC=-
5 5.
第9页
则 sinA=sin(B+C)=sinBcosC+cosBsinC
= 55×(- 55)+255×255=35.
∵sinaA=sibnB,∴a=bssiinnBA=
∴S=12absinC=2
3 3.
第15页
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问题与方程思想 例 2 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D⊥CD,AD=10,AB= 14,∠BDA=60°,∠BCD=135°,求 BC 的长.
第16页
【思路分析】 欲求 BC,在△BCD 中,已知∠BCD,∠BDC 可求,故需再知一条边;而已知∠BDA 和 AB,AD,故可在△ABD 中,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得 BD.这样在△BCD 中,由正弦定 理可求 BC.
第31页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8,底边为 2,则底角的余弦值等于
()
2 A. 4
B.2 2
1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五 第二章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课件(95张)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五 第二章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课件(95张)

【解析】选C.设△ABC的内角A,B,C对应的边分别为a,b,c,作AD⊥BC于D,令 ∠DAC=θ,如图所示:
在△ABC中,B= ,AD⊥BC,则△ABD是以AB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C边上的
4
高为AD=1 BC=a ,
3
3
a
所以BD=ADa= ,CD2=a ,在Rt△ACD中cos θ= AD
cos
x2
A=
x2
4 x2
3,
1
2x 2
3
则sin A= 2 2.
3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x
BC
,
43 3
x
sin C sin A 2 2
解得sin C= 6.
3
6
答案: 6
6
类型三 平面几何中的面积及最值问题(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角度1 三角形面积求解问题
【典例】(2020·启东高一检测)在△ABC中,AB=1,AC= 3 ,BC=2,D为△ABC所在
平面内一点,且 BD 2AB AC ,则△BCD的面积为
()
A.2 3 B. 3 C. 3 D. 3 3
2
2
【思路导引】由题意作图得矩形,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解析】选D.由题可作如图所示的矩形,则易知∠BCA= ,则∠BCD= ,则
6
3
sin∠BCD= 3,所以S△BCD=
2
1×BC×DC×sin∠BCD=
所以BC= 16 ·sin 30°=
sin 135
.8 2
【解题策略】 1.三角形的高的计算公式 在△ABC中,边BC,CA,AB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b,c,边上的高分别记为ha,hb,hc,则 ha=bsin C=csin B,hb=csin A=asin C,hc=asin B=bsin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n(A-30°)=0, ∴A=30°. 答案:30°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7.在锐角三角形中,边a、b是方程x2-2 3 x+2=0的两根,角 A、B满足:2sin(A+B)- 3 =0,求角C的度数,边c的长度 及△ABC的面积.
【解析】由2sin(A+B)∵△ABC为锐角三角形, ∴A+B=120°,C=60°,
4
(2)求sin(2A+C)的值.
【解题提示】
【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 AB2=AC2+BC2-2AC·BC·cosC
3 =4+1-2×2×1× =2, 4
∴AB= 2 .
9.(10分)半径为R的圆外接于△ABC,且2R(sin2A-sin2C)=
(
3 a-b)sinB.
(1)求角C; (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8
【解析】选C.c2=a2+b2-2abcosC=9,c=3,B为最大角,
cosB=- 1 .
7
2.(2010·营口高二检测)已知△ABC中,AB= 3 ,AC=1,且
B=30°,则△ABC的周长等于(
(A)3+ 3 (B) 3 +1 (C)2+
3 或 3 +1
)
(D)3+ 3 或2+ 3 【解析】选D.由余弦定理得,AC2=BC2+AB2-2AB·BCcosB, 即12=BC2+(
2ab
又0°<C<180°,所以C=45°.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8分)
5.在△ABC中,A=120°,a= 21 ,S△ABC= 3 ,则b=__________. 1 【解析】S= bcsin120°= 3 ,得bc=4 ①
2
又a2=b2+c2-2bccos120°=21,得b2+c2=17
3 =0,得sin(A+B)=
3 , 2
又∵a、b是方程x2-2 3 x+2=0的两根,
∴a+b=2 3 ,ab=2. ∴c2=a2+b2-2abcosC=(a+b)2-3ab=12-6=6, ∴c= ,S△ABC= absinC= ×2× 3 = 3 . 6 2 2 2 2
1 1
8.如图,在△ABC中,AC=2,BC=1, cosC= 3 .(1)求AB的值;
4.(2010·洛阳高二检测)在△ABC中,三边a,b,c与面积S的
a 2 b 2 -c 2 关系是S= ,则C=( 4
)
(A)30°
(C)45°
(B)60°
(D)90°
【解析】选C.S=
1 2
a 2 b 2 -c 2 , absinC= 4
2 2 2 所以sinC= a b -c =cosC.

b=1 b=4 由①②得 或 , c=1 c=4 所以b=1或4.
答案:1或4
6.在△ABC中,b=2a,B=A+60°,则A=__________.
2a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a = sinA sin(A 60) ∴sin(A+60°)=2sinA,

3 sinA2
3 cosA=0, 2
学习目标定位
基础自主学习
典例精析导悟
课堂基础达标
知能提升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1.在△ABC中,若a=7,b=8,cosC= 则最大角的余弦值是( (A)- 1
5
13 , 14
) (C)- 1
7
(B)- 1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1
3 )2-2 3 ·BCcos30°,
解得BC=1或2,所以周长为2+ 3 或3+ 3 .
3.△ABC的两内角A,B满足sinAsinB<cosAcosB,则此三角形
的形状为(
)
(B)直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A)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解析】选A.由sinAsinB<cosAcosB, 得cosAcosB-sinAsinB>0.即cos(A+B)>0, 所以cosC<0,C为钝角. 所以△ABC为钝角三角形.
【解题提示】先由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求出C,再利用
三角恒等变换把面积表示成关于角A的函数求最值.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